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teți pe pagina 1din 14

第 31 卷第 2 期 Vol.31 No.

2 工 程 力 学
2014 年 2 月 Feb. 2014 ENGINEERING MECHANICS 1

文章编号:1000-4750(2014)02-0001-14

膜结构分析理论研究现状与展望
武 岳 1,2,杨庆山 3,沈世钊 1,2
(1. 结构工程灾变与控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哈尔滨工业大学),哈尔滨 150090;

2. 哈尔滨工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哈尔滨 150090;3. 北京交通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北京 100044)

摘 要:作为一种典型的柔性张力体系,膜结构的分析方法与刚性结构相比有许多不同之处,形成一套独特的理
论体系。首先阐述了膜结构分析理论的特点和一些需要特殊考虑的问题,然后从初始形态分析、荷载效应分析和
裁剪分析三个方面概要介绍了膜结构分析理论的发展过程,以及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方法;继而针对膜结构分析中
的若干热点问题,包括褶皱的数值模拟、考虑多目标的形态优化、基于裁剪-找形一体化思想的精确成形技术和考
虑流固耦合的风振分析方法等的研究现状进行了评述,最后对膜结构分析理论的进一步发展提出展望。
关键词:膜结构;形态分析;多目标优化;褶皱分析;流固耦合
中图分类号:TU311; P315.9 文献标志码:A doi: 10.6052/j.issn.1000-4750.2013.05.ST03

THE CURRENT STATUS AND PROSPECTS OF ANALYSIS THEORY OF


MEMBRANE STRUCTURES

WU Yue1,2 , YANG Qing-shan3 , SHEN Shi-zhao1,2


(1. Key Lab of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nd Control, Ministry of Education, China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Harbin 150090, China;

2. School of Civil Engineering,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Harbin 150090, China;

3. School of Civil and Architecture Engineering, Beijing Jiaotong University, Beijing 100044, China)

Abstract: As a typical tensioned flexible system, membrane structures have a set of unique analysis theory
compared to that of the traditional rigid structures. The features and some special problems of the analysis theory
of membrane structures are stated firstly. The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analysis theory of membrane structures is
introduced from three aspects, form-finding analysis, loading effects analysis and cutting pattern design. Some
typical methods of these three aspects are focused on. Next, some hot spot issues on the study of membrane
structures are discussed, including the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wrinkling, the multi-objective shape-state
optimization, the accurate surface-forming based on the integration of form finding and patterning analysis, and
the wind-induced vibration analysis with the consideration of wind-structure interactions. Prospects o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analysis theory of membrane structures are proposed finally.
Key words: membrane structures; shape-state analysis; multi-objective optimization; wrinkling analysis;
fluid-structure interaction

建筑膜结构具有造型新颖独特、传力简捷高效 析设计理论体系[1]。
的特点,受到人们的普遍青睐。作为一种典型的柔 首先,由于膜材不能抗压、抗弯,需要通过薄
性张力结构形式,膜结构在力学表现上具有许多不 膜张力作用来维持形状和抵抗外荷载,因此膜结构
同于传统刚性结构之处,从而形成了一套独特的分 的初始形状不能任意给定,必须是符合给定边界条
———————————————
收稿日期:2013-05-11;修改日期:2013-11-06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91215302,51378150);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项目(NCET-12-0158)
通讯作者:武 岳(1972―),男,黑龙江人,教授,博士,主要从事大跨空间结构与结构风工程研究(E-mail: wuyue_2000@163.com).
作者简介:杨庆山(1968―),男,河北人,教授,博士,主要从事大跨空间结构研究(E-mail: qshyang@bjtu.edu.cn);
沈世钊(1933―),男,浙江人,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主要从事大跨空间结构研究(E-mail: szshen@hit.edu.cn).
2 工 程 力 学

件且只有张力作用的平衡曲面,这使得膜结构分析 应分析和裁剪分析,构成了膜结构分析理论的基本
比刚性结构多了一个初始形态确定过程。 框架,而“形”和“态”则是贯穿始终的主线(如表 1
其次,膜结构在外荷载作用下会产生较大变 所示)。
形,因此几何非线性是其荷载效应分析中不可忽略 表 1 不同分析阶段的形态问题
的因素。不仅如此,在分析过程中还必须考虑膜材 Table 1 Form and force in different design stages
褶皱的影响,及时对结构刚度进行修正,这相当于 形 态
初始形态分析 符合建筑要求的平衡曲面  = 0
是一个材料非线性问题。也就是说,膜结构的荷载
荷载效应分析 满足变形要求 p ≤  ≤ fy
效应分析需要同时考虑几何非线性和材料非线性 裁剪分析 由不可展曲面转化为有限幅宽的平面膜片 =0
的双重影响。 注:0 为初始应力;p 为维持膜面形状的最小应力;fy 为膜材的设

此外,由于膜结构的轻柔特点,在风荷载作用 计抗拉强度。

下振动较一般结构剧烈,属于典型的风敏感结构。 1.1 初始形态分析


从实际风灾害情况来看,膜结构是风损最为严重的 初始形态分析的目的是确定膜结构在给定边
建筑结构类型之一;不仅中小型膜结构易出现风毁 界和预张力条件下的初始平衡曲面,为后续的荷载
事故,大型膜结构遭风破坏的例子也屡见不鲜;不 效应分析和裁剪分析提供准确计算模型。初始形态
仅国内的风破坏实例众多,国外的例子也不少。这 分析是一般工程分析的反问题,是一个由给定“态”
说明,膜结构的抗风设计问题较一般结构更为突 来求对应“形”的过程,因此也常被称为找形(form
出,且一直没有得到很好解决。 finding)。膜结构的找形方法主要有物理模型法和数
再有,膜结构往往是具有预张力的不可展曲 值分析法。
面,而实际加工则是在无应力状态下用有限幅宽的 1.1.1 物理模型找形法
平面膜材通过拼接完成的,因此需要通过裁剪分析 物理模型法是利用肥皂膜、橡胶膜等可形成纯
来实现曲面的剖分、展平和应力释放。该过程也较 张力作用的柔性材料模拟实际膜结构的工作状态,
一般结构的下料分析要复杂得多。 通过调整边缘构件(如铁丝、木棍等)的支承位置和
以上简要介绍了膜结构分析理论的特点和需 支承方式,获得理想的建筑形状;再通过对模型观
要考虑的问题。但这些并非是膜结构分析理论的全 测,确定真实结构的形状和内力。此类方法在膜结
部。特别是近年来,随着膜结构建造跨度的不断加 构发展初期采用较多,德国建筑师 Otto 在这方面进
大,以及在一些非建筑领域(如航天工程)的应用, 行了很多开创性的工作[3]。他不仅根据模型实验设
对膜结构分析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也推动了 计了联邦花园帐篷、蒙特利尔世博会德国馆、慕尼
相关理论的发展。 黑奥运会主体育场等一系列实际工程,而且研究了
本文首先依据膜结构的设计流程,从初始形态 结构的极小曲面、最短传力路径和自主构形等问
分析、荷载效应分析和裁剪分析三个方面对膜结构 题。物理模型法的优点是形象、直观,且便于对边
分析理论的基本框架进行概要介绍;然后针对当前 界条件进行调整,一些利用数学方法很难求解的问
膜结构研究中的若干热点问题,如褶皱模拟、风振 题,利用模型方法却很容易实现。当然,这种方法
分析、形态优化以及精确成形等,进行深入探讨; 的缺点也是明显的,不仅模型制作要花费大量的人
最后对膜结构分析理论研究工作提出展望。 力物力,而且很难将实验结果精确推广到实际结构
中,这里面既有测量手段方面的问题,也与某些相
1 膜结构分析理论的基本框架 似比很难同时满足有关。虽然物理模型方法现在已
膜结构可被视为只有薄膜内力没有弯曲内力 很少直接用于实际工程设计,但是在膜结构科研和
的软壳体(soft shell),因此其分析理论的基础是薄壳 教学方面,仍不失为是一种探索膜结构形态规律的
[2]
的无矩理论 。“形”和“态”是膜结构分析理论 有效手段。
中非常重要的两个概念。“形”指结构形状,“态” 1.1.2 数值分析找形法
指结构的内力分布状态。在边界条件一定的情况 随着计算机和结构分析技术的发展,数值方法
下,膜结构的“形”和“态”具有一一对应关系。 已成为膜结构找形的主要方法。其中,以力密度法、
膜结构的三个分析阶段,即初始形态分析、荷载效 动力松弛法和非线性有限元法应用最为广泛。
工 程 力 学 3

