Sunteți pe pagina 1din 7

蘋論:台灣須根除八大迷思

2009 年 10 月 12 日蘋果日報

http://tw.nextmedia.com/applenews/article/art_id/32009602/IssueID/
20091012

本月 7 日,《紐約時報》刊登了獨立政論家包雲(Philip Bowring)的文章稱,
台灣作為一個實質獨立國家的地位,已逐步接近香港的一國兩制了。

台灣心防已經崩潰

文中表示,台灣這種趨勢不是不可逆轉,但國民黨的中國情懷、自利的商業團體、
經濟上自覺脆弱的感覺,一起把台灣推向迎合北京的道路上。這個趨勢意味著美、
日對台灣的支持正在腐蝕中。文章特別點出:「台灣相信自己需要依賴中國的
程度, 似乎超過事實 。」亦即台灣對中國的經濟依賴被誇大了。美國已經認為
台灣不願為捍衛自我宣稱的獨立和自由原則而付出經濟的代價,「台灣對
自身缺乏戰略眼光,也不知如何平衡自己與中、美以及全球民主陣營的關
係。 」

包雲的文章掀開了人們很久以來不願面對的現實,就是台灣的心防已經崩潰。
國民黨員從前提上認為中國的崛起已經無可避免,前蘇聯和東歐的崩潰不會複
製到中國,時間在中國那邊。從經驗上相信若不依賴中國,經濟即無活路;從
中國歷史上相信邊陲小島將無可避免地被中原大國所吞食;從意識上相信宿
命論的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從潛意識上,中國漢民族的祖先呼喚,使有中國
情懷的國民黨諸多高官,都懷著罪人的心理愧對代表正統漢人政權的北京領導
人,因而打靈魂底層就心虛理虧,愧對祖宗,因此產生「事大主義」,在北京面
前自覺矮一截。

台灣選民的兩難是,選擇民進黨,其對美、中的強硬無禮態度使台灣陷於危險之
中;選擇國民黨,則有過度傾中,並削弱美、日對台灣的信賴的危險。總之,要
堅定台灣的主體性,必須消滅八項迷思:
一、沒有分久必合的定律。

二、沒有同一民族就必須統一的定律。

三、當今的國際關係已超出並解構中國歷史裡,中原一定統一邊陲的定律。

沒有哪國永遠強大

四、沒有哪一國永遠強大穩定的定律,美、中都有生命循環。

五、歷史時間會固定在誰那邊的迷思須根除,時間是開放且流動的。

六、過度覺得經濟必須依賴某國的自覺脆弱感的迷思,才是敗亡的種子。

七、目前對中國的物質與心理的依賴已不可扭轉的迷思。

八、民主自由的台灣不如專制中國的迷思。

========================================================

林肯的「蓋堤斯堡演說」
余玉照

http://tw.myblog.yahoo.com/jw!GQEcLRGLBR9vj6C5Mae833U-/article?mid=24

  亞伯拉罕.林肯(Abraham Lincoln)是美國第十六任總統
(1861-1865),也是最受美國人敬愛的一位總統。1863 年 11 月
19 日在美國賓州蓋堤斯堡國家烈士公墓的落成典禮上,林肯發表了一
篇非常成功感人的演說。當天致詞的主賓是當時頗負盛名的演說家愛德
華.艾弗烈特(Edward Everett),他所發表的一篇長達兩小時的冗
長演說,極少再為後人提及或研讀,而林肯這篇祇花兩分鐘的演說 ,
不僅是美國學生必讀的名作,而且廣為世界各國傳誦,視為演說
藝術領域裡不可多得的傑作。
我國英文教科書或名家演說選集裡,林肯的「蓋堤斯堡演說」,恐怕也
是選錄頻率最高的一篇作品。台灣每年也舉辦這篇演說的背誦比賽,
足見其受重視的程度。因此,在「英文著名演說賞析」新專欄正式亮相的
第一天,首先推出林肯這篇享譽全球的作品,應該是最合適不過的。如
果您早已讀過這篇演說,相信您仍有再次朗讀的濃厚興趣;如果您未
曾讀過,希望您不會錯過今天這個機緣好好加以品賞一番。我們的願望
是透過類此名作的鑒賞,我們可以在演說創作藝術上,在作文修辭技
巧上,以及在思想能力的精進和人生視野的擴展上,都將得到許多寶
貴的啟發。

THE GETTYSBURG ADDRESS

Four score and seven years ago our fathers


brought forth on this continent, a new nation,
conceived in liberty, and dedicated to the proposition
that all men are created equal.

