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teți pe pagina 1din 175

   图书在版编目 (

CIP) 数据

中国的儒学统治/刘绪贻著 .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

I 978-7-300-19130-0
SBN 

Ⅰ.① 中… Ⅱ.① 刘… Ⅲ.① 儒家 -思想史 -中国 Ⅳ.①B222.


05

中国版本图书馆 CIP 数据核字 (


2014) 第 061962 号

当代中国人文大系
中国的儒学统治
既得利益抵制社会变革的典型事例
刘绪贻   英文原著
叶巍   王进   译   刘绪贻   校
Zhongguo 
de 
Ruxue 
Tongz
hi

出版发行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社    址   北京中关村大街 31 号       邮政编码  100080
电    话  010  62511242 (总编室)   010  62511770 (质管部)
010  82501766 (邮购部)   010  62514148 (门市部)
010  62515195 (发行公司) 010  62515275 (盗版举报)
网    址  http://www. c
rup.com.cn
http://www. t
trne
t.com (人大教研网)
经    销   新华书店
印    刷   北京东君印刷有限公司
规    格  155mm×235mm 16 开本   版    次  2014 年 5 月第 1 版
印    张  11.25 插页 2 印    次  2014 年 5 月第 1 次印刷
字    数  172 000 定    价  38. 00 元

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    印装差错   负责调换


子居 16-11-27, 18:58
出版说明
——— 为什么要出版这本半世纪前写的小书

(一)

我生在旧社会, 年 轻 时 家 境 清 贫, 但 学 习 成 绩 优 秀。 戚 族 朋 友
都对我期望甚殷, 我 自 己 也 希 望 长 大 后 事 业 有 成, 不 过 我 清 楚 地 知
道,在旧社会里, “朝 里 无 人 不 做 官”。 我 家 无 龙 鳞 骥 尾 可 攀, 进 仕
途不大可能,也不会有出息,我亦无兴趣。这样,20 世纪 30 年代上
半叶在 高 中 读 书 时, 通 过 阅 读 《独 立 评 论 》, 颇 慕 胡 适 之 为 人。 当
时,我不理解他对 国 民 党 政 府 是 小 骂 大 帮 忙, 只 以 为 他 不 惧 国 民 党
政府高压,敢于发 表 自 己 的 独 立 见 解, 很 希 望 自 己 有 一 天 也 能 像 他
那样当个大学教 授, 凭 自 己 良 心 著 书 立 说。 但 我 又 想 到, 要 想 长 期
安安静静地在大 学 里 教 书、 做 学 问, 是 有 条 件 的。 这 就 是 要 国 强 民
富,社会安定;前提 条 件 是 中 国 必 须 工 业 化、 现 代 化, 使 中 华 民 族
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然而在国民 党政府专制、腐败 政权统治 下,
这几乎是 不 可 能 的。 因 此 之 故, 探 索 中 国 工 业 化、 现 代 化 的 道 路,
研究鸦片战争以 来 中 国 仁 人 志 士 前 仆 后 继 力 图 实 现 工 业 化、 现 代 化
失败的原因,便一直成 为 我 知 识 活 动 的 主 流。1944 年 底 去 美 国 芝 加
哥大学学习社会 学, 也 是 带 着 这 个 问 题 去 的。 虽 然 思 考、 研 究 这 个
问题涉及方方面面,但在选择硕士 论 文 题目时不能 面面俱到。于 是,
我想探本溯源, 先 寻 求 这 个 问 题 的 历 史、 文 化 原 因, 并 以 “中 国 的
儒学统治———既得利益 抵 制 社 会 变 革 的 典 型 事 例” 作 为 我 的 硕 士 论
文题目。经过研 究, 我 认 为, 中 国 之 所 以 极 难 迈 出 工 业 化、 现 代 化
000 年的儒学统治分不开的。
的步伐,是和中国 2 
西汉初期,在陆 贾、 叔 孙 通 等 儒 家 的 诱 导 下, 马 上 得 天 下 的 汉
高祖发现强调 “忠君”、“尊君” 思想的儒学 对其专制 统治 非常 有用,
渐相依靠,儒家于是逐渐得势,并 日 益 获取 很多优惠。到汉武 帝 时,
在董仲舒的怂 恿 下, 罢 黜 百 家, 独 尊 儒 术; 儒 生 只 要 考 试 及 格, 便


 
可不纳税、不服兵 役 和 劳 役。 他 们 还 试 图 垄 断 政 府 官 职, 而 且 在 西
汉元帝时基本取 得 成 功。 自 此 时 起, 皇 室 和 儒 生 阶 层 更 从 儒 学 中 获
得深厚的既得利 益。 东 汉 光 武 帝 为 了 保 证 皇 家 统 治 的 稳 固, 进 一 步
鼓励读经,并对未 入 仕 途 的 儒 生 也 从 物 质 和 精 神 上 予 以 奖 掖。 这 就
更增加了读经 的 实 用 价 值。 隋、 唐 两 代, 鉴 于 魏、 晋、 南 北 朝 儒 学
有所削弱,影响皇 权 巩 固, 于 是 建 立 以 儒 学 为 唯 一 或 主 要 考 试 内 容
的科举制度,使以皇 室 和 儒 生 阶 层 组 成 的 统 治 阶 级 从 儒 学 中 获 取 的
既得利益更加制 度 化。 从 宋 代 起, 科 举 制 度 日 益 严 密 而 强 化。 宋 时
儒生犯罪,可以 要 求 延 期 惩 罚。 明、 清 两 代, 儒 生 又 被 授 予 许 多 特
权。除皇亲国戚外, 儒 生 或 士 在 中 国 的 社 会 地 位 居 于 最 上 层, 所 谓
“万般皆下品, 唯 有 读 书 高。” 为 了 报 答 “皇 恩 浩 荡”, 儒 生 在 解 释、

国 讲说、演绎儒学 时, 总 是 努 力 为 皇 权 辩 护, 扩 大 与 强 化 皇 权, 并 使

儒 皇权神圣化。

统 为保证和扩大他 们 的 既 得 利 益, 也 是 从 汉 代 起, 皇 家 和 儒 生 阶

层就相互合 作 以 抑 制 和 镇 压 其 他 学 说 和 社 会 群 体, 比 如 工 商 业 者、
游侠等,使中国社会 永 远 处 于 一 种 靠 皇 权 和 宗 法 制 度 维 持 秩 序 的 小
农经济。除魏、晋、 南 北 朝 时 期 稍 有 变 动 外, 一 般 说 都 是 这 样 的。
这种统治阶级各 组 成 部 分 既 得 利 益 一 致 的 社 会 分 层 模 式, 使 得 统 治
阶级既得利益成为一种非常强大的、抵制社会变革的力量。
由于以上原因,两 千 年 来 中 国 的 朝 代 一 变 再 变, 但 都 只 换 了 皇
室姓氏,而建基于 儒 家 思 想 的 社 会 总 结 构, 特 别 是 它 的 政 治 和 宗 法
制度及其经济基 础 小 农 经 济, 一 直 是 不 变 而 且 日 益 强 化 的。 儒 生 阶
层中,旧的家族和 个 人 可 能 被 排 除 了, 新 的 家 族 和 个 人 进 入 了, 但
作为一个阶层,它 不 仅 继 续 存 在, 而 且 日 益 加 强。 凡 是 不 同 于 或 异
化于儒学的事物, 是 不 能 在 中 国 社 会 得 势 的。 比 如, 儒 家 阶 层 禁 止
言 “利”,商业和 工 业 知 识 与 技 能 只 要 是 开 始 抬 头, 便 会 受 到 压 抑。
又比如,由于儒家 鄙 视 奇 技 淫 巧, 侈 谈 玩 物 丧 志, 科 学 技 术 在 中 国
也受到冷漠甚至 压 制。 同 样, 法 学 和 法 家 在 中 国 社 会 也 总 是 处 于 弱
势。西汉年间就开 始 了 这 种 压 制, 在 解 放 以 前 的 大 约 300 年 间, 由
于西风东渐,建基 于 儒 学 的 中 国 社 会 制 度 和 秩 序 逐 渐 动 摇, 依 附 于
此的中国统治阶 级 的 既 得 利 益 受 到 威 胁, 这 种 压 制 往 往 便 变 得 更 为
000 年的主要原因,也是中国社会
典型了。这就是儒学在中国统治 2 
难以过渡到资本 主 义 社 会 的 极 其 重 要 原 因。 总 的 说 来, 儒 学 统 治 对
中国工业化、现代化是具有重大阻碍作用的。


 
(二)

比起一般硕士 论 文 来, 我 这 篇 论 文 的 写 作 花 了 更 长 的 时 间, 付
出了更多 的 精 力, 但 却 遭 受 到 一 番 曲 折 的 遭 遇。 我 当 时 的 好 朋 友、
在芝加 哥 大 学 学 习 俄 语 的 美 籍 犹 太 人 马 尔 科 姆 · 柏 逊 (Ma
lco
lm
Be
rsom),是个普通话说得很好、同情中国共产党并与某些 中共党人
和民主同盟盟员 有 联 系 的 美 国 学 生, 他 仔 细 读 了 这 篇 论 文, 同 意 论
文的主 题 思 想。 芝 加 哥 大 学 著 名 人 类 学 家 罗 伯 特 · 雷 德 菲 尔 德

Robe
rt 
Red
fie
ld) 教授夫妇 是 我 清 华 大 学 老 师 费 孝 通 教 授 好 友, 由
于这层关系,雷德 菲 尔 德 夫 人 也 仔 细 读 了 这 篇 论 文。 她 因 热 爱 中 国
传统文化,对 论 文 中 某 些 对 儒 家 文 物 制 度 的 尖 锐 批 评 并 不 太 同 意, 出
但她认为这篇论 文 较 有 分 量, 经 过 一 定 加 工 便 可 作 为 博 士 论 文。 可 版

是,当论文交 到 我 的 导 师 路 易 斯 · 沃 思 (
Lou
is 
Wir
th) 教 授 以 后, 明

他说他对中国历 史、 文 化 特 别 是 文 献 不 熟 悉, 把 论 文 转 交 给 芝 加 哥
大学远东 研 究 所 副 教 授、 颇 有 点 名 气 的 汉 学 家 赫 利 · G · 克 里 尔
(He
rle
e G.Cr
eel) 夫妇评审。我当 时 就 感 到 这 是 一 种 不 祥 之 兆。 因
为我知道,克里尔 在 学 术 思 想 上 是 倾 向 儒 学、 反 对 进 步 思 想 的, 平
时他对我借阅中 共 党 人 吕 振 羽 的 著 作, 就 表 现 出 一 种 不 屑 和 不 高 兴
的神态;在政 治 上, 他 是 站 在 中 国 国 民 党 一 边 反 对 中 国 共 产 党 的,
他和当时美国 众 议 员、 美 国 院 外 援 华 集 团 (实 际 上 是 援 助 蒋 介 石 独
裁政权的集团) 积极 分 子 沃 尔 特· 贾 德 (Wa
lte
r Judd, 其 中 文 名 字
为周以德) 是好 朋 友, 曾 请 贾 德 到 芝 加 哥 来 向 中 国 留 学 生 宣 传 他 们
的观点。所以, 我 感 到 克 里 尔 夫 妇 很 可 能 受 他 们 意 识 形 态 的 制 约,
对中国社会史、文 化 史 知 识 也 很 片 面, 对 我 的 论 文 并 不 能 作 出 公 正
的学术评价。事 实 也 正 是 这 样。 他 们 否 定 了 我 的 论 文。 但 是, 我 对
自己的论文仍然 怀 有 信 心, 而 且 也 相 信 我 的 导 师 沃 思 能 听 进 我 的 申
辩。我对沃思说: “我 不 是 选 读 过 你 教 授 的 ‘知 识 社 会 学’ 课 程 吗?
知识社会学认为, 世 界 上 没 有 绝 对 的 真 理, 真 理 是 相 对 的; 个 人 和
社会集团所认为 的 真 理, 都 和 其 所 处 社 会 地 位、 思 想 志 趣、 既 得 利
益等等密切相关。 克 里 尔 夫 妇 是 美 国 社 会 中 的 保 守 派,他 们 喜 欢 儒
学,深深同情提倡 研 读 儒 家 经 典 的 蒋 介 石 独 裁 政 权; 我 的 论 文 则 彻
底揭露儒家学说 的 保 守 性 甚 至 反 动 性, 认 为 儒 学 统 治 是 阻 碍 中 国 社
会工业化、现代化 的 极 其 重 要 原 因, 并 认 为 提 倡 读 经 的 蒋 介 石 独 裁
政权是儒学统治 的 余 孽 犹 存。 在 这 种 情 况 下, 克 里 尔 夫 妇 能 对 我 的


 
论文作出公正评价吗?” 沃思教授听了 我的 申辩后笑了笑,而且点 头
认可了。他把我的 论 文 寄 给 了 康 奈 尔 大 学 的 另 一 位 汉 学 家 (可 惜 我
忘了他的姓名)。这位汉学家不仅像马尔 科 姆 · 柏逊 那样 同意 我论文
的主题思想,而且 颇 有 赞 美 之 词。 因 此 之 故, 再 加 上 沃 思 教 授 认 为
耽误了我计划回国的时间,他还帮助我获得一笔小小奖学金。

(三)

1947 年暑假 回 国 后,9 月 到 武 汉 大 学 教 书。 从 1948 年 到 1949


年初的一年 间, 我 发 表 了 30 篇 文 章 (我 选 了 其 中 23 篇, 题 名 为
《黎明前的沉思与憧憬———1948 年文集》,已由武汉出版社于 2001 年


出版)。这些文章大都是从我对中国儒学统治的研 究引发出 来,批判
国 解放前深受儒家 思 想 影 响 的 各 种 社 会 现 象、 特 别 是 知 识 生 活 的。 它

儒 们不仅引起许多 大、 中 学 生 以 及 留 学 生 的 同 情 和 呼 应, 也 得 到 一 些

统 持异见的国民党 军 政 人 员 的 共 鸣, 还 有 一 位 有 文 化 的 僧 人 写 信 给 我

表示赞赏;同时也 引 起 中 共 武 汉 市 地 下 党 组 织 的 注 意, 并 导 致 我 于
1949 年初参加了党的地下工作。
新中国建立 以 后, 我 国 摆 脱 了 百 年 来 半 封 建 半 殖 民 地 的 地 位,
并且在三年恢复 时 期 通 过 土 地 制 度 改 革、 镇 压 反 革 命 等 民 主 改 革 运
动,进一步 打 击 了 封 建 主 义, 使 我 心 情 愉 快, 感 到 中 国 的 工 业 化、
现代化不再是遥 遥 无 期, 而 且 已 经 在 望 了。 但 是, 在 接 下 来 的 第 一
个五年计 划 期 间, 如 胡 绳 所 说: “社 会 主 义 改 造 后 期 过 于 急 促 和 粗
糙,遗留下许多问 题, …… 来 不 及 反 复 研 究 和 慎 重 决 策, 就 在 改 革
高潮中被掩盖起来。”[
1]也 就 是 说, 我 们 在 对 封 建 主 义 的 批 判 和 改 革

还不彻底时,过早 过 激 地 进 行 了 消 灭 资 本 主 义 的 斗 争。 特 别 是 如 胡
绳所说,1957 年 9—10 月党的 八 届 三 中 全 会 改 变 了 党 的 八 大 关 于 我
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判断, “毛泽东在全会初期讲话中提出,当前我国
社会的主要矛盾 仍 然 是 无 产 阶 级 和 资 产 阶 级、 社 会 主 义 道 路 和 资 本
主义道路的矛盾。”[
2]这样,
1957 年 末 起,直到 改革开 放 前, 我 们 就
放松了对统治中 国 两 千 余 年 的 封 建 主 义 残 余 及 其 理 论 基 础———儒 学
进行不懈的必要的斗争,而只是集中地致力于消灭资本主义。
“文化大革命” 期 间, 邓 小 平 经 过 “三 落 三 起”, 清 醒 地 意 识 到
1978 年以前 20 年间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问题,在 1978 年 12 月
13 日中央工作会议 闭 幕 会 上, 作 了 题 为 “解 放 思 想, 实 事 求 是, 团
结一致向前 看” 的 讲 话, 号 召 大 家 要 打 破 “许 多 重 大 问 题 往 往 是 一


 
两个人说了算” 所造成的 “僵 化 或 半 僵 化 状态”,解放思想;而且提
出 “民主是解 放 思 想 的 重 要 条 件”,“为 了 保 障 人 民 民 主, 必 须 加 强
法制”,还 “要 真 正 实 行 ‘双 百’ 方 针”。 这 个 讲 话 虽 然 没 有 直 接 提
出反对封建主义 的 字 眼, 但 其 主 旨 实 质 上 是 反 对 封 建 主 义 的。 经 过
一年多的实践,邓小 平 深 深 感 到 封 建 专 制 主 义 的 影 响 对 实 施 改 革 开
放的严重阻碍作 用, 并 在 1980 年 8 月 18 日 中 央 政 治 局 扩 大 会 议 上
作了 “党和国家 领 导 制 度 的 改 革” 的 讲 话, 明 确 指 出: 党 和 国 家 领
导体制中存在 着 的 主 要 弊 端 有 “官 僚 主 义 现 象, 权 力 过 于 集 中 的 现
象,家长制 现 象, 干 部 领 导 职 务 终 身 制 现 象 和 形 形 色 色 的 特 权 现
象”;“上面讲到的种种弊端,多多少少都带有些封建主义色彩”,他
还进一步指出: “封建主义的残余影响当然不止这些。还有,如社会 出
关系中残存的宗 法 观 念、 等 级 观 念; 上 下 级 关 系 和 干 群 关 系 中 在 身 版

份上的某些不平 等 的 现 象; 公 民 权 利 义 务 观 念 薄 弱; 经 济 领 域 中 的 明

某些 ‘官工’、 ‘官商’、 ‘官 农’ 式 的 体 制和作 风; 片面强 调经 济工


作中的地 区、 部 门 的 行 政 划 分 和 管 辖, 以 至 画 地 为 牢, 以 邻 为 壑,
有时两个社会主 义 企 业、 社 会 主 义 地 区 办 起 交 涉 来 会 发 生 完 全 不 应
有的困难;文化领 域 中 的 专 制 主 义 作 风; 不 承 认 科 学 和 教 育 对 于 社
会主义的极大重 要 性, 不 承 认 没 有 科 学 和 教 育 就 不 可 能 建 设 社 会 主
义;对外关系中 的 闭 关 锁 国、 夜 郎 自 大; 等 等。” 由 于 清 晰 地 看 到、
感受到封建主义残余影响的惊人泛滥,他紧接着提出: “我们进行了
二十八年的新民 主 主 义 革 命, 推 翻 封 建 主 义 的 反 动 统 治 和 封 建 土 地
所有制,是成功 的, 彻 底 的。 但 是, 肃 清 思 想 政 治 方 面 的 封 建 主 义
残余影响这个任 务, 因 为 我 们 对 它 的 重 要 性 估 计 不 足, 以 后 很 快 转
入社会主义革命, 所 以 没 有 能 够 完 成。 现 在 应 该 明 确 提 出 继 续 肃 清
思想政治方面的 封 建 主 义 残 余 影 响 的 任 务, 并 在 制 度 上 做 一 系 列 切
实的改革,否则国家和人民还要遭受损失。”

(四)

由上所述,足见必 须 “继 续 肃 清 思 想 政 治 方 面 的 封 建 主 义 残 余
影响” 的论点,乃是邓 小 平 理 论 的 重 要 组 成 部 分。1999 年, 坚 持 邓
小平理论已经列入 《中华人民 共 和 国 宪 法》。这样,是否继续肃清思
想政治方面封 建 主 义 残 余 影 响 的 问 题, 既 是 为 了 避 免 “国 家 和 人 民
还要遭受损失”,又从法律角度提到 了 是 否 违反宪法的高度,是决不
能等闲视之的重大问题。那么,改 革 开 放 20 多年来,虽然我们 在 经


 
济建设方面取得 了 举 世 瞩 目 的 成 就, 但 对 于 邓 小 平 在 改 革 开 放 初 提
出的这个重要任务,我们完成的情况 如 何呢?看起来是很不理 想 的。
人们只要留心, 就 会 从 日 常 生 活 中, 从 国 家 的 政 治、 经 济、 法 律 等
的实际运作中,从报纸、杂志上,从 各级 政府 的有关文 件 里, 看 到、
听到、体会到邓小平 在 上 述 讲 话 中 指 出 的 各 种 封 建 主 义 残 余 影 响 的
表现,还十分流行, 有 时 在 有 些 地 方 还 很 猖 獗, 引 起 广 大 人 民 群 众
的愤恨和有识者的深深忧虑。1997 年 7 月 30 日 《中国经济时报》 刊
发了王干才的文章。该文指出:反 对 封 建 主义任重而道远:一 方 面,
我们在与资 本 主 义 作 斗 争 时, 自 觉 不 自 觉 地 借 用 封 建 主 义 的 武 器,
“文化大革命” 时期是典型的例证;另 一 方面,当与封建主义作斗争


时,又往往拒绝资 本 主 义 较 封 建 主 义 优 越 的 事 物, 而 且 将 许 多 不 属
国 于某一社会形态 而 属 于 全 人 类 社 会 发 展 中 固 有 的 优 秀 遗 产, 看 成 资

儒 本主义的东西加 以 拒 绝。 正 是 这 种 历 史 和 现 实 双 重 原 因, 致 使 封 建

统 主义至今还根深 蒂 固、 顽 强 而 广 泛 地 表 现 自 己。 该 文 还 指 出, 封 建

主义还宣扬大多 数 人 对 于 个 人 的 依 附 和 顺 从, 久 而 久 之, 它 已 积 淀
为民族心理的深 层 成 分, 融 化 在 人 们 的 血 液 中, 成 为 人 们 自 觉 不 自
觉地观察、思考、解 决 问 题 的 既 定 思 维 方 式 和 价 值 取 向, 这 是 和 建
设、发展社会主 义 市 场 经 济 所 需 要 的 独 立、 自 主、 公 正、 平 等、 竞
争、进取 等 价 值 观 念 背 道 而 驰 的, 是 极 有 害 于 改 革 开 放 事 业 的。
1999 年 6 月 24 日,著名学者任继愈在 《人民日报》 撰文说:不仅要
脱贫,而且 要 脱 愚; 这 些 年 来, 一 些 人 在 弘 扬 传 统 文 化 的 幌 子 下,
塑神像,看风水,招亡 魂, 滥 修 小 庙, 向 神 灵 求 雨、 求 药, 种 种 消
沉多年的封建迷 信 活 动 又 猖 獗 起 来, 而 在 这 些 封 建 迷 信 活 动 中, 最
引人注意的 现 象, 是 在 研 究 《周 易 》 的 名 义 下, 进 行 占 卜、 算 命,
并且把这种腐朽的 算 命 叫 做 预 测 科 学。2000 年 《半 月 谈》 第 8 期 刊
发了记者采访老 革 命 学 者 任 仲 夷 的 文 章。 任 说: 改 革 开 放 初 期, 我
曾不止一次讲过, 解 放 思 想 要 过 三 关: 林 彪、 “四 人 帮” 的 极 “左”
路线关,“文化大革命” 以前 “左” 的思想影响关,几千年的小农经
济、封建思想影 响 关; 现 在 看 来, 前 两 关 还 比 较 容 易 过, 唯 有 从 封
建主义思想影响 下 解 放 出 来 的 问 题, 还 须 下 很 大 力 气 去 解 决, 因 为
对受封建专制统 治 长 达 数 千 年 的 中 国 人 来 说, 要 彻 底 消 除 封 建 思 想
影响,的确阻力 不 小, 绝 非 一 朝 一 夕 之 功 所 能 做 到 的。 同 年, 中 央
党校杨春贵副校长在 《半月谈》 第 17 期上 撰 文指出:中国 是一个 具
有两千多年封建历史的国家,封建 思想 源 远 流长,其影响 不可 低 估。


 
进入社会主义时期最初的 20 年,我们在思想战线上重视对资本主义
思想的批判,而严 重 忽 视 了 对 封 建 主 义 的 批 判, 有 时 还 不 自 觉 地 用
封建思想去批判 资 本 主 义, 甚 至 用 封 建 主 义 去 批 判 马 克 思 主 义, 这
个教训是极其深 刻 的。 文 章 还 指 出, 由 于 以 上 原 因, 就 出 现 以 下 怪
现象:延安的宝 塔 山 曾 经 是 民 主、 进 步、 革 命 的 象 征, 然 而 就 在 宝
塔山下,如今竟 然 出 现 了 一 个 “土 皇 帝” 李 毛 明。 而 且, 令 人 深 思
的岂止是一个 李 毛 明? 他 不 过 是 众 多 典 型 中 的 一 个 罢 了。 在 我 国 当
前社会生活中,在 一 些 部 门 和 单 位, 特 别 是 在 基 层, 封 建 残 余 思 想
有着相 当 广 泛 的 影 响。 例 如: 个 人 专 权 擅 权、 滥 施 淫 威 的 “霸 王 ”
现象;等级森 严、 论 资 排 辈 的 “官 本 位” 现 象; 跑 官 要 官、 买 官 卖
官的吏治腐败现象; “一人做官,鸡犬升天” 的血缘宗法现象;拉帮 出
结派、培植亲信 的 宗 派 现 象; 装 神 弄 鬼、 算 命 测 字、 神 秘 气 功 的 迷 版

信现象等等,随 处 可 见。 这 些 现 象 说 明: 在 当 代 中 国, 反 对 封 建 残 明

余思想的斗争,仍然是一项十分严峻的历史任务。
由上所述,足见继 续 肃 清 封 建 主 义 残 余 影 响 仍 是 应 引 起 全 国 人
民关注的大事。

(五)

应当引起全国人民严重关注的 事 还 不 止 于此。改革开放 20 余 年
来,不仅肃清政治 思 想 方 面 封 建 残 余 影 响 的 历 史 任 务 未 完 成, 作 为
封建主义理论基 础 的 儒 学, 却 以 现 代 新 儒 学 的 名 义, 不 断 跳 出 来 兴
风作浪。鸦片 战 争 以 后, 按 照 儒 家 思 想 组 建 的 中 国 社 会 经 济 制 度,
抵不住挟坚船利 炮 的 西 方 帝 国 主 义 的 侵 略, 使 中 国 逐 渐 沦 为 半 封 建
半殖民地社会;在 侵 入 中 土 的 西 方 文 化 面 前, 儒 学 日 益 显 得 相 形 见
绌。前仆后继寻求 救 国 之 道 的 中 国 先 进 知 识 分 子, 日 益 觉 悟 到 学 习
西方文化的必要。 但 是, 当 时 中 国 的 统 治 阶 级 的 统 治 是 以 儒 学 为 理
论基础的,为了维 护 它 的 统 治, 它 就 不 得 不 千 方 百 计 地 保 护 儒 学 的
统治地位。不过,在 帝 国 主 义 和 西 方 文 化 步 步 进 逼 面 前, 它 的 这 种
努力只是一种垂 死 挣 扎。 到 五 四 运 动 之 前, 中 国 的 亡 国 之 祸 已 迫 在
眉睫,这样,以 打 倒 孔 家 店、 提 倡 “德” 先 生 和 “赛” 先 生 为 核 心
的五四爱国运动 乃 应 运 而 生。 五 四 运 动 以 后, 在 中 国 思 想、 文 化 界
占主导地位的, 是 马 克 思 主 义 和 西 化 论 (包 括 全 盘 西 化 论)。 但 是,
也有少数知识分 子 由 于 出 身、 教 养、 甚 至 既 得 利 益 等 关 系, 不 甘 心
儒学的没落,逆潮 流 而 动, 站 出 来 捍 卫 孔 子 学 说, 并 融 合 西 方 唯 心


 
主义哲学著书 立 说, 公 开 主 张 复 兴 孔 孟 之 道, 实 际 上 主 要 是 宋 明 儒
家的道德心性 之 学。 这 就 是 现 代 新 儒 学 (注: 相 对 于 宋 儒 的 新 儒 学
而言)。方克立说:它是对于五四激 烈 反传 统的 一种保守的回应, 也
是对于当时已在中国流传开来的科学主义思潮的一种反抗。[
3]

根据方克立等学 者 的 研 究, 现 代 新 儒 学 产 生 以 来 直 到 现 在, 大
体可分为三个阶段。[
4]第一阶段从
1920 年起,终于 1949 年,其主要
代表人物为梁 漱 溟、 张 君 劢、 熊 十 力、 冯 友 兰、 贺 麟 和 钱 穆。 这 些
人虽然爱国,也热 心 中 华 民 族 的 复 兴 大 业, 但 他 们 的 学 术 活 动 和 其
中一些人的社会、 政 治 活 动, 只 对 中 国 唯 心 主 义 思 想 和 哲 学 的 发 展
作出了贡献,对救 亡 图 存 和 中 国 的 现 代 化 不 独 无 益, 反 而 因 为 它 们

中 妨碍马克思主义 的 发 展 而 具 有 负 面 影 响。 当 中 国 人 民 在 中 国 共 产 党
国 领导下以马克思 主 义 为 指 导 建 立 了 新 中 国 后, 留 在 祖 国 大 陆 的 冯 友

儒 兰、贺麟等人,经过 长 期 学 习、 观 察 和 体 验, 最 后 都 基 本 上 接 受 了

统 马克思主义,贺麟 在 晚 年 还 加 入 了 中 国 共 产 党。 这 就 证 明, 现 代 新

儒学对于中国的 现 代 化 无 益 而 有 害, 与 中 国 社 会 发 展 的 正 确 方 向 背
道而驰,在当时的 中 国 思 想 文 化 界 即 使 不 是 寒 蝉 之 鸣, 也 不 过 是 一
股小支流,解放后在祖国大陆是没有市场的。
1950 年至 1979 年,是现代新儒学发展的第二阶段。这个阶段的
现代新儒学,主要是在香港、台湾发展的, “文化大革命” 期间是它
迅速发展的时期, 起 骨 干 作 用 的 是 从 祖 国 大 陆 流 亡 去 的 唐 君 毅、 牟
宗三、徐复观、钱穆、 方 东 美 等 人, 流 亡 美 国 的 张 君 劢 也 参 与 了 活
动。1958 年 1 月,唐、牟、 徐、 张 4 人 联 名 在 香 港 《民 主 评 论》 第
9 卷第 1 期发表 《为中国文化敬告世界人士宣言———我们对中国学术
研究及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前途之共同 认识》 (又名 《中国文 化与世
界》),这是第二代现代新儒家集体 思想 取 向 的纲领性文件。可以 说,
唐、牟、徐等人在这个时期的各种学 术 活动 成果,都是 进一步 论 证、
发扬和宣传这个 文 件 的 基 本 思 想 的。 我 们 这 里 无 意 论 及 这 个 文 件 的
全部内容,只是谈谈它 “返本开新” 或 “内圣 开外王” 的思想 纲领。
因为五四以后,中 国 知 识 界 大 都 认 识 到: 没 有 现 代 化, 中 国 就 不 能
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而没有科学 与 民 主,中国 就不可能 有现代 化。
这是现代新儒家 也 承 认 的。 但 是, 旧 中 国 之 所 以 缺 乏 或 难 以 启 发 科
学与民主,是和儒 学 的 统 治 和 影 响 有 密 切 关 系 的。 现 代 新 儒 家 要 复
兴儒学,所以不承 认 这 个 历 史 事 实, 或 者 承 认 但 又 认 为 可 以 改 变 这
个历史事实,认为 从 儒 学 中 可 以 开 发 出 科 学 与 民 主; 而 且 认 为, 要


 
吸收西方科学 与 民 主, 不 能 用 西 化 论 者 所 主 张 的 “外 在 的 添 加 法”,
必须经过民族文 化 的 自 我 调 整, 从 民 族 文 化 生 命 内 部 开 出。 为 了 使
人们相信,他们就必 须 讲 出 一 套 从 儒 学 可 以 开 发 出 科 学 与 民 主 的 道
理来。这就是这个文件提出 “返本开新” 说的原因。
所谓 “返本开新”,即返儒学之 本以 开 科学与民主之新;所 谓 以
“内圣” 开 “外 王”, 即 以 儒 家 道 德 心 性 之 学 开 出 科 学 与 民 主。 有 些
现代新儒家、特别 是 第 一 代 现 代 新 儒 家 认 为, 儒 学 中 本 来 就 具 有 科
学与民主因 素, 比 如 “正 德、 利 用、 厚 生” 论 点 和 民 本 思 想 等, 所
以能从儒学中直接开出科学与民主来。熊十力就是这样主张的。[
5]但

这种论点太违 反 历 史 事 实, 理 论 上 也 不 容 易 说 通, 第 二 代 现 代 新 儒
家已意识到 这 种 情 况。 比 如, 唐 君 毅 等 人 承 认: 在 “正 德” 和 “利 出
用、厚生” 之间,缺 少 一 个 理 论 科 学 的 环 节, 是 中 国 古 代 自 然 科 学 版

不发达的原因。[
6]又 比如,牟 宗三 认 为: “内圣” 之德与现 代 社 会 对 明

于科学与民主 的 “外 王” 的 需 要, 是 相 互 脱 节 的, 不 能 直 接 贯 通 和
开出。[
7]因此之故,第二代现代新儒家致力于 “返本开新” 或 “以内
圣开外王”,就不用这种直通的方 法,而 是 殚精竭虑,转弯抹 角地 诡
辩,提出了 “三统”、 “暂 忘”、 “良知 坎 陷”、 “老内圣 开新 外王” 等
论点。但是,他们努 力 的 结 果 如 何 呢? 不 少 学 者 (包 括 第 三 代 现 代
新儒家) 经过仔 细 研 究 和 论 证, 认 为 他 们 是 徒 劳 的。 胡 伟 希 说: 内
圣与外王之间并无必然的联系, “将两个不同的问题硬扯在一起,问
题的本身决定了 它 不 能 获 得 最 终 的 解 决。 于 是 港 台 新 儒 家 将 面 临 两
难的处境:要么它 仍 坚 持 对 无 法 求 解 的 问 题 继 续 求 解, 这 理 论 上 的
难题永远无法得 到 解 决; 要 么 它 放 弃 这 一 问 题, 而 这 也 可 能 意 味 对
传统儒家立场的 放 弃。”[
8]朱 学 勤 说: “由 于 他 们 (注: 指 港 台 新 儒
家) 回避了儒家 文 化 遭 遇 现 代 冲 击 所 发 生 的 结 构 性 危 机, 坚 持 返 本
方能开新的 ‘护本情结’,未能迈 出 最 为 关 键的一步———从认 知 系 统
而不是从应用 层 面 上 改 造 儒 家 教 旨, 因 此, 他 们 的 ‘坎 陷 说’、 ‘三
统说’、 ‘老 内 圣 开 出 新 外 王 说’ 都 是 一 些 治 标 不 治 本 的 方 案, 当 代
思想史 上 这 场 巨 大 的 理 论 发 见 很 可 能 会 导 致 一 场 巨 大 的 理 论 流
产。”[
9]许纪霖说:“新儒家在沟通儒学与现代化方面确实做了不少工
作,比如将传统的 ‘民本’ 思想、 ‘天下为公’ 与现代化民主嫁接起
来,用康德的 ‘道德自主性’ 重 新 阐 释 ‘仁’,以 重 建 ‘纯 粹 认 识 之
主体’ 来发展科学知识,等等。尽 管 如 此,比较起 ‘内圣’ 之 学 来,
这些 ‘外王’ 功 夫 仍 然 做 得 很 勉 强、 粗 糙, 至 今 开 掘 不 出 一 个 新 的


 
境界。一旦 ‘内 圣’ 打 不 通 与 ‘外 王’ 的 关 联, 新 儒 家 就 难 免 重 蹈
空谈性灵的覆辙……”[
10]方克立说:“现代新儒家也清楚地 意识到 怎
样从传统儒家 内 圣 之 学 ‘开 出’ 科 学、 民 主 的 ‘新’ 外 王 事 功 来 是
他们的理论难点。因为在传统儒学中,内 圣 和 外 王 是 统 一 的, ‘君 臣
父子,仁义礼乐, 历 世 不 变 者, 其 体 也; 举 而 措 之 天 下, 能 润 泽 斯
民,归于皇极者,其用也’,体和用,内圣 和外王都属于同一个 价 值
系统。今天要沿 用 ‘内 圣 外 王’ 的 思 维 模 式, 又 要 把 属 于 两 个 不 同
价值系统的东西联结起来,自然感 到困 难 重重,他们为此费尽心 机,
曲为解说,提出 了 ‘三 统’ 开 出 说、 良 知 ‘自 我 坎 陷’ 说、 ‘暂 忘’
说等种种新论,但 都 因 为 不 能 揭 示 事 物 的 本 质 联 系, 因 而 缺 乏 理 论


的说服力。”[
11]第三代新儒家成中英说:中国哲学强调主体思维与 心

国 性修养,尤其是儒 家 更 把 人 与 人 的 伦 理 关 系 看 得 很 重, 到 了 宋 明 理

儒 学甚至以人的道 德 活 动 为 生 活 世 界 的 唯 一 重要内容,形 成 泛 道 德 主

统 义的特征。这对开 拓 知 识 世 界 无 疑 有 反 面 的 影 响, 李 约 瑟 在 其 巨 著

《科学与中国文明》 第二册中也有所指述。
“在当代新儒家中,牟宗三先生甚 至 对 重视 客观的理的世界的 朱
熹提出批评,以为 他 并 非 承 继 正 统。 这 一 观 点 更 显 出 了 儒 家 生 活 世
界的萎缩。……在局 限 于 自 我 道 德 性 的 高 明 与 中 庸 实 践 中, 自 然 也
12]
就丧失了知识性的广大与精微了。”[
为了把港台新 儒 家 “返 本 开 新” 说 之 难 以 成 立 讲 得 更 清 楚、 更
具体些,我们这 里 举 例 说 明。 牟 宗 三 的 “良 知 自 我 坎 陷” 或 “道 德
自我坎陷” 说, 人 们 认 为 是 各 种 “返 本 开 新” 或 “内 圣 开 外 王” 论
证中最为精致、水 平 最 高 的 一 种。 这 里 我 们 可 以 从 几 个 层 次 进 行 分
析。首先,要从良知、 道 德 理 性、 心 体、 性 体、 天 道、 仁 且 智 精 神
实体 等 等 (即 现 代 新 儒 家 所 谓 “本 ” 或 “内 圣”) 开 出 科 学 和 民 主
(“新” 或 “外王”), 那 就 要 其 中 本 来 含 蕴 有 科 学 和 民 主; 如 果 其 中
本来就没有科学 和 民 主, 那 返 本 就 对 开 新 无 益。 前 面 提 到, 有 些 现
代新儒家是认为 儒 学 中 有 科 学 与 民 主 种 子 的。 牟 宗 三 也 一 再 强 调 中
国文化的仁 且 智 精 神 的 意 义, 认 为 “知 性 主 体” 是 含 蕴 于 这 种 精 神
之中的。他说: “仁且智的精神主体不只要上升而为道德的,其由破
裂而显之 [自 然] 不 只 是 为 道 德 主 体 所 要 克 服 而 转 化 之 自 然, 而 且
亦要成为理解所 对 之 自 然, 而 仁 且 智 的 精 神 主 体 亦 顺 从 其 上 升 而 为
13]至 于 民
道德的主体下降凝聚 而 为 一 [知 性 主 体], 即 思 想 主 体。”[
主政治,牟宗三认为, “其 与 道 德 理 性 的 关 系 当 更 显 明。” 牟 宗 三 学