力密度法(Force Density Method)是由 Linkwitz 针对上述问题,国内外学者也提出了一系列改进方


[4―5]
及 Schek 于 20 世纪 70 年代提出的一种用于索网 法。如张琴等[22]提出了二次节点平衡法,即在节点
结构的找形方法。后来,Grundig 等[6]学者针对膜结 平衡法找形结果的基础上,对不平衡力较大的区域
构特点引入极小曲面概念,发展完善了该方法。由 (如曲率变化急剧的部位和边界部位)进行网格细
于力密度法只需要给出几何拓扑、力密度值和边界 化,再进行节点平衡法找形,以提高计算精度和收
节点坐标,即可建立关于节点坐标的线性方程组, 敛性;李辉等[23]针对找形过程中的网格变形不均匀
求得各节点的真实坐标,因此计算速度较快,且避 问题,提出了控制网格变形的非线性有限元找形方
免了初始坐标问题和非线性收敛问题。该方法的缺 法,即在第一次找形时,对曲率大的区域赋予较小
点是没有考虑大变形的影响,得到的初始位形可能 的虚拟弹性模量,而对曲率较小的部位赋予较大的
误差较大,此外力密度值的设定对计算结果准确性 虚拟弹性模量,从而使网格整体变形趋于均匀化,
影响较大,往往需要多次试算。针对上述问题,国 然后再在第一次找形基础上进行真实弹性模量下
[7]
内外学者提出了一系列改进方法,如面密度法 、 的二次找形;卫东等[24]提出以非线性有限元法为基
改进力密度法[8]、混合力密度法[9]等。 础的综合平衡法,即先将膜面离散为索网结构并设
动力松弛法(Dynamic Relaxation Method)是 20 定各杆的力密度值,计算得到各点的坐标,以此作
[10]
世纪 60 年代由 Day 提出的一种求解非线性问题 为初始形状重新采用平面三角形膜单元划分膜面,
[11] [12]
的数值方法,此后经过 Topping 、Wakefield 、 再次求解膜曲面。
[13] [14]
Lewis 和 Barnes 等的研究和发展,被成功应用 除了上述三类基本方法及其改进方法外,一些
于索网及膜结构的找形中。动力松弛法的基本原理 学者还提出了其他的找形思路和方法。例如,聂世
是,将结构离散为单元和结点,在假定的初始形状 华、钱若军等[25]受物理模型法的启发提出一种比拟
下给定应力分布,形成结构内不平衡力,在不平衡 成形法,利用具有橡胶类超弹性材料本构的四边形
力的驱动下结构会产生运动(假定系统阻尼为零); 等参元,通过非线性大应变有限元分析得到所设想
当体系的动能达到最大值时,表明结构接近平衡位 的膜结构初始形状;刘英贤等[26]提出用无网格法替
置,此时将所有结点速度设为零(相当于施加了人工 代非线性有限元法分析膜结构;Brew 和 Lewis[27]
阻尼);结构在新的位置重新开始运动,重复上述过 提出了基于 Laplace-Young 方程的找形方法,并用
程,直到不平衡力极小,达到静力平衡状态。动力 三次样条曲线进行拟合,分段给出最小膜曲面的解
松弛法的特点是可以从任意假定的不平衡状态开 析表达式;张其林[28]提出了膜结构初始形态确定的
始迭代,不需要形成结构总刚度矩阵,节约内存, 三类问题:即给定边界条件的等应力最小曲面确定
便于处理索单元松弛、膜单元皱褶及各种边界约束 问题,给定边界条件的平衡曲面确定问题和给定曲
情况。其缺点是计算稳定性和收敛速度受多种因素 面几何的最均匀应力分布确定问题,对前两类问题
影响,参数确定带有较大的经验性;当初始假设曲 建议采用动力松弛法,对第三类问题则提出了确定
面和最终曲面差别较大时,会导致收敛速度很慢, 最优膜面预应力分布的最小二乘法。
并且可能出现较为严重的网格畸变。针对上述问 总的来看,初始形态分析是膜结构分析理论中
[15―18]
题,国内外学者提出了多种改进方法 。 最为活跃、也是最具特色的部分,吸引了众多学者
非 线 性 有 限 元 法 (Nonlinear Finite Element 不断探索。这种探索不仅是为了解决工程实际问
[19]
Method)在 20 世纪 70 年代由 Haug 和 Powell 首次 题,还更多地体现了人们对膜结构形态本质的更深
[20]
应用到索膜结构的找形分析中。之后,Aigyris 层次的认识。
提出了一种从平面状态开始,通过逐步改变控制点 1.2 荷载效应分析
坐 标 并 经 平衡 迭 代 求 得相 应 形 状 的找 形 方 法 ; 荷载效应分析的目的是检验由初始形态分析
[21]
Nishimura 等提出了采用广义变分原理结合有限 确定的膜结构,在各种可能的荷载组合作用下是否
元离散来分析膜结构的方法。非线性有限元法是目 满足强度和使用功能等方面的要求。具体讲,就是
前国内应用最多的一类方法,其优点是计算精度 要保证膜材不会因应力过小而出现大面积褶皱或
高,便于通过对各种有限元软件的二次开发来实 因应力过大而导致撕裂;保证结构在风、雪等荷载
现;但存在易出现网格畸变、收敛速度较慢等问题。 的作用下不会因变形或振动过大而影响使用功能;
4 工 程 力 学

保证不会因局部构件失效而导致结构整体倒塌等。 材在张拉后出现褶皱;3) 受力合理性,即尽量使膜


膜结构的荷载效应分析原则上与其他结构分析并 材的经向与其在结构中的主受力方向一致。裁剪线
无明显差别,但由于在材料和工作机理上的特殊 确定方法主要有:竖向平面切割法、直接利用有限
性,使得膜结构的分析技术中包含了一些特有的问 元网格法、测地线法等,其中以测地线法最为常用。
题,如对褶皱的模拟和结构风振响应分析等。关于 所谓测地线是指曲面上连接两点最短的线,又称为
这两个问题,将在第三部分作专题介绍。这里着重 短程线。对于可展曲面,展开后的测地线即为直线;
介绍利用高阶有限单元来提高分析精度的问题。 对于不可展曲面,可使膜片展开后生成的裁剪片边
目前在膜结构荷载效应分析中普遍采用非线 界不致产生过大的弓形。20 世纪 70 年代,日本学
性有限元法,有限单元的形式多为平面常应变三角 者石井一夫 [38] 最早提出应用测地线的概念进行膜
―30]
形单元[29 。这种单元的优点是数学表达式比较简 片裁剪,其后许多学者对确定测地线的方法进行了
单,且一般可以满足工程精度要求。但存在两方面 研究。Meek 和 Tan[39]提出利用预应力索在膜面自
不足[31]:1) 实际膜材是通过曲率变化和刚体转动 由滑动的轨迹来确定测地线;向阳等[40]提出应用广
的共同作用来抵抗法向荷载的,而平面三角形单元 义泛函变分取极值确定测地线;赵杰等[41]针对测地
只有面内应力,因此只能通过刚体转动来抵抗法向 线法在膜面曲率较大时会产生较大误差的问题提
荷载,不能反映膜单元的曲率变化,这势必会导致 出了二次测地线法。Xia 和 Meek[42]提出结合有限元
计算迭代次数增多,精度降低;2) 由于每个平面三 网格划分来确定最优裁剪线布置的方法。
角形单元内的应力为常数,意味着结构的应力分布 曲面展平是把按照裁剪线分割后的各空间子
是不连续的,甚至会有畸变,显然这也是不符合实 膜片转成平面裁剪片。曲面展平方法可分为两类:
际情况的。为此,一些学者提出用精度更高的曲面 刚性展平与弹性展平。刚性展平法应用较早,其基
单元来代替平面单元的方法。 本做法是将子曲面划分为多个可展的单元,并通过
[3]
Trostel 和 Otto 在 20 世纪 60 年代即开展了应 刚体转动将这些单元平铺到同一个平面上。弹性展
用曲面单元进行膜结构分析的研究。其后,一些学 平方法是基于最小变形能原理,即令从空间曲面变
[21,32]
者 也开展了相关研究,但由于受当时计算水平 形到平面时变形能最小,通过有限元计算来实现。
的限制,发展较为缓慢。直到 20 世纪 90 年代,随 相关研究工作可参见文献[43―47]。
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对结构精细化分析的需求, 常用的应力释放方法是利用膜材的弹性模量
对曲面膜单元的研究又开始受到关注。Gosling 和 直接计算由应力释放引起的回缩量。由于膜材是非
[33―34]
Lewis 采用八结点四边形曲面等参元进行了膜 线性材料,回缩补偿值不仅仅取决于膜应力的释
结构分析和形态优化,并与实验结果对比证明其具 放,还应考虑徐变和残余变形的影响。卫东等 [44]
有很高的精度。Kneen[35]研究了五节点四边形等参 给出了徐变回缩比的计算式,定义膜片的裁剪回缩
元和四结点三角形等参元在膜结构分析中的应用。 比为弹性回缩比与徐变回缩比之和。直接利用弹性
[36] [37]
国内,叶小兵 和伞冰冰等 也在应用曲面单元进 模量计算回缩量的方法主要适用于等预张力结构。
行膜结构分析方面进行了探索。 对于非等预张力的情况,马明等[48]提出了一种动力
1.3 裁剪分析 分析法,即设想将一充满预张力的膜片置于粘稠液
裁剪分析是将由找形得到并经荷载分析复核 体中,利用粘稠液体的阻力为膜片提供附加约束,
后的空间膜面转换成无应力的平面膜片,实质是研 保证计算收敛。
究一定约束条件下的空间曲面平面展开问题。裁剪 总的来看,初始形态分析、荷载效应分析和裁
分析通常包含裁剪线确定、曲面展平、预应力释放 剪分析构成了膜结构分析理论的基本框架,且三
及徐变和残余变形处理等三个步骤。 者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近年来,通过将计算
在空间膜面上确定裁剪线是裁剪分析中的一 机数值分析技术和 CAD 技术相结合,已涌现出一
项主要工作,需要考虑的因素包括:1) 经济性,即 批集分析与设计一体的膜结构专用软件 [49] ,应用
充分利用膜材幅宽,以减少废料,减小膜材的拼接 这些软件已可解决一般常规膜结构的分析、设计
长度;2) 美观性,即裁剪线布置要规整,且避免膜 问题。
工 程 力 学 5

