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teți pe pagina 1din 8

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 FLLTP) 2014 年第 2 期 · 9·

*
语用学研究中的定性分析法探究
南京大学 孙 莉

提 要: 本研究从源起、界定、分类、适用范围、优缺点等方面详解定性分析法,考察该方法在语用学研究
中的运用情况,特别关注该方法与思辨类研究中涉及的示例法之间的异同,通过对国内八种主要的外语类核
心期刊和国外两种主要语用学期刊 2003 - 2012 近十年来发表的语用学实证研究的文章进行归纳统计、比较,
总结出语用学研究中定性分析法使用的总体特征和发展态势,结果发现: 1) 与国外情况相比,国内语用学研
究中定性分析法的使用明显不足且呈现不稳定的特征; 2) 国内外定性分析法的使用在与研究话题的相关性
方面存在差异; 3) 国内外语用学定性研究在理论视角和目标取向方面也存在差异。研究结果对推动我国语
用学研究特别是研究方法的选择具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 语用学; 实证研究; 定性分析; 比较研究

1. 引言 式向定性研究范式的转换,定性研究作为一种与
语用学作为语言学的一个分相学科,虽然历 定量研究同样科学的研究范式受到西方语言研究
史不长,但其理论发展异常迅猛,研究领域不断扩 者的广泛认同( 王立非,2000) 。
充,研究议题不断深入。从方法论角度看,语用学 关于定性分析法 ( 从理论上可细分为“定性
的研究可粗略地分为两大类: 理论探究和实证研 分析 ”和 “改 进 型 的 定 性 分 析 ”,见 何 自 然,
究。所谓理论探究,主要是指语用学研究者构建、 1999) ,已 经 有 学 者 提 出 定 性 研 究 的 一 般 原 则
完善某种理论,对某种语用现象作出假设和阐释 ( Seliger & Shohamy,1989; 桂诗春,1993) ,也有
( 何兆熊,2000: 350) ,常见方法包括内省法、文 学者探讨定性研究在应用语言学、认知语言学、二
献法、思辨法等。 实证研究则是指通过语料的收 语习得及外语教学等相关语言学科研究中的运用
集、分析,对人们或自己提出的理论、假设进行验 ( 如 徐 盛 桓,1992,1993; 孟 悦,1993; Davis,
证( 何兆熊,2000: 351) ,主要包括定量方法和定 1995; Lazaraton,1995; 桂 诗 春、宁 春 岩,1997;
性方法( 以及二者的结合 ) 。 此外,比较法和对比 Nunan,1997; 王 立 非,1997,2000; 刘 润 清,
法在以上两类研究中都可以使用 。 1999; 高一虹等,2000; 文秋芳,2001; 庞继贤、
研究方法“是有关人类交往研究的任何一门 王敏,2001; 卢植,2005; 常俊跃,2005; 陈新仁,
学科的最基本的问题,语言学习及恰当言语行为 2007) ,但对于定性分析法在国内语用学研究中
规则 获 得 的 研 究 也 不 例 外 ”( Wolfson,1986: 的使用情况,至今尚无系统的考察。 这在一定程
689) 。本文重点关注定性分析法在语用学研究 度上影响着国内语用学学科的进一步发展和研究
中的运用。一方面,语用学的学科特点决定了定 方法的进一步完善。为此,本研究首先从源起、界
性分析法的重要地位。“语用学既把话语、语境 定、分类、适用范围、优缺点等方面详解定性分析
作为观察研究的客体,又把话语产生和理解的主 法,并关注该方法与思辨法中涉及的示例法之间
体( 发话人、受话人 ) 作为研究的对象,综合研究 的异同,同时通过对 2003 - 2012 近十年来国内八
话语、语境、发话人、受话人四要素相互作用中的 种主要的外语类核心期刊和国外两种主要的语用
动态意义 ”( 易仲良,1996: 18) 。 定性分析法细 学期刊发表的语用学实证研究的文章进行归纳统
致、深入、全面分析交际者在自然环境中的言语行 计、比较,考察国内外语用学研究中定性分析法的
为以及情境等互动因素的影响,从而更加充分地 使用情况,以填补相关研究的空白。
阐释社会文化等语境因素对语言使用的影响 。另 2. 定性分析法的界定与分类
一方面,西方语言研究正经历一个由定量研究范 在人文学科中,定性研究有着悠久的历史。

