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teți pe pagina 1din 4

鋼結構工程之展望

陳生金
台灣科技大學
講座教授

應日趨嚴重,而工業化造成二氧化碳排放量大幅增
一、前 言
加,造成地表溫度上昇,改變全球氣候,使得森林
台灣位於強烈地震帶,每年又有強烈颱風侵襲 減少,沙漠化等,因此國際上亦訂定諸如氣候變遷
,且地小人稠而半數土地又屬山區,不宜開發,工 公 約 (The Framework Convention on Climate
程環境甚為嚴苛。而隨著經濟快速成長,土地開發 Change, FCCC)里約宣言,聯合國人類居住議程
亦日趨飽和,建築物往空中發展已成為必然之趨勢 (Habitat II Agenda),京都議定書等,希望各國能加
,因此具有較高強度及良好耐震能力的鋼結構已被 緊控制二氧化碳的排放量,而台灣的二氧化碳排放
大量採用於建築工程。而台灣河川眾多,橋樑採用 量居世界第27名,依台灣之人口比例與規模,我們
鋼結構可加大跨度,減少橋墩數目,避免眾多混凝 的排放量乃屬偏高,而依據經濟部能源會研究,營
土橋墩阻礙行水,甚至因橋墩受沖刷而造成橋樑在 建產業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佔全國總量的33%。其中
洪水中斷裂。而鋼骨結構具預製性,可大幅縮短工 之原因主要在於國內之營建材料大量採用傳統之
期,投資回收快速,且台灣的勞務成本日漸增加, 鋼筋混凝土,由於水泥之產製會產生大量的二氧化
對於採用機械自動化生產的鋼結構而言,其競爭力 碳,而在先進國家則大量採用鋼結構,其二氧化碳
亦可相對提升。再加上國內砂石日漸短缺,且開採 之排放量相對之下反而較低。一般而言鋼結構之二
水泥砂石涉及環境破壞,危及生態環境,在過去大 氧化碳排放量遠低於鋼筋混凝土之排放量,且耗能
量使用混凝土為營建材料之情況下,已使有限的天 亦較低,因此鋼結構乃被認為是對地球環境影響最
然河川資源開採過量,濫採砂石更嚴重破壞環境生 小的結構材料。再加上鋼鐵材料可以重新回爐再生
態及水土保持,故選用可減少砂石用量的鋼構造, 的特性,在國外又被稱為綠色建築材料,或是綠色
應為解決砂石不足、維持水土保持及減少環境破壞 鋼結構(Green Steel),因此在國外工業先進國家鋼
的最佳良策。考慮國家永續發展,增進對鋼結構之 結構已是土木建築的主流。
認識並正確地使用鋼結構實為一重要課題。本文簡 內政部為推動環保及永續之綠建築,由內政部
介鋼結構之特性,及臺灣鋼結構工程現況,以期各 建築研究所建立綠建築標章,其檢核指標為(1)生物
界對鋼結構工程能有更多之認識,共同提昇國內鋼 多樣性、(2)基地綠化、(3)基地保水、(4)日常節能
結構工程。 、(5)二氧化碳減量、(6)廢棄物減量、(7)室內環境
、(8)水資源、(9)污水垃圾改善等指標,其中二氧
二、鋼結構之特性
化碳減量及廢棄物減量受採用之營建材料直接影
一般結構鋼材的強度約為混凝土強度的10倍 響,此系統乃基於環保及永續之觀念,希望建築興
以上,而鋼材之變形能力更遠高於混凝土,因此鋼 建能降低其對環境的衝擊。而這八大指標中二氧化
結構普遍被認為具有較高的強度及韌性,適合使用 碳減量,以15~20層大樓為例,經研究鋼筋混凝土
於寸土寸金且處於強烈地震帶的台灣,為使各界更 (RC結構),鋼骨鋼筋混凝土(SRC)結構之單位面積
加了解鋼結構,以下將簡介鋼結構工程之特性: CO2排放量約為鋼結構之1.5倍排放量。而廢棄物減
1.環境衝擊 量指標則依下式作限制:
近年來全球氣候變遷急遽,尤其是地球溫室效 PI  PIe  PIb  PId  PIa    3.3