2 若干热点问题探讨 能密度取最小值,从而将结构在荷载作用下的平衡
问 题 看 成 是 一 个 求 能 量 极 值 问 题 。 Jenkins 和
2.1 褶皱模拟
Leonard[58]采用该方法对圆柱形充气式膜结构的褶
膜结构作为以薄膜张力形式工作的软壳体,在
皱进行了有限元分析。伞冰冰[59]采用该方法对矩形
外荷载作用下可能会出现局部拉力降低甚至受压
膜片受弯和受剪两种情况进行分析,证明其具有良
的可能。由于膜材的抗弯刚度几乎为零,在压应力
好的收敛性,且褶皱分布区域及应力与试验结果吻
作用下必然会产生局部屈曲,形成所谓的褶皱。褶
合较好。
皱不仅影响膜结构的外观,还会影响其受力性能,
1989 年,Fujikake[29]提出了修正本构矩阵法。
使局部刚度弱化。因此在进行荷载效应分析时需要
该方法认为在单向褶皱区域的应力-应变关系等同
准确预测褶皱发生的位置及范围。褶皱分析方法主
于无褶皱时的单向受拉状态,因此可以用单轴受拉
要有两大类:基于张力场理论的方法和基于壳体屈
的应力-应变关系作为褶皱区域的本构关系。这种方
曲理论的方法,以下分别加以介绍。
法力学概念清晰,表达式简单明确,易于有限元程
2.1.1 基于张力场理论的方法
序编制,因而在国内应用较多。谭锋、杨庆山等[60]
张力场理论(Tension Field Theory)是分析褶皱
在该方法的基础上对褶皱判别准则进行了探讨,指
问题的一种近似理论[50],其基本假设为:1) 材料
出主应力-主应变准则具有更好的适用性。
不能承受压应力且抗弯刚度为零;2) 当出现压应力 ―62]
除上述三种方法外,Roddeman 等[61 还提出
时,结构立刻进入褶皱状态;3) 褶皱区呈单轴拉伸
了修正变形梯度法。该方法在理论上可以解决任意
状态,褶皱沿最大主应力方向,褶皱区各点最小主
膜结构的褶皱问题,但由于其表达式过于复杂,因
应力等于零。该理论最早由 Wagner[51]于 1929 年提
此在计算中经常导致结果不收敛。Liu 等[63]提出在
出。其后,以张力场理论为基础,国内外学者提出
垂直褶皱的方向赋予一个很小的刚度值,从而克服
了多种分析方法,其中有代表性的有可变泊松比
了 计 算 过 程中 切 线 刚 度矩 阵 出 现 奇异 的 问 题 。
法、松弛应变能密度法、修正本构矩阵法等。
Nakashino 等[64]提出修正应力-应变法。Woo 等[65]
1961 年,Stein 和 Hedgepeth[52]通过实验观测发
提出利用局部-整体相结合的策略来进行膜结构褶
现,膜材在垂直褶皱方向的收缩量超过了按给定泊
皱分析。Shaw 等[66]提出用无网格法对褶皱膜单元
松比计算的结果,由此提出了可变泊松比法,即利
进行分析,采用 NURBS 曲面估计膜面的褶皱情况。
用变化的泊松比来修正褶皱区域的本构关系矩阵,
Akita 等[67]提出用敏感性分析法进行褶皱分析的新
以考虑褶皱对结构的影响。1982 年,Mllier 和
方法。Wang 等[68]提出通过减少位移奇异解来正确
Hedgepeth[53]将可变泊松比用应变关系来代替,推
估计褶皱的方法。
导了考虑褶皱的本构方程,提出了 IMP (Iterative
[54] 2.1.2 基于壳体屈曲理论的方法
Materials Properties)法。Adler 利用 ABAQUS 软
件实现了以 IMP 方法为基础的有限元模型,对平面 从稳定角度看,膜的褶皱属于一种小波长的屈

膜结构在面内荷载作用下的褶皱问题进行了研究。 曲,因此可以应用壳体屈曲理论进行研究。与基于

Johnston[55]使用 IMP 方法对太阳防护罩进行了静动 张力场理论的方法相比,壳体屈曲理论不仅能够计

力分析,得到出现大面积褶皱时的结构响应情况。 算出褶皱的方向和分布区域,而且能够计算出实际

Ding 等[56]提出了双变量的褶皱分析方法,认为泊松 的褶皱形状和数量,因而更为精确。不过由于膜材

比和弹性模量都是可变的,通过引入一个参数变化 的抗弯刚度很小,在荷载作用下的屈曲问题表现出
规则,可将褶皱问题转化为数学上的非线性条件补 极强的几何非线性,因而计算模拟的难度很大。目
充问题。 前这种方法还只局限于对一些具有简单几何形状
1986 年,Pipkin[57]将松弛应变能密度法引入褶 的膜结构进行褶皱分析。
皱分析中。该方法的基本思想是:如果在结构分析 最早提出使用薄壳理论进行褶皱分析的是
中未考虑褶皱而采用张拉态的刚度矩阵计算,会在 Wagner,但由于当时的计算条件限制,该想法并没
褶 皱 区 得 到负 应 力 , 这个 应 力 被 称为 “ 虚 假 应 有真正实现。1988 年,Tomita 和 Shindo[69]首次实
力”,从“虚假应力”状态求解真实应力状态的过 现了对角线受拉金属薄片的褶皱模拟,他们在分析
程视为一个应力释放的过程,该过程应使松弛应变 初始阶段采用薄板单元,当褶皱出现后改为各向同
6 工 程 力 学

