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teți pe pagina 1din 52

中國文化──引言及總結

中國文化包括哪些? 中國文化的定義是什麼? 什麼是中國


文化?
從狹義定義來說,中國文化是由包括道德倫理、宗教、哲學、文
學及藝術等各方面的精神,共同構成。

我們可以從上列各方面,體認及認識中國文化,體會中國文化。

道德
倫理
哲學
宗教 中國文化

文學 藝術

中國文化的特徵 本質 核心
中國文化的特徵是「重人」的精神,即指出和維持人的尊嚴。

中國文化重人的精神,可在各方面看到,例如(1)在藝術方面,趨
向生活化,從來與「人」的現實的生活有密切的聯繫等等。

(2)中國文化將「人」並列於「三才」
(天地人)之中,突顯人之
精神可上通於天而下達於地,使人能頂天立地於宇宙。

又(3)特別強調「人禽之辨」,以突顯人之尊嚴,等等。

「人禽之辨」(唐君毅)
人和動物最大的分別是什麼呢?唐君毅的說法如何:

1. 人有物質的身體,人的運動變化,亦依物理界的定律。

2. 人是一動物,與其他動物一樣,需要物質的營養,延續生命
及有食色的本能。
3. 但人之所以為人之處,首先在於人有異於禽獸的人性自覺能
力。
1
4. 然後,有別於其他動物(禽獸)的地方,正在於人所特有的
「性理」和「性情」。

5. 這至理和至情之處,正是孟子所謂,人有惻隱(仁)、羞惡
(義)、辭讓(禮)和是非(智)之心(或人有仁、義、禮、
智四種德性),是人異於禽獸最大的地方。擁有這四種心便是
至理至情。

比較殷海光(人生意義)
、吳森(情與中國文化)和唐君毅對「人
禽之辨」的解說

唐君毅 殷海光 吳森
人之所以為人之處, 人之所以為人之處, 人之所以為人之處,
正在於人能自覺異於 正在於人有「價值 正在於人能「感通」,
禽獸,和人有惻隱、 層」,能追求精神的創 真實地認識各式各樣
羞惡、是非和辭讓之 造,有生和死的意 的情。人的情以「仁」
心(或人有仁、義、 識,有真善美的意 為核心,仁是與生俱
禮、智四善端),這四 識,有理想和道德等 來的情感,一種合乎
種德性是人所特有的 價值觀。 禮儀、發而中節的情
「性理」和「性情」 感。人的情的本質以
之處。 「關懷」、「顧念」和
「珍惜」為本質。

從人禽之辨看中西文化之異同

中國 西方
n 從人倫人道人文上講人禽之 n 從宗教上或工具價值上講人
辨 禽之辨

n 人有惻隱、羞惡、是非和辭 n 人是有理性的動物,人是最
讓之心。(四善端) 像神,人能制造工具

2
人之異於禽獸的仁、義、禮、智之心是什麼?有什麼特點?

1. 四種心的意思如下:
n 惻隱之心即「仁」,表示「無私的普遍的惻隱不隱之心」。
n 羞惡之心即「義」,表示「人格尊嚴之自覺,以公平正直之心
待人接物」。
n 辭讓之心即「禮」,表示「自己謙讓,尊重他人」。
n 是非之心即「智」,表示「明辨是與非」。

2. 四種心的作用及表現如下:

仁 義 禮 智
惻隱之心 羞惡之心 辭讓之心 是非之心

無私的普遍的 人格尊嚴之自 自己謙讓,尊重 明辨是與非


惻隱不隱之心。覺,以公平正直 他人。
之心待人接物。

亦可說 人有惻隱之 人有羞惡之 人有辭讓之 人有是非之


人有這
心,才會愛一切 心,才會公平正 心,才能自己歉 心,才能夠反省
種種表
現,是擁 動植物、樂觀萬 直,追求自己和 讓以尊敬他 過失,懺悔改
有此四
物生生不息,和 別人皆得其 人,再尊敬古人 過,又能批評及
種心的
反映,如 有幫助天地化 所,與及各種平 和後人。 監督他人的過
人能愛
育之心。 等。正義感更使 分,人有此心才
一切動
植物,才 人有寧死不屈 能對他人有忠
反映人
的精神。 告,社會才出現
有惻隱
之心。 輿論和法律審
批。

3
中國的道德倫理(即中國人講的人與人相處的人際關係)

中國之道德倫理強調「五倫」(即五種人際關係),即:
n 「父子」有親,意即父子之間有孝義。 有親戚血
緣關係。
n 「長幼」有序,意即兄弟相親,有長幼次序。
n 「夫婦」有別,意即夫婦相敬如賓。
n 「朋友」有信,意即朋友互相信賴。 無親戚血

n 「君臣」有義,意即君臣或主樸之間有忠義。 緣關係。

「父子」、「兄弟」
1. 這五種倫理中,最重視「家庭的倫理」 ,即有親戚血緣關係的
倫理關係,分別為「父子」及「兄弟」
(長幼)兩種倫理關係,
強調父子有「孝」及兄弟有「悌」,這兩種關係。

2. 首重「孝悌」,因為:【孝=「父子」;悌=「兄弟」】
n 人之對人的情感,是從最親近之人開始。
n 儒家特重孝悌,因為「孝悌」是人與禽獸最大的分別處。【禽
獸能夠愛子女,但不會兄弟相親,孝順父母。】
n 「孝悌」為「仁」之本,因為中國先哲一直追求的「仁」之
表現,開始茁芽於「孝悌」之心。


【要做到「仁」相當困難,但做到「孝悌」則容易,為「求難

於易」,中國先哲便最重視家庭倫理,希望人們先從「孝悌」
point
處培養工夫,最終能擴充至培養出「仁」。】

講頭 3. 為何說「孝悌」為「仁」之本呢?因為「孝悌」擴充後的表
兩種
現,其實和「仁」的最高表現差不多。
倫理

n 「孝」表示人精神能顧念「自生之本」
,因此擴充後可以由孝
父子
順父母,而擴至孝順父母之父母,再推至孝順祖宗。

兄弟 於是通過「孝」的擴充,令到人的精神生命能上通百世,凝
聚無數父母祖宗為一。

再擴充,便是孝於整個民族,忠於民族之歷史文化。

所以孝慈之道擴充的極致,即維繫民族生命於永久。能「維
繫民族生命於永久」,亦是「仁」的最高表現。
4
n 「悌」的擴充,可由弟敬兄,而擴至敬一切同族之長兄,凝
聚全部宗族兄弟以為一。

再擴充,便是視四海之內的人皆兄弟。

所以友愛之道擴充的極致,即啟發民胞物與(即所有人類都
是同胞),天下一家的精神。能「啟發民胞物與,天下一家」
的精神,亦是「仁」的最高表現。

【民胞物與:所有人類都是我的同胞,而其他萬物都是人類
朋友。】
「孝」和「悌」與「仁」的關係可參看
下頁的表解
「夫婦」
1. 「夫婦」的關係要有「愛」和「敬」而不相亂,不會出現狎
褻,這種關係叫做「夫婦有別」。有別於禽獸。
第三種
倫理: 2. 夫婦的關係是合二姓之好,通過夫婦的關係,可以將一個家
夫婦
庭,貫通至另一個家庭,因此,夫婦關係是「將家與家連接
成為社會」的一種重要媒介。

「君臣」
1. 指人在政治上的關係,此種關係基於自己自覺的選擇。
【不一
第四種 定如唐君毅所說一定為政治上的關係,因為君臣的關係,亦
倫理關
可以等同於主樸關係。】
係:
君臣
2. 人若不參加政治系統,便可免於此種關係。

3. 君臣關係夾雜利害。

「朋友」
1. 「朋友」的關係,是人在社會中與人接觸時不可避免的關係。

第五種 2. 中國人所講的「朋友」關係,包括師生關係,可以令道義事
關係: 業互相勉勵,與及傳承延續學術文化。
朋友

3. 中國的「朋友」關係有下列特徵:
5
n 超越一切私心及利害。
n 彼此互信。
n 互相以道義勉勵。
n 和而不同,互尊其所以異,寬容異己。

4. 「朋友」關係的擴充,可以令學術精神文化延續和更加充實。
因為我們可以擴至和天下人交朋友,又可以神交古人,和遠
古的先哲交朋友,除我們的精神生命因此更充實,學術更因
此獲得交流互貫和延續的機會。

