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teți pe pagina 1din 80

ICS 27.140

P13
备案号:J1 132—2010 口L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
P DL/T 5050—2010
代替DL/T 5050—2000

水电水利工程坑探规程
Code for exploratory adits shafts and trenches of

hydropower and water resources

201 0—08—27发布 2010—12—15实施

国家能源局发布
DL,T 5050—2010

目 次

前言…………………-………………
l 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总则………………………………………
5施工准备………………………・ Ⅱq屯q嗡o
6平洞……………………………・
7斜井、竖井、河底平洞、沉井..
8探坑、浅井、探槽……………・ m”粥
9质量检查与验收………………一……………………………・41
附录A(资料性附录)风管压力损失…………………………42
附录B(资料性附录)不同距离、不同线径输送功率………・43
附录C(资料性附录)炸药规格特性…………………………..44
附录D(资料性附录)不同岩石级别每立方米实体岩石
炸药消耗量……………………………46
附录E(资料性附录)不同炸药使用量的换算………………・47
附录F(资料性附录)非电毫秒雷管段别及延迟时间………・48
附录G(资料性附录)光面爆破周边炮孔每米装药量………・49
附录H(资料性附录)曲线轨距加宽及外轨加高……………一50
附录I(规范性附录)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最高允许含量………51
附录J(资料性附录)坑探工程竣工质量验收表……………~52
条文说明……………………………………………………………・55
DL,T 5050—2010

前 言

本标准是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关于印发2008年行业
标准项目计划的通知》(发改办工业(2008)1242号)的要求,
对DL/T 5050一2000《水利水电工程坑探规程》进行修订的。
本标准在修订过程中,紧密结合水电水利行业坑探技术的发
展状况,突出安全和环保工作。
本标准与DL厂r 5050--2000相比,主要有以下变化:
——增加了导爆索网路和导爆管起爆网路:
——增加了预裂爆破;
——增加了爆破器材的检验;
——增加了出渣作业有关环保的内容;
——增加了附录F、附录H、附录I、附录J;
——补充了供风、供电、供水等内容;
——调整了一些章节和附录。
本标准实施后代替DL/T 5050--2000。

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附录C、附录D、附录E、附录F、
附录G、附录H、附录J均为资料性附录,附录I为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由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提出。
本标准由能源行业水电勘测设计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并解
释。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中国水电顾问集团成都勘测设计研究
院、成都水利水电建设有限责任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宋胜武、徐键、黄猛、李文纲、张光西、
冯升学、张道云、杨建、吴锡贤、陈卫东、白玉华、段文钰。
本标准在执行过程中的意见或建议反馈至水电水利规划设计
总院(北京市西城区六铺炕北小街2号,100120)。
II
DL,T 5050—r2010

1 范 围

本标准规定了水电水利坑探工程的工作内容、旅工技术、施
工安全和质量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水电水利工程地质勘察中的平洞、斜井、竖井、
河底平洞、沉井、探坑、浅井、探槽的作业。
DL,T 5050—2010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
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
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
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4792放射卫生防护基本标准
GB 6722爆破安全规程
GB 9151钻探工程名词术语
GB 50154地下及覆土火药炸药仓库设计安全规范
DL/T 5099水工建筑物地下开挖工程施工技术规范
DL肛5181水电水利工程锚喷支护施工规范
SL 398水利水电工程旌工通用安全技术规程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16号
令煤矿安全规程(2005版)


DL,T 5050—,2010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0.1
坑探adit prospecting
从地表或地下挖掘不同类型坑道以查明水电水利工程地质条
件的一种技术方法,包括所进行的各类洞、坑、井工程的总称。
3.0 2
平洞adit
河底平洞adit under river

由地表直接通向岩土体,用以查明岩土体工程地质条件的地
面和水下水平坑道。
3.0.3 ,

坑道中线centre fine ofadit

坑道水平投影的几何中线。
3.0.4 ・

竖井vertical shaft

沿与水平方向呈一定角度(大于45。),从地表向下掘进和在
隧道施工中开挖的深度及断面较大的筒状工程。
3.0.5
斜井incHned shaft
沿与水平方向呈一定角度(6。~45。),从地表向下或从地下
向上掘进的深度及断面较大的筒状工程。
3.0.6

沉井open caisson
沿垂直方向,从不稳定含水地层向下掘进并依靠预制混凝土
井圈的自重下沉而进入地下的深部掘进工程。

DL,T 5050—2010

3.0.7
炮孔blast hole
使用凿岩工具在岩土体面上钻凿比的爆破用的孔。
3.0 8
直7L掏槽vertical_hole slotting
掏槽孔与掘进工作面垂直的掏槽方法。
3.0.9

斜孔掏槽inclined-holeslotting
掏槽孔轴线与掘进工作面呈一定角度的掏槽方法。
3.O.10

爆破blasting
利用炸药的爆炸能量对介质做功,破坏某物体的原有结构,
以达到预定目标的工程作业。
3.0.11

爆破器材blasting materials and accessories,blasting supplies


工业炸药、起爆器材和器具的统称。
3.0.12

起爆器材initiating(or priming)materials and accessories,

initiating supplies
用来起爆炸药的器材。
3.0.13

预裂爆破prespHtting blasting
正式爆破前,预先沿开挖边界线布置密集炮孔,采用不耦合
装药或装填低威力炸药,在主爆区之前起爆,从而在爆区与保留
区之间形成裂缝,以减弱主爆破对保留岩土体的破坏并形成完整
轮廓面的爆破作业。
3.0.14
光面爆破smooth blasting
沿开挖边线布置密集炮孔,采用不耦合装药或装填低威力炸

DL,T5050—2010

药,在主爆区之后起爆,以形成平整轮廓面的爆破作业。
3.0.15

盲炮misfire,unexploded charge
又称瞎炮,因各种原因造成药包没有爆炸的现象。
3.0.16

支护supporting
在坑探掘进中,安置支撑结构或采用喷锚等方法,防止岩土
体垮塌的作业。
3.0.17

通风ventilating
使用机械或利用自然压力所形成的压差,提供坑井所需新鲜
空气的作业。
DL,T 5050一20t0

4总 则

4.0.1坑探是水电水利工程地质勘察工作的主要技术方法之一。
为统一坑探技术要求,确保安全生产,加快勘察进度,提高勘察
质量,特制定本标准。
4.O.2应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遵守
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劳动保护法律法规、防护标准,不断改善劳
动条件。坑探旋工必须制定安全技术措旆和安全旋工预案,对旌
工人员进行专业培训,特殊工种坚持持证上岗。严格执行安全操
作规程,预防伤亡事故和职业病的发生。
4.0.3应建立质量保证体系,对施工全过程质量进行有效控制。
4.0.4应遵守国家有关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在规定的施工区域
内,制定专项环境保护措菔。
4.0.5坑探施工过程中,应及时进行观测和地质编录。
4.0.6水电水利坑探工程施工除应遵守本标准外,还应遵守国家
及行业的有关规范、标准和规程。


DL,T 5050—2010

5施工准备

5.1施工组织设计

5 1.1施工前,应进行现场查勘,其主要目的如下:
l 了解施工区域内的地形、地貌及地层的分布等情况及施工
道路的修筑线路。
2了解施工区域外围的交通条件。
3 了解施工区域场地条件,选择适当的临建场地。
5.1.2施工前,应收集施工地段基本地质资料,主要包括地层岩
性、地质构造条件、水文地质条件、可溶岩区、地应力及地温状
况、有害气体或放射性物质等。
5.1 3根据洞口段边坡的稳定条件和浅埋或类似情况地段山体
的稳定性等,确定洞I;3段的防护方案。
5.1.4根据施工地段地形地质条件和任务的要求,结合安全和环
保的相关规定,编制旌工组织设计。

5 2进场道路及临建设施

5 2.1进场道路应符合下列要求:
1坑探工程施工前,应修筑进场道路至洞口位置。人行道路
宽度不应小于1.8m。
2陡坡、悬崖等危险地段应设置安全防护栏杆及安全警示。
5 2 2临建设施应符合下列要求:
1施工前,应根据坑探工作量,修建相应规模的空气压缩机
房、发电机房、供水站、生活用房等。
2临建工程应避免洪水、滑坡、泥石流、飞石等自然灾害袭
击的区域。

DL,T 5050—2010

3按照GB 6722及GB 50154的要求,修建民爆物品临时库


房。

5.3供风、供水、供电

5.3.1空气压缩机容量应按下列要求确定:
1 按同时作业的各种风动机具组合的最大风量,适当计入风
量损失并考虑30%的储备容量进行确定。
2高寒、缺氧地区应适当增加空气压缩机的总容量。
5.3.2空气压缩机站宜设在井口附近,并应有防火、保温设施。
风管应力求短、直,送风距离较大时,可加设带有安全装置的储
气罐。
5.3.3 1作面的风压应满足风动机具的要求,一般不宜低于
0.5MPa。风管沿程压力损失计算参见附录A。
5.3.4合理选择水池位置、高程,以保证凿岩机的正常工作水压
(O.25MPa~0.3MPa),必要时,可用气压水箱或离心泵等供水。
5.3.5供电变压器或发电机的位置宜布置在用电负荷中心。
5,3.6洞内供电电压应符合下列规定:
1供电应采用380V/220V三相四线制。
2动力设各应采用三相380V,配电箱(柜、盘)应设置漏
电保护装置。
3工作面照明应采用36V或24V。
5.3.7线路架设应根据负荷大小,选择适当线径。线路末端电压
降不得超过下列数值:
1动力线路:5%。
2洞内采用24、36V安全电源照明线路:lO%。
3线路架设时,线径、输送距离应与输送功率相匹配。不同
距离、不同线径输送功率的匹配参见附录B。
5.3.8洞内供电线路应符合下列规定:
1位置固定的动力与照明线路,应采用绝缘性能良好的导线

DL,T 5050—2010

整齐排列,分开架设在坑道距底板1.Sm以上的侧壁上。
2工作面附近的临时动力及照明线路,应使用防水与绝缘性
能良好的导线;照明采用防水灯头,淋水地段应采用防水灯罩。
3 电力起爆主线必须与照明及动力线路分两侧架设,严禁线
路交叉和混合使用。


DL,T 5050~2010

6平 洞

6.1 平洞断面、洞口选择与布置

6.1.1 平洞断面宜为梯形或拱形。用构架支护的宜采用梯形断
面,不支护或用喷锚支护的宜采用拱形断面。
6.1.2平洞断面的规格可根据勘察目的、地质条件、施工方法等
因素参照表6.1.2确定。

表6.1 2平洞断面规格

净断面规格
平嗣长度
高×宽(不小于) 常用的施工方法
mXm

≤50 1 8×1 8 人工或机械凿岩、人工装渣、人力车运输

≤200 2 2×2 2 风钻凿岩、人工装渣、矿车运输

≤400 2 5×2 5 风钻、台车凿岩,装岩机装渣,机车运输

>400 3 0X3 0 风钻、台车凿岩,装岩机装渣,机车运输

6.1.3运输设备与平洞一侧的安全距离不应小于0.2m,人行道宽
度不应小于0.5m。
6.1.4洞口位置的选择应保障施工安全和满足地质要求:
1在基岩中开口时,应选择在岩石完整、坚固的稳定部位。应
清除洞口上方及坡面的危石,必要时,修筑排水沟,加设安全护栅。
2在松散堆积体或破碎松散岩层开洞口时,应采用加强支护
或超前支护措施,以确保施工安全。
3应避免在建筑物和人口密集地开洞口;特殊情况,洞口应
设立防护网和护栅,护栅支框不应少于5副,支出洞外宜大于3m。
4平洞穿越铁路、公路等已有建筑物时,必须征得有关部门
10
DL,T 5050—2010

同意后方可旌工。
5洞口地处公路或人行道路上方时,施工时应采取可靠措
施,防止爆破、出渣造成事故。
6洞口地处交通干线等已有建筑物下部时,施工前应论证可
行性。
7在汛期和雨季施工时,洞口应选择在洪水线以上。
8洞口选择宜避开易发生地质灾害隐患的部位。