性的壳单元。其后,Miyamura[70]将屈曲理论与有限 种约束条件,即给出问题的解空间;3) 针对前两步


元法相结合分析了圆形薄膜的扭转问题,得到了与 形成的优化模型,选择适当的优化算法进行求解,
[71]
实验结果吻合较好的褶皱形状。Su 等 利用特征值 算法的好坏将直接决定求解效率以及能否获得全
屈曲理论对一个张紧的方形薄膜进行褶皱分析,指 局最优解。近年来,一些学者已经根据上述思路开
出膜材本身的弯曲刚度是产生局部褶皱的原因。 展了膜结构的形态优化研究。按照优化目标的不
[72]
Wong 等 采用有限元法分析了平面膜材在面内剪 同,这些方法可分为:
切荷载以及拉压荷载作用下的褶皱形成与发展。 1) 以刚度最大为优化目标。由于膜结构在荷载
与常规的薄壳屈曲分析类似,在应用壳体理论 作用下的变形较明显,刚度往往在设计中起控制作
进行褶皱分析时需要施加初始几何缺陷,目前主要 用,因而实现刚度最大化是最自然的想法。Sindel
有三种方法:1) 提取切线刚度矩阵的特征向量作为 等[80]以节点位移总和最小为优化目标,索拉力和支
初始几何缺陷[73];2) 使用一系列较小的大小相同、 座位移为优化变量,膜面应力不超越最大和最小限
方向相反、合力为零的力作用在膜面上作为诱发因 值为约束条件,对膜结构进行优化;他们在优化分
[74] [75] [76]
素 ;3) 施加出平面随机缺陷 。Tessler 在研 析中还嵌入了设计参数敏感性分析模块,以反映各
究平面膜受对角线方向集中荷载时发现,施加特征 设计参数对目标函数的影响,明确参数调整方向。
向量叠加后的初始几何缺陷比施加随机几何缺陷 2) 以应变能最小为优化目标。钱基宏和宋
[77] [81]
得到的结果与试验更为吻合。全亮等 采用非线性 涛 提出了膜结构“最优形态”分析的最小应变
板壳元模拟膜结构,通过施加特征值初始几何缺 能理论,即在一组给定的荷载和约束条件下,寻找
陷,对鞍形膜结构和伞形膜结构进行了褶皱模拟。 一个满足最小势能原理的初应力分布及与之对应
[78]
张建等 采用双线性四节点四边形壳单元,通过施 的初始几何形状,使得该膜结构系统具有最小变形
加特征值初始几何缺陷,对气枕式膜结构进行了褶 能。伞冰冰等[79]分别以结构最大位移最小、平均位
皱分析。 移最小和应变能最小作为优化目标进行了对比分
总的来看,褶皱分析是膜结构分析中所特有 析,结果表明,尽管这三个指标都与结构刚度相关,
的、也是十分重要的一项内容。基于张力场理论的 但所得优化结果并不相同,应变能的力学概念更为
方法尽管是一类近似方法,但是完全可以满足常规 清晰,所得结果也更为合理。
工程精度的需求,由于其操作简便,因而在工程分 3) 以造价最低为优化目标。冯星[82]以索截面
析中应用较多,发展相对成熟。而基于壳体屈曲理 积、控制点坐标、膜和索的预张力作为优化变量,
论的分析方法尽管计算精度很高,且可获得较为完 以造价最低为目标函数,采用复形法对张拉膜结构
整的褶皱信息,但由于计算量大且收敛困难,因此 进行了形态优化。翁雁麟等[83]以膜预张力、索预张
发展较为缓慢。但是近年来,随着膜结构应用领域 力、索截面及结构内压为优化变量,以造价最低为
的拓展以及精细化分析的需要,基于壳体屈曲理论 目标函数,采用复形法对充气膜结构进行了优化分
[50]
的分析方法已渐成热点 。 析。唐喜[84]以索预张力为优化变量,膜面积最小为
2.2 形态优化 优化目标,膜 Misses 应力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为约束
膜结构的形状通常是根据建筑师的造型建议 条件,采用梯度寻优法进行了形态优化分析。
由结构工程师通过找形分析确定的,虽然在此过程 上述研究主要是针对膜结构的单目标优化。在
中结构工程师也会进行一定的方案比选,但该过程 实际工程中,结构往往受到多种因素影响,需要满
大多依赖于设计者的经验,很难保证找形结果在给 足的性能指标也是多方面的,因此其实质上是一个
定约束条件下最优。换句话说,很多膜结构只是给 多目标优化问题。为了使优化结果更符合工程实际
定条件下的“可行解”,而非“最优解”。这种差 需求,近年来多目标形态优化问题渐成热点。
异对于中小型膜结构的影响可能并不显著,但是对 由于直接求解多目标优化问题较为复杂,有些
于大型复杂膜结构的影响却不容忽视。 学者为回避该问题,通过对多目标进行拆分或整
[79]
形态优化的一般思路为 :1) 提出优化目标 合,将多目标优化简化为单目标优化求解问题。例
并对目标加以量化,这是形态优化的核心内容,反 如,Uetani 等[85]提出了两水准优化的方法,第一水
映了对最优形态的评价标准;2) 确定优化变量及各 准以膜单元两向应力比作为优化变量,把最接近设
工 程 力 学 7

计形状作为优化目标;第二水准是以应力水平为优 为:找形分析—荷载分析—裁剪分析,再把裁剪后
化变量,把刚度最大作为优化目标;计算时先完成 得到的单元材料主轴方向代入原结构模型中,重新
第一水准优化,再在此基础上进行第二水准优化。 进行找形和荷载态分析。
[86]
毛丽娜 根据不同优化目标的优先级不同,提出了 总的来看,对于曲率变化不大的建筑膜结构,
分层优化的思路,即针对充气膜反射面,以形面精 由裁剪因素引起的误差是可以忽略的;但是当膜面
度为第一优化目标,应力分布均匀为第二优化目 曲率变化较大或对膜结构的成形精度要求很高时
标,采用遗传算法对两个优化目标进行次第求解。 (如某些航天领域的膜结构),就需要充分考虑裁剪
上述两种方法的实质是一样的,即通过对多目标进 因素的影响。由裁剪膜片确定初始形态是一个逆分
行拆分,将其转化为多个单目标优化问题。卫东、 析过程,如何在计算机上实现平面膜片的拼接和张
[87―88]
李海蛟等 则采用了另外一种思路,即采用“联 拉,还存在很多数值计算方面的困难,目前国内外
合线性加权系数法”对多个优化目标进行组合,形 在这方面的研究还较少。
成一个综合目标,再采用遗传算法进行了优化;由 2.4 考虑流固耦合效应的膜结构风振分析
于加权系数的确定主要依赖于经验,因此该方法同 风灾害是膜结构一直没有很好解决的问题,甚
样存在可能漏掉全局最优解的问题。为实现真正意 至有学者将其称为“台风过境时的伴生灾害”[93]。
义上的多目标形态优化,San 等[89]引入基于 Pareto 尽管导致膜结构风毁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不可否
解集的多目标遗传算法,获得了多目标优化问题的 认的是,由于膜结构刚度偏低,在强风作用下易发
一组均衡解,不仅能更好地反映多目标优化的本 生较大的变形和振动,从而引起膜面内应力急剧增
质,而且为建筑师最终确定设计方案提供了更多 长直至在薄弱部位发生撕裂,是造成膜结构风毁的
选择。 最直接因素[94]。从结构风工程的角度来看,膜结构
2.3 裁剪-找形一体化分析 在 强 风 作 用下 的 大 幅 变形 和 振 动 会形 成 所 谓 的
膜结构的初始形态分析、荷载态分析和裁剪分 “流固耦合”效应,在特定条件下,这种相互作用
析通常是依次进行的,即先根据初始形态分析确定 会加剧流场的分离和漩涡脱落,导致结构从风中吸
结构在预张力作用下的平衡构形,再以此为基础进 收的能量大于其自身振动所消耗的能量,出现所谓
行荷载态分析,检验结构是否满足强度、刚度等方 的“气弹失稳”。但遗憾的是,目前无论是在理论
面的要求,最后根据初始态构形进行裁剪分析,即 研究方面还是工程实践方面,均未对膜结构的流固
认为整个分析过程结束。这其中隐含了一个假定, 耦合问题形成足够的认识。这就导致现行的结构抗
即认为由裁剪分析结果经制作安装后所得的实际 风设计方法很可能低估了实际的膜面风荷载作用,
膜结构与初始形态分析所得的理想膜结构之间误 造成结构安全隐患。因此对膜结构的流固耦合振
差足够小。但实际情况真是这样吗? 动机理进行深入探讨,明确膜与风场间的能量传
[90]
Bletzinger 等 对一个六点支承的膜结构进行 递机制,再现膜结构耦合振动乃至破坏全过程,
了考虑裁剪影响的结构找形分析,发现结构内部的 进而对其灾变行为进行控制是膜结构抗风研究的
预张力分布明显受到膜材拼接的影响,在膜片接缝 关键问题 [95]。
处应力偏大,最大应力可达初始设定应力的两倍 目前国内外学者对膜结构流固耦合问题的研
[59]
多,而在膜片的中部应力偏小。伞冰冰 通过对悬 究主要是从气弹模型风洞实验方法、CFD 数值模拟
链面张拉膜结构和抛物面充气膜结构进行考虑膜 方法和结构抗风设计方法等几方面展开。
片拼接的成形分析,也得到了与文献[90]类似的结 2.4.1 气弹模型风洞试验方法
论;此外,还进行了考虑加工工艺、材性偏差及施 气弹模型风洞试验是认识膜结构流固耦合现
工误差等影响因素的膜结构成形精度敏感性分析, 象,揭示耦合振动机理的最为直接和有效的手段。
[91] [92]
发现膜材拼接的影响最大。胥传喜 、顾东生等 Minami 等[96]利用风洞实验观测了单向悬挂膜结构
指出,由于材料排版是由裁剪分析决定的,因此传 在风荷载作用下的振动,研究表明,膜结构的气弹
统的分析流程无法在找形及受荷分析中考虑材料 失稳形式为颤振,发生气弹失稳的前提是预应力较
弹性主轴对刚度矩阵及应力的影响;据此提出全过 小或为零。Kimoto 等[97]基于风洞试验结果,应用薄
程、一体化集成分析的思路,即膜结构设计过程应 翼理论推导了柔性单向悬挂屋盖的气弹失稳准则,
8 工 程 力 学