 0
生蔡仁厚发挥说: “民主和科学,乃是儒家 [内在的要求] 和 [内在
的目的]。因为良知本心是道德 价值 的根 源,因此,它必然肯定民 主
科学的价值而要求成就它。”[
14]我们知道,西方科学和民主的产生和

发展,是有其具体 的 社 会 历 史 背 景 的; 建 基 于 儒 家 思 想 的 中 国 封 建
社会历史背景与 那 种 社 会 历 史 背 景 大 异 其 趣, 它 不 可 能 含 蕴 科 学 和
民主的种子; 它 的 “正 德、 利 用、 厚 生” 之 说 和 民 本 思 想, 与 现 代
科学和民主,完全 是 不 同 事 物。 这 种 认 识, 应 该 说 已 是 中 外 学 术 界
的主流,港台新儒 家 也 不 能 完 全 熟 视 无 睹。 牟 宗 三 在 这 种 困 难 面 前
实在难以自圆其说时,就只好强 词 夺 理。他说:“识心 之执与科学 知
识是知体明 觉 (注: 亦 即 良 知、 德 性 所 知) 之 所 自 觉 要 求 者。 依 此
义而说无而能有, 即 它 们 本 是 无 的, 但 因 知 体 明 觉 之 自 觉 地 要 求 其 出
15]这很像我们社会上有些蛮横专断的地方领导干
有,它们便能有。”[ 版

部对待下属那样: 我 说 你 对 你 就 对, 我 说 你 不 对 你 就 不 对。 由 此 可 明

见,说良知、道德理 性、 仁 且 智 精 神 实 体 等 等 中 含 蕴 有 科 学 和 民 主
的种子,是不能证 明 的。 其 次, 我 们 暂 且 不 去 追 究 良 知 或 道 德 理 性
中是否含蕴有科 学 和 民 主, 我 们 从 另 一 个 角 度 考 虑。 牟 宗 三 及 其 弟
子都认为:“科学与民主为道德理性所要求,前者只不过是后者展示
其逻辑内含的结果。这 样 一 来,岂 不 是 实 然 产 生 于 应 然, 这 个 世 界
16]以三纲五常为主旨的儒
究竟如何还是来源于这个世界应该如何?”[
学,怎么能开出 民 主 呢? 排 斥 奇 技 淫 巧、 认 为 玩 物 丧 志 的 儒 学, 怎
么能开出科学呢? 牟 宗 三 是 知 道 这 个 矛 盾 的。良 知 自 我 坎 陷 说 的 提
出,就是为了解决这 个 矛 盾。 他 说: “德 性, 在 其 直 接 的 道 德 意 义
中,在其作用表现 中, 虽 不 含 有 架 构 表 现 中 的 科 学 与 民 主, 但 道 德
理性依其本性而 言, 却 不 能 不 要 求 代 表 知 识 的 科 学 与 表 现 正 义 公 道
的民主政治。……这显 然 是 一 种 矛 盾。 它 所 要 求 的 东 西 必 须 由 其 自
己之否定转而为 逆 其 自 性 之 反 对 物 始 成 立。 它 要 求 一 个 与 其 本 性 相
违反的东西,…… 必 须 在 此 一 逆 中 始 能 满 足 其 要 求。 这 一 步 转,我
们可以说是道德理性之自我坎陷 (自我否定);经此坎陷,从动态转为
静态,从无对转为有对,从践履上的直贯转为理解上的横列。……在
此一转中,见解理性之活动及 成 果 都是 ‘非道德’ 的 (不是 反道德,
亦不 是 超 道 德 )。 因 此, 遂 有 ‘道 德 中 立 ’, 和 ‘科 学 的 独 立
17]对于 这 一 论 点, 包 括 第 三 代 现 代 新 儒 家 杜 维 明、 刘 述 先、
性’。”[
成中英等在内的 许 多 学 者, 都 已 提 出 过 异 议, 我 们 这 里 只 提 出 两 点
质疑。第一,既然 只 有 坎 陷、 否 定 了 良 知、 道 德 理 性 才 能 开 出 科 学


 1
和民主,那 就 是 说, 良 知、 道 德 理 性 是 与 科 学 与 民 主 势 不 两 立 的,
怎么又能从良知、 道 德 理 性 开 出 科 学 与 民 主 呢? 第 二, 如 李 毅 所 说
“道德主体的 ‘自我坎陷’ 只是为了 ‘知性 主 体’ 的 确 立, 那 如 何 保
证 ‘知性主体’、 民 主 政 体 正 常 地 发 展 下 去? 是 否 需 要 ‘道 德 主 体’
不断地 ‘坎 陷 ’ 下 去 呢? 肯 定 这 一 点, 也 就 等 于 否 定 了 ‘道 德 主
体’;否定了这 一 点, 就 等 于 说 ‘知 性 主 体’、 民 主 政 体 的 发 展 是 没
18]由此可见,良知自我坎陷说是很难站住脚的; 港台 新
有保障的。”[
儒家并没有实现 “返 本 开 新”、 “老 内 圣 开 新 外 王” 的 幻 想。 劳 思 光
对他们提出了两 点 中 肯 的 批 评: 一 是 对 传 统 儒 学 抱 着 一 种 宗 教 崇 拜
的心理,缺乏分析 和 批 判; 二 是 只 重 视 内 在 的 心 性 功 夫, 舍 事 而 求


理,但从事中显理,还未找 到 一 条 切 实 可 行 的 道 路。[
19]因 此, 如 郑

国 家栋所说,他们已成为 “—个走向消解的群体”[
20]。

儒 从 1980 年起,现代新儒学进入了第 三 个发展阶段,影 响 有 所 扩

统 大。如前所说,第二 代 现 代 新 儒 家 并 未 实 现 他 们 的 奋 斗 目 标———返

本开新,却成为一个走向消解的群体,为 什么到 80 年代又出现第 三
代现代新儒家,反 而 扩 大 了 现 代 新 儒 学 的 影 响 呢?这 有 以 下 一 些 原
因。首先,起源于西欧的现代化进 程,给 人类带来 的并非都是 幸 福,
特别是到 20 世纪后期,它的负面 效 应,比如 对环境的 破坏、核 战 争
的威胁、毒品的 泛 滥、 犯 罪 率 的 猛 增、 人 际 关 系 的 冷 漠 等 等, 日 益
凸显,从而淡 化 甚 至 动 摇 了 对 人 类 生 存 意 义 和 价 值 的 信 念。 这 样,
就从西方开始出 现 了 一 场 遍 及 全 世 界 的 反 思 现 代 化 的 思 潮, 认 为 西
方实证主义、科学 主 义、 实 用 主 义 等 片 面 强 调 工 具 理 性, 忽 视 价 值
理性和对人的终 极 关 怀, 有 损 于 人 类 幸 福。 与 此 同 时, 有 些 学 人 转
向东方哲学,而一 贯 关 注 人 性 价 值 的 中 国 儒 学 便 受 到 青 睐, 有 些 对
儒学一知半解的 诺 贝 尔 奖 获 得 者 也 提 出 学 习 孔 子 思 想, 这 无 疑 激 励
了现代新儒学的进一步发展。其次,20 世纪 60 年代后期以来,日本
和 “东亚四小 龙” 经 济 迅 猛 发 展, 泰 国、 马 来 西 亚、 菲 律 宾、 印 度
尼西亚华人集体 经 济 上 的 成 功, 被 认 为 创 造 了 一 种 工 业 化、 现 代 化
的东亚模式———儒家资 本 主 义。 这 当 然 也 鼓 舞 了 现 代 新 儒 家 致 力 于
“返本开新”、 “保内 圣开 外 王” 活动 的 斗 志。 再次, “四人帮” 批孔
批儒引起的 逆 反 心 理, 使 得 少 数 知 识 分 子 与 现 代 新 儒 家 声 气 相 通,
这就是产生第三代现代新儒家的主要原因。
第三代现代 新 儒 家 的 代 表 人 物 多 在 海 外, 其 大 本 营 则 在 港 台。
大体上说,主要 代 表 人 物 有 杜 维 明、 刘 述 先、 成 中 英; 余 英 时 虽 然


 2
自己不承认是新 儒 家, 但 人 们 从 他 的 学 术 活 动 判 断, 认 为 他 也 是 个
现代新儒家。杜维明是上世纪 80 年代以来推动现代新儒学运动最有
J.R.Levenson) 在 其 《儒 教 中
影响的人物之一。他 不 同 意 利 文 森 (
国及其现代命运》 一 书 中 作 出 的 “儒 家 传 统 在 现 代 中 国 已 经 死 亡 ”
的结论,认为 “作为政治化的儒家 之代表 的 ‘儒教中国’ 死亡以后,
被厘清了的、 表 现 中 国 人 文 理 想 的 真 正 的 儒 家 传 统 不 但 不 会 死 亡,
21]杜维明 把
而且可以获得新生,使儒学有第三期发展之光明前景。”[
“儒教中国” 和 “真正的儒家传统” 区别开 来, 他 所 谓 的 “真 正 的 儒
家传统” 是什么 呢?像 他 的 前 辈 们 一 样, 也 认 为 是 一 种 身 心 性 命 之
学,既有道德实 践 意 义, 也 有 深 厚 宗 教 内 涵。 我 们 认 为, 这 种 身 心
性命之学,是从 “儒 教 中 国” 的 社 会 制 度 中 孕 育 出 来 的, 是 由 “儒 出
教中国” 决定 的。 离 开 了 “儒 教 中 国” 的 社 会 制 度, 还 会 有 什 么 儒 版

家的身心性命之 学 呢?所 以 我 们 认 为 杜 维 明 的 这 种 区 分 是 不 容 易 成 明

立的,他以此区分 为 立 足 点 来 复 兴 儒 学 是 很 困 难 的。 因 此, 杜 维 明
在研究儒学发 展 前 景 时, 在 理 性 上 是 乐 观 的, 但 在 事 实 面 前 是 悲 观
的,一再说只看 到 “一 阳 来 复” 的 希 望。 刘 述 先 对 现 代 社 会 弊 病 深
有感触,认为从根 本 上 说 是 人 失 去 了 生 命 的 意 义 和 价 值, 最 有 效 的
医治之道是 “恢复我们传统中已经开发的慧解。”[
22]这就是: 由内在

仁心的亲切体征, 建 立 生 生 而 和 谐 世 界 观, 使 每 个 人 都 能 在 自 己 的
心性泉源中 “当下即是,不假外求” 地 找 到自己 生命的意义 和价值。
他认为 “这就是人类走向未来所能依赖的唯一的定盘针。”[
23]我们觉

得,如果我们的传统中确已开发出 这 种 “慧解”,这种人类走向未来
唯一可依赖的定 盘 针, 那 当 然 是 使 我 们 感 到 十 分 自 豪 的 大 好 事, 但
问题在于:我们的 传 统 儒 学 中 有 这 样 的 灵 丹 妙 药 吗?五 四 运 动 以 来
传统儒学受到的 批 判, 刘 述 先 当 然 是 了 解 的, 看 来 基 本 上 也 是 认 可
的。因此他主张:对 儒 学 中 过 了 时 的 纲 常 礼 法、 典 章 制 度 以 及 汉 儒
的阴阳 五 行 等, 进 行 “解 构 ”, 以 便 保 住 儒 学 的 “最 核 心 的 本 质 ”。
但是,不把儒学当 作 一 种 宗 教 来 崇 拜、 不 以 敬 畏 之 情 而 以 科 学 精 神
与方法研究儒学 的 人 一 般 都 认 为, 两 千 余 年 来 中 国 的 传 统 儒 学, 其
“最核心的本 质” 是 三 纲 五 常, 并 不 是 刘 述 先 所 赞 颂 的 “慧 解”, 更
不是人类走向未来可以依赖的定盘针。
上世纪 80 年代以来,有些现代新儒家 觉 得,按照 第二代 现 代 新
儒家通过 “返本 开 新” 以 复 兴 儒 学 的 道 路, 难 以 走 通。 于 是 另 辟 蹊
径,认为研究和 宣 扬 “儒 家 资 本 主 义” 是 一 条 出 路。 这 个 问 题 比 较


 3
复杂,正反两方面 的 论 文 也 发 表 不 少, 很 值 得 进 行 研 究 分 析, 限 于
篇幅,我们拟另文 论 述, 这 里 只 介 绍 一 下 三 位 教 授 的 看 法。 美 国 坦
普尔大学傅伟勋说:“我们不能只就 表 面去 看儒家 伦理与经济发展之
间可能存在着的 因 果 关 系, 还 该 进 一 步 探 讨 五 个 地 区 除 了 儒 家 伦 理
之外,分别具有的本身独特的意 识 形态 结构。” 他举例说,香港 与 新
加坡长期受英国 人 在 政 策 制 定、 公 司 组 织、 企 业 管 理 等 方 面 的 示 范
与影响,又具有得 天 独 厚 优 越 地 理 条 件; 日 本 与 韩 国 都 有 强 烈 的 集
体精神,这种精神 是 促 成 战 后 日 本 经 济 奇 迹 的 一 大 因 素, 加 上 德 川
幕府以来的 “商人之道” 精神 与 明 治 维 新 以 来 的 资 本 主 义 财 阀 意 识
等等,日本早已具有顺利配合经济 发 展 的 意识形态结构;至于台 湾,
如无偏居一岛的 生 存 危 机 感, 如 无 日 本 的 经 济 冲 击, 如 无 美 国 的 大

国 市场可供产品推销等内外条件,则是否能在这 20 年内逐步造成今天

儒 24]新 加 坡 国 立 大 学 郭 振 羽 说: 新 加 坡
的经济成就,是不无 疑 问 的。[

统 的经济繁荣不是由于 儒 学 的 影 响, 而 是 提 倡 儒 学 的 原 因, 上 世 纪 60

年代初新加坡开始推进工业化、都 市 化。虽然到 70 年代末已 取得 巨
大成就,但也带 来 一 系 列 社 会 问 题 和 道 德 危 机。 正 是 为 了 “克 服 现
代化与西化带来 的 道 德 危 机”, “匡 救 现 代 都 市 社 会 重 功 利、 重 个 人
利益、过度强调工具性理性主义的 弊 病”,新加坡政府 领导人和社会
有识之士 才 感 到 有 发 动 “文 化 再 生 运 动 ” 的 必 要, 并 于 1982 年 将
25]
“儒家伦理” 列入中学课程,以后更进而推广为普遍的社会 运动。[
方克立说:“关于工业东亚经济起飞的原因,显然不能仅从思想文化
去解释,把它归结 为 儒 家 伦 理 价 值 观 的 积 极 作 用, 或 者 如 现 代 新 儒
家那样,把东亚 经 济 发 展 说 成 是 儒 家 ‘内 圣’ 之 学 合 乎 逻 辑 地 开 出
的 ‘外王’ 事功。促 成 这 些 国 家 和 地 区 经 济 迅 速 发 展 的 原 因 是 多 方
面的,除了同一定 的 历 史 文 化 背 景 有 关 之 外, 更 重 要 的 是 由 于 它 们
利用了特定的国 际 环 境 和 国 际 资 本 的 支 持, 发 挥 了 有 利 的 地 理 条 件
的优势,实行了适 合 本 地 情 况 的 经 济 发 展 战 略 和 政 策, 善 于 借 鉴 和
消化外国技术,提 高 生 产 效 率 等 等。 仅 就 影 响 经 济 发 展 的 文 化 环 境
来说,这些国家和 地 区 除 了 受 到 儒 家 文 化 的 影 响 之 外, 还 有 本 地 的
文化传统,在近代 更 多 的 是 接 受 了 西 方 的 政 经 制 度 和 文 化 观 念, 只
26]由 此 可 见, “
把儒家伦理格外突出出 来 至 少 是 以 偏 赅 全。”[ 儒家资
本主义” 论点的 说 服 力 是 很 脆 弱 的, 现 代 新 儒 家 利 用 这 种 论 点 来 复
兴儒学也是十分困难的。
综上所述,我们就 不 难 理 解, 为 什 么 第 三 代 现 代 新 儒 家 虽 然 在


 4
国际上找到少数 共 鸣 者, 但 他 们 的 处 境 却 如 方 克 立 所 描 述: 他 们 还
是不能摆脱 “寂 寞 孤 怀” 的 境 遇, 在 社 会 上 甚 至 在 学 术 思 想 界 不 被
理解;他们的学问被视为 “迂远不 切 事 情”,也没有受到哪一个当 权
政府的真正重视。[
27]台湾龚鹏程教授
1988 年在香港 “唐君毅思想国
际会议” 上提交的论文 《我看新儒家面对的 处 境 与 批 评》 中 也 指 出:
在台湾,新儒 家 始 终 “无 法 堂 堂 皇 皇 宣 讲 ‘正 理 ’ 于 台 大、 师 大、
‘中研院’ 等地”, “一直无法介入正规教育体制的人事、权力、制度
结构之中,去发挥影响力”;即使 在民 间,他们的影响 也很小, 并 未
推拓于社会,形成一种什么 “运动”。

(六)

港台和海外现代 新 儒 家 的 处 境 其 所 以 如 此 可 怜 可 悲, 当 然 是 由 版

于现代新儒学 不 合 时 宜, 对 现 代 化 毫 无 助 益, 只 能 给 那 些 反 马 克 思 明

主义者和对现代 化 进 行 反 思 和 批 判 的 人 们 提 供 某 种 安 慰。 但 是, 港
台和海外现 代 新 儒 家 虽 然 处 于 这 种 “花 果 飘 零” 的 状 态, 而 从 上 世
纪 80 年代中期起,“‘弘扬儒家学术’、‘重建儒家价值系统’、‘儒学
的第三期发展’,这 些 50 年 代 后 期 以 来 港 台 和 海 外 现 代 新 儒 家 学 者
提出和一直 坚 持 的 口 号, 随 着 对 外 开 放 和 海 内 外 学 术 交 流 的 发 展,
逐渐被国内 个 别 学 者 所 吸 收, 并 把 ‘第 三 期 发 展’ 解 释 为 儒 家 思 想
和马克思主义的结合。”[
28]此后几年,许多学者关注并参与讨论以 中

国传统哲学为核 心 的 传 统 文 化 与 现 代 化 的 关 系 问 题, 形 成 一 种 文 化
热。在这种文化热 中, 由 于 海 外 华 裔 现 代 新 儒 家 杜 维 明、 余 英 时 等
人回国讲学时的 大 力 宣 扬 和 推 动, 由 于 长 期 生 活 在 国 内、 曾 经 是 现
代新儒家的 几 位 先 驱 的 重 整 旗 鼓, 由 于 “四 人 帮” 极 端 “左” 倾 教
条主义削弱了人 们 对 马 克 思 主 义 的 信 心, 由 于 批 孔 批 儒 运 动 引 起 的
逆反心理导致的 孔 子 和 儒 学 地 位 的 上 升, 国 内 在 思 想 感 情 和 理 论 观
点上和现代新儒家通 声 气 的 人, 便 日 益 多 起 来 了:1989 年 甚 至 有 人
在台湾 《鹅湖》 杂志 (第 170 期、171 期) 上发表文章,认为中国大
陆当前最大的 问 题, 不 是 发 展 经 济 和 政 治 民 主 的 问 题, 而 是 “民 族
生命无处安立”、 “民 族 精 神 彻 底 丧 失” 的 问 题, 表 现 为 “儒 家 传 统
遭到普遍否定”、 “中 国 大 陆 已 经 全 盘 西 化” 等 等。 文 章 批 判 的 矛 头
不仅指向马克思 主 义, 也 指 向 祖 国 大 陆 的 现 实 社 会、 政 治、 经 济 制
度,认为祖国大陆当前最大的问题 是 “复 兴儒学”,只有这样 才能完
全解决祖国大陆 的 经 济、 政 治、 教 育 危 机 和 道 德 沦 丧、 虚 无 主 义 等


 5
问题。
面对这种情况,国 内 有 识 之 士 当 然 忧 心 忡 忡。 毕 生 研 究 儒 学 的
蔡尚思老教 授 在 上 海 《文 汇 报》 著 文 批 评 后, 资 深 革 命 学 者 李 一 氓
禁不住产 生 共 鸣, 他 给 蔡 老 写 信 说: “对 于 孔 子 学 说 的 核 心 是 仁 是
礼,我没有能力 妄 置 一 词。 我 只 感 觉 到 孔 子 学 说 经 过 汉、 唐、 宋、
明、清的系统化,成 了 封 建 制 度 的 完 整 教 义, 所 以 他 本 人 也 居 然 爵
晋文宣之王了。即 或 有 一 个 五 四 运 动, 也 并 没 有 能 够 否 定 掉 它 的 官
方哲学的地 位。 春 秋 二 季, 仍 见 冷 猪 肉 陈 列 于 庙 堂 之 上。 呜 呼 哀
哉!” “我 们 都 是 经 过 五 四 运 动 以 后 的 人, 一 般 来 说, 也 是 受 过 马 克
思主义教诲的人, 看 见 孔 子 哲 学 仍 然 具 有 官 方 哲 学 的 味 道, 横 行 天


下,真使人瞠目以对。” “你 反 驳 了 他 们, 孔 子 学 说 的 封 建 性 质 不 会
国 促进资本主义的 发 展, 这 是 很 有 道 理 的。 但 事 情 更 奇 怪 的 是: 现 在

儒 泛滥的孔子学说———一 个 非 常 封 建 的 学 说, 不 仅 企 图 证 明 它 会 促 进

统 资本主义的发展,而 且 更 进 一 步, 企 图 证 明 它 还 会 促 进 社 会 主 义 的
治 29]
建没……我们决不相信这种说法能够成为社会发 展的历史证明。”[
司马孺在读了这封信 后著文 说: “生 活 在 2 
400 多年前的孔子, 以 及
他的思想学说的 产 生 和 形 成, 都 是 当 时 社 会 经 济 和 政 治 的 产 物, 并
为当时的社会 经 济 和 政 治 服 务 的。 从 先 秦 以 迄 明 清, 孔 子 的 学 说 虽
然屡经变化,但是 作 为 它 的 核 心 的 唯 心 主 义 哲 学 体 系 没 有 变, 作 为
为封建统治阶级 服 务 的 基 本 社 会 功 能 没 有 变。 时 至 近 代, 孔 子 的 思
想学说,……已经不可避免地随着封 建 社会的 腐朽衰亡而趋向没 落;
它日益丧失了时 代 的 活 力, 以 至 无 力 抗 御 西 方 的 挑 战 和 冲 击。 倘 如
孔子真的是 ‘道冠古今’ 的 ‘至圣先师’,他的 学 说 果 真 是 万 古 常 新
的真理,那么许多本 来 自 幼 曾 受 孔 学 熏 陶 的 维 新 志 士 和 革 命 先 驱 者
们,为什么还 要 历 尽 千 辛 万 苦, 向 西 方 去 寻 找 救 国 救 民 的 真 理 呢?
为什么在五四时 期, 各 种 社 会 政 治 思 潮 纷 至 沓 来 的 时 候, 新 文 化 运
30]
动的倡导者们,要把主攻的锋芒指向孔子及其学说呢?”[
虽然这些论断是 很 有 说 服 力 的, 但 毕 竟 中 国 是 个 儒 学 统 治 了 两
千多年的国土,思 想 政 治 上 的 封 建 主 义 残 余 影 响 远 未 肃 清, 到 上 世
纪 90 年代,中国又出现一股文化保 守 主 义 思潮:这种思潮包含着 对
80 年代文化热中激进主 义 和 五 四 以 来 激 进 话 语 的 反 思, 也 和 冷 战 后
新世界格局的思 想 反 映 具 有 密 切 的 联 系。 它 从 批 判 文 化 激 进 主 义 进
而批判政治激进 主 义,否 定 近 代 以 来 的 历 次 中 国 人 民 革 命, 发 表 不
少翻案文章,褒扬曾国藩、洋务派 和 改 良 派,贬低资产 阶级革 命 派;


 6
甚至褒扬袁世凯, 贬 低 孙 中 山。 与 此 同 时, 有 些 人 在 弘 扬 民 族 文 化
的口号 下, 打 出 了 “复 兴 儒 学 ” 和 “大 陆 新 儒 家 ” 的 旗 帜, 宣 称
21 世纪是儒学的世 纪”; 他 们 不 仅 完 全 认 同 港 台 新 儒 学, 还 主 张 港

台新儒学反哺祖 国 大 陆。 在 祖 国 大 陆 全 面 复 兴 儒 学。 一 时 之 间, 简
直令人感到有点乌 烟 瘴 气。1994 年 第 6 期 《文 学 评 论》 上 有 一 篇 文
章,是这样描述 1993 年中国文化界的:
“在文学界, 《白 鹿 原》 和 《废 都 》 成 为 1993 年 最 重 要 文 学 现
象,……前者创造了一 个 现 代 的 儒 教 圣 人 朱 先 生, 以 及 他 的 俗 家 弟
子白嘉轩,拜倒在 传 统 文 化 脚 下, 期 冀 着 在 理 想 化 了 的 儒 家 学 说 中
栖息疲惫而脆弱 的 心 灵; 后 者 则 是 在 历 史 转 折、 文 化 失 范 之 际, 放
浪形骸,纵情女 色, 逃 避 现 实, 精 神 自 戕, 却 也 仍 然 是 对 中 国 传 统 出
文化的支脉,从魏晋的放诞名士到明 清的 无行文人的有 意识的效仿。 版

在更广泛的社会 生 活 中, 复 古 主 义 和 传 统 文 化 的 回 潮, 更 是 全 方 位 明

的和多元 化 的。 从 大 众 传 媒 中 的 评 书 艺 人 说 的 ‘杨 家 将 ’、 ‘岳 家
军’、 ‘三 侠 五 义’、 ‘小 八 义’, 电 视 台 连 篇 累 牍 地 播 放 ‘唐 明 皇’、
‘杨贵妃’、‘康熙’、‘雍正’、‘乾隆’、 ‘慈禧’ 等宫廷戏, 到著名影
星刘晓庆、巩俐 等 纷 纷 出 演 ‘武 则 天’, 到 久 盛 不 衰 的 《易 经》 热,
蜂拥 而 上 的 白 话 今 译 经、 史、 子、 集…… 从 大 量 的 仿 古 建 筑, 以
‘皇家 花 园’、 ‘行 宫’ 等 命 名 的 住 宅 区, 到 所 谓 的 宫 廷 秘 传 的 占 卜
术、生男生女术,和 以 古 代 佳 丽 命 名 的 美 容 护 肤 用 品, 乃 至 古 代 的
房中术、推背图,以整 理 古 籍 为 名 出 版 的 明 清 艳 情 小 说 …… 称 本 世
纪以来,怀旧和复古思潮,于今为烈,大约不是妄断。”
这篇文章没有提及的还 有:1993 年 12 月 和 1994 年 4 月, 上 海
书店出版社出版了 《理性与生命———当代新儒学文萃》(
1)、 (
2) 两
本书。10 余年来研究现 代 新 儒 学 卓 有 成 就 的 方 克 立 教 授 评 论 道: 编
者 “编辑出版 此 书 的 目 的, 是 要 让 大 陆 读 者 了 解 当 代 新 儒 家 ‘壁 立
千仞的人格’ 和 ‘崇高而内在的学术文化价 值’, 要 求 读 者 像 他 们 一
样 ‘以自己的 生 命 全 幅 投 入’ 和 ‘契 接’ 当 代 新 儒 学, 成 为 当 代 新
儒学的信徒和崇拜 者”; “此 书 不 是 一 般 地 介 绍 新 儒 学, 而 是 倾 全 力
来引介、宣传 和 推 销 当 代 新 儒 学, 是 新 儒 学 在 中 国 大 陆 ‘复 兴 儒
学’、‘反哺复位’ 的一个重要步骤”[
31]。

这种极有害于中 国 现 代 化 事 业 的 思 潮, 理 所 当 然 地 引 起 了 学 术
界的关注。1994 年 第 6 期 《哲 学 研 究 》 发 表 的 罗 卜 的 《国 粹 · 复
古·文化》 一文,尽管 人 们 可 以 批 评 它 不 适 当 地 把 学 术 问 题 提 升 为


 7
政治问题有些过 激, 但 它 认 为: 一 些 人 从 先 秦 的 神 秘 主 义 中 寻 找 理
解当代文明的钥 匙, 一 些 人 宣 扬 当 今 中 国 还 需 要 孔 子、 董 仲 舒, 需
要重构与马克思 主 义 并 列 的 儒 学 新 体 系, 乃 是 一 种 迂 腐 的 文 化 改 造
观。我认为这是完 全 应 该 予 以 同 情 的 理 解 的。 正 由 于 这 种 同 情 的 理
解很不够,也由于 当 今 中 国 社 会 主 义 民 主 与 法 制 相 当 脆 弱、 道 德 败
坏之风普遍流行引起的逆反心理,此后 报 刊 上鼓吹儒学的文 章不断,
直至 20 世纪和 21 世纪之交,不独给 现 代 新儒学的发 展以可 乘之 机,
使在台 湾 “始 终 无 法 堂 堂 皇 皇 宣 讲 其 所 谓 正 理 于 台 湾 大 学、 台 湾
‘中央研究院’ 等学术机构” 的现代新儒家,却 能 在 祖 国 大 陆 的 头 等
大学堂堂皇皇宣 讲 新 儒 学, 还 使 有 些 人 能 像 封 建 王 朝 和 民 国 时 期 某


些军阀一样,提 倡 起 读 比 现 代 新 儒 学 更 具 封 建 性 的 “经 书” 来。 据
国 1998 年 12 月 26 日 《武汉晚报》 头 版报 道:24 日下午,武昌 某 幼 儿

儒 园举办了一场名为 “传承诵经,弘扬国魂” 的成果展示会,数百名 3

统 至 6 岁的孩子竟能齐声将 《大学》 背 诵 20 分钟之久,一字不漏, 不

打结巴。记者在报 道 这 件 事 时, 只 是 不 赞 成 让 幼 儿 死 记 硬 背 的 教 学
方式,但对不宜读经的问题 未 置 一 词。2002 年 2 月 27 日, 《中 华 读
书报》 第 2 版 《校 园 读 经 众 说 纷 纭》 中 报 道: 近 年 来, 教 育 界 似 乎
刮起了 “复古” 之 风, 在 国 内 一 些 学 校, 四 书 五 经 又 重 新 走 进 了 课
堂,成为一种课程,要求学生熟 读、背 诵;目前在北京 已有 25 所 学
校开展读经活动,广州市 “五 一” 小 学 从 1998 年起即试行读 经, 全
国已有 100 万孩子加入了读经的行 列。北京市 2001 年人民 代表 大 会
提案之一,就是 “大力推进经典诵 读 工 程”;北京 宗教文 化出版社的
《论语》 图文 本 轻 松 地 挤 进 了 2001 年 社 会 科 学 类 畅 销 书 的 排 行 榜,
000 册; 北 京 西 单 图 书 大 厦 一 楼 大 厅 书 柜 上 摆 的 《论
销售量就近 5 
语》、《孟子》、《大学》、《中庸》 等书,每种都有几个版本。
除读经活动外, 据 《中 华 读 书 报 》 总 第 368 期 第 8 版 报 道, 北
京大学有个教授, 置 梁 漱 溟 乡 建 运 动 的 教 训 于 不 顾, 倡 议 建 立 儒 家
文化保护区,试 图 完 整 地 保 存 儒 家 文 化, 使 其 “可 以 作 为 一 种 活 生
生的形态,在现代化建设中发挥它 的积 极作用”。另一位北京大学教
授还写文章呼吁 “领导重视”, “各界支持”。目前,我尚无缘阅读这
位教授对他倡议的详细论证,不知道他试图完 整 地 保 存 “儒 家 文 化”
的社区是否设立皇帝,是否实行 “三 纲 六 纪”,也不知道他是 如何证
明 “儒家文化 保 护 区” 可 以 在 现 代 化 建 设 中 发 挥 积 极 作 用 的。 我 只
知道,从 1840 年起,160 余 年 痛 定 思 痛 的 历 史 告 诉 我 们: 儒 家 文 化


 8
一而再、再而三地 证 明, 它 是 妨 碍 现 代 化 的 重 大 阻 力, 它 使 中 国 在
世界现代化的浪 潮 中, 丧 失 了 自 立 于 世 界 民 族 之 林 的 能 力, 陷 入 半
封建半殖民地的屈辱处境。我只知道,20 世纪 20 年代以来,经三代
现代新儒家的积 极 努 力, 直 到 而 今 也 未 能 从 儒 学 中 开 出 科 学 与 民 主
来。在这种铁的事实面 前, 即 使 把 “儒 家 文 化 保 护 区” 推 广 到 全 中
国,难道我们能相 信 它 在 中 国 现 代 化 建 设 中 发 挥 积 极 作 用 吗? 难 道
我们能不担心,在以 电 子 信 息 技 术 为 核 心 的 高 科 技 推 动 的 日 益 加 强
的全球化进程中, 它 不 会 使 中 国 失 去 竞 争 力, 再 次 沦 为 半 封 建 半 殖
民地吗?

(七)

综上所述,就 是 我 要 出 版 这 本 半 个 多 世 纪 前 写 的 小 书 的 原 因。 版

这本小书的主旨,是 论 证 儒 学 统 治 是 使 中 国 社 会 长 期 停 滞 在 封 建 主 明
义阶段,难以实现工业化、现代化的极其重要原因。比起其 他论 述阻
碍中国实现工业化、现代化的原 因 的 论 著 来,它有以下特点。 第 一,
它从社会学角 度, 运 用 “既 得 利 益” 这 一 概 念 证 明: 如 果 一 个 社 会
的统治阶级的各 个 组 成 部 分 具 有 相 同 的 既 得 利 益, 这 个 社 会 就 很 难
实行变革。中国封 建 社 会 的 统 治 阶 级 的 两 个 组 成 部 分———皇 室 和 儒
生阶层———都在儒学 统 治 中 具 有 深 厚 的 既 得 利 益, 所 以 儒 学 统 治 就
必然阻碍中国的 工 业 化 和 现 代 化。 这 一 论 点 似 乎 尚 未 见 其 他 类 似 论
著系统利用过。第 二, 这 本 小 书 系 统 叙 述 了 中 国 儒 学 长 期 发 展 的 历
史,特别是揭露西汉 皇 室 和 儒 生 阶 层 如 何 相 互 利 用 以 使 儒 学 取 得 独
尊地位,此后历代皇 室 和 儒 生 阶 层 如 何 相 互 利 用 以 维 护 儒 学 统 治 的
各种不光彩活动,有 利 于 人 们 摆 脱 或 免 于 产 生 对 儒 学 不 应 有 的 盲 目
信仰和敬畏之情。 第 三, 这 本 小 书 中 举 了 一 些 实 例, 证 明 儒 家 统 治
是阻碍科学与民 主 的 产 生 和 发 展 的, 有 助 于 人 们 少 受 甚 至 不 受 现 代
新儒家 “返本开新” 的欺骗。

【注释】
1]胡绳 主 编: 《中 国 共 产 党 七 十 年 》,336 页, 北 京, 中 共 党 史 出 版

社,1991。

2]同上书,359 页。

3]参见方克立:《现代新儒学与中 国 现 代 化 》,36 页, 天 津, 天 津 人 民 出
版社,1997。

4]参见方克立:《现代 新 儒 学 的 发 展 历 程 》, 见 《现 代 新 儒 学 与 中 国 现 代


 9
化》,91~156 页。
5]参见张立文:《宋明新 儒 学 与 现 代 新 儒 学 形 上 学 之 检 讨 》, 第 3 节, 见

郑家栋等主编:《新儒家评论》,第 1 辑,77~80 页,北 京, 中 国 广 播 电 视 出 版
社,1994。

6]参见唐君毅等:《中国文化与世界》,载 《民主评论》,第 9 卷第 1 期。
7]参见牟宗三:《政道与治道》,55~56 页,台湾,广文书局,1974。


8]胡伟希:《传统 与 人 文———对 港 台 新 儒 家 的 考 察》,29 页, 北 京, 中 华
书局,1992。

9]朱学勤:《老 “内圣” 开 不 出 新 “外 王” ———从 〈政 道 与 治 道〉 评 新 儒
家之政治哲学》,见张荣明主编:《道 佛 儒 思 想 与 中 国 传 统 文 化》,194~195 页,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

10]许纪霖:《儒学在当代的衍化及困境》,见上书,174 页。

国 [
11]方克立:《现代新儒学与中国现代化》,51~52 页。
的 [
12]郑家栋、叶海烟主编:《新儒家评论》,第 2 辑,24~25 页, 北 京, 中

学 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5。
统 [
治 13]牟宗三:《历史哲学》,117 页,台湾,学生书局,1984。

14]上两段引文转引自李毅:《中国 马 克 思 主 义 与 现 代 新 儒 学》,285~286
页,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1994。

15]牟宗三:《政道与治道》,561 页,台湾,学生书局,1983。

16]朱学勤:《老 “内圣” 开 不 出 新 “外 王 ” ———从 〈政 道 与 治 道 〉 评 新
儒家之政治哲学》,见张荣明主编:《道佛儒思想与中国传统文化》,187 页。

17]牟宗三:《政道与治道》,57~58 页。

18]李毅:《中国马克思主义与现代新儒学》,288 页。

19]参见 劳 思 光: 《成 败 之 外 与 成 败 之 间 》, 见 《唐 君 毅 先 生 纪 念 集 》,
266~268 页,台湾,学生书局,1979。

20]参见郑家栋、叶海烟主编:《新儒家评论》,第 2 辑,51~63 页。

21]转引自方克立:《现代新儒学与中国现代化》,143~144 页。

22]刘述 先: 《中 国 哲 学 与 现 代 化 》,61 页, 台 湾, 时 报 文 化 出 版 公
司,1980。

23]同上书,71 页。

24]参见傅伟勋:《儒家思想的时代 课 题 及 其 解 决 线 索 》, 见 [美 ] 《知 识
分子》,1986 年夏季号。

25]参见郭振羽:《新加坡推广儒家伦理的 社 会 背 景 和 条 件》, 载 台 湾 《当
代》 杂志,1988 05 (
25)。

26]方克立:《现代新儒学与中国现代化》,85~86 页。

27]参见上书,154 页。

28]李毅:《中国马克思主义与现代新儒学》,292 页。

29]《李一氓同志给蔡尚思教授的一封信》,载 《文汇报》,1990 12 26。


 0

30]司马孺:《马克思主义和孔子教义》,载 《真理的追求》,1991 (
3)。

31]方克立:《现代新儒学与中国现代化》,403 页。

刘绪贻
2005 年 “五四” 纪念日于珞珈山





 1
目 录

第一章   绪论 ………………………………………………………… 1
儒学 ……………………………………………………………… 1
既得利益与社会变迁 …………………………………………… 2
人性和我们的方法 ……………………………………………… 4

第二章   儒学统治的兴起 …………………………………………… 6


儒生的出现 ……………………………………………………… 6
仕途奋斗和挫折 ………………………………………………… 8
逐渐成功 ………………………………………………………… 10
最后的胜利 ……………………………………………………… 12
统治阶级从儒学获取既得利益的开始 ………………………… 14

第三章   汉初社会重新分层 ………………………………………… 17


工商业者和游侠的兴起 ………………………………………… 17
对统治阶级利益的威胁 ………………………………………… 18
对工商业者和游侠的镇压及其衰落 …………………………… 21
社会重新分层的影响 …………………………………………… 23