6.2炮孔布置

6.2.1炮孔布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1应根据围岩类别、平洞断面尺寸、掏槽方式和装岩条件等
因素,确定炮孔的位置、深度及角度。
2炮孔布置应利用岩石结构面,力求与层面、节理等结构面
垂直或斜交。软弱破碎岩带宜用浅眼、小药量爆破。
3工作面应采用中心掏槽突破、形成自由面、“从里到外,
层层起爆剥离”的掘进方法。
4在中硬脆性岩层中,宜采用直线掏槽;在致密坚硬的岩层
中,宜采用锥形掏槽;在节理发育的岩层中,宣采用楔形掏槽。
6.2.2直线掏槽的炮孔布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1宜布置l~2个中空炮孔,形成自由面。
2采用中空螺旋形掏槽,炮孔直径以40mm为宜,各炮孔轴
线应力求平行并按顺序起爆。
3小断面平洞宜采用小直径螺旋形掏槽,具体要求见表6.2.2。

表6.2 2螺旋形掏槽

深度 各炮孔与中空炮孔的距离 炮泥长度
炮孔号 爆破顺序
mm mm

1 1600 50~60 200~400

2 1600 2 100~120 200~㈣


DL,T5050一2010

表6 2.2(续)

深度 各炮孔与中空炮孔的距离 炮泥长度
炮孔号 爆破顺序
mm mm

3 1600 3 130~150 200~600

4 1600 4 200~240 200~600

中空炮孔 1600~1900

6.2.3锥形掏槽炮孔的角度、间距与数量应视岩石特性而定,其
变动范围见表6.2.3。为扩大爆破效果,在韧性好的岩层中可增加
1~2个先导炮孔。

表6 2.3锥形掏槽

炮孔间距 掏槽角度 炮孔数量


岩石级别
(‘)

V 1.00 75~80 2~3

Ⅵ 0 90 70~75 2~3

Ⅶ 0 80 65~70 2~3

Ⅷ m70 60~65 3~4

Ⅸ 0 60 55~60 4~6

6.2.4采用楔形掏槽时,每对炮孔深度要一致,并且垂直于岩石
节理面,掏槽角度、炮孔间距与炮孔数量见表6.2.4。

表6 2.4楔形掏槽

掏槽角度 两组炮孔间距 炮孔数量


岩石级别
(。)’

V 75~72 500 2~4

Ⅵ 72~67 450 4~6

Ⅶ 67~65 400 6

Ⅷ 65 300~350 6

Ⅸ 60~55 200~250 6~8


DL,T5050—2010

6.2.5辅助炮孔和周边炮孔布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1辅助炮孔孔口应布置在掏槽炮孔与周边炮孔之间,并向掏
槽炮孔倾斜。
2顶帮炮孔孔口根据岩石坚硬程度距洞顶应为150mm~
250mm。

3顶帮炮孔孔底视岩层特性,一般应落在断面轮廓线上,岩
石较软时,炮孔可垂直于工作面。
4底边炮孔孔口距底板宜为100mm~200mm,并向下倾斜,
与水平面成5。~10。夹角。
5辅助炮孔与周边炮孔一般呈“三角形”或“梅花形”布置,
各炮孔与相邻炮孔的间距与该炮孔所在岩体的最小抵抗线相当。
6.2.6炮孔深度的确定应符合下列要求:
1采用锥形掏槽与楔形掏槽时,炮孔深度宜为平洞宽度或高
度的0.6~1.0倍。
2采用直线掏槽时,炮孔深度宜为平洞宽度或高度的O.8~
1.1倍。

6.3凿 岩

6.3.1平洞工程应根据自然环境、工作条件和断面尺寸等因素选
用设备和施工方法。
6.3.2机械凿岩宜采用直径小于45mm的钎头凿孔。选择钎杆和
钎头的基本要求如下:
1 钎杆材料可选用对边尺寸为22mm的六角空心碳素工具
钢或合金工具钢。
2一字钎头适用于坚硬完整的岩层,十字钎头适用于破碎的
节理发育的岩层,球齿钎头适用于中硬和坚硬的岩层。
3钎杆与钎头有下列情况者,不应使用。
1)钎杆明显弯曲,中心孔不正不通,钎尾端面不平,水
针孔偏斜,钎尾长度超过士2mm或与钎头锥度偏差
13
DL,T 5050—2010

过大。
2)钎头水孔不通,钢体变形,锥度偏差过大,裤体开裂。
硬质合金镶焊不牢,或有崩刃,或直径小于标准值
2mm。

6.3.3进入工作面时应对下列各项进行检查:
l是否已清理顶板及工作面上的松石(俗称“撬帮问顶”)。
2有无盲炮和炸药、雷管等散落物。
3支护是否稳固。
4工作面是否有积水。
6.3 4每次循环应测定中线。

6.3.5凿孔操作,钎杆不宜过长,应“先开水,后送风”,轻压、
慢转进行定位钻进。凿岩作业应保持“三点一线”,气腿调整适度,
加压均匀。不得借外力作用在钎杆上进行凿岩。
6.3.6炮孔底部应落在垂直于平洞中心线的同一平面上。周边炮
孔孔底在硬岩中落在轮廓线外100mm~150mm,在软岩中落在轮
廓线上。掏槽炮孔应超深100mm~200mm。
6.3.7凿岩终止时,应先停水,吹净炮孔后停风。
5.3.8装药前,应检查炮孔深度,清除炮孔中残留物。
6.3.9使用电动凿岩机时,应保证供水供电质量,电缆绝缘良好。
采用软轴连接时,软轴应平直摆放。
6.3.10炮孔直径宜比药卷大5mm~8mm。
6.3 11严禁打残孔。

6.4爆 破

6.4.1爆破作业应符合下列规定:
l爆破器材应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购买、运输、使用和
储存。
2爆破人员必须持证上岗。
3爆破人员所领取的爆破器材,不得遗失或转交他人,不得
14
DL,T 5050一翟010

擅自销毁和挪作他用。
4爆破后,若发现盲炮和其他不安全因素,应及时上报和处
理;爆破作业结束后,将剩余的爆破器材如数、及时退库。
5应根据岩土体结构及含水状况正确选用爆破器材。
6应根据岩性、炸药规格特性、坑道断面形状和规格,合理
选择爆破参数。按照爆破设计进行凿岩、装药及起爆作业。炸药
规格特性参见附录C,不同岩石级别每立方米实体岩石炸药消耗
量参见附录D,不同炸药使用量的换算参见附录E。
7下列情况禁止进行爆破作业:
1)工作面有冒顶或顶帮滑落危险。
2)距工作面20m内风流中易燃易爆气体含量大于1%,
或易燃易爆气体有突出征兆。
3)通道不安全或通道堵塞。
4)工作面有涌水危险或炮孔温度异常。
6.4.2起爆器材加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1起爆器材加工,应在防水、防潮湿的专用房间或指定的安
全地点进行,不应在爆破器材存放间、住宅和爆破作业地点进行。
在潮湿或有水环境中使用的爆破器材,应做好防水防潮处理;若
使用抗水炸药,应对起爆器材做防水处理。
2加工起爆管和信号管,应在带有安全防护罩、铺有软垫并
带有凸缘边的工作台上操作。每个工作台上存放的雷管不得超过
100发,且应放在带盖的木盒里,操作者手中只准拿一发雷管。
3 电雷管脚线断损、绝缘不良,康铜丝电桥电阻值超过
0.3f2,镍铬丝电桥电阻值超过0.8Q时,均不应使用。
4加工好的起爆管和信号管应分开存放,信号管应制作标
记。
5起爆药包加工数量不应超过当班爆破作业所需数量。
6.4.3起爆方法
1洞、井爆破应采用电雷管、非电毫秒雷管。非电毫秒雷管
DL,T5050—2010

段别及延迟时间参见附录F。
2在有瓦斯和粉尘爆炸危险的环境中进行爆破作业时,应采
用防爆起爆器材。
3在杂散电流大于30rnA或高压射频电源安全允许距离之
内,不应采用普通电雷管进行起爆作业。
6.4.4电力起爆网路
1 电力起爆网路不应使用裸体导线,应与大地绝缘,不得利
用铁轨、钢管等替代起爆线路。电力起爆网路与电源之间应设置
爆破人员专控开关。
2起爆电源功率应能保证全部电雷管起爆;流经每发雷管的
电流应达到准爆电流值。
3检查电力起爆网路的导通和电阻值,应使用专用导通器和
爆破电桥。爆破电桥的工作电流应小于30mA。爆破电桥和专用
导通器应每月检查一次。
4雷雨天不应采用电力起爆网路。
5起爆网路的连接,应在工作面的炮孔全部装填完毕,无关
人员全部撤离后,由工作面向起爆站依次进行。
6.4.5导爆索起爆网路
1切割导爆索应使用锋利刀具,不应用剪刀剪断导爆索。
2导爆索起爆网路应采用搭接、水平结等方法连接。搭接
时,两根导爆索搭接长度不应小于15cm,中间不缛夹有异物,捆
扎应牢固,支线与主线传爆方向的夹角应小于90。。
3连接导爆索中间不应出现打结或打圈;交叉敷设时,应在
两根交叉导爆索之问设置厚度不小于10cm的木质垫块。
4起爆导爆索的雷管与导爆索捆扎端端头的距离应不小于
15cm,雷管的聚能穴应朝向导爆索的传爆方向。
6.4.6导爆管起爆网路
1导爆管起爆网路应严格按设计要求进行连接,不应有死
结,孔内不应有接头,孔外相邻传爆雷管之间应留足够的距离。
16
DL,T 5050—2010

2用雷管起爆导爆管网路时,起爆导爆管的雷管与导爆管捆
扎端端头的距离应不小于15cm,应有防止雷管聚能穴炸断导爆管
和延时雷管的气孔烧坏导爆管的措施。导爆管应均匀地敷设在雷
管周围,并用胶布等捆扎牢固。
3用导爆索起爆导爆管时,宜采用垂直连接方式。
6.4.7装药
1应使用直径小于炮孔直径6mm的木质或竹制炮棍装药,
炮棍端部应齐平。
2装药前。应用炮棍探明炮孔深度、角度,确认无卡、堵现
象时,方可装药。
3不应投掷起爆药包和敏感度高的炸药,起爆药包装入后应
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后续药卷直接冲击起爆药包。
4起爆药卷装填,应根据具体情况采用正向起爆或反向起爆
等方法。
5装药时,若发生卡塞,在雷管和起爆药包放入之前,可用
非金属长杆处理。装入起爆药包后,不应用任何工具冲击、挤压
起爆药包。
6在装药过程中,不应拔出或硬拉起爆药包中的导爆索、导
爆管和电雷管脚线。
6.4.8填塞
1严禁无填塞炮孔爆破。
2填塞用黏土(塑性指数宣为13)掺入5%~10%粒径约
lmm的砂。不应使用石块和易燃材料填塞炮孔。
3炮孔填塞长度宜为炮孔深度的1/3~1/2,但不应小于
200ram。

4应捣实药包上部的填塞材料,但不得用力过猛。
6.4.9爆破警戒和信号
l爆破警戒:
1)应在确定的警戒区边界设置明显标识并派出岗哨。
】7
DL,T 5050—2010

2) 岗哨人员应按指令到达指定地点并坚守岗位。
2信号:
1)预警信号:该信号发出后,爆破警戒区内开始清场。
2)起爆信号:起爆信号应在确认人员、设备全部撤离
爆破警戒区,.所有岗哨人员到位,具备安全起爆条
件时发出;发出起爆信号后,方准负责起爆人员起
爆。
3)解除信号:安全等待时间过后,检查人员进入爆破警
戒区内检查,确认安全后,方可发出解除爆破信号。
在此之前岗哨人员不得撤离,不允许非检查人员进入
爆破警戒区内。
4)各类信号均应简单明了,不得混淆,并使爆破警戒区
内及附近人员能清楚地昕到或看到。
6.4.10爆破后检查
1爆破后确认无盲爆应超过5min,不能确认应超过15min,
方准许检查人员进入爆破作业地点进行检查。
2爆破后应立即进行通风,等待时间超过15min,确认井洞
内空气合格后,作业人员方可进入工作面。
3检查内容包括:
1)有无盲炮。
2)有无冒顶、危岩。
3)支护是否被破坏。
4)炮烟是否排除。
4检查人员若发现盲炮或其他险情,应及时上报或处理。处
理前,应在现场设立危险标识并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禁止无关
人员接近。
6.4.11盲炮处理
1处理盲炮应定出警戒区域,并在该区域边界设置警戒,禁
止无关人员进入。
】8
DL,T 5050一2010