中華民國100年5月 37
其中, PIb  1.0  5.0  1   2  3 發展更是歷史悠久,而其鋼結構亦已普及到從小廠
PId  1.0   2  5.0   房到重型廠房,從中低層建築到超高層建築,或從
而RC結構其α2=0.0,鋼結構則為α2=0.20,此 小規模之鋼橋到長跨橋。因其循序漸進地發展,故
亦說明採用鋼結構其廢棄物減量遠較RC結構為佳 不僅在工程實務上有相當之經驗,對於相關規範之
。由上述之討論亦可得知採用鋼結構實屬最符合綠 研擬修訂亦隨著工程經驗之增進、學術研究之提昇
建築精神及標準之現代結構系統。 、工程設計與施工方法之更新而不斷地修正。
2.耐震能力之比較 臺灣之鋼結構起步則較晚,但隨著經濟的快速
地震帶上之國家常廣為使用鋼結構,且因其耐 發展,鋼結構集中於近幾年間急速成長,並偏重於
震性能優越,在耐震設計上亦常給予折減設計地震 重大橋樑工程或高樓建築之應用,且不論在產業規
力之優惠,如日本之建築耐震設計規範採用鋼結構 模、材料研發及工程技術上已直逼先進國家,如近
時,其組構係數為0.25~0.5,而若採用鋼筋混凝土 十年來所興建的鋼骨大樓或鋼橋,不論在工程的規
結構則為0.3~0.55(地震力大小與組構係數成正比 模或難度上都可在世界鋼結構界佔有一席之地,如
,耐震能力較佳之結構,其設計地震力可予減少) 地震帶世界最高大樓之台北101金融大樓(圖1),及
,橋樑耐震評估亦有類似之規定。此即說明鋼結構 採全銲接施工之高屏溪斜張橋(圖2)等。
之耐震性能較為優越。而921地震中亦可見鋼筋混
土建築大量倒塌破壞,及大量混凝土橋樑破壞,而
受損之鋼結構建築及橋樑則甚少。在國內921地震
後社會大眾對結構耐震安全需求大增,一般亦認為
鋼結構具極佳之韌性,建設公司之推案亦大多強調
採用鋼結構作為耐震安全之訴求,因此鋼結構之採
用比例大幅增加,而災區崩塌之混凝土橋樑改建亦
不少改採用鋼橋設計。近年八八水災亦造成甚多混
凝土橋樑被沖跨,採用大跨徑的鋼橋可降低橋柱對
水流的阻礙,增進橋樑安全。
3.造價比較
單純就結構體造價而言,鋼結構造價較鋼筋
混凝土結構為高,因此業界對選用鋼結構建造之建
築物尚有價格過高的觀念,以致於影響鋼結構的選
用。但若仔細分析評估,採用鋼結構之建築物其施
工快速,如以10層左右之建築為例,採用鋼骨建築
可較鋼筋混凝土建築物之工期縮短約10%以上。樓
層越高其工期縮短越多,在考慮因工期縮短所節省
之利息支出、完工後租金收入等情況下,其整體成
本反而可節省20%以上。且因台灣可用建地有限, 圖1 台北金融中心

建築成本主要在於土地的取得,而近年來建築價格
屢創新高,鋼結構或混凝土結構間之價差對於整體 鋼結構在臺灣雖快速發展,但國內之鋼結構工
建築售價之影響事實上其差異甚微。 程仍與國外有所不同,因此國外之經驗可能無法全
盤移植至臺灣,而近年來國內亦已建立本土性的技
三、臺灣鋼結構之發展 術資料,且已有豐富的成果。如在於材料研發方面
鋼結構在世界各先進國家已有甚久的歷史,如 ,隨著煉鋼技術的精進,各先進國家已朝著高性能
美國Brooklyn鋼橋興建已超過一百年以上,其帝國 鋼材發展,此類鋼材具有低降伏比、高可銲性、銲
大廈亦已有八十餘年的歷史,且其鋼廠等重工業的 接前不需預熱或預熱要求較寬鬆、韌性良好及防蝕

38 百年紀念專刊 (中工高雄會刊 第18卷 第4期)


、耐火等特性。國內亦可產製此類鋼材,如中國鋼 表1 鋼結構發展大事紀

鐵公司已可大量生產耐候鋼、SM570高強度鋼、 年份 大 事
LYP100低降伏強度之耐震鋼,FR耐火鋼及更具高 虎克發現材料變形與受力大小成比例關係(虎
1660
克定律)
可銲性及厚度方向控制之SN-C系列鋼材,足見國
Euler推導出壓力桿件之挫屈載重,目前仍在使
內之煉鋼技術已與世界各先進國家並駕齊驅。表1 1744