第四章   汉代儒学的发展和演变 …………………………………… 27


儒生阶层的扩大 ………………………………………………… 27
师传和家法 ……………………………………………………… 29
古文经书的出现 ………………………………………………… 31
今古文经学学者间的冲突 ……………………………………… 34
古文经学的最后胜利 …………………………………………… 37


 
第五章   门阀士族的兴起及其影响 ………………………………… 45
儒生阶层的第一个正式组织 …………………………………… 45
门阀之士阶层的产生和持续 …………………………………… 49
道家的复兴和佛家﹑风雅文学的繁荣 ………………………… 54
遏制道和佛的企图 ……………………………………………… 60

第六章   儒学统治的重建 …………………………………………… 67


科举制的制度化 ………………………………………………… 68
对残存的门阀士族的压制 ……………………………………… 72
儒生反对佛﹑道及其他危及其既得利益的势力的斗争 ……… 75
韩愈和李德裕 …………………………………………………… 78



儒 第七章   宋代儒学统治的加强及其影响 …………………………… 85


藩镇和宦官的兴衰 ……………………………………………… 85
治 进一步完善科举制 ……………………………………………… 89
王安石的新政 …………………………………………………… 91
新儒学的兴起 …………………………………………………… 99
朱熹学说向北发展 …………………………………………… 104

第八章   儒学的专制统治 ………………………………………… 110


从儒学获取的最大既得利益 ………………………………… 111
文字狱 ………………………………………………………… 115
抵制西方文化 ………………………………………………… 121
儒学的三大转折 ……………………………………………… 133

第九章   结论 ……………………………………………………… 143

参考文献 …………………………………………………………… 147


译后记 ……………………………………………………………… 149


 
第一章
绪 论

在作进一步探 讨 之 前, 让 我 们 首 先 明 确: 第 一, 儒 学、 既 得 利
益、社会变迁这三 个 主 要 术 语 的 意 义; 第 二, 我 们 试 图 说 明 的 主 要
论点;第三,本书所使用的方法。

儒 学

我们现在所说的六经或六艺,是指 《诗》、 《书》、 《礼》、 《乐》、


《春 秋 》 和 《易 》。 这 些 书 的 存 在 都 早 于 孔 子 (公 元 前 551—前
479)[
1],而且

以六艺教人,并不 必 始 于 孔 子 …… 不 过 孔 子 却 是 以 六 艺 教
一般人之第一人 …… 孔 子 是 中 国 第 一 个 使 学 术 民 众 化 的, 以 教
育为职业的 “教授老儒”。[
2]

孔子是否删订 过 六 经, 也 意 见 不 一。 但 不 管 怎 样, 六 经 逐 渐 与
孔子联系得如此紧密:只要人们一 提到六经,就意味着 孔学或儒 学,
反之亦然。[
3]

六经之外的另外两部经书 《论语》 和 《孝经》,在更 晚的时候 也


被当作儒学著作。这 两 部 书 是 由 孔 子 的 弟 子 或 后 来 的 儒 生 记 录 和 收
集的有关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
4]

孔子去世后的继 承 者 据 说 是 曾 子, 曾 子 的 继 承 人 则 是 孔 子 的 孙
子子思 (死于公元前 402 年);子思死后接着就 是战国时代 (公元前
403—前 221),儒学衰落了。

然齐鲁之间, 学 者 独 不 废 也。 于 威 [王]、 宣 [王] 之 际,


孟子、荀卿之列,咸遵夫子之业而润色之,以学显于当世。[
5]


 
这些人的著作也被 当 作 儒 学 [
6], 不 过 荀 卿 既 被 认 为 是 儒 家, 也

被认为是法家。
从孔子 时 代 一 直 到 战 国、 秦 朝 (公 元 前 221—前 207) 和 汉 朝
(公元前 206—公元 220) 初 年, 儒 学 都 只 是 当 时 在 中 国 争 夺 统 治 地
位和普及权的众多流行学说中的一种。

自汉武帝 (公元 前 140—前 87) 用 董 仲 舒 之 策 [约 在 公 元


前 136 年]:“诸不在 六 艺 之 科, 孔 子 之 术 者, 皆 绝 其 道, 勿 使
并进”。于是中国大部分之思想统一于儒,而儒家之学, 又 确 定
1858—1927),大 多 数
为经学。自此以后,自董仲舒至康有 为 (
著书立说之人,其学说无论如何新奇,皆须于经学中 求 有 根 据,
中 方可为一般人 所 信 受。 经 学 虽 常 随 时 代 而 变, 而 各 时 代 精 神,

的 大部分必于 经 学 中 表 现 之。 自 孔 子 至 淮 南 王 (死 于 公 元 前 122

学 年) 为子学时代,自董仲舒至康有为则经学时代也。[
7]

治 确实曾有过一些 学 者 想 要 摆 脱 这 种 思 想 的 束 缚, 但 是 他 们 的 努
力都没能达到导 致 一 个 真 正 的 变 革 的 程 度。 这 种 现 象 是 怎 么 产 生 的
呢?它与人性有什 么 联 系? 对 中 国 社 会 的 影 响 又 是 怎 样 的 呢? 从 分
析既得利益对社会变迁的阻碍着 眼 来 回答 这些 问题,是本书的主 旨。
换句话说,本书将揭 示 中 国 的 统 治 阶 级 是 如 何 从 汉 代 直 到 清 朝 通 过
对儒学的各种解 释 和 保 护 来 获 取 并 维 护 他 们 的 既 得 利 益 的, 而 不 是
要把儒学本身作为一套思想体系来探讨。

既得利益与社会变迁

既得利益这个概念 19 世纪 80 年代 和 90 年代 在美国曾被 广 泛 讨
论。著名经济学家索 尔 斯 坦 · 维 布 伦 的 著 作 集 其 大 成。 他 把 既 得 利
益定义为一种 “只取不予的非常权利”[
8]。这个定义似乎说明了两个

问题:第一,因为是一种 “权利”,它必定 是建立 在社会或社会 制 度


之中的;第二,因为它是 “一种只 取 不 予 的权利”,所以在某一社 会
制度中具有既得 利 益 的 人, 除 非 他 们 再 也 难 以 维 持 下 去, 否 则 就 永
远也不会放弃它。因此,著名社会学家威廉·F·奥格本说:

那些有着 “既得利 益 ” 的 人, 通 过 现 状 获 得 特 定 优 惠。 而
由于现状 变 化 他 们 的 优 惠 很 可 能 丢 给 别 人, 于 是 “既 得 利 益 ”


 
就会成为社会变迁的一种阻碍。[
9]

孔子以后,中 国 逐 渐 出 现 一 个 被 称 为 “儒 家” 或 “儒 生” 的 群
体。这些人学习、传 授 和 发 展 六 经 或 儒 学。 他 们 一 遍 又 一 遍 地 试 图
说服春秋时期 (公元前 721—前 479) 的 诸侯,战国时 期的各 国 国 王
以及秦、汉的皇 帝 们, 力 求 把 他 们 的 学 说 付 诸 实 践。 西 汉 时 期, 他
们渐渐取得 胜 利。 当 朝 廷 发 现 注 重 “忠 君” 思 想 的 儒 学 对 于 巩 固 和
10],儒生也就逐渐从中 获得越来越多
加强其统治非常有助益的时候 [
的好处,并且形成 一 个 社 会 阶 层。 汉 武 帝 时 期, 他 们 成 功 地 争 取 到
通过考试 可 以 免 除 赋 税、 徭 役 和 兵 役。 他 们 还 力 图 垄 断 官 僚 阶 层,
并且至迟 在 汉 元 帝 (公 元 前 48—前 32) 时 期 已 基 本 成 功。 从 那 时
起,皇族 和 儒 生 就 都 在 儒 学 中 具 有 很 强 的 既 得 利 益。 东 汉 光 武 帝 第

25—58) 积极 鼓 励 经 学 研 究, 并 且 礼 遇 布 衣 儒 生 以 保 证 皇 室 的 安
( 章
全,这更提高了 经 学 研 究 的 实 用 价 值。 隋、 唐 时 期, 通 过 建 立 科 举  

制,更加正式地把 统 治 阶 级 的 既 得 利 益 制 度 化 在 儒 学 之 中。 到 了 宋  

代,允许儒生犯 罪 可 以 要 求 缓 刑。 明、 清 时 代, 儒 生 被 授 予 更 多 其
他特权。作为回报, 他 们 则 不 断 地 努 力 为 儒 家 经 典 作 注, 为 皇 权 辩
护,使皇权神圣化,并扩展皇权。
除此之外,为了以 牺 牲 他 人 利 益 为 代 价 而 维 护 和 增 加 他 们 自 己
的利益,也是从汉 朝 开 始, 皇 室 和 儒 生 共 同 携 手 压 制 其 他 的 学 说 和
社会群体;并且除 了 从 晋 到 隋 这 一 段 时 期 之 外, 他 们 一 般 来 说 都 是
成功的。这种统治阶 级 各 个 组 成 部 分 的 既 得 利 益 高 度 统 一 的 社 会 分
层结构,使得统治集 团 的 这 种 既 得 利 益 成 了 社 会 变 迁 的 一 个 强 大 的
阻碍力量。
000 年来的朝代更替,所改变的只是各个王朝
因此之故,中国 2 
的姓氏,社会总体 结 构, 特 别 是 建 立 在 儒 学 之 上 的 政 治 体 制, 却 一
次又一次地完善 起 来。 旧 的 家 族 和 个 人 被 排 除 出 儒 家 阶 层, 新 的 家
族和个人又挤进 来, 而 这 个 阶 层 本 身, 却 绵 延 不 绝, 而 且 不 断 增 强
(从晋朝到 隋 朝 这 段 时 期 较 弱 )。 只 要 这 种 社 会 分 层 结 构 存 在 一 天,
任何与 儒 学 相 悖 或 不 同 的 事 物 就 不 可 能 得 势。 例 如, 儒 学 禁 止 言
“利”,因此工、商 的 知 识 和 技 术 只 要 刚 一 抬 头, 就 会 受 到 压 制。 最
近约 300 年间对工、商的压制,就是一个 典型的例子。而正 是 这 样,
儒学才得以在中 国 维 持 统 治 两 千 多 年。 追 溯 这 种 统 治 过 程 的 各 个 不
同阶段,揭示体现 于 其 中 的 人 群 的 既 得 利 益, 探 寻 调 节 并 使 之 延 续
不断的力量以及 最 后 导 致 它 解 体 的 原 因, 是 从 制 度 的 角 度、 着 重 以


 
既得利益作为社会变革的阻力,写出儒学统治的自然史。
我们所说的 “社会变迁”,指的是 包括物质文 化和非物质文 化 两
者在内的文化变 迁。 而 本 书 将 侧 重 于 非 物 质 文 化 方 面, 因 为 我 们 讨
论的主要是知识生活。

人性和我们的方法

我们知道,自然科 学 与 社 会 科 学 最 大 的 区 别 之 一, 就 是 在 自 然
科学中,我们可以 通 过 可 重 复 的 人 工 方 法 得 出 结 论, 这 种 结 论 适 用


于整体,而不仅局 限 于 哪 个 单 独 的 个 案。 但 在 社 会 科 学 中 却 几 乎 不
国 能这样。因此,在社 会 科 学 中, 我 们 便 常 常 求 助 于 所 谓 历 史 的 和 比

儒 较的方法。这类方法假设有同一的 人 性,并且因为这种同一的 人 性,

统 人类面对类似的 社 会 条 件 时, 就 会 产 生 类 似 的 社 会 现 象。 我 们 把 这

些不同时期、不同地区彼此独立但又 互 相 类似的社会现 象联系 起来,
便会发现那些据 以 进 行 概 括、 提 供 分 类 概 念 以 及 社 会 学 规 律 的, 出
现在社会 发 展 过 程 中 的 相 似 性。 曾 任 国 际 社 会 学 学 会 主 席 的 路 易
斯·沃斯教授成功地运用这种方法 写 作了 《少数民族聚居 区》 一书。
本书也将采用这种方法。
儒学在中国的统 治 长 达 两 千 余 年, 在 与 它 有 关 的 那 些 卷 帙 浩 繁
的文献中,只要选 取 得 当, 肯 定 会 有 足 够 多 的 彼 此 独 立 却 又 相 类 似
的历史事实,作为 进 行 社 会 学 概 括 的 基 础。 但 是 另 一 方 面, 由 于 这
些历史事实实在 是 多 不 胜 举, 所 以 我 们 将 只 讨 论 那 些 较 为 典 型 的 例
证。同时,为了使我 们 的 结 论 更 令 人 信 服, 我 们 还 将 在 可 能 的 情 况
下,试着将这些事实与其他社会和文化的历史事实相比较。
用这种方式来研 究 儒 学 统 治, 可 以 揭 示 驱 使 人 们 采 取 其 所 作 所
为的行动的纷繁 微 妙 的 利 益 机 制。 无 论 何 时 何 地, 只 要 同 样 的 社 会
状况存在,与之有关 的 利 益 群 体 就 会 像 皇 室 和 儒 生 在 中 国 所 做 的 那
样,以同样的方式 去 获 取、 维 护 和 增 加 他 们 的 既 得 利 益, 而 结 果 则
是社会变迁 的 机 会 被 降 到 最 低 点。 这 使 我 们 的 研 究 可 以 进 而 揭 示:
不仅在中国的儒 学 统 治 中, 而 且 在 一 般 意 义 上, 统 治 阶 级 各 个 组 成
部分的相同或类似既得利益,是如何构成对社会变革的强大阻力的。
另外需要提到 的 是, 为 了 不 使 本 书 的 注 太 多, 文 中 涉 及 的 那 些
人们如此 熟 悉、 似 乎 成 为 常 识、 而 其 确 切 性 已 被 广 为 接 受 的 事 实,


 
将不注明出处。

【注释】

1]关于谁是六经的作者,持 不 同 观 点 的 两 派 学 者 之 间 的 争 论 一 直 持 续 到
民国初年。一派认为是孔子,而另一派认为是周公。约从 30 年前 开 始, 在 胡 适
的鼓励下,一批现代学者在顾颉刚的 领 导 下 对 中 国 古 代 历 史 进 行 了 一 番 相 当 有
分量的研究。他们的大多数结论 得 到 广 泛 的 承 认。 他 们 发 现, 六 经 是 结 集 起 来
的、孔子以前就有的古代零星文 学 作 品、 政 府 报 告 和 文 书、 礼 仪 记 录 以 及 卜 辞
等。见钱玄同:《论说文及壁中古文经书》,见顾颉刚编:《古史 辨》 第 1 册 (译
者注:原书用北平普世书 局 1926 年 版, 中 译 据 上 海 古 籍 出 版 社 1982 年 重 印 版
查正。下同),中编,242 页。

2]冯友兰:《中国哲学史》 (译 者 注:原 书 引 自 北 平:亨 利 · 维 奇 1937 年 第
版的德克·博德英译本,中译引自中华书局 1984 年版,下 同), 上 册, 第 1 篇, 一

第 4 章,68~70 页。  

3]顾颉刚发现孔子与六经 之 间 不 可 分 割 的 紧 密 联 系 是 汉 代 儒 生 们 努 力 的 绪
 
结果。见罗根泽编:《古 史 辨》 第 4 册 (译 者 注: 原 书 用 北 平 普 世 书 局 1933 年 论
版,中译据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2 年重印版查正。下同),“顾序”,x
i页。

4]在这里引用浩繁 的 有 关 谁 是 《论 语》 和 《孝 经 》 作 者 的 争 论 是 不 可 能
也是不必要的。根据现代学者们的观点,《论语》 作为一部专著而 得 名, 可 能 开
始于汉武帝时期的孔安国用它来教他 的 弟 子。 参 见 孙 世 扬: 《论 语 考》, 见 罗 根
泽编:《古史辨》 第 4 册,上 编,89~94 页。 而 《孝 经 》 无 疑 是 汉 代 的 儒 生 所
作。参见钱玄同:《重论经今古文学问题》,见顾颉刚编:《古史 辨》 第 5 册 (译
者注:原书用北平普世书 局 1935 年 版, 中 译 据 上 海 古 籍 出 版 社 1987 年 重 印 版
查正。下同),上编,70~80 页。

5]司马迁:《史记》 (译 者 注:原 书 用 上 海 同 文 书 局 1885 年 版,中 译 据 岳
麓书社 1988 年版查正。下同),卷 121,869 页。

6]旧式学者们 认 为 曾 子 与 《孝 经 》 的 写 作 有 关, 而 且 曾 子 和 子 思 还 是
《四书》 中 《大学》 和 《中庸》 的作者。但是现代学者不同意他 们 的 看 法, 只 承
认曾子 可 能 与 《中 庸 》 一 部 分 的 最 初 写 作 有 关。 见 罗 根 泽 编:《古 史 辨 》 第 4
册,上编,141~184 页。

7]冯友兰:《中国哲学史》,上册,485 页。

8]索尔斯坦·维布伦:《既得利益 》,100 页, 纽 约,B· W · 许 布 施 · 麦
克姆尼克斯,1919。

9]威廉·F·奥格本:《社会变迁》,169 页,纽约,瓦伊金出版社,1938。

10]从这个意义上说,主张君主专政的 法 家 也 是 同 样 有 用 的。 但 是, 由 于
其他种种原因,秦朝重法家却二 世 而 亡, 给 了 儒 生 们 以 重 要 口 实, 去 说 服 汉 朝
的统治者们贬低甚至取消法家学说。


 
第二章
儒学统治的兴起

随着儒学统治的 出 现, 统 治 家 族 亦 即 皇 朝 和 儒 生 们 在 儒 学 中 的
既得利益逐渐 建 立 起 来, 并 被 织 入 中 国 社 会, 尤 其 是 政 治 制 度 和 宗
法制度之中。对这 个 发 展 过 程 的 描 述, 可 以 帮 助 我 们 解 释 统 治 阶 级
的既得利益为什 么 以 及 如 何 成 为 中 国 社 会 变 革 的 障 碍, 对 中 国 社 会
的发展有什么重 大 影 响。 所 以 我 们 认 为, 追 溯 这 种 发 展 过 程, 并 揭
示皇朝和儒生们如何开始从儒学中获得既得利益,是值得的。

儒生的出现

周朝 (公 元 前 1122—前 255) 是 中 国 历 史 上 最 长 的 一 个 朝 代。
封建制度及其附属物是它主要的特征。

部分地……是为了防止帝国边境遭到攻击, [开国者] 文王
的继承者武王 [公元前 1122—前 1115] 分封了 一大 批 贵 族 去 充
当帝国的 “屏障”。这些受封者 或者是帝 室成员,或者是 身 居 各
级职位 的 功 臣 …… 看 来 共 设 了 五 种 爵 位: 公 爵, 侯 爵, 伯 爵,
子爵和男爵。[
1]

这些人就是封建 诸 侯。 除 自 己 拥 有 一 大 片 京 畿 之 地 外, 周 王 把
他控制下的其他 土 地 分 封 给 这 些 诸 侯。 周 王 和 各 诸 侯 又 都 再 把 他 们
的土地分封给更低一级的贵族———公、卿、大夫。[
2]在土地上劳动的

农民由 “庶人” 即平民组成,奴隶则大多数是战俘。[


3]在上面所说的

贵族和农民之 间 有 一 个 “士” 阶 层, 其 地 位 稍 高 于 平 民, 构 成 贵 族
的最底层。[
4]

农民们除了缴纳 实 物 地 租, 还 要 定 期 为 贵 族 们 服 劳 役, 并 在 战
时服兵役,而贵族 的 责 任 却 仅 仅 是 统 治———维 持 社 会 秩 序, 监 督 农


 
民的劳作以及收租。[
5]

和封建制度一起的还有宗法制度,它们有点像一对孪生兄弟。

继承权被限定 由 父 亲 传 给 儿 子。 这 不 仅 适 用 于 皇 室 和 贵 族
的领地,甚至在帝 国 最 贫 穷 的 家 庭 也 是 一 样。 围 绕 它 发 展 起 来
的一全套辅助 性 的 规 划, 构 成 了 宗 法 制 度。 一 个 帝 国, 诸 侯 国
或者家庭的缔造者称为 “祖”,享 有 最高 的地位。他的长子 是 他
的继承人,称为 “大宗”(或 “宗”)。如 果他的某个兄弟 分 享 了
一部分继承权或 者 另 立 了 这 个 家 庭 的 一 个 分 支, 则 被 称 作 “小
宗”。
长子兼继承人在 这 个 家 庭 里 具 有 重 要 的 地 位 和 责 任 …… 他
有义务赡养任 何 经 济 困 难 的 亲 戚。 作 为 回 报, 他 和 他 的 妻 子 则 第

受到所有人特殊的尊敬。[
6]

 
现在我们可以 看 到, 在 封 建 社 会 里, 国 王 控 制 着 诸 侯 和 公, 诸 儒

侯和公控制着卿和大夫,卿和大夫控 制 着 士,士则控制庶人和奴 隶。 统

而在每一个家庭或 家 族 里, “大 宗” 或 继 承 人 支 配 着 所 有 其 他 的 人。 的

这是一个等级森 严 的 社 会, 每 一 个 人 都 有 其 与 生 俱 来 的 特 定 的 社 会 起
角色和地位。几乎没 有 人 能 够 通 过 他 的 成 就 来 改 变 其 社 会 地 位 和 职
业。[
7]为了让人们依照其特定的社会地位行事,又有一大堆定义明确

的 “礼” 来引导和限制他们。
大体从周朝建国 一 直 到 公 元 前 771 年 周 幽 王 被 杀, 主 要 就 是 由
于上述两种制度 及 其 附 属 物 使 得 中 国 文 化 成 为 一 个 整 体, 保 证 了 社
会的安定与和 平。 此 后, 开 始 了 春 秋 时 代, 封 建 制 度 日 益 松 散, 宗
法制度日渐失去 威 势。 周 王 虽 在 一 定 时 期 内 在 洛 阳 建 有 朝 廷, 但 他
所拥有的无可争 议 的 势 力 范 围 实 在 太 小, 无 法 保 证 其 拥 有 与 其 祖 先
一样的权力。封建 诸 侯 们 不 顾 周 王 的 禁 令, 互 相 争 夺, 吞 并 分 封 的
土地以图扩大他 们 的 权 势。 诸 侯 国 的 政 柄 也 落 入 了 卿 和 大 夫 这 些 大
臣之手。而这些大 臣 有 时 也 不 能 控 制 士。 作 为 封 建 宗 法 制 度 特 征 的
礼仪、风俗、道德标 准 以 及 社 会 机 构 都 渐 趋 崩 溃。 周 朝 前 期 用 以 区
分天子、诸侯、大 臣 及 其 属 下、 平 民 和 奴 隶, 并 协 调 这 些 等 级 关 系
的、界限分明的社 会 身 份 和 角 色, 已 不 再 被 遵 守。 整 个 社 会 处 于 逐
渐瓦解的状态。
孔子出生在一个古代文化保存得最为完好的诸侯国中。

目睹当 时 各 种 制 度 之 崩 坏, 以 为 “天 下 无 道 ”, 而 常 怀 想


 
“天下有道” 之时。故曰: “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 自天子出。
天下无道,则礼 乐 征 伐, 自 诸 侯 出。 自 诸 侯 出, 盖 十 世 希 不 失
矣。自大 夫 出, 五 世 希 不 失 矣。 陪 臣 执 国 命, 三 世 希 不 失 矣。
天下有道,则政不在大夫。天下有道,则庶人不议。”[
8]

这就是为什么 “孔子以为苟欲 ‘拨乱 世而反之正’,则莫如使 天


子仍为天子,诸 侯 仍 为 诸 侯, 大 夫 仍 为 大 夫, 陪 臣 仍 为 陪 臣, 庶 人
仍为庶人”[
9]。

除政治秩序外,古 代 的 礼 仪 必 须 恢 复, 从 天 子 到 百 姓 的 身 份 和
角色 也 都 必 须 再 各 就 其 位; 只 有 这 样, 和 平 和 秩 序 才 能 重 建
起来。[
10]

孔子是个非常 注 重 实 践 的 人, 他 想 把 他 的 梦 想 变 成 现 实。 但 意

国 识到他很可能不 会 成 功, 所 以 就 有 计 划 地 传 播 他 认 为 的 古 代 良 好 的

儒 社会秩序的 知 识, 好 让 他 的 弟 子 们 在 他 失 败 之 后 能 继 续 行 其 教 义。
学 于是他成了中国 第 一 位 大 教 育 家, 有 点 像 苏 格 拉 底 之 于 希 腊。 他 向

治 所有渴望通晓古 代 知 识 的 年 轻 人 敞 开 大 门, 不 管 他 们 多 么 贫 困 或 卑
000,其中 72 位熟谙六经。
微。据史料记载,孔子有弟子 3 
由于他希望学生们能将其教导付诸实践,他曾教诲他们: “学而
优则仕。”(《论语·子张》)而他的一批弟子确实在仕途上非常得意。

自孔子卒后,七十子 之 徒 散 游 诸 侯, 大 者 为 师 傅 卿 相, 小
者友教士大夫, 或 隐 而 不 见。 故 子 路 居 卫, 子 张 居 陈, 澹 台 子
羽居楚,子夏居西河,子贡终 于齐。如 田子 方、 段 干 木、 吴 起、
禽滑厘之属,皆受业于子夏之伦,为王者师。[
11]

这样,孔子就将当 时 还 只 为 贵 族 所 独 享 的 特 权———文 学 和 教 育
推广开来。

于是后来即有一种非农、 非 工、 非 商、 非 官 僚 之“士” ……
此种士之阶级只 能 做 两 种 事 情, 即 做 官 与 讲 学…… 孔 子 即 是 此
阶级之创立者,至少亦是其发扬光大者。[
12]

随着时间的推移, 这 个 群 体 发 展 着 变 化 着。 而 那 些 遵 循 它 的 教
义的人们,则渐渐以儒生的称呼而闻名于世。

仕途奋斗和挫折

由于儒生不从事 生 产, 又 总 是 想 要 做 官, 所 以 他 们 不 断 地 努 力


 
劝说那些诸侯聘 用 他 们, 好 让 他 们 能 够 将 大 师 的 教 导 付 诸 实 践 以 恢
复不断崩坏的社 会 秩 序。 孔 子 自 己 在 其 本 国 的 努 力 失 败 之 后, 心 情
惆怅地周游列国 14 载,不停地寻觅 一 位 会 重用他的明主,允许他 去
组建一个他理想 中 的 社 会。 然 而 时 过 境 迁, 他 除 了 四 处 碰 壁, 满 怀
失望之外,一无所获。
春秋时代渐去, 战 国 时 代 随 之 而 来, 社 会 动 荡 不 安 加 剧。 诸 侯
们开始自称为 “王”, 旧 的 等 级 界 限 已 不 复 存 在, 生 活 失 去 安 全 感,
传统的道德价值 也 被 弱 肉 强 食 的 武 力 法 则 所 淹 没。 没 有 人 再 关 心 已
日渐消失的往古 社 会 秩 序 或 希 望 恢 复 它, 当 时 的 世 态 也 就 更 加 不 利
于保守的儒生。伟大的历史学家司马迁记述道:

是时独魏文侯 [公元前 403—前 387] 好 学。 后 陵 迟 以 至 于 第



始 皇 [公 元 前 246—前 210], 天 下 并 争 于 战 国, 儒 术 既 章
绌焉。[
13]  


秦灭六国以及秦 朝 的 建 立 结 束 了 战 国 时 代。 秦 国 的 胜 利 在 很 大 统

程度上要归功于 法 家 的 有 效 治 理, 被 法 家 认 为 是 非 常 低 效、 不 合 法 的
制且不合时宜的 儒 生, 在 秦 国 特 别 被 人 看 不 起。 而 秦 朝 法 家 支 配 了 兴

整个中国,儒生就 更 加 受 挫, 因 而 也 更 加 焦 急 不 安。 他 们 不 停 地 抨
击新政府统治和 管 理 的 残 忍 暴 虐、 冷 酷 无 情、 机 械 化 并 与 古 代 圣 王
之治背道而驰。这 就 触 怒 了 当 朝 丞 相 李 斯。 他 虽 曾 是 著 名 儒 家 荀 子
的弟子,但却是个 法 家。 根 据 他 的 请 求, 中 国 历 史 上 著 名 的 第 一 个
自封为 “皇帝” 的 秦 始 皇 下 令 焚 烧 了 所 有 的 儒 家 典 籍, 并 活 埋 了 大
约 400 多名儒生。
秦朝统 治 甚 暂。 在 其 崩 溃 过 程 中, 儒 生 们 千 方 百 计 地 推 波
助澜。[
14]

汉朝的开国之 君 刘 邦 虽 不 像 秦 始 皇 及 其 丞 相 那 样 力 图 消 灭 儒
生,但也非常 蔑 视 他 们。在 他 推 翻 秦 朝 建 立 新 王 朝 的 过 程 中, 尽
管儒生迫切 地 想 要 追 随 他,但 他 侮 辱 他 们 的 事 件 却 广 为 人 知。 有
一次,当时颇有 名 气 的 儒 生 郦 生 想 通 过 一 个 朋 友 去 见 见 他, 结 果
被告知:

沛公 (刘邦当时封 号 ) 不 好 儒, 诸 客 冠 儒 冠 来 者, 沛 公 辄
15]
解其冠,溲溺其中。与人言,常大骂。未可以儒生说也。[

怎么会这么蔑视儒生呢?刘邦曾这样说: “我方以天下为事, 未
暇见儒人也。”[
16]他认为儒生无助于他作为征服者的事业。


 
逐渐成功

仕途奋斗过程中的这些挫折,并未使儒生们彻底失望到最终放
弃他们 的 希 望 和 企 图。 刘 邦 成 功 地 征 服 了 全 中 国 并 成 为 汉 高 祖
(公 元 前 206—前 194) 不 久 , 他 与 儒 生 之 间 有 了 另 一 些 有 趣 的
经历。

陆生时时前说称 《诗》、 《书》。 高 帝 骂 之 曰: “乃 公 居 马 上


而得之,安事 《诗》、《书》!” 陆生曰: “居马上而得之, 宁可以
中 17]
马上治之乎?”[

的 随后陆生以秦朝为例解释为什么 不 能 仅 靠武力和法 律统治 天 下。

学 高祖有些被他所说服,于是就说:


“试为 我 著 秦 所 以 失 天 下, 吾 所 以 得 之 者 何, 及 古 成 败 之
国。” 陆生乃粗述存亡之征,凡 著 十 二篇。每奏 一 篇, 高 帝 未 尝
不称善,左右呼万岁,号其书曰 《新语》。[
18]

陆贾虽然受过道 家 的 影 响, 其 书 主 要 还 是 以 儒 家 的 教 义 为 根 据
来反对法家。可是要 将 他 的 这 次 成 功 与 其 同 时 代 的 人 和 同 仁 叔 孙 通
的相比,就显得太 限 于 个 别 儒 生, 而 且 微 不 足 道。 下 面 就 是 有 关 叔
孙通迫切地为做官而奋斗的一段趣事。

叔孙 通 儒 服, 汉 王 (刘 邦 称 帝 前 封 号 ) 憎 之; 乃 变 其
服……汉王喜。
叔孙通之降汉,从儒 生 弟 子 百 余 人, 然 通 无 所 言 进, 专 言
诸故群盗壮士进 之。 弟 子 皆 窃 骂 曰: “事 先 生 数 岁, 幸 得 从 降
汉,今不 能 进 臣 等, 专 言 大 猾, 何 也?” 叔 孙 通 闻 之, 乃 谓 曰:
“汉王方蒙矢石争天下,诸生宁 能 斗乎?…… 诸生且 待 我, 我 不
忘矣……”
汉五年,已并天下,诸 侯 共 尊 汉 王 为 皇 帝 于 定 陶, 叔 孙 通
19]
就其仪焉。[

我们知道,刘邦是 中 国 历 史 上 第 一 个 出 身 平 民 的 皇 帝。 他 的 部
下大多出身卑贱, 虽 骁 勇 善 战, 却 不 知 在 朝 堂 之 上 应 该 如 何 按 礼 行
事并尊敬皇帝。刘邦虽是一个新朝代 的 最高 统治者,却没有 安全 感,


 0
不能安享帝王之尊,这给了叔孙通另一个机会。

群臣饮 酒 争 功, 醉 或 妄 呼, 拔 剑 击 柱, 高 帝 患 之。 叔 孙 通
知上盖厌之也,说上曰: “夫儒者难与进取,可与守成。 臣愿征
鲁诸生,与 臣 弟 子 共 起 朝 仪。” 高 帝 曰:“得 无 难 乎?…… 可 试
为之,令易知,度吾所能行为之。”
于是叔孙通使征鲁诸生三十余人……
遂与所征三十 人 西, 及 上 左 右 为 学 者 与 其 弟 子 百 余 人 为 绵
蕞野外。习之月余。[
20]

在高祖在位第 7 年的 10 月,第一次试行朝仪。在这次试行中,

自诸侯王以下莫 不 振 恐 肃 敬。 致 礼 毕, 复 制 法 酒。 诸 侍 坐

殿下皆伏抑首, 以 尊 卑 次 起 上 寿。 觞 九 行 …… 竟 朝 置 酒, 无 敢 二

喧哗失礼者。于 是 高 帝 曰:“吾 乃 今 日 知 为 皇 帝 之 贵 也。” 乃 拜  

21],赐金五百斤。
叔孙通为太常 [ 学
叔孙通因进曰: “诸弟子儒生随臣久矣,与臣共 为仪, 愿陛 统

下官之。”高帝悉以为郎 [
22]。……诸生乃皆喜曰:“叔孙生 诚圣 的

人也,知当世之要务”。[
23] 起

这是皇室和儒生如 何 合 作 从 儒 学 中 获 取 既 得 利 益 的 第 一 个 具 体
例证。儒生们设计 的 朝 仪 使 刘 邦 开 始 体 会 到 帝 王 的 尊 贵; 由 于 这 位
尊贵的皇帝恩 惠 有 加, 长 期 受 挫、 无 能、 失 业 的 儒 生 官 运 亨 通。 也
许是因为他们升 迁 太 突 然, 招 来 了 朝 中 非 儒 生 大 臣 的 嫉 妒, 并 试 图
加以抑制。文帝 (公元前 179—前 156) 统治时 期的贾谊 就是 一 个 例
子,他的遭遇得到后世许多儒生的深切同情。

贾生名谊 …… 年 十 八, 以 能 诵 诗 属 书 闻 于 郡 中。 …… 文 帝
招以为博士。[
24]

贾生以为汉兴至孝文二十 余 年,天下 和洽,而 固 当 改 正 朔,


25]定 官 名, 兴 礼 乐, 乃 悉 草 具 其 事 仪 法 ……
易服色,法制度,[
26]之位。绛、 灌、 东阳 侯、 冯敬之
于是天子议以为贾生任公卿 [
属尽害之……于是天子后亦疏之,不用其议。[
27]

诸侯们不喜欢儒 生, 还 因 为 后 者 鼓 吹 强 有 力 的 绝 对 中 央 集 权 是
28]文帝之子景帝 (
以他们的利益为代价的。[ 公元前 156—前 140) 统
治时期,著名儒生晁 错 就 被 处 死 以 安 抚 那 少 数 几 个 强 大 而 难 以 驾 驭
的诸侯。


 1
最后的胜利

儒学最后胜 利 的 时 机 终 于 成 熟 了。 景 帝 之 子 武 帝 18 岁 继 承 帝
位。他知道当时有 些 诸 侯 非 常 强 大, 而 且 德 高 望 重, 不 会 毕 恭 毕 敬
地效忠于他。而法家被认为是秦朝 昙花 一现的 祸首,且已相当过 时,
只有被儒生们着力鼓吹的,在 思想 上 讲 “忠”、在实践上讲 “礼” 的
儒学可以逐步地 把 那 些 诸 侯 置 于 他 的 控 制 之 下。 这 就 使 得 这 位 中 国
历史上最有作为 的 皇 帝 之 一 对 儒 学 非 常 赞 赏。 他 任 命 与 他 有 着 同 样
偏好的窦婴和田 蚡 做 丞 相 和 太 尉。 这 些 任 命 自 然 地 引 起 了 儒 学 化 的

国 进一步发展。但是, 知 识 生 活 和 政 坛 为 儒 生 所 垄 断, 则 有 待 于 下 面

儒 这两个杰出的儒 家 人 物: 董 仲 舒 和 公 孙 弘。 当 时 武 帝 仍 然 不 能 肯 定
学 儒学是否就是能 帮 助 他 统 治 的 最 理 想 的 学 说, 于 是 有 一 次 提 了 一 个

治 考验性的问题:

朕获承至尊 休 德, 传 之 亡 穷, 而 施 之 罔 极, 任 大 而 守 重,
是以夙夜不皇康 宁, 永 惟 万 事 之 统, 犹 惧 有 阙 …… 子 大 夫 其 精
心致思,朕垂听而问焉。[
29]

董仲舒在回奏中明确指出其他学说,尤其是法 家,给中 国 社 会,
特别是在秦朝时 期 所 带 来 的 危 害。 他 认 为 唯 一 摆 脱 的 办 法, 就 是 立
刻变革政策,完全 采 用 儒 学 作 为 统 治 学 说。 他 引 经 据 典, 引 得 最 多
的是 《春 秋 》 一 书。 孔 子 在 该 书 中 力 图 保 存 封 建 制 度 和 宗 法 制 度,
而董仲舒则是研究 《春秋》 的专家。

至周之末世,大为亡道,以 失天下。秦 继 其 后, 独 不 能 改,
又益甚之,重禁 文 学, 不 得 挟 书, 弃 捐 礼 谊 而 恶 闻 之, 其 心 欲
尽灭先圣之道,而 颛 为 自 恣 苟 简 之 治, 故 立 为 天 子 十 四 岁 而 国
破亡矣……其遗 毒 余 烈, 至 今 未 灭 …… 今 汉 继 秦 之 后, 如 朽 木
粪墙矣,虽欲善治 之, 亡 可 奈 何。 …… 故 汉 得 天 下 以 来, 常 欲
30]
善治而至今不可善治者,失之于当更化而不更化也。[

继而在解释什么是 “道” 以及道的恒常性时,董仲舒又说:


31], 天 地 之 常 经, 古 今 之 通 谊 也。 今 师
《春秋》 大 一 统 者 [
异道,人异论,百家 殊 方, 指 意 不 同, 是 以 上 亡 以 持 一 统, 法
制数变,下不知所 守。 臣 愚 以 为 诸 不 在 六 艺 之 科 孔 子 之 术 者,


 2
皆绝其道,勿使 并 进。 邪 辟 之 说 灭 息, 然 后 统 纪 可 一 而 法 度 可
明,民知所从矣。[
32]

仅有原则本身还是不够,还必须有人 熟谙 原则并将 其付诸 实 施。


董仲舒解决这个问题的理论和方法是这样的:
33]而欲求贤,譬犹不琢玉而求文 采也。 故养士
夫不素养士 [
之大者,莫大乎太 学 …… 臣 愿 陛 下 兴 太 学, 置 明 师, 以 养 天 下
之士,数考问以尽其材,则英俊宜可得矣。[
34]

汉武帝被董仲舒 说 服 了, 采 纳 了 他 的 建 议。 具 体 的 措 施 可 以 归
纳为四点。第一, 道 家、 法 家、 名 家 和 其 他 诸 子 百 家 的 学 说 均 被 禁
止;因通晓这些学说 而 被 推 举 到 朝 廷 的 人 全 部 解 职 以 避 免 他 们 阻 挠