5. 中國的朋友關係重視「和而不同」(尊重對方意見,接受和自
己不同的意見),影響中國重和平精神,與及重視學術自由。

【↓表解↓】

6
中國的道德倫理首重孝悌,因為孝悌是仁之本。

孝擴充
過去
後表現
一樣
「仁」使產生


上承祖宗之心與往聖之
「民胞物與」
「仁」使產生
「天下一家」
「慎終追遠」

慎終追遠
的精神。
之心。
仁的最高表現
仁的最高表現

悌擴
充後
表現
民胞物與、天下一家
一樣 的精神 悌擴
充後
表現
一樣

現在
過去
仁 現在

上通百世,凝
聚無數父母
祖宗以為一。
以萬世之太平為念

擴充
「仁」使產生
孝悌
啟迪後人

「啟迪後人」
之心。
為仁之本 仁的最高表現
現在

現在
凝聚全部宗族
兄弟以為一。 將來

要培育「仁」之 將來 孝擴充
心,是極難的,但培養 後表現
作為「仁之本」的孝悌 一樣
則極易。
所以,中國先哲求
難於易,先強調培養
「孝悌」之心,最後使
人培養出至難之「仁」
心。此所以中國文化特
別重視家庭倫理(孝
7
悌)的原因。
中國人重視學術自由
1. 中國人重視學術自由,主要受中國人「和而不同」的朋友關
係影響,與及中國主流思想儒家及道教重視「會通」「萬物並
育而不相害」(萬物互相生長而不互相侵害)的精神影響。

2. 中國重學術自由的例子有不少,例如:
n 中國社會裏各種宗教並行,強調儒、佛、道三教同出一源等。
n 漢朝官方雖獨尊崇儒家,但並無立例禁止其他學說在民間流
行。

中國人愛好和平的精神
1. 中國人愛好和平的精神,主要受中國人「和而不同」的朋友
關係影響,與及中國主流思想儒、佛、道三教講慈悲,中和
(中庸),不殺生及幫助天地大自然化育等思想影響。

2. 中國人愛好和平的精神的例子有不少,例如:
n 中國古代對侵犯的外族,多採用同化的手段降服之。
n 中國古代如漢朝國盛鼎盛,但只是讓各外族納貢,並無征服
他們的意思。

中國的藝術特徵
1. 中國的藝術特色之一,是藝術融於一般的生活中(生活化的
藝術特色)。例如:
n 中國最早的雕刻,即是刻於日常使用的器皿上。
n 中國的舞蹈亦與日常生活的禮儀分不開。

2. 中國藝術的另一項特色,是強調溫厚和平的性格和含蓄淡遠
的意境,不重視表現強烈生命力。如建築中,多寬闊的宮殿,
少有高聳的教堂。

所以中國的藝術有助現代世界消除暴戾,培養和平之氣。
【「感
通」亦是世界「疏離」問題的良藥】

3. 中國不能發展出科學,與中國的藝術精神重視欣賞體會,掩
蓋理智分析的趣味有關。

8
4. 中國藝術的成就有下列幾樣:
n 中國的書法是最卓越的藝術,純粹追求線條美,讀書人必學。
n 中國的畫追求的意境亦很高,如王維的山水畫。
n 中國的建築如亭子及牌坊等亦很有特色。

不重
中國的文學
要,可 中國的文學特色,文史哲不分家,所以文學包括了紀事(史)和
不記。 說理(哲)。

中國的宗教
1. 中國人重視實踐篤行,並無固定的宗教。孔子說重視生多於
死,正可反映中國人的精神。

2. 重視天人合一,人在「天地人」三才中並立,不會有凌駕於
人的宗教。

3. 而且因為天人合一,受儒家影響,講求「事親如事天,敬祖
如敬天,敬聖賢如敬天」的宗教精神。

中國的哲學
1. 少重視邏輯的自然哲學探討。
不重 2. 主要內容,探討人生意義、道德、人格修養為主。
要,可 3. 多用譬喻,少用論證表達思想。
不記。 4. 重視個人體會和實踐,去領會中國先哲的道理。

9
【下列摘要及表解】

摘要
1. 中國文化的狹義定義是:由包括道德、倫理、宗教、哲學及
文藝等共同構成。

2. 中國文化的特徵是「重人」的精神,即指出和維持人的尊嚴。

3. 因為「重人」的精神,因此特別重視「人禽之辨」
,以特顯人
的尊嚴。

4. 「人禽之辨」在於二:
一,人有異於禽獸的自覺。
二,人有惻隱(仁)、羞惡(義)、辭讓(禮)和是非(智)
之心

5. 人有仁、義、禮和智四種心的作用及表現,見筆記的表。

6. 中國的倫理道德中,最重視家庭關係,即「孝」和「悌」。最
主要原因因為「孝悌」為「仁」之本。

7. 「孝」和「悌」擴充後的表現,即「仁」最高的表現,「仁」
開始茁芽於「孝」和「悌」
,所以說「孝」和「悌」為仁之本。

8. 而後再講其餘三種人際關係。

9. 中國重學術自由。

10. 中國人重和平。

11. 中國藝術可助世界消除暴戾,培養和平之氣。

12. 中國不重視固定及超越的宗教,強調「天人合一」
,又重視現
實,少講宗教【孔子所謂:「未能事人,焉能事鬼。」。】

10
中國文化──總結

(此頁不須記,只為瞭解筆記主線)

主線:
1. 先講中國文化是什麼?用狹義的解釋,指包括道德倫理、宗教、哲學及文藝
等各方面的精神,共同構成。

2. 再講中國文化的基本 最根本精神,是「重人」的精神,所謂「重人」的精
神意即,維持及突顯人的尊嚴。

3. 由於中國文化的最根本精神是「重人」的精神,所以中國人特別強調「人禽
獸之辨」,要將人和禽獸分別出來,以突出人的尊嚴。

4. 跟著再用狹義解釋中國文化,分別從先前提出的道德倫理、宗教、哲學及文
藝四方面,解釋各方面之解點,如中國道德倫理有何特徵?中國藝術有何特
徵?

5. 主線可表解如下:

中國文化是什麼?

中國文化有狹義解釋,由五方面共
同構成的精神。

宗教 藝 文 倫理 最根本精神:重人的精
等等 術 學 道德 神

人禽之辨
倫理首重孝悌,因
為孝悌的擴充,可
產生「仁」。

11
中國人的「情」

中國人非常重視「情」
,是情感民族,有濃烈重情的生活態度,
所重視的「情」有很多種類,可以說對古人、鄉土、山川等皆
有深情。

這許多情本質都是「關懷」、「顧念」和「珍惜」,用英文即
「Concern」,這種情不限於一家、一鄉,一國,而是情長於天
下萬世。這是中國人的「情」所具有的特點。

儒家的「情」
中國的主流思想儒家便非常重視「情」,因為可以透過情感教育
來維持一般人的道德水準。這種重「情」的思想,深深影響中國
傳統文化,使中國人成為「重情」的民族。

儒家提倡的「情」主要有六種:仁、孝、悌、忠、禮、義。
能夠把握並能適當舒發這些「情」的人,稱為「君子」。

n 「仁」:一種合乎禮儀、發而中節的情感。這種情感與生俱來,
但如何表達便有賴後天的教育。儒家經典中「仁」字出現了
一百零五次之多。
n 「孝」:子女對父母應有之情。
n 「悌」:兄弟儕輩應有之情。
n 「忠」:對長上國君應有之情。
n 「禮」:表達情感應有的方式。
n 「義」:情感的表達恰到好處的規準。【「義」是適宜的意思】
n 「君子」:是理想的人格,能夠發乎情,止乎禮,喜怒哀樂發
而皆中節的人格。

以「情」治國:
儒家亦提倡以情治國,用情感來感化人民。
【曾子說:
「慎終追遠,
民德歸厚。」】

孔子主張「德治」,他說,在上位者德行好比風,一般人民的德
行好像草,風來的時候,草一定順風勢偃仆的。

孟子提倡「王道」,以德行來行仁政。

12
中國人所重視的「情」有下列這些種類:

