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teți pe pagina 1din 4

第3期 天津市教科院学报 No .

3
                        
2006 年 6 月 Journal of Tianjin Academy of Educational Science Jun.2006

近三十年来国内外关于教师职业
倦怠的研究综述
1 2
胡春梅 , 姜燕华
(1.
四 川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 , 四川 成都  610068;
2.拉萨师范学校 , 西藏 拉萨  850000)

[ 摘  要]  近三十年来关于教师职业倦怠的相关研究主 要围绕教 师职业倦怠 的定义 、危害与表 现以及导致 教师


职业倦怠的原因 、教 师职业倦怠的测量 、教师职业倦怠研究的特点与发展 趋势等展开 。
[ 关键词]  教师 ;
职业倦怠 ;
教师职业倦怠 ;
研究 ;
综述
[ 中图分类号]  G443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1671 -2277(2006)03-0051 -04

  一 、教师职业倦怠的定义 、表现及成因 在对职业倦怠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之后 , 教师作 为职业倦


怠的 高发人群成为众多国 内外 学者 研究职 业倦 怠的一 个重
(一)教师职业倦怠的定义 点 。在近年来 有关教师职业倦怠的研究中 , 国外学 者认为教
纵观国内外众多学者给职业倦怠下的 定义 , 笔者认为主 师职 业倦怠是指教师不能 顺利 应对 工作压 力时 的一种 极端
要是从动态和静态两个角度进行的 。静态 角度的定义 , 主要 反应 ,是教师在长期 压力体 验下 所产生 的情 绪 、态度和 行为
描述了职业倦怠的表 现和影 响因素 。如 Pines 和 Aronson ,他 的衰 竭状态 ,典型症 状是工 作满 意度低 、工 作热 情和兴 趣的
[ 2]
们将职业倦怠定义为“个人对情感要求 的情境的 长期卷入而 丧失 以及情感的疏离和 冷漠 。 我国的一 些学 者认为 教师
导致的一种身体 、情感和 心理 的耗 竭状态” 。而 动态 角度的 的职 业倦怠是由于教师长期工作在压力的情 境下 , 工作中持
定义则着重描述了职业倦怠的 形成和 发展过程 。如 Cherniss 续的 疲劳及与他人相处中各种矛盾 、冲 突而引起的 挫折感加
和 Etzion 。Cherniss 认为“作 为对 工作 疲劳 的反 应 , 职业 倦怠 剧 , 最终 导致在 情绪 、认知 、行为 等方面表 现出精 疲力竭 、麻
是指个体 的 职 业 态度 和 行 为 以负 性 的 形 式发 生 改 变 的过 木不 仁的高度精神疲劳和紧张状态 ,是 一种非正常 的行为和
程” 。Etzion 认为“职 业倦怠 是一 个缓 慢的发 展过 程 , 开始时 心理 。
没有任何警告 ,在个 体没有 觉察 到的 情况下 发展 , 一 旦达到 为了使人们更好地了解教师的职业倦怠 ,一些 学者从不
一个特殊的临界点 , 个体就 会突 然感 觉到耗 竭 , 并且 不能把 同的角度描述 了关于教 师职 业倦怠 的概 念模型 。Maslach 从
这种破坏性的体验与任何特殊的应激事件 联系起来” 。事实 职业 倦怠的表现将教师的职业倦怠划分为情 绪衰竭 、人格解
上 ,越来越多的研究 者不再 只从 一个 方面研 究职 业倦怠 , 而 体(去 人性 化)、个人 成就 感降 低三 个维 度 ;
Leiter 和 M aslach
是认为职业倦怠的动态定义和静态定义是互补的 。 从教 师本人和工作关系的契合度提出了匹配 -不匹配 模型 ,
目前最为各国广大学者广泛引用的是 Maslach 和 Jackson 认为 教师的职业倦怠就是 教师 个人 与工作 之间 的不匹 配造
给职业倦怠所下的 定义 :
“职业 倦怠 是在以 人为 服务 对象的 成的 ;
我国学者在开 展了大 量关 于职业 倦怠 的研究 后 , 得到
职业领域中 ,个体的 一种情 感耗 竭 、人格解 体和 个人 成就感 了更 能体现中国教师职业倦怠状况的四维 模型 。王芳 、许燕
[ 1]
降低的症 状 。” 情 感耗 竭(emotional exhaustion)是 职业 倦怠 在对 国内的中小学教师进行访谈后 ,提 出了教师职 业倦怠的
的核心成分和个体压力维度 ,是指个体 的情绪处 于极度疲劳 四维 模型 ,发现我国教师所描述的职业 倦怠状况可 以概括为
的状态 , 情感资 源过度 消耗 , 疲乏不 堪 , 精力丧 失 ;
人 格解体 四个维度 :一是教师情绪上的疲 惫感 , 二是教 师人际 上的疏
[ 3]
(depersonalization)又称 为“去 个性 化” , 是职 业倦 怠 的人 际关 离感 ,三是教师工作上的无意义感 , 四是知识上的耗尽感 。
系维度 ,指个体感受 到对待 服务 对象 的一种 负性 情绪 , 并在 该模 型的前 三个维 度分别 和 Maslach 的三 维模型 吻合 , 但是
工作中对工作对象表现出消极 、冷漠 、疏远 的态度 ;
个人成就 教师 知识上的耗尽则是中国教师特有的表现 。
感降低(reduced personal accomplishment)是职业 倦怠的 自我评 (二)
教师 职业倦怠的表现与危害
价维度 ,指在工作中对自己的效能感的 降低和对 自己消极评 在教师的教学工作中主要表现为 :
教师情绪和 情感处于
价倾向的增长 。 极度疲劳状态 ,甚至有部分教师无意 教学 。这不仅 会对教师
51
胡春梅  姜燕华  近三十年来国内外关于教师职业倦怠的研究综述