* 基金项目: 本文为南京大学“985 工程”三期改革型项目“当代西方语言学前沿理论研究与应用探索”( 编号:


NJU985JD05) ; 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资助项目成果。
· 10· 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 FLLTP) 2014 年第 2 期

定性研究源于人类学和社会学的研究方法,目的 和讨论,虽然不适合在宏观层面上大规模地进行
是研究 特 定 环 境 下 的 人 类 行 为 ( 何 兆 熊,2000: 社会调查和精确测量计算,但适合对微观层面进
351; 桂诗春,1993: 3) 。在社会学中,“芝加哥学 行深入细致的研究,有利于了解研究对象的心理
派”在 20 世纪二、三十年代确立起定性研究对于 状态,解释其语言使用的原因,分析各种影响因
研究人类群体生活的重要性。人类学家要描写人 素,进而形成理论或假设。 定性分析法的优势在
类群体的社会行为就必须研究语言,他们认为语 于其整体观,即不仅考察研究对象的语言使用,而
言是独立于其他行为系统的系统,可以专门进行 且充分考虑社会文化环境的影响力,在分析语料
描写( 桂诗春、宁春岩,1997: 17) 。 随后,定性研 时将两者紧密结合在一起,从而大大提高了研究
究又在其他的社会与行为科学学科中得到应用 , 成果的解释力。 此外,定性分析法还善于从静态
包括教育学、历史学、政治学、商学、医学、心理学、 和动态两个角度对语言使用进行描写、分析和解
传播学等等。陈向明( 1996: 96) 认为定性研究基 释,不仅包括某一特定时期或阶段的语言使用特
于解释主义的理论基础,强调对事物进行细致的 征及其制约因素,还包括一个较长时期内语言使
调查研究,再现当事人的视角,以描述和解释为 用的发展变化规律。 当然,定性分析法也存在一
主,而不是将重点放在验证假设上。 些局限性,如“研究者主观介入程度较高,较难由
有关定性分析的界定,虽然存在一定的分歧 他人重复进行,以及研究的结果所适用的范围不
和争议,比如是否以非量化的分析作为定性分析
广等”( 孟悦,1993: 1) 。
法的唯一判定标准,或除了量化分析之外都是定
关于语用学研究中定性分析法的分类,由于
性分析,但学界对一些看法是普遍认可的。 本文
此前没有具体而明确的分类标准,也没有相关的
中,我们采用当前国内外学术界对定性分析较为
实证研究,本研究根据语用学的学科特点和实证
一致的观点并结合语用学学科的研究特点,认为
调查的情况,将纯定性研究的文章按照分析方法
语用学研究中的定性分析法是对在当时当地收集
分为会话分析和话语分析两类。这里的会话分析
的第一手语料 ( 包括话语、会话、文本等 ) 进行以
不同于 Grice、Sperber 和 Wilson 等语用学家对一
归纳为主的分析方式,然后在这一基础上建立假
般对话进行的意义分析,而是对整个会话序列的
设或形成理论( 包括分类体系 ) ,其中涉及对社会
组织、发展进行动态的研究。 话语分析指的是对
文化背景等语境因素进行全面、整体的考察和分
非会话语篇的分析。 当然,近年来也出现了结合
析。依据这一定义,我们严格界定了语用学研究
语言和非语言模态 ( 如手语、体态语等 ) 的研究,
中定性分析法的范畴,不仅将其与人为控制环境、
本研究根据它们所涉及的语言类型将它们分别归
事先建立假设并以演绎方式为主的定量分析区分
入了会话或话语分析中。
开来,也与纯理论思辨的非实证研究区别开来 。
3. 语用学研究中的定性分析法: 调查与分析
这里尤其需要说明的是定性分析法与思辨法
为深入了解当前国内外语用学学科研究方法
中涉及的示例法之间的不同。 首先,两者的研究
目的存在根本差异,定性分析是通过分析语料构 的运用和发展情况,本研究对近十年来语用学的