1. 子女對父母應有之情──孝(這亦是受儒家特別重視影響)
n 孔子學生宰予批評要為父母守喪三年太久,孔子批評他
太不仁,不近人情,對父母的死無動於衷,沒有報答三
年在父母懷抱的恩德。

n 孟子解釋葬禮及棺槨的起源。
他說,葬禮的起源是因為對父母的親情,不願見到許多
蟲聚在一起來吸吮腐化的父母屍體。

至於棺槨的起源,則是不忍父母的肌膚直接和泥土接
觸。

兩者的起源都在人心的深處,對死者的深情厚意,對死
者的惻隱之心,對死者雖死猶生的態度。

n 父親偷羊兒子作證
孔子認為父親偷羊,兒子代為隱瞞是正直的行為,「父
為子隱子為父隱直在其中」。因為孔子認為兒子應對父
親盡孝,如果兒子頂證父親偷羊,這個兒子便是不近人
情。

n 受儒家影響,中國文化特別重視「孝」,所以子女守孝三
年,春秋二祭,就是盡孝,對已死父母及先祖的情份。

2. 對兄弟之情

3. 對子女之情

13
4. 夫婦之情
n 文學中有悼亡詩,是純粹對已死配偶的懷念和追思。例
如,潘 白《悼亡詩》,反映亡妻葬殮之後,將離家上京
赴任,睹物思人,情不自禁。【「望盧思其人,入室想所
歷」】。

n 唐代元慎的詩:在妻子死後要「終夜長開眼」報答她平
生未得快樂。

n 宋代蘇東坡更在妻子死後十年,仍念念不忘。【「十年生
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

5. 朋友之情

6. 對一般貧苦大眾之情
例如唐代杜甫的詩《茅屋為秋風所破歌》正表達這種情,詩
中描述杜甫在所住的茅屋被秋風所吹破後,仍掛念貧苦大
眾,但願天下的窮人都有好房子住,自己凍死也心甘情願,
「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

7. 對死人之情
中國文學中特別有祭文的體裁,表達對已死者的頌揚和懷
念。

8. 對古人之情
中國人的情感豐富,因而及於和自己完全無親屬關係的已死
的古人和他們的事跡。

n 中國文學中有不少懷古和詠史的詩歌。
n 如陶淵明《詠荊軻》、杜甫的《蜀相》詠諸葛亮、王昭君
等。

9. 對鄉土之情

14
10. 男女之情
中國人重視的愛情,是以「關心」或「顧念」(Concern)為主;
西方重視的愛情,是以「探究」和「好新」(Wonder)為主。

11. 對物(自然)之情

從對「物(自然)之情」可看到中西文化之差異。

中國 西方
n 中國人對自然一開始,即有 n 西方人對自然一開始以「探
感恩之情,感謝天覆地蓋之 究」和「好新」(Wonder)為
恩,而對天地有無限感謝和 主,再進一步便是征服自然。
崇敬之情。
n 這種情近乎一種科學意識。
n 這種情近乎一種道德和宗教
意識。
n 西方人對自然採取科學態
n 中國人對自然採取欣賞態度 度。
【這是藝術意識】。
n 西方人視自然為一堆死的物
n 中國人視自然為有生命的機 體,而對自然無情。
體,而對自然有情。

從「情」可以看到中西文化的差異根源:

中西文化所重視的「情」之本質不同,導致中西文化發展的極大
差異。
中西文化之分別
中國 西方
中國人重視的情,是以「關心」西方重視的情,是以「探究」和
或「顧念」為主,可用英文 「好新」為主,可用英文 Wonder
Concern 一詞來表達。 一詞來表達。

中國人重「關心」或「顧念」為 西方人重「探究」和「好新」為
主的情,結果成為世界上最講究 主的情,結果發展出科學來征服
社會道德的民族。 自然。

15
感通
「感通」是實在地認識「情」的方法,「身無彩鳳雙飛翼,心有
靈犀一點通」就是感通的詮釋。

能達到「感通」,便能使世界事事以「情」作為統一體,而達致
圓融無礙,因為「感通」已包括了人與人之間的感通、後死者與
已死者的感通,今人與古人的感通,人與自然物的感通等各類情
統合於一。

中國人重的「情」(以 Concern 為主)的功用(對現代世界的功


用 現代意義)

現代西方社會,個人主義流行,人與人包括與親人,朋友完全沒
有情的感通,例如朋友只是重視互相利用,師生的關係只流於表
面化及商業化等。

人與人之間陷於孤立,產生「疏離」的問題。

中國人的「情」是對現代「疏離」問題的良方,是世界人類精神
病的良藥,因為可以透過「感通」來打破人與人之間的「孤立」
和「疏離」。

西方應反過來學習中國人重視倫理和珍惜人情的價值。

16
問題:

1. 中國文化中,
「情」與「義」有甚麼關係?孔子為甚麼重
視人情?你對孔子斥宰予有甚麼意見?

2. 中國人對兩性之間的人情的看法和西方人的看法有甚麼
不同?你認為今日的香港人對情的態度和哪一看法相
近?你自己對情的看法如何?

3. 孔子主張居喪三年,理由為何?以現代社會,你認為行得
通嗎?

4. 孔子說:
「父為子隱,子為父隱,直在其中矣。」這句話
的含意是甚麼?你同意他的見解嗎?

5. 作者認為中國人對情的態度,導致中西文化的發展各有不
同。你覺得中國要走現代化有怎樣的啟示?

6. 作者認為:今日的西方社會有甚麼問題?有何良方解決?
你的意見怎樣?

17
中國的科學思想

(1) 中國的傳統科學有什麼特徵 特點 特殊性質 特別之


處?

1. 在目的方面
中國的傳統科學,最終目的是要解決「人」的問題。包括:解決「人」
面對自然環境所產生的各種問題,和如何方便「人」的日常生活。

例如:中國傳統以「氣」為主的「宇宙發生論」(解釋宇宙如何出現
的理論),以「輕清」的氣「上浮為天」;「重濁」的氣「下凝為地」
(《幼學瓊林》),便是要解決人面對日升月降等自然現象如何產生的
問題。

而大多數傳統科學著作內容都是提供方便人日常生活的實用知識,如
明朝的《天工開物》主要講述農業、紡織、製造陶器等日常知識;隋
朝的《相牛經》教人辨別優或劣的牛、《相馬經》則教人辨別優或劣
的馬,等等。

2. 在地位方面
中國傳統科學只擔當輔助整體文化的角色,科學從來沒有獨立的地
位。(不是獨立的學科)

所以中國沒有純科學學者(專門研究科學的學者),漢朝的王充是士
人;宋朝的沈括是政治家;春秋戰國的墨子是周遊列國的思想家。他
們雖然都留有古代科學的巨著,但都不是純科學家。

中國也很少純科學的著作(專門研究科學的著作)。例如漢朝王充的
《論衡》和宋朝沈括的《夢溪筆談》,雖然都是古代科學的巨著,但
都不是專談科學的書,有關科學的部分散在書中各章節中。王充的《論
衡》主要內容是反對當時的迷信思想;沈括的《夢溪筆談》更是一本
記敘平生見聞,除科學外,雜文史、美術的筆記。

18
3. 在表現方式方面
中國傳統科學在表現上,是「整個化在文化中」,科學和整個文化是
分不開的。

因為中國強調「天人合一」的思想,自然秩序(天)和人文秩序(人)
雖有不同,但卻是互相交融的。

傳統科學散諸經典,而較少獨立成書,便是名證。

科學古籍《天工開物》便明確表示:「天工人其代之。」即自然的職
能(天工)由人代替完成(人其代之)。

其他科學古籍如《物理小識》和中國的類書(等於現代的百科全書)
也是先談到自然,最後總會帶到人事上,反映「天人合一」,人是歸
向點。

(科學在文化中的最大影響,是中國科技大傳統與民俗小傳統互相交
融,所以中國有時醫卜(醫術和占卜)不分,器技不二,天文與星相
(星命和相術)合流。)

4. 在科學方法方面(研究方法)/科學思考特色
i)中國傳統科學較偏重「定性」的科學方法。即不是講求精確的
數據分析,而只通過深入的考察事物的表象進行,而總結出事物的
規律。

例如,《禮記》記載曾子駁斥「天圓地方」的說法(天空是圓形,
陸地則是方形),只從事物表象考察,而非精確數據來反駁:「如誠
天圓而地方,則是四角之不揜(讀‘掩’)也。」(若天圓地方,
陸地的四個邊陲位置,豈非沒有天空掩蓋了?)