政府的儒学化政策。第二,设 《诗》、 《书》、 《礼》、 《易》 和 《春秋》 二

五经博士。第三,几 百 名 儒 生 被 吸 收 进 官 僚 阶 层, 其 中 公 孙 弘 最 后  
成了宰相,也是第一个被封为侯 的儒 生。第 四,在公 孙弘的劝 谏 下, 儒

制订了国家儒学教育计划。这一计划允许: 统


为博士 官 置 弟 子 五 十 人, 复 其 身。 太 常 择 民 年 十 八 已 上, 兴
仪状端正者,补 博 士 弟 子。 郡 国 县 道 邑 有 好 文 学, 敬 长 上, 肃 起

政教,顺乡里,出 入 不 悖 所 闻 者, 令 相 长 丞 上 属 所 二 千 石, 二
千石谨察可者, 当 与 计 偕, 诣 太 常, 得 受 业 如 弟 子。 一 岁 皆 辄
试,能通一艺以 上, 补 文 学 掌 故 缺; 其 高 弟 可 以 为 郎 中 者, 太
常籍奏。即有秀才异等,辄以名闻。[
35]

公孙弘并不满足 于 政 府 官 员 候 选 人 都 要 训 练 成 儒 生, 他 还 计 划
要改造那些已被 录 用 的 人。 于 是 他 提 出 了 一 个 以 儒 家 知 识 和 行 为 作
标准的较为精密 的 文 官 升 迁 制 度。 谁 越 通 晓 经 书, 越 遵 循 儒 家 道 德
36]这项计划 也被武帝 采纳了。
标准,谁就越能得到更快更高的提拔。[
从此以后,只要是 想 在 仕 途 上 进 取 的 人, 就 必 须 熟 谙 孔 子 之 学; 而
一批以研习六艺 五 经 为 业 的 博 士 弟 子 们, 通 过 推 荐 和 考 试, 在 朝 廷
的支持和允许下 被 免 除 赋 税、 徭 役 和 兵 役, 在 中 国 社 会 里 跃 居 于 普
通人民之上,成为 候 选 的 官 员。 这 是 真 正 的 儒 生 阶 层 的 滥 觞。 随 着
时间的推移,这个群体不断扩大 [
37],从而逐渐垄断 了官僚 阶层, 并

000 年 间 绝 大 部 分 时 期 的 统 治
且与皇室一起,构 成 此 后 统 治 中 国 2 
阶级。
如果要想理解汉朝 皇 室 和 儒 生 究 竟 从 汉 武 帝 和 董 仲 舒 及 公 孙 弘
的所作所为中获 取 了 多 少 好 处, 我 们 不 妨 回 顾 一 下 汉 高 祖 和 叔 孙 通


 3
及其追随者从起 朝 仪 中 得 到 了 多 少 好 处, 因 为 那 恰 是 武 帝 及 其 大 臣
所作所为的一个缩影。

统治阶级从儒学获取既得利益的开始

如我们所指出,儒 生 们 积 极 鼓 吹 恢 复 周 朝 初 期 的 封 建 和 宗 法 制
38],是为了建立一个 帝 王 能 安 享
度[ “大 一 统”、 贵 贱 有 别 和 长 幼 有
序的安定而等级 森 严 的 社 会。 为 使 这 两 种 制 度 顺 利 运 行, 儒 生 们 还
鼓吹恢复在这两 种 制 度 统 治 下 的 社 会 里 所 应 有 的 礼 仪、 礼 节 和 道 德
标准,使生长在这 种 社 会 中 的 人 们 能 得 到 应 有 的 培 训, 从 而 习 惯 于

国 毫不怀疑地顺从 那 等 级 森 严 的 社 会 秩 序。 这 样, 武 帝 在 董 仲 舒 和 公

儒 孙弘的辅佐下,把教育制度也儒学化了。


所有这些,如果都 能 按 预 先 的 设 计 建 立 起 来, 那 么 帝 王 一 旦 即
治 位,就可以 垂 拱 而 治 了; 而 且 他 死 后, 无 论 太 子 多 么 幼 小 或 无 能,
都会由太子继位, 使 他 的 后 代 成 了 王 朝 自 然 而 然 的 统 治 者。 他 的 家
族享有天 下 一 切 财 富, 所 有 人 都 臣 服 于 他 的 无 上 君 权, 正 如 《诗 》
云:“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通过这 种途径,
后世帝王再也不 必 像 汉 高 祖 那 样 担 心 皇 位 的 安 全 了。 这 是 多 么 大 的
一种 “只取不予” 的特权!
作为儒生们效力 的 回 报, 朝 廷 雇 用 他 们 作 为 辅 佐, 并 逐 渐 让 他
们垄断了自春秋以来 他 们 就 一 直 想 进 入 却 一 直 求 之 而 不 得 的 官 僚 阶
39],六艺被尊奉到如同 《
层。儒生备受恩宠 [ 圣经》 在欧洲 中世 纪的
地位,无人敢于对它的价值稍加 怀 疑。结 果,只要是 熟谙经书 的 人,
都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好处。
但是统治阶级并 不 轻 易 满 足。 为 了 捍 卫 他 们 的 既 得 利 益 并 扩 大
他们的特权,汉代统治家族和儒生阶 层还 策划着抑制其他 利益 集团,
实行一种新的社会分层体系。

【注释】
1]崔齐:《中国文 明 简 史》,35 页, 纽 约,G.
[ P.帕 特 南 父 子 公 司,1943。
该书作者所用的一些材料来源不是 很 可 靠, 我 们 只 从 他 的 书 中 引 用 了 两 段 我 们
认为没有错误的文字。

2]国王之下有公、卿、 大 夫, 而 封 建 诸 侯 则 只 有 卿 和 大 夫。 但 是 瞿 同 祖
在他的 《中国封建 社 会》 (上 海, 商 务 印 书 馆,1938) 一 书 中 并 未 提 到 这 个 差


 4
别。见该书第 5 章,186~193 页。
3]参见上书,197~210 页; 吕 思 勉:《先 秦 史 》,294 页、298 页, 上 海,

开明书店,1941。

4]参见吕振羽:《殷 周 时 代 的 中 国 社 会》,216~217 页, 上 海, 普 尔 (音
译) 书店,1936 (此书北京三联书店 1962 年出有重印本。———译者)。
5]参见瞿同祖:《中国封建社会》,228~249 页;吕振羽:《殷周 时 代 的 中

国社会》,211~223 页。

6]崔齐:《中国文明简史》,40 页。

7]参见吕思勉:《先秦 史 》,293~295 页; 吕 振 羽: 《殷 周 时 代 的 中 国 社
会》,222 页。

8]冯友兰:《中国哲学史》,84 页。孔子的话引自 《论语·季氏》。

9]同上书。德克·博 德 将 周 朝 的 统 治 者 译 为 “帝 王 ” 我 们 将 它 改 为 “国

王”。在他的译本中,“贵 族” 指 封 建 诸 侯, “大 臣 ” 指 公、 卿 和 大 夫, “陪 臣 ” 二
指士,平民即庶人。 章
 
10]参见 《论语·八佾》、《论语·乡党》 等篇。
[ 儒
[ 学
11]司马迁:《史记》,卷 121,869 页。 统

12]冯友兰:《中国哲学史》,75 页。 治


13]司马迁:《史记》,卷 121,869 页。 兴

14]参见上书,卷 121,870 页。 起


15]同上书,卷 97,712 页。

16]同上书,卷 97,717 页。

17][
18]同上书,卷 97,715 页。

19]同上书,卷 99,724 页。

20]同上书,卷 99,724~725 页。

21]掌管统治家族的宗庙,包括礼仪、仪 式 等 各 项 事 务 的 一 个 官 职。 由 于
处在这个职位上的人可以影响帝国的社会制度,因此很重要。

22]掌管宫廷事务并随同 皇 帝 出 游 的 一 群 低 级 朝 官。 它 之 所 以 变 得 重 要,
是因为紧随着至高无上的皇帝左右。

23]司马迁:《史记》,卷 99,725 页。

24]“博士” 即博学之 士 的 意 思。 它 是 朝 廷 所 授 的 最 高 学 位, 它 除 了 具 有
学术上的价值外,还有着直接的经 济 价 值, 因 为 博 士 同 时 也 是 一 个 定 期 从 朝 廷
获得薪俸的官职。

25]战国时期,儒学掺入了起源于齐国的阴 阳 家 之 言。 阴 阳 家 认 为 有 五 种
相生相克的元素或 力 量 土、 木、 金、 火、 水 依 次 统 治 着 宇 宙。 随 着 不 同 时 期 不
同的元素或力量的统治,具有这五 德 之 一 的 新 朝 代 也 会 相 应 的 产 生。 每 一 个 新
朝代,根据统治地位的元素或力 量 所 特 有 的 德 行, 应 有 它 独 特 的 文 化, 尤 其 是
历法、服饰的颜色、刑法制度等等。汉朝直 到 文 帝 时 仍 沿 用 秦 制, 所 以 贾 谊 提
议要加以改变。详见顾颉刚:《“五德终 始 说 ” 下 的 政 治 和 历 史 》, 见 顾 颉 刚 编:


 5
《古史辨》,第 5 册,下编,404~617 页。

26]从汉朝起,公、卿多用来指最高的两级官职。

27]司马迁:《史记》,卷 84,629~630 页。

28]分封制到了周朝后期已名存实亡,因为 诸 侯 太 强 大 了, 不 再 把 周 王 放
在眼里。孔子在 《春秋》 里对他 们 的 不 忠 口 诛 笔 伐。 秦 朝 废 除 了 分 封 制 以 建 立
一个强大的中央政府。刘邦后又把 它 重 建 起 来 作 为 权 宜 之 计。 但 这 些 诸 侯 很 快
就强大得令汉朝中央统治家族 无 法 控 制 了, 并 且 制 造 混 乱。 所 以 儒 生 们 反 复 主
张 “削藩”,以保证汉王朝中央统治家族的安全,从而保证他们自己政 治 生 活 的
连续性。这里儒学也受到了法家的影响。
29]班固:《前 汉 书 》, 卷 56 (译 者 注: 原 著 据 上 海 同 文 书 局 1885 年 版,

现改据上海古籍出版社 《二十五史》1986 年版,下同),234 页。

30]同上书,卷 56,235 页。

国 [
31]《春秋》 中所说的 “大一 统”,就 是 王 (现 在 的 皇 帝) 统 治 诸 侯,诸 侯
的 统治他们的大臣,而大臣则统治平民和奴隶。

学 [
32]班固:《前汉书》,卷 56,237 页。
统 [
33]前面说过,士在周朝初年是构成贵族最底层 的 群 体。 春 秋 时 期, “士”

指有产的知识分子。战国时期则指那些精通文学或武艺而谋求政职或军 职 的 人。
参见陶希圣:《中国社会史》,44~60 页, 重 庆, 文 风 书 局,1944。 从 董 仲 舒 时
代开始,士这个词就如我们将要看到的,大多情况下是指儒生。

34]班固:《前汉书》,卷 56,236 页。

35]司马迁:《史记》,卷 121,871 页。

36]参见上书,卷 121,870~871 页。

37]参见本书第 4 章,第 1 节。

38]汉朝尤其是武帝之后的封建制,已不同 于 西 周 的 了, 因 为 诸 侯 统 治 只
是名义上的了。真正的政治权力掌 握 在 朝 廷 任 命 的 官 员 手 中; 诸 侯 也 不 再 直 接
拥有他领地中的所有土地。因此梅思平称之为 “半封建制”。参见 《春 秋 时 代 的
政治和孔子的 政 治 思 想 》, 见 顾 颉 刚 编 《古 史 辨 》 第 2 册, 中 编,167 页, 北
平,普世书局,1930。

39]从公孙 弘 起, 尤 其 是 汉 宣 帝 (公 元 前 73—前 48) 之 后, 汉 朝 的 丞 相
大多为儒生。而在成为丞相之前,必先 封 侯, 被 加 封 为 侯 的 人 就 成 了 贵 族, 并
赐予他们一块可以向那里的农民征税的土地。


 6
第三章
汉初社会重新分层

当儒生的地位在 中 国 社 会 日 益 上 升 时, 新 的 社 会 分 层 也 在 中 国
应运而生。工商业 者 和 游 侠 的 地 位 衰 落, 儒 生 垄 断 了 知 识 分 子 和 官
吏阶层。在上一章中 我 们 已 探 讨 过 汉 初 儒 生 是 如 何 开 始 垄 断 士 和 官
吏阶层的。本章将阐 明 保 护 和 扩 大 汉 初 统 治 集 团 既 得 利 益 的 企 图 如
何引起工商业者和游侠的衰落。

工商业者和游侠的兴起

为了说明工商业 者 和 游 侠 在 汉 初 社 会 的 得 势, 我 们 这 里 简 要 追
溯一下他们的兴 起。 从 经 济 的 角 度 来 看, 周 初 封 建 制 度 主 要 建 立 在
两个基础之上:大量的自由土地和贵 族 将 农民束缚 在庄园 里的能力。
时光流逝,人 口 增 殖, 自 由 土 地 日 益 趋 于 枯 竭。 因 此 在 春 秋 时 代
前夕:

过剩的贵族被迫 向 外 扩 张 以 占 领 新 的 农 场 来 迁 徙 过 剩 的 农
民。封建诸侯被迫 倾 尽 全 力 去 竞 争 耕 地 和 移 民 垦 荒。 全 国 范 围
的大战和发生在前线的扩张历史上连绵不断……
但是战争并不能解决人口问题,必须提高生产力。
春秋时期,手工业 似 乎 已 经 从 农 业 中 分 离 出 来 变 成 独 立 的
了。《春秋》 中常常把工、商并举。[
1]

另一方面,不 断 增 长 的 社 会 流 动 和 城 市 生 活 使 农 民 逃 离 农 庄,
变更职业成为可能。[
2]

所有这些条件 的 共 同 作 用, 将 农 民 中 有 能 力、 有 抱 负 的 分 子 引
入了士阶层和工商领域。[
3]这些新的士大致可分为两种类型:文士和

武士或游侠。[
4]


 7
这一趋势的加强, 引 起 了 战 国 时 代。 大 诸 侯 国 的 国 都 已 具 备 城
市的规模。[
5]战争的频繁和激烈程度的加剧,要求更多的财富、技术

和专家,手工业、商 业 的 规 模 和 士 阶 层 新 成 员 的 数 量, 随 之 迅 猛 增
长。有的学人指 出, 从 社 会—经 济 的 角 度 来 看, 秦 灭 六 国 是 新 的 士
阶层与工商业者消灭腐朽过时的贵族的胜利。[
6]那么现在我们就来看

看,汉初的工商业者和游侠是一种什么情况。司马迁记载:

汉兴,海内 为 一, 开 关 梁, 弛 山 泽 之 禁, 是 以 富 商 大 贾 周
流天下,交易之物莫不通,得其所欲。[
7]

在对直到他那个 时 代 为 止 的 豪 商 巨 贾 们 作 了 一 番 描 述 之 后, 他
接着写道:

国 此其章章尤异 者 也。 皆 非 有 爵 邑 俸 禄 弄 法 犯 奸 而 富, 尽 椎
的 埋去就,与时俯仰, 获 其 赢 利 …… 若 至 力 农 畜 工 虞 商 贾, 为 权

学 利以成富,大者倾郡,中者倾县,下者倾乡里者,不可胜数。[
8]

治 至于当时的武士 或 军 事 专 家, 许 多 成 了 汉 朝 的 功 臣, 其 余 的 则
在社会上保持着 行 侠 仗 义 的 遗 风。 他 们 像 战 国 时 期 的 食 客、 职 业 刺
客或斗士一样,簇拥着少数杰出的武士。[
9]班固记载了直到汉武帝时

这个群体的发展:

及至汉兴,禁网疏阔, 未 之 匡 改 也。 是 故 代 相 陈 豨 从 车 千
乘,而吴濞、淮南 皆 招 宾 客 以 千 数。 外 戚 大 臣 魏 其、 武 安 之 属
竞逐于京师,布衣游侠劇孟、郭 解 之 徒 驰骛 于闾阎, 权 行 州 域,
力折公侯。[
10]

工商业者和游侠 这 两 个 群 体 的 存 在, 特 别 是 他 们 的 得 势, 对 汉
朝统治家族和儒 生 的 利 益 构 成 巨 大 的 威 胁。 因 为 从 秦 朝 起, 旧 贵 族
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汉初互相争夺 政 治 和社会 统治权 的社会 群体,
除皇族和新封建 诸 侯 外, 就 只 有 文 士 和 武 士 以 及 工 商 业 者。 但 从 景
帝时起,诸侯被剥夺了权力,成为名 义 上 的统治者;武帝 初年 开 始,
文士阶层逐渐为儒生所垄断。因此,皇族 和儒 生有能力 的竞争对 手,
此时就只剩下工商业者和游侠了。

对统治阶级利益的威胁

我们从商人谈起。 这 个 群 体 主 要 在 两 个 方 面 威 胁 着 统 治 阶 级 的


 8
利益。第一,它用财 富 和 奢 华 生 活 向 帝 王 的 至 尊 挑 战。 下 面 是 一 些
例证:

蜀卓 氏 之 先, 赵 人 也, 用 铁 冶 富。 秦 破 赵, 迁 卓 氏。 卓
氏……乃求 远 迁。 致 之 临 邛, 大 喜, 即 铁 山 鼓 铸, 运 筹 策, 倾
滇蜀之民,富至僮千人。田池射猎之乐,拟于人君。

秦伐魏,迁孔氏南阳。大鼓铸,规 陂 池, 连 车 骑, 游 诸 侯,
因通商贾之利,有 游 闲 公 子 之 赐 与 名 …… 家 致 富 数 千 金, 故 南
阳行贾尽法孔氏之雍容。[
11]

根据经书,特别是 《礼记》,人们的社会 地位 不同,应有 不 同 的


服饰、车马等等。 皇 帝 的 服 饰、 车 马 以 及 娱 乐 等 等, 任 何 其 他 的 人

即使再有钱财,也不能享用与皇家 同 等 的 服饰、车马及其生 活乐 趣。 三

现在富商的生活 起 居、 狩 猎、 娱 乐 同 帝 王 一 样 豪 奢, 这 是 对 皇 帝 作  

为帝国最富有的 人 的 至 高 无 上 的 地 位 的 威 胁。 另 一 方 面, 儒 生 们 在 初
治经上耗费了毕 生 的 心 血, 却 不 知 道 怎 么 治 产, 自 然 不 能 与 借 聚 敛 社

财富提高社会地 位 的 商 人 相 抗 衡。 所 以, 儒 生 如 果 想 爬 上 仅 次 于 皇 重

族这一级的社会 等 级, 就 必 须 对 商 人 进 行 遏 制。 可 是, 他 们 自 身 并 分

无力遏制商人,只得摇笔鼓舌,要求皇帝这么做。
其次,如前所述,周 初 的 封 建 制 度 部 分 建 立 在 贵 族 束 缚 农 民 于
土地的能力上;这 种 制 度 的 瓦 解, 则 部 分 地 归 因 于 独 立 的 商 人 的 兴
起。所以儒生,特别 是 那 些 鼓 吹 恢 复 封 建 制 度 的 汉 代 儒 生, 同 时 也
鼓吹那种有点类似于庄园经济 的经 济制度。他们认为,那些手艺 人、
工商业者是不事 生 产 的。 所 以 除 了 统 治 阶 级 之 外, 应 让 尽 可 能 多 的
平民成为农民,这 样 才 能 生 产 充 足 的 粮 食 和 衣 被 原 料, 以 维 持 整 个
社会生存并向统 治 阶 级 缴 纳 更 多 的 税 赋。 汉 初, 由 于 春 秋 以 来 的 长
期战乱,中国人口稀 少。[
12]这 种 局 面 助 长 了 汉 代 儒 生 的 重 农 论。 这

种理论的顶峰,见于桓宽 的 《盐 铁 论》[
13]。 然 而, 当 时 工 商 业 者 不

但不像农民那样 从 事 生 产, 而 且 还 与 统 治 阶 级 一 同 分 享 作 为 农 产 品
消费者的特权。所以在汉文帝时,贾谊上疏说:

古之人 曰: “一 夫 不 耕, 或 受 之 饥; 一 女 不 织, 或 受 之
寒。”……今背本而趋末,食者甚众…… 生之者 甚 少 而 靡 之 者 甚
多,天下财产何 得 不 蹷! 汉 之 为 汉 几 四 十 年 矣, 公 私 之 积 犹 可
哀痛……即不幸有 方 二 三 千 里 之 旱, 国 胡 以 相 恤? 卒 然 边 境 有
急,数十百万之众,国 胡 以 馈 之? 兵 旱 相 乘, 天 下 大 屈 …… 今


 9
殴民而归之农, 皆 著 于 本, …… 则 畜 积 足 而 人 乐 其 所 矣。 可 以
14]
为富安天下。[

此外,工商业者 四 处 流 动, 使 控 制 他 们、 向 他 们 收 税 变 得 十 分
困难。所以也是在汉文帝时,晁错向朝廷上疏说:

民贫,则奸 邪 生。 贫 生 于 不 足, 不 足 生 于 不 农, 不 农 则 不
地著,不地著则 离 乡 轻 家, 民 如 鸟 兽, 虽 有 高 城 深 池, 严 法 重
刑,犹不能 禁 也。 …… 商 贾 …… 操 其 奇 赢, 日 游 都 市, 乘 上 之
急,所卖必倍。故其 男 不 耕 耘, 女 不 蚕 织, 衣 必 文 采, 食 必 梁
肉;亡农夫之苦,有仟佰之得。[
15]

至于游侠,除了和 商 人 一 样 不 事 生 产 之 外, 他 们 对 统 治 阶 级 利

国 益的威胁更直接、 更 具 有 政 治 意 义。 他 们 试 图 通 过 暴 力 手 段 分 享 统

儒 治权。他们在有能 力 的 领 袖 的 领 导 下, 在 乡 村 中 结 成 了 团 伙, 进 行

统 违法活动。由于 重 然 诺、 讲 交 情、 行 侠 义、 谦 虚 勇 敢 等 等 原 因, 他

们的组织非常强 大。 简 而 言 之, 他 们 是 一 种 公 开 的 地 下 社 会, 置 统
治集团所支持并 从 中 获 得 既 得 利 益 的 社 会 秩 序 于 不 顾, 自 己 行 使 权
威。为了更具体地描述游侠的形象,这里我们引用一个例证:

郭解,轵人 也 ……。 解 父 以 任 侠, 孝 文 时 诛 死。 …… 少 时
阴贼,慨不快意, 身 所 杀 甚 众。 以 躯 借 交 报 仇, 藏 命 作 奸 剽 攻
不休,及铸钱掘冢,固不可胜 数。…… 及解年 长, 更 折 节 为 俭,
以德报怨,厚施而薄望。然其自喜 为 侠益甚…… 而少 年 慕 其 行,
亦辄为报仇,不使知也。……
解出入,人皆避之。有一人独 箕倨视之,解 遣 人 问 其 名 姓。
客欲 杀 之, 解 曰: “居 邑 屋 至 不 见 敬, 是 吾 德 不 修 也, 彼 何
罪!”……箕倨者乃自袒谢罪。……
洛阳人有 相 仇 者, 邑 中 贤 豪 居 间 者 以 十 数, 终 不 听。……
解夜见仇家,仇家曲听解。解……夜去,不使人知。……
解执恭敬…… 诸 公 以 故 严 重 之, 争 为 用。 邑 中 少 年 及 旁 近
县贤豪,夜半过门常十余车,请得解客舍养之。
16]也, 解 家 贫, 不 中 訾, 吏 恐, 不 敢 不 徙。
及徙豪富茂陵 [
卫将军为言 …… 上 曰: “布 衣 权 至 使 将 军 为 言, 此 其 家 不 贫。”
解家遂徙。诸公送者出千余万。……
解入关,关 中 贤 豪 知 与 不 知, 闻 其 声, 争 交 欢 解。 …… 轵
有儒生侍使者坐,客誉郭解,生曰:“郭解专以奸犯 公 法, 何 谓


 0
贤!” 解客 闻, 杀 此 生, 断 其 舌。 吏 以 此 责 解, 解 实 不 知 杀 者。
17]
杀者亦竟绝,莫知为谁。吏奏解无罪。[

我们从这个故事 中 可 以 了 解, 郭 解 是 多 么 有 势 力。 在 他 的 支 配
下,有一大批强有 力 的 随 从。 他 行 使 着 儒 生 们 所 坚 信 的 只 有 皇 帝 才
该有的威权;朝廷 颁 布 的 法 律 在 他 统 治 的 王 国 中 成 为 一 纸 空 文。 如
上所述,由于汉初 大 批 像 郭 解 这 样 的 大 游 侠 散 布 全 国, 无 疑 是 对 儒
生赖以上升的皇 帝 的 绝 对 权 威 的 一 种 巨 大 威 胁。 而 弥 漫 全 国 的 这 种
游侠擅自惩罚的 局 面, 也 正 是 儒 生 们 主 张 要 加 以 扭 转 的。 没 有 强 有
力的皇帝的支持, 儒 生 不 可 能 进 入 统 治 阶 级; 而 只 要 还 有 一 个 集 团
不服从皇帝的法 律, 皇 帝 也 就 不 是 绝 对 的 强 有 力。 这 就 导 致 了 统 治
集团对游侠的残酷迫害以及游侠的衰落。 第


 
对工商业者和游侠的镇压及其衰落 汉




由上所述,也许我们就能猜到统治集 团将如何对 待商人和 游 侠。 新

然而,这样说,可能 造 成 了 一 种 印 象, 即 除 了 皇 室 和 儒 生 之 外, 再 层
没有任何其他利 益 集 团 参 与 这 项 反 对 商 人 和 游 侠 的 运 动。 事 实 上 并
非如此。尽管汉朝 伊 始, 儒 生 们 不 断 鼓 吹 并 迫 切 要 求 的 镇 压 商 人 和
游侠的政策就由 皇 家 开 始 推 行, 但 许 多 时 候, 由 于 儒 生 们 无 力 完 成
这一使命,皇室便 任 用 法 家 甚 至 商 人 本 身 去 完 成, 特 别 是 在 汉 武 帝
统治期间,如贾谊所预言的 “兵 旱 相 乘” 的时候。这一使 命完成 后,
“狡兔死,走狗 烹”, 法 家 也 渐 渐 被 罢 黜 了。 现 在, 我 们 来 看 看 下 面
的记载:

天下已平,高祖乃令贾人不得 衣 丝乘车,重租 税 以 困 辱 之。
孝惠、高后时,为 天 下 初 定, 复 弛 商 贾 之 律。 然 市 井 之 子 孙 亦
18]
不得仕宦为吏。[

这种抑商政策被 文 帝 和 景 帝 所 沿 袭, 但 他 们 对 商 人 的 镇 压 不 是
直接的而是间接 的。 例 如, 贾 谊 请 求 文 帝 将 手 工 业 者 和 商 贩 赶 回 田
地,文帝就自 己 耕 种 皇 室 的 土 地 以 鼓 励 他 们, 而 不 是 用 强 迫 手 段。
武帝时,由于战乱 和 旱 灾, 必 须 采 取 更 积 极 的 办 法。 史 书 上 是 这 样
记载的:

而富商大贾或蹛 财 役 贫, 转 毂 百 数, 废 居 居 邑, 封 君 皆 低


 1
首仰给。冶铸煮盐,财或累万 金,而不 佐国家之 急, 黎 民 重 困,
19]
于是天子与公卿议,更钱造币以赡用,而摧浮淫并兼之徒。[

钱币制度的改变,改变了对商人的政策以及镇压他们的手段。

商贾以币之变,多积货逐利。于是公卿言: “…… 诸贾人末


作贳贷买,居邑 稽 诸 物, 及 商 以 取 利 者, 虽 无 市 籍, 各 以 其 物
自占,率缗钱二千而一算。…… 匿 不自 占,占 不 悉, 戍 边 一 岁,
没入缗钱。有能告者,以其半 畀之。贾人有市籍 者, 及 其 家 属,
皆无得籍名田,以便农。敢犯令,收入田、僮。”[
20]

同下面记载的迫害相比,这种歧视并不算什么。

中 乃分遣御史、廷尉正监分曹往,往即治郡国缗钱,得民财物

的 以亿计,奴婢以千万数,田,大县数百顷,小县百余顷,……于


21]
是商贾中家以上大氐破。[

治 破产的商人们仍 旧 有 可 能 东 山 再 起。 所 以 镇 压 商 人 最 好 的、 最
根本方法就是剥 夺 他 们 在 社 会 中 的 功 能。 因 此 公 元 前 121 年, 为 战
争和旱灾导致的 严 峻 的 财 政 状 况 所 迫, 并 对 公 孙 弘 等 儒 生 们 在 这 方
面的无能和低效 感 到 失 望 的 武 帝, 将 东 郭 咸 阳、 孔 仅 和 桑 弘 羊 这 三
位有才干的工商 业 者 吸 收 进 政 府 辅 佐 他。 东 郭 和 孔 从 控 制 盐、 铁 着
手。也许是因为他 们 以 生 产 盐、 铁 起 家, 他 们 又 吸 收 了 许 多 富 有 的
盐、铁工业家进入 政 府。 于 是 政 府 官 员 和 商 人 为 了 他 们 自 己 的 利 益
共同合作。桑弘羊出生 于 商 人 家 庭, 精 于 算 计,13 岁 就 开 始 侍 从 武
帝,因此与工商界 联 系 不 是 很 紧 密。 公 元 前 110 年, 由 于 东 郭 和 孔
的失败,他受命接管盐铁控制和政府执掌的其他经济措施。

[桑弘羊] 乃请置大农部丞 数 十 人,分部 主郡国, 各 往 往 置


均输、盐、 铁 官, 令 远 方 各 以 其 物 如 异 时 商 贾 所 转 贩 者 为 赋,
而相灌 输。 置 平 准 于 京 师, 都 受 天 下 委 输。 召 工 官 治 车 诸 器,
皆仰给大农。大农诸官尽笼天下 之 货 物,贵则 卖之, 贱 则 买 之。
如此,富商大贾 亡 所 牟 大 利 …… 名 曰 “平 准 ”。 天 子 以 为 然 而
22]
许之。[

据历史记载,桑 获 得 了 巨 大 的 成 功。 从 此, 统 治 集 团 垄 断 了 中
23]商 人 的 命 运 也 就 这 么 注
国所有的 大 宗 贸 易, 一 直 到 西 汉 末 年。[
24]
定了。[
然而,比起游侠受到的对待,这些迫害还算是很轻微的。例如:


 2
济南瞯氏宗人三 百 余 家, 豪 猾, 二 千 石 莫 能 制, 于 是 景 帝
25]太 守。 至 则 族 灭 瞯 氏 首 恶, 余 皆
乃拜 [郅] 都为济南 [郡 ][
股栗。[
26]

随着儒生的上升 和 对 商 人 的 镇 压, 武 帝 时 期 开 始 了 对 游 侠 的 最
残酷迫害。比如,王温舒为河内太守:

捕郡中豪猾,郡中豪猾相连 坐 千 余家。上 书 请, 大 者 至 族,
小者乃 死, 家 尽 没 入 偿 臧。 奏 行 不 过 二 三 日, 得 可 事。 论 报,
至流血十余里。[
27]

这些迫害,虽然 残 忍, 还 只 是 零 敲 碎 打。 下 面 的 记 载 反 映 了 对
游侠的全面镇压。


[主父偃] 又说上曰: “茂 陵 初 立, 天 下 豪 杰 并 兼 之 家, 乱 章
众之民,皆可徙 茂 陵, 内 实 京 师, 外 销 奸 猾, 此 所 谓 不 诛 而 害  

除。” 上又从其计。[
28] 初


这种强制移民措施很有效,但是一场大屠杀仍在所难免。 重

盗贼滋 起。 南 阳 有 梅 免、 白 政, 楚 有 殷 中、 杜 少, 齐 有 徐 分

勃,燕、赵之 间 有 坚 卢、 范 生 之 属。 大 群 至 数 千 人, …… 小 群
以百数……于是天 子 …… 乃 使 光 禄 大 夫 范 昆 …… 等 衣 绣 衣, 持
节、虎符发兵以兴击,斩首大部 或至 万余 级,及以法 诛 通 饮 食。
坐连诸郡,甚者数千人。数岁,乃颇得其渠率。[
29]

这一系列的迫害, 最 终 导 致 了 游 侠 在 中 国 社 会 中 的 衰 败, 虽 然
其后仍不时有些游侠出现,但都宛如流星一般,转瞬即逝。

社会重新分层的影响

从汉武帝时起,中 国 社 会 里 商 人 和 游 侠 的 衰 落, 至 少 是 他 们 社
会地位的衰落,是 显 而 易 见 的。 这 可 以 中 国 各 朝 代 的 历 史 为 证。 传
统上,每一朝代历史都记载着该朝代所有杰出人物。 《史记》 写到汉
武帝时为止,设有 记 载 著 名 商 人 和 游 侠 的 列 传。 作 者 司 马 迁 尽 管 是
倾向儒 家 的, 但 对 他 们 也 有 赞 许 之 词。 《前 汉 书》 成 书 于 汉 武 帝 后
200 年,也设有著名工商业者和游侠传记。作者班固著书的年代,儒
学已经深深地渗 入 中 国 的 社 会 习 俗, 尤 其 是 知 识 活 动 之 中。 所 以 班


 3
固曾指责司 马 迁 在 《史 记》 中 赞 扬 商 人 和 游 侠, 虽 然 这 种 赞 扬 是 谨
慎而且有限的。除 此 两 史 之 外, 以 后 所 有 各 朝 历 史 不 再 有 这 类 传 记
了。因为在公众看 来, 尤 其 是 那 些 修 编 正 史 的 儒 士 们 看 来, 他 们 那
些人不是 “正直” 而 “高尚” 的人。
与此同时,儒家的重农论,导致 了 一而 再、再而三 地 鼓 励 农 业,
农民的社会经济地位也从多方面得到提高。所以, 《春秋》 中人们的
职业 等 级 是: 士、 商、 农、 工, 到 《史 记 》 里 却 是: 农、 工、 商、
陶,而 《前汉 书 》 定 下 的 职 业 等 级 一 直 沿 用 至 民 国, 它 们 是: 士
(知识分子)、农、工、商。
因此,从汉武帝、 或 者 迟 至 从 下 章 将 谈 到 的 汉 元 帝 开 始, 一 直
到清朝,中国的社 会 分 层 总 的 来 说 是 这 样 的: 人 口 的 绝 大 多 数 一 直

国 是目不识丁的农 民, 他 们 和 极 少 数 的 商 人、 手 工 业 者 构 成 了 被 统 治

儒 阶级———平民。他们中 有 能 力、 有 雄 心 的 分 子 进 入 由 皇 族 和 儒 士 组

统 成的统治集团的 唯 一 途 径 是 研 读 六 经。 孟 子 和 我 们 后 面 将 要 论 及 的
治 唐朝杰出儒学捍 卫 者 韩 愈, 都 清 楚 地 描 写 了 这 两 个 阶 级 的 社 会 地 位
和功能。孟子说:

有大人之事,有小人之事。且一人之 身,而 百 工 之 所 为 备;
如必自为而后用之,是率天下 而 路 也。故曰:或 劳 心, 或 劳 力;
劳心者 治 人, 劳 力 者 治 于 人; 治 于 人 者 食 人, 治 人 者 食 于 人。
天下之通义也。[
30]

孟子将国君和 他 的 臣 子 们 当 作 劳 心、 治 人、 食 于 人 的 大 人, 而
把农民、手工业 者 和 商 人 看 作 劳 力、 治 于 人、 食 人 的 小 人。 韩 愈 则
更直截了当地说:

是故君 者, 出 令 者 也; 臣 者, 行 君 之 令 而 致 之 民 者 也; 民
31]
者,出粟米麻丝、作器皿、通货财以事其上者也。[

由于这种社会分 层, 我 们 就 可 以 看 到 皇 室 和 儒 生 从 儒 学 中 获 得
的既得利益 是 怎 样 扩 大 和 维 护 的 了。 在 汉 武 帝 以 前 的 中 国 社 会 里,
有商人、游侠和非 儒 生 的 知 识 分 子 群 体 与 皇 室 和 儒 生 争 夺 财 富、 权
力、荣誉、威望等等。 而 现 在, 所 有 这 些 有 资 格 的 竞 争 者 都 随 着 儒
学地位的逐渐上 升 而 被 打 击 下 去 了。 一 切 使 人 臻 于 富 贵 的 事 物 都 归
皇族、官僚和潜在 官 僚———儒 生 们 所 占 有。 由 于 缺 少 其 他 社 会 上 升
的途径和办法, 有 能 力、 有 雄 心、 有 才 智 或 勇 气 的 人, 都 被 吸 引 和
被迫着在学习和 注 疏 六 经 上 耗 费 全 部 的 年 华 和 精 力。 他 们 在 由 此 而


 4
得到满足的同时, 也 都 变 成 了 唯 皇 帝 之 命 是 从 的 臣 仆; 他 们 只 有 对
皇帝和皇室的忠心,一般都没有推翻 其所 臣事的王朝的愿望和能力。
于是,统治家族的 安 全 也 就 比 较 有 保 障。 另 一 方 面, 皇 室 为 了 使 习
读经书更具有诱 惑 力 和 使 用 价 值, 往 往 试 图 用 各 种 方 法 提 高 儒 士 的
社会、经济和政治地位。唐朝之后尤甚。
这种情况从两 方 面 阻 碍 着 社 会 变 迁。 首 先, 由 于 除 读 经 书 之 外
没有其他职业 可 以 带 给 人 幸 运、 荣 华、 名 誉、 特 权 等 等, 凡 是 有 聪
明才智的人,一般 都 不 愿 意 投 身 于 读 经 书 之 外 的 其 他 活 动, 尤 其 是
被儒生们所禁止 谈 论 和 看 不 起 的 工 商 经 营、 技 术 钻 研、 作 战 以 及 法
律。这样,社会上所 有 最 突 出 的 聪 明 才 智 都 花 在 读 经 上 了, 而 不 是
用在社会变迁之 源 的 生 产 力 发 展 上。 这 自 然 会 使 社 会 变 迁 减 到 最 低

限度。其次,无论何 时 发 生 一 些 变 化, 除 非 能 被 解 释 成 或 用 于 证 明 三

统治阶级的两个 组 成 部 分 的 既 得 利 益 的 合 理 性, 否 则 就 会 受 到 抑 制  
和反对。儒学在中国的长期统治即 由 于此。由于长期的灌输 和培 养, 汉

即使是普通老百 姓, 也 都 被 儒 学 的 教 条 所 麻 痹。 他 们 信 仰 它。 当 他 社

们实在不堪忍受 统 治 阶 级 剥 削 压 迫 时, 也 会 反 抗, 但 他 们 却 只 想 出 重

个真命天子来改朝换 代, 并 不 想 去 改 变 统 治 阶 级 的 本 质 和 成 分。[
32]

下面各章,我们将试 图 说 明 中 国 的 统 治 阶 级 是 如 何 调 整 儒 学 和 社 会 层

制度以扩大和保障他们的既得利益,并 抵 制威 胁他们的社会变 革的;