建一定的理论体系,而示例法是通过举例的方式 纯定性 研 究 ( 即 不 包 括 含 有 定 量 分 析 的 定 性 研
说明、证实或证伪事先建立的假设; 其次,两种方 究) 做了纵向的调查和横向的国内外对比,详细
法的语料来源不同,定性分析是研究者在特定范 考察定性分析法的使用特征和发展态势 。
围内收集的( 具有一定量 ) 的语料,而示例法的语 3. 1 研究问题
料是研究者根据自己研究的需要随机选取的 ,既 本文重点回答以下三个问题:
可以是既有文献中已经被别人使用过的语料 ,也 ( 1) 近十年来,定性分析法在国内、国外语用
可以是研究者自己发现并利用的语料 ; 此外,两种 学实证研究中所占的比例各是多少 ? 所呈现的发
方法的语料性质不同,定性分析的语料是在自然 展趋势如何? 二者是否存在差异?
情境下产生的真实语料,而示例法的语料可以是 ( 2) 国内、国外不同类型的定性分析法的比
自然的语料,也可以是为了研究需要人工杜撰出 例和发展趋势如何? 二者有何异同?
来的。 ( 3) 国内、国外定性分析法在研究话题、话题
定性分析法由于特别强调对研究过程的说明 体裁和理论目标取向方面有何异同 ?
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 FLLTP) 2014 年第 2 期 · 11·

3. 2 研究对象 列语用学主要研究话题加以分类: 指示语、话语标


本研究选取 2003 - 2012 近十年间国内八种 记语、言语行为、会话 ( 话语 ) 组织、礼貌、意义理
主要的外语类核心期刊《外国语》、《现代外语 》、 解、身份及其他八类。其中,话语组织包括话轮转
《外语教学与研究》、《外语学刊》、《外语教学 》、 换、语码转换、修正、重复等话语组织策略,意义理
《外语研究》、《外语与外语教学》、《外语教学理论 解包括对幽默、玩笑、含意等的理解,将诸如翻译
与实践》和国外两种主要的语用学期刊 Pragmat- 或二语习得的应用研究归入其他; 其次,对国内外
ics 和 Journal of Pragmatics 发表的语用学实证研 文章使用纯定性分析法的数量占实证研究的比
究的文章进行归纳统计。所选期刊都是本学科中 例,两类具体分析方法占定性分析的比例以及与
非常重要的期刊 ( 当然,国内期刊还发表非语用 研究话题的相关性进行统计; 最后,分析十年来定
学研究文章) ,在较大程度上反映了国内、国外语 性分析法使用的特点和发展态势,并进行国内外
用学研究的现状。 对比以期发现二者之间的异同。
3. 3 研究方法和步骤 3. 4 研究结果与讨论
本研究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法。 首 3. 4. 1 近十年来国内外语用学定性研究中定性分
先,按照分析方法对所有文章进行分类 ,提取所有 析法的比例和发展趋势对比
隶属语用学范畴的实证研究文章,对所有实证研 2003 - 2012 年间,国内八种主要的外语类核
究文章按定性分析、定量分析和定量定性结合分 心期刊中语用学实证研究的文章总计 155 篇,其
析分类,再对定性分析的文章按照分析方法分为 中纯粹采用定性分析法的文章共计 57 篇,占 36.
会话分析和话语分析两类; 然后,对所有文章按下 8% ( 详细统计结果见表 1) 。
表 1. 国内定性分析占实证研究比例
国内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合计
实证 10 13 9 15 18 11 20 21 24 14 155
定性 5 5 3 9 1 4 7 7 11 5 57
分析 50. 0% 38. 5% 33. 3% 60. 0% 5. 6% 36. 4% 35. 0% 33. 3% 45. 8% 35. 7% 36. 8%