王充《論衡》中提到:「濤之起也,隨月盛衰。」便無提出任何數
據分析,便指出潮汐受月形的變化而影響。(也可作下面無完整的
邏輯系統「只有結論,省去推論過程」的例子。)

ii)中國傳統科學不重視(無)完整的邏輯系統, (不重視邏輯
方法)古代科學書籍都只是條列出事實與現象,但條目之間卻沒有
涵蘊任何邏輯關係。有時這些條目更只有結論,沒有推論。 (提出
問題,便寫出結論,沒有推論的過程)

例如:《墨子.經上篇》、《經下篇》都有許多條目,每條列舉同一
類事實或現象,但條目之間沒有明顯的邏輯關係。

19
iii)關聯式的思考
中國傳統科學也常運用「關聯式的思考」(關聯感應:事物間存在
某些關係,而互相影響)得出結論,關聯式的思考包括應用直覺、
類比推論及想像。

例如,《易經》初九這爻,作者便是運用想像力,而得出「潛龍勿
用」的結論。(想像力)

《列子》杞人憂天的故事,提出「天積氣耳」。
(沒有形質,只是一
團虛空的氣)
,沒有推論,便是高度地運用了創造性的想像力。(想
像力)

(“類比推論”例子見iv)

iv)極多使用「類比推論」的論證方法。譬喻是其中最常用的形
式之一。

( 類比推論:由甲和乙事物或命題間的某項類似性,推論出甲是
乙。例子:人有手,猴子有手,所以人是猴子。因此而得出的結論
只是概然性(即有可能錯),而非必然性(即不是百分百正確)。)

例如,沈括《夢溪筆談》提出「月本無光」(月亮不是自己發光),
但並無任何舉證,只用一個譬喻來論證:
「猶銀丸,日耀之乃光」
(由
太陽光反射而發光)。

《尚書》中提到「地動說」,指「地恆動不止而人不知。」這個結
論也只用譬如來論述:「譬如人在大舟中......舟行而人不
覺。」

5. 自然觀
中國傳統的自然觀(科學觀)是天人合一的,自然與人事融為一體,
互相影響。所以我們可以利用自然厚生,但如干涉自然太過,會受到
自然界報復。

例如,《春秋繁露》中說,天和人都有陰陽,人的陰氣起,天之陰氣
亦起;天之陰氣起,人之陰氣亦起。

20
(2) 中國傳統古籍有何特徵?
1)沒有邏輯系統
2)極常用「類比推論」的論證方法
3)多用「關聯式的思考」作理論推論

(3) 中國和西方的科學有何異同?

比較項目 中國科學 西方科學


自然觀 科學觀 天人合一的自然觀,天 古希臘及基督教影響
和人是互相影響。在科 的自然觀,天是完美
技上強調工具的改 的,天和人是隔離的。
良,而補天之不足。但 要詮釋完美的世界以
這種輔助不能太過,避 肯定上帝,便要用精確
免反招自然的報復。 的數學,因而發展出講
求精確的科學。
科學方法 定性方法,強調對事物 定量方法,強調透過精
表象的考察,從而總結 確的數據和圖象分
出事物內在的規律,因 析,理出事物的規律,
而較多使用類比推論。因而較多使用演繹等
嚴密邏輯方法。
目的 科學以解決「人」的問 古化科學觀認為,精確
題為最終目的,包括解 的科學最終目的為肯
決「人」面對自然環境 定完美的上帝,更進而
所產生的各種問題,和 肯定個人。近代科學更
如何方便「人」的日常 強調「為科學而科學」
生活。 的知性目的。
研究科學情況 少專門科學著作及純 較多專門的科學著作
科學學者。 及純科學學者。
思想方式 關聯感應式的思考方 嚴謹的邏輯思維,如
式,包括應用直覺、類 《歐氏幾何原本》由幾
比推論及想像 個界定精確的定義及
公理,邏輯地推理出整
套理論。

21
(4) 中國文化怎樣障礙科學發展? 中國為什麼發展不出現代的科
學?

中國文化中有一些因素是障礙科學的發展,現分述如下:
1. 「安分守己」的民族性
中國人過分「安分守己」的民族性為中國科學不發達的原因之一。試
問:一個甘於「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鑿井而飲,耕田而食」的民族,
哪還會費神思考自然科學中艱深的問題呢?

2. 「不求甚解」的治學態度
中國人向來的治學態度都是粗枝大葉、不求甚解的,這是精確計算的
大敵。而良好建全的科學,正需要精確計算。

3. 學者鄙夷體力勞動
真正的科學需要親身去驗證、觀察、計算、分析及總結。而不是只止
於思想上(精神上)的推理或玄想。中國學者不肯用手,鄙夷體力勞
動,中國科學那有發達起來之理?

4. 缺乏重理智的特性
中國思想家對一切事物的觀察都以這些事物對人的關係為基礎,看它
們有無道德上的應用價值,有無藝術價值,是否富於詩意。然而卻缺
乏重理智的特性。因此無法概括並簡化各種科學原則,並由此求出這
些科學的道理。平添了中國科學發展的重重障礙。

5. 直覺為主的文化
中國文化是重視直覺或以直覺或以直覺為主的文化。所謂「直覺」 ,
就是經驗上的頓悟,經驗上的靈感。這絕非獲得科學的正確方法。此
外,直覺不是人人所能,只有少數傑出的人才有。加上這些直覺不能
一代傳一代。沒有累積的經驗,科學絕不能發展。而且,要發展科學,
也絕不是靠幾個傑出的人才就可以完成的。

6. 重實踐,輕理論
中國人只抱有重實踐而輕理論的精神,因而對科學的態度只停留於欣
賞,絕對沒有「為科學而科學」的精神。在我們中國人眼裏,自然科
學的價值只是因為它們能夠產生實際的用途。這些都不是純粹的科
學。中國古代的科技既然不是從純粹科學的基礎上發展而來,它們無
論如何偉大,也沒有進一步發展的可能。

22
7. 求安定的政治觀
中國歷朝的統治者,從來都將「維持國家安定」視為首位,關注的是
加強國家「大治」的知識,離開此目標的任何知識都是次要的。在這
種政治環境下,查問地球究竟繞日而行,或太陽繞地球而行,都是無
關痛癢的事。因此,自然科學沒有發展的政治環境。

8. 隱惡揚善的道德觀
科學的準則是「是甚麼說甚麼」,沒有這個準則,真正的科學永遠建
造不起來,更談不上發展。然而,中國文化向來都是不重視「是甚麼
就說甚麼」的原則,對一切事實抱有「隱惡揚善」的保留態度,更常
為了道德與感情或利害關係,忽視或篡改事實。我們中國沒有這個條
件,自然沒有發展科學的可能。

9. 消極制約的思維方式
中國文化所強調的思維方式,是消極制約的,而且欠缺精密的系統訓
練。任何思想的空間,都是以人生日用為目的,以實用為止境。這樣
的思維方式導致中國科學呈現一種自我調節式的緩慢漸進狀態,難於
發展。

10. 天人合一的科學觀(自然觀)
在天人合一的自然觀影響下,中國人普遍認為不能過分干涉自然,免
遭自然報復,於是擔心器械的創造是過分干涉自然的表現,會破壞人
與自然的和諧。 《莊子》便明確表示:「有機械者必有機事,有機事者
必有機心。」在這種思想下,自然不會著力於科學這種「機事」上的
發明和研究。

總括來說,中國的文化障礙了科學的發展,令原先比希臘更早地起了
頭的科學發明,無從落地生根。

23
(5) 如何使中國人培養起進步的科學思想?

世界上很多科學發明是我們中國起頭的,然而卻得不到延續。為什麼
呢?中外的學者們已經找出了很多原因。但是只知「己過」是不夠的,
我們還須針對自己的「過」作出改善。現歸納出如何使中國人培養起
進步的科學思想的方法如下:

第一步應該從「改善自我」開始,它們包括:
1. 思考時多發揮理智,而少囿於道德氣氛之內。因為敏銳深刻的理
智是研究、發展科學的基本才具。

2. 少問一些:「這有甚麼用處?」的問題,多問:「這很有趣呀!為
甚麼會這樣呢?」的問題,因為這可以把我們研究一種東西時的
焦點,由「用途」移向「這東西本身的趣味」
,而「興趣」正是研
究任何科學所必須的原動力。

3. 研究或探討任何事物時,不再朝「實用或藝術價值」為目的,而
以能從探討中養成一些研究科學的精神為依歸。例如:我們學幾
何學,不是為了任何的實際用途,而想發展抽象思想、推理思維,
並訓練心智,使能正確而活潑地思考,從而培養出健全的科學精
神。

4. 積極地、刻意地使自己的腦袋培養出有系統的、精密的思想。怎
麼辦呢?不要再信賴官覺的印象或無從根據的直覺,而要以「正
確的知識不但需要正確地運用理性,同時也牽涉到官覺的正確運
用;科學的進步則同時仰賴推理能力和觀察能力的發展」代之。