2应由有经验的爆破人员处理盲炮。
3 电力起爆发生盲炮时,应立即切断电源,及时将盲炮电路
短路。
4导爆索和导爆管起爆网路发生盲炮时,应先检查导爆管是
否有破损或断裂,如有,应更换后重新起爆。
5应用木、竹制成的工具,轻轻将炮孔内堵塞物掏出,用药
包引爆。
6应小心操作风、水喷管,清出盲炮堵塞物及炸药,并采取
措旌回收雷管。
7处理非抗水炸药的盲炮时,应在堵塞物掏出后向炮孔内注
水,并应回收雷管。
8可打平行孔装药爆破,平行孔距离盲炮不应小于0.30m。
6.4.1,2各类爆破作业的安全规定
1露天爆破:
1)相邻地区进行露天爆破作业时,必须“统一指挥,统
一信号,统一时间”,并采用远距离起爆方式。
2)避炮掩体可利用山区地形构筑,位置和方向应能防止
飞石和炮烟的危害:通道不应有任何障碍。
3)在爆破区域20m以内,应清除杂草等可燃物。
2预裂爆破和光面爆破:
1)预裂爆破或光面爆破应根据设计要求进行作业。光面
爆破周边炮孔每米装药量参见附录G。
2)预裂爆破、光面爆破作业均应采用不耦合装药,缓冲
孔可采用不耦合装药和间隔装药。
3)布置在同一平面上的预裂孔、光面孔,宜用导爆索连
接同时起爆。起爆方式可采用孔底起爆或反向起爆。
4)预裂爆破、光面爆破都应填塞,其长度不得小于
500mm。

19
DL,T5050—2010

6.5爆破器材的管理

6.5.1爆破器材的运输
1必须由持有押运证的人员,采用经公安部门批准的专用车
辆运输民用爆破物品,运输车辆不得运送其他人员。严禁携带爆
破器材搭乘公共交通工具。
2爆破器材押运人员严禁吸烟和携带其他发火器物。
3炸药和雷管必须分开运送。运送的雷管必须包装完整。
4装载、搬运爆破器材应轻拿轻放,应装好、码平、卡牢、
捆紧,不得摩擦、撞击、抛甩、翻滚、侧置及倒置爆破器材。
5雷管或硝化甘油分层装载时不应超过两层,车厢底部应有
软垫。
6工作区域随身携带的炸药量不得超过24kg,雷管不得超
过30发。
6.5.2爆破器材库房的管理
1爆破器材库房必须由专职人员管理。
2库房应有消防设施,设置防护土堤;应整洁、防潮和通风
良好,杜绝鼠害。
3应建立健全严格责任制、治安保卫制度、防火制度等,应
分品种存放、分类管理。
4严禁携带烟火及其他引火物进入库房。不应穿钉针鞋和易
产生静电的衣物,不应使用产生火花的工具开启炸药、雷管箱。
5应定期检查库房的消防设各、通信设备、警报装置和防雷
装置。
6爆破器材应安放在离地面和墙面距离0.30m以上的货架
上,码放整齐、稳当,不得倾斜。存放硝化甘油类炸药、各种雷
管和导爆管的箱子,应放置在木质货架上,货架高度不宜超过
1.6m,架上的硝化甘油类炸药或各种雷管不应叠放。
6.53爆破器材的领用应开具领用单,注明种类、规格、数量、
20
DL,T 5050—2010

批次、发放人、领用人、日期。领用单由库房管理员留存备查。
6.5.4爆破器材的检验和销毁
1 各类爆破器材的检验项目应参见产品的技术条件和性能
标准;检验方法应严格执行相应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
2经过检验,确认变质失效及不符合技术条件要求或国家标
准的爆破器材,应予以销毁。
3销毁爆破器材时,应登记造册并编写书面报告。报告中应
明确说明被销毁爆破器材的名称、数量、销毁原因、销毁方法、
销毁地点、销毁时间,并报上级主管部门批准,由当地公安机关
监督销毁。

6.6出 渣

6.6.1一般规定
1按照确定的施工方法,选择出渣方式及设备。
2出渣通过交叉道口处,需有明显的安全标识和防护措施。
3洞渣的堆放,应综合考虑。
4渣场自身应稳定。
5符合环保要求。
6.6.2装渣方式
装渣常采用人工装渣和机械装渣两种方式。
机械装渣应符合下列要求:
l合理选择爆破方法,使爆落的岩石块度均匀、集中,便于
装渣。
2装渣机电缆或风管应挂在平洞一侧,不得拖在地上。
3装渣机应由经过专业培训并持有相应证件的人员操作和
管理。
4在装渣过程中,装渣机前后不允许站人。
5装渣结束后,装渣机应停放在安全地点,切断电源或风源。
6严禁使用装渣机强行铲装超重块石和其他物品。
2l
DL,T5050—2010

6.6.3出渣方式
1平洞出渣宜采用有轨运输方式,当使用机车牵引时,宜优
先采用电瓶机车。 .

2轨道铺设应符合下列要求:
1)采用人工装岩和人工运输时,宜选用8v.gJm钢轨,采用
机车牵引和机械装岩时,宜选用12kg/m~15kg/m钢轨。
2)轨道距工作面不得超过3m,接近工作面段可铺设临
时轨道。
3)轨道坡度应与平洞平均坡度相一致,直线部分要求平
直,两轨面高度应保持一致,曲线部分应圆滑,洞内
最小曲率半径不得小于矿车轴距的7倍,卸车终端上
坡道不得小于矿车轴距的10倍。
4)钢轨轨距由矿车的轮距决定。轨道直线部分轨距偏差
不得大于5mm,也不得小于2mm。轨道弯曲部分宜
参见附录H适当加宽轨距、加高外轨。
5)道枕应埋设在地槽内,间距为500mm~800mm,埋
设深度为道枕高度的2/3。
6)轻轨人力运输每间隔lOOm应设调车道,长度应大于
6m,轨道接头应平整,其间隙不得大于5mm,高差
不得大于2rnm。
3人力矿车作业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出渣前,洞口应挂出渣标识,卸渣道的正坡度应大于
l%,挡车器卸渣支架应牢固可靠,矿车抵达挡车器
之后方准卸渣。
2)矿车各部件润滑茛好,刹车必须灵敏可靠,严禁使用
刹车失灵的矿车。
3)矿车装渣不得过多,运行时沿途不得落渣。
4)运行矿车之间,应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不得任由矿
车滑行。
22
DL/T 5050—2010

5)矿车在弯道或岔道上运行时,应降低速度,防止掉轨。
若发生掉轨,应立即鸣号通知后方来车,以免撞车。
4机车出渣作业应符合下列要求:
1)机车在洞内行驶速度不应超过tokm/h:在调车或人
员稠密地段,速度应减至3km/h;通过弯道、岔道或
视线不良地段时,速度不得超过5km/h。
2)两机车同方向行驶时,间距不应小于60m,并需减速
慢行。
3)机车倒退行驶时,鸣号间隔时间不应大于15s。
6 6.4弃渣场的选择应符合下列要求:
1场地要有足够的容量。
2选择的出渣场地应符合水土保护、环境保护有关标准的要
求。

6.7支 护

6.7.1一般规定
l需要支护的地段,应根据洞室断面尺寸、围岩分类、开挖
方法、围岩暴露时间等因素,做出支护设计。
2特殊情况下,应选择有代表性的断面进行现场监测,掌握
围岩动态。应利用和发挥围岩的自稳能力,指导设计和支护作业。
3支护形式应适应围岩的变形要求。
4支护与掘进的间隔时间、施工顺序及相间距离,应根据地
质条件、爆破参数、支护形式等因素确定,应在围岩出现有害松
弛变形之前支护完毕。
6.7.2构架支撑应满足下列要求:
l构架支撑应有足够的整体性,接头应牢固可靠,各排之间
应用剪支撑、水平撑和拉杆连接。
2每排支撑应保持在同一平面上,在平洞中,该平面应与洞
轴线相垂直。支撑构件与围岩之间应楔紧。
DL,T 5050—2010

3支撑柱基应放在平整的岩面上,柱基较软时,应设垫梁或
封闭底梁。
4支撑与围岩之间应用板、楔块等塞紧。
5支撑应定期检查,发现柱、梁杆件破裂、倾斜、扭曲、变
形等情况,应立BP;btl固或更换。
6预计难以拆除的支撑,宜采用钢支撑或格栅支撑,其位置
应在衬砌断面以外。
7拆除洞内支撑应遵循由里向外的顺序:更换支撑应遵循由
外向里的顺序,并应采取可靠的安全措施。
6 7.3构架支护应遵守下列规定:
1支撑木材材质应密实,小头直径不得小于120mm,不得
使用朽、裂术材。
2接榫形式:顶压大、侧压小时,宣采用平头榫;侧压大、
顶压小时,宜采用露头榫;顶压、侧压均大时应采用斜交榫。
3长期使用的平洞可采用浆砌块石或混凝土支护,并应预留
观测窗。
4支护前,检查处理松石必须站在安全地点,严禁用短把工
具临近松石下方作业。
5支撑作业程序:先将顶板和两帮突出的岩石削平;在底板
上挖深度为100mm~200mm的柱窝;采用木料支撑,宜“大头向
上,小头向下”立柱。使用封闭底梁时,底梁应全部嵌入底板内。
6支撑作业要一次完成。靠近工作面的支撑要加强和采取
保护措施。
7平洞冒顶时,要查明原因,制定对策,指定有经验的工程
技术人员及时处理。
8必要情况下可采用超前支护。
6.7.4锚杆支护应遵守下列规定:
1整体性差的块状岩体可采用锚杆支护。
2锚杆长度宜大于洞室高度或跨度的1/2。
24
DL,T,5050—2010

3根据围岩情况和设计要求,选择锚杆类型,确定孔位,做
出标记。孔位允许偏差不应大于10cm。
4钻孔孔径应根据锚杆类型选定。
I)先注浆后插杆程序。钎头直径大于锚杆直径15mm
以上。
2)先插杆后注浆程序。采用孔口注浆时,钎头直径大于
锚杆直径25mm以上;采用孔底注浆时,钎头直径大
于锚杆直径40mm。
5钻孔深度应符合下列要求:
I)水泥砂浆锚杆孔深允许偏差为±50mm。
2)胀壳式锚杆、倒楔式锚杆孔深比杆体长度大50mm--
100mm。

3)楔缝式锚杆、树脂锚杆和水泥药卷锚杆不应小于杆体
长度,但不应大于杆体长度30mm。
4)摩擦型锚杆孔深应比杆体长度大50mm。
6锚杆的原材料型号、规格、品种、各部件质量及技术性能
和安装及质量检测,应符合DL/T5181等有关规定。

6.8通风、有害物质、粉尘防控与排水

6.8.1有害物质和粉尘防控
1施工过程中,洞内氧气按体积计算不应少于20%。空气
中有害气体和粉尘控制标准见附录I。
2根据GB4792规定,洞内人体对放射性Y射线与放射性气
体摄入限值见表6.8.1.1。

表6.8.1—1地下洞室一般人员(公众)对射线与放射性气体摄入限值

年受照射剂量当量限值l氡与子体的平衡当量浓度陧值l 钍平衡当量浓度限值
msv Bq/m3 I Bq/m3

5 150 l ”

注:个人全身年剂量当量5mSv,单个组织器官50mSv
DL,T 5050—2010

3洞内平均温度不应超过28℃,根据不同温度可按表

6.8.1.2调节洞内风速。

表6 8 1-2滑内温度与风速关系

I警 <15 15~20 20~22 22~24 24~28

I警 <0.1 <1 0 >l 0 >1 5 >2 0

4洞内作业地点噪声超过90dB(A)时,应采取消声或其
他防护措施。仍达不到标准时,应按表6.8.1.3规定减少接触噪声
的时间。

表6.8 1—3噪声与允许接触时间

l每个工作8警噪声时间 8 4 2

I 允许噪声
90 93 96 99
l dB(A)