从各年的走势来看,国内语用学定性分析运 国外两种语用学期刊中实证研究的文章总计
用的比例呈现出非常不稳定的态势,运用最多的 1006 篇,其中纯粹采用定性分析法的文 章 共 计
如 2006 年,达到 60% ,最少的是 2007 年,只有 5. 534 篇,占 53. 1% ( 详细统计结果见表 2) 。
6% 。
表 2. 国外定性分析占实证研究比例
国外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合计
实证 49 67 41 79 82 86 122 186 167 127 1006
定性 25 41 21 36 51 44 69 95 79 73 534
分析 51. 0% 61. 2% 51. 2% 45. 6% 62. 2% 51. 2% 56. 6% 51. 1% 47. 3% 57. 5% 53. 1%

从各年的走势来看,国外定性分析运用的比 通过国内外对比发现,国外运用定性分析法
例相对稳定。 运用最多的 2007 年占比 62. 2% , 的语用学文章比例明显高于国内,且十年来的占
最少的 2006 年占比 45. 6% 。 比呈现较为稳定的趋势( 见图 1) 。

70
60
50
40 !"
30 !#
20
10
0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图 1. 国内外定性分析占实证研究比例对比
· 12· 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 FLLTP) 2014 年第 2 期

3. 4. 2 国内外两类定性分析法的比例和发展趋势 分析的 57. 9% ,话语分析占 42. 1% ( 见表 3) 。 从


对比 各年份的走势看,两类定性方法使用不稳定的现
按照具体的分析方法,国内会话分析占定性 象也同样存在。
表 3. 国内两类定性分析法在定性研究中的比例
国内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合计
会话 3 4 1 6 1 0 5 4 6 3 33
分析 60. 0% 80. 0% 33. 3% 66. 7% 100% 0% 71. 4% 57. 1% 54. 5% 60. 0% 57. 9%
话语 2 1 2 3 0 4 2 3 5 2 24
分析 40. 0% 20. 0% 66. 7% 33. 3% 0% 100% 28. 6% 42. 9% 45. 5% 40. 0% 42. 1%

国外会话分析占定性分析的 72. 1% ,话语分 方法中分别作了统计,因此这两年两类分析方法


析占 28. 8% 。 需要说明的是,在 2010 年和 2011 的频次总数超过 100% 。 详细统计结果见表 4。
年的期刊 Journal of Pragmatics 上共有 5 篇文章运 从各年份的走势看,各类定性分析法运用的比例
用了话语分析和会话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在两类 相对稳定。
表 4. 国外两类定性分析法在定性研究中的比例
国外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合计
会话 16 29 17 27 45 23 53 66 58 51 385
分析 64. 0% 70. 7% 81. 0% 75. 0% 88. 2% 52. 3% 76. 8% 69. 5% 73. 4% 69. 9% 72. 1%
话语 9 12 4 9 6 21 16 31 24 22 154
分析 36. 0% 29. 3% 19. 0% 25. 0% 11. 8% 47. 7% 23. 2% 32. 6% 30. 4% 30. 1% 28. 8%

通过国内外对比发现,在具体的两类定性分 点( 见图 2 和图 3) 。
析法中,国外的方法运用具有相对稳定的分布特

120
100
80
!"
60
40 !#
20
0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图 2. 国内外会话分析在定性分析中的比例对比

150

100 !"