研究表明,在低风速下结构位移较小且随风速增长 2.4.2 CFD 数值模拟方法


缓慢,但当风速超过某一临界值后,位移迅速增大, 风的运动在本质上是一种流体现象,因此有的
并且该风速对应的结构振幅出现峰值,可以认定此 研究者希望借助计算流体力学(CFD)与结构动力学
[98]
时结构发生气弹失稳。Miyake 等 通过风洞试验 相结合的方法来数值再现流固耦合振动过程。对流
研究发现类似卡门涡街式的旋涡脱落作用是产生 固耦合效应的数值模拟一直是数值计算中极具挑
[99]
屋面风致振动的主要原因。Vitale 等 对一种多孔 战性的问题,涉及到湍流模拟、动网格技术、耦合
织物布单向悬挂屋盖进行研究,发现膜结构在来流 边界的数据传递和海量计算等关键问题。
作用下有三种振动形态:在较低的风速下,膜片前 Hubner 等[104]采用强耦合算法对膜结构的流固
半部轻微抬起,后半部向下垂落,整体风压合力向 耦合进行了数值模拟,该方法的特点是对流体方
下;当风速达到某一临界值后,膜片前半部接近水 程、结构方程和耦合条件同时联立求解,因而求解
平而后半部呈现一种类似行波运动的不稳定状态, 速度快、收敛性好,但由于忽略了湍流作用,模拟
整体风压合力接近于零;随着风速的进一步增大, 精确性还有待于改进。Glück 等[105]基于弱耦合算法
膜片在风吸力的作用下,又呈现为稳定的反向变形 计算了膜结构在考虑湍流条件下的稳态变形,这种
[100]
状态,此时的整体风压合力向上。Uematsu 等 方法的特点是可将流体计算与结构计算分开处理,
对菱形平面双曲抛物面膜结构进行了气弹模型风 通过一些参数的传递来实现两部分计算的耦合,从
洞实验,发现当来流沿双曲抛物面两高点连线方向 而有利于研究人员分别开发程序,并可以最大限度
―107]
时,特定风速下模型出现单频振动,脉动位移大幅 地利用现有的计算软件。武岳等[106 基于弱耦合
增加随后衰减,出现类似于涡激共振的现象,结构 算法和大涡模拟技术实现了单向悬挂膜结构的流
阻尼较大时甚至会出现位移跳跃和频率“锁定” 固耦合模拟,探讨了来流风速、屋盖质量和初始预
的现象。 张 力 等 参 数对 结 构 耦 合振 动 特 性 的影 响 。 刘 振
有些学者从气动弹性力学的角度提出了一种 华[108]基于 ADINA 软件实现了对三维膜结构流固耦
理论与实验相结合的简化气弹力学模型,其基本思 合的数值模拟,但其准确性有待验证。孙晓颖[109]
想是将风与结构之间的耦合作用归结为附加质量、 基于 FLUENT 软件和动网格技术,实现了对鞍形和
气动阻尼等具有一定物理意义的附加气动力参数, 伞形膜结构的流固耦合模拟。Michalski 等[110]以一
这些参数可通过气弹模型风洞实验来确定,从而使 个 29m 伞形膜结构工程为背景,将现场实测的风速
[101]
耦合作用问题简化为受迫振动问题。Kawai 等 数据处理后输入 CFD 软件,计算膜结构的响应,
应用强迫振动方法研究了结构振动频率、振幅和振 并与实测位移响应对比,表明其数值模拟已能够达
动模态等因素对附加气动力的影响,以及结构可能 到工程要求的精度。
[102]
出现气弹失稳时的临界风速。武岳等 通过气弹 孙晓颖等[111]针对膜结构流固耦合问题提出一
模型风洞实验测定了多个模型的附加质量、气动阻 种简化数值模拟方法,其基本思路是将风振响应分
尼等参数及其随来流风速、风向、结构刚度和结构 为平均响应、背景响应和共振响应三部分,在平均
振动模态的变化规律。 响应部分主要考虑由于结构形状变化所导致的平
以上研究表明:柔性结构发生自激振动的原因 均风压变化,是一个静态过程;在背景响应部分主
为漩涡脱落或负气动阻尼,但对于常规轻质膜结
要考虑脉动风压的空间相关性对结构振动的影响,
构,自激振动是在什么条件下发生的,仍没有统一
是一个拟静态过程;在共振响应部分,主要考虑脉
的认识。早期的研究受试验条件限制,多局限于对
动风中的高频部分与结构之间的动力耦合作用;针
流固耦合现象的描述,并未从本质上揭示气弹失稳
对这三个耦合过程的不同性质可采用不同的求解
前后结构响应的本质区别及流固耦合过程中流场
方法,从而使计算过程得到简化;应用上述简化
与膜结构之间的能量转换与耗散机理,也未能得出
有效的可用于实际膜结构设计的气弹失稳临界风 数值模拟方法对单向柔性屋盖和鞍形膜结构屋盖

速。Yang 等[103]通过解析方法推导了膜结构的气弹 进行分析,并将计算结果与直接的数值模拟方法


失稳临界风速,但由于其假定过于理想化,且缺乏 对 比 , 验 证了 简 化 数 值模 拟 方 法 的精 确 性 和 高
试验验证,因此目前还仅是一种理论探讨。 效性。
工 程 力 学 9

2.4.3 考虑流固耦合效应的膜结构抗风设计方法 变化,建立基于可靠度理论的膜结构性能评价体系


膜结构是多自由度、非线性体系,其响应与荷 和设计方法。
载呈非线性关系,利用现行规范进行抗风设计时存 (4) 将现在的分析理论与计算机图形学相结
在很多问题。理论上讲,对于这种结构定义荷载风 合,开发具备国际水准的 CAD 软件。
振系数是不正确的,而应该确定结构响应的风振系 (5) 拓展膜结构在其他领域的研究与应用。如
[112]
数。陈波等 采用基于响应的位移风振系数和内 对于航天领域的可展天线、浮空器、空间遮光罩等,
力风振系数来评估膜结构的动力特性,提出了以最 研究的重点在于满足其轻量化和高精度的要求。
大动响应为控制指标的整体位移风振系数和整体
参考文献:
内力风振系数概念。孙晓颖[111]提出了“流固耦合
[1] 沈世钊. 膜结构—发展迅速的新型空间结构[J]. 哈尔
影响因子”的概念,通过参数分析给出了鞍形和伞
滨建筑大学学报, 1999, 32(2): 11―15.
形膜结构的流固耦合影响因子的取值范围。 Shen Shizhao. Membrane structure - an innovative
关于膜结构灾变控制方面的研究目前较少。 spatial structure with bright prospect [J]. Journal of
Minami 等[96]通过对单边支承和双边支承的 PTFE Harbin University of C. E. & Architecture, 1999, 32(2):
11―15. (in Chinese)
膜片的风洞试验研究,发现可通过适当的提高预张
[2] 杨庆山, 姜忆南. 张拉索-膜结构分析与设计[M]. 北
力来提高膜结构的失稳临界风速。Yang 等[103]运用 京: 科学出版社, 2004: 16―20.
解析方法研究了预张力、矢跨比、顺风向跨度等对 Yang Qingshan, Jiang Yinan. Analysis and design of
张拉膜结构失稳临界风速的影响,提出可通过适当 tensioned cable-membrane structures [M]. Beijing:
Science Press, 2004: 16―20. (in Chinese)
增加预张力、增大矢跨比、减小跨度、增大结构平
[3] Otto F. Tensile structures [M]. Cambridge: MIT Press,
面两个方向上的尺寸比以及将结构长向布置在当
1967: 52―96.
地常遇风方向等措施来提高临界风速。 [4] Linkwitz K, Schek H J. Einige bemerkungen zur
以上学者从提高失稳临界风速的角度给出了 berechnung von vorgespannten seilnetz – konstruktionen
防止膜结构气弹失稳的措施,但膜结构的预张力通 [J]. Ingenieur-Archiv, 1971, 40: 145―158.
[5] Schek H J. The force density method for form finding
常受膜材性能的限制,矢跨比、两方向尺寸比等会
and computations of general networks [J]. Computer
受到建筑造型要求的限制,可调范围都比较有限。 Methods Applying Mechanics Engineering, 1974, 12(3):
因此,仍有必要从增加附加气动装置等其他途径入 115―134.
手,研究有效的气弹失稳控制措施。 [6] Grundig L. Minimal surface for finding forms of
structural membrane [J]. Computers & Structures, 1988,
3 结论与展望 30(3): 679―683.
[7] Maurin B, Motro R. Surface stress density method as a
自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膜结构在我国的研究 form-finding tool for tensile membranes [J]. Engineering
与应用已有二十余年的历史,经过广大科研人员和 Structures, 1998, 20(8): 712―719.
工程技术人员的不懈努力,在理论研究与工程实践 [8] Ye J H, Feng R Q, Zhou L S, Tian J. The modified
force-density method for form-finding of membrane
方面都取得了丰硕成果。客观上讲,现有的膜结构
structures [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teel Structures,
分析技术已可满足常规工程设计的需求,但是当面 2012, 12(3): 299―310.
对一些跨度更大、造型更复杂的膜结构工程时,如 [9] 王勇, 魏德敏, 高振宇. 张拉膜结构力密度法混合找
何为我国膜结构的跨越式发展提供更加强有力的 形分析[J]. 计算力学学报, 2005, 22(5): 629―632.
支撑,就成为十分现实的问题。为此建议今后应对 Wang Yong, Wei Demin, Gao Zhenyu. Mixed
form-finding analysis of tension membrane structures [J].
膜结构在如下几方面进行更广泛、深入的研究:
Chinese Journal of Computational Mechanics, 2005,
(1) 在材料特性、褶皱模拟、精确成形和形态 22(5): 629―632. (in Chinese)
优化等方面开展更为精细化的研究。 [10] Day A S. An introduction to dynamic relaxation [J]. The
(2) 对膜结构的风振响应性能、风与结构的耦 Engineer, 1965, 29(1): 218―221.
[11] Topping B H V. The application of dynamic relaxation to
合作用以及可能出现的气弹失稳现象开展更加深
the design of modular space structures [D]. London: The
入的理论分析、风洞实验和现场实测研究。 City University, 1978.
(3) 从概率的角度考察膜结构服役期内的性能 [12] Wakefield D S. Pretension networks supported by
10 工 程 力 学