6.8.2通风
1开挖平洞需要的通风量,应根据下列要求分别估算,取其
中最大值。
1)按洞内同时工作的最多人数计算,每人每分钟供给
3.0m3的新鲜空气。
2)按爆破20rain内将工作面的有害气体排出或冲淡至
允许浓度计算。每千克2号岩石炸药爆破后,可产生
折合40L的一氧化碳气体。
3)漏风系数可取1.20~1.45。
4)旆工人员所需风量修正系数为1.3~1.5。
5)当平洞位于海拔1000m以上时,爆破散烟所需要的
通风量应除以高程系数。排尘通风量应作高程修正,
见表6.8.2。
26
DL,T 5050—2010

表6.8.2高程修正系数

高程 高程 高程
修正系数 修正系数 修正系数
m m m

0 l∞ 2500 0.76 4500 0 62

1000 0 90 3000 0 72 5000 O 58

1500 0 85 3500 0 69

2000 O 81 4000 O.65

6)计算得到的通风量,应按最大、最小允许风速和相应
洞内温度所需的风速进行校核。
2工作面附近最小风速不得低于0.15m/s,最大风速不得超
过4m/s。
3通风方式应根据平洞长度、断面大小和工作面有害气体危
害程度等因素综合考虑:
1)洞深30m~200m时,可采用压入式通风。
2)洞深200m~400m时,可采用吸出式通风。
3)洞涤400m以上时,可采用混合式通风。通风管相互
重叠应超过15m,主机通风能力应比辅机通风能力大
20%~25%。
4通风机根据工作风量和工作风压进行选择,宜选用轴流式
通风机。
5通风机应安装在距离洞口3m以外,进口应装置铁丝网。
必要时,数台通风机可联合运行。
6通风筒布置应遵守以下原则:
1)风筒直径根据筒内风速确定,。一般为200mm~
500mm。风筒材料根据洞深和通风方式选取,洞深小
于200m时,可采用折叠软管:洞深大于200m和采
用吸出式通风方式时,宜采用硬通风筒。风简单节长
度宜为15m~20m。
DL,T 5050—2010

2)吊挂风筒应做到平、直、紧、稳、顺。
3)风简距工作面的距离:压入式通风不超过10m,吸出
式通风不超过6m。
4)通风系统应设专人负责运行、维护和管理。
6.83有害气体防控
1有害气体监测:
1)施工中若遇到含瓦斯地段,应按照《煤矿安全规程》
(2005版),专门制定预防瓦斯的安全措施。
2)长期停止施工的洞(井)恢复生产或需要进洞勘察时,
必须监测氧气、二氧化碳、瓦斯和其他有害气体的浓
度,如不符合规定,必须通风达到标准后方准进洞作
业。
2施工人员包括在洞内工作的地质、试验、物探、钻探工作
人员,应经过预防瓦斯和有害气体的学习。
3在遇有瓦斯和其他有害气体的洞(井)工作面,人均供给
新鲜空气量不得低于5m3/nun,通风风速不得低于0.25n】/s。当瓦
斯浓度达到1.O%时,禁止放炮;当瓦斯浓度达到1.5%时,停止
设备运转:当瓦斯浓度达到2.0%时,工作人员必须撤离。
4机电设备和照明灯具,应采用防爆式。
5对监测仪器应定时检查率定。
6.8.4放射性突出地区平洞开挖应遵守的规定
1根据GB 4792的规定,放射性工作条件可按表6.8.4进行
分类并采取相应措施。

表6 8.4放射性工作条件分类及应采取的相应措施

l 类 别 条 件 应采取的措篪

I 一年照射的有效剂量当量可能超
应有个人剂量监测和工作
l甲种工作条件 过15msv(1 5rm) 场所的经常性监测,并分别
建立监测档案

DL,T 5050—2010

表6.8.4(续)

类 别 条 件 应采取的措施

一年照射的有效剂量当量不超过 应对个人受照剂量和工作
乙种工作条件 15mSv(1.Stem),但可能超过5mSv 塥所进行定期检测,井建立
(0 5rein) 个人检测档案

一年照射的有效剂量当量,不超过 应根据需要对工作场所进
丙种工作条件
5mSv(0 5rem) 行监测,井做记录

2从事新进点水电工程的井、洞探作业(尤其在基性和超基
性熔岩地区和新构造活动部位),必须进行射线和放射性气体的
测试。
3 在放射性地区工作,个人受照年剂量当量超过5mSv
(O.5rem)时,必须采取周密防护措施,并经主管安全领导批准,
方可进洞工作。
6 8.5平洞开挖应采取的防尘措施
1 应采用湿式凿岩方式,要求用清洁水,水压应为0.25MPa~
0.3MPa,水量应为2L/min~3L/min,水针与连接螺母应严密。
2爆破后可向洞内喷雾,降低在空气中的粉尘含量。
3地质条件允许时,可用水冲洗洞壁。
4出渣前,可用水淋湿洞渣。
5对作业人员建立卡片,每年进行体检。
6喷混凝土支护,宜采用湿喷工艺:采用干喷工艺时,应有
防尘措施。
6.8.6洞内排水要求
1洞内工作面及路面若有积水,应采取有效排水措施。
2供水管线应在洞壁边墙下部用支架支撑,不应挤占排水
沟。
3开挖上斜洞时,可利用排水沟自流排水。
4开挖水平及下斜洞时,可在适当地点设置集水井或集水箱
并用水泵排水。
29
DL,T5050一2010

排水泵的排量应比最大涌水量大30%~50%;使用单泵排
水时,应有100%的备用量,使用两台水泵排水时,应有不低于
50%的备用量;重要部位应设有备用电源。
5开挖工作面和局部地段的积水,宜用潜水泵排至集水井。
DL,T 5050一20t0

7斜井、竖井、河底平洞、沉井

7.1一般规定

7.1.1斜井、竖井、河底平洞、沉井施工中,除特殊情况外,有
关凿岩、爆破、通风、排水等工序应遵照6.3、6.4、6.5、6.8.1、
6.g.6的规定进行作业。
7.1.2斜井、竖井、河底平洞、沉井的施工,应有可靠的通信和
信号联络,信号应声、光兼备。
7.1.3斜井、竖井、河底平洞、沉井竣工后,在完成地质编录、
取样及试验后,应进行回填;确定需要保留的,应采取可靠措施
封盖。

7.2斜 井

7.2.1坡度小于30。需要支护的斜井,采用梯形断面;不需支护
的斜井,采用拱形断面。坡度大于30。的斜井,采用矩形断面。
斜井断面规格见表7.2.1。

表7.2 1斜彝断面规格

深度 净断面(高×宽)
菇工方法
m m×m

≤30 2 0×2 o 人力掘进或机械掘进、人力绞车出渣


≤100 2mX2 5 机械掘进、机械出渣

≤200 2.0×3 o 机械掘进、有轨机械出渣

7.2.2井口掘进应符合下列要求:
1基岩开口应平整井口,必要时应浇筑混凝土;松散地层开
口时,应按地层休止角确定坡度,进行明挖,经可靠支护后方可
31
DL,T 5050—2们0

继续掘进。
2雨季施工应防止地表水侵入。
3井口应设置必要的防护设施。
7.2.3用卷扬机出渣运输时,应符合下列条件:
1铺设大于15。斜坡轨道时,应有防止轨道下滑的措捕。
2轨道斜坡段与水平段应以竖曲线连接,在竖曲线与平直段
连接处应设倒坡,并在适当位置上设置能够控制的挡车装置。
3道枕间距宜为0.6m~1.0m,嵌入地槽1/3~2/3,每隔4m~
8m铺一长枕,两端深入岩壁枕窝内200mm以上。
4牵引绳应与斜坡段轨道中心线一致,每隔5m~10m设地
滑轮承托,拐弯处安设立滚。
5矿车运行速度不宜超过2m/s。
6轨道斜坡段应设置人行道与安全扶手,人行道边缘与矿车
外缘距离不得小于30cm。
7井内每隔10m~20m,宜设一个避车洞。
8坡度超过30。的上斜井采用浅槽溜渣时,应根据斜井倾角
确定泄槽形式,采取严格的安全保护措施。
9提升设备应有限位、限速、过电流、过电压和失电压等保
护装置及可靠的制动系统,并加强维护。
10矿车应有脱钩、断绳保护装置,以防溜车。
11 提升设备应有足够的安全储备,联系装置和钢丝绳的安
全系数应符合SL398关于起重机具的有关规定。
12井口设置阻车器、安全防护栏和安全门。矿车下方严禁
站人。
7.2.4斜井支护除满足6.7有关规定外,尚须遵守下列规定:
1应加强纵梁或斜撑,防止支撑下滑。
2在坡度大于30。的斜井中,支撑杆件宜用夹板连接。
3当斜井坡度大于底板岩层的稳定坡度时,底板应加设底
梁。
32
DLfT5050—2010

4支撑柱与基岩应结合牢固。

7.3竖 井

7.3.1断面规格
1勘探竖井一般地处河岸,井内涌水量大,为满足排水要求
开挖断面应符合表7.3.1的规定。

表7.3.1竖井断面规格

深度 净断面(长×宽)
挖掘方法
m m×m

≤30 3 ox2 o 吊罐提升,水泵排水,设梯子

≤50 3.5×2、0 吊罐提升.水泵棒水.设梯子

≤100 4 ox2.o 吊罐提升,水泵拌水,设梯子

2竖井断面为矩形。当勘探的目的是为了查明滑坡体时,其
长边尽可能与滑动方向相垂直。
7.3.2井筒结构及布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1根据竖井断面规格,设置井口基台.安装提升井架,铺设
排渣轨道。井口基台木宜用边长为180mm~240mm的方木或直径
为200mm~300mm的圆木;两端应超出井口边缘50cm以上。
2井筒提升问与梯子之间,应有较大的空间。
3风、水、电管线应分开布设。
7 3.3竖井宜采用压入式通风。
7.3.4竖井内涌水量大时.宜采用阶梯式开挖。
7.3.5凿岩爆破应符合下列要求:
l宜采用锥形掏槽或楔形掏槽,布置炮孔3~6个,适当布
置辅助炮孔和周边炮孔,炮孔平均深度为0.7m~1.Om。
2必须采用塑料导爆管非电毫秒雷管起爆。
3检查爆破效果时,必须清理井壁危石。
DL,T 5050—2010

7.3.6竖井支护应符合下列要求:
1吊框:
1)吊框应使用边长为160mm~180mm的方木或相应的
金属框架制作。
2)吊框应采用平头榫,四角用立木撑紧,同时进行背帮。
3)悬挂吊框的拉杆钢筋直径应为16mm~22mm,每副8
根。
4)基框间距:破碎岩石,宜为2m~4m;较完整岩石,
宜为4m~6m;完整岩石宜为8m~10m。基框四角应
嵌入基岩300mm以上。
2插板:
1)插板应使用厚为20mm~40mm,宽为120mm~150mm
的优质木材制作,下端削尖。
2)插板间应紧密结合,插板外间隙应用茅草等物填塞。
3松散地层作业:
1)在松散地层进行作业时,必须随井筒延伸及时架设吊
框,吊框间距宜为0,7m~1.5m,离井底距离不得超过
1.5m。

2)井口基框木应埋入地下,断面直径要比井框木直径大
1/5~1/4,两端应伸出井边1.Om~1.5m。
3)必须使用螺栓或挂钩连接井框,四角顶柱与井框应用
抓钉固定。
4)四周背板用木楔楔紧。
5)靠近井底的基框,应设临时防护木,以防爆破损坏。
7.3.7提升作业应满足7.1.2有关要求,并应遵守下列规定:
1提升设备必须安装牢固,制动装置必须灵敏可靠。
2提升作业应由专人操作,操作时应精力集中、准确、平稳、
可靠。
3提升机构应根据需要加设导向滑轮,并设深度指示及限位
34
DL,T 5050—2010