50 !#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图 3. 国内外话语分析在定性分析中的比例对比

3. 4. 3 国内外定性分析法与研究话题、话题体裁 义理解、身份和其他界面或应用的研究多运用话
和理论目标取向的相关性对比 语分析方法,对话语标记语的研究两种方法各占
从话题来看,国内对指示语、话语组织、礼貌 一半。统计结果见表 5,分布情况如图 4 所示。
的研究多采用会话分析方法,而研究言语行为、意
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 FLLTP) 2014 年第 2 期 · 13·

表 5. 国内两类定性分析与研究话题相关统计
话题 话语 言语 会话( 话语) 意义
指示语 礼貌 身份 其他
方法 标记语 行为 组织 理解
会话 3 2 1 17 6 3 1 0
分析 75. 0% 50. 0% 33. 3% 73. 9% 100% 33. 3% 33. 3% 0%
话语 1 2 2 6 0 6 2 5
分析 25. 0% 50. 0% 66. 7% 26. 1% 0% 66. 7% 66. 7% 100%

100%

50%
$#67
0% 8$67
!

4
"

5
#

0
&

1
#

图 4. 国内定性分析涉及的话题分布统计
国外对言语行为、话语组织、礼貌、身份的研 语和话语标记语的研究两种方法使用比例相当 。
究多采用会话分析方法,而研究意义理解和其他 统计结果见表 6,分布情况如图 5 所示。
界面或应用的研究多运用话语分析方法,对指示
表 6. 国外两类定性分析与研究话题相关统计
话题 话语 言语 会话( 话语) 意义
指示语 礼貌 身份 其他
方法 标记语 行为 组织 理解
会话 14 18 21 255 18 13 20 2
分析 51. 9% 52. 9% 70. 0% 74. 6% 64. 3% 38. 2% 74. 1% 14. 3%
话语 13 16 9 87 10 21 7 12
分析 48. 1% 47. 1% 30. 0% 25. 4% 35. 7% 61. 8% 25. 9% 85. 7%

100%

50%
$#67
0% 8$67
!

4
"

5
#

0
&

1
#

图 5. 国外定性分析涉及的话题分布统计
通过对比发现,在方法运用和研究话题的相 等,日常的非机构话语如发生在食堂、超市、快餐
关性方面,国内外的共同之处在于对话语组织 、礼 店等日常生活场景的自然会话或电影、电视剧中
貌的研究多采用会话分析的方法,对意义理解和 的人物对白等等。 书面话语既包括政府工作报
其他界面的研究多运用话语分析方法,对话语标 告、报章、公共标识文本、法律文本等机构性话语,
记语的研究两种方法使用比例相当 。国内外的差 也有小说等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对话 、戏剧文本,还
异在于对指示语、言语行为和身份的研究运用的 有手机短信等非即时的日常话语。国外的研究在
方法有所不同。 话语场景或语域方面,比国内更为丰富,包括网络
从语料的体裁或语域看,国内的语用学定性 讨论话语、博客话语、角色扮演的网络游戏话语、
研究中既有口头话语,也有书面话语,还有虚拟空 人机互动话语,新闻报道、法庭话语、商务会谈、求
间的网络聊天话语,口头话语中包括机构性话语, 职面试、心理咨询、研究人员会议、政治辩论、电视
如医患会话、师生论文指导面谈、警察侦查讯问、 广告、竞选演说、教师话语、新闻发布会、婚礼致
军人工作会话、俱乐部话语、广播电视节目访谈 辞、门卫的话语、火警救援会话、领导处理工作矛
· 14· 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 FLLTP) 2014 年第 2 期