compression arches [D]. London: The City University, mesh distortion [J]. Industrial Construction, 2007,
1980. 37(Suppl): 733―736. (in Chinese)
[13] Lewis W J, Jones M S. Dynamic relaxation analysis of [24] 卫东, 沈世钊. 薄膜结构初始形态确定的几种分析方
the non-linear static response of pretensioned cable roofs 法研究[J]. 哈尔滨建筑大学学报, 2000, 33(4): 16―20.
[J]. Computers & Structures, 1984, 18(6): 989―997. Wei Dong, Shen Shizhao. A research on form-finding
[14] Barnes M R. Form-finding and analysis of prestressed methods of membrane structure [J]. Journal of Harbin
nets and membranes [J]. Computers & Structures, 1988, University of C. E. & Architecture, 2000, 33(4): 16―20.
30(3): 685―695. (in Chinese)
[15] 毛国栋, 孙炳楠, 唐志山. 控制网格变形的动力松弛 [25] 聂世华, 钱若军, 王人鹏, 等. 膜结构的找形分析和裁
法膜结构找形分析[J]. 浙江大学学报, 2004, 38(5): 剪分析评述[J]. 空间结构, 1999, 5(3): 12―18.
598―602. Nie Shihua, Qian Ruojun, Wang Renpeng, et al. An
Mao Guodong, Sun Bingnan, Tang Zhishan. Form- introduction to form-finding and cutting pattern methods
finding of membrane structures by dynamic relaxation of membrane structure [J]. Spatial Structure, 1999, 5(3):
controlling mesh distortion [J]. Journal of Zhejiang 12―18. (in Chinese)
University, 2004, 38(5): 598―602. (in Chinese) [26] 刘英贤, 黄呈伟. 膜结构分析方法的应用与展望[J].
[16] 张华, 单建. 预应力索膜结构的 DR 法找形分析[J]. 工 山西建筑, 2006, 32(1): 1―2.
程力学, 2002, 19(2): 41―44. Liu Yingxian, Huang Chengwei. Summarize and
Zhang Hua, Shan Jian. Form-finding of prestressed cable expectation on analysis method of membrane structure
and membrane structures by dynamic relaxation [J]. [J]. Shanxi Architecture, 2006, 32(1): 1―2. (in Chinese)
Engineering Mechanics, 2002, 19(2): 41 ― 44. (in [27] Brew J S, Lewis W J. Computational form-finding of
Chinese) tension membrane structures - Non-finite element
[17] Wood R D. A simple technique for controlling element approaches: Part 1. Use of cubic splines in finding
distortion in dynamic relaxation form-finding of tension minimal surface membranes [J]. International Journal for
membranes [J]. Computers & Structures, 2002, 36(12): Numerical Methods in Engineering, 2003, 56(5): 651―
2115―2120. 668.
[18] 叶继红, 周树路. 改进动力松弛法在膜结构找形中的 [28] 张其林, 张莉. 膜结构形状确定的三类问题及其求解
应用[J]. 工程力学, 2008, 25(12): 194―201. [J]. 建筑结构学报, 2000, 21(5): 33―40.
Ye Jihong, Zhou Shulu. The modified dynamic Zhang Qilin, Zhang Li. Three kinds of shaped finding
relaxation method for form-finding of membrane problems and their solutions for membrane structures [J].
structures [J]. Engineering Mechanics, 2008, 25(12): Journal of Building Structures, 2000, 21(5): 33―40. (in
194―201. (in Chinese) Chinese)
[19] Haug E, Powell G H. Finite element analysis of [29] Fujikake M, Kojima O, Fukushima S. Analysis of fabric
nonlinear membrane structure [C]. IASS-Pacific tension structures [J]. Computers & Structures, 1989,
Symposium, partⅡ. On Tension Structures and Space 32(3/4): 537―547.
Frames. Tokyo and Kyoto, 1970: 83―92. [30] Tabarrok B, Qin Z. Nonlinear analysis of tension
[20] Argyris J H, Balme H, Kleiber M, Hindenlang U. Nature structures [J]. Computers & Structures, 1992, 45(5/6):
description of large inelastic deformations for shells or 973―984.
arbitrary shape - application of trump element [J]. [31] 伞冰冰, 武岳, 沈世钊. 膜结构有限元分析中的平面
Computer Methods Applying Mechanics Engineering, 单元与曲面单元的比较[J]. 工程力学, 2008, 25(2):
1980, 22(3): 1361―1389. 168―173.
[21] Nishimura T, Tosaka N, Honma T. Membrane structure San Bingbing, Wu Yue, Shen Shizhao. Comparison
analysis using the finite element technique [C]. IASS between plane and curved elements for the analysis of
Symposium, Osaka, 1986: 9―16. membrane structures by finite element method [J].
[22] 张琴, 曹国辉. 膜结构找形分析中的二次节点平衡法 Engineering Mechanics, 2008, 25(2): 168 ― 173. (in
策略[J]. 广东土木与建筑, 2008, (11): 20―22. Chinese)
Zhang Qin, Cao Guohui. Secondary node balance [32] Li C T, Leonard J W. Finite element analysis of
method strategy in form-finding analysis of membrane inflatable shells [J]. Journal of the Engineering
structures [J]. Guangdong Architecture Civil Mechanics Division, 1973, 99(3): 495―514.
Engineering, 2008, (11): 20―22. (in Chinese) [33] Gosling P D, Lewis W J. Optimal structural
[23] 李辉, 刘振华, 冯维明. 控制网格变形的膜结构找形 membranes—I. Form-finding of prestressed membranes
新方法[J]. 工业建筑, 2007, 37(增刊): 733―736. using a curved quadrilateral finite element for surface
Li Hu, Liu Zhenhua, Feng Weiming. A new method for definition [J]. Computers and Structures, 1996, 61(5):
form-finding of membrane structures by controlling 871―883.
工 程 力 学 11