装置。
4吊罐装渣不得超过吊罐容积的4/5,吊罐悬挂井筒中途或
未停稳时,不得装卸货物和上下人员。
5 吊运工具时,应将工具放在罐底,长把工具重端朝下,并
将其拴牢。
6上、下人员必须乘坐专用罐笼,不得使用出渣吊罐。
7提升速度应小于1.0m/s,升降人员时应减速50N。
8竖井I晦时停工时,井口应加盖板,井口和平台应设安全栏
杆及标识。
9井下应设置安全护板,护板厚度宜为50mm~100ram,距
井底不得超过2.5m,提升作业人员应处于护板下方。

7.4河底平洞

7.4 1 河底平洞施工前,应搜集施工区河流水文、工程地质、水
文地质等资料,作为编制施工组织设计的依据,主要内容包括:
1河床横断面、水深、流量、流速、最高洪水位线等。
2地质剖面图、河床剖面的钻孔柱状图和钻孔水文地质试
验资料等。
7.4.2河底平洞导井井位选择与平洞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
1应根据设计要求、多年遇洪水位及施工条件等因素选定导
井井位。
2应根据地质条件、井(洞)设计深度(长度)以及旆工设
备条件等因素,设计确定河底平洞与导井的断面尺寸和导井为斜
井时的坡度。
7.4.3井场布置与设备选择应符合下列要求:
1井场平面面积宜为16m×30m,以导井为中心,布置主、
副卷扬机工作间,器材库等。
2应根据导井类型(竖井或斜井)、导井断面尺寸、涌水量
等因素,选定排水、提升设备的类型和数量。
DL,T 5050—2010

7.4.4河底平洞施工应遵守下列规定:
1河底平洞导井为竖井时,应采用阶梯式开挖:导井为斜井
时,掘进坡度宜小于45。。
2河底平洞掘进坡度宜为0.8%~l%。
3导井与河底平洞连接处的下方应设置深度大于3m的集水
井,并选择适当位置设置安全洞。
4施工中应钻凿超前炮孔,深度应大于3m。
7.4.5应建立围岩稳定和地下水监测系统。
7.4.6应根据施工条件,建立安全应急预案。

7.5沉 井

7.5.1 沉井应为圆形断面,井筒为钢筋混凝土结构,深度宜为
10m~30m,内径宜为1.5m~3.0m。
7.5.2井筒结构应符合下列规定:
1井深超过10m时,必须设置导井。导井深度宜大于沉井
深度的1/20,与井筒间的环状间隙宜为O.3m~0.4m。
2井靴:
1)井靴采用角钢和厚度大于10mm的钢板焊接,其外径
应大于井筒外径100mm~200mm,高度应大于0.5m。
2)井靴刃角断面应为喇叭形,在卵砾石地层中,井靴刃
角宜为45。~60。;在砂砾石和砂土地层中,井靴刃
角宜为25。~30。。
3)井靴应在现场进行组合焊接、成形。
4)井靴内应装填强度大于C20的混凝土,拆模前,混
凝土养护时间应大于48h。
3井筒:
1)井筒壁厚应大于200mm。
2)井筒钢筋加筋率应为4%~5%,混凝土强度应大于
C20,拆模前,混凝土养护时间应大于48h。
36
DL,T 5050—2010

7.5.3沉井施工应遵守下列规定:
1应设置地面混凝土盖板,盖板面积应大于沉井井径面积的
5倍,厚度应大于0.2m,混凝土强度应大于C15。
2在井筒适当位置应设置活动窗口,进行观察及地质编录时
可打开,用完应及时关闭。
3沉井施工过程中,应保持井筒垂直下沉;测斜间隔宜小于
2m;中心偏差超过lOOmm~200mm时,应采取纠正措旋。
4砂砾石地层可采用砂石泵排渣,吸程应小于4m;也可采
用气举反循环排渣,沉没水深应大于4m。
5卵砾石地层;粒径不超过500ram,宜用冲抓锥排渣;粒
径超过500ram,宜采用水泵降水,人工开挖;遇大漂石,应进行
爆破。
6采用降水开挖时,应保持沉井不积水,停工时应不停止排
水。

37
DL,T5050—2010

8探坑、浅井、探槽

8.1探坑、浅井

8.1.1探坑、浅井断面规格及旋工方法应符合下列要求:
1探坑、浅井宜用于松散地层勘探。
2探坑深度小于3m,断面尺寸宜为1.2m×1.5m。浅井深度
小于10m,断面尺寸宜为2.0mx2.0m;圆断面浅井直径宜为lm~
1.3m。

3可采用人工开挖方法,人力或手摇绞车提升出渣、排水。
条件许可时,也可采用小型卷扬机和潜水泵进行作业。
4地层致密或遇孤石,可进行爆破。致密土层可用松动爆破
或无孔爆破方法。
8.1.2浅井支护应遵守下列规定:
1浅井应进行支护,可采用间隔支护、吊框支护、插板支护
等方法。
2井口基框应选用直径为200mm~250mm的圆木或边长为
180mm~240mm的方木,井内基框宜选用小头直径为150mm~
180mm的圆木。
3支护框架接榫宜采用单面平接;密集式井框可采用双面平
接或双面斜接。
4有条件时,可使用倒塔式钢制护筒分段支护。
8.1.3探坑和浅井竣工后,经编录、取样,确认无需保留的坑、
井,应进行回填和自下而上回收支架。
8.1.4对需保留的坑、井,应有可靠的防护措施。
DL,T 5050—2010

8.2探 槽

8.2.1探槽断面应符合下列要求:
l深度小于1.0m的探槽,可垂直挖掘为矩形断面。
2深度为1.Om~3.Om的探槽,宜采用倒梯形断面,底宽不
宜小于o.6m,倾斜角宜为60。~80。,含水量较高的松散土层宜
小于55。。
3根据地质条件,探槽较长、深度大于1.Om时,宜设置厚
度大于1.Om的隔墙,必要时进行临时支护。
8、2.2探槽施工应遵守下列规定:
1宜采用人工开挖方法,也可根据地形进行抛掷爆破、松动
爆破、水力冲刷、压缩爆破和无孔爆破。
2抛掷爆破适用条件:
1)树根与碎石土混杂的密实表土、紧密的土层、均质风
化岩层;
2)大于30。的陡坡,有两个以上的自由面。
3抛掷爆破的炮孔应根据探槽方向与地形条件进行布置。炮
孔与地面夹角宜为60。~80。,深度宣为0.6nl~1.2m。当炮孔直
径为45mm时,炮孔间距宜为1.3m~1.5m。
4节理发育的松、脆、碎岩层或紧密的非胶结、半胶结土层,
可采用松动爆破的方法。可在少量较大直径的炮孔中,装填不超
过炮孔长度1/3的炸药进行爆破,使岩(土)层解体松动。
5压缩爆破可用于塑性土层,适用于掘进小圆井,炮孔直径
宜为45mm~60mm。
6坑槽开挖中若遇到直径1.Om左右的块石,可采用无孔爆
破方法。可将炸药贴在岩石表面、侧面或底部进行爆破,操作时
应控制药量,注意选择药包位置和抛掷方向。
7及时清除松石,保持槽壁平整。不得在槽口两侧1.Om以
内堆放土石和工具。坑、井积水应排出5m以外。
DL,T 5050—2010

8禁止采用挖空槽壁底部,使之自然塌落的工作方法。
9探槽施工严禁1人单独作业。
10槽内多人施工时,应保持适当的安全距离。
11 雨后作业,应严格检查探槽稳定情况,遇隐患必须及时
处理,不褥盲目施工。
12斜坡探槽应自上而下施工,严禁上下同时作业。
13弃渣应作妥善处理。
14探槽竣工后,经地质编录、照相、取样、试验后,对无
需保留的应进行回填。
DL,T5050—2010

9质量检查与验收

9.1工程质量要求

9.1 1坑探断面尺寸应符合设计要求,误差不得大于±O.2m。
91.2坑探掘进方向
1 中线偏离不得大于设计要求0.3m。
2竖井必须垂直掘进,中线偏离不得大于O.1m。
3局部段的井、洞壁与设计角线允许偏离±0.1m。
9.1.3坑探掘进坡度
l平洞坡度应为0.8%~1.0%。
2斜井方位与倾角应符合设计要求,底板与设计腰线允许偏
离±0.1m,局部段不得超过0.15m。
9 1.4探坑、探井、探槽应达到设计规定深度。

9.2工程质量控制与验收

9.2.1旌工过程中的每项作业循环终了时,应检测井和洞的中
线、腰线、角线。如发现不符合要求,应及时修正。
922施工期间应做好下列各项原始记录:
l循环时间、进尺、钻孔爆破效率。
2施工方法、使用机具、劳动组合。
3支护部位、形式和数量。
4发生的问题和处理情况。
5质量检查情况。
6民用爆破物品管理记录。
9.2.3洞、井、坑、槽等坑探竣工后应进行清洗。施工单位应填
写坑探工程竣工质量验收表,并进行质量评价。坑探工程竣工质
量验收表参见附录J。
41
DL,T 5050—2010

附录A
(资料性附录)
风管压力损失

风管压力损失见表A.1。

表A.1风管压力损失

送风管直径

风量
25 30 35 40 45 50 60 70 80 90 100
m’/min

风管压力损失
M,“IⅢ1

012 006 0 03 0012 仉008 0005

2 0 5 0 25 0l 0 05 O 03 0 02 0 005

3 0 5 0 2 01 0 06 0 03 0 0l 0 005

6 2 07 n4 02 012 n04 0n2 n0】 n006

9 1.5 0 7 04 0 25 0 07 0 04 0 017 0 012 0 006

20 1 04 0.2 0l 0.06 0 003


DL,T5050—2010

附录B
(资料性附录)
不同距离、不同线径输送功率

不同距离、不同线径输送功率见表B.1。

表B.1不同距离、不同线径输送功率

距 离

安全电流
线号 200 400 600 800 1000 1500

功率
kW

LJ一16 105 20 0 10 0 6 6 5 0 40 2 6

U一25 135 31 0 15 6 100 7 8 60 4 0

U一35 170 ,43 0 19 6 14 5 109 88 5 8

U一50 215 62 5 31 3 20.8 15 6 12.5 83

U—10 26s s7 5 43 8 29且 21 B 17 5 1l五

TH 50 8 3 4上 2.7 20 l 6 1 0

”“ 70 12 0 62 4.0 3l 24 1 6

11—10 95 20 7 10 3 69 51 2 7

TJ 16 130 ”2 16 6 11 0 8 3 6 6 44

TJ—之5 180 51.0 25 0 17山 13 0 10.0 6.9

TJ一35 220 72 6 36 3 24.0 18.O 14 5 9 7

注:400V输电线路,电压降不大于s%。
DL,T 5050—2010
皋蠕 8。
晕世
辞袋 蚤互

髫蚕垂l圣
鬻翟需酥
8 N
《菇羞霎
《|藿 荟妥
N 鼙譬罨童
8 N
《采耋羹
i萎 荟芰
一 藿饕垂毒
景诘 菇采耋龚
il 荟簧
H 藿藿喜爰
8 N

昔 荟妥

蕃羹


l;