盾的话语、办公室语音留言、护理人员与残障人士 但是,与国外的语用研究相比,仍然存在很大的发
的会话等,日常的非机构话语如发生在家长和孩 展空间。为此我们建议:
子之间的会话、店员和顾客在便利店的会话、儿童 1) 鉴于国内语用学实证研究中对定性分析
在幼儿园玩耍时的自然会话、多人讲故事的会话、 法的使用与国外相比略显不足,有必要更充分地
电话会话或电影、小说中的人物对白等等。 书面 开展定性研究,发挥定性分析法在研究语言使用
话语既包括报刊杂志、医生文书、法律文本、工作 方面的优势。
文件、领导管理话语、电子邮件,也包括科研论文 2) 对于特定语用话题的研究,在分析方法上
等学术语篇。 可见,国外的研究不仅涉及双人会 可以进一步拓展。 比如,对于言语行为和身份的
话,还涉及多人会话,与国内会话双方多为相同语 研究,除了在非会话的语篇中进行静态的话语分
言背景、相同民族不同的是,国外会话往往涉及不 析之外,还可以在会话中进行动态的会话分析 。
同种族、不同民族、不同文化、不同年龄段、不同语 3) 应该更加丰富国内话语或会话研究的体
言背景或不同方言的参与者进行的跨文化交际 , 裁、语域、场景,将语用的定性分析法延伸到更广
比如本族语者和非本族语者之间的会话、成人与 的范围和领域。
儿童的会话、幼儿园伙伴游戏时的会话。此外,国 4) 在进一步深化语用学理论应用的基础上,
外的研究还关注失语症患者、智障人士、聋哑人士 可以结合本土语言使用的特点更多地尝试理论建
等特殊群体的话语或手语特征。 构。同时,更多地从主位视角研究语言的使用 。
从理论视角来看,国内的语用学研究多为传 本研究虽然只考察纯定性研究中定性分析法
统语用学理论的应用研究,如运用关联理论、模因 的使用,但是通过国内外的研究对比,仍然发现国
论、礼貌理论、合作原则等进行会话或话语分析, 内语用学研究在定性分析法使用上的不足和可以
此外还有运用批评话语分析的方法对俱乐部话语 进一步努力的方向,在一定程度上对今后国内的
和法律文本进行的分析。国外的语用学研究不仅 语用学研究具有方法论上的借鉴意义和参考价
有运用传统的语用学理论进行的应用研究,运用 值。不足之处在于未对定量与定性结合研究中的
批评话语分析的方法对官员话语和性别隐喻进行 定性分析方法进行分类统计,不能概括所有语用
的分析,还有通过话语分析或会话分析建构性别 、 学实证研究中定性分析方法的运用情况 ,在今后
年龄、种族、民族等各种身份的研究以及在不同语 的研究中可以继续考察这类研究中的定性分析 ,
境或文化背景下对礼貌理论等进行的理论建构 。 从而更加全面、深入地了解语用学研究中定性分
此外,在分析话语或会话时,国外的研究善于结合 析方法的使用特点,更好地启示语用学学科的实
语音分析、心理分析、人种志分析方法,从而更全 证研究。
面、深入、细致地考察交际者如何在语言使用过程 参考文献
中综合运用多种话语策略实现交际目的 。从研究 Davis,K. A. 1995. “Qualitative theory and methods in Ap-
视角取向来看,国内的语用学研究多采用从研究 plied Linguistics research”. TESOL Quarterly 29. pp. 427
- 453.
者出发的客位 ( etic) 视角,而国外的语用学研究
Lazaraton,A. 1995. “Qualitative research in Applied Lin-
不仅有从研究者出发的客位视角,更多的是研究
guistics: A progress report”. TESOL Quarterly 29. pp.
者运用民族志的方法进行的从研究对象入手的主
455 - 472.
位( emic) 视角。
Nunan,D. 1992. Research Methods in Language Learning.
4. 结论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语用学的学科特点决定了定性分析法的重要 Seliger,H. W. & Shohamy,E. 1989. Second Language Re-
地位,研究方法的使用是否恰当在一定程度上决 search Methods.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定着研究的成败。 因此,本文梳理了近十年来国 Wolfson,N. 1986. “Research methodology and the question
内外语用学研究中定性分析法的使用特点和趋 of validity”. TESOL Quarterly 20. pp. 689 - 699.