Now we are engaged in a great civil war, testing


whether that nation, or any nation so conceived and
so dedicated, can long endure. We are met on a great
battlefield of that war. We have come to dedicate a
portion of that field, as a final resting place for those
who here gave their lives that that nation might live.
It is altogether fitting and proper that we should do
this.

But, in a larger sense, we cannot dedicate—we


cannot consecrate—we cannot hallow—this ground.
The brave men, living and dead, who struggled here,
have consecrated it, far above our poor power to add
or detract. The world will little note, nor long
remember, what we say here, but it can never forget
what they did here. It is for us the living, rather, to be
dedicated here to the unfinished work which they
who fought here have thus far so nobly advanced. It
is rather for us to be here dedicated to the great task
remaining before us—that from these honored dead
we take increased devotion to that cause for which
they gave the last full measure of devotion—that we
here highly resolve that these dead shall not have
died in vain—that this nation, under God, shall have a
new birth of freedom—and that government of the
people, by the people, for the people, shall not perish
from the earth.

※     ※     ※

八十七年前,我們的祖先在這個大陸上創立了一個新國家,她孕
育於自由之中,並奉獻於人類生而平等的主張。

現在,我們正進行一場偉大的內戰,它正考驗著這個國家或任何
孕育於自由並為相同主張而奉獻的國家,是否能夠長久存在。我
們聚集在這場戰爭中的一個偉大戰場上,我們前來此地要將這個
戰場的一部分土地奉獻給為了國家的生存而犧牲生命的人們,作
為最後安息之所。我們這樣做是完全恰當正確的。

然而,從更廣的意義上來說,我們不能奉獻─我們不能神化─我
們不能聖化--這塊土地,因 為那些曾在此奮戰過的勇士們,活着
的和去世的,已經將它化為神聖了,遠非我們微薄的力量所能予
以增減。世界將不大會注意,也不會長久記得我們在此所說的話,
但它永遠不會忘記勇士們在此所做的事 。我們生者毋寧應該奉獻
於在此戰鬥過的人們業已卓絕地推展但未竟全功的志業。我們應
該在此獻身給仍然留在我們面前的偉大任務--我們要從光榮的死
者身上,取得更大的熱忱來奉獻於他們已為之鞠躬盡瘁獻出一切
的使命--我們在此下定最大決心要使這些死者不致白白犧牲 —務
使我們的國家,在上帝的庇佑之下,獲得自由的新生 —並願民有、
民治、民享的政府將永存於世。
※    ※    ※

  這篇僅有三段十個句子共 266 字的「短小精悍」的作品可以說是


「言簡意賅」的典範。 它最明顯的成功因素乃在於林肯的文字洗鍊無比,
全文簡潔到沒有任何冗詞贅字的地步。他的遣詞造句像詩一般豐美精準,
充滿張力,藉著對照法、重複法、對仗法,以及層遞法等修辭技巧的靈
活運用,經由一連串生死相關意象的交錯影射,舖陳民主價值至為崇
高的主題,從國家孕育於自由平等的理想之中開場,最後以「民有、民
治、民享 」這個推崇民主立國理想的名句收場,全篇首尾呼應,結構嚴
謹,節奏明快,意象鮮活,同時主題突出,如此環環相扣,很自然地
導致有如史詩一般莊嚴動人的效果。

  林肯在文學上的才華,可以在這篇作品中可見一斑。他創造了出生
/死亡/再生的豐富意象,深受論者好評。這些意象與全篇主題緊密地結
合在一起,發揮了很大的凸顯主題之功用。蓋堤斯堡戰役是美國南北戰
爭中最具關鍵意義的一役,同年(1863)年初林肯頒布了奴隸解放宣
言(Emancipation Proclamation),所以在此一國家烈士公墓的呈
獻大典上,林肯很自然地,一開頭就從美國獨立宣言所標舉的自由平
等思想,切入演說主題,一方面以莊嚴凝重的語氣肯定烈士們為國英
勇奮戰的貢獻,一方面就美國內戰劃時代的歷史意義作了嚴正深刻的
闡發,使得這篇演說成為美國史上佔有特殊地位的珍貴文獻。全篇主題
便是循著「當年美國為了自由平等的理想而誕生,而今烈士們為了
實踐此一立國理想而奮鬥犠牲,今後美國人應為美國自由的新生
與民主的發揚光大而繼續努力」,此一明確的思路,極為強勁地呈現
出來。