自身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还会对学生 的发展产 生很大的消 通 过调查 研究证 实了这 一点 。我国 学者徐 富明 、朱从书 、黄
极影响 。 文锋 通过研究发现 ,教师的职业倦怠和 自尊存在显 著的负相
对于教师职业倦怠给教师带来的危害 , 笔者 总结了近年 关关系 , 高自尊的教师易于缓解职业 倦怠 。教师的 控制点和
[ 4]
来关于教师 职 业倦 怠的 研 究 , 认为 主 要表 现在 以 下几 个方 职业 倦怠也存在显著的正相关 。教师越多的表现为 外控 ,
面:
一是职业倦怠使 教师长 时间 处于 极大的 压力 之下 , 工作 职业倦怠就会越 重 。相反 教师 的内 控倾向 有助 于缓解 教师

热情完全丧失 ,压力得不到有效的缓 解和消除 , 以消极 否定 、 的职业倦怠 。刘 晓明 的研究 表明 , 教师 的教 学效 能感越 低 ,


[ 5]
麻木不仁的态度对待教学对象 ,使教师 很容易出 现情感的衰 职业倦怠越严重 。Brissie 、Glickman 等通 过研究 发现 , 教学

竭和生理能量的耗尽 ,严重影响教师 的身心健 康 。二是使教 效能感能够 预示 教 师的 职业 倦 怠水 平 , 低 教学 效能 感 的教

师的职业成就感和认同感降低 ,对自己 工作意义 与价值的评 师 , 其职业倦怠的程度较高 , 最易离开教师行业 。

价下降 ,影响教师工 作积极 性和 教学 水平的 发挥 , 造 成工作 3.