统治阶级各组成 部 分 的 既 得 利 益 的 一 致 性, 是 如 何 与 阻 碍 社 会 变 革
的力量的强有力相联系的。

【注释】
1]参见陶希 圣: 《前 汉 经 济 史 》, 第 1 章,11~12 页, 上 海, 商 务 印 书

馆,1935。

2]参见吕振羽:《殷周时代的中国社会》,300~303 页。

3]参见陶希圣:《中国社会史》,第 1 篇,44~66 页。

4]参见冯友兰:《中国哲学史补编》,31 页,上海,商务印书馆,1936。

5]参见吕振羽:《殷周时代的中国社会》,292 页。
6]参见陶希圣:《前汉经济史》,第 1 章,27 页。


7]司马迁:《史记》,卷 129,934 页。

8]同上书,卷 129,939~940 页。

9]战国时期,那些著名 的 武 士 如 魏 国 的 信 陵 君, 楚 国 的 春 申 君, 赵 国 的
平原君,齐国的孟尝君和秦国的吕不韦,各有几千游侠成为他们的座上客。

10]班固:《前汉书》,卷 92,343 页。

11]以上两段引文俱见司马迁:《史记》,卷 129,938 页。


 5

12]大量的历 史 记 载 显 示 汉 初 人 口 (也 许 包 括 移 民 ) 大 约 是 战 国 时 期 的
30% 。参见陶希圣:《前汉经济史》,第 2 章,26 页。

13]虽然这本书为桓宽所作的真实性不太可 靠, 但 它 代 表 了 汉 代 儒 生 经 济
理论。除了攻击法家之外,它主要是想证明重农理论的合理性。

14]班固:《前汉书》,卷 24 (上),112~113 页。

15]同上书,113 页。

16]茂陵是都城 (长安) 附近的一个地方, 武 帝 命 令 将 全 国 富 豪 迁 徙 到 这
里,以便于严密监视和控制他们。这个政策被许多后来的统治者所沿用。

17]司马迁:《史记》,卷 124,898~899 页。
18]同上书,卷 30,228 页。


19]同上书,卷 30,230 页。

20]同上书,232 页。

国 [
21]班固:《前汉书》,卷 24 (下),116 页。
的 [
22]同上书,卷 24 (下),117 页。

学 [
23]参见上书。
统 [
24]公元前 81 年,桑 与 60 多 位 在 政 治 上、经 济 上 都 遭 受 挫 折 和 打 击 的 进

京赶考的儒生们进行论辩时,明确地提出了西汉商人的衰落。

25]郡是汉朝的最高地方行政机构,独立于诸侯国而直接对朝廷负责。

26]司马迁:《史记》,卷 122,876 页。

27]同上书,卷 112,883 页。

28]同上书,卷 112,818 页。

29]同上书,卷 112,884 页。

30]见 《孟子·滕文公上》。

31]韩愈:《昌黎先生文集》,卷 2,1 页,上海,涵芬楼,1927。

32]参见 雷 海 宗:《没 有 战 士 的 文 化》, 载 《社 会 科 学》, 第 1 卷,1005~
1030 页,1936 07。


 6
第四章
汉代儒学的发展和演变

在 《民俗论》 一 书 中, 萨 姆 纳 指 出: 社 会 变 迁 尤 其 是 制 度 的 变
迁,通常都是由 社 会 上 层 阶 级 发 动 的, 群 众 则 是 保 守 的。[
1]这 种 观

点,反映了这位美 国 社 会 学 家 的 保 守 学 术 观 点, 不 一 定 正 确。 但 本
章论述的中国汉 代 经 学 的 变 革 以 及 由 此 而 引 起 的 某 些 社 会 变 革, 倒
可以说是社会上层阶级发动的。
我们在上一章 中 已 经 说 过, 西 汉 武 帝 特 别 是 元 帝 以 后, 中 国 的
统治阶级即汉朝 的 上 层 阶 级, 基 本 上 只 包 括 皇 族 和 儒 生 阶 层, 他 们
都在儒学中拥有 既 得 利 益。 而 且, 从 前 两 章 我 们 已 经 知 道, 武 帝 统
治期间,中国的政 治、 经 济、 家 族 和 教 育 这 四 种 主 要 社 会 制 度 逐 渐
儒学化,这便使统治 阶 级 在 儒 学 中 的 既 得 利 益 深 深 织 入 整 个 社 会 之
中。由于各项社会 制 度 之 间 的 相 互 联 系, 任 何 社 会 变 迁, 尤 其 是 知
识领域的变迁,不 论 其 大 小, 只 要 此 变 迁 不 是 旨 在 或 可 能 用 来 使 统
治阶级在儒学中 的 既 得 利 益 更 显 得 合 理, 就 意 味 着 对 统 治 阶 级 既 得
利益的威 胁。 所 以, 皇 室 和 儒 生 这 两 个 集 团 都 不 喜 欢 任 何 形 式 的、
特别是那些直接 危 及 儒 学 的 社 会 变 迁。 而 且, 当 一 个 集 团 发 展 其 既
得利益到危及另一集团既得利益 时,两者 又是相互制约的重要力量。
在这样的社会状 况 下, 统 治 阶 级 的 既 得 利 益 就 成 为 社 会 变 迁 的 极 其
强大的 阻 力。 汉 代 禁 锢 知 识 生 活 的 经 学 研 究 和 今 古 文 之 争, 即 缘
于此。

儒生阶层的扩大

我们知道,几乎 所 有 的 儒 学 典 籍 都 毁 于 秦 火。 因 此, 在 汉 代 统
治者着手建立一 个 纯 粹 的 儒 学 帝 国 之 初, 就 不 得 不 求 助 于 依 然 能 够


 7
诵记六经的宿儒。于是,这批年事 已高 的儒 生和他们的 弟子、 子 孙,
凭借他们的学识,便在政治和社会生活中平步青云。

[赵] 绾、 [王] 臧 请 天 子, 欲 立 明 堂 [
2]以 朝 诸 侯, 不 能 就

其事,乃言师申公。 于 是 天 子 使 使 束 帛 加 璧 安 车 驷 马 迎 申 公,
弟子二人乘轺传从。……
[申公] 弟子为博士者十余 人。孔 安 国至临淮太 守, 周 霸 至
胶西内史,夏宽 至 城 阳 内 史, 砀 鲁 赐 至 东 海 太 守, 兰 陵 缪 生 至
长沙内史,徐偃为胶西中尉,邹人阙门庆忌为胶东内史。……
清河王太 傅 辕 固 生 者, 齐 人 也。 以 治 《诗 》, 孝 景 时 为 博
士。……
中 今上初即 位, 复 以 贤 良 征 固。 …… 自 是 之 后, 齐 言 《诗 》


皆本辕固生也。诸齐人以 《诗》 显贵,皆固之弟子也。
儒 韩生者,燕 人 也。 孝 文 帝 时 为 博 士, 景 帝 时 为 常 山 王 太

统 傅。……韩生孙商为今上博士。

孝文帝时,欲求 能 治 《尚 书 》 者, 天 下 无 有, 乃 闻 伏 生 能
治……于是乃诏太常使掌故朝错往受之。……
伏生教济南张 生 及 欧 阳 生, 欧 阳 生 教 千 乘 儿 宽。 …… 儿 宽
位至御使大夫……
孝文 帝 时, 徐 生 以 容 为 礼 官 大 夫。 传 子 至 孙 徐 延、 徐
襄。……延及徐 氏 弟 子 公 户 满 意、 桓 生、 单 次, 皆 尝 为 汉 礼 官
大夫。而瑕丘萧奋以 《礼》 为淮阳太守。……
[杨] 何以 《易》……官 至 中大夫。齐人 即墨成以 《易》 至
城阳相。广川人孟但 以 《易》 为 太 子 门 大 夫。 鲁 人 周 霸, 莒 人
衡胡,临淄人主父偃,皆以 《易》 至二千石。……
董仲舒,广川人也。以治 《春秋》, 孝 景 时 为 博 士。…… 今
上即位,为江都相。……
董仲舒为人廉直。……公孙弘…… 乃言上曰: “独董仲舒 可
使相胶西王。” 胶西王素闻董仲舒有行,亦善待之。……
胡毋生,齐人也。孝景时为博士,以老归教授……
仲舒弟 子 遂 者: 兰 陵 褚 大, 广 川 殷 忠, 温 吕 步 舒。 褚 大 至
梁相。步 舒 至 长 史, 持 节 使 决 淮 南 狱, 于 诸 侯 擅 专 断, 不 报,
以 《春秋》 之义正之,天子皆以为是。弟子通者,至 于 命 大 夫;
为郎、谒者、掌故者以百数。而董仲舒子及孙皆以学至大官。[
3]

对于做大官的向 往, 加 之 进 入 上 层 社 会 的 唯 一 途 径 便 是 研 读 经


 8
书,促使儒 生 阶 层 日 益 扩 大, 博 士 弟 子 和 候 补 官 吏 的 人 数 也 日 益
增多。

昭帝 [公元前 86—前 73] 时…… 增博士 弟 子 员 满 百 人, 宣


帝 [公 元 前 73—48] 末 倍 增 之。 元 帝 好 儒, 能 通 一 经 者 皆 复。
数年,以用度不足,更为设员千人,郡国置五经百石卒史。
成帝 [公元 前 32—前 6] 末, 或 言 孔 子 布 衣 养 徒 三 千 人,
今天子太学弟子少,于是增弟子员三千人,岁余,复如故。
平帝 [公 元 1—6] 时 王 莽 秉 政, 元 士 之 子 得 受 业 如
弟子。[
4]

篡位的王莽,以 及 专 门 为 功 臣 和 皇 亲 国 戚 设 立 新 太 学 的 东 汉

25—220) 皇帝们,都 维 持 这 一 增 长 趋 势。 朝 廷 大 臣 的 子 弟 都 被 送
( 四
入太学学习君臣、 父 子 之 道。 质 帝 ( 146—147) 后, 太 学 生 超 过 了 章
 
三万人。 汉

除了以上两种太学之外,民间还开设有私学。 儒

但太学设于 京 师, 远 道 生 徒, 不 易 尽 往 就 业。 且 其 名 额, 的

往往亦有限制, 非 人 人 可 得 而 入。 故 全 国 私 家 教 学 之 众, 或 更 展

较太学学生为夥。 西 汉 大 儒, 如 伏 生、 如 申 公、 如 叔 孙 通、 公 演

孙弘、董仲舒、 夏 侯 授、 薛 广、 韦 贤、 疏 广、 丁 宽、 施 仇、 孟
喜、梁邱贺……等,莫不教授生徒……
后经官学的提 倡, 教 授 经 学 为 政 府 所 许 可, 又 有 利 禄 之 奖
劝,使读书上进之人增多,私家教学成绩乃更为之增进。……
而东汉乃更盛。私人的学生有多至万六千人者。[
5]

如上所述,博士 弟 子、 太 学 生 已 是 候 补 官 吏。 民 间 私 学 中 的 教
师和弟子,也能通 过 举 荐 和 策 试, 步 入 统 治 阶 层。 由 于 在 那 个 时 代
除了皇室以外,官 吏 是 唯 一 的 上 层 阶 级, 我 们 就 不 难 想 象, 作 为 一
个儒生特别是由 官 方 认 可 的 那 种 博 士 弟 子, 多 么 重 要!这 也 就 是 儒
生阶层迅速扩大的原因。

师传和家法

由于研习经学赋 予 平 民 跻 身 统 治 阶 级 的 希 望, 并 使 统 治 阶 级 的
成员免于跌至被 统 治 阶 级 的 境 地, 或 者 至 少 是 给 人 们 逃 避 赋 税、 劳


 9
役和兵役的机会,跻 进 儒 生 阶 层 并 在 儒 生 中 出 人 头 地 的 竞 争 是 不 可
避免的。同时,由于汉初所有经书都是 通 过 幸免于难的儒 生口授 的,
又给这种竞争提供了良好的机会。这 种 情况 导致了汉代 儒学的变迁;
但所有变迁都只 是 进 一 步 为 统 治 阶 级, 尤 其 是 它 的 皇 室 成 员 的 既 得
利益辩护的。
武帝初立五经博士,只有 七 家 列 入 学 官:《书》、 《礼》、 《易》、
《春秋》 各一家, 《诗》 三 家;是 《欧 阳 书》、 《后礼》、 《杨易》、 《公
羊春秋》、《鲁诗》、 《齐 诗》 和 《韩 诗》。[
6]这些 五经官学得 以在太学

中向博士弟子讲 授, 它 们 具 有 权 威 和 实 际 价 值, 因 为 研 习 它 们 是 进
入统治阶级或上 层 阶 级 的 唯 一 途 径。 就 像 美 国 那 些 以 讲 纯 正 英 语 自


豪的人极力抵制 俚 语 一 样, 掌 握 了 五 经 官 学 的 在 位 者 极 力 压 制 对 这
国 些经文做任何 改 动。 另 一 方 面, 只 要 立 于 学 官, 就 意 味 着 盛 名、 高

儒 官和厚禄;而 那 些 其 学 未 立 于 学 官 或 尚 不 满 意 其 所 处 地 位 的 儒 生,

统 为谋求皇族支持 并 建 立 新 学 派, 便 试 图 对 五 经 官 学 做 一 番 于 皇 族 既

得利益无害或有 利 的 改 动。 由 于 不 存 在 孔 子 经 典 的 原 本, 使 得 他 们
可以攻击那些立 于 学 官 的 儒 生 的 学 说 与 正 统 经 学 相 悖。 他 们 的 所 作
所为,无非是希望 官 方 承 认 他 们 对 五 经 官 学 所 作 的 部 分 改 动。 七 家
经学立于学官之后的 80 年间,关于现行经书与孔子原本是否一致的
争执和论辩层出 不 穷, 最 后 宣 帝 不 得 不 召 集 当 时 所 有 名 儒 来 公 议 诸
家五经同异,并由 他 亲 自 作 最 后 的 裁 夺。 由 于 篇 幅 关 系, 我 们 不 能
将全部有关学派 经 书 进 行 比 较; 而 且 事 实 上, 其 中 很 多 学 派 经 典 后
来已湮没无闻,也 不 容 许 我 们 进 行 全 面 比 较。 但 是, 从 人 之 常 情 来
看,我们很难 否 认 宣 帝 只 会 选 择 那 些 更 利 于 皇 室 统 治 地 位 的 学 派。
这次会议的 结 果, 授 予 博 士 官 学 学 派 由 原 来 的 7 个 增 加 至 13 个。
《诗》没有变动。《欧阳书》之外增加了 《大 夏侯书》 和 《小夏侯书》;
《后礼》由 《大 戴 礼》 和 《小 戴 礼》 所 取 代; 《杨 易》 分 为 《施 易》、
《孟易》和 《梁丘易》;《公羊春秋》分成 《严氏春秋》和 《颜氏春秋》。
[7]五经官方学派增至
元帝时,《易》又增补 《京氏易》。 14 个。直到那
[8]由于他们得
时,立于学官的儒生仍在不遗 余 力地 阻 挠 承认 新学派。
逞,西汉以后再未承认新学派。这 14 个学派就形成了所谓的 “师传”。
[9]
那些冀图进入官吏阶层的人,就得恪守 “师传”,一字不易。
虽然承认新学派 的 活 动 可 以 被 阻 挠, 但 在 声 威 和 既 得 利 益 的 诱
惑下,对经学的阐 释 和 发 挥 仍 持 续 不 断。 正 如 班 固 在 东 汉 初 年 记 载
的那样:


 0
自武帝立五 经 博 士, 开 弟 子 员, 设 科 射 策, 劝 以 官 禄,[
10]

讫于元始 [公元 1—6],百有余年,传业者浸盛,支叶蕃滋,一


经说至百余万言,大师众至千余人,盖禄利之路然也。[
11]

东汉时期, “师 传 ” 为 “家 法 ” 所 取 代。 后 者 孳 乳 于 前 者。 例
如:《施易》、 《孟易》 和 《梁丘易》 本是师传,但后来 《施易》 分为
《张易》 和 《彭 易》,《孟 易》 分 为 《翟 易》 和 《白 易》,《梁 丘 易》 分
为 《士孙易》、《邓易》 和 《衡易》。 所 有 这些 从师传分化出 来的新学
派便是家法,随后 家 法 亦 被 立 于 五 经 学 官, 那 些 希 冀 跻 身 于 统 治 阶
89—105)14
级的人,不得不严格遵循,歧 异 往往被 遏 制。如永元 (
年徐防上书:

太学试博士弟子皆以意说不修 家法…… 每有策试 辄 兴 诤 讼, 第



论议纷错,互相是非。…… 章
 
今不依章句 [
12], 妄 生 穿 凿, 以 遵 师 为 非 义, 意 说 为 得 理,


轻侮道术,浸以成俗, 诚 非 诏 书 实 选 本 意。 …… 专 精 务 本, 儒 儒
13]宜从其家 章句开五十难以
学所先。臣以为,博士及甲乙策试 [ 学

试之,解释多者 为 上 第, 引 义 明 者 为 高 说; 若 不 依 先 师, 义 有 发

相伐,皆正以为非……诏书下,公卿皆从防言。[
14]


但是,这些做官的和站稳脚跟的儒 生所倡导和支持的种种 限 制, 变

终究难以阻止那 些 受 既 得 利 益, 特 别 是 声 威 驱 使 的、 雄 心 勃 勃 的 年
轻的人。正如皮锡瑞在 《经学历史》 一书中指出:

汉时 不 修 家 法 之 戒, 盖 极 严 矣。 …… 而 家 法 又 各 分 专
15]
家……又如子既生孙,孙又生孙,云礽旷远,渐忘其祖。[

从某种意义上说, 家 法 并 非 异 于 师 传, 只 不 过 是 师 传 的 诠 释 和
发挥罢了。[
16]从政治的意 义 上 来 看, 家 法 和 师 传 都 是 受 同 一 性 质 的

统治阶级支持的 五 经 官 学, 所 以 它 们 不 可 能 风 马 牛 不 相 及。 从 文 化
的观点看,师传的 发 挥———家 法, 部 分 地 要 归 功 于 东 汉 时 期 为 鸿 篇
巨制的写作提供了有利条件的纸 的 发 明。西汉末年古文经学的 出现,
是儒学中一次更重要的变迁。

古文经书的出现

和我们在上章中 所 指 出 的 相 似, 威 尔 伯 在 研 究 中 国 西 汉 奴 隶 制


 1
时发现:

根据公认的西 汉 社 会 的 分 化, 当 时 平 民 占 绝 大 多 数。 在 他
们之上的是,10 万多一 点 的 官 吏 和 从 未 超 过 几 百 人 或 者 包 括 他
们家族在内也不超过几千人的真正贵族。[
17]最后, 在平民之 下,

还有两大群体:罪犯和奴隶 [
18] (即官奴和私奴, 他们 占总人口
19]左右)
的 1% [ 20]
。[

官吏和世袭贵族 形 成 统 治 集 团, 可 那 些 贵 族 很 快 就 没 落 了。 据
31 代;受 封 的
吴景超统计的一组数据计算,所 有 的贵 族 平 均只有 2.
第一代到死的时候,有 41% 已 经 失 去 所 有 的 封 号, 到 第 二 代 死 时 则
有 62% ,如果贵族有孙子, 那 么 在 他 的 孙 子 死 后,79% 已 不 再 是 贵


21]因此,威尔伯经研究指出:
族。[

儒 根据公认的汉 朝 社 会 成 分 所 描 述 的 中 国 社 会, 可 能 造 成 一

统 种社会分层十分 固 定 的 印 象, 可 事 实 恰 恰 相 反, 不 仅 广 大 平 民
治 阶级包括总人口 的 大 多 数, 而 且 社 会 地 位 的 流 动 性 和 不 存 在 种
姓制度,乃是那个 时 代 的 主 要 特 征。 有 的 人 和 他 们 整 个 家 族 流
星般地从社会最 底 层 一 跃 而 至 顶 层, 另 一 些 人 则 骤 然 跌 至 社 会
底层。[
22]

谁跌落 下 来 了 呢? 最 远 皇 胄、 功 臣 后 裔 和 外 戚 中 非 儒 生 的 分
子。[
23]谁崛起了呢?儒生。所以皮锡瑞说:

武帝始以公孙弘 为 丞 相, 封 侯, 天 下 学 士 靡 然 向 风。 元 帝
尤好 儒 生, 韦、 匡、 贡、 薛, 并 致 辅 相。 自 后 公 卿 之 位, 未 有
不从经术进者。[
24]

宣帝时期,《大夏侯 书》 一 派 的 领 袖 夏 侯 胜 曾 教 诲 弟 子 说: “士
25]
病不明经术,经术苟明,其取青紫如拾地芥耳。”[
由于元帝时的韦 贤 父 子 功 成 名 就, 邹、 鲁 间 流 传 着 这 样 一 个 谚
26]这 是 对 他 们 父 子 的 真 实 写 照,
语: “遗 子 黄 金 满 籝, 不 如 一 经。”[
韦贤和他的一 个 儿 子 都 因 熟 谙 《鲁 诗》 而 位 至 丞 相。 而 且, 汉 代 自
公孙弘起形成一 种 传 统, 凡 位 至 丞 相 者 都 必 定 封 爵 食 邑。 这 样, 最
显赫的儒生便与 皇 族 贵 胄 一 样, 成 为 最 大 的 地 主。 现 在 让 我 们 来 考
察一下当时的官僚制度。

政府中大多数职 位 都 要 求 掌 握 大 量 的 书 面 知 识, 更 高 一 些
的文职还要求擅 长 引 经 据 典。 学 习 文 字 和 研 读 古 书 需 要 闲 暇 和


 2
生活保障,土地所有者具有这种可能性。[
27]

威尔伯的这种推 论, 暗 示 着 西 汉 王 朝 大 部 分 的 政 府 职 位 可 能 都
由拥有土地的儒 生 所 占 据。 中 国 学 人 的 发 现 证 实 了 这 一 点。 这 位 学
人认为,西汉的知识分子 阶 层 的 绝 大 多 数 来 自 地 主 阶 级。[
28]而 我 们

在上文中 已 指 出, 自 武 帝 以 来, 西 汉 知 识 分 子 阶 层 由 儒 生 所 垄 断。
另一有趣事实是, 据 班 固 记 载, 尽 管 还 有 其 他 原 因, 但 元 帝 诏 令 天
下通一经者免除 赋 税 之 后 仅 3 年, 国 库 即 入 不 敷 出, 迫 使 这 位 皇 帝
29]
不得不终止这项慷慨措施,并进行其他财政改革。[
所有这些证据,使 我 们 有 把 握 地 断 言: 儒 生 阶 层 中 的 绝 大 多 数
来自地主阶级,其中 10 余万人是官僚,他们同拥有土地的布衣儒 生
相互勾结,共同构成社会中一股强大的剥削势力。 第


缙绅地主和地方 官 吏 自 然 地 沆 瀣 一 气, 官 吏 中 的 一 部 分 即
 
来自缙绅地主,而 他 们 到 达 治 所 后, 又 会 发 现 那 里 的 地 主 是 他 汉

们的同类。汉朝 社 会 结 构 中 最 重 要、 最 活 跃 的 分 界 线, 不 是 在 儒

自由民和奴隶 或 贵 族 与 平 民 之 间, 而 是 在 一 方 为 地 主、 官 吏, 的

另一方为小农、佃户和劳工之间。[
30]


这些地主收走农 民 收 成 的 一 半 作 为 地 租, 却 只 向 朝 廷 缴 纳 其 中 演

的 1/15。[
31]一旦成为官吏或正式 的 候 补 官 吏, 则 不 仅 可 免 除 一 切 赋

税、徭役和兵役,还 可 以 获 得 可 观 的 俸 禄 和 丰 厚 的 馈 赠, 至 于 非 法
收入还不在其中。[
32]

随着时间的推移, 尤 其 是 到 了 元 帝 之 后, 如 我 们 在 上 一 节 所 指
出,儒生阶层日益 庞 大, 他 们 之 间 的 竞 争 使 他 们 剥 削 加 剧 到 如 此 程
度,以致农民亦即平民食不果腹,并起而造反。 “成帝时,饥民和贫
33]统治阶级由于在现行的社会 秩序 中享有
困的农民四处揭竿而起。”[
既得利益,自然希 望 汉 室 统 治 千 秋 万 代。 所 以, 儒 生 们 除 试 图 阻 止
政府被迫实施的一些改革之外 [
34],还企图演绎出一种思想 体系, 进

一步为汉王朝统治地位辩护,其 结 果 就 出 现了 “纬书”。儒生在书 中
35]他 们 说 什 么 孔 子 承 天 命 而 作
为神化孔子而编造出一 系 列 新 神 话。[
《春秋》,阐明 “天 道” 原 理, 预 言 汉 室 将 兴。 这 样, 汉 朝 的 统 治 就
成为不可动摇的 了。 不 过, 意 识 形 态 终 究 不 能 填 饱 饥 民 的 肚 子, 也
无法阻止他们的 反 抗。 在 这 种 形 势 下, 王 莽 和 刘 歆 的 乌 托 邦 理 论 便
应运而生。这两个 野 心 勃 勃 的 儒 生 看 到 汉 室 气 数 已 尽, 便 企 图 进 行
一场比较彻底的 改 制: 以 打 击 大 部 分 拥 有 奴 婢 的 地 主 统 治 集 团 为 代


 3
价,以增加他们 自 身 的 利 益, 并 缓 解 贫 困 农 民 的 不 幸。 但 是, 他 们
又非常清楚当时 儒 学 的 力 量 太 强 大, 难 以 与 之 对 抗, 所 以, 唯 一 的
可能就是以支持 儒 生 阶 层 作 为 烟 幕, 将 经 书 内 容 做 一 番 修 改, 为 他
们改制的合理化 进 行 论 证。 于 是, 那 位 权 倾 当 朝, 蓄 意 篡 位 的 外 戚
王莽,便勤于习 《礼》,将自己打扮 成 一个 十足的儒 者,在儒 生中 博
得盛誉,从而成为 平 帝 时 的 摄 政。 在 他 的 庇 护 下, 出 身 宗 室 的 博 学
儒生,一心想成为知识阶层领袖的 刘 歆,炮 制出一些 新的五经学 派,
为王莽的篡位和改制提供理论基础 . 他们的这些企图如下。
由于秦始皇焚烧 了 几 乎 所 有 六 经 原 本, 西 汉 时 各 派 五 经 经 文 都
是由汉儒用当时 流 行 文 字 即 今 文 书 写 的。 如 我 们 前 面 所 说, 这 种 情
况造成诸多争 论。 而 今, 由 于 王 莽 想 改 制, 刘 歆 需 要 新 经, 刘 歆 就

国 利用领校秘府藏书可以读到其他儒 生没有 机会读到的很多珍本之 便,

儒 用战国 后 期 至 秦 朝 之 间 的 古 文 秘 密 地 写 了 一 部 名 为 《周 礼 》 的 新
学 《礼记》[
36],以支持王 莽 新 的 社 会 政 策。 由 于 孔 子 主 张 恢 复 周 初 制

治 度,而周公是建立 周 朝 和 周 制 的 股 肱 之 臣, 刘 歆 便 把 这 部 伪 经 假 托
为周公所作, 以 便 使 孔 子 在 六 经 方 面 享 有 绝 对 权 威 可 以 受 到 挑 战。
为使其他经 书 与 《周 礼》 吻 合, 他 将 秘 府 藏 书 中 现 存 的 一 些 儒 学 著
作或合 而 为 一 或 化 整 为 零, 编 辑 成 《逸 礼》、 《逸 书 》 和 《左 氏 春
秋》;另外又将现行经书的文字、句 段 进 行 一番改动和调整,用古 文
写成 《费易》、 《毛诗》、 《古 文 论语》 和 《古文孝经》。 他散布谣言,
说这些古文经书 是 汉 武 帝 时 在 孔 子 故 宅 的 墙 壁 中 发 现 的, 真 正 是 经
书的原本。[
37]由于企图将 这 些 伪 经 立 于 学 官, 他 遭 到 那 些 在 今 文 经

学中享有声望和 既 得 利 益 的 儒 生 阶 层 的 反 对, 从 而 引 发 了 今 古 文 经
学间的冲突。

今古文经学学者间的冲突

哀帝初年,刘歆 得 王 莽 推 荐, 领 校 秘 府 珍 本, 从 而 开 始 了 他 的
事业,据班固记载:

及歆亲近,欲建立 《左氏春秋》 及 《毛 诗》、 《逸 礼》、 《古


文尚书》 皆列于 学 官。 哀 帝 令 歆 与 五 经 博 士 讲 论 其 义, 诸 博 士
或不肯置对。[
38]

于是刘歆给博 士 们 写 了 一 封 长 信, 信 中 指 责 他 们 自 私、 妒 忌、


 4
狭隘和保守。结果:

诸儒皆怨恨。是时 名 儒 光 禄 大 夫 龚 胜 以 歆 移 书 上 疏 深 自 罪
责,愿乞骸骨罢。 及 儒 者 师 丹 为 大 司 空, 亦 大 怒, 奏 歆 改 乱 旧
章,非毁先帝所立。…… 歆 由 是 忤 执 政 大 臣, 为 众 儒 所 讪, 惧
诛,求出补吏。[
39]

他遭到如此强烈 抨 击 的 原 因 是 什 么 呢? 那 是 由 于: 虽 然 他 并 未
企图篡改 《春 秋》 中 所 教 导 的 “天 道” 原 理, 却 在 《周 礼》 中 引 入
了不少与当 时 不 同 的 戚 族、 婚 嫁、 继 承、 天 子 与 诸 侯 关 系、 仕 宦、
度量衡、赋税、徭 役、 兵 役 等 制 度。[
40]如 果 他 成 功, 就 意 味 着 今 文

经学和今文经学儒生的失败。
平帝时,王莽摄政,刘歆官复原职,封为侯爵, “典儒林史卜之 第

官,考定律历”。 平 帝 4 年 (公 元 4 年), 王 莽 征 召 天 下 通 一 经 及 教 章
 
41]在这个
授弟子 11 人以上者,或通晓古文经书者数千人会于 京都。[ 汉

庞大集团的协助 下, 王 莽 和 刘 歆 编 造 了 一 大 堆 谣 言, 造 成 一 种 新 的 儒
舆论,替王莽篡位张目。正如顾颉刚所明确指出: “王莽从大司马做 学

到皇帝是极有秩序的,他共升了 6 次级,费了 8 年功夫。”[
42]他所寻 发

求为他篡位辩护 的 一 切 论 据, 都 在 古 文 经 书 中 找 到 了。 反 过 来, 王 和

莽帮助刘歆将 《左氏春秋》、 《毛 诗》、 《逸 礼》 和 《古 文 尚 书》 立 于 变
学官。王莽篡位伊 始, 刘 歆 即 成 为 国 师, 垄 断 了 当 时 所 有 的 知 识 领
域。“无论典章制度,学术思想,他几乎没有不参加的。”[
43]

上述这一切,自然 极 大 地 影 响 了 已 立 于 学 官 的 经 学 各 派 儒 生 们
的既得利益。因 此, 新 皇 帝 王 莽 立 刘 歆 《周 礼》 博 士 时, 也 终 因 那
个阶层的 强 烈 反 对, 被 迫 收 回 成 命。 但 是, 与 其 社 会 改 革 比 起 来,
新皇帝的这些学 术 性 变 革 还 是 可 以 忍 耐 的。 详 细 讨 论 王 莽 的 社 会 改
革势必超出本书 的 范 围, 这 里 我 们 仅 举 三 件 事 例 来 说 明 他 的 改 革 如
何招致了他的政 权 的 崩 溃。 首 先, 为 了 恢 复 真 正 的 西 周 早 期 封 建 制
度,他将土地收归 国 有, 称 为 王 土。 凡 是 控 有 土 地 超 过 其 耕 种 力 量
的人,都应将剩 余 土 地 分 给 九 族、 邻 里、 乡 党; 凡 是 土 地 不 足 耕 种
的人,均应被分 给 所 需 土 地。 买 卖 王 土 遭 到 绝 对 禁 止。 其 次, 禁 止
买卖私人奴 仆。 再 次, 实 行 六 筦 制, 即 加 强 政 府 对 当 时 的 盐、 酒、
铁、名山大泽、冶铜和借贷等六大交易的管制。如果我们还记得前面
曾经说过的,作为土地所有者的儒生是如何同官僚们相互勾结盘剥农
民,武帝以后西汉的那些大工商业如何由豪族和官僚组成的政府所把
持,以及官僚集 团至少 在元 帝 以 后 如 何 为 儒 生 所 垄 断,便 可 以 明 白,


 5
王莽的这些改革是如何危及原有统治集团的既得利益了。所以:

自武帝时代 以 来 新 兴 的 大 地 主 必 然 反 抗 王 田 制 和 私 属 制。
豪商反对六筦制也是当然的。除了 做官 因缘为奸利的官僚 以 外,
反抗的意识蔓 延 于 地 主 阶 层。 …… 更 有 一 些 豪 宗, 则 联 络 农 民
44]
起事,为土地私有制而开始武装的斗争。[

9—23) 的迅速 崩溃 和西汉宗室后裔刘 秀 的


这导致了王莽统治 (
兴起。刘秀是个富 有 土 地 的 儒 生, 曾 受 业 于 太 学。 王 莽 改 制 危 及 他
的既得利益之 前, 他 以 “谨 厚” 闻 名 于 乡 里。 在 他 登 基 为 东 汉 光 武
23—58) 后,他将 王 莽 所 改 变 了 的 一 切 又 全 部 恢 复 过 来, 建 立
帝 (
大地主豪强统治。[ 45]在今文经学者的要求下,《 左氏春秋》、 《毛诗》、
中 《逸礼》 和 《古文尚书》 被逐出学官,但这并未 使 在 王 莽 庇 护 下 崛 起

的 的新儒生集团放 弃 斗 争。 他 们 一 方 面 努 力 通 过 个 人 的 关 系, 博 取 朝

学 廷大臣的同情;另 一 方 面, 他 们 使 古 文 经 学 的 阐 释 朝 着 加 强 和 扩 大

治 统治集团既得利益的方向进行,从 而得到 皇帝 的赞许。据范晔记 载,
光武帝 2 年:

尚书令 韩 歆 上 疏, 欲 为 《费 氏 易》、 《左 氏 春 秋》 立 博 士,
诏下其议…… [范] 升起对曰: “《左氏》 不祖孔子, 而出于丘
46]
明,师徒相传,又无其人……无因得立。”[

退朝后,范升拟了 一 个 奏 章, 担 心 其 既 得 利 益 被 他 人 分 享 的 心
情溢于言表。奏章中说:

近有司请置 《京氏易》[
47]博士, 群 下 执 事, 莫 能 据 正。《京
氏易》 既立,《费 氏》 怨 望;《左 氏 春 秋》 复 以 比 类, 亦 希 置 立。
《京》、《费》 已 行, 次 复 《高 氏 》。 《春 秋 》 之 家, 又 有 《驺 》、
《夹》。如今 《左氏》、《费氏》 得 置博 士,《高氏》、 《驺》、 《夹》,
五经奇异,并复求 立, 各 有 所 执, 乖 戾 分 争。 从 之 则 失 道, 不
从则失人,将恐陛下必有厌倦之听。[
48]

这个奏章激起了布衣儒生陈 元的 反 驳。他的父亲 是 《左氏春秋》


的经生,陈元少承父 业, “锐 精 覃 思”。 当 他 听 说 范 升 的 一 纸 奏 章 竟
要毁掉他的前程,于是便诣阙上疏:

陛下……深 愍 经 艺 谬 杂, 真 伪 错 乱, 每 临 朝 日, 辄 延 群 臣
49],而公 羊、 榖梁传闻于后
讲论圣道。知丘明至贤,亲受孔子 [
世,故诏立 《左氏》,博询可 否,示 不 专己,尽之 群 下 也。 今 论


 6
者沉溺所习,玩 守 旧 闻, 固 执 虚 言 传 受 之 辞, 以 非 亲 见 实 事 之
道。《左氏》 孤学少与,遂为异家之所覆冒。[
50]

这场辩论持续了一阵子,最终在皇帝的支 持下,以 《左氏春 秋》


的胜利而告终。可是

诸儒以 《左氏》 之立,论议 喧哗,自公卿 以 下, 数 廷 争 之。


《左氏》 复废。[
51]

这件事很好地说明 了 已 经 站 稳 脚 跟 的 儒 生 阶 层 的 既 得 利 益 是 多
么强烈地阻碍着 变 迁。 然 而, 由 于 皇 帝 们 发 现 古 文 经 学 可 以 加 强 和
扩大他们的既得 利 益, 他 们 最 终 还 是 会 找 到 某 种 办 法 鼓 励 和 扶 植 古
文经学。所以 20 年后:

76—89) 立, 降 意 儒 术, 特 好 《古 文 尚 书》、 《左 氏
肃宗 ( 四

传》。建初元年,诏 [贾] 逵入讲 北宫 白虎 观,南宫 云 台。 帝 善  

逵说,使出 《左 氏 传 》 大 义 长 于 二 传 者。 逵 于 是 具 条 奏 之 曰: 代
“臣谨摘出 《左氏》 三十事尤 著 明 者,斯皆君臣之正义,父 子 之 儒

纲纪。…… 《左氏》 义深 于 君 父,今 《左氏》 崇 君 父、 卑 臣 子, 的

强干弱枝,劝善戒 恶, 至 明 至 切, 至 直 至 顺。 …… 又 五 经 家 皆 展
无以证图谶刘氏为尧 [
52]后者,而 《左氏》 独有明文。……” 书 和

奏,帝嘉之,赐布 五 百 匹, 衣 一 袭, 令 逵 自 选 《公 羊》 严、 颜 变

诸生高才者二十人,教以 《左氏》。[
53]

福祉往往不单降于人,贾逵的情况正是如此。

逵数为帝言 《古文尚书》……诏令撰欧阳、大小夏侯 《尚书》


与古文同异。逵集为三卷,帝 善 之。复 令 撰齐、鲁、韩 《诗》 与
《毛氏》异同。……八年,乃诏诸儒各选高才生,受 《左氏》、《榖
梁春秋》、《古文尚书》、《毛诗》,由是四经遂行于世。皆拜逵所选
[54]
弟子及门生为千乘王国郎……学者皆欣欣羡慕焉。

这样,尽管汉代一 直 未 将 古 文 经 学 立 于 太 学, 他 们 却 在 皇 帝 的
倡导下越来越遍及私学。此外,再加 上 下 一 节里将提到 的一 种原 因,
东汉末期,古文经学终于迎来了最后的胜利。

古文经学的最后胜利

虽然贾逵的弟子 和 追 随 者 都 被 拜 为 千 乘 王 国 郎, 但 古 文 经 学 者


 7
却未能立于朝廷。这些经书的使用 价值 仍然太 小,不足以使其繁 盛。
这种情况,因下述一些原因得以改观。
从武帝时起,不事 生 产 又 长 期 无 业 的 儒 生 们, 将 谋 求 一 官 半 职
作为他们的主要 奋 斗 目 标。 他 们 试 图 夸 大 经 学 的 用 处 和 权 威, 以 便
诱使皇帝起用他 们。 他 们 渐 渐 得 势 后, 不 仅 臣 子 们 的 奏 书, 而 且 皇
帝们的诏书都必 须 援 引 经 文, 以 便 使 自 己 言 论 有 强 有 力 的 根 据。 甚
至帝国的外交政 策 以 及 技 术、 刑 罚 和 行 政 事 务, 也 都 根 据 五 经 的 原
理拟订和解决。[
55]