第二步是「改革社會(包括制度及風氣等等)」,它們包括:

1. 自然科學的正確教學內容,應該以培養青年人擁有研究科學的才
具(基本功)為主,而以「學習內容應付實際用途」為副。

2. 中國政府或其他有心之士應該停止或改變中國人尚功利的風尚。
多公開研究科學的方法,致力推動自然科學的成就。在學術層面
上,鼓勵學術交流;此外,政府亦應預留研究所之發展經費,協
助發展科學。

3. 朝向資本主義市場經濟,以及採民主、公平競爭方式取代亞細亞
官僚制度,泯滅貪污、腐敗的人治管理架構。

總括來說,通過「改善自我」和「改革社會」兩方面是可以培養起進
步的科學思想的。
24
摘要 SUMMARY

中國傳統(古代)科學的特徵

1. (最終)目的:解決「人」的問題。「人」的問題主要有二:
1)方便「人」的日常生活
2)解決「人」面對自然環境所產生的各種問題

例如:1)中國傳統的「宇宙發生論」,便是為人面對千變萬化的自然環境
提供解釋。
2)古代科學著作大都教人生活的實用知識,如《天工開物》、《相
牛經》、《相馬經》。

2. 地位:輔助整體文化,無獨立地位。

所以:1)中國沒有純科學學者
例子:漢朝王充(士人)
宋朝沈括(政治家)
春秋戰國墨子(思想家)

1)中國沒有純科學著作
例子:漢朝王充的《論衡》:主旨是反迷信
宋朝沈括的《夢溪筆談》:主旨記敘平生見聞,內容雜以
文史、美術

3. 表現:因為受「天人合一」的思想影響,科學是化在整個文化中。

例如:1)《天工開物》:「天工人其代之。」
2)類書和其他科學古書,如《物理小識》內容都先講自然,最後
總會帶到人事。
3)傳統科學散諸經典,而較少獨立成書。

4. 科學方法 思想特色:
1)「定性」的科學方法(透過表象考察,而非精確數據,得出結論)
例子:1)《禮記》反駁「天圓地方」
2)《論衡》提出「潮汐受月形變化的影響」

2)無邏輯系統,沒有推論過程。
例子:《墨子.經上篇》、《經下篇》

25
3)多用「關聯式的思考」得出結論(直覺、類比推論及想像)
例子:1)《易經》初九(想像)
2)《列子》「天積氣耳」(想像)

4)極常多使用類比推論(譬喻)
例子:1)《夢溪筆談》提出「月本無光」
2)《尚書》中提到「地動說」

5. 自然觀
天人合一的整體觀,天人互相影響,此消彼長。
例子:《春秋繁露》

26
試答下列問題:

(1) 有人說:「中國古代只有工藝,而無科學。」你同意嗎? 你認
為中國有沒有科學呢?

(2) 你認為中國的科學有沒有出路?可不可以和現代西方為主導的
科學互補長短?

(3) 試以中國「以農為本」的特質和「科舉取人制度 」的影響析述中


國科學落後的原因。試加以比較,並再舉其他四個引致中國科學落後
的原因。

(4) 有學者說:中國沒有發展出近代科學,「非不為耳,實不能也。」
但有學者又持相反意見,認為「不為耳,非不能也。」試指出這兩種
觀點之不同。這兩種觀點有否支持理據,試各舉兩點。

(5)就中國文化的立場,複製人類是否違反道德?試舉出兩點理由支
持你的答案。有人認為,科學研究純為知識的探究,不應牽涉道德。
對此你有什麼意見?試加評論。

答案:

TIPS
自然觀 科學觀
中國的科學只重工藝而少理論

有人說:「中國古代只有工藝,而無科學。」你同意嗎? 你認為中
國有沒有科學呢?
子水:古代已有先進科學觀,純科學探究。
只是科學的側重點不同,沒有科學理論,何來工藝。

中國文化怎樣障礙科學的發展? 中國為什麼發展不出科學?

如何使中國人培養起進步的科學思想?

中國科學史的巨匠都不是純科學學者,當然西方的科學名家也有時如
是。
工藝事實與科學理論是不可分的,沒有理論,就沒有工藝事實

27
中國的藝術

(一) 中國的藝術有何特色? 中國的藝術精神有何特徵?

1. 藝術是道德感化和政治教化的手段
受儒家影響,中國的藝術雖非常受重視,但只處於從屬地位,從來都
被視為道德感化和政治教化的手段。

孔子說,
「成於樂。」又說:
「禮樂不興,則刑罰不中。」明確把「樂」
視為修身和治國的根本,形成中國藝術「禮樂一體」的特徵。

【「樂」(「樂」是各類藝術總稱,包括聲樂、器樂、詩歌、舞蹈、傳
說和戲劇)一直附屬於「禮」(「禮」指道德和政治規範)。】

2. 各類藝術融為一體
中國各類藝術都是互相滲透,緊密相關,並且融為一體的。

例如,歷代詩詞既可以配曲演唱,也可以舞蹈。
《詩經》更是集音樂、
舞蹈;詩歌於一身。唐朝的題畫詩,一方面詠嘆畫的意境,另一方面
本身又是畫的構圖一部分,更是不同藝術相融的典型例子。

3. 追求與自然和諧統一
受「天人合一」思想的影響,中國藝術追求與自然的和諧統一。

例如:中國園林藝術借山借景,令觀賞者置身其中,產生人和自然的
和諧統一感覺。

繪畫方面,唐朝更提出「外師造化」,以自然為繪畫創作的對象。
【「外師」意思是向外模仿;「造化」指自然】

4. 注重意境
「意境」是藝術家主觀情感與客觀物境互相交融而成的藝術境界,是
中國古典美學的重要範疇。中國各類藝術都十分重視意境,追求情趣。

例如:園林藝術便是把客觀的自然之「景」與造園家主觀的「情」結
合起來,使山水園林具有自然情趣的境界。

中國的建築也追求情趣,如建造天壇,大量運用代表蒼天的藍色圓
形,和大地的黃色方形,使這座建築具有神聖和祟高的意境。

28
5. 注重神似
「神似」就是客觀的藝術形象和藝術家的主觀精神和情趣,交融又契
合的具體表現。中國藝術十分注重神似,注重表現物的神態,抒發藝
術家所獲得的意趣。

例如:中國古代的畫論(繪畫理論),把「傳神寫照」作為人物畫的
最高境界,而「氣韻生動」更是繪畫「方法」的第一位。而中國的佛
教雕塑,追求「神韻」。

【中國藝術雖重視神似,但不代表不要形似,意思是神似、形似都重
要,但神似最重要。因為沒有一定形態,神態是無法表現的。】

6. 藝術生活化
中國的藝術趨向生活化,從來與現實的生活有密切的聯繫,儒家始祖
孔子便說過「游於藝」(「藝」指「藝術」)。

例如:中國的繪畫和書法,便一直是文人高士的生活消遣。中國的建
築,如亨、塔、閣,與及曲折的迥廊,都可使人遊於其中。充分分映
中國藝術生活化的特徵。

7. 審美觀:美即象徵善
受中國傳統重德精神的文化影響,中國的藝術亦統屬於道德精神,藝
術上的美與道德上的善截然難分

晉代王羲之的《學畫論》便說,作品是以畫家的人格為基礎,所以畫
家要常常留意於人格的修養。

29
摘要 S U M M A R Y

中國的藝術有何特色?

5. 「禮樂一體」,藝術是道德感化和政治教化的手段。
從孔子說:「成於樂。」又說:「禮樂不興,則刑罰不中。」可以
反映此特徵。

6. 各類藝術融為一體
例子:(1)歷代詩詞
(2) 《詩經》
(3) 唐朝的題畫詩

7. 追求與自然和諧統一
例子:(1)園林藝術
(2) 繪畫:「外師造化」

4. 十分重視意境,追求情趣。
例子:(1)園林藝術
(2) 建築:天壇

5. 十分注重神似
畫論:「傳神寫照」;「氣韻生動」。

6. 藝術生活化,與現實的生活有密切的聯繫。
例子:(1)繪畫和書法:文人高士的生活消遣
(2) 建築,都可使人遊於其中。

7. 審美觀:美即象徵善
例子:王羲之的《學畫論》

30
(二) 中西藝術有何分別?