社会根源

效率和教育质量低下 。三是使教师的职业 性格解体 , 无心教 社会对教师的期望过高 ,认为教师 不仅要传承 知识文化

学 ,减少或断绝与学 生的来 往 , 有的 教师甚 至想 放弃 这个职 和培养各类合 格人才 ,而且还要言传 身教 ,成 为学生的 楷模 ;


教师 要胜任各种各样的角色 ,并且尽量 将每一种角 色做到最
业 ,另 谋他职 。导 致了教 师队伍 的稳定 性下降 , 影响 国家教
育改革的施行 。处 于这 种状态 的教 师不仅 教学 质量 令人担 好;
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 。教师 不仅在工作 中感到疲
惫不堪 , 更觉得 自 己付 出的 努 力没 有得 到 应有 的成 绩 和回
忧 ,还会极大地挫伤 学生的 学习 热情 和创造 性 , 对学 生的身
报 , 感到自己的能力不足 , 从而导致低的自我 效能感 , 产生职
心健康造成不良影响 ,学生成为教师职 业倦怠最 直接和最大
业倦 怠 。在社 会对教师抱以高期望的同时 , 却出现 了不尊重
的受害者 。
教 师 , 教师的社 会地位 不高 , 工资 待遇低 的反差 。教 师在社
(三)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
会上 往往体验不到自尊和人文关怀 ,较 低的社会地 位和工资
总的来说 ,教师产生职业倦怠的原 因可以概 括为在工作
待遇 往往使教师感到和他们付出的辛勤工作 有极大的 反差 ,
中长时间处 于应激状 态 。但是 导致 教师在 工作 中应 激的应
导致 教师的工作积极性被打击而产生职业倦怠 。Brissie 等发
激源却数量众多 。笔者综合近三十年来的 研究 , 认为国内外
现 , 教师的个人回报感越高 , 教师的职业倦怠水平越低 。
学者大多是从教师的应 激源入 手研 究引起 教师 职业 倦怠的
4.
职业特征
原因 ,总结起来主要包括四个方面 。
作为一种 特殊的社 会职 业 ,教 师扮 演着 多种角 色 :
社会
1.
组织根源
的代表者 、社会道德的实践者 、人类文明的建 设者 、父母的代
教师的大部 分时 间都 是在学 校中 度过的 。 学校各 方面
理人 、知 识的传 授者 、课堂纪 律的管 理者 、班级的 领导者 、人
的环境对教 师职业倦 怠有 很大的 影响 。首 先教 师在 学校处 [ 6]
际关 系的协调者和学生 心理健 康的维护 者 。 但是教 师往
于何种人际关系之中 , 学校 的政 策 、机制是 否给 教师 营造了
往不能扮演好 每一个角 色 , 这时 就会面 临种 种冲突 情境 , 产
好的工作环境都会影响教师的工作状态 。 有研究发现 , 当教
生 角色冲 突 。同时教 师由于 对其职 业的权 利 、义 务 、责任等
师感受到学校有一 套对教 师教 学赏 罚分 明的 激励 机制 , 在
缺乏 清晰 、一致的认 识而感 到对 工作无 法胜 任 , 形成角 色模
工作中能感受到自由度和自主权 ,并且 觉得自己 能够参与学
糊 。有研究表 明教师的角色模糊主要表现在 :
有关 学生行为
校的决策时 ,教师的职业倦怠就会降 低 。其次在 教师的工作
的政 策不明确和不一致 ,为适应政府主 管的变化而 必须调整
过程中来自于学校领导 的支 持 、同事 的支持 、家 庭成 员的支 课程和进行教 育教学的探讨 ,觉得在 学生 、家 长 、管 理者和社
持以 及 学 生 的 支 持 都 会 影 响 教 师 的 工 作 倦 怠 。Brissie 在 会公 众心目中缺乏尊严 感
[ 7]
。角 色冲突和 角色 模糊会 导致
1998发 现 , 感 受 到 更 多 支 持 的 教 师 不 易 产 生 职 业 倦 怠 。 教师 的情感衰竭和教学效能感的下降 ,引起职业倦怠 。
Maslach 的研究表明来自上级 的支持 比来自同 事的支 持更为 中国教师的职业倦怠 和其 他国 家教师 相比 还有一 个独
重要 。王芳 、许燕在 对我 国的中 小学 教师的 调查 中也 发现 , 有的 特征 ———知识枯竭 。由于信息化时代的 来临 , 学生的知
来自学校领导的支持和 情感型 的支 持对于 降低 教师 的情感 识量 大大增加 ,同时我国进行的如火如 荼的教育改 革对教师
衰竭 、人格 解体 , 提高 教师 的个 人成 就感 有着 积极 的作 用 。 的素质提出了 更高要求 ———更新教育思想和 观念 , 变革教学
最后 ,在价值多元化 和追求 个性 自由 的今天 , 教 师最 主要的 方法 和教学手段 ,使 得教师 在很 多时候 感到 力不从 心 , 不能
工作对象 ———学生出现了许多令教师难以 解决的新问 题 :
厌 很好 地完成教学任务从而 感到 知识 的枯竭 和应 对学生 问题
学 、逃学 、辍 学 、不 良行为 、对 教师的 不良态度 等使教 师的教 的方 法的枯竭 ,最终产生职业倦怠 。
学效能感下降 ,感到疲惫不堪 , 产生职业倦怠 。
2.
个人根源   二 、教师职业倦怠的测量
我们认为教师的人格特征 、教学效 能感以及 教师的心理
健康状况都 会影响教 师的 职业倦 怠 。国内 外大 量学 者已经    在国外对于教师 职业 倦怠 的研 究中 , 已 经有 了许 多测
52
胡春梅  姜燕华  近三十年来国内外关于教师职业倦怠的研究综述