随着时光的流逝, 这 些 迫 不 及 待 地、 意 在 使 经 书 学 以 致 用 的 儒
生们,变得如此的 “官欲熏心”,为 立身 于 仕宦之林,甚至可 以背 弃


儒学的主旨———忠君。 只 要 能 猎 取 权 势, 他 们 不 惜 甘 当 叛 臣。 王 莽
国 摄政并策划他的 篡 位 阴 谋 时, 借 助 慷 慨 的 施 惠 和 严 酷 的 刑 罚, 笼 络

儒 和控制了一 大 批 未 入 仕 的 儒 生。 为 了 考 验 儒 生 阶 层 是 否 拥 戴 自 己,

统 他假装谦逊地拒 绝 了 皇 帝 因 其 功 劳 赐 给 他 的 新 野 封 地。 结 果, 他 发

572 名儒生交口称赞,并请求他接受封地。[
现有487  56]即使是 身为汉

朝宗室的 刘 歆, 为 了 成 为 知 识 阶 层 的 领 袖, 也 真 心 诚 意 地 支 持 他。
这就说明,儒生阶 层 为 了 获 取 既 得 利 益, 也 是 可 以 不 惜 危 及 皇 室 利
益的。所以,光武帝 摧 毁 王 莽 的 新 朝 登 基 后, 就 着 手 对 儒 生 阶 层 的
极端功利主义进 行 清 算。 他 采 取 了 两 项 措 施: 其 一 是 改 革 儒 生 入 仕
的机制;其二是提高博学的布衣儒生的社会地位。
前面说过,西汉选 拔 政 府 候 补 官 吏 的 重 点, 放 在 博 士 科 和 博 士
弟子员的策试 上。 然 而, 通 过 策 试 的 人, 却 并 不 见 得 有 德 行。 于 是
光武帝将选拔的重点转向 “德 行”。只有 那 些以忠、孝、悌等德行 而
闻名的人,才可 能 由 官 府 层 层 举 荐 至 朝 廷。 根 据 范 晔 《后 汉 书》 中
可资利用的数据,123 名久 负 盛 名 的 儒 生 通 过 这 种 渠 道 被 纳 入 仕 途,
其中有 15 位 被 举 “贤 良”,108 位 被 举 “孝 廉”。 有 16 名 被 举 “贤
良” 拒绝举荐,只有 6 人参加了策试。
在这种 机 制 下, 儒 生 们 着 急 也 无 济 于 事。 他 必 须 先 立 身 于 社
57],才可能得到举荐的机会。不过,也许是光武帝很 清楚仅仅给
会[
布衣儒生以希望, 还 不 足 以 让 他 们 安 分 守 己, 所 以 尽 力 使 他 们 的 学
术生涯变 得 更 舒 适、 更 有 吸 引 力, 从 而 使 他 们 乐 于 留 在 仕 途 之 外。
非常可能的是,光 武 帝 曾 将 他 的 这 种 意 图 向 儒 生 阶 层 表 明, 所 以 当
他征召一批博学 的 儒 生 时, 其 中 不 少 拒 绝 前 往, 或 应 召 前 往 也 不 愿
为官,以显示他们的谦逊和崇高。于是,他乐意 地接 受了这种 拒 绝,


 8
并且尽可能地礼遇这批儒生。[
58]这里不妨举一个例子。

严光……少 有 高 名, 与 光 武 同 游 学。 及 光 武 即 位, 乃 变 名
姓,隐身不见。帝思其贤,乃令以 物 色访之…… 乃 备 安 车 玄  ,
遣使聘 之。 三 反 而 后 至, 舍 于 北 军, 给 床 褥, 太 官 朝 夕 进 膳。
司徒侯霸与光 素 旧, 遣 使 奉 书 …… 光 不 答, 乃 投 札 与 之, 口 授
曰:“君房足下,位至鼎足,甚善。怀仁辅义天下悦, 阿谀 顺旨
要领绝。”霸得书,封奏之。帝笑曰: “狂奴故态也。” 车驾即日
幸其馆。光 卧 不 起, 帝 即 其 卧 所, 抚 光 腹 曰: “咄 咄 子 陵 [
59],

不可 相 助 为 理 耶?” 光 又 眠 不 应, 良 久, 乃 张 目 熟 视, 曰:
“……士故 有 志, 何 至 相 迫 乎!” 帝 曰: “子 陵, 我 竟 不 能 下 汝
邪?” 于是升舆叹息而去。复 引 光 入,论道旧 故, 相 对 累 日。 帝 第

从容问光曰:“朕 何 如 昔 时?” 对 曰: “陛 下 差 增 于 往。” 因 共 偃 章
卧,光以足加帝腹上。 …… 除 为 谏 议 大 夫, 不 屈, 乃 耕 于 富 春  

25—56] 十 七 年, 复 特
山。后人名其钓 处 为 严 陵 濑 焉。 建 武 [ 代

征,不至。年八 十, 终 于 家。 帝 伤 惜 之, 诏 下 郡 县 赐 钱 百 万, 学

谷千斛。[
60]


既然朝廷礼遇布 衣 儒 生, 社 会 上 当 然 也 会 尊 重 他 们。 有 时 他 们 和

还因抗拒官府保 护 老 百 姓 而 备 受 推 崇。 在 很 多 情 形 下, 他 们 在 自 己 变
居住的地区或整 个 社 会 享 有 如 此 崇 高 的 声 誉, 以 致 当 他 们 卷 入 与 官
府的纷争时,其仰慕 者 和 追 随 者 就 会 不 惜 一 切 代 价 来 支 持 和 捍 卫 他
们。也就是在光武帝时,《春秋》 学者逢萌:

及光武 即 位, 乃 之 琅 琊 劳 山。 养 志 修 道, 人 皆 化 其 德。 北
海太守素闻其高,遣使奉谒致 礼,萌 不 答。太守怀愤 而 使 捕 之。
吏叩 头 曰: “子 庆 [
61]大 贤, 天 下 共 闻, 所 在 之 处, 人 敬 如 父,

往必不获,秪自毁辱。” 太守 怒,收 之 系狱,更 发 它 吏。 行 至 劳


62]
山,人果相率以兵弩捍御,吏被伤流血,奔而还。[

全社会礼遇布衣 儒 生, 从 这 件 事 可 略 见 一 斑。 这 些 布 衣 儒 生 还
63], 群 起 效 仿 的 社 会 风 气 的 开 创
是富贵 的 士 族 千 金 的 如 意 郎 君 [
64],连打家 劫 舍 的 盗 匪 也 不 敢 侵 犯 他 们, 有 时 对 他 们 还 加 以
者[
保护。[
65]

所有这些都清楚 地 表 明, 东 汉 之 初 儒 生 阶 层 的 既 得 利 益 又 有 所
增长。总的来说,西 汉 时 期, 经 学 知 识 还 不 能 直 接 地 兑 换 成 巨 大 的
权力、声望、财富和 荣 耀。 儒 生 们 必 须 在 进 入 仕 途 之 后 才 能 最 大 限


 9
度地享有本阶层的既得利益。而现在,即 使 没有 机会谋得一 官半 职,
单单作为一个博学的儒生,本身就 意 味着 威 望、美誉和舒适的生 活。
于是,研读经书自 然 也 就 更 具 有 很 高 的 实 际 价 值。 正 是 在 这 种 背 景
下,由于统治者的 庇 护, 东 汉 时 期 的 古 文 经 学 越 来 越 兴 盛 起 来。 布
衣儒生有更多 的 时 间 从 事 学 术 活 动, 因 此, 东 汉 大 多 数 硕 儒 如 杜 子
春、郑兴、陈元、贾 逵、 马 融 和 郑 玄 都 是 古 文 经 学 家, 就 不 是 偶 然
的。东汉末年, 古 文 经 学 战 胜 今 文 经 学 主 要 应 归 功 于 郑 玄。 皮 锡
瑞说:

[郑] 造 太 学 受 业, 师 事 京 兆 第 五 元 先, 始 通 《京 氏 易 》、
《公羊春秋》。……又从东郡张恭祖受 《周官》、《礼记》[
66]、 《左
中 氏春秋》、 《韩诗》、 《古 文 尚 书》。 以 山 东 无 足 问 者, 乃 西 入 关,


因涿郡 卢 植, 事 扶 风 马 融。 《京 氏 易 》、 《公 羊 春 秋 》 为 今 文,
儒 《周官》、《左氏春秋》、《古文尚书》 为古文。

统 郑君博学多师,今古 文 道 通 为 一, 见 当 时 两 家 相 攻 击, 意

欲参合其学,自 成 一 家 之 言, 虽 以 古 学 为 宗, 亦 兼 受 今 学 以 附
益其义。 学 者 苦 其 时 家 法 繁 杂, 见 郑 君 闳 通 博 大, 无 所 不 包,
众论翕然归之,不复舍此趋彼。
于是郑 《易 注 》 行 而 施、 孟、 梁 丘、 京 之 《易 》 不 行 矣;
郑 《书注》 行而 欧 阳、 大 小 夏 侯 《书》 不 行 矣; 郑 《诗 笺》 行
而鲁、齐、韩之 《诗》 不 行 矣;郑 《礼 注》 行而大 小戴之 《礼》
不行矣;郑 《论 语 注 》 行 而 齐、 鲁 《论 语》 不 行 矣。…… 故 经
学至郑君一变。[
67]

以上所有对汉代 儒 学 发 展 的 论 述 告 诉 我 们 这 样 一 个 事 实: 只 要
统治阶级的各个 组 成 部 分 都 在 同 一 社 会 结 构 中 享 有 既 得 利 益, 那 么
他们就不会允许 任 何 变 迁, 除 非 这 种 变 迁 旨 在 为 他 们 的 既 得 利 益 作
这样或那样的合 理 性 论 证。 由 于 汉 朝 统 治 阶 级 只 由 统 治 家 族 即 皇 室
与儒生阶层组成, 而 他 们 两 者 都 在 儒 学 中 享 有 既 得 利 益, 因 此 经 学
被一次又一次地 加 以 鼓 励 和 保 护。 儒 生 阶 层 内 部 成 员 之 间 争 取 声 名
和利益的竞争,可 能 会 引 起 经 文 的 变 动, 如 师 传 和 家 法, 但 都 必 须
通过为统治阶级 的 既 得 利 益 作 注 解 的 方 式 来 进 行。 这 种 注 解 引 发 了
王莽和刘歆的蓄 意 窜 改, 但 由 于 这 些 窜 改 危 及 旧 的 统 治 阶 级 的 既 得
利益,王莽的新朝只维系了 14 年就 土 崩瓦 解了。东汉时候,加 强 统
治家族力量的努 力 以 及 统 治 阶 级 的 既 得 利 益 的 扩 展 至 布 衣 儒 生, 迎
来了古文 经 学 的 最 终 胜 利, 但 儒 学 依 然 统 治 着 中 国。 在 下 一 章 中,


 0
我们将论述一种真正的变革。

【注释】
1]威廉·格拉姆 · 萨 姆 纳:《民 俗 论》, 第 1 章,45~47 页, 纽 约、 波 士

顿等城,吉恩公司,1946。
2]明堂是儒学非 常 重 要 的 制 度 标 志。 “明 政 教 之 堂 也。 古 祀 上 帝、 祭 先

祖、朝诸侯、养老尊贤,凡关于 大 典 礼 者,皆 于 此 行 之。” 见 《辞 源》 (
1935 年
版) 上册,12 页,辰集。
3]司 马 迁: 《史 记 》, 卷 121,872~875 页。 这 里 的 记 载 未 提 及 习 《乐 》

的学者,因为这一经典对于驯化人民的作用较间接,所以统治者未鼓励研习它。
4]班固:《前汉书》,卷 88,333 页。


5]陈 东 原: 《中 国 教 育 史 》, 第 5 章,68~69 页, 上 海, 商 务 印 书 馆,

1936。 四


6]欧阳、后、杨、公羊和 韩 分 别 是 这 些 学 派 中 五 位 创 始 人 的 姓 氏, 而 鲁  
和齐是学派所源起的地名。 汉


7]夏侯、戴、施、孟、梁丘、严、京、颜都 是 这 些 新 学 派 创 始 人 的 姓 氏。 儒
除 《诗》 以外,《易》、《礼》、《书》 和 《春 秋》 的 不 同 学 派 同 出 一 门。 这 些 新 学 学

派的出现,是儒生们为了支配地位、权势和声名而彻底推翻先师的斗 争 的 结 果。 发

例如:小夏侯是大夏侯的从子和门徒;二 人 俱 从 欧 阳 弟 子 张 生 习 《书 》。《欧 阳 和
书》 立于学官后,大夏侯试图与之区别。后来,《大夏侯书》 也 立 于 学 官 了, 小 演

夏侯认为叔父的学说疏略难应 敌, 所 以 他 发 挥 了 从 叔 父 那 里 的 所 学; 而 大 夏 侯
则认为小 夏 侯 破 碎 大 道。 皮 锡 瑞: 《经 学 历 史 》, 周 予 同 注, 第 3 章,64~65
页,上海,商务印书馆,1934。
8]例如,田王孙是当时 《杨 易 》 博 士, 他 有 三 个 出 色 的 弟 子: 孟 喜、 施

仇和梁丘贺。孟常常炫耀自己独自 从 老 师 那 里 接 受 了 阴 阳 的 理 论, 梁 丘 贺 证 明
这是不真实的。孟结果未被任命为博士。后来,《易》 孟氏派立于 学 官, 引 发 了
他的弟子和京房之间的争论。京 是 从 受 业 于 孟 喜 的 焦 延 寿 学 《易 》 的。 孟 死 以
后,京房称他 的 《易 》 就 是 孟 的 《易 》, 翟 牧 和 白 光 对 此 表 示 怀 疑。 皮 锡 瑞:
《经学历史》,第 3 章,65~67 页。

9]参见皮锡瑞:《经学历史》,第 3 章,64 页。

10]这是吸收遍布中国的 私 学 中 的 儒 生 进 入 官 吏 或 统 治 集 团 的 一 种 机 制。
在汉朝并未普及,但它是中国科举制的雏形。

11]班固:《前汉书》,卷 88,336 页。

12]大约在西汉末年,经学演变成为对经书 逐 句 逐 句、 逐 段 逐 段 甚 至 逐 字
逐字的注疏。这种学问称为 “章句之学 ”, 或 简 称 “章 句 ”。 由 于 不 同 的 经 学 家
对经书有不同的注疏,所以家法各派有着自己的 “章句”。东汉初 年, 由 于 家 法
被朝廷正式立于学官,“章句之学” 也随之兴盛起来。

13]博士策试是皇帝亲自主持的博士资格考 试, 地 方 政 府 推 荐 的 人 都 可 以


 1
参加。甲、乙策试则是专为博士弟 子 员 设 置 的, 通 过 这 些 考 试 的 弟 子 即 可 成 为
官吏。

14]范晔:《后汉书》 (译 者 注: 原 书 据 上 海 同 文 书 局 1885 年 版, 现 改 据
上海古籍出版社 《二十五史》1986 年版,下同),卷 74,175 页。
15]皮锡瑞:《经学历史》,第 4 章,130 页。


16]参见上书,127 页。

17]威尔伯所谓的真正贵族就是世袭贵族。C.M.威尔伯:《西 汉 时 期 的 中
国奴隶制度》,见 《人类学丛书》,第 34 卷, 第 1 编, 第 1 章,37 页, 芝 加 哥,
菲尔德自然历史博物馆,1943。

18]西汉时期,所有的囚犯都是 奴 隶,为 官 府 做 苦 役。所 以,他 们 是 真 正
的官奴。吴景超:《前 汉 阶 级 制 度 》, 载 《清 华 学 报 》,587~598 页,1935 年 7
月号。

国 [
19]公元 2 年的人口普查得到的总人口数是 594 
978。班固:《前汉书》,卷
的 28 (中)。

学 20]威尔伯:《西汉时期的中国奴隶制度》,40~41 页。

统 [
治 21]参见吴景超:《前 汉 阶 级 制 度》, 载 《清 华 学 报 》,612~613 页,1935
年 7 月号。
22]威尔伯:《西汉时期的中国奴隶制度》,第 1 编,第 1 章,41 页。


23]西汉贵族有三个来源:皇室的血亲 成 员, 骁 勇 的 武 士 和 大 臣, 外 戚 或
皇帝的宠臣。参见上书,37 页。

24]皮锡瑞:《经学历史》,第 4 章,91 页。

25]班固:《前 汉 书 》, 卷 75,292 页。 西 汉 三 公 中 的 丞 相、 太 尉 金 印 紫
绶,御史大夫银印青绶。因此这里 “青紫” 意指高官。

26]同上书,卷 73,287 页。

27]威尔伯:《西汉时期的中国奴隶制度》,第 1 编,第 1 章,35~36 页。

28]参见陶希圣:《前汉经济史》,第 3 章,64 页。

29]参见本章注 [
4] 引文。

30]威尔伯:《西汉时期的中国奴隶制度》,第 1 编,第 1 章,35 页。

31]参见陶希圣:《前汉经济史》,第 2 章,29 页。

32]参见威尔伯:《西汉时期的 中 国 奴 隶 制 度》,第 1 编,第 1 章,25~27
页;班固: 《前 汉 书 》, 卷 72; 吴 景 超: 《前 汉 阶 级 制 度 》, 载 《清 华 学 报 》,
614~616 页,1935 年 7 月号。

33]陶希圣:《前汉经济史》,第 3 章,72 页。

34]元帝 2 年 (公元前 47 年),常平仓和盐铁官在 儒 生 (现 在 他 们 大 都 来
自富有人家) 的反对下被取消了。陶希圣:《前汉经济史》,第 3 章,70 页。

35]本书第 2 章注 [
25] 中我们说 过,儒 学 在 战 国 后 期 融 合 了 阴 阳 学;根
据五德终始学说,朝代的兴衰是与 五 行 相 联 系 的。 这 种 联 系 又 被 “其 能 脱 阴 阳
五行臭味者十无二三” 的汉儒所继承。(梁启超:《阴 阳 五 行 之 来 历》, 见 顾 颉 刚


 2
编:《古史辨》,第 5 册, 下 编,358~362 页。) 其 结 果 就 是 整 个 自 然 界 都 与 人
的世界普遍联系着,一切自然现 象, 尤 其 是 气 象 和 天 象 的 变 化, 都 被 认 为 是 人
间将发生事变的征兆。持这种观 点 的 儒 生 从 中 获 得 许 多 好 处。 例 如, 他 们 说 天
灾是上天对皇帝的警告,因此皇帝 应 该 寻 找 贤 德 之 人 辅 佐 匡 正 自 己。 在 这 个 理
论下,西汉时期大规模地吸收儒生进入政府就有 15 次。写 “纬书” 以 补 充 经 书
是他们为维护统治集团的既得 利 益 所 进 行 的 系 统 的、 也 是 最 后 的 努 力。 它 出 现
在哀帝和平帝时期。陶希圣:《中国社会史》,第 1 章,133~142 页。

36]在儒生眼里,《礼》 是最重要的、最致用的经学典籍。

37]详见钱玄同: 《再 论 今 古 经 文 问 题》, 见 顾 颉 刚 编: 《古 史 辨 》, 第 5
册,上编,22~101 页; 康 有 为:《新 学 伪 经 考 》。 这 里 的 左 氏、 费、 毛 都 是 刘
歆假托的伪经的作者姓氏。“古文” 即古代的文字, 指 上 述 的 战 国 后 期 至 秦 代 之
间的一种文字。


38][
39]班固:《前汉书》,卷 36,187 页。 四

40]顾颉刚编:《古史辨》,第 5 册,“自序”,18~20 页。 章
 

41]参见班固:《前汉书》,卷 99 (上),337 页。 汉
[ 代
42]详见顾颉刚:《五德终始说下 的 政 治 和 历 史》, 见 《古 史 辨》, 第 5 册, 儒
下编,509~538 页。 学


43]顾颉刚编:《古史辨》,第 5 册,“自序”,13 页。 发

44]陶希圣:《中国社会史》,第 1 章,161 页。 展


45]参见上书,162~163 页。 演
[ 变
46]范晔:《后汉书》,卷 66,152 页。

47]尽管 《京氏易》 是今文经,但范升怕的是古文经学者也将纷纷效仿。
48]范晔:《后汉书》,卷 66,152 页。


49]这是刘歆的谣言。

50][
51]范晔:《后汉书》,卷 66,152 页。

52]战国后期的学者们所编造的一个远古 圣 王, 后 为 西 汉 后 期 的 儒 生、 尤
其是刘歆及其追随者所用。他们在古 文 经 及 其 他 著 作 中 编 造 了 许 多 故 事 论 证 尧
承火德,而舜承土德,汉朝统治者是尧 的 后 裔, 而 王 莽 则 是 舜 的 后 裔。 既 然 火
生土这一自然现实 (这里他们改变 了 汉 初 儒 生 的 五 行 学 说 ) 使 得 舜 承 尧 位, 那
么理所当然王莽也就应继承汉 位。 东 汉 时 期, 古 文 经 生 想 用 这 些 神 话 去 为 统 治
家族的既得利益辩护,以获取皇帝的支持,所以他们只是强调刘氏是 尧 的 后 裔,
因此根据五德终始说的原理,他们 是 秉 承 天 命 统 治 中 国。 详 见 顾 颉 刚 《五 德 终
始说下的政治和历史》,顾颉刚编:《古史辨》,第 5 册,下编,404~617 页。

53]范晔:《后汉书》,卷 6,152~153 页。

54]同上书,153 页。

55]参见陈东原: 《中 国 教 育 史》,第 4 章,40~42 页。参 见 皮 锡 瑞:《经
学历史》,第 4 章,94 页。

56]参见班固:《前汉书》,卷 99 (上)。


 3

57]立身最重 要 的 德 行 是 孝, 因 为 在 一 个 农 业 社 会 里, 居 住 在 乡 村 里 的
人,由他们的父母监 督 其 行 为 最 方 便。《孝 经 》 曰:“夫 孝, 德 之 本 也, 教 之 所
由生也”,“夫孝始于事亲” (《孝 经 · 开 宗 明 义》)。 于 是, 以 事 父 母 而 闻 名 的 人
被推荐以事君。又曰:“故 以 孝 事 君 则 忠, 以 敬 事 长 则 顺。 忠 顺 不 失 以 事 其 上,
然后能保其禄位而守其祭 祀,盖士之 孝 也” (《孝 经 · 士》)。 否 则, 惩 罚 和 耻 辱
就会降临到整个家庭包括父母 身 上。 这 样, 忠 孝 就 合 而 为 一 了, 所 有 父 母 都 成
了统治家族的代言人。这就是为什么东汉皇帝鼓励研习 《孝经》,并且 试 图 以 孝
治国的原因。

58]详见范晔:《后汉书》,卷 111,卷 113。

59]严光的字,在正式的时候的敬称。

60]范晔:《后汉书》,卷 113,283 页。

61]逢萌的字,参见注 [
59]。

国 [
62][
63]范晔:《后汉书》,卷 113,283 页。
的 [
64]参见上书,卷 98,237 页。

学 [
65]参见上书,卷 83,196 页。
统 [
66]《大戴礼记》 和 《小戴礼记》 合而为 《礼记》。

67]皮锡瑞:《经学历史》,第 5 章,142 页。


 4
第五章
门阀士族的兴起及其影响

220—265)、 晋 (
继汉代 以 后 的 魏 ( 265—420)、 南 朝 (
420—
589) 和北朝 (
386—581),是中 国 历 史 上 最 动 乱 时 期 之 一。 朝 代 迭
兴,战乱连年。晋朝 统 一 中 国 后 不 久, 一 些 北 方 游 牧 部 落 迁 居 中 国
北部,后来各自 建 立 了 王 朝, 其 中 最 强 大、 最 持 久 的, 史 家 称 之 为
北朝。为了逃避他 们, 晋 朝 皇 室 和 一 批 北 方 有 势 力 士 族 南 渡 建 立 了
南朝。世局变幻,人 事 沧 桑, 中 国 文 化 特 别 是 非 物 质 文 化 中 的 知 识
生活,也随之发生 了 巨 大 的 变 迁。 经 学 研 究 还 在 持 续。 在 统 治 者 还
能做到的时候,也 偶 尔 加 以 鼓 励。 但 儒 学 的 统 治 如 同 统 治 家 族 一 样
孱弱,近乎有名 无 实, 随 朝 代 的 盛 衰 而 废 兴。 一 般 而 言, 中 国、 尤
其是南朝时期的 知 识 生 活 相 继 由 道 家、 佛 家 和 纯 文 学 所 支 配。 在 北
朝,由于统治家族 较 强 大, 儒 学 的 统 治 也 较 强, 不 过 从 未 彻 底 摆 脱
道、佛和纯文学的威胁。[
1]这一切是如何发生的呢?究其缘由,不过

是儒生阶层自东 汉 以 来 在 儒 学 之 外 逐 步 开 发 了 新 的 既 得 利 益。 这 导
致了门阀之士阶 层 的 兴 起。 除 此 之 外, 对 于 那 个 时 代 因 过 度 儒 学 化
而僵死的社会生活的反动,也有助于这一变迁。

儒生阶层的第一个正式组织

在前几章我们 已 经 指 出, 汉 武 帝 之 前, 儒 生 只 是 习 六 经、 着 儒
服、戴儒 冠、 从 事 于 同 样 活 动———授 徒 和 求 仕 的 一 群 人。 武 帝 后,
他们逐渐垄断了 官 场 并 得 到 贵 族 集 团 的 认 同。 作 为 政 府 官 员 的 候 补
人选,他们有别 于 平 民, 朝 廷 免 除 了 他 们 的 赋 税、 劳 役 和 兵 役。 东
汉时期,由于光武 帝 及 其 后 继 者 的 努 力, 仕 宦 儒 生 的 种 种 特 权, 尤
其是社会声望,拓展至布衣儒生。


 5
除了这些共同 的 利 益 和 相 似 性 之 外, 从 一 开 始, 儒 生 就 形 成 了
以他们的老师为 中 心 的 紧 密 团 体。 不 过, 直 至 东 汉 末 年, 他 们 并 没
有正式组织。王莽 和 刘 歆 试 行 的 改 制, 虽 然 将 今 文 经 学 儒 生 团 结 起
来为共同利益而 斗 争, 但 他 们 仍 未 形 成 强 有 力 的 组 织。 东 汉 初 年 今
古文经书之争,也 没 能 使 两 方 儒 生 集 团 形 成 正 式 组 织。 只 是 到 东 汉
末年,由于宦 官 集 团 的 崛 起, 整 个 儒 生 阶 层 的 既 得 利 益 受 到 威 胁,
儒生阶层的正式 组 织 才 应 运 而 生。 现 在 让 我 们 简 略 追 溯 一 下 它 的 发
展轨迹。
自从光武帝强 调 将 “德 行” 作 为 吸 收 儒 生 进 入 仕 途 和 表 彰 博 学
的布衣儒生的标 准, 在 儒 生 的 生 涯 中, 声 誉 愈 来 愈 重 要。 因 为 一 个
儒生只有德行昭 彰, 博 学 声 闻, 才 得 以 被 举 荐 至 朝 廷, 或 获 得 朝 廷

国 表彰。声誉来自舆 论。 可 又 是 些 什 么 人 形 成 当 时 的 舆 论 呢? 自 然 不

儒 是目不识丁的 老 百 姓, 而 是 儒 生。 而 且, 一 位 儒 生 愈 有 声 望, 他 的

统 意见愈是举足轻 重。 这 就 是 东 汉 时 期 名 儒 大 师 弟 子 如 云 的 原 因。 这

些名儒除一些真 正 的 弟 子 外, 还 拥 有 相 当 大 批 为 获 取 其 师 生 集 团 认
同而寄其门下的名义上的学 生,称 为 “门 生”。例如,河内太守牟 长
以治 《欧 阳 书 》 而 闻 名, 从 其 “学 者 常 有 千 余 人, 著 录 前 后 万
人。”[
2]另一方面,一个人 弟 子 越 多, 声 誉 也 就 越 高。 牟 长 的 儿 子 牟

纡 “又以隐居教授门 生 千 人, 肃 宗 闻 而 征 之, 欲 以 为 博 士。”[
3]除 了

获得声望,一个 人 还 能 从 拥 有 许 多 弟 子 获 得 其 他 利 益。 例 如 《欧 阳
书》 的创立者的后裔,光武帝时的汝南太守欧阳歙:

在郡教授数百人,视 事 九 岁, 征 为 大 司 徒。 坐 在 汝 南 臧 罪
千余万,发觉下 狱。 诸 生 守 阙 为 歙 求 哀 者 千 余 人, 至 有 自 髡 剔
者。平原礼震,年十 七, 闻 狱 当 断, 驰 之 京 师, 行 到 河 内 获 嘉
县,自系上书,求代歙死。曰: “伏见臣师大司徒欧阳歙, 学为
儒宗,八世博士,而以臧咎当 伏 重 辜。歙门单子 幼, 未 能 传 学,
身死之后,永为 废 绝, 上 令 陛 下 获 杀 贤 之 讥, 下 使 学 者 丧 师 资
之益,乞杀身以代歙命。”书奏,而 歙 已死狱中。歙 掾 陈 元 上 书
追讼之,言甚切至。帝乃赐棺木,赠印绶,赙缣三千匹。[
4]

随着时间的推移, 这 种 相 濡 以 沫 的 关 系 加 强 了 师 生 之 间 的 紧 密
联系;而一些硕儒 领 导 下 的 各 个 集 团 间 的 明 争 暗 斗, 乃 促 成 了 儒 生
阶层较正式组织的萌芽。

147—168] 为 蠡 吾 侯, 受 学 于 甘 陵 周 福。 及 即
初,桓帝 [


 6
帝位,擢福为尚书。[
5]时同郡河南尹房植有名当朝……二家宾客

互相讥揣,遂各树朋徒,渐成尤隙。由是甘陵有南北部。[
6]

当此之时,由于过 度 中 央 集 权 制, 儒 家 在 官 场 中 大 权 落 入 外 戚
168—
宦官 手 中。 这 一 进 程, 大 约 始 于 章 帝 统 治 时 期, 桓、 灵 帝 (
189) 时期达到极点。一般而言,桓 帝 统治 前期,朝廷由外戚梁 冀 把
持,中期至灵帝末年,宦官控制了朝政。[
7]这些,自然极大地威胁到

自西汉武帝以来 垄 断 着 官 僚 政 治 的 儒 生 阶 层 的 既 得 利 益。 于 是, 它
们的阶层意识苏醒了。据范晔记载:

逮桓、灵之间,主荒政谬,国命 委于阉 寺, 士 子 羞 与 为 伍,
故匹夫抗愤,处士横议,遂乃 激 扬 名 声,互相题 拂, 品 覈 公 卿,
裁量执政,婞直之风,于斯行矣。[
8] 第


反对宦官的斗争, 促 成 了 由 太 学 生 和 官 场 儒 生 发 起 的 第 一 个 儒  
生阶层较正式组 织 的 形 成。 正 如 士 人 批 评 宦 官 擅 权 一 样, 宦 官 们 反 门

过来指责儒生结党营私,损害统治家族的利益。 士


因此流言转入太 学, 诸 生 三 万 余 人, 郭 林 宗, 贾 伟 节 为 其 兴
冠,并与李膺、陈蕃、王畅更相褒重。学中语曰: “天下 楷模李 起

元礼,不畏强御 陈 仲 举, 天 下 俊 秀 王 叔 茂。” 又 渤 海 公 族 进 阶, 其

扶风魏齐卿,并 危 言 深 论, 不 隐 豪 强。 自 公 卿 以 下, 莫 不 畏 其 响
贬议,屣履到门。[
9]
 
这就给了宦官以可乘之机。

时河内张成善说 风 角, 推 占 当 赦, 遂 教 子 杀 人。 李 膺 为 河
南尹,督促收捕,既而逢宥获免,膺愈怀愤疾,竟案杀之。
初,成以方伎交通宦 官, 帝 亦 颇 谇 其 占。 成 弟 子 牢 修 因 上
10]膺等养太学游士,交结诸郡生徒, 更相驱驰, 共为部
书诬告 [
党,诽讪朝廷,疑乱 风 俗。 于 是 天 子 震 怒, 班 下 郡 国, 逮 捕 党
人,布告天下,使 同 忿 疾, 遂 收 执 膺 等。 其 辞 所 连 及 陈 寔 之 徒
二百余 人, 或 有 逃 遁 不 获, 皆 悬 金 购 募。 使 者 四 出, 相 望
于道。[
11]

这种迫害扩 大 和 加 强 了 儒 生 阶 层 的 组 织。1 年 后, 皇 帝 盛 怒 已
消,朝廷中两位有 影 响 的 儒 生 霍 谞 和 窦 武, 成 功 地 证 实 了 对 这 些 儒
生的指控纯属诬告。

明年,尚书 霍 谞、 城 门 校 尉 窦 武 并 表 为 请, 帝 意 稍 解, 乃


 7
皆赦归田里,禁锢终身。而党人之名,犹书王府。
自是正直废 放, 邪 枉 炽 结, 海 内 希 风 之 流, 遂 共 相 标 榜,
指天下 名 士, 为 之 称 号。 上 曰 “三 君 ”[
12], 次 曰 “八 俊 ”[
13],

次曰 “八顾”,次 曰 “八 及 ”, 次 曰 “八 厨 ”。 犹 古 之 八 元 八 凯
也。窦武、刘淑、陈蕃为 “三 君”。君 者,言一 世 之 所 宗 也。 李
膺、荀昱、杜密、 王 畅、 刘 祐、 魏 朗、 赵 典、 朱  为 “八 俊 ”。
俊者,言人之英也。郭 林 宗、宗 慈、 巴 肃、 夏 馥、 范 滂、 尹 勋、
蔡衍、羊陟为 “八顾”。顾者,言能 以 德行引人 者 也。 张 俭、 岑
晊、刘表、陈翔、 孔 昱、 范 康、 檀 敷、 翟 超 为 “八 及 ”。 及 者,
言其能 导 人 追 宗 者 也。 度 尚、 张 邈、 王 考、 刘 儒、 胡 母 班、 秦

中 周、蕃向、王章为 “八厨”。厨者,言能以财救人者也。[
14]


的 三君、八俊、八顾 作 为 领 袖, 八 及 作 为 组 织 者, 八 厨 作 为 资 助

学 者,儒生阶层发展 成 一 个 强 大 的 较 正 式 组 织。 但 这 激 起 了 宦 官 们 进

治 一步的嫉恨。灵帝 时, 他 们 力 劝 皇 帝 逮 捕 了 从 前 所 有 的 党 人。 结 果
包括 虞 放、 杜 密、 朱  、 巴 肃、 荀 昱、 魏 朗、 翟 超、 刘 淑、 范 滂 在
15]
内的 100 多个著名的儒生都死于狱中。[
这并不是自秦始皇以来儒生阶层厄运的终结。据史书记载:

自此诸为怨隙者,因相陷害 …… 或 有未尝 交 关, 亦 离 祸 毒。
172—178] 五 年, 永 昌 太 守
其死 徙 废 禁 者, 六 七 百 人。 熹 平 [
曹鸾上书 大 讼 党 人, 言 甚 方 切。 帝 省 奏 大 怒, 即 诏…… 杀 之。
于是又诏州 [
16]郡更考党人门生故吏父子兄弟, 其在 位者, 免官

禁锢,爰及五属。[
17]

至此,儒生阶层面 临 着 一 场 全 面 的 大 屠 杀。 但 由 于 宦 官 及 其 爪
牙滥用权力,鱼 肉 百 姓, 百 姓 终 于 揭 竿 而 起。 这 样, 便 给 了 儒 生 阶
层一线生机。

184—189] 元年,黄巾贼起 [
中平 [ 18],中常侍吕彊言予帝

曰:“党锢久积,人情多怨。若久不赦宥,轻与张 角合谋, 为变
滋大, 悔 之 无 救。” 帝 惧 其 言, 乃 大 赦 党 人, 诛 徙 之 家 皆 归
故郡。[
19]

虽然儒生阶层在 反 对 宦 官 的 斗 争 中 饱 经 磨 难, 却 在 社 会 上 获 得
了更强的领导力 和 影 响 力, 发 展 成 为 一 个 强 大 的、 受 另 外 一 些 机 制
支撑的较正式组织,统治着随后 3 个半世纪的中国。


 8
门阀之士阶层的产生和持续

黄巾造反最终在 公 元 220 年 结 束 了 汉 朝 的 统 治。 其 后 的 中 国 由
鼎足三分的魏、 蜀 汉 和 吴 统 治 着。 这 就 是 所 谓 的 三 国 时 代 (220—
265)。那时,魏、蜀、 吴 不 仅 在 战 场 上 相 互 攻 伐, 而 且 也 为 争 取 儒
生阶层的支持而 斗 争 着, 因 为 这 个 阶 层 在 社 会 上 很 富 有 领 导 力、 声
望和影响。魏在三 国 中 最 为 强 大, 人 们 曾 认 为 这 应 归 功 于 它 一 直 拥
有最广泛、最优秀 的 士 人。 魏 之 所 以 能 如 此, 无 疑 和 魏 的 奠 基 者 曹
操的能力和品格 有 关, 但 是, 也 许 魏 的 一 套 行 之 有 效 的 选 拔 士 的 制

度才是最重要 的, 这 就 是 中 国 历 史 上 著 名 的 “九 品 中 正” 制。 根 据 五

这一制度,所有的士均按其德 行、学 识和 才能由 “中正” 分为九 品。  

中正是由朝廷任 命 并 派 往 地 方 政 府 负 责 选 士 的 官 员。 所 有 的 中 正 对 阀

朝廷吏部负责。士 被 举 荐 至 朝 廷 后, 由 吏 部 依 照 中 正 所 评 定 的 等 级 族
委以不同的官职。 的

这一制度萌芽于 东 汉 末 年, 可 能 在 公 元 220 年 经 陈 群 建 议, 在 起

魏得以制度化。 东 汉 末, 由 于 黄 巾 造 反, 造 成 巨 大 的 人 口 迁 移, 士 其

的家园荒芜、废弃, 通 过 地 方 官 府 层 层 举 荐 至 朝 廷 的 旧 式 选 士 之 制 响
已不可行。另一方 面, 在 反 对 宦 官 的 斗 争 中, 由 于 儒 生 阶 层 成 员 间
的亲密关联和交 往, 彼 此 之 间 相 互 了 解 对 方 的 下 落、 德 行、 学 问 和
才能。此外,儒生阶 层 的 领 袖 人 物, 即 所 谓 名 士 的 个 人 影 响 力, 也
可以吸引 众 多 的 追 随 者。 所 以, 陈 群 促 使 其 制 度 化 的 九 品 中 正 制,
对魏之 拥 有 当 时 最 广 泛、 最 优 秀 的 士 人 可 用 这 一 优 势, 是 功 劳 最
大的。
这一行之有效的 制 度, 固 然 有 利 于 魏 的 强 大, 也 给 儒 生 阶 层 将
其组织正式化提 供 一 种 有 效 的 机 制, 特 别 是 有 利 于 那 些 已 建 立 声 誉
的儒生谨守自己 的 阵 营, 防 止 其 扩 大。 这 一 制 度 设 立 不 久, 名 士 不
仅垄断了所 有 中 正 职 位, 而 且 士 阶 层 中 有 钱 有 势 的 家 族 利 用 贿 赂、
名望和个人关系 左 右 着 士 的 选 拔、 定 品 和 推 荐。 渐 渐 地, 士 阶 层 中
的望族利用九品 中 正 制, 形 成 一 个 规 模 不 大 但 联 系 紧 密 的 阶 层, 意
20]事 实 上, 魏 的 没 落 就 是 由 于 这 个 阶 层 中 的 豪
图对仕途进行垄断。[
族司马氏笼 络 这 些 家 族 的 大 多 数, 孤 立 和 削 弱 魏 统 治 家 族 的 结 果。
所以晋朝的建立, 使 这 些 世 族 的 凝 结 又 前 进 了 一 步。 因 为, 这 些 襄