[34] Gosling P D, Lewis W J. Optimal structural [45] 毛国, 孙炳楠, 徐浩祥. 基于弹簧-质点系统的薄膜结
membranes—II. Form-finding of prestressed membranes 构 曲 面 展 开 算 法 [J]. 浙 江 大 学 学 报 , 2005, 39(8):
using a curved quadrilateral finite element for surface 1238―1242.
definition [J]. Computers and Structures, 1996, 61(5): Mao Guo, Sun Bingnan, Xu Haoxiang. Membrane
885―895. surface flattening algorithm spring-mass system [J].
[35] Kneen P. Design of membrane structures [D]. University Journal of Zhejiang University, 2005, 39(8): 1238―
of New South Wales, 1996. 1242. (in Chinese)
[36] 叶小兵, 李中立, 吴健生. 用曲面有限单元建立的膜 [46] Ohsaki M, Uetani K. Shape-stress trade-off design of
结构分析理论[J]. 建筑结构学报, 1998, 19(5): 17―21. membrane structures for specified sequence of boundary
Ye Xiaobing, Li Zhongli, Wu Jiansheng. Analysis theory shapes [J]. Computer Methods Applying Mechanics
of membrane structure by curved surface finite element Engineering, 2000, 182(1/2): 73―88.
method [J]. Journal of Building Structures, 1998, 19(5): [47] 钱基宏, 宋涛. 膜结构裁剪分析中具有边界约束条件
17―21. (in Chinese) 的膜曲面弹性展平最小变形能原理[J]. 建筑结构学报,
[37] 伞冰冰, 武岳, 沈世钊. 膜结构的曲面单元有限元分 2001, 22(4): 17―19.
析[J].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2005, 37(增刊): 108― Qian Jihong, Song Tao. The restrained minimum strain
111. energy theory for cutting pattern generation of membrane
San Bingbing, Wu Yue, Shen Shizhao. Finite element structures [J]. Journal of Building Structures, 2001,
method with curved membrane element for the analysis 22(4): 17―19. (in Chinese)
of membrane structure [J]. Journal of Harbin Institute of [48] 马明, 钱基宏, 蓝天. 膜结构裁剪分析中考虑预张力
Technology, 2005, 37(Suppl): 108―111. (in Chinese) 释放的计算方法[J]. 建筑结构学报, 2002, 23(6): 75―
[38] Ishii K. On developing of curved surfaces of pneumatic 78.
structures [C]. IASS Symposium on Pneumatic Ma Ming, Qian Jihong, Lan Tian. Calculating method for
Structures, Delft, 1972. releasing prestressing forces in cutting pattern of
[39] Meek J L, Tan K Y. Post-shape finding determination of membrane structures [J]. Journal of Building Structures,
geodesic lines in cutting pattern design for membrane 2002, 23(6): 75―78. (in Chinese)
structures [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pace Structure, [49] 乔磊. 大尺度复杂张拉薄膜结构整体分析理论及其软
1986, 87(2): 231―239. 件化[D]. 北京: 北京交通大学, 2011.
[40] 向阳, 沈世钊. 薄膜结构的实用裁剪设计方法[J]. 空 Qiao Lei. Integrated analysis theory and software
间结构, 1999, 5(2): 46―50. development of large-scale tensioned membrane
Xiang Yang, Shen Shizhao. A practical cutting design structures [D]. Beijing: Beijing Jiaotong University,
method of membrane structures [J]. Spatial Structures, 2011. (in Chinese)
1999, 5(2): 46―50. (in Chinese) [50] 杜星文, 王长国, 万志敏. 空间薄膜结构的褶皱研究
[41] 赵杰, 谭锋, 杨庆山. 膜结构裁剪膜片展开的二次测 进展[J]. 力学进展, 2006, 36(2): 187―199.
地线法[J]. 空间结构, 2003, 9(2): 56―60. Du Xingwen, Wang Changguo, Wan Zhimin. Advances
Zhao Jie, Tan Feng, Yang Qingshan. Secondary geodesic of the study on wrinkles of space membrane structures
line method for cutting pattern analysis of fabric [J]. Advances In Mechanics, 2006, 36(2): 187―199. (in
structures [J]. Spatial Structures, 2003, 9(2): 56―60. (in Chinese)
Chinese) [51] Wagner H. Flat sheet metal girders with a very thin metal
[42] Xia X Y, Meek J L. Computer cutting pattern generation web [J]. Aeitschrift fur Flugtechnik und
of membrane structures [J]. Interactional Journal of Motorluftschiffahrt, 1929, 20(4): 200―314.
Space Structures, 2000, 15(2): 95―110. [52] Stein M, Hedgepeth J M. Analysis of partly wrinkled
[43] 张其林, 张莉, 罗晓群. 任意空间曲面近似展开成平 membranes [R]. Washington, D. C: NASA, 1961.
面的增量有限元法[J]. 计算力学学报, 2001, 18(4): [53] Miller R K, Hedgepeth J M. An algorithm for finite
498―500. element analysis of partly wrinkled membranes [J].
Zhang Qilin, Zhang Li, Luo Xiaoqun. Truss element AIAA Journal, 1982, 20(12): 1761―1763.
method for cutting pattern of membrane structures [J]. [54] Adler A L. Finite element approaches for static and
Chinese Journal of Computational Mechanics, 2001, dynamic analysis of partially wrinkled membrane
18(4): 498―500. (in Chinese) structures [D]. Colorado: University of Colorado at
[44] 卫东, 沈世钊. 薄膜结构裁剪分析新方法[J]. 建筑结 Boulder, 2000.
构, 2002, 32(7): 70―72. [55] Johnston J D. Finite element analysis of wrinkled
Wei Dong, Shen Shizhao. A new cutting pattern membrane structures for sunshield applications [C].
calculation method of membrane structure [J]. Building Denver, CO, United states: American Inst. Aeronautics
structure, 2002, 32(7): 70―72. (in Chinese) and Astronautics Inc., 2002.
12 工 程 力 学

[56] Ding H, Yang B. The modeling and numerical analysis 30(12): 921―931.
of wrinkled membranes [J]. Int. Journal for Numerical [70] Miyamura T. Wrinkling on stretched circular membranes
Methods in Engineering, 2003, 58(12): 1785―1801. under in plane torsion: Comparison between bifurcation
[57] Pipkin A C. The relaxed energy density for isotropic analyses and experiments [J]. Engineering Structures,
elastic membranes [J]. IMA Journal of Applied 2000, 20(11): 1407―1425.
Mathematics, 1986, 36(1): 85―99. [71] Su X F, Frank A, Barmac T, Joseph R B. Wrinkling
[58] Jenkins C H, Leonard J W. Nonlinear dynamic response analysis of a kapton square membrane under tensile
of membranes: state of the art [J]. Applied Mechanics loading [R]. Proceedings of the 44th AIAA/ASME/
Reviews, 1991, 44(7): 319―328. ASCE/AHS Structures, Structural Dynamics and
[59] 伞冰冰. 膜结构的精细化分析、多目标形态优化与精 Materials Conference, Virginia, 2003.
确成形[D]. 哈尔滨: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0. [72] Wong Y W, Pellegrino S. Wrinkled membranes III:
San Bingbing. Refined analysis, Multi-objective Numerical simulations [J]. Journal of Mechanics of
optimization and accurate surface-forming of membrane Materials and Structures, 2006, 1(1): 63―95
structure [D]. Harbin: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73] Wong Y W, Pelleqrino S. Computation of wrinkle
2010. (in Chinese) amplitudes in thin membranes [C]. Proceedings of the
[60] 谭锋, 杨庆山, 李作为. 薄膜结构分析中的褶皱判别 43th AIAA/ASME/ASCE/AHS Structures, Structural
准 则 及 其 分 析 方 法 [J]. 北 京 交 通 大 学 学 报 , 2004, Dynamics and Materials Conference, Denver, 2002.
30(1): 35―39. [74] Leifer J, Belvin W K. Prediction of wrinkle amplitudes
Tan Feng, Yang Qingshan, Li Zuowei. Wrinkling criteria in thin film membranes using finite element modeling
and analysis method for membrane structures [J]. Journal [C]. Norfolk, VA, United states: American Inst.
of Beijing Jiaotong University, 2004, 30(1): 35―39. (in Aeronautics and Astronautics Inc., 2003.
Chinese) [75] Papa A, Pellegrino S. Mechanics of systematically
[61] Roddeman D G, Drukker J, Oomens C W J, et al. The creased thin-film membrane structures [C]. Austin, TX,
wrinkling of thin membranes: Part I-Theory [J]. Journal United states: American Inst. Aeronautics and
of Applied Mechanics, 1987, 54(4): 883―887. Astronautics Inc., 2005.
[62] Roddeman D G, Drukker J, Oomens C W J, et al. The [76] Tessler A, Sleight D W, Wang J T. Effective modeling
wrinkling of thin membranes: Part II—Numerical and nonlinear shell analysis of thin membranes
analysis [J]. Journal of Applied Mechanics, 1987, 54(4): exhibiting structural wrinkling [J]. Journal of Spacecraft
888―892. and Rockets, 2005, 42(2): 287―298.
[63] Liu X, Jenkins C H, Schur W. Fine scale analysis of [77] 全亮, 武岳. 基于薄壳理论的膜结构褶皱分析[J]. 工
wrinkled membranes [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业建筑, 2008, 38(增刊): 118―120.
Computational Engineering Science, 2000, 1(2): 1027― Quan Liang, Wu Yue. Wrinkling analysis membrane
1038. structure based on thin shell theory [J]. Industrial
[64] Nakashino K, Natori M C. Efficient modification scheme Construction, 2008, 38(Suppl): 118―120. (in Chinese)
of stress-strain tensor for wrinkled membranes [J]. AIAA [78] 张建, 杨庆山, 谭锋. 基于薄壳单元的薄膜结构褶皱
Journal, 2005, 43(1): 206―215. 分析[J]. 工程力学, 2010, 27(8): 28―34, 39.
[65] Woo K, Jenkins C H. Global/local analysis strategy for Zhang Jian, Yang Qingshan, Tan Feng. Analysis of
partly wrinkled membrane [J]. Journal of Spacecraft and wrinkled membrane structures by thin-shell elements [J].
Rockets, 2006, 43(5): 1101―1106. Engineering Mechanics, 2010, 27(8): 28―34, 39. (in
[66] Shaw A, Roy D. Analyses of wrinkled and slack Chinese)
membranes through an error reproducing mesh-free [79] 伞冰冰, 武岳, 卫东, 沈世钊. 膜结构的多目标形态优
method [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olids and 化[J]. 土木工程学报, 2008, 41(9): 1―7.
Structures, 2007, 44(11/12): 3939―3972. San Bingbing, Wu Yue, Wei Dong, Shen Shizhao.
[67] Akita T, Natori M C. Sensitivity analysis method for Multi-objective optimization of membrane structures [J].
membrane wrinkling based on the tension-field theory China Civil Engineering Journal, 2008, 41(9): 1―7. (in
[J]. AIAA Journal, 2008, 46(6): 1516―1527. Chinese)
[68] Wang C G, Du X W, Tan H F, et al. A new [80] Sindel F, Nouri-Baranger T, Trompette P. Including
computational method for wrinkling analysis of optimization in conception of fabric structures [J].
gossamer space structures [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mputers and Structure, 2001, 79(26/27/28): 2451―
Solids and Structures, 2009, 46(6): 1516―1526. 2459.
[69] Tomita Y, Shindo A. Onset and growth of wrinkles in [81] 钱基宏, 宋涛. 张拉膜结构的找形分析与形态优化研
thin square plates subjected to diagonal tension [J]. 究[J]. 建筑结构学报, 2002, 23(3): 84―88.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echanical Sciences, 1988, Qian Jihong, Song Tao. The form–finding and the
工 程 力 学 13