量教 师 职 业 倦 怠 的 量 表 , 如 Maslach 的 职 业 倦 怠 问 卷 定的 参考 。
(
MaslschBurnout Inventory 简称 MBI)、Pines 的倦怠量表(Burnout (二)
我国 关于教师职业倦怠研究的特点
Measure 简称 BM )厌倦 倦怠 量表 (
Tediumburnout inventory )、罗 1.
从教师职业 生涯的 发展 来研 究教师 的职 业倦 怠 。在
[ 13]
马职业倦怠问卷(Romeburnout inventory)。其中应 用最为广泛 中国 ,众多学者 根据各 自对 教师 职业生 涯发 展的看 法来
[ 8] [ 14]
的测量工具为 Maslach 的职业倦怠问卷 。该量表主要是测 研究教师的 职业 倦怠 。其中 连榕 从 新手 、熟手 和专 家型
量 Maslach 职业倦怠三维模型中提出 的三个维度 :
情感 衰竭 、 教师 的角度对教师职业倦怠的研究 ,对 我国现阶段 的教师培
人格解体和个人成就感降低 。Schaufeli 和 Enzmann 的 统计表 养有 极大的启发意义 。连榕在研究中比较了 新手 、熟手和专
明 ,在已发表的有 关职 业倦怠 的实 证研 究中 , 90 %以上 的论 家型 教师职业承诺和职业倦怠的心理特征 。 结果表明 :
在职
文和研究报告都采用 MBI 作为测量工具 。 业承诺和职 业倦 怠 上 , 专家 型 教师 均优 于 新手 和熟 手 型教
在职业倦怠的研究中 ,我国 的许多 学者就 采用了 MBI - 师 , 而新手和熟手型教师则不存在什 么差异 。但在 情绪耗竭
ES 来测量我国教师的职业倦 怠感 , 如赵 玉芳 、毕重增 对中学 维度 上 ,三类教师差 异不显 著 , 说明 当前教 师中 普遍存 在压
教师职业倦怠状况及影 响因 素的 研究 , 伍新 春 、曾玲 娟等人 力大 、焦虑水平高 、疲倦 、无助等心理 问题 。还有的 学者从教
[ 9]
对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现状及相关因素研究 。另 外 ,我 师从 教的教龄研究了教师的职业倦怠 , 发现 教龄 6 ~ 10 年是
国的学者也针对中国教师特有的特征 ,在 MBI -ES 的基础上 教师 职业倦怠最严重的阶段 。
自编了测量教师职业倦怠的量 表 。王国 香等人 在 2003 年编 2.
对教师职业倦 怠的 研究 越来越 精细 化 , 越来 越全 面 ,
制了 EBI ,该量表的三个维度沿用了 MBI 的三个维度 ,其信度 发 展也渐 趋完善 。这 主要表 现在三 个方面 :
首先 , 由 只是研
和效度指标都达到了测量学的要求 ,对 于测量我 国教师的职 究中 小学教师的职业倦怠 转向 研究 不同类 型学 校教师 的职
[ 10]
业倦怠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 。王芳 和许燕在 研究我国中 业倦 怠 。在我 国关于教师职业倦怠的早期研 究中 , 绝大多数
小学教师职业枯竭状况和社会支持的关系 时 ,针 对知识枯竭 都是关于中小学 教师 的 。但是 随着 人们对 教师 职业倦 怠研
这一新的维度对 MBI 进行了修订 ,在 MBI 的基础上增加了有 究的 深入 , 开展 了关于高 校教师 和卫校 、中 专 、幼 儿园 、职业
关知识枯竭的 7 个 题目 , 构 成了中 国的 “中 小学 教师 职业枯 学校 教师以及贫困地区教师的职业倦怠研 究 。伍新春 、曾玲