比較項目 中國藝術 西方藝術


地位 樂附於禮,一直不作為一 藝術不從屬於禮或法,而
門獨立的藝術,而作為道 是一門獨立的藝術。
德感化及政治教化的手
段,因此藝術亦十分受到
重視。

各類藝術的關係 不同種類的藝術互相滲 各類藝術雖各有影響,但


透,形成一個完整統一 不會有融為一體的情況。
體,所以一直有諸如「書 所以西方不會有「書畫同
畫同源(書法、繪畫)」 源」、「樂舞獨立」,甚至
的講法。唐朝的題畫詩是 歌劇和話劇各自分開。
典型例子。

藝術精神 受天人合一思想影響,中 受科學重理智影響,西方


國的藝術精神講求意 的藝術精神講理、講形。
境、情趣。而這種藝術精 而這種藝術精神屬於物
神發自藝術家和觀賞者 的範疇。(物具萬象,所
的內心。(心只有一處, 以必然是分,互不聯繫。)
所以只能是合,不能分。)

終極追求 中國藝術重「神似」多於 西方藝術則力求「形


「形似」,
「神似」為終極 似」,這是受西方科學重
理想。 理智影響,而重視寫實。

藝術表現 中國的藝術和生活有非 西方的藝術則和宗教有


常密切關係,藝術表現人 非常密切關係,藝術如希
間性。例如:(見上面藝 臘的神殿和墓碑,表現超
術生活化例子) 世傾向。

31
( 三) 試分別從繪畫、詩歌、園林藝術、書法、建築、雕刻分述中國藝術精神的特色?

藝術特徵 詩歌 繪畫 書法 建築 園林 雕刻
各類藝術互相 1.《詩經》可以 1.晉代的《洛神 1.中國園林的
滲透,融為一 朗誦,也可以弦 賦圖》將詩的幻 盆景假山等設
體。 彈、歌唱和舞 想形象化,造成 計,是從山水畫
蹈。 詩畫合一。 中受到啟迪。

2.歷代詩詞既 2.唐代的題畫 2.中國園林藝


可以配曲演 詩,一方面詠嘆 術亦強調要使
唱,也可以起 畫的意境,另一 遊者有詩情畫
舞。 方面本身又是 意。
畫的一部分,是
3.詩歌常常以 藝術相融的典
園林為題材。例 型例子。
如:漢代司馬相
如的《上林賦》 3.繪畫亦常以
就以皇帝的園 園林佳景為題
林為題材。 材。

4.唐朝的王
維,其所作之
詩,「詩中有
畫」,有畫的意
32
境。其所畫的
畫,「畫中有
詩」,有畫一樣
的意境。

追求與自然和 山水畫是十分 中國園林藝術


諧統一 重視人和自然 借山借景,令觀
的和諧統一。宋 賞者置身其
朝的山水畫《溪 中,產生人和自
山秋霽》表現秋 然的和諧統一
雨晴後的自然 感覺。
景色,把美麗的
自然景色和畫
家對自然景色
的深刻感受融
為一體,和諧而
統一。

注重意境,追求 宋朝的《清明上 書法以線條的 中國的建築也 中國的園林藝


情趣。 河圖》通過佈局 運行和變化,抽 追求情趣。 術融合建築、花
和構思,表達婉 象地抒寫情 1. 天壇便大量 樹裁培、 山環
轉和諧而又氣 思,塑造物象, 運用代表蒼天 水及文學詩畫
勢磅礡的意境。 創造意境。 的藍色圓形, 於一體,把客觀
和大地的黃色 的自然之「景」
33
(書法創作過 方形,使這座 與造園家主觀
程中,書法家亦 建築物具有神 的「情」結合起
會善於觀察自 聖和祟高的意 來,使山水園林
然界和社會生 境。 具有自然情趣
活) 的境界。
2. 一般建築也
運用不同形式
和構件加工,
如屋脊加工成
各種有趣小禽
獸;屋簷上的
瓦頭都雕刻上
形形式式的花
卉、草木等,
以增加建築物
的情趣。
注重神似 魏晉及以後的 書法講究「氣 佛教的雕塑追
人物畫,主要通 韻」,把追求意 求的是一種抽
過形來表現被 境的美,放在形 象的精神的東
畫的人物之神。 體表現之上。宋 西,即追求神
朝的蘇軾的《論 韻。
書》中便把「神」
(神韻)放在第
一位。
34
( 四) 中國的藝術受西方的重視程度如何?/ 中國傳統藝術對世界藝術有何巨大貢獻?( 如無時間,記一至兩個例子
可以)

中國的藝術向來受西方藝術家的推祟。

1. 名畫家畢加索和馬蒂斯都有從中國文人畫中吸取了線條的營養。

2. 秦的兵馬俑被稱為「世界第八大奇跡」。

3. 名雕塑家羅丹的大弟子普落特爾在家中陳列了中國北魏時期的兩個雕塑品,可見深受中國藝術影響。

4. 後期印象派大師高更說,眼睛應向東方,顯出非常重視中國藝術。

5. 中世紀來中國的旅行家拔都塔便讚賞中國人,說:
「中國是全人類手工藝最高明和最有鑒賞能力的人民......
他們在美術上的才能是非凡的。」

試解答下列問題:

(1) 有人說:「中國的文化講合,西方的文化講分。」試從藝術方面闡釋你是否讚成這個觀點。

( 2 ) 中國文化「愛自然」、「愛和平」的特質可否見於藝術之中,試加以申述。

35
中國的政治/社會有什麼特色?

1. 君主制(君主政治)
中國二千多年以來均實行「君主制」,歷朝變更只在人事上,由
一個君主換另一個君主,「君主制」的政治制度並無改變。

「君主制」意即君主是政治的主體,國家主權所在,所有權力的
來源,君主不受任何制衡,對君主的制衡只在道義上,人民只能
希望君主自己好,君主是以義務責任為本位的(即自己督促自
己、自律要做得好)。

2. 民本思想
中國自古以來,知識分子如如孔子、孟子、黃梨州等,都必定鼓
吹「民本思想」,所以中國的政治亦帶有強烈的民本思想特徵。

民本意即以「人民為最終根本」,這種思想強調,國家是由人民
共同擁有(民有),國家政策的制定,以人民的需要為最終依歸
(民享),國家應由有賢德的人來管治。

能夠真正做到民本思想,便是能夠做到「德治」,德治是理想的
政治目標。

3. 家產官僚主義
意即治理國家的官僚系統以皇帝為中心,治權雖在士(「士」意
即「經考試制度而追官的讀書人」
),但政權則仍在皇帝,皇帝亦
是治權的核心,政府是皇室的擴大,也是皇帝的私人依靠者。

所以整個官僚系統不是與君主平立或對立,而是臣屬於君主。官
僚系統以外沒有任何有力的團體牽制政府

4. 人民的「非政治態度」(臣屬文化)
「非政治態度」意即人民對政治的態度缺乏投入感,人民從未考
慮參加或過問政治,缺少政治自覺,只關注政府施政的效果的好
與壞。
36
摘要:

1. 君主制:
君主制定義有二:
n 君主是所有權力的來源
n 君主不受任何制衡,以義務責任為本位。

2. 民本:
民本的定義有三:
n 民有:國家是由人民共同擁有,「天下非一人之天下,天下人
之天下」。
n 民享:國家政策的制定,以人民的需要為最終依歸,「民之所
好好之,民之所惡惡之」。
n 由有賢德的人來管,因為只有由有賢德的人來管,才能做到
民有、民享的情況。

→做到上面三點,便做到德治,「德治」是理想的政治目標。

3. 家產官僚主義
家產官僚主義的定義有二:
n 官僚系統以皇帝為中心,政府是皇室的擴大,也是皇帝的私
人(所以叫”家產”)依靠者。
n 整個官僚系統不是與君主平立或對立,而是臣屬於君主

4. 人民的「非政治態度」(臣屬文化)
人民的「非政治態度」的定義有二:
n 人民從未考慮參加或過問政治,缺少政治自覺。
n 只關注政府施政的效果的好與壞。

37
中國政治中的「民本」思想是否即等於西方的「民主」思想?

中國政治中的民本思想具有很強烈的民主氣息,兩者很相似,但
絕不相同。

民主,主要包括「民有」、「民享」及「民治」三個重要特徵。

民本則強調以人民為最終根本,國家是由人民共同擁有,國家政
策的制定,以人民的需要為最終依歸,因此只具有「民有」及「民
享」的特徵,因此和民主相似。

但國家的管治權應交由有賢德的人負責,才能做到「德治」,達
到民有及民享的理想效果。因此和民主強調不分賢愚由人民來治
理的「民治」思想,仍有重要的不同之處。

再者,中國的「天下由人民共同擁有」的「民有」思想,只是理
論上如此,事實上,君主才是天下的主人,皇帝是所有權力的來
源(君主制),官僚系統以皇帝為中心,臣屬於皇帝,政府是皇
室的擴大,皇帝以外別無制衡(家產官僚主義),加上人民對政
治漠不關心(人民的非政治態度),二千多年來,始終不脫「家
天下」的格局。與西方在事實上由代議制選舉出來的政府管治的
「民有」思想不同。

38
問題:

1. 中國的民本思想有甚麼優點及缺點?對實際的政治產生了甚
麼影響?