如此鮮明而嚴肅的主題事實上也與通篇嚴整的佈局和一貫的語調,構
成了相輔相成的效果,因而讀起來自然有「一氣呵成」的氣勢。演說一開
場就灑脫地點明主旨基調,緊接著順勢進入演說主體部分,以闡明美
國內戰的非凡意義與烈士們的偉大貢獻,然後在結尾向聽眾提出具體
的呼籲,要求大家以實際行動為實現民主自由平等的遠大理想而奮鬥。

在這相當嚴密的典型架構中,如單就修辭技巧來說,貫穿全文意旨最
重要的一個字就是“dedicate”一字。林肯純熟運用重複法,使此字充
分流露其威力,第一段用了一次,第二段二次,第三段三次,每次使
用時此字上下文句法都能進一步增強其意涵,因此非但不因重複而顯
得累贅遲滯,反而助使主題的展現愈來愈顥得更有感動力。演說開頭出
現此字時偏向精神或宗教層面的抽象含義,指出美國奉獻於人類生而
平等的主張。到了第二段,則取其偏向具體事物的含義,指出政府決定
把戰場的一部分土地奉獻給為國犠牲的烈士們。進入第三段,話鋒一轉,
將此字與“consecrate”和“hallow”兩個意謂神聖的字眼並列,不但
賦與“dedicate”更豐富的聯想,而且將烈士們為國所作的奉獻放在更
聖潔崇高的精神地位來加以頌揚。最後,林肯籲請美國同胞同心協力奉
獻於烈士們未竟的志業,使得“dedicate”的字義在文中發揮得淋漓盡
致。這是重複法和層遞法運用成功的範例。這個字在綿密的生死意象配
合下,為全篇佈局的確立、語調的連貫、乃至主題的強化都帶來明顯的
助益。

  在主題呈現的過程中,林肯以嚴肅的語調處理他對烈士們的悼念
情懷。他沒有使用任何哀傷的字眼,他似乎刻意壓抑內心的情感,同時
極力轉化為思想的力量,以彰顯烈士們的功蹟,同時激勵美國同胞為
追求國家「自由的新生」而努力,以期烈士們不致「白白犠牲」。林肯藉由
這種內歛沉潛的情感處理方式,似乎有效地進一步增強演說主題的深
度與張力。

  林肯在演講中,為了更有力地傳達他的知性訴求,一再用不同的
修飾子句來強調烈士們英勇戰鬥的重大意義與深遠影響。他甚至在第三
段多處利用破折號來取代常見的轉折語,使得他想傳達的意旨帶有更
大的迫切感和說服力。

  林肯掌握了一個獨特的歷史契機發表此一鏗鏘有力的演說,以致
「蓋堤斯堡」的獨特象徵也構成了演講影響力的時空基礎。韋爾斯
(Garry Wills)於《林肯在蓋堤斯堡》一書中稱讚林肯利用這篇演說
「創造了歷史」,誠哉斯言。

薩懷爾(William Safire)在《歷史上偉大的演說》一書序言中強調「偉
大的演說」應具有佈局嚴密、律動強勁、文詞創新、目的突顯、主題明確、
表達生動等基本條件。顯然,這些要素「蓋堤斯堡演說」似乎全都具備了。
其中最為世人津津樂道的還是林肯所創 “of the people, by the
people, for the people” 的民主嘉言,國父孫中山先生首倡三民主
義,亦曾受到林肯此一高遠的民主宏觀所啟發。

總之,全世界將永遠牢記林肯在「蓋堤斯堡」說的每一句話,同時由於
他字字珠璣的演說而永遠感懷在「蓋堤斯堡公墓」安息的烈士們的英勇
事蹟。這篇不朽的佳構誠為林肯靈巧的文筆、崇偉的理想、歷史的際會和
高潔的人格之亮麗結晶,更是美國史上響徹寰宇的一個時代之聲!它
是林肯頭上永遠閃耀著智慧與尊榮的光環! (作者余玉照教授現任國
立 嘉義大學副校長暨人文藝術學院院長)

S-ar putea să vă placă ș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