 9
助司马氏僭夺帝 位 和 并 吞 吴、 蜀 的 家 族, 通 过 社 会 传 统 和 九 品 中 正
制,很快就拥有如 此 巨 大 社 会 声 望 和 政 治 影 响, 几 致 垄 断 了 此 前 由
整个儒生阶层享 有 的 既 得 利 益。 他 们 倾 向 于 变 成 一 种 世 袭 阶 级 即 门
265—290), 设 立 了 一 个 贵 族 化 的 帝 国 大 学,
阀阶层。晋武帝 时 期 (
称为国子监,让世 族 的 子 弟 就 学, 以 便 将 他 们 和 太 学 学 生 分 开, 因
为太学是可以有 寒 门 子 弟 入 学 的, 而 世 族 子 弟 却 不 愿 公 开 与 寒 门 子
弟为友,现在让我们来看一看霍原的事例。

年十八,观 太 学 行 礼, 因 留 习 之。 贵 游 子 弟 闻 而 重 之, 欲
21]
与相见,以其名微,不欲昼往,乃夜共造焉。[

少数世族成员公开与寒士交往,立刻遭到他们朋友的非难。

国 [张] 夔察 [陶] 侃为孝 廉,至 洛阳,数诣张 华。 华 初 以 远

儒 人,不甚接 遇。 …… 杨 晫, 侃 州 里 也, 为 乡 论 所 归 …… 与 同

统 乘……温雅谓晫曰:“奈何与小人共载?”[
22]


他们除了对出身 卑 微、 声 望 不 高 的 士 人 表 示 蔑 视 外, 还 联 合 起
来反对本阶层以 外 的 高 官, 压 制 他 们 的 社 会 地 位。 例 如, 原 吴 国 后
裔、现为 “伏波将 军 孙 秀 以 亡 国 支 庶, 府 望 不 显, 中 华 人 士 耻 为 掾
属”[
23],以致他的官府中 没 有 足 够 的 幕 僚。 甚 至 晋 朝 的 最 高 统 治 者

武帝,也没能使其中的一些人屈服。

[王] 济……少有逸才,风 姿 英 爽,气 盖 一 时。 好 弓 马, 勇


力 绝 人, 善 《易 》 及 《庄 》[
24] 《老 》[
25], 文 词 秀 茂, 技 艺 过

人,有名当世。……帝尝谓和峤曰: “我将骂济而后官爵之, 何
如?” 峤曰: “济 俊 爽, 恐 不 可 屈。” 帝 因 召 济, 切 让 之。 既 而
曰:“知愧不?” 济答曰: “尺布斗粟之谣,常为陛下耻之。 他人
26]
能令亲疏,臣不能使亲亲,以此愧陛下耳!” 帝默然。[

有时他们结为 朋 党, 以 别 于 众 人, 突 出 自 己, 以 便 不 断 提 高 自
身的社会地位。

[贾] 谧 [
27]权 过 人 主。 …… 开 阁 延 宾, 海 内 辐 凑, 贵 游 豪

戚 及 浮 竞 之 徒, 莫 不 尽 礼 事 之。 或 著 文 章 称 美 谧, 以 方 贾
谊。[
28]渤海石崇、 欧 阳 建, 荥 阳 潘 岳, 吴 国 陆 机、 陆 云, 兰 陵

缪征,京兆 杜 斌、 挚 虞, 琅 琊 诸 葛 诠, 弘 农 王 粹, 襄 城 杜 育,
南阳邹捷,齐国左思,清河 崔基,沛 国刘瓌, 汝 南 和 郁、 周 恢,
安平索秀,颖川陈 眕, 太 原 郭 彰, 高 阳 许 猛, 彭 城 刘 讷, 中 山


 0
刘舆、刘琨皆傅会于谧,号曰 “二十四友”,其余不得预焉。[
29]

渐渐地,这些名门望族通过九品 中 正制,几乎完全控制 了 官 场。
正如刘毅上疏武帝所说:

今立中 正,定 九 品,高 下 任 意,荣 辱 在 手,操 人 主 之 威 福,


夺天朝之权势。爱憎决于心,情伪由于己,公无考校之负,私无
告讦之忌。……今之中正,不精 才 实,务 依党利;不均称尺,务
随爱憎。所欲与者,获虚以 成 誉;所 欲 下 者,吹毛以求疵。……
衰则削 下, 兴 则 扶 上, 一 人 之 身, 旬 日 异 状。 或 以 贷 赂 自 通,
或以计协登 进, 附 托 者 必 达, 守 道 者 困 悴。 无 报 于 身, 必 见 割
夺;有私于己,必得 其 欲。 是 以 上 品 无 寒 门, 下 品 无 势 族。 暨
时有之,皆曲有故。[
30] 第


刘毅上疏不久,司 空 卫 瓘 也 规 劝 皇 帝 废 止 九 品 中 正 制。 武 帝 也  
许是深知反对者的社会力量巨大,故而未能采纳他的建议。 门

武帝死后,晋统治家族发生一系 列 变 故。大约 10 年 后, 几 个 北 士

方游牧部落入侵 中 国 北 部, 一 部 分 晋 室 成 员 和 一 批 名 士 在 王 导 的 带 的

317—420)。
领下,被迫渡过长江,并建立一个新朝代,是为东晋 ( 起

随着西晋都城洛 阳 的 倾 覆, 另 一 批 名 门 望 族 在 他 们 最 有 能 力 和 其
声望的成员的带 领 下 南 迁。 这 两 次 南 迁 的 所 有 士 族 领 袖 组 成 一 个 集 影

团,自称也被他人称作 “渡江名 士”。在 他 们的 庇护和辅佐 下,加 上
原来南部士族的帮助,东晋得以建立并维系下来。据史书记载:

及 [琅琊王] 徙镇建业,吴 [
31]人不附。 居月余, 士庶 莫有

至者,导 [
32]患之。会 敦 [
33]来 朝, 导 谓 之 曰: “琅琊王仁德虽
厚,而名论犹轻。兄威 风 已 振, 宜 有 以 匡 济 者。” 会 三 月 上 巳,
34]亲观禊,乘肩
帝[  ,具威仪,敦、导及诸名胜皆骑从。 吴人
纪瞻、顾 荣, 皆 江 南 之 望, 窃 觇 之, 见 其 如 此, 咸 惊 惧, 乃 相
率拜于道左。导因进计曰: “古之王者,莫不宾礼故老, 存问风
俗,虚己倾心,以招俊义。况天下 丧 乱,九州 分 裂, 大 业 草 创,
急于得 人 者 乎! 顾 荣、 贺 循, 此 土 之 望, 未 若 引 之 以 结 人 心。
二子即至,则无不来矣。”帝乃 使 导 躬 造 循、荣,二 人 皆 应 命 而
至,由是吴会风靡, 百 姓 归 心 焉。 自 此 之 后, 渐 相 崇 奉, 君 臣
之礼始定。俄而 洛 京 倾 覆, 中 州 士 女 避 乱 江 左 者 十 六 七, 导 劝
帝收其贤人君子,与之图事。[
35]

317—323) 采纳 了 这 些 建 议。 结 果, 就 给 这 些 权 势 士
晋元帝 (


 1
族———南渡者为 首, 本 地 者 次 之———一 个 机 会, 完 成 他 们 建 立 门 阀
制的最后一道工序。随 后 历 经 刘 宋 (420—479)、 南 齐 (
479—502)、
( — ) ( —
梁 502 557 直至陈 557 589),正 如 王一桐在他的 《南 朝 士 族
社会、政治和经 济 概 况》 一 书 中 清 楚 阐 明 的 那 样, 他 们 已 形 成 一 个
十分排外的集团。 从 政 治 上 看, 一 种 以 门 第 作 为 任 命 政 府 官 员 的 主
要标准和依据的 风 气, 在 东 晋 得 以 确 立。 如 果 一 个 人 没 有 一 个 或 几
个祖先被列入吏 部 掌 管 的 那 些 豪 门 世 族 的 正 式 谱 系 之 中, 他 就 决 不
能进入仕途。根据 这 些 族 谱, 一 个 人 拥 有 越 多 的 官 宦 祖 先, 且 其 官
阶越高,中正给他 的 定 品 就 越 高。 政 府 中, 总 有 一 些 最 美 好 的 职 位
专门保留给当时 最 有 影 响、 最 源 远 流 长 的 氏 族 中 的 佳 子 弟。 甚 至 皇
帝对此也不能干预。迟至陈代,才为 改 变这一 习尚进行了 许多尝 试。

国 其间发生过这样一个故事:

儒 [蔡] 凝年位未高,而才地 为 时所 重,常端坐 西 斋, 自 非 素

统 557—560] 尝 谓 凝
贵名 流, 罕 所 交 接。 趣 时 者 多 讥 焉。 高 宗 [
治 [ ],卿意如何?
曰:“我欲用义兴王婿钱肃为黄门郎 36 ” 凝正色对
曰:“帝乡旧戚,恩由圣旨,则无所复问。若格以佥议, 黄散之
37]
职,故须人门兼美,惟陛下裁之。” 高宗默然而止。[

世族不仅享有这 一 特 权, 而 且 全 社 会 也 心 甘 情 愿 地 接 受 这 一 事
实。陈代还发生过另外一件事。

吏部尚书令蔡 征 移 中 书 令, 后 主 方 择 其 人, 尚 书 令 江 总 等
咸共荐 [姚] 察。……别日召入论选事,察垂涕拜请曰: “臣东
皋贱族,身才庸近, 情 忘 远 致, 念 绝 修 途。 顷 来 忝 窃, 久 知 逾
份……纵陛下 特 升 庸 薄, 其 如 朝 序 何? …… 且 皇 明 御 历, 事 高
昔代,羽仪世胄,帷 幄 名 臣, 若 授 受 得 宜, 方 为 称 职。 臣 夙 陶
38]
教义,必知不可。”[

从社会的意义 上 说, 这 些 世 族 形 成 一 种 更 讲 究 门 第 的 集 团。 如
果一个人不出身此一集团,即使他通 过 自己 的努力 或者皇帝 的威权,
成为政治显要,他也决不会被他们所认同。在刘宋时期,

[蔡兴 宗 ] 被 征 还 都。 时 右 将 军 王 道 隆 任 参 内 政, 权 重 一
时,蹑履到前,不敢就席,良 久 方去,竟 不 呼 坐。 元 嘉 [424—
454] 初,中书舍人狄当诣太子 詹 事 王 昙首,不敢坐。 其 后 中 书
舍人王弘为太祖所爱 遇, 上 谓 曰: “卿 欲 作 士 人, 得 就 王 球 坐,
乃当判耳。……若往诣 球, 可 称 旨 就 席。” 球 举 扇 曰: “若 不 得


 2
尔。” 弘还,依事启闻,帝曰: “我便无如此何。” 五十年中, 有
此三事。[
39]

利用高官厚禄与 之 交 结, 少 数 出 身 卑 微 的 政 治 显 贵 曾 为 世 族 集
团所认同。但是,这 种 进 程 极 其 缓 慢, 而 且 旧 世 族 中 人 仍 然 不 屑 与
这些新成员为伍。 例 如, 刘 穆 之 毕 生 辅 佐 刘 裕 建 立 刘 宋 王 朝, 在 他
位及宰相、权倾当朝之时,也难以同当时的名士交游。据沈约记载:

丹阳尹刘穆之权 重 当 时, 朝 野 辐 辏。 不 与 穆 之 相 识 者, 唯
有 [谢] 混、 [谢] 方明、郗僧施、蔡廓四人而已。穆之甚以为
恨。方明、廓后 往 造 之, 大 悦, 白 高 祖 曰: “谢 方 明 可 谓 名 家
驹。[
40]直置便自是台鼎人,无论复有才用。”[
41]


由于高官的诱惑, 谢 方 明 和 蔡 廓 屈 就 了, 但 谢 混 和 郗 僧 施 仍 然 五

拒绝以他们的社会地位为代价接受这一诱惑。  
除以上所述外,为 了 尽 可 能 地 保 持 其 集 团 的 排 外 性, 这 些 名 门 门

实行严格的内部通婚制度。王一桐曾经编制出 69 个显贵世族谱系表 士

42]
格,以证明这种制度的真实性。[ 的

经济上,这些世族 拥 有 大 量 的 土 地, 蓄 有 包 括 佃 户 和 供 其 驱 遣 起
的门客在内的奴 隶 和 半 奴 隶, 把 持 着 大 规 模 工 商 业, 而 且 他 们、 他 及

们的奴隶以及一定数量半奴隶都不必纳税。[
43] 影

虽然南朝的世族 制 或 门 阀 制 不 像 印 度 的 种 姓 制 那 样 严 格, 但 以
上所述,至少 可 以 清 楚 地 表 明 一 点: 这 一 时 期 士 阶 层 的 既 得 利 益,
已从儒学 转 至 世 袭 权 和 家 族 声 望 上 了。 这 一 转 移 萌 芽 于 东 汉, 魏、
晋时期日益制度化,南朝时达到 极 点。汉代 的统治 阶级,除了 皇 室,
就只有拥有经学 知 识 的 儒 生。 不 过, 他 们 在 进 入 仕 途 或 被 纳 入 统 治
阶级之前,其经学 知 识 必 须 通 过 策 试 得 到 证 明, 或 其 儒 家 德 行 得 到
乡里承认和地方 官 府 推 荐。 那 些 无 缘 进 入 仕 途 的 人, 如 果 他 们 具 有
一个儒生应具有的声望,也会享有统治集 团 大部分既得利益。然 而,
自进入曹魏时期, 并 有 了 九 品 中 正 制, 统 治 阶 级 中 又 有 了 一 个 新 的
强大集团,其 既 得 利 益 不 是 基 于 经 学 知 识, 而 是 家 族 地 位 和 声 望。
据沈约记载:

周、汉之道,以智役愚,台隶 参差, 用 成 等 级; 魏 晋 以 来,
以贵役贱,士庶之科,较然有辨。[
44]

这绝对是真实的。一个人出生于 士 族 或 世族,尤其是盛 族 名 门,
他在社会上青云直上之前,不必一 定具 备 经学 知识。因为他 的出 身,


 3
就会给他带来当 时 社 会 上 人 们 所 艳 羡、 尊 崇 的 一 切。 他 被 免 除 一 切
赋税、徭役和兵役,得以蓄养奴隶 和 半 奴隶 为他 们劳作,聚敛 财 富。
他生而享有极高 的 社 会 威 望, 迟 早 会 在 政 治 上 飞 黄 腾 达。 在 诸 多 情
45]主 要 由 于
况下,他有生死予夺 之 权, 更 不 用 说 其 他 小 的 特 权 了。[
士族的既得利益 的 这 种 转 移, 引 起 了 中 国 文 化、 尤 其 是 知 识 领 域 的
巨大变化。

道家的复兴和佛家 、 风雅文学的繁荣

如上所述,自东汉 末 年 以 来, 统 治 阶 级 中 逐 渐 出 现 了 一 个 强 大

国 的门阀制集团,其 既 得 利 益 并 不 是 建 立 在 儒 学 之 上。 这 样, 便 使 知

儒 识分子有可能发动甚至可以危及儒学的变迁。

统 另一方面,由于 既 得 利 益 的 诱 惑, 到 东 汉 末 年, 儒 学 的 注 疏 工

作烦琐神化到一 种 程 度, 使 人 们 生 活 变 得 很 痛 苦 而 不 堪 忍 受。 在 学
术领域内,孔子的 教 义 完 全 控 制 着 知 识 分 子 的 心 灵; 谶 纬 之 说 更 加
强这一控制。所有 这 一 切, 在 当 时 最 富 有 理 性、 最 勇 敢 的 学 者 王 充
所著激动人心的 《论衡》[
46]一书中清晰地反映了出来。王说:

世儒学者好信师而是古,以为 贤圣所言皆无 非。 专 精 讲 习,
不知难问。……案贤圣之言,上下 多 相违,其文前 后 多 相 伐 者,
世之学者,不能知也。[
47]

世俗所 患, 患 言 事 增 其 实。 著 文 垂 辞, 辞 出 溢 其 真, 称 美
过其善……闻一 增 以 为 十, 见 百 益 以 为 千, 使 夫 纯 朴 之 事, 十
48]
剖百判;审然之语,千反万畔。[

同社会生活相 比, 也 许 这 种 知 识 禁 锢 还 不 是 那 么 难 以 忍 受。 因
为由儒生发展起 来 的 大 量 的 礼 仪, 尤 其 是 那 些 与 朝 廷 提 倡 的 孝 道 有
关的礼,如果一 个 人 试 图 加 以 恪 守, 就 会 身 受 其 缚, 如 处 鸟 笼, 个
性亦将泯灭。这样的事例极多,这里仅举其一。

俄而二亲没, [许孜] 柴毁骨立,杖而能起。建墓于县之东


山,躬自负土,不受 乡 人 之 助。 或 愍 孜 羸 惫, 苦 求 来 助, 孜 昼
则不逆,夜便除之。 每 一 悲 号, 鸟 兽 翔 集。 孜 以 方 营 大 功, 乃
弃其妻,镇宿墓所。列 植 松 柏 亘 五 六 里。 …… 积 二 十 余 年, 孜
乃更娶妻,立宅墓次,烝烝朝夕,奉亡如存。[
49]


 4
丧礼不过是诸多 孝 礼 的 一 种, 而 孝 礼 也 不 过 是 禁 闭 人 的 心 灵 和
行为的众礼的一 种。 我 们 不 难 设 想, 作 一 个 真 正 的 儒 生 或 孝 子 的 生
活该是多么悲惨!一个生活在儒学有 可 能 遭到 攻击的魏晋时代 的人,
在一篇文章 《大 人 先 生 传》 中 对 这 种 典 型 作 了 精 彩 的 描 述。 现 摘 录
于下:

世之所谓君子,惟法是修,惟礼是克。 手持圭璧 [
50], 足履

绳墨。行 欲 为 目 前 检, 言 欲 为 无 穷 则。 少 称 乡 党, 长 闻 邻 国。
上欲图三公,下不失九州牧。独不 见 群 虱之处裈中, 逃 乎 深 缝,
匿乎坏絮,自以 为 吉 宅 也。 行 不 敢 离 缝 际, 动 不 敢 出 裈 裆, 自
以为得绳墨也。……君子之处域内,何异夫虱处裈中乎![
51]


所以,甚至在东汉末年,就有个别 知 识 分 子 想 从 这 条 “裤” 中 五
钻出来。 章
 

仲长统…… 少 好 学, 博 涉 书 记, …… 性 俶 傥, 敢 直 言, 不 阀
矜小节,默语无 常, 时 人 或 谓 之 狂 生。 每 州 郡 命 诏, 辄 称 疾 不 士

就。常以为凡游 帝 王 者, 欲 以 立 身 扬 名 耳, 而 名 不 常 存, 人 生 的

易灭,优游偃仰,可以自娱,欲卜居清旷,以乐其志。[
52] 起

这便是道家复兴 的 起 源。 为 了 便 于 我 们 的 讨 论, 我 们 将 顺 便 介 其

绍一下道家。这一 学 派 出 现 于 战 国 时 期。 两 位 主 要 创 始 人 是 老 子 和 响

庄子。他们认为, 整 个 宇 宙 包 罗 万 象, 难 以 把 握。 由 人 类 创 造 的 文
化装点起来的自 然 界 是 一 大 堆 矛 盾。 儒 生 不 断 通 过 建 立 儒 家 文 化 以
创建绝对平静世 界 的 企 图, 注 定 是 要 失 败 的, 因 为 总 有 一 些 人 不 愿
遵循孔子学说,人 们 很 容 易 随 时 随 地 在 社 会 中 发 现 矛 盾 和 冲 突。 故
而,要与整个宇宙协调,或者获得 绝 对 自 由、最高幸福的唯一 途 径,
就是保持 与 自 然 一 致 而 不 是 与 之 相 对 抗。 总 之, 人 们 应 顺 乎 自 然。
他们称这是对自然亦 即 道 的 彻 底 地、 无 条 件 地 服 从。[
53]因 为 道 为 万

物,故非一物。因 此, 试 图 有 为 就 是 试 图 损 道, 把 握 道 的 唯 一 方 法
就是无为。[
54]这一理论,在秦时濒于湮没无闻。西汉初年 偶一闪光。

自汉武帝和董仲 舒 独 尊 儒 术 以 来, 它 便 无 声 无 息 了。 西 汉 末 年, 有
一位名叫扬雄的学者写了两 本书——— 《太 玄》 和 《法言》。前者 为 发
展 《易》 的思 想 而 作, 后 者 为 发 展 《论 语》 的 思 想 而 作。 但 由 于 这
两本书与道家、特 别 是 老 子 的 学 说 有 牵 连, 同 时 代 的 儒 生 认 为 该 定
扬雄死罪,因为他 贬 黜 孔 子。 正 如 他 的 朋 友 刘 歆 所 预 言, 由 于 这 两
本书不能给学者们 带 来 俸 禄, 它 们 将 遭 到 忽 视。[
55]的 确, 直 到 东 汉


 5
末年道家开始卷土重来之前,这两本著作从未引起人们注意。
像九品中正制和 士 阶 层 既 得 利 益 的 转 移 一 样, 道 家 复 兴 也 是 从
魏开始的。据历史记载:

240—249] 中, 何 晏、 王 弼 等 祖 述 《老》、 《庄》,


魏正始 [
立论以为:天地 万 物 皆 以 无 为 本。 无 也 者, 开 物 成 务, 无 往 不
存者也。阴阳恃 以 化 生, 万 物 恃 以 成 形, 贤 者 恃 以 成 德, 不 肖
恃以免身。故无之为用,无爵而贵矣。[
56]

开始传播老、庄学 说 的 这 两 个 人 是 何 许 人 呢? 何 晏 是 东 汉 最 后
一位丞相的儿子。 灵 帝 是 他 的 姑 父。 他 的 父 亲 在 反 对 宦 官 的 斗 争 中
罹难后,他的母亲 因 有 姿 色 被 魏 的 奠 基 者 曹 操 纳 为 妃 子。 所 以, 他

国 是同魏的 王 子 们 一 同 在 魏 宫 中 长 大 的, 才 貌 出 众, 深 受 曹 操 宠 爱,

儒 220—227) 的 密 友。 由 于 具 有
并成为曹操 的 长 子、 后 来 的 魏 文 帝 (
学 这样不同寻常的 背 景, 年 轻 时 他 便 负 有 盛 名, 顺 理 成 章 地 成 为 士 阶

治 层的领袖,当上了 正 始 年 间 的 吏 部 尚 书。 王 弼 也 出 身 士 族, 年 轻 时
与出身名门而早慧的钟会齐名。他 也是 何晏 的挚友,身居朝廷要 职。
所以他们两人并不太害怕由于传播老、庄之学而失去什么。
与何晏、王弼同 时 或 稍 后 的, 还 有 著 名 的 “竹 林 七 贤”: 嵇 康、
阮籍、山涛、向秀、刘伶、阮 咸 和 王 戎。 他 们 俱 为 名 士。 他 们 不 仅
谈论而且践履道家要旨,公开而勇敢 地反 叛过分儒学 思想 化的社会。
虽然显现出不同 的 层 次 和 变 异, 但 他 们 的 品 格 作 为 一 个 整 体, 或 多
或少代表 一 种 共 性。 在 此, 我 们 选 取 他 们 之 中 一 个 人 的 一 些 故 事,
来表明他们是如何蔑视社会,而社会又是如何宽容他们的。

阮籍…… 父 瑀, 魏 丞 相 掾, 知 名 于 世。 籍 …… 志 气 宏 放,
傲然独得,任性不羁, 而 喜 怒 不 形 于 色。 …… 博 览 群 籍, 尤 好
57],善弹琴。当其得意, 忽忘形骸。 时人多
庄、老。嗜酒能啸 [
谓之痴,惟族兄文业每叹服之,以为 胜己。…… 籍 本 有 济 世 志,
属魏晋之际,天 下 多 故, 名 士 少 有 全 者, 籍 由 是 不 与 世 事, 遂
58]初欲为武帝求婚于籍,籍醉六十日, 不得言
酣饮为常。文帝 [
而止。……籍闻步 兵 厨 营 人 善 酿, 有  酒 三 百 斛, 乃 求 为 步 兵
校尉。遗落 世 事, 虽 去 佐 职, 恒 游 府 内, 朝 宴 必 与 焉。 …… 母
终……裴楷望吊 之, 籍 散 发 箕 踞, 醉 而 直 视, 楷 吊 唁 毕 便 去。
或问楷: “凡 吊 者, 主 哭, 客 乃 为 礼。 籍 既 不 哭, 君 何 为 哭?”
楷曰:“阮籍既方外之士,故不崇礼典。我俗中之士,故以轨仪自


 6
居。……”籍又能为青白眼,见礼 俗 之 士,以白眼对之。…… 由
是礼法之士疾 之 若 仇, 而 帝 每 保 护 之。 籍 嫂 尝 归 宁, 籍 相 见 与
别。或讥之,籍曰: “礼 岂 为 我 设 邪!” 邻 家 少 妇 有 美 色, 当 垆
沽酒。籍尝诣饮,醉 便 卧 其 侧。 籍 既 不 自 嫌, 其 夫 察 之, 亦 不
疑也。兵 家 女 有 才 色, 未 嫁 而 死。 籍 不 识 其 父 兄, 径 往 哭 之,
59]其外坦荡而内淳至,皆此类也。
尽哀而还。[ 60]

尽管竹林七贤中 只 有 两 人 成 为 晋 初 的 吏 部 尚 书, 可 是 他 们 在 当
时以及随后的社 会 上 产 生 着 巨 大 的 影 响。 他 们 创 造 了 中 国 知 识 分 子
的一种社会典型。 不 过, 接 受 道 家 思 想 的 最 重 要 的 角 色, 仍 待 王 衍
来扮演。王衍不仅 系 出 名 门, 而 且 具 备 当 时 使 一 个 人 深 受 士 阶 层 称
颂、崇拜、爱戴、向 往 的 一 切。 由 于 九 品 中 正 制 的 作 用, 他 被 士 阶 第

层完全按部就班 地 托 升 至 吏 部 尚 书 的 职 位, 以 接 替 他 的 朋 友、 当 时 章
 
的另一名 士 乐 广。 这 样, 他 就 在 道 家 的 复 兴 中 担 任 最 重 要 的 角 色。 门
现在让我们来看看历史记载。 阀


[王] 衍既有盛才美貌,明 悟 若 神,…… 兼 声 明 籍 甚, 倾 动 的

当世。妙善玄言,唯 谈 老、 庄 为 事 …… 朝 野 翕 然, 谓 之 “一 世 起
龙门”[
61]矣。累居显职,后进之士,莫不景慕仿效。 选举登朝, 及

皆以为称首。矜高浮诞,遂成风俗焉。[
62] 影

虽然 王 衍 死 于 西 晋 崩 溃 之 时, 但 他 的 家 族———当 时 最 著 名 士
族———中的王导、王敦 和 王 澄, 几 乎 完 全 控 制 了 东 晋 初 年 的 朝 廷 大
权。自此,玄谈或 谈 论 老、 庄 之 学, 成 为 当 时 名 士 最 重 要 的、 至 少
是最重要的特征 之 一。 那 些 不 能 出 入 其 中 的 人, 虽 然 系 出 士 族, 仍
然得不到这个 名 士 集 团 的 认 同。[
63]他 们 通 常 手 握 尘 尾 [
64], 以 显 示

65]这些时尚,一直风行于南朝。
自身的超凡脱俗。[
上述的道家是 作 为 一 种 哲 学 而 言 的。 有 趣 的 是, 在 《中 国 道 教
史》 一书中,傅勤 家 指 出, 作 为 一 种 宗 教, 道 教 也 出 现 在 始 于 东 汉
末年 (大约是公元 142 年)、结束于 东 晋 末年 这一 时期。从刘宋朝 至
陈朝是其组织化的时 代。[
66]所 以 从 时 间 顺 序 上 来 说, 作 为 一 种 宗 教

的道教和作为一 种 哲 学 道 家 处 在 同 一 时 期 内。 如 果 士 阶 层 的 既 得 利
益没有发 生 我 们 上 述 的 转 移, 最 终 将 不 会 产 生 道 教; 即 或 产 生 了,
它迟早也会受到 统 治 阶 级 的 压 制。 如 我 们 前 面 所 指 出, 由 于 黄 巾 造
反,道教才得以出 现。 但 这 一 造 反 不 久 就 完 全 被 东 汉 末 年 著 名 的 儒
将皇甫嵩荡平了。只 是 由 于 士 阶 层 既 得 利 益 的 转 移 和 大 批 有 才 能 的


 7
知识分子——— 汉 魏 之 际 的 张 陵、 于 吉 和 葛 玄, 西 晋 的 陈 端 和 王 浮,
东晋的鲍靓和葛洪———的加入,道教才得以建立。
佛家的繁荣与道教的复兴出于 同 一 原 因。有一种说法 虽然 含 糊,
但也有一定的真实性,即 “具有考虑 得 十 分缜密的道德体系的儒学,
从来就未曾满足中国 人 深 层 的 宗 教 需 求”[
67], 不 过, 这 只 是 有 关 佛

之勃兴的一家之 言。 一 方 面, 自 董 仲 舒 时 代 以 来, 儒 学 确 曾 统 治 中
58—76) 时 期, 佛 学
国达 3 个半 世 纪 之 久。 另 一 方 面, 东 汉 明 帝 (

即传入中国 68 ,但汉、 魏 时 期, 严 禁 中 原 人 士 剃 度 [
[ 69], 直 到 三 国

初年,也不曾见到 有 关 佛 教 的 学 术 著 述 流 行。 统 治 阶 级 既 得 利 益 的
一致性不允许这些情况发生。
魏至西晋末年, 是 佛 学 的 译 著 时 代, 但 所 有 的 重 要 译 者, 都 是

国 异域之人。佛学真正侵入士阶层是在南北朝时期的南朝。

儒 迨西晋之末,其 学 术 思 想 已 值 研 求。 中 国 学 者 既 已 受 自 然

统 主义一番洗礼,其 本 身 即 具 有 超 脱 尘 俗 之 想, 于 是 对 于 佛 学 欢

70]与慧远,遂为南北朝两地之领
然接受。南北朝时,鸠摩罗什 [
袖,学者云从。使中国学术,发生甚大变化。[
71]

现在,让我们来考察慧远是如何在 士 阶层 的庇护下取 得成 功 的。
事实上,他出身于 士 族,21 岁 前, 博 览 群 书, 而 又 特 别 精 通 《易 》
和老、庄之学。然而,那个时代的平民却难得有这样的闲暇。

[慧远] 二十一岁,与弟 慧 持,共 入道安门,听 安 讲 《般 若


经》 而悦之,遂 与 慧 持 出 家 为 其 弟 子。 …… 及 安 入 关, 于 是 与
弟子数十人,南适 荆 州。 将 之 罗 浮, 抵 浔 阳, 见 庐 山, 爱 其 幽
静,庐于山阴。时 同 学 慧 永, 居 此 山 之 西 林 寺, 为 请 于 江 州 刺
史桓伊 [
72],更创精舍……即历史上有名之东林寺 是也。 复于寺

内,别置禅林,江南 始 兴 禅 法。 息 心 清 信 之 士, 望 风 遥 集, 其
数达百 二 十 三 人。 若 彭 城 刘 遗 民、 雁 门 周 续 之、 新 蔡 毕 颖 之、
南阳宗 炳, 并 弃 世 荣, 依 远 游 止。 远 乃 于 孝 武 帝 太 元 十 五 年,
与同志诸贤,共 结 白 莲 社, 同 修 净 土 之 业。 …… 是 为 净 土 法 门
流行之始。[
73]

从这个故事可以 知 道, 南 朝 佛 学 的 发 端, 完 全 受 到 士 阶 层 的 庇
护。自此,佛学在 中 国 南 方 势 力 渐 盛。 但 在 南 齐 和 梁、 尤 其 是 梁 代
503—
以前,它并未 臻 于 鼎 盛。 一 般 认 为, 梁 朝 的 开 国 之 君 武 帝 (
549) 是倡导佛教的,因为他以为,自东 汉 末年以来,各朝代 的 迅 速


 8
兴亡,是源于士族 间 的 严 酷 倾 轧, 所 以 才 提 倡 佛 教, 以 使 士 阶 层 淡
泊名利,不那样热 心 政 治。 这 种 说 法 是 否 可 信 无 关 紧 要, 但 不 仅 他
皈依佛门,而且他的大多 数 大 臣 也 都 是 佛 教 徒。[
74]他 还 写 了 几 百 本

注释佛经的书,并 在 宫 中 建 有 寺 庙。 当 他 坐 坛 讲 法 时, 听 者 常 逾 万
人,其中不乏名僧和 硕 学。[
75]据 历 史 记 载, 这 是 佛 教 在 南 朝 发 展 的

极点,同时也葬送 了 他 的 王 朝。 佛 学 最 重 要 的 学 派———禅 宗 即 沉 思
之学就出现于这一时期。
由于魏的奠基者 曹 操 和 他 的 两 个 才 华 俊 茂 的 儿 子 曹 丕、 曹 植 的
庇护,风雅文学自 魏 以 来 进 入 一 个 崭 新 的 时 代。 他 们 三 人 对 吟 诗 作
文充满浓厚的兴 趣。 而 且, 在 他 们 的 庇 护 下, 形 成 一 个 著 名 的 文 学
士人团体,其中七 人 声 誉 如 此 卓 著, 以 至 他 们 最 为 活 跃 的 建 安 时 期

(196—220),在中国文 学 史 上 具 有 里 程 碑 的 性 质。 他 们 就 是 所 谓 的 五

“建安七子”。  
后来虽然魏灭亡, 但 在 士 阶 层 的 庇 护 下, 这 一 风 气 得 以 赓 续 下 门

来。像谈玄一样, 吟 诗 作 文 也 能 使 士 之 声 名 昭 著。 另 一 方 面, 皇 族 士

成员也利用赞助 文 学 沽 名 钓 誉。 结 果, 南 朝 产 生 不 少 文 学 创 新。 最 的

为重要 的 两 个 创 新 是 四 声 在 文 学 创 作 中 的 运 用 [
76]和 骈 体 文 的 写


作。[
77]梁代,风雅文学成为朝廷时尚。历史记载云:


自汉以 来, 辞 人 代 有。 …… 降 及 梁 朝, 其 流 弥 盛。 盖 由 时 响
78]儒雅,笃好文章,故才秀之士,焕乎俱集。 于时武帝 每所
主[
临幸,辄 命 群 臣 赋 诗, 其 文 之 善 者 赐 以 金 帛。 是 以 缙 绅 之 士,
咸知自励。[
79]

陈代,风 雅 文 学 更 是 占 尽 风 流。 该 朝 的 最 后 一 位 皇 帝 后 主
581—589) 沉迷于诗文,致使他的朝廷和宫中尽是文人骚客。

80]尤 善, 然 伤 于 浮
[江总] 好学,能 属 文, 于 五 言、 七 言 [
艳,故为后主 所 爱 幸。 …… 后 主 之 世, 总 当 权 宰, 不 持 政 务,
但日与后主游 宴 后 庭, 共 陈 暄、 孔 范、 王 瑗 等 十 余 人, 当 时 谓
81]
之狎客。……有言之者,辄以罪斥之。[

下面的记载将提供一幅有关后主宫中更有趣、更清晰的图画。

[后主] 以宫人有文学者袁大 捨 等 为女学士。后主每 引 宾 客


82]等游宴,则使诸 贵 人 [
对贵妃 [ 83]及 女 学 士 与 狎 客 共 赋 新 诗 互

相赠答,采其尤 艳 丽 者 以 为 曲 词, 被 以 新 声, 选 宫 女 有 容 色 者
84]
以千百数,令习而歌之,分部迭进,持以相乐。[


 9
这一切葬送了他的王朝。据姚思廉记载:

后主生深宫之中,长 妇 人 之 手, 既 属 邦 国 殄 瘁, 不 知 稼 穑
艰难。……宾礼诸公,唯 寄 情 于 文 酒, 昵 近 群 小, 皆 委 之 以 衡
轴。……政刑日紊,尸素盈朝,耽荒 为 长夜 之 饮 …… 危 亡 弗 恤,
上下相蒙,众叛亲离,临机不寤。[
85]

所有这些经由士 阶 层 发 动 的 巨 大 变 迁, 这 样 那 样 地 危 及 统 治 阶
级,尤其是皇族的 既 得 利 益。 皇 室 和 士 阶 层 中 的 儒 生 曾 经 多 次 企 图
压制他们,但由于 士, 特 别 是 名 士 的 巨 大 影 响, 一 般 说 来 这 些 企 图
都遭到失败。


国 遏制道和佛的企图




治 概而言之,道和佛是以下面三种方 式危及统治 阶级 既得利 益 的。
首先,佛家 与 道 家 企 图 从 理 论 上 贬 黜 人 世 间 的 声 名、 权 力、 财 富、
荣耀等俗事。梁武帝就曾利用佛教的这一 特征来削弱士阶层的野心,
以确保统治家 族 即 皇 室 的 安 全。 但 另 一 方 面, 这 种 贬 黜 也 造 成 其 他
的影响。例如,心 向 道、 佛 之 士, 尤 其 是 那 些 布 衣 之 士, 由 于 鄙 视
功名、权力、财富和荣耀,也就贬黜 带 给 他们这一 切的忠、 孝 大 德。
而且,因为他们的 言 行 影 响 着 社 会, 这 种 贬 黜 就 形 成 对 统 治 阶 级 的
威望和安 全 的 威 胁。 其 次, 如 果 官 场 中 的 士 终 日 谈 论 “道 ”、 “涅
槃”、 “净 土”、 和 “禅”, 他 们 就 会 荒 废 政 务, 削 弱 政 府 的 统 治, 不
能维护统治阶级 的 既 得 利 益。 再 次, 平 民 一 旦 成 为 道 士 或 和 尚, 就
不再能承担他们 的 三 项 主 要 义 务: 纳 税、 服 徭 役 和 兵 役。 在 此 情 形
下,有限的僧徒还 可 能 不 会 造 成 问 题; 如 果 数 量 太 多, 政 府 或 统 治
阶级将招致岁入 匮 乏 和 战 时 兵 员 短 缺。 这 或 许 是 对 统 治 阶 级 既 得 利
益的最严重威胁。 和 尚 和 道 士 越 多, 统 治 阶 级 可 资 盘 剥 的 对 象 就 急
剧减少。所以,无论 何 时 出 现 这 些 情 况, 朝 廷 最 终 都 会 尽 力 遏 制 他
们,并重新树立儒学的统治。
如我们所指出,曹 魏 时 首 先 出 现 士 阶 层 既 得 利 益 从 儒 学 向 门 第
和道家复兴转移。但 当 时 朝 廷 仍 然 有 足 够 力 量 惩 戒 那 些 走 得 太 远 的
人。我们这里摘录 名 士 孔 融 的 事 件 作 一 说 明。 他 是 孔 子 的 后 裔, 负
有盛名,对当时的 士 阶 层 极 具 影 响。 但 在 许 多 方 面, 他 是 一 个 儒 学
的叛徒,且对魏的奠基者曹操十分 不 敬。由于他在士阶层中的影 响,