竭量表” 。徐富明等人也进行了中小学 教师职业 倦怠问卷的 娟等 人的研究表明小学教 师的 个人 成就感 显著 高于中 学教
编制及信效度检验 ,编制了符合中国教 师特征的 职业倦怠量 师 , 而人格解体程度 显著低 于中 学教师 , 高 中教 师比小 学和
[ 11]
表 。 初中 教师具有更强的情感衰竭 。其次 , 开始重视性 别差异对
教师的职业倦怠 的影 响 。我国 学者 通过大 量研 究发现 男教
  三 、近三十年来教师职业倦怠研究的特点 师由于干脆决 断的办事方式和“男主外 女主内”的社会 传统 ,
导致 他们的工作满意感和积极性不高 , 更加容易产 生职业倦
  (一)国外关于教师职业倦怠研究的特点 怠 。这在一定程度 上解释 了男 性从 事教师 职业 的积极 性低
1.
开展了大量关于教师职业 倦怠的实 证研究 , 得到了丰 于女 性 。随着 对教师职业倦怠研究的深入 , 我国学 者开始注
富的研究成果 , 形成了关 于教 师 职业 倦怠 的一 些理 论 。(
1) 意到 学历的不同也会影响教师的职业倦怠 , 开展对 不同学历
习得性无助理论 。该 理论由 M eicher 提出 , 他 认为 当个 体一 教师的职业倦怠 进行 研究 。伍 新春 等人通 过研 究发现 我国
再受挫时 ,个体会变得无所适从 , 转而陷入 一种观望的 状态 , 有两个学历层次 的教 师职业 倦怠 比较 独特 。中 专学历 教师
形成无助感 , 从而产 生职 业倦怠 。(2)资源 保存 理论 ———从 对工 作的价值期待 、自我定位和自我期 待的水平均 低于较高
需求和平衡的角度来解释职业倦怠的机制 , 当个 体特定的资 学历教师 , 在工作中更容易产生满足 感 ,不易 产生职业 倦怠 。
源或工作要求无法满足 、无 法得 到预 期的回 报时 , 个 人就会 研究 生学历和其他学历教师相比更容易产生职业倦怠 。
[ 12]
产生职业倦 怠 。 这些研 究使 人们了 解了 教师职 业倦 怠 , 3.
不仅对职业倦怠进行理论 研究 ,而 且开展大量 实证调
引起了人们对教师职业倦怠的重视 ,为 人们研究 教师的职业 查 , 将定性研究和定 量研 究相 结合 。1999 年 底 , 国家中 小学
倦怠提供了一个综合性的思路 。 心理 健康教育课题组对辽宁省 14 个地市 2292 名教师抽样检
2.
关于教师 职 业倦 怠的 研 究较 为 系 统全 面 , 发 展 较成 测 。2002 年 ,教育部社 政司委 托孙 蚌珠 教授主 持了“普 通高
熟 ,从不同侧面研究了教师职业倦怠 的起因 、表现及危 害 、测 校`两课' 青年教师(45 岁以下)队伍状况研究” 。从 这些研究
[ 15]
量及诊断方 式 等 , 认为 教 师职 业倦 怠 是一 种非 个 人化 的现 的结果可以看 出我国 教师 的职业 倦怠 状况不 容乐 观 ,预
象 ,它和工作情境中的许多因素有关 ,如工 作压力 、教学效能 防和 缓解教师的职业倦怠已经成为刻不容缓的事情 。
感 、情感支持等 。随着对教师职业倦怠 研究的深 入和对上述 4.
在学习国外学者研究教师 职业倦怠成 果的基础上 , 我
因素的解析 逐 渐深 化 , 从 更全 面的 角 度解 释了 教 师职 业倦 国学 者对教师职业倦怠研究的本土化趋势不 断加强 , 这主要
怠 ,给教师在工作中应该如何预防和缓 解职业倦 怠提供了一 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首 先 , 测量工 具本土化 。在引进 MBI
53
胡春梅  姜燕华  近三十年来国内外关于教师职业倦怠的研究综述