g。
幂景
糯 蚤殳
u噼靛



篓:萎
^瞒蓝掣霉鼹v 辞 8 o
矗耋锰
型.非鞋寨糯蝰 蚤曼 锰辞
n 普
牲霉母}鬟糯鞋tu懈 辩
量寮 *
嫡 霉
蛙 蒿曼
n 啮
幛 冀 j

巾 莩寮 堪



芰 锰


量鲁 *


。X
, ,
n 蔑艇
扭程
8。 篁普
咕 普嚣
蚤殳



oIu懈武掣浆蜒累糯蚩
螯l歪@i{ l帮x
替 黼求
惫 州镊
DL,T 5050—2010
米糯

晕世

辞蹬

|l

蚓 血


= 瓮
i鎏 i詈
8 墩
? f
导 旨 ^ 群



il f

兽彗

l§



^ 8 。

ll
! 荨螂 器 一
畦 ? ? f

咖 一

刍尊
V 8 搿





l 犏 8
a 8
U 搿 罱
蛙 7 馥
S 2 ? 2
懈 一


婶 V ^
辞 一 一


世 呻 窨
悼 曷 窨 槲
非 觜 ^ W A ^




萋萋


善 誊 敦


? { 2 2
: 群 一
n 叩
__
n 墨 。


掌l 《 舞
替 璇褪目 *
求 籍I 釜冒 宴嚣x 霎着 最哥目

羹x 艇p

霪器目 萎p 《田

DL,T 5050—2010

附录D
(资料性附录)
不同岩石级别每立方米实体岩石炸药消耗量

不同岩石级别每立方米实体岩石炸药消耗量见表D.1。

表D.1 不同岩石级别每立方米实体岩石炸药消耗量

岩石级别
平洞
断面 Ⅳ V Ⅵ Ⅶ Ⅷ Ⅸ X Ⅺ
面积
m2 岩石炸药消耗量
kg詹
2 7 1 5 l 9 24 2 6 31 3 6 5 8

3 6 1 4 l 8 2 3 24 2 9 3 4 41 5 5

4 O l 3 1 7 21 23 2 7 3 2 3 8 5 3

5 0 1 2 1 6 1 8 22 2 5 2.R 3 5 4 9

注:表中以2号岩石炸药为标准1(爆力值320mL),用其他炸药应按附录E进行换算。
DL,T 5050—2010

附录E
(资料性附录)
不同炸药使用量的换算

不同炸药使用量的换算见表E.1。

表E.1不同炸药使用量的换算

l炸药爆力僮 2∞ 320 350 3∞ 400


l mL

l 换算系数 l 14 l 00 0 91 0 90 O 80

47
DL,T5050—2010

附录F
(资料性附录)
非电毫秒雷管段别及延迟时间

非电毫秒雷管段别及延迟时间见表F.I。

表F.1非电毫秒雷管段别及延迟时问

延迟时间 延迟时间
段别 标志 段别 标志

l msl <3 11 msll 460±40

2 ms2 25士10 12 msl2 555±45

3 ms3 50士10 13 rasl3 650±50

75+15
4 ms4 14 m14 760±55
75—10

5 ms5 110±15 15 msl5 8804-60

6 ms6 150±20 16 msl6 1020士70

200+20
7 ms7 17 msl7 12004-90
200一25

8 ms8 250士25 18 Irisl8 1400士100

9 ms9 3104-30 19 msl9 1700±130

10 msl0 3804-35 20 ms20 20004-150


DL,T 5050~2010

附录G
(资料性附录)
光面爆破周边炮孔每米装药量

光面爆破周边炮孔每米装药量见表GI。

表G.1光面爆破周边炮孔每米装药量

每米装药量
岩石分类 密集系数卅
掣m

软岩 100~150 n9~l 0

中硬岩 150~200 0 8~0 9

硬岩 200~300 0 6~0 8
DL,T 5050—2010

附录H
(资料性附录)
曲线轨距加宽及外轨加高

曲线轨距加宽及外轨加高见表H.1。

表H.1 曲线轨距加宽及外轨加高

轨距加宽As 外轨加高h

600 8册 762 610


曲线半径
机车运行速度
固定轴距 kan/h

5 10 S 10

10 lO 25 10 10

12 10 20 10 10 20

16 5 15 5 25 5 20

20 5 10 5 20 5 15

30 0 5 5 15 0 10

40 0 0 O 10 0 10
DL,T5050—2010

附录I
(规范性附录)
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最高允许含量

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最高允许含量见表I.1。

表I 1 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最高允许含量

最高允许含量
名 称 备 注
按体积 按质量
% mg/m3

一氧化碳的最高允许含量及
二氧化碳(C02) 0.5
作业时间

最高允许含量
甲烷(c儿) 0 5 作业时间
mg/m3

一氧化碳(co) 0 00240 30 lh 50

氨氧化合物换算成
0 000 25 5 0 5h以内 100
二氧化氮(N02)

15min~
二氧化硫(S02) 0.OOO 50 15 2加
20min

硫化氢(H2S) 0.000 66 }0
反复作业间隔时间
应在2h以上
醛类(丙烯醛) O 3

含有10%以上游离

Si02的粉尘
含有80%咀上游离Si02的
含有10%以下游离
6 粉尘,最高允许含量不宜
si02的水泥粉尘
超过lmg/m3
含有10%以下游离
10
s102的其他糟尘

51
DL,T 5050—2010

附录J
(资料性附录)
坑探工程竣工质量验收表

J 1平洞工程竣工质量验收表见表J.1。

表J.1平洞工程竣工质量验收表
工程 任务书
工程名称
韶位 编号
计划开工日期 实际开工日期
计划竣工U期 实际竣工日期
计划深度 实际深度 实际完成工作量

规定 地质 规定 地质
质量评定项目 自评分 质量评定项目 自评分
满分 评分 满分 评分
成洞方向 15 洞顶 5

洞向 中心线
10 清洗 左壁 5
偏移
底部宽度 6 右壁 5

断面 中心高度 8 支护 6

顶部宽度 6 机窝
坡度 8 声波孔
涧底 清渣 6 合计 100

排水沟 等级
班组验收意见:

验收人: 负责人: 年月日


施工单位验收意见:

质量评分: 等级: 负责人: 年月日


试验专业验收意见:

试验专业负责人; 年月日
地质专业验收意见:

质量评分: 等级: 验收人: 地质专业负责人: 年月 日


DL,T 5050—2010

J.2井(坑)、探槽工程竣工质量验收表见表J.2。

表J 2井(坑)、探槽工程竣工质量验收表

工程名称 工程部位 产品名称 任务书编号

计划开工日期 实际开工日期

计划竣工日期 实际竣工日期

计划深度, 实际深度/ 实际完成


长度/方量 长度,方量 工作量
ndm/m3 mJm,'m3 m(血’)

施工单位验收意见:

质量评分: 等级; 验收人: 项目负责人: 年月日

施工单位验收意见:

质量评分: 等级: 主任工程师: 年月日

试验专业验收意见:

试验专业负责人: 年月日

地质专业验收意见: .

质量评分: 等级: 验收入: 地质专业负责人: 年月 日


水电水利工程坑探规程

条文说明
DL,T5050—2010

目 次

总则…………………………………~ 57

施工准备……………………………一 58

平洞…………………………………… 59

斜井、竖井、河底平洞、沉井……… 71

探坑、浅井、探槽…………………… 75

质量检查与验收……………………… 77
DL,T 5050—2010

4总 则

4.0.1坑探是水电水利工程地质勘察工作的主要技术方法之一。
本标准对坑探工程的施工方法、施工安全和质量要求均做了明确
规定,以保证直观准确地揭露、了解和识别地质现象。从而为水
电水利工程地质条件的研究、评价提供条件和依据。
4.0.2坑探工程施工工作面狭小,环境条件恶劣,对人体的安全
和健康危害较大。因此,施工前要制定安全操作标准,严格遵守
国家有关劳动保障的法律、法规,从而持续改善劳动条件,保障
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和身体健康,防止伤亡事故和职业病的发
生。
4.0.5为保证作业人员的安全,施工过程中应加强围岩观察和进
行必要的监测。监测项目包括地下水、围岩变形、岩爆、塌落及
有害物质等。
地质编录是坑探工作的后续工序和重要目的,应随着坑探工
作的进行而进行;对复杂的不稳定的地层段,需要进行支护,其
地质编录宜在支护前进行。
DL,T 5050—2010

5施工准备

5.1施工组织设计

5.1.2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资料是制定洞(井)施工方法的依据。
实践证明,洞(井)施工中出现最多的问题都与地质因素有关,
因而旌工单位应通过现场查勘收集详细的地质资料,并制定出符
合地质条件的施工组织设计,保证施工顺利进行。

5 3供风、供水、供电

5.3.1 空气压缩机容量根据工程需要配置。针对高寒缺氧地区,
气压低、空气密度小,空气压缩机生产能力下降的情况,应适当
增加空气压缩机的容量。西藏羊卓雍湖电站资料显示,其容量影
响系数为1.7左右。
5.3.2平洞长度较大,若风压损失大,可以在洞内适当位置安装
储气罐,以保持风压平稳。
5.3.5变压器或发电机,一般布设在洞(井)口附近;零线不接
地,以防产生杂散电流。
5.3.6为了安全,勘探洞(井)内工作照明应使用36V或24V
电源。中小隧洞施工洞内动力电源一般使用380V/220V的线路输
送,但同时必须配置漏电保护设施及做好线路的绝缘。

58
DL,T 5050—2010

6平 洞

6.1平洞断面、洞口选择与布置

6.1.1拱形断面利于顶拱自然稳定,梯形断面便于支护。
6.1.2断面规格设计必须根据本条所列综合因素确定。表6.1.2
提供了有关单位多年来经过实践证明是经济、合理的断面。
6.1.4洞口部位的稳定和安全非常重要。
施工时,首先要清除危石,必要时应加设拦石网、栅,如竹
木栅、布鲁克柔性网;其次,不论是完整还是破碎的岩体,洞口
必须进行支护,且应支出洞外3m以上并在顶部加覆盖物,以防
止岩体塌落造成危害。
对洞口附近已有建筑物(如房屋、公路、高速公路、铁路、
光缆、电缆等)应进行必要的调查,在此基础上,根据国家现行
的法律法规,结合技术条件和作业队伍能力进行可行性评价,在
可行的基础上应征得相关部门和人员的许可,方可施工。

6.2炮孔布置

6.2.1炮孔布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1根据岩性、爆破的目的,选择爆破材料、爆破方法,然后
布置炮孔。洞室爆破的目的是在岩体中形成所需的空间,必须满
足断面尺寸,洞壁须完好平整。
2岩石爆破要求被爆破的岩体需有两个以上的自由面,掏槽
炮孔的作用就是创造自由面。如果掏槽炮孔布置不当,可能造成
整个工作面爆破失败,需要操作人员认真对待。
6.2.2直线掏槽炮孔布置形式一般有龟裂掏槽、桶形掏槽和螺旋
形掏槽三种形式,其中龟裂掏槽和螺旋形掏槽布孔形式如图l、
59
DL,T 5050—2010

图2所示。

a)小直径空孔;b)大直径空孔

图2螺旋形掏槽布孔形式

1掏槽炮孔与辅助炮孔同时垂直于工作面,且相互平行。
2一般使用在中等硬度岩层中掘进,有利于增加单循环进尺。
6.2.3锥形掏槽是掏槽炮孔轴线与掘进工作砸呈一定倾角,爆破
后力求形成锥体自由面的掏槽方式,其布孔形式如图3所示。
l锥形掏槽有3个及其以上的掏槽炮孔,分别指向中心形成
角锥。
2掏槽炮孔的数量随岩石级别增加而增加,倾角则随之而
减小。
DL,T5050—2010

骚器@
嚣脑面 a)三角锥形;b)正角锥形:c)圆锥形

图3锥形掏槽形式

6.2.4楔形掏槽又称V形掏槽,通过成对轴线与掘进工作面成一
定倾角的炮孔,爆破后形成V形或楔形自由面的掏槽方式,其布
孔形式如图4所示。

霞猫
a)垂直楔形掏槽;b)水平楔形掏槽

图4楔形掏槽布孔形式

楔形掏槽炮孔布置原则:
l楔形掏槽应充分利用岩体结构面,以增加爆破效果。
61
DL,T5050—2010

2楔形掏槽是在岩体结构面两侧适当位置布置一排相互平
行的掏槽炮孔,向结构面倾斜呈楔形,并充分利用岩体结构面的
薄弱力学性质提高爆破效果的。
6.2.5辅助炮孔和周边炮孔的布置原则:
1掏槽炮孔为辅助炮孔爆破创造自由面,辅助炮孔的作用是
扩大掏槽效果,为周边炮孔成形、达到设计尺寸创造条件。
2辅助炮孔向掏槽炮孔倾斜是指非直线掏槽。
3顶帮炮孔、底边炮孔的位置视岩层软、硬采用不同的落点,
即硬岩落在轮廓线外,软岩落在轮廓线上,目的是控制因地层软
硬不同而造成的超、欠挖,保持断面尺寸达到设计要求。
4顶帮炮孔数量,随着岩石级别的高低而增减,一般“断面
越大,帮孔越多”、“岩石越硬,帮孔越多”,对新作业的工地可采
用类比或现场试验的方法确定其数量,对2m×2m规格的平洞,
一般不少于8个。