2. 政權和治權有甚麼不同?二者在中國政治上如何分配?

3. 為什麼中國不能發展出民主思想?

4. 有人說:中國二千年來始終不脫「家天下」的格局,你同意
嗎?

5. 甚麼是家產官僚主義?甚麼是父權家庭?

6. 傳統民本思想與西方民主概念比較,有何異同?

7. 為什麼中國有民本思想而不能產生民主政治。

39
中國人的性格

中國人的性格有何特徵?

1. 閉縮性人格(閉固性人格)
意即將自然界及人事界的種種安排,視為天經地義,一切順乎自
然,行乎自然,從未曾想到改變世界,少有主動參與的行為。

俗語說:「各人自掃門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正可以反映這種
性格。
【→甘於「日出而作,日入而息」,是發展不出科學的原
因之一。】

由於閉縮性人格,中國人傳統對政治等公共事務漠不關心,產生
「非政治的態度」。

【形成原因:中國傳統農業社會的型態,代代相傳,歷久不變,
形成中國人順乎自然,行乎自然的人生觀,因而產生「閉縮性人
格」。】

2. 權威性人格
意即性格依賴(服從)權威,權威以階級身分來決定。

決定對錯是非主要視乎階級身分,而非事情本身,所以中國人在
社會做事,首先在腦海裏考慮的不是「甚麼是甚麼」的問題,而
是「誰是誰」的問題。

人與人的關係不是平等,而是從屬的關係。

在權威性人格影響下,師生、夫婦、君臣及官民在一般人心理上,
老師總是對的,君臣總是不可挑戰的,官老爺總是沒錯的。所以
中國的俗語說:「天下無不是之父母。」

【形成原因:由於面對不可觸摸的自然,常產生焦慮,依賴或服
從權威是消解這種焦慮的主要方法;另外,中國的傳統社會,以
家為單位,家的主軸是父子關係,這種關係下,兒子服從階級身
40
分較高的父親,這種關係再擴及至家族及國家,君臣關係便是父
子關係投射。】

【權威性人格的影響:
n 權威性人格有安定社會的功能
n 可消除對自然界及人事界的憂慮
n 過份服從權威,使個人創造力大大消失,少有發明。→發
展不出科學的原因之一】

3. 富於人情味,欠缺公德心(特殊取向人格)
人與人的關係是特殊取向的,對於活動範圍所及,即使無血緣或
親屬關係,亦視之為「親屬關係圈」之內,不知不覺以「親人」
視之,因此亦以「親人」相待,而顯出關懷,充滿人情味。

關係圈之外即屬「外人」,人際關係終斷,而不免顯出無情,欠
缺公德心。

這種性格的反映有下列例子:
n 中國人彼此稱呼,和西方不同,不以名字,亦不叫先生,年
長於己者稱「老兄」 ,年高一輩者稱「伯父」等,女性則稱「大
姊」、「伯母」等。

n 在公共汽車裏,凡是親戚朋友,便熱烈地讓位爭先,而對非
親戚朋友,則爭座恐後,毫不客氣。

【形成原因:因為中國是以家族為本位的社會(或以家為本社)

人與人的關係是一層一層向外推,活動範圍所及,即以親人視
之,充滿人情味,活動範圍以外,即視之為外人,所以予人有欠
乏公德心的感覺。】

41
中西人格之分別

西方 中國
n 以「會社」為單位,人與人 n 以「家族」為單位,人與人
的關係基於契約,即是普遍 的關係是一層一層向外推,
取向人格。 近己者視為「親人」,遠己者
視為「外人」,即特殊取向人
格。

n 人比較傾向於博愛,而於特 n 人比較傾向於對親屬朋友富
殊的人際關係則比較淡漠而 人情味,但對外人則欠缺公
少人情味。 德心。

n 普遍取向人格常強調執法大 n 特殊取向的人格常逼使官員
公無私,盡管親人犯法,亦 受到壓力,枉法而徇情。
與庶民同罪。

n 所以如果父親偷竊,兒子代 n 所以如果父親偷竊,孔子認
為隱瞞,便絕不是正直行為。 為兒子代為隱瞞,是正直行
為。
(父為子隱,子為父隱,
直在其中矣)

n 西方主流教──基督教有濃 n 儒家反對佛教及道教,正是
厚普遍取向,故基督教在基 因為佛、道主張出家,不以
本上是要信徒離開家的。 家為單位,而以寺廟、宗派
等「會社」為單位,與中國
傳統以家族為本位的社會有
違背。

n 孔子認為兒子代為隱瞞,是
正直行為,可見儒家亦強調
人際關係中有特殊取向,有
親疏之別。
(父為子隱,子為
父隱,直在其中矣)

42
4. 重視面子、行為形式化
中國人重視面子,因為沒有面子將很難保持自己的身份與地位,
為了保護面子,而必須遵守作為社會規範的「禮」,被斥為「無
禮」是最丟面的事。

對「守禮」的過分強調,往往把自己的情感用強力壓制下去,逐
漸使行為變得形式化,所以很多時所謂「守禮」的行為,只是遵
守禮的儀式,而無內容,可謂「有禮無德,內外不一」。

〔總結:重視面子→守禮→行為形式
化(重是面子是「因」
,行為形式化是「果」
,守「禮」是手段。)〕

中國人因過分重視面子,而使行為形式化的明顯例子在紅白喜喪
中最可看到:
n 有人到殯儀館談笑風生,如參加交遊會。
n 有人參加婚禮,在交錢(禮金)後即各就各位,好像他來的
目的就是吃飯。

【形成原因:中國人長期在禮教的教化下,不知不覺地受了禮的
支配,在壞的方面,使一個人的行為變成「形式化」。】

5. 融洽自然,當下即是(與物無爭、常反省自身)
中國文化是農業文化為主,對土地有虔敬之情,因而將自然視為
有情體,始於欣賞,終於相忘(天人合一),這種特性塑造中國
人「融洽自然,當下即是」的性格,即與物無爭,常自我反省的
性格。
【當下即是:意即道理不須四處向外尋找,自我反省便可求得。】

「融洽自然,當下即是」的性格,令中國人產生與物無爭的和平
天性,及欣賞生命、虔敬宇宙、與直觀靜省的內心生活。

【形成原因:中國文化是農業文化為主,對土地有虔敬之情,因
而將自然視為有情體,始於欣賞,終於相忘(天人合一),這種
特性塑造中國人「融洽自然,當下即是」的性格。】

43
中西對自然的態度

中國 西方
中國人對自然始於欣賞,終於相 西方人對自然始於觀察,終於征
忘。 服。

因而發展不出科學。 因而發展出科學。

摘要:

1. 閉縮性人格
閉縮性人格的定義有二:
n 一切順乎自然,視為天經地義。
n 從未想到改變世界,缺乏主動參與的行為。

2. 權威性人格
權威性人格的定義有二:
n 依賴(服從)權威,權威以階級身分來決定。
n 決定對錯是非主要視乎階級身分,而非事情本身。
n 人與人的關係不是平等,而是從屬的關係。

3. 富於人情味,欠缺公德心(特殊取向人格)
特殊取向人格的定義有二:
n 富於人情味:活動範圍所及,便視為親屬關係圈之內,以親
人視之。
n 欠缺公德心:活動範圍以外,便不在親屬關係圈之內,視為
外人。

4. 重視面子、行為形式化
定義有二:
n 為保持自己的身份與地位,特別重視面子。
44
n 因為被斥為無禮是最丟面的事,因此過分強調守禮,而逐漸
使行為形式化。

5. 融洽自然,當下即是(與物無爭、常反省自身)
定義有二:
n 農業文化,因而將自然視為有情體,塑造中國人「融洽自然,
當下即是」的性格。
n 連帶產生與物無爭的和平天性,及欣賞生命、虔敬宇宙、與
直觀靜省的內心生活。

問題:

1. 形成中國人「富於人情味而欠缺公德心」的性格是甚麼?
中國人重人情有甚麼好處和弊處,你的看法如何?