测量教师的职业倦怠之后 ,我国学者纷 纷在其基 础上编制了 职业倦怠各个 维度的影响因素 ,不光 关注环境 、社会文 化 、历


符合中国教 师 特色 的职 业 倦怠 量表 , 如王 国香 等 人在 2003 史等外部因素 的影响 , 也要 进一 步关注 教师 本人的 生理 、心
年编制了 EBI(
教师职业倦 怠量表);
王芳和 许燕在 MBI 原有 理因 素 。
维度上提出了中国教师特有的维度 ———知 识衰竭 , 并修订了
MBI ;
徐富明等人也进 行了中 小学教 师职业 倦怠 问卷 的编制 参考 文献 :

及信效度检验 。其次 ,研究内容本土 化 。我国学 者在对我国 [ 1] Maslach , C .


Schaufeli .W .
B.Leiter , M .P .Job burnout .
AnnualReview ofPsychology[ J] .Annual 2001:
397 -422 .
教师职业倦怠进行研究的过程中 ,发现 了很多中 国教师和外
[ 2] Byrne .B.M .The Maslach Burnout Inventory :Testing for Fac-
国教师在职业倦怠感上的不同之处 :
中 国教师职 业倦怠有一
torial Validity and Invariance Across Elementary Intermediate
个特有的维度 ———知识枯竭 ;
中国教师 在职业倦 怠的表现上
and Secondary Teachers[ J] .Journal of Occupational and Orga-
有一个显著的特点 就是 伴随 有生理 衰竭 ———生 理上身 体衰
nizational Psychology :1993, 66(3) :
197 -212.
弱 、血压升高 、食欲不振 , 恶心 、头 痛 、头晕 、常常失眠 , 感觉无 [ 3] 王芳 , 许燕 .
中 小学教师职业枯竭状 况及其与社 会支持的
力应付工作等 ;
中国 教师 的个人 成就 感显著 低于 美国 教师 ; 关系[ J] .
心理学报 , 2004,(5):
568-574.
中国教师更倾向于将职 业倦怠 的原 因看作 是一 般教 学效能 [ 4] 徐富明 , 朱从 书 , 黄文锋 .
中 小学 教师的 职业 倦怠与 工作
感的影响 ,强调环境 因素的 影响 大于 教师的 力量 , 带 有明显 压力 、自尊和 控制 点的 关系 研究[ J] .
心 理学 探新 , 2005 ,
的外控性的特点 。 (1):
74-77.
[ 5] 刘晓 明 .
职业压力 、教学效能感与中 小学教师职 业倦怠的
关系[ J] .
心理发展与教育 , 2003,(4):
56-61.
  四 、教师职业倦怠研究的发展趋势
[ 6] 张 大均 .
教 育 心理 学[ M] .
北京 :人民 教育 出 版社 , 2003 .
317 -320.
  教师职业倦怠的研究虽然不长 ,但 是已经取 得了一定的
[ 7] Farber B A .
Crisis in Education :
Stress and Burnout in Ameri-
研究成果 。对于教 师职 业倦怠 的各 个方面 有了 比较 详细的
can[ M] .Jossey Bass, San Francisco , California , 1991 .
3.
阐述 ,使人们对教师 职业倦 怠有 了较 全面的 了解 , 并 提高了 [ 8] 李培 忠 .
职业 倦怠 的理论 研究 及对 策[ J] .
辽宁 师专 学报
警惕性 。但是在教 师职 业倦怠 的研 究中我 们可 以看 出虽然 (社会科学版), 2005,(1):
26-28 .
研究者们划分了教师职业倦怠的维度 , 但是大都 从整体的角 [ 9] 伍新 春 , 曾玲娟 .
中小学教师职业倦 怠的现状及 相关因素
度来研究教师职业倦怠 ,没有具体研究 各个维度 与相关因素 研究[ J] .
心理学(复印), 2004,(3):
37-41.
的关系 。可 见 ,关于教师职业倦怠的研 究仍然有 许多需要完 [ 10] 王国香 .
教 师 职业 倦怠 量 表的 修编[ J] .心理 发 展 与教