势,重点考察了纯定性研究中定性分析法的运用 。 常俊跃,2005,研究范式的选择与我国的外语教学研究,
《外语界》第 5 期。
通过对比近十年国内外语用学研究中定性分
陈向明,1996,社会科学中的定性研究方法,《中国社会
析法的使用,可以发现尽管国内的语用学研究发
科学》第 6 期。 ( 下转第 33 页)
展迅速,研究成果逐年增加,研究领域不断扩展,
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 FLLTP) 2014 年第 2 期 · 33·

Hodder Education. Ogiermann,E. 2009. On Apologising in Negative and Posi-


Hartford,B. S. & K. Bardovi - Harlig. 1992. “Experimen- tive Politeness Cultures. Amsterdam / Philadelphia: John
tal and observational data in the study of interlanguage Benjamins Publishing Company.
pragmatics”. In L. F. Bouton & Y. Kachru ( eds. ) . Ur- Ravid,D. 1995. Language Change in Child and Adult He-
bana - Champaign: Division of English as an International brew: A Psycholinguistic Perspective. Oxford: Oxford Uni-
Language. Urbana - Champaign: Intensive English Institu- versity Press.
te,University of Illinois. Sasaki,M. 1998. “Investigating EFL students’production
Hudson,T. 2006. “Indicators for pragmatic instruction: of speech acts: A comparison of production questionnaires
Some quantitative tools ”. In K. Rose & G. Kasper and role plays”. Journal of Pragmatics 30 ( 4) .
( eds. ) . Pragmatics in Language Teaching. Beijing: Schauer,G. A. 2009. Interlanguage Pragmatic Develop-
World Publishing Corporation. ment: The Study abroad Context. London: Continuum.
Ishihara,N. 2010. “Collecting data reflecting the pragmatic Wolfson,N. 1986. “Research methodology and the question
use of language ”. In N. Ishihara & A. D. Cohen validity”. TESOL Quarterly 20.
( eds. ) . Teaching and Learning Pragmatics: Where Lan- Yuan,Y. 2001. “An inquiry into empirical pragmatics data
guage and Culture Meet. Harlow: Pearson Education Lim- - gathering methods: Written DCTs,oral DCTs,field
ited. notes,and natural conversation”. Journal of Pragmatics
Kasper,G. 2000. “Data collection in pragmatics research”. 33 ( 2) .
In H. Spencer - Oatey ( ed. ) . Culturally Speaking: Man- 1999,《新编语用学纲要》,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何兆熊,
aging Rapport through Talk across Cultures. London: Con- 1998,语用·认知·社会文化,《外语教学》第 2
何自然,
tinuum. 期。
Kasper,G. 2007. “Data collection in pragmatics research”. 何自然,1999,语用学方法论刍议,《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
In H. Spencer - Oatey ( ed. ) . Culturally Speaking: Man- 报》第 4 期。
aging Rapport through Talk across Cultures. Shanghai: 姜占好、周保国,2012,学习者语用能力评估研究,《外语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教学》第 5 期。
Kasper,G. & M. Dahl. 1991. “Research methods in inter- 2006,中国学生英语语用能力的测试,《外语教学
刘建达,
language pragmatics”. Studies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 与研究》第 4 期。
tion 13 ( 2) . ( 通讯地址: 210023 南京栖霞区仙林大道 163 号)
Kasper,G. & K. R. Rose. 2002. Pragmatic Development in ( 文字编校: 汪婉萍)
a Second Language. Oxford: Blackwell.
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
( 上接第 14 页) 孟 悦,1993,目前我国应用语言学研究方法的调查与分
2007,《英语语言学实用教程》,苏州: 苏州大学出
陈新仁, 析,《现代外语》第 1 期。
版社。 王立非,1997,注意外语教学研究的方法论,《外语与外
高一虹、吴红亮、李莉春,2000,外语教学研究方法的调 语教学》第 2 期。
查,《外国语》第 1 期。 王立非,2000,新世纪外语教学研究的方法论展望,《外
桂诗春,1993,语言使用的研究方 法,《现 代 外 语》第 3 语研究》第 3 期。
期。 文秋芳,2001,《应用语言学研究方法与论文写作》,北京:
桂诗春、宁春岩,1997,语言学研究方法,《外语教学与研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究》第 3 期。 徐盛桓,1992,语言学研究的方法论问题( 上) ,《现代外
刘润清,1999,《外语教学中的科研方法》,北京: 外语教 语》第 4 期。
学与研究出版社。 徐盛桓,1993,语言学研究的方法论问题( 下) ,《现代外
何兆熊,2000,《新编语用学概要》,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 语》第 1 期。
出版社。 易仲良,1996,语用学的方法论和解释力,《现代外语》第
何自然,1999,语用学方法论刍议,《解放军外国语学院 1 期。
学报》第 4 期。 ( 通讯地址: 210023 南京栖霞区仙林大道 163 号)
卢植,2005,认知语言学的研究方法,《四川外语学院学
报》第 5 期。 ( 文字编校: 汪婉萍)
庞继贤、王敏,2001,二语习得定性研究方法述评,《浙江
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第 2 期。
· 94· 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 FLLTP) 2014 年第 2 期