6.3凿 岩

6.3.1勘探平洞施工方法和设备的选择取决于自然环境和工作
条件。在高山峡谷交通不便的区域旋工,工程量如不大,适宜选
用小型凿岩、发电、通风的机具;在自然环境和工作条件较好的
地区,即交通、供电、供水均可满足工程需要时,就要充分利用
大型机械的优势和可利用发泡剂节约用水的成套设备。
6.3.2凿孔孔距、最小抵抗线等参数与孔径有关,凿孔采用较小
的孔径,有利于降低爆破影响,保持岩石表面平整。因此规定“宜
采用小于45mm的钻头凿孔”。
6.3.3施工的每项工作循环作业中,在爆破排烟工序结束,进入
出渣工序前,进行工作面的安全检查和排除不安全因素非常重要。
这是由于爆破作业对岩石、支护和其他器材造成了松动和破坏。
此项工作必须由有经验的老工人或班长亲自操作。
6.3.5凿孔操作,不用过长的钎杆凿孔,是为了避免过大的摆动
62
DL,T 5050—2010

而导致难以定位。凿孔时先开水后开风,以免产生粉尘。轻压、
慢转凿孔是由于手持凿岩机在工作面没有定位装置,一般需要操
作者手扶定位,动作要求准确细致,不可粗枝大叶,以免产生事
故。“三点一线”是指“孔底、孔口、钎尾”成直线。“三点一线”
凿岩工作法往往被操作者所忽视,结果会造成凿岩机过度磨损并
降低凿岩效率。
6.3.8清除炮孔中残留物时,可用吹砂管吹净炮孔的岩粉,为顺
利装药创造条件。对临近工作面、爆破可能危及的支撑、轨道、
风管、电器设施等,要做好防护,必要时应撤离工作面一定距离。
6.3.9电动凿岩
1 电动凿岩机应保证供电电压、频率及三相负荷的稳定和平
衡,如在电压和频率不足的条件下运行,易导致电动凿岩机损坏。
2电动凿岩机在洞内工作条件恶劣,机身内外受水侵袭,要
求电动凿岩机绝缘可靠是必要的条件。因此,每次使用电动凿岩
机前应进行检测,当发现电阻值低于规定值时,应进行烘干处理。
3采用软轴连接时,为了减少阻力,更好地传递动力,应将
软轴摆平放直。
6.3.10炮孔与药卷之间间隙大小,是顺利装药和影响爆破效果
的重要因素,经验表明:合理的间隙为炮孔直径比药卷直径大
5mm~8mm,超过此范围则需更换适当的药卷或进行改装处理。
6.3.11残孔是指上一循环爆破后,由于某种原因,在原炮孔底
部残留一段较长而完整的孔段,其间因常有残存的炸药与雷管,
所以在残孔内凿岩,将会酿成恶性事故,因此应严格禁止。

6.4爆 破

6.4.1爆破作业应符合下列规定:
1爆破材料的购买、运输、储存、加工、现场装药、起爆及
盲炮处理等,在GB 6722中均有详细的规定,必须严格遵守。
2爆破人员合格证由当地公安机关颁发。
63
DL/T5050—2010

3应以钻爆设计为重点,以保证爆破后的断面符合设计要
求,并达到提高爆破效率,减小对围岩的震动破坏的目的。
6.4.2起爆器材加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1爆破器材加工应在施工场地附近专门修建的爆破器材临
时加工房内进行。对该房的修建应采取防爆防火等安全措施。
2加工起爆管和信号管必须在带有凸缘边的工作台上操作,
以防雷管落地爆炸。
3导爆管必须采用锋利的刀具切割,以免因切割不整齐,造
成导爆索与继爆管之间接触不良而产生拒爆或早爆。
4起爆药卷的加工制作应在装药前进行。这是为了减少储存
时间,消除盲炮隐患。
6.4.3起爆方法
1使用塑料导爆管、非电毫秒雷管进行爆破作业,是近几年
发展的一项新技术,它具有使用方便,连线简单,耐火、抗震、
抗电、安全等特点,故应采用。
2雷雨天,存在高压射频电流引爆电雷管的危险,故不应采
用电力起爆网路。
6.4.7装药
1装药应由爆破人员亲自进行,辅助人员只能在爆破人员指
导下协助工作。
2采用电力起爆网路在连接网路前,将电雷管两根脚线短
接,其主要目的是避免因杂散电流引爆药包的事故。
6.4.10爆破后检查主要内容应细化为:
I开挖线内的岩石,爆破后无残留。
2开挖线整齐,断面尺寸在要求范围内。
3开挖线以外的岩石不因爆破而产生破坏和失稳。
4洞渣块度适中,集中在工作面上利于装岩。
5洞内的支护、轨道和其他设施不受破坏。
6爆破后没有残存的炸药雷管。
DL,T5050—2010

6.4.11盲炮处理
l 盲炮的处理与排除有一定危险,应采用可靠的措施和方
法,其中采用引爆的方法排除是行之有效的,其他如掏除、注水。
包括平行打孔进行殉爆等,一般不宣采用。
2产生盲炮的原因一般是爆破器材质量不符合要求或装炮
时操作不当,要进行具体分析并采取措施。
6.4.12各类爆破作业的安全规定
1露天爆破:
1)露天爆破一般用于平整临建房屋地基、钻探机场、
修建公路和便道,以及坑槽开挖等。常使用无孔爆
破(表面爆破)j钻孔爆破、小型洞室爆破等方法。
一般炮孔直径限于45mm以内,并执行本标准凿岩
爆破的有关规定。如装药量超限,应另行制定实施
办法。
2)露天爆破为避免产生盲炮,可采用逆向起爆方法。
3)在森林或有植被的区域进行露天爆破时,应清除周围
杂草等可燃物,周边距离不应小于20m。具体范围应
根据爆破使用的药量、爆破方式及现场条件确定,目
的是防止因爆破引起的火灾。
2预裂爆破和光面爆破:
预裂爆破、光面爆破技术在平洞旅工中,对于控制断面尺寸,
提高探洞质量,保证洞室完整,降低成本均有重要作用。现对有
关参数说明如下:
1)孔距:影响孔距的要素与孔径大小和岩体强度有关,
孔径小取小值,孔径大取大值;岩体强度高取小值,
强度低取大值。一般孔径与孔距比值为l:5~1:15。
2)孔径一般为30rmn~40mm,采用小孔径、小孔距,
光面爆效果更佳。
3)不耦合系数为炮孔直径与药卷直径之比,与岩体强
65
DL,T 5050—2010

度及炸药品种有关。对于坚硬岩石取小值,反之取
大值。
4)影响线装药密度的因素有岩石抗压强度、孔径、孔
距,通常使用类比的方法确定。

6.5爆破器材的管理

6.5.1爆破器材的运输
1押运人员必须取得岗位从业资格,且熟悉产品特性,能够
处置装卸和运输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2运输车辆的防雨、防震设施要齐备完好,运输时应降低行
驶速度,夜间停车要远离城镇并加强警戒。
3需用少量炸药、雷管时,应用特制的防爆箱装运。
6.5.2爆破器材库房的管理
l库房看守人员应经过专门培训,具备~定爆破专业知识和
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
2库房不得同时存放化学性能相抵触的炸药及雷管。各种爆
破器材运输储存配置禁忌见表1。

表1各种爆破器材运输储存配置禁忌

棒破器材名称 2号岩石炸药 歧质炸药 梯思梯 导爆素 雷管

2号岩石炸药 √ √

胶质炸药

梯恩梯 √ √

黑火药

导爆索 √ √

雷管

注:一表示同种爆破器材,√表示可以配i 嶷的爆破嚣材i×表示不能配装的爆破器
材.
DL,T 5050—2010

6.5.4爆破器材的检验和销毁
1根据实际情况,有选择地对爆破器材进行检验,以便掌握
所使用爆破器材的性能。及时销毁不合格产品,如2号岩石炸药
殉爆距离小于30imn等。此项工作应在野外安全地带进行。
2对失效变质的爆破器材宜采用爆破法销毁。

6.6出 渣

6.6.3出渣方式
1人工运输采用8kg/m钢轨,机车运输采用15kg/m钢轨。
人工、机车兼用的工地,采用12kg/m钢轨。
2钢轨距工作面超过3m会降低装岩效率,反之频繁接轨会
增加辅助工作时间。为解决这一矛盾,一般采用在原轨上扣以临
时活动短轨来解决。
3钢轨轨距为600mm的矿车,实际轮距为598mm。轨距偏
差小于2mm会发生卡轨现象;大于5mm,矿车运行会因摆动过
大加大磨损甚至发生脱轨。 -

4设双车道或错车道,是进行调车、加快出渣和有秩序地组
织运输的主要措施。应根据工期要求和断面大小,在施工组织设
计中,对设置双车道和错车道的数量、位置做出规定。
5平洞内工作面狭窄,照明度差,从安全角度出发,对运输
线路提出了要求,对行车速度做了限制。
6.6.4从环保角度及弃渣对河道的影响等情况出发,对弃渣场的
堆放提出了要求。对利用溪、沟弃渣,应有经过技术论证的拦渣
泄洪措施,以免造成事故和灾害。

6.7支 护

6.7.2构架支撑应满足下列要求:
构架支撑承载的关键是每副支撑应保持在同一平面上且应与
围岩之间楔紧。
67
DL,T 5050—2010

6.7.3构架支护应遵守下列规定:
l接榫形式:
1)平头榫:指立柱顶平面不露出顶梁的接榫形式。
2)露头榫:指立柱顶平面2,3露出顶梁。
3)斜交榫:是平头榫与露头榫的综合形式,使顶梁与立
柱成45。夹角连接。
2立柱时,木料大头向上、小头向下,是为了改善接榫后的
受力情况,底板松软地层设置垫梁或封闭底梁时,需将底梁完全
嵌入底板,以防产生位移。
6.7.4锚杆支护应遵守下列规定:
锚杆支护在工程施工中应用广泛,在勘探洞室施工中也常使
用,用以临时加固围岩代替木材支护。常用的锚杆支护形式有:
1金属机械锚杆。此类锚杆种类形式较多,需用优质钢材,
工艺较复杂,成本相对较高,适宜在一定范围内使用。
2水泥药卷锚杆。此类锚杆加工制作不需专用机具,应用范
围较广。使用时,药卷在水中浸泡后,用钎杆送入锚孔,再用凿
岩机送入成品锚杆,水泥凝固后即可应用。

6.8通风、有害物质、粉尘防控与排水

6.8.1有害物质和粉尘防控
l 此次修订,归纳了原标准的有关内容,并做了适当补充。
过去实际旌工时,由于对环境卫生认识不足,虽然规范做了规定,
但因通风设备能力不够,措施不力,管理不善,效果较差。这次
修订仍保留了原标准的规定,要求重视通风作业,制定切实可行
的通风方案和措施,从而改善作业环境,保障旌工人员的健康。
2地下洞室开挖,由于人体散热、地热作用、坑木矿物氧化、
爆破、机器运转、照明等原因,使洞内温度不断升高,环境变坏,
直接影响生产效率和人体健康。洞内温度取决于洞内空气的温度、
湿度和风速三者的综合状态,可按表6.8.1—2来调节。
68
DL,T 5050—2010

6.8.2通风
1本条列入计算通风量的三种方法,应以其中最大计算值为
设计通风量。近年来在高海拔和高寒缺氧地区开发水电水利工程
日益增多,该类地区空气稀薄,缺氧严重。由于海拔增加,温度
和气压都发生了变化,炸药爆速不足,施工机械效率降低。燃烧
不充分,都会使有害物质产生的数量增加,因此计算通风量应加
以修正。