善的地方 。 育 , 2003,(3):
82-86.
[ 11] 徐富明 , 吉峰 , 钞秋玲 .
中小学 教师职业倦 怠问卷 的编制
1.
加深研究的力度 , 进一步深入探 讨教师职业 倦怠的根
及信效度检验[ J] .
中国临 床心 理学杂 志 , 2004, (1):
13 -
源 、表现 、危 害和引起职业倦怠的相关因素 , 有关 教师职业倦
15 .
怠的理论和模型仍然需要进一步的实证研究 。
[ 12] 唐芳贵 .
国外 教师 职业 倦怠 研究 述评[ J] .
教育 与职 业 ,
2.
教师职业倦怠现象在各国 普遍存在 , 虽然在 具体表现
2005 ,(5):
65 -68.
上有所不同 ,但是其危害性是不可忽 视的 。在今 后关于教师 [ 13] 武晓艳 .
从教师专业发展阶 段性谈教师 职业倦怠 及组织
职业倦怠的研究中 ,如何更好地避免教 师出现职 业倦怠和如 应对[ J] .
沧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 2005,(1):
90-92;
何有效地缓 解教师已 经出 现的职 业倦 怠是非 常重 要的 。将 范笑仙 .
当前 教 师素 质 存 在的 主 要问 题 及其 原 因 分析
工作投入作为教师职业 倦怠的 一个 积极的 相反 状态 来加以 [ J] .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 2000,(10):
55-58 ;
研究 , 通过提升对工 作的 投入程 度来 使教师 远离 职业 倦怠 , 邬开东 .
入职阶段教师职业倦怠探析[ J] .
现代教育科学 ,
2005 ,(1):
1 -3 .
是今后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 。
[ 14] 连榕 , 孟迎芳 , 廖美玲 .
专 家 — 熟手 — 新手 型教师 教学策
3.
更多地展开有关教师职业 倦怠的本 土化研究 , 在引用
略与成 就目标 、人格特征的关系研究[ J] .
心理科学 , 2003 ,
国外有关职业倦怠相关理论的同时 ,争 取形成适 合于各国教
(1):
28-31.
师的职业倦怠理论和模型 ,编制更好的 适合各国 教师职业倦
[ 15] 孙蚌珠 .
普通高校“ 两课” 青年教师 队伍状 况分析[ J] .

怠状况的问 卷和量表 。 有针对 性地 研究我 国教 师在 职业倦
校理论 战线 , 2002, (12).
怠上的特点 ,以便更好地干预我国教师的职业 倦怠 。
责任编辑 :
乔  健
4.
进一步细化教师职业倦怠 的研究 , 深入探讨 影响教师

54

S-ar putea să vă placă ș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