2. 有人說:「一個中國人在社會或政府上做事,首先在腦海
裏考慮的不是『甚麼是甚麼』的問題,而是『誰是誰』的
問題。因為決定對錯是非的是階層的身份,而不是事情的
本身」
。你對這種看法有何意見?試評論之。

3. 中國人對自然的態度如何?這對中國人的性格有甚麼影
響?

4. 你對中國人的性格有甚麼看法?

5. 為什麼中國人形成閉固性人格?試從地理及社會性質兩
方面加以說明之?

6. 中國人充滿人情味的性格有甚麼優點和缺點?

7. 中國人對自然的態度造成中國人一種怎樣的性格?

8. 中國向稱禮儀之邦,卻有人批評中國人只重形式,愛好面
子,有禮無德。試加以分析。
45
中國人的人生觀

人生的意義是怎麼?

著名學者殷海光的說法:(人生有什麼意義?答案其實有很多,
選殷海光的說法,因為殷海光提出的「四層架構」解說人生的意
義,和中國傳統知識分子,對人生意義的看法很相近。)

人生是有很多層次的,主要分為四層。

第一層:「物理層」

第一層,也是最基本的一層是「物理層」,任何人一定受物理法
則支配,【這一層是不可逃避(被迫受支配)的】。

例如,從樓上跳下來,一定會跌死或跌傷。

這一層是凡物皆有,不論有生命(生物)或無生命(死物)皆要
受物理法則支配。

第二層:「生物邏輯層」
第二層,是「生物邏輯層」,任何生物都受生物法則支配,要滿
足生存的各項基本需要。【這一層部分是可逃避的(如吃喝)
,部
分是不可逃避的(如呼吸、心臟跳動,肌肉的收縮)。】

例如,呼吸、心臟跳動,肌肉的收縮、找尋配偶,吃飯、喝水等。

這一層是凡生物皆有,死物則不受生物法則支配。

第三層:「生物文化界」
第三層是「生物文化界」(或叫「生物文化層」),
【這一層是可逃
避的(例如,吃可吃得差一些)】。

生物文化界是生物邏輯層的一種特別的現象。它反映各類生物受
生物法則支配的形式不同,不是赤裸裸的,而是有文化的。人類
是要滿足人類之生物文化。

46
例如,吃東西要講禮貌,穿衣也有不同質料等等。這些都是低等
生物所無。

因此,這一層是任何高等生物皆可分享一部分,但人最多。別的
生物盡管有,也都是不發達的。

第四層:「價值層」
第四層是最高層次的「價值層」
,是人生的意義追求所在。
【這一
層是可逃避的】。

例如,人有生和死的意識,有真善美的意識,有理想和道德等價
值觀。也因為有這些意識,才會產生神話、禮儀等。

這層是「人之所以為人」之處,人禽分別之處。人在這一層追求
精神的創造,超生物邏輯的東西。這層是人類所獨有的。

47
上列四層架構,可簡釋如下列兩表:
摘要:

人生有很多層次

第一層
所有物皆有
物理層

受物理法則支配,如從
高處跌下,非死即傷。

第二層
生物皆有,
生物文 生物邏輯層 死物無。
化界是
生物邏
受生物法則支配,如
輯層的
呼吸、吃喝、找配偶。
一種特
別的現 第三層 如果跳過「生物邏輯層」(「生
象。 高等生物才 物文化層」),直接跳到最上
生物文化層 有,人 最 多 。 層「價值層」,則高等文化和
(界) 道德實踐,便失去實質支
持。

受生物法則支配的形式
各有不同,如吃東西要
講禮貌,穿衣也有不同
質料。

人禽之別(辨)處,
第四層 只有人類有,人 人生的意義應以
之為人之處。 達到此為目標。
價值層

追求精神的創造,如有死的意識、真
善美的意識,有理想和道德等價值觀
48
殷海光的
四層(三層)理論

物理層

物 生物邏輯層

生物
生物文化界(層)

死物 高等生物 價值層
生物 高等生物
低等生物 動物(禽獸)

層層遞進 所以,人類有的屬性,
包括:(見 所示)
相對而言 n 人是物(物理層);
n 人是生物(生物邏
輯層);
n 人是高等生物(生
物文化層);
包括前三個層次的特性。

49
根據上面的架構,有下列的解說:

1. 中國的傳統文化只著重「價值層」,重點於在名教、禮儀、倫
序、德目等,不注重物質生活、衣食等基本生存問題(即不
注重生物邏輯層及生物文化層)
,於是精神文化和現實生活脫
節。

2. 但這種觀念是錯誤的,因為我們的肚子被人控制,很多志氣
便無法伸張,人的尊嚴便很難維持。有錢才能揚眉吐氣,否
則高尚的志趣,卓越的理想,都要收起來。

3. 所以要人生完善,必須透過生物邏輯層及生物文化層往上昇
(必須先充實「生物邏輯層及生物文化層」,才能談上一層的
價值),生物邏輯層及生物文化層要先得到滿足,以此為基
礎,然後追求精神生活富足、真善美、理想、道德,這樣人
生的道路才算完成。

4. 追求並到達「價值層」
,這亦是人之所以為人之處。現實生活
中,有各種現實的考慮,使我們把各樣崇高的理想都收歛起
來,這時是現實在考驗我們的道德力。

5. 人生的意義是什麼?
答:

人生不只是停留於「生物邏輯層及生物文化層」便可滿足,否則
如何把人類與其他高等生物分開,如何突顯人之所以為人之處。

生物邏輯層及生物文化層沒有滿足,固然到不了最上層,但滿足
了後,仍然要追求高尚的理想和價值,令到人類的精神生活得到
滿足。

所以,要人生完美,人生的意義便是,必須透過生物邏輯層及生
物文化層,再往上昇,要衣食足之後,還要追求要真善美、理想
和道德。

衣食足(生物邏輯層及生物文化層)和真善美、理想和道德(價
值層),兩者缺一不可。
50
但兩者若有衝突,如何解決呢?

6. 如果面對「求生與顧及道德不能兩全」的兩難情況:當「生
物邏輯層及生物文化層」與「價值層」互相衝突時,我們應
如何抉擇呢?

意思即是:要滿足衣食,那麼勢必 牲道德或理想?反之如果要
維持道德或理想,勢必難以生存,我們應如何抉擇呢?

答:
n 孟子提倡的「義」是解法方法,應「捨生而取義」,一定 牲
「生物邏輯層及生物文化層」,選擇「價值層」。

n 但殷海光對孟子的「義」,修正為盡可能「捨生取義」:
(一) 生存未受威脅時,不可為現實利益而 牲道德原則。

(二) 生活勉強可過時,並不為較佳的報酬,而 牲他人。

若要放棄道德原則(即作人的原則)
,應盡可能作「道德的抗戰」

放棄的愈少愈好,而且存心待機收復。

文化科讀本筆記 (c) 1998 - 2002 版權所有 若用過好的 請介紹訂購 不要翻印及複



[ email: hk_ed@hotmail.com web-site: http://www.geocities.com/chicult ]
[通訊郵址: 香港七姊妹道郵政局 郵箱 60032 號 ]

51
問題:

1. 人生有那幾個層次?哪一個層次是人所獨有?為甚麼人有價
值層?

2. 殷海光認為人生的意義應在哪一個層次?

3. 殷海光認為「生物邏輯層與文化層」和「價值層」兩者有甚
麼關係?

4. 你認為人生的意義是否只可以滿足於「生物邏輯層與文化層」
的成就?為甚麼?

5. 殷海光問:「如人的經濟不能滿足,尊嚴是否可以不顧呢?」
試抒己見。

6. 在「道德原則」及「生物邏輯」兩者不能兩全時候,一般人
會如何處理?這對人類社會有甚麼影響?殷海光認為應如何
處理這個問題?試評論殷海光的意見。

7. 中國古代的文化價值取向有何特點?

8. 人生的意義是否滿足於生物文化層呢?

9. 中國有句說話:
「衣食足而後知榮辱」
,試用殷海光提出的「人
生層次」來解釋?

10. 試綜合說明殷海光的人生觀。

文化科讀本筆記 (c) 1998 - 2002 版權所有 若用過好的 請介紹訂購 不要翻印及複



[ email: hk_ed@hotmail.com web-site: http://www.geocities.com/chicult ]
[通訊郵址: 香港七姊妹道郵政局 郵箱 60032 號 ]

全分筆記 完
52

S-ar putea să vă placă ș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