2地下洞室开挖过程中,通风是改善施工环境、保障施工人
员身体健康的主要措施,应不断向洞内供给新鲜空气,排除污染
空气,补充足够氧气,冲淡与稀释有害气体,降低洞内空气中的
粉尘含量。应把洞内的有害物质降低到对人体无害的允许范围内,
并调节洞内温度和湿度。
3通风方式有自然通风和机械通风两种。自然通风往往难以
满足快速掘进的需要,故通常采用机械通风方式。机械通风分风
管式通风、巷道式通风、风道式通风等方式。风管式通风又有压
入式、吸出式和混合式。通风方式可根据平洞布置特点、施工程
序和方法、平洞长度、断面大小和工作面有害气体危害程度等因
素综合考虑确定。
4通风机的工作风量应为工作所需风量与风路的漏风量之
和;工作风压应为风流经风路时所需的总风压。通风机依据工作
风量和工作风压进行选择。地下洞室空间狭小,宣选用效率高、
体积小、结构紧凑的轴流式风机。
5通风管有软、硬两种。硬管风阻小,适用于洞深超过500m
的长洞;软管风阻大,适用于洞深400m以内的短洞。通风效果
与风管末端到工作面的距离、风管安装质量有关。通风管应按通
风设计要求进行布设,否则漏风量和沿程损失会增加,达不到通
风效果。
6.8.3有害气体防控
新进点的勘探洞(井),不论有无有害气体存在,均应进行监
DL,T 5050—2010

测。当掘进一定深度后,经监测确认不存在有害气体或在其规定
范围内时,需负责人批准,方可停止监测工作。存在有害气体的
洞(井),每班至少监测两次(指监测结果未超标)并做好记录,
记录内容包括时间、地点、现场条件、监测仪器种类、监测方法、
监测人员及结果等。洞(井)施工结束后,一般己无通风照明条
件。洞内氧气可能不足,也不知道有害气体含量情况,因此在恢
复生产前,应首先进行测定。对缺氧和存在有毒气体的洞(井),
特别规定了对通风风速、风量和施工期间通风持续不断的要求。
6.8.4放射性突出地区平洞开挖应遵守的规定
本条规定主要依据GB 4792,针对当前水电站工程地质勘察
出现的新情况,提出了“放射性射线和气体”突出可能性大的岩
性与地质构造部位监测的重点内容。
6.8.5平洞开挖应采取的防尘措施
湿式凿岩、爆破喷雾、装渣洒水等~整套操作方法,对降低
工作环境粉尘,减少矽肺病是非常有效的措施,应长期坚持,不
可懈怠。喷射混凝土施工现场粉尘浓度较高,必须按规定配备专
用除尘机械和防尘用压风呼吸器。
6.8.6洞内排水要求
排水备用水泵是指安装在洞内,随时可以启用的水泵,并非
指未安装的设备。
DL,T 5050—2010

7斜井、竖井、河底平洞、沉井

7.1一般规定

7.1.1 斜井:设计开挖断面中心线与水平面夹角一般为6。~
45。。沿斜井开挖方向以井口底板为基准,正角度为上斜井,负
角度为下斜井。
竖井:设计开挖中心线一般与水平面呈90。,但考虑到少数
工程存在有设计开挖中心线与水平面呈506、65。、75。、80。等
的洞井,本次修订时,规定开挖中心线与水平夹角大于45。时均
归入竖井。
河底平洞:也称过河平洞,是由斜井或竖井作为施工导井,
在河床下一定深度开挖的平洞。
沉井:沉井是竖井开挖施工中的一种特殊形式。

7.2斜 井

7.2.1缓倾斜井坡度小于30。,人行道可不设梯道:陡倾斜井坡
度大于30。,人行道需设梯道或梯子间。
7.2.2井口应选择地形开阔,面积较大,可满足井场布置施工干
扰较小的区域;井口要求地层稳定,周围应设置排水设施,以确
保施工和使用期内井场的安全。
7.2.3斜井运输
斜井提升运输,安全是首要的,应予以高度重视,对条文中
的要求要严格执行。提升设备的联系装置和钢丝绳的安全系数,
必须按照相关行业规范要求执行。铺长轨在轨道接头处插筋可达
到轨道防滑的目的。出渣前,需对轨道进行检查和测量,及时发
现和纠正出现的问题。
7】
DL,T5050—2010

7.3竖 井

7.3.1断面规格
施工断面采用矩形而不采用圆形,主要是便于支护,利于施
工安全。在滑坡体上布置竖井,以其长边垂直于滑动方向,主要
是预防滑动。
7.3.3竖井采用压入式通风,有利于炮烟和废气排放。
7.3.5凿岩爆破
为了控制爆破烈度,使断面整齐,基岩竖井周边炮孔应适当
密布,同时控制药量。炮孔深度限制在lm以内,是为了防止岩
渣板结。覆盖层开挖若遇孤石,应采用控制爆破,减少震动。必
须采用塑料导爆管非电毫秒雷管起爆是为了杜绝爆破事故,确保
竖井施工安全。
7.3 6竖井支护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吊框是支撑竖井井壁的骨架,应有足够的强度。木质吊框
在现场制作安装,金属吊框在工厂用槽钢或工字钢制作,在现场
安装。吊框安装后,在吊框与岩壁间必须插入背板,以防岩石落
入井内。
2插板支护是超前支护的一种方法,适用于松散地层,如遇
边挖边垮、无法进尺时,可采用插板支护维持进尺。
3井口基框是在松散地层开挖竖井延伸的基础,安装质量非
常重要。这是因为基框下,井框的荷载是通过吊杆传递到井口基
框的。施工中,要随时观察井框的变形或位移,发现问题要及时
处理,不能延误,否则造成井框陷落,后果严重。
4施工中基础吊框按设计规定的规格数量不得改变和减少,
否则将加重基础井框的荷载而出现变形或位移。
5吊框必须保持垂直,避免扭曲,以保证受力均匀。
7.3.7提升作业应遵守下列规定:
1 起重卷扬机应有足够的起重能力和卷筒容量,要有两速以
DL,T 5050—2010

上的变速范围。
2钢丝绳、吊钩、吊桶、罐笼要安全可靠,应定期进行检查、
修理和更换配件。
3每次爆破后和作业前,要对竖井各部位进行安全检查,并
及时排除隐患。

7.4河底平洞

7.4 1 施工前要收集详尽的地质、水文资料,尤其要注意有无钻
孔穿过平洞段,以防施工中因钻孔贯通河水酿成恶性涌水事故。
7 4.2河底平洞导井井位选择与平洞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
l导井井位应选择在洪水位以上,根据地形条件确定导井形
式。地形较开阔的地方,可选用坡度不超过45。的斜井;地形受
限,可选用竖井。导井开口宜选在基岩,如在松散地层开口,覆
盖层井段需采用混凝土衬砌,以确保后续施工的顺利进行。
2导井形式及深度确定后,根据井洞中所需施工机械的总体
布置和支护形式等因素,确定开挖断面。
7.4.3井场布置与设备选择应符合下列要求:
导井井位确定后,以井位为中心,布置和修建内外交通、运
输设施,提升机械,供风、供电机械场地,修理间和临时工棚,
铺设供风、供水、供电管线等。
7.4.4河底平洞施工应遵守下列规定:
1导井为竖井时采用阶梯式开挖,可以创造自由面,利于爆
破、出渣和排水。
2导井为斜井时,平洞段掘进采用0.8%~l%的坡度,有利
于排水。
3根据洞内渗水情况,在工作面掘进时,随即开凿适当断面
的排水沟。涌水自排水沟进入集水池前,需修一测流段,安装水
尺,定期观测和记录。
4施工中强调钻凿超前孔是为了防止突水事故。
DL,T5050—2010

7.4.5河底平洞施工安全问题突出,建立围岩稳定和地下水监测
系统十分必要。旌工现场配备备用电源及足量的排水设施。
7.4.6建立应急安全预案是为了在突发涌水或停电时,立即撤离
人员、设备和开展救援工作。在河底平洞施工前应急安全预案应
同旖工组织设计同时制订,施工中应组织预演检查其有效性。

7.5沉 井

7.5.1 在松散地层开挖竖井,当出现下列情况时,可以沉井代替。
1地下水丰富、排水困难。
2砂砾石地层出现大量涌沙,难以超前支护。
3工程需要长期保留,用于监测。
7.5.2井筒结构应符合下列规定:
1施工盖板用混凝土制作,应与导井同时施工。井筒混凝土
强度采用C20,盖板混凝土强度采用c15。
2井靴的作用是使沉井下部顺利进入地层,保护井筒。
3沉井凭借井筒自重大于地层摩擦阻力而下沉,井筒在承载
水平地压的同时,还要承受下沉时产生的拉力,所以井筒混凝土
中的钢筋数量必须保证,不得随意减少。
7.5.3沉井施工应遵守下列规定:
1砂砾石地层采用砂石泵排渣,设备较简单,施工过程中要
维持井内一定的水位,因而需要进行回灌。采用气举反循环排渣,
效果优于砂石泵,但设备较复杂。使用上述两种方法,井筒沉降
速度较快,要随时注意纠斜。
2主要防斜措施是在井口设置导井,精心施工,做到周围均匀
排渣,井筒均匀下沉。要经常监测井筒的倾斜情况。可采用的测斜
方法有:降水开挖采用垂球测斜.非排水开挖采用游标倒垂测斜。
3井筒发生倾斜要及时纠正,如纠斜不力,将会使井简报废,
前功尽弃。纠斜方法是顺井筒倾斜方向,采取先高后低的开挖顺序。

74
DL,T 5050—2010

8探坑、浅井、探槽

8.1探坑、浅井

8.1.1 探坑、浅井断面规格及施工方法应符合下列要求:
1水电水利工程地质勘探为查明岩层产状、地质结构、构造
界限以及进行天然建筑材料勘探,常在松散地层布置探坑或浅井。
2探坑深度小于3m,断面呈v形,以自然休止角为施工安
全坡度,一般不支护。
3浅并深度大于3m且小于10m,断面呈方形或圆形,根据
地质条件进行必要的支护。
4无孔爆破适用于偏僻地区,是将炸药直接贴在岩面上,利
用爆破产生的冲击力破碎岩石的一种方法,其优点是不需凿孔。
8.1.2浅井支护应遵守下列规定:
1 间隔支护的支框间距为O.5m~1.5m。间距小于O.5m为紧
密支护。
2吊框支护为框架通过螺栓或吊钩挂在基础井框上的支护
方法。
3 插板支护适用于流砂砾石层,即用宽度为100mm~
200mm,厚度为30mm~40mm,长度为支护框架间距2倍,一头
削尖的木板,从上框内侧插向下框外侧的支护方法。
8.1.3探坑和浅井在回填之前应加强安全防护;竣工之后,要及
时进行回填,以防止人、畜掉入的事故发生。

8.2探 槽

8.2.1探槽断面应符合下列要求:
探槽多为探明地质界线而布置,依坡向可分为竖槽与横槽两
DL,T 5050—2010

种。在同一地区和同等条件下,竖槽两壁比横槽稳定。通常采用
自上而下的施工方法。横槽施工中应注意避免迎坡面失稳而采取
增加隔墙的方法。
8.2.2探槽施工应遵守下列规定:
l抛掷爆破工作程序:
1)根据槽口宽度布置炮孔;
2)凿孔时炮孔倾向抛掷方向:
3)凿孔工具可采用手动螺旋钻;
4)要通过试验,获取正确爆破参数;
5)施工人员躲炮应与抛掷方向相反;
6)遵守露天爆破的有关规定。
9探槽施工坚持两人以上进行作业,目的是一旦发生意外事
故时有人救助。
DL,T 5050—2010

9质量检查与验收

9.1工程质量要求

9.1.2坑探掘进方向
3角线是指井、洞设计断面四角顺施工方向的延长线。
9.1.3坑探掘进坡度
2腰线是指设计断面的水平平分线。

9.2工程质量控制与验收

9.2.2施工期间应做好原始记录,原标准未作规定。本标准强调
施工单位要重视做好此项工作,规定了记录的内容。使用本标准
的单位,可根据实际确定必须记录的内容,尤其针对国家对民用
爆破物品管理的强制性规定和民用爆破物品管理极强的可追溯
性,在施工中对此记录应做到及时、真实、翔实。
9.2.3本标准强调对坑探工程的质量验收评价,增加了附录J
“坑探工程竣工质量验收表”作为资料性附录,力求规范竣工验收
程序。

S-ar putea să vă placă ș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