Titles,Abstracts and Key Words

Brand new teaching philosophy and methodology: a study of English for


academic purposes and College English
by CAI Jigang

Abstract: During the paradigm shift of EFL teaching at tertiary level from EGP ( English for General Purposes) to ESP ( 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 in Chinese context,the focus should be on EGSP ( English for General Academic Purposes) which may
take the place of the current college English integrated course. Although both deal with language and train their general literacy,
EGAP differs from EGP in the objective,content and methodology. It is characterized by its need-focused,content-based. learn-
er-centered,project-driven instruction,an instruction which can not be performed by the current college English integrated
course.
Key words: EAP,college English,ESP,foreign language philosophy

An exploration of qualitative analysis in pragmatic esearch


by SUN Li

Abstract: The study focuses on the method of qualitative analysis in pragmatic research,covering its origin,definition,classifi-
cation,scope of application,as well as its merits and demerits. In order to investigate the application of qualitative analysis in
pragmatic research and compare with the exemplification method in theoretical speculation,the researcher collects and analyzes
all the empirical studies on pragmatics from 2003 to 2012 published in eight core linguistic journals in China and two international
pragmatic journals. The comparison between the Chinese and international journal articles reveals that the method of qualitative a-
nalysis in Chinese pragmatic studies is not adequately used compared with those international studies and the frequency of its use
is comparatively unstable over the ten years. Moreover,differences also lie in theoretical perspectives,goal orientation and the
connection between the chosen methods and research topics. The research findings will shed some light on the Chinese pragmatic
research and its methodology in particular.
Key words: pragmatics,empirical research,qualitative analysis; comparative study

A survey of the use of corpus-based approach in pragmatics research


by Qian Yonghong,Chen Xinren

Abstract: A sampled survey of the publications in the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pragmatics field in the last decade reveals that
the corpus-based approach,while recognized as one of the three major approaches used in modern linguistic research,seems sig-
nificantly underused in domestic pragmatic research. This inadequacy is,to some extent,ascribable to the nature of domestic
pragmatic topics and units of analysis in China. To promote domestic use of corpus-based pragmatic research,more attention
should be paid to language per se,dwelling on its pragmatic properties. In addition,unlike domestic corpus-based pragmatic
studies,which are almost exclusively concerned with the L2 use of pragmatic markers,the counterparts abroad also deal with
such issues as new words and their meanings,humor,deixis,intonation of speech acts,metaphor and metonymy,and so on.
This finding provides significant reference for future pragmatic research in China.
Key words: corpus / corpora; pragmatics; research methodology

Methodological issues in historical pragmatics


by ZHONG Xiyun & CHENXinren

Abstract: Though historical pragmatics has been studied for nearly 30 years,this field only comes to its thriving stage in the ear-
ly 21st century. After illustrating its disciplinary features,this research constructs its methodological system,points out the limi-

S-ar putea să vă placă ș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