shape–stress optimization of membrane structures [J]. [92] 顾东生, 吕令毅, 宋启根, 等. 膜结构一体化分析方法
Journal of Building Structures, 2002, 23(3): 84―88. (in [J]. 建筑技术开发, 2003, 30(1): 15―17.
Chinese) Gu Dingsheng, Lü Lingyi, Song Qigen, et al. Analysis
[82] 冯星. 张力膜结构形状优化[J]. 建筑科学, 1999, 15(4): method in the whole-process analysis of membrane
24―27. structure [J]. Building Technique Development, 2003,
Feng Xing. Shape optimization of tensioned membrane 30(1): 15―17. (in Chinese)
structure [J]. Building Science, 1999, 15(4): 24―27. (in [93] 严慧, 吕子正, 韦国岐. 膜结构的风损事故及防范[J].
Chinese) 建筑结构, 2008, 38(7): 113―116.
[83] 翁雁麟, 关富玲, 徐彦, 王小丽. 充气膜结构的优化设 Yan Hui, Lü Zizheng, Wei Guoqi. Wind damage
计[J]. 科技通报, 2006, 22(4): 535―548. accidents of membrane structures and counter measures
Weng Yanlin, Guan Fuling, Xu Yan, Wang Xiaoli. The [J]. Building Structures, 2008, 38(7): 113 ― 116. (in
optimize design of air–supported membrane structures Chinese)
[J]. Building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06, 22(4): [94] 杨庆山. 薄膜结构的风致动力效应初探[J]. 空间结构,
535―548. (in Chinese) 2002, 8(4): 3―10.
[84] 唐喜. 基于 ANSYS 参数化语言的索膜结构找形优化 Yang Qingshan. Preliminary studies on wind-induced
和荷载分析[D]. 南京: 河海大学, 2005. response of fabric structures [J]. Spatial Structures, 2002,
Tang Xi. Optimization of cable-membrane form-finding 8(4): 3―10. (in Chinese)
and load-case analysis based on APDL of ANSYS [D]. [95] 沈世钊, 武岳. 膜结构风振响应中的流固耦合效应研
Nanjing: Hohai University, 2005. (in Chinese) 究进展[J]. 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 2006, 23(1): 1―9.
[85] Uetani K, Fujii E, Ohsaki M, Fujiwara J. Initial stress Shen Shizhao, Wu Yue. Research progress on fluid-solid
field determination of membranes using optimization interaction effect of wind-induced vibration response of
technique [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pace Structures, membrane structure [J]. Journal of Architecture and Civil
2000, 15(2): 137―143. Engineering, 2006, 23(1): 1―9. (in Chinese)
[86] 毛丽娜. 充气膜结构反射面的形态分析与优化方法研 [96] Minami H, Okuda Y, Kawamura S. An approximate
究[D]. 哈尔滨: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0. analysis on fluttering of membrane in uniform air flow
Mao Lina. Study on methods of shape and stress analysis [C]. Int. Symposium of IASS, Italy, 1995: 843―850.
and optimization of inflatable membrane reflector [D]. [97] Kimoto E, Kawamura S. Aerodynamic behavior of
Harbin: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2010. (in one-way type hanging roofs [J]. Journal of Wind
Chinese) Engineering and Industrial Aerodynamics, 1983,
[87] 卫东, 沈世钊. 张拉薄膜结构的形态优化设计[J]. 土 13(1/2/3): 395―405.
木工程学报, 2004, 37(2): 12―18. [98] Miyake A, Yoshimura T, Makino M. Aerodynamic
Wei Dong, Shen Shizhao. Shape-state optimization instability of suspended roof modals [J]. Journal of Wind
design of tensional membrane structure [J]. China Civil Engineering and Industrial Aerodynamics, 1992,
Engineering Journal, 2004, 37(2): 12―18. (in Chinese) 42(1/2/3): 1471―1482.
[88] 李海蛟, 伞冰冰, 武岳. 脊谷式膜结构的形态优化分 [99] Vitale A M, Letchford C M. Experimental study of wind
析[J]. 空间结构, 2010, 16(1): 51―56. effects on flat porous fabric roofs [C]. Wind Engineering
Li Haijiao, San Bingbing, Wu Yue. Shape optimization into the 21st Century. Larsen, Larose & Livesey,
of wave-shaped membrane structures [J]. Spatial Rotterdam, 1999: 1545―1551.
Structures, 2010, 16(1): 51―56. (in Chinese) [100] Uematsu Y, Uchiyama K. Aeroelastic behavior of an
[89] San B B, Sun X Y, Wu Y. Multi-objective optimization H.P. shaped suspended roof [J]. Shells, Membrane and
of membrane structures based on Pareto Genetic Space Frames, Proceedings of IASS Symposium, Osaka,
Algorithm [J]. Journal of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1986, 2: 241―248.
(New Series), 2010, 17(5): 622―630. [101] Kawai H, Yoshie R. Wind-induced response of a large
[90] Bletzinger K U, Linhard J, Wüchner R. Extended and cantilevered roof [J]. J. Wind Eng. Ind. Aerodyn., 1999,
integrated numerical form finding and patterning of 83(1/2/3): 263―275.
membrane structures [J]. Journal of the International [102] 武岳, 杨庆山, 沈世钊. 索膜结构风振气弹效应的风
Association for Shell and Spatial Structures, 2009, 50(1): 洞实验研究[J]. 工程力学, 2008, 25(1): 8―15.
35―49. Wu Yue, Yang Qingshan, Shen Shizhao. Wind tunnel
[91] 胥传喜. 张力膜结构的全过程集成分析及其策略研究 tests on aeroelastic effect of wind-induced vibration of
[J]. 空间结构, 1998, 4(4): 34―38. tension structures [J]. Engineering Mechanics, 2008,
Xu Chuanxi. The whole-process integrated analysis of 25(1): 8―15. (in Chinese)
tensioned membrane structure [J]. Spatial Structures, [103] Yang Q S, Liu R X. On aerodynamic stability of
1998, 4(4): 34―38. (in Chinese) membrane structures [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pace
14 工 程 力 学

Structures, 2005, 20(3): 181―188. interaction for wind [D]. Shanghai: Tongji University,
[104] Hubner B, Walhorn E, Dinkler D. Simultaneous solution 2006. (in Chinese)
to the interaction of wind flow and lightweight [109] 孙晓颖. 薄膜结构风振响应中的流固耦合效应研究
membrane structures [C]. Proc. Int. Conf. on Lightweight [D]. 哈尔滨: 哈尔滨工业, 2007.
Structures in Civil Engineering, Warsaw, 2002: 519― Sun Xiaoying. Study on wind-structure interaction in
523. wind-induced vibration of membrane structure [D].
[105] Glück M, Breuer M, Durst F, Halfmann A, Rank E.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2007. (in Chinese)
Computation of wind-induced vibrations of flexible [110] Michalski A, Kermel P D, Haug E, Lohner R, Wüchner
shells and membranous structures [J]. Journal of Fluids R, Bletzinger K U. Validation of the computational
and Structures, 2003, (17): 739―765. fluid–structure interaction simulation at real-scale tests of
[106] Wu Y, Sun X Y, Shen S Z. Computation of wind a flexible 29 m umbrella in natural wind flow [J]. J. Wind
structure interaction on tension structures [J]. Journal of Eng. Ind. Aerodyn., 2011, 99(4): 400―413.
Wind Engineering and Industrial Aerodynamics, 2008, [111] 孙晓颖, 武岳, 沈世钊. 薄膜结构流固耦合效应的简
96(10/11): 2019―2032. 化数值模拟方法[J]. 土木工程学报, 2010, 43(10): 30―
[107] 武岳, 孙晓颖, 沈世钊. 单向悬挂屋盖结构的风致气 35.
弹耦合效应数值模拟[J]. 计算力学学报, 2007, 24(5): Sun Xiaoying, Wu Yue, Shen Shizhao. A combined
571―578. numerical approach for wind structure interaction of
Wu Yue, Sun Xiaoying, Shen Shizhao. Numerical membrane structures [J]. China Civil Engineering
simulation on the aeroelastic effects of uni-directional Journal, 2010, 43(10): 30―35. (in Chinese)
suspension structures [J]. Chinese Journal of [112] 陈波, 武岳, 沈世钊. 张拉式膜结构抗风设计[J]. 工程
Computational Mechanics, 2007, 24(5): 571―578. (in 力学, 2006, 23(7): 65―71.
Chinese) Chen Bo, Wu Yue, Shen Shizhao. Wind-resistant design
[108] 刘振华. 膜结构流体-结构耦合作用风致动力响应数 of tensile membrane structures [J]. Engineering
值模拟研究[D]. 上海: 同济大学, 2006. Mechanics, 2006, 23(7): 65―71. (in Chinese)
Liu Zhenhua.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fluid—structure

注:该文在第 22 届结构工程学术会议(2013 新疆)应邀作特邀报告

S-ar putea să vă placă ș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