為鋼結構工程發展之歷程。 第一座鑄鐵拱橋在英格蘭Coalbrookdale建造
1779
完成
1820 美國費城建造第一棟採用鑄鐵之建築
1828 維也納建造第一座鋼橋
1856 美國開始生產鋼
第一座長跨徑鋼桁架橋,Eads Bridge,在聖路
1874
易完成
1876 法國巴黎建造艾菲爾鐵塔Eiffel Tower
1881 電弧銲接問世
1883 布魯克林(Brooklyn)吊橋完工
1884 芝加哥建造第一棟鋼結構建築
蘇格蘭福斯橋(Firth of Forth Bridge)完成,用鋼
1889
58000噸
1907 美國建設伯力恆鋼廠(Bethlehem Steel)
1908 伯力恆鋼廠開始生產熱軋型鋼
1909 美國麻洲採用熱軋型鋼於建築結構
1914 匈牙利Kazinczy證實樑具塑性鉸的極限行為
1921 AISC成立,1923年發行第一版AISC設計規範
1930 1930年代耐候鋼問世
1931 紐約帝國大廈完工,102層,高381公尺
柱研究學會(Column Research Council,CRC)
1944
成立
圖2 高屏溪全電銲斜張橋載重試驗 Lehigh University開始研究結構及桿件之極限
1940
強度
1953 西螺大橋通車
1947 高強度螺栓規範出版
四、鋼結構之設計規範、施工規範及 1957 第一棟塑性設計法建造之建築物
作業標準 1970
世界最高大樓完工,紐約世界貿易大樓,高410
公尺
結構設計需依據規範來進行,設計規範即是利 1973 芝加哥Sears Tower完工,高442公尺
用條列文字之方式來反映結構在受力下之行為,因 中鋼一貫作業鋼廠建廠,1977開始生產結構鋼
1973
此設計規範本身之完善與否直接影響結構物的安 板
全。目前國內之鋼結構設計規範及施工規範,已由 1976 法國USINOR發展耐900oC之耐火鋼

中華民國鋼結構協會邀請專家學者修訂,並經內政 1980 日本NKK發展OLAC鋼板製程(TMCP鋼板)


部頒佈實施。而為落實鋼構工程施工品質,中華民 1994 日本公佈JIS G3106 SN鋼材標準,北嶺地震
國鋼結構協會亦訂定鋼結構品質管制作業標準,這 1995 阪神地震
些規範及作業標準的訂定,可有助於建設安全、經 我國容許應力設計法,極限設計法於1999年1
1999
月1日頒佈施行
濟的鋼結構建築及橋樑。
1999 921集集地震,地震後鋼結構使用率大增

中華民國100年5月 39
五、鋼結構之展望 六、結 語
近20年來世界各國投入甚多之人力與物力於 台灣處於地震帶,工程建設採用耐震性能良好
高性能鋼之研發及應用,廣義的高性能鋼通常指具 之鋼骨結構可提供較佳之耐震安全度。台灣亦常受
高強度、低溫衝擊韌性高、銲接性良好、或耐蝕、 強烈颱風侵襲,土石流頻生,且河川湍急,沖刷河
防火等,或針對特殊要求之鋼材,如適合耐震消能 床及橋墩,應減少砂石開採,以避免破壞生態環境
之低降伏鋼、具厚度性質控制(Z方向)之鋼材等, 。工程建設亦應減少二氧化碳排放,以減少溫室效
這些努力在於希望提供較佳之結構鋼材,增進鋼結 應。目前國內已訂定綠建築設計之相關規定,橋樑
構之安全性。中鋼公司亦與台灣科技大學合作成立 工程建設亦應儘速訂定綠橋樑之法規,以減緩國內
鋼結構工程中心,希望透過這些努力,加速台灣鋼 工程大量採用水泥砂石等。而對高性能鋼之探討亦
結構工程之發展。 應加速進行,以提昇國內鋼結構工程應用,並增進
國內建築及橋樑之安全。

40 百年紀念專刊 (中工高雄會刊 第18卷 第4期)

S-ar putea să vă placă ș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