 0
他曾屡得宽宥。可 当 他 越 走 越 远 时, 曹 操 示 意 他 的 部 曲 以 下 列 罪 状
对他起诉。

“[孔融] 前与白衣祢衡 [
86]跌荡放言,云 ‘父之于子,当有
何亲?论其本意,实 为 情 欲 发 耳。 子 之 于 母, 亦 复 奚 为? 譬 如
寄物瓶中,出则离矣。……’” 书奏,下狱弃市。[
87]

此后,士阶 层 日 益 强 大。 但 晋 文 帝 仍 听 信 钟 会 之 言, 杀 害 了
“竹林七贤” 之一的嵇康。

[钟会] 因谮:“……康、安等言论放荡 [
88], 非毁典 谟, 帝

王者所不宜容。宜因衅除之,以淳 风 俗。” 帝既昵 听 信 会, 遂 并


害之。康将刑 东 市, 太 学 生 三 千 人 请 以 为 师, 弗 许。…… 海 内 第
之士,莫不痛之。[
89] 五

 
这个故事告诉我 们, 虽 然 嵇 康 最 终 被 处 死, 可 这 一 处 决 却 引 起 门

士阶层的相当骚 动 和 不 满。 所 以 如 上 所 述, 晋 武 帝 统 治 时 期, 虽 然 士
道家有所发展,而 儒 士 和 信 道 之 士 之 间 的 斗 争 日 益 尖 锐, 武 帝 却 没 族

有、也许是 没 能 够 解 除 “竹 林 七 贤 ” 之 一 的 王 戎 的 吏 部 尚 书 职 务, 兴

尽管虔诚而博学的儒生傅玄对他进行严厉批评,说他荒废政务。 及

前面已提到,武 帝 死 后 不 久, 西 晋 就 陷 入 分 崩 离 析 之 中。 甚 至 影

复兴道家最重要 的 人 物 王 衍, 临 死 也 承 认, 士 人 谈 玄 对 于 西 晋 的 崩
溃是有责任的,但是,当时已无办法遏制这一趋势的发展。
东晋初年,元帝在 两 位 雄 心 勃 勃 的 儒 生 刘 隗 和 刁 协 帮 助 下, 他
们在企图对付权 臣 王 敦 之 前, 在 遏 制 皈 依 道 家 的 有 势 力 士 阶 层 方 面
323—326) 时 作 了 另
取得很大进 展。 他 们 失 败 后, 卞 壶 又 在 明 帝 (
一尝试。

时贵游子弟多慕王澄、谢鲲为达。壶厉色于朝曰: “悖礼伤
教,罪莫斯甚!中朝倾覆,实 由 于 此。” 欲 奏 推 之。 王 导、 庾 亮
90]
不从,乃止。[

王导和庾亮反 对 的 理 由 是 什 么 呢? 因 为 所 有 这 些 “达 人 ” 不 是
他们的族人、亲戚,就是他们的朋友。
佛教在南朝以前 对 统 治 阶 级 的 既 得 利 益 始 终 没 有 形 成 威 胁。 自
刘宋 朝 起, 佛 教 徒 人 数 及 佛 教 声 望 都 迅 速 增 长。 所 以 到 孝 武 帝
454—465) 时,就颁旨清除那些不虔诚的皈依者。

在倡导佛教的路 途 上, 南 齐 的 统 治 者 走 过 了 头, 从 而 危 及 统 治


 1
阶级的既得利益。 他 们 修 建 佛 寺 与 佛 塔 花 钱 太 多, 因 而 对 百 姓 横 征
暴敛,滥用民力,致 使 民 不 聊 生。 由 于 这 种 情 况 可 能 使 民 众 揭 竿 而
494—498) 时,大臣张欣泰 请求他摧毁全 部 佛 寺、 佛 塔。
起,明帝 (
另一位儒臣虞愿,当 明 帝 问 一 位 臣 子 是 否 见 过 他 自 认 为 是 一 大 功 德
的新建佛寺时,愿在侧曰:

陛下起此寺,皆是百 姓 卖 儿 贴 妇 钱, 佛 若 有 知, 当 悲 哭 哀
91]
愍,罪高佛图,有何功德?[

梁朝的著名儒生 范 缜 是 当 时 抨 击 佛 教 最 猛 烈、 最 彻 底 的 人。 他
坚信并不存在 什 么 菩 萨, 并 为 此 写 了 一 篇 《神 灭 论》 的 文 章, 论 证
这一观点。当被问及为何要持如此激进的理论时,范说:

国 浮屠 害 政, 桑 门 蠹 俗。 …… 夫 竭 财 以 赴 僧, 破 产 以 趋 佛,

儒 而 不 恤 亲 戚, 不 怜 穷 匮 者 何? 良 由 厚 我 之 情 深, 济 物 之 意
学 92]之苦, 诱以
浅。……又 [以僧人] 惑以茫昧之言,惧以阿鼻 [

治 虚诞之辞,欣以兜 率 之 乐。 故 舍 逢 掖, 袭 横 衣, 废 俎 豆, 列 瓶
钵,家家弃其亲 爱, 人 人 绝 其 嗣 续, 致 使 兵 挫 于 行 间, 吏 空 于
官府,粟 罄 于 惰 游, 货 殚 于 泥 木。 所 以 奸 宄 弗 胜, 颂 声 尚 拥,
惟此之故,其流莫已,其病无限。[
93]

孤军奋战一般 极 其 艰 难。 此 论 一 出, 朝 野 之 士 群 起 而 攻 之, 他
的声音很快被淹 没 了。 随 后, 就 出 现 我 们 上 面 提 及 的 著 名 佛 教 庇 护
人梁武帝。他信佛 成 痴, 结 果 被 大 将 侯 景 篡 位, 落 得 个 国 破 家 亡 的
下场。这段历史,成为后来历代儒生反对佛教的强有力借口。
由于陈代统治阶 级 直 到 灭 亡 之 日 仍 然 沉 溺 于 风 雅 文 学, 我 们 将
在讨论隋、唐两代 儒 学 统 治 复 兴 的 下 一 章 里, 再 讨 论 对 风 雅 文 学 过
分沉迷的遏制。
自魏以至南朝, 与 遏 制 佛、 道 的 努 力 失 败 相 伴 的, 还 有 经 学 研
习的衰落。在下一 章 中, 我 们 将 研 究 儒 学 是 如 何 重 新 统 治 中 国 的 知
识生活的。

【注释】

1]从文化观 点 看, 北 朝 文 化 是 南 朝 文 化 的 继 承 者。 为 了 简 化 我 们 讨 论,
在此我们主要研究那些向我们提供了更加典型变迁的南朝文化。

2][
3]范晔:《后汉书》,卷 109 (上),266 页。

4]范晔:同上书,卷 109 (上),265~266 页。

5]朝廷中,掌管向大臣们宣布皇帝诏书的高官。


 2

6]范晔:《后汉书》,卷 97,234 页。
7]参见陶希圣:《中国社会史》,第 1 编,171~172 页、177~178 页。


8][
9]范晔:《后汉书》,卷 97,234 页。

10]中国古代所有的正史都是由儒生编修的。 我 们 缺 乏 证 据 来 证 明 这 一 控
告全无实据。
11]范晔:《后汉书》,卷 97,234 页。


12][
13]在汉 语 中, 原 文 两 个 “
chun” (俊、 君) (译 者 注: 英 文 原 著 如
此。将君、俊二字均音译为chun,在 1946 年是被允许的) 在此引文的下一段落
中作了解释。

14]范晔:《后汉书》,卷 97,234 页。

15]参见上书。

16]东汉时期,州成为最高地方政府。


17]范晔:《后汉书》,卷 97,234 页。 五

18]这是东汉末年道教引发的一次农民起义。 章
 
19]范晔:《后汉书》,卷 97,234 页。
[ 门
[ 阀
20]参见王一桐:《南朝士族社会、政治和经济 概 况》, 见 《中 国 文 化 研 究 士
院丛 书 》, 第 1 卷, 第 1 篇,30~31 页, 成 都, 南 京 大 学 中 国 文 化 研 究 族

院,1943。 兴

21]李世民等:《晋书》 (译 者 注: 原 书 据 上 海 同 文 书 局 1885 年 版, 现 改 起

据上海古籍出版社 《二十五史》1986 年版,下同),卷 94,284 页。 其
[ 影
22][
23]同上书,卷 66,206 页。 响

24]道家最重要的两部著作之一 《庄子》。
25]道家最重要的两部著作之一 《老子》。


26]李世民等:《晋书》,卷 42,139 页。

27]当时最有权势的,或至少是其中之一的家族的继承人。

28]参见本书第 2 章第 3 节。

29]李世民等:《晋书》,卷 40,135 页。

30]同上书,卷 45,147 页。

31]建业是三国时期东吴的都城;但这里所 说 的 “吴” 是 曾 经 统 治 过 的 地
区而不是吴国。

32]王导是东晋初年的一位大名士。

33]当时的名士之一,王导的族人,在建业以东的一个州拥兵自重。

34]当时他 (晋元帝) 还没有登基,这里是史家称他为帝。

35]李世民等:《晋书》,卷 65,203 页。

36]为名门士族中合适的年轻子弟预备的职位之一。

37]姚思廉:《陈书》 (译 者 注: 原 书 据 上 海 同 文 书 局 1885 年 版, 现 改 据
上海古籍出版社 《二十五史》1986 年版,下同),卷 34,51 页。

38]同上书,卷 27,38~39 页。


 3

39]沈约:《宋书》 (译 者 注: 原 书 据 上 海 同 文 书 局 1885 年 版, 现 改 据 上
海古籍出版社 《二十五史》1986 年版,下同),卷 57,182 页。

40]驹意为一种奔跑迅速,尤其是能一日千 里 的 小 马。 这 里 借 以 比 喻 名 门
士族中一位出色的年轻人。

41]参见沈约:《宋书》,卷 53,175 页。
42]参见王一桐:《南朝士族社会、政治和经济概况》,第 2 卷。


43]详见上书,第 2 卷,第 1 篇,109~125 页。

44]沈约:《宋书》,卷 94,260 页。

45]详见王一桐:《南朝士 族 社 会、 政 治 和 经 济 概 况 》, 第 1 卷, 第 1 篇,
18 页;第 2 篇,1~83 页,99~106 页。

46]这本书的写作,主要是为了清除当时传统 儒 家 著 述 中 的 夸 饰 并 指 出 其
中的迷信。范晔认为它 “释物类同异,正时俗嫌疑”。

国 [
47]王充:《论衡》,第 9 卷,1 页,上海,涵芬楼,1927。
的 [
48]同上书,第 8 卷,10 页。

学 [
49]李世民等:《晋书》,卷 88,266 页。
统 [
治 50]表示官阶和社会地位的佩戴物。

51]李世民等:《晋书》,卷 49,158 页。

52]范晔:《后汉书》,卷 79,188 页。

53]参见阿瑟·韦利:《道及它的力量》,50~51 页,伦敦,乔治· 艾 伦 和
昂温出版公司,1934。“道是 ‘无为而治’ 的必由之路,但又 不 是 一 种 方 法、 学
说或原则。它是一切属性统一于其中 的 终 极 实 在, ‘重 于 泰 山, 轻 于 鸿 毛’; 它
因多成一。失之则 亡, 得 之 则 存。 无 论 干 什 么, 遵 循 它, 就 成 功; 违 背 它, 就
失败。道无根、无枝、无叶、无花,但万物各依其类的生、长 都 要 仰 仗 它。” 另
外需要提及的是,这里 “道” 不同于儒生描述的孔子之 “道”。

54]详见冯友兰:《中国哲学史》,第 1 卷,170~192 页、221~246 页。

55]参见班固:《前汉书》,卷 87 (下),332 页。

56]李世民等:《晋书》,卷 43,143 页。

57]“啸” 是 士 大 夫 的 一 种 时 尚。 由 于 孔 子 教 人 “非 礼 勿 视, 非 礼 勿 听,
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论 语 · 颜 渊》), 我 们 能 够 理 解 为 什 么 这 些 人 把 “啸 ”
作为冲破全面儒化社会的一种标志。

58]晋文帝从未登基,他的庙号是他的儿子晋朝开国皇帝武帝所追封的。

59]一般说来,当时的士兵形成了一个非常 低 下 的 阶 层。 当 一 个 人 出 身 于
兵家,就难以随意摆脱 它。 所 以 那 个 时 代 的 士 阶 层 与 兵 家 根 本 没 有 任 何 社 会
接触。

60]李世民等:《晋书》,卷 49,157~158 页。

61]龙门是黄河流经的一个地方。据在一本 流 传 不 广 的 典 籍 《三 秦 记》 中
所搜集的古代民间传说,黄河流 至 龙 门 水 流 湍 急, 龟 和 鱼 都 没 法 穿 越, 要 不 然
它就会成为一条龙。由于龙是中国古代社会中帝王的象征,我们可以 想 象 由 鱼、


 4
龟而至龙其社会地位上升了多 少! 自 东 汉 末 年 以 来, 无 名 之 士 得 到 士 阶 层 名 士
的赞赏便身价百倍,所以王衍被称作龙门。

62]李世民等:《晋书》,卷 43,143 页。

63]大量事例在此不 便 引 述, 详 见 王 一 桐:《南 朝 士 族 社 会、 政 治 和 经 济
概况》,第 2 卷,第 2 篇,83~93 页。

64]它是由一束马鬃系在一个柄上而组成的。

65]参见王一桐:《南朝士 族 社 会、 政 治 和 经 济 概 况 》, 第 1 卷, 第 2 篇,
93~94 页。

66]参 见 傅 勤 家: 《中 国 道 教 史 》, 第 2 章,10 页, 上 海, 商 务 印 书 馆,
1937。

67]同上书。

68]参 见 黄 忏 华: 《中 国 佛 教 史 》, 第 1 章,1 页, 上 海, 商 务 印 书 馆,

1940。 五

69]李世民等:《晋书》,卷 95,291 页。 章
 

70]公元 401 年,由现今的新疆俘获 来 的 印 度 和 尚。到 达 中 国 北 部 后, 在 门

中国一个西北游牧部落所建立的短命王朝的庇护下,他投身于佛经的译 著 工 作,

并建立了中国十大 佛 教 教 派 中 的 两 派。 由 于 我 们 在 此 只 讨 论 南 朝 的 佛 教 文 化, 族

就不进一步涉及他的生平和著述了。 兴

71]陈东原: 《中 国 教 育 史》,第 10 章,149 页。参 见 黄 忏 华:《中 国 佛 教 起

史》,第 2 章,31 页。 其
[ 影
72]桓伊的家族是东晋最有权势的士族之一。 响

73]黄忏华:《中国佛教史》,第 2 章,26 页。

74]“帝又自欲禀受归 戒, 普 通 元 年, 于 禁 中 筑 圆 坛, 礼 接 惠 约 法 师 为 戒
师,受其足戒。自是从约受戒者,凡太子 王 公 道 俗 四 万 八 千 人。” 《佛 祖 统 纪》,
第 37 卷,转引自上书,第 2 章,41 页。

75]参见姚思廉:《梁书》 (译 者 注: 原 书 据 上 海 同 文 书 局 1884 年 版, 现
改据上海古籍出版社 《二十五史》1986 年版,下同),卷 3。

76]南齐的沈约及其文友首创四声,他根据声 调 的 不 同 将 所 有 文 字 分 为 四
类,并据此创作诗文, 即 诗 文 中 固 定 位 置 上 的 每 一 个 字 都 有 一 个 固 定 的 声 调,
以使全篇读起来具有节奏。

77]以四 言 和 六 言 的 偶 句 交 替 写 成 的 韵 文, 又 称 “四 六 体 ” 或 “骈 文 ”。
因为是在一个较长过程中慢慢发展起来的,所以初创者已不可考。

78]即梁武帝,一位著名的佛学、儒学以及风雅文学的信徒。

79]李延寿:《南史》 (译 者 注: 原 书 据 上 海 同 文 书 局 1885 年 版, 现 改 据
上海古籍出版社 《二十五史》1986 年版,下同),卷 72,193 页。

80]一种每句由五言或七言组成的诗。

81]姚思廉:《陈书》,卷 27,38 页。

82]仅次于皇后的妃嫔。但这位不同凡 响 的 张 丽 华 贵 妃, 据 史 书 记 载, 极


 5
具魅力,美丽聪慧,深得后主宠幸。
83]低于贵妃的妃嫔。


84]姚思廉:《陈书》,卷 7,15~16 页。

85]同上书,卷 6,14 页。

86]另一位以抨击烦琐的儒家礼教和曹操本人而闻名的名士。

87]范晔:《后汉书》,卷 100,242 页。

88]例如,他写了一篇 《难自然好 学 论》,称 六 经 无 足 称 道,均 儒 生 捏 造,
以压抑人性,实际上没有人是本能地喜欢它们的。嵇康:《嵇中 散 集》, 第 7 卷,
2~3 页,上海,涵芬楼,1927。
89]李世民等:《晋书》,卷 49,159 页。


90]同上书,卷 70,218 页。

91]萧子显:《南齐书》 (译 者 注: 原 书 据 上 海 同 文 书 局 1885 年 版, 现 改

国 据上海古籍出版社 《二十五史》1986 年版,下同),卷 53,97 页。
的 [
92]罪大恶极之人所入的最底层即第八层地狱。

学 [
93]姚思廉:《梁书》,卷 48,75 页。


 6
第六章
儒学统治的重建

如前所说,西晋灭 亡 后, 入 侵 中 国 北 方 的 一 些 游 牧 部 落 建 立 了
许多小而短命的 王 朝, 其 中 存 在 较 久 且 国 力 较 强 的, 是 肇 始 于 北 魏
386—534) 的北朝各王朝。

所有这些部落在 建 立 王 朝 之 前, 从 种 族 与 文 化 上 都 已 与 汉 人 混
合。这些王朝的开 国 之 君 知 道, 儒 学 特 别 有 助 于 巩 固 他 们 在 中 国 的
统治地位,有助于驯服那些襄助他 们 成 就 征服事功的将士们。因 此,
这些王朝的聪明 统 治 者 都 没 有 忘 记 儒 化 他 们 的 帝 国, 提 高 儒 生 阶 层
的社会地位,而 抑 制 武 士。 其 中, 力 图 全 盘 汉 化 的, 是 著 名 的 北 魏
471—500)。有一次, 他 就 征 召 35 位 知 名 的 儒 生, 授 以 高
孝文帝 (
官,以便开创并强化汉族传统的全部儒家制度。[
1]他还在其疆域内广

兴学校,以 鼓 励 经 学 研 究。 这 样, 便 使 儒 学 在 北 朝 远 较 南 朝 繁 荣。
不过,由于他意欲 提 高 其 家 族、 部 族 以 及 功 臣 的 社 会 地 位, 便 下 令
各郡中正,依照士族 成 员 过 去 和 现 在 在 朝 廷 中 所 居 职 位 的 高 低 和 人
数的多寡,依次排 列 各 郡 士 族 姓 氏, 并 以 此 作 为 增 补 新 的 政 府 官 员
的标准和 参 考。 所 有 这 些 士 族, 都 是 未 曾 跟 随 东 晋 南 渡 的 旧 士 族。
陇西李氏、太原 王 氏、 荥 阳 郑 氏、 范 阳 鲁 氏、 清 河 崔 氏、 博 陵 崔 氏
和赵郡李氏七姓 最 为 尊 贵。 孝 文 帝 让 所 有 皇 室 成 员 与 头 等 的 士 族 成
员通婚,并使 他 们 的 追 随 者 的 子 孙 与 二 等 或 三 等 的 士 族 成 员 通 婚。
这样,在一定的程 度 上, 自 然 可 以 提 高 他 们 的 社 会 地 位, 不 过 这 种
做法,也赋予士族 一 个 排 除 异 己 的 机 会, 而 且 像 南 朝 士 族 一 样, 将
既得利益从儒学转移到家族地位上。
534—550) 和 西 魏 (
其后,北魏分裂为东魏 ( 535—557), 两 者
550—577) 和 北 周 (
的政权均为权 臣 所 夺, 成 为 北 齐 ( 557—581)。
此两朝都力图削弱士族的实力和影响,后者更为成功。
581—618) 吞 并 南 朝
北周吞并了北 齐, 后 又 为 隋 所 灭。 隋 朝 (


 7
的陈之后,再次统 一 了 中 国。 儒 学 统 治 的 重 建 始 于 隋 朝, 唐 继 其 步
武,不断猛烈地遏制门阀士族以恢复知识 分子在儒学 中的既得利益。
隋、唐两代,统治者为达到此目的而 创立并 实施的行之有效的机 制,
便是科举制。开 始 时, 由 于 门 阀 士 族 残 余 影 响, 佛、 道 仍 在 蔓 延。
随着时间的推移, 儒 生 阶 层 在 社 会 和 仕 途 上 步 步 推 进, 其 成 员 猛 烈
地攻击异端。乘这 股 社 会 力 量 的 东 风, 晚 唐 时 韩 愈 脱 颖 而 出, 被 视
为全面重建儒学 统 治 的 巨 擘。 让 我 们 在 下 文 中 看 一 看 这 一 切 是 怎 样
产生的。

科举制的制度化



儒 北周的开国之君 宇 文 泰 是 一 个 笃 信 儒 学 的 人。 他 看 到 自 曹 魏 以

统 来,佛、道及风雅文 学 过 于 泛 滥, 造 成 了 统 治 阶 级 的 衰 弱、 腐 败 直
治 至最后崩 溃 的 历 程; 而 这 一 切, 都 应 归 咎 于 一 个 失 控 的 士 族 阶 层。
所以,当他还是西 魏 宰 相 时, 就 起 用 一 位 博 学 的 儒 生 苏 绰, 帮 助 自
己实施旨在恢复 儒 学 统 治 的 一 系 列 改 革。 其 中 最 重 要 的 一 项, 便 是
在挑选政 府 官 员 时, 不 以 门 第 为 标 准。 由 于 痛 恨 当 时 的 浮 华 文 风,
他利用皇帝当着 满 朝 文 武 举 行 宗 庙 祭 祀 大 典 的 时 机, 命 苏 绰 以 皇 帝
的名义写了一篇 大 诰。 这 篇 诰 文 风 格 质 朴、 简 明, 自 此 以 后 为 文 人
们竞相仿效。[
2]他死后, 其 子 宇 文 邕 曾 颁 布 诏 书: “断 佛、 道 二 教,
经像悉毁,罢沙 门 道 士, 并 令 其 还 俗, 并 禁 诸 淫 祀, 非 祀 典 所 载 者
尽除之。”[
3]

这样,他们父子为 儒 学 统 治 的 重 建 奠 定 了 一 块 巨 大 的 基 石。 此
后直至北 周 为 隋 所 代, 再 无 任 何 进 展。 虽 然 隋 朝 统 治 中 国 只 有 37
年,却在中国历史 上 具 有 极 其 深 远 的 意 义。 它 废 止 九 品 中 正 制, 开
581—
创著名的科举制,对儒学重建 贡 献 极 大。在其开国之君文帝 (
605) 统治的第九年,下诏学习经书,兹摘录如下:

往以吴 越 之 野, 群 黎 涂 炭, 干 戈 方 用, 积 习 未 宁。 今 率 土
大同,含生遂性,太平之法,方可 流 行。凡我 臣 僚, 澡 身 浴 德,
开通耳目,宜从兹 始。 丧 乱 以 来, 缅 将 十 载, 君 无 君 德, 臣 失
臣道,父 有 不 慈, 子 有 不 孝, 兄 弟 之 情 或 薄, 夫 妇 之 义 或 违,
长幼失序, 尊 卑 错 乱。 朕 为 帝 王, 志 存 爱 养…… 使 不 轨 不 法,
荡然俱尽。兵可立 威, 不 可 不 戢; 刑 可 助 化, 不 可 专 行。 禁 卫


 8
九重之余,镇守四方 之 外, 戎 旅 军 器, 皆 宜 停 罢。 …… 武 力 之
子,俱可学 文。 …… 有 功 之 臣, 降 情 文 艺, 家 门 子 姪, 各 守 一
经,令海内翕然。[
4]

他不仅想要 这 些 军 事 上 的 功 勋 之 家 信 仰 儒 学, 从 而 忠 实 顺 从,
而且想要那些成 长 为 儒 生 的 人 真 正 倾 注 毕 生 精 力 于 经 学 研 究。 故 而
诏书中又说:

京邑庠 序, 爰 及 州 县, 生 徒 受 业, 升 进 于 朝, 未 有 灼 然 明
经高第,此则教训不笃,考课未精,明勒所由,隆兹儒训。[
5]

13 年后,他认为民间还可 能 有 一 批 才 智 之 士 未 受 到 上 述 诏 书 的
感召,因而可能在 儒 学 之 外 寄 托 他 们 的 既 得 利 益。 于 是, 他 再 次 颁

布诏书: 六

至于闾阎秀异之 士, 乡 曲 博 雅 之 儒, 言 足 以 佐 时, 行 足 以  

励俗,遗弃于草野,湮 灭 而 无 闻, 岂 胜 道 哉! …… 其 令 州 县 搜 学

扬贤哲,皆取明知今古、通识 治 乱、究政教之 本、 达 礼 乐 之 源, 治

不限多少,不得不 举。 限 以 三 旬, 咸 令 进 路。 征 召 将 送, 必 须 重
以礼。[
6] 建

为了使官僚阶层的 既 得 利 益 回 到 儒 学 上 来 而 制 定 的 这 项 儒 化 知
605—
识分子阶 层 并 恢 复 其 统 治 地 位 的 政 策, 由 隋 文 帝 之 子 炀 帝 (
617) 进一步加强了。他为此做了两 件 事:其 一是 赐予一批博学又 不
愿入仕的布衣儒生一定的俸禄;其二是禁止文武功臣干涉朝政。
这两件事不仅恢 复 而 且 增 加 了 儒 生 阶 层 的 既 得 利 益, 因 为 在 西
汉,只有官学中作为候补的官吏儒生,才能得到政府正规的给养。
今天,我们没有保 存 下 来 的 足 够 证 据 可 以 证 明: 是 隋 朝 建 立 了
对后来在中国维持 13 个世纪之久的儒学 统治 起了主要作用的 著名科
举制,但我们可以肯定地说,隋时已开始建立此制了。[
7]

虽然炀帝是位聪 明 能 干 的 统 治 者, 但 是 他 好 大 喜 功 的 治 国 方 针
和穷奢极欲的生 活, 迅 速 耗 尽 了 帝 国 的 人 力 物 力, 也 给 帝 国 中 野 心
勃勃的煽动家以 天 赐 良 机。 其 中 的 李 氏 家 族 成 功 地 翦 灭 了 其 他 叛 乱
者,建立了一个新的强大王朝———唐朝。
627—650) 在 隋 朝 奠
唐朝实际的开国之 君、 第 二 位 皇 帝 太 宗 (
定的基础上,将科 举 制 度 予 以 制 度 化, 其 目 的 完 全 是 为 了 儒 化 官 僚
阶层。下面我们谈谈这种制度的具体内容。
继隋之后,唐朝将 文 官 分 为 九 品。 吏 部 虽 然 像 自 魏 至 南 北 朝 时


 9
期一样,无权任命 高 级 官 吏, 但 它 仍 然 对 官 吏 阶 层 大 多 数 的 选 拔 负
责。现在与以往真 正 不 同 的 是, 那 些 想 通 过 吏 部 选 入 仕 途 的 人, 必
须通过一 项 初 考, 其 中 儒 经 是 必 考 科 目。 而 且 参 加 此 项 考 试 的 人,
都必须由京师六所国学或州县政府向吏部推荐。
这六所国学由国子学、太学、四门 学、律学、算学 和 书 学 组 成。
据 《新唐书》 记 载, 国 子 学 只 收 文 武 三 品 以 上 官 员 子 孙 300 人 [
8];

太学收五品以上 官 员 子 孙 500 人; 四 门 学 收 文 武 七 品 以 上 官 员 子 孙
500 人,庶人之聪明子弟 800 人。律学、算学和书学共招收八品以下
官员子孙以及庶人之通其学者 110 人。[
9]从这些学校的生源和人数来

看,我们知道经 学 得 到 何 等 的 重 视。 除 此 之 外, 律 学、 算 学 和 书 学


也以儒学为基础读物。这些学校都 举 行 正规的 考试。只有 全部学 业、
国 主要是儒经的学习达到规定水平的学生,才有机会被推荐给吏部。

儒 除了这些国学之 外, 州 县 馆 学 也 可 以 向 吏 部 推 荐 学 生。[
10]但 这

统 些学校似乎不及国学重要,因为这些 地 方学 校的生徒若想进入国学,

还得通过一项特别考试。[
11]

另外两所学校崇 文 馆 和 弘 文 馆, 是 专 为 皇 胄 以 及 外 戚、 宰 相 和
一等功臣 的 子 孙 设 立 的。 在 这 里, 除 了 经 学 之 外, 还 要 研 习 《史
记》、《前汉书》、《后汉书》 和 《三国志》。
这些学校的创立, 结 果 是 儒 化 了 统 治 阶 级 的 子 孙。 为 了 防 止 这
些贵胄子嗣可能 像 南 朝 士 族 那 样 形 成 一 种 排 外 性 的 门 阀 阶 层, 并 给
予没有机会进入 这 些 学 校 的 平 民 子 弟 以 机 会, 全 国 各 州 县 每 年 都 举
行经学考试。凡通 过 考 试 者, 都 可 参 加 州 县 举 行 的 乡 饮 酒 礼, 届 时
所有的州县官员 都 将 出 席。 同 时 还 举 行 一 组 仪 式, 使 这 一 场 合 具 有
12]通 过
荣光。之后,他们便被送 往 京 师 参 加 礼 部 主 持 的 最 后 考 试。[
了最后考试的平 民, 就 有 资 格 参 加 吏 部 主 持 的 考 试 而 进 入 仕 途。 平
民或被统治者通过研 习 经 书 和 这 些 考 试 成 为 候 选 官 吏 或 统 治 阶 级 候
补成员的这种机制,就是所谓科举制。
一方面由于朝廷 的 鼓 励, 另 一 方 面 由 于 许 多 优 秀 的 学 者 通 过 这
一途径起家,在科 举 考 试 中, 特 别 是 在 最 后 考 试 中 的 优 胜 者, 无 论
在学术上还是在 社 会 上 很 快 便 可 获 得 极 高 的 声 望。 由 于 考 试 级 别 和
内容的差异,这些 优 胜 者 被 冠 以 不 同 的 称 号。 最 难 也 是 最 荣 耀 的 是
“进士”,其次是 “明经”。考试结 果 公 布以 后,新科进士可赴皇帝 的
曲江宴会,公卿之 家 也 多 于 是 日 择 婿。 这 一 小 群 体, 被 公 认 为 天 之
骄子,迅即通过儒 生 阶 层 驰 名 全 国。 随 着 时 间 的 推 移, 加 在 进 士 头


 0
衔上的荣誉越来 越 高, 以 至 于 统 治 阶 级 的 子 孙 也 想 通 过 科 举 考 试 得
713—756) 时, 国 子 学、 太 学 和 四 门 学 的
到晋升。结果,唐 玄 宗 (
生徒人数急剧下 降。 为 了 巩 固 这 些 学 生 的 地 位, 朝 廷 不 得 不 下 诏 在
一定时间内停止科举考试。
由于民间有一些 具 有 卓 越 才 能 的 士 人, 他 们 孤 芳 自 赏, 不 屑 于
参加这些常规考 试; 或 者 他 们 的 才 能 难 以 从 这 些 经 学 考 试 中 得 到 发
现,皇帝乃不时亲 自 主 持 对 他 们 进 行 特 殊 考 试。 在 整 个 唐 代, 为 招
致这些卓越才能的士人,共创设 了 63 种 不 同的头衔。不过,即 使 在
这些考试中,经学仍是基本考试科目。
科举考试的结 果, 儒 化 了 平 民 中 那 些 才 华 横 溢、 能 力 过 人、 志
向远大的人。和上 文 提 及 的 学 校 一 道, 科 举 制 又 恢 复 了 读 经 对 中 国 第
知识生活的统治。 六

为了使我们 的 论 述 更 加 清 楚, 在 此 我 们 将 介 绍 一 下 经 学 研 究。  

我们在第 4 章中 提 到 过, 五 经 在 汉 代 发 展 成 许 多 学 派, 出 现 过 师 传 学

和家法之争以及 今 古 文 经 学 之 争。 东 汉 末 年, 这 场 论 争 以 郑 玄 的 古 治

文经学的最后胜 利 而 告 终。 郑 玄 身 后, 如 我 们 在 第 五 章 所 描 述, 中 重
国特别是南朝的 知 识 生 活, 基 本 上 相 继 由 佛、 道 以 及 风 雅 文 学 统 治 建

着。三国时代,郑玄 的 学 说 居 于 经 学 的 统 治 地 位。 西 晋 初 年, 武 帝
的外祖父王肃的学说取代了郑玄的学说。他也是一位古文经学家。由
于他的影响,今文经学被逐出太学;整个晋代官方认可的所有五经学
派,均为古文经学学派。其后,儒学命运江河日下,和中国分为南北
朝一道,经学家分为两大集团。隋统一了中国,也统一了儒学。
从它的方法和内 容 来 看, 这 一 漫 长 时 期 中 在 中 国 学 术 史 上 被 称
为 “训诂之学” 的 经 学 研 究, 并 没 有 给 中 国 文 化 增 加 新 的 血 液。 它
旨在引证前人陈 说 以 注 疏 古 文 经 书, 以 阐 释 孔 子 和 周 公———传 说 中
经书的作者———的本 意。 这 样, 便 又 产 生 一 些 新 学 派。 每 一 学 派 均
声称他们的经书 得 孔 子、 周 公 正 义。 隋 朝 将 南 北 朝 不 同 的 经 学 糅 合
在一起,但未能统 一 抵 牾 的 诸 学 派。 所 以 当 唐 太 宗 设 立 上 述 学 校 和
科举制时,参加科 举 考 试 的 生 徒 和 乡 贡 们, 在 经 学 考 试 中 无 任 何 标
准可凭倚。鉴于此,唐太宗授命儒 臣 孔 颖达,会同另外 14 名著 名 的
儒生修订五经,实 际 上 是 将 各 不 同 学 派 联 合、 统 一 起 来。 这 就 导 致
了巨著 《五经正 义》 的 编 撰 和 出 版。 在 编 撰 中, 编 撰 者 们 几 乎 引 证
了所有先儒特别 是 东 汉 以 来 儒 家 的 注 疏。 因 而, 这 部 书 实 质 上 只 是
历代五经注疏的 总 汇。 此 书 刊 行 之 后, 在 学 校 和 科 举 考 试 中 被 采 用


 1
为所有生徒和应 试 者 必 须 遵 循 的 正 统 学 说。 从 那 以 后, 所 有 的 中 国
知识分子或儒生都遵循 《五经正义》,几乎像研 究 自 然 科 学 的 学 者 在
960—
其领 域 内 遵 循 数 学 公 式 一 样。 这 一 状 况 一 直 延 续 至 宋 朝 (
1279) 中叶。
除上所述,唐太 宗 还 采 取 了 许 多 措 施, 为 有 才 华、 有 志 向 的 人
在儒学中攫取利 益。 其 中 两 项 在 此 值 得 一 提。 第 一 是 设 立 了 单 纯 有
儒生组成的智囊团。据宋祁记载:

寇乱稍 平, 乃 向 儒, 宫 城 西 作 文 学 馆, 收 聘 贤 才。 于 是 下
教以大行台 司 勋 郎 中 杜 如 晦, 记 室 考 功 郎 中 房 玄 龄 及 于 志 宁,
军咨祭酒苏世 长, 天 策 府 记 室 薛 收, 文 学 褚 亮、 姚 思 廉, 太 学
中 博士陆 德 明、 孔 颖 达, 主 簿 李 玄 道, 天 策 仓 曹 参 军 事 李 守 素,


王府记室参军 事 虞 世 南, 参 军 事 蔡 允 恭、 颜 相 时, 著 作 郎 摄 记
儒 室许敬宗、薛元 敬, 太 学 助 教 盖 文 达, 军 咨 典 签 苏 勖, 并 以 本

统 官为学士。……凡分 三 番 递 宿 于 阁 下, 悉 给 珍 膳。 每 暇 日, 访

以政事, 讨 论 坟 籍, 榷 略 前 载, 无 常 礼 之 间。 命 阎 立 本 图 象,
使亮为之赞,题 名 字 爵 里, 号 十 八 学 士, 藏 之 书 府, 以 章 礼 贤
13]
之重。方是时,在选中者,天下所慕向,谓之登瀛洲。[

这便树立了后世遵循的又一典范。
第二是对历代名儒予以尊 崇。首先,梁、陈及隋朝的 10 位 名 儒
的子孙可以免试入仕。其次,将前 代 21 位 名儒供奉于孔 庙,以 便 缅
怀和敬仰。为了评 价 唐 太 宗 实 行 的 这 两 条 措 施 的 影 响, 我 们 必 须 记
住中国是一个非常重视家族传统的国家。
综上所述,我们不难看出,太宗的所作所为,正是将汉代统治者
做过的事加以制度化。建立学校,儒化了统治阶级的子孙;科举制的
施行,将平民中才智过人、志向远大的分子变为儒生。这样,便能使
官僚集团始终忠于统治家族。为了增加儒生阶层的既得利益,巩固科
举制,如上文所述,古今名儒备受推崇,他们的声望通过各种办法得
到提高。这就强化了儒生阶层的倾向性。所以,当太宗有一次目睹新
”[
科进士鱼贯而入时,他笑着说:“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 14]

对残存的门阀士族的压制

虽然唐朝统治者竭力恢复和保持 统治 阶级 在儒学 中的既得利 益,


 2
但由于世代因袭, 在 当 时 的 社 会 中, 门 阀 士 族 依 然 存 在。 如 果 不 摧
毁这一排外阶层, 他 们 仍 将 是 一 种 不 必 屈 从 于 儒 学 的 势 力 集 团, 从
而有能力发动社 会 变 迁, 危 及 统 治 阶 级 在 儒 学 中 的 既 得 利 益。 这 就
是唐太宗及其继 任 者 为 什 么 竭 力 压 制 门 阀 士 族 的 缘 由。 我 们 来 看 看
历史记载。
15]士 人 尚 阀 阅, 后 虽 衰, 子 孙 犹 负 世
初,太宗 尝 以 山 东 [
望,嫁娶必多取 赀, 故 人 谓 之 卖 昏。 由 是 诏 士 廉 与 韦 挺、 岑 文
本、令孤德 棻, 责 天 下 谱 谍, 参 考 史 传, 检 正 真 伪, 进 忠 贤,
退悖恶,先宗室,后 外 戚 …… 合 二 百 九 十 三 姓, 千 六 百 五 十 一
家,为九等,号曰 《氏族 志》。 而 崔 干 仍 居 第 一。 帝 曰: “我 于
崔、卢、李、郑无嫌 [
16],顾其世衰,不复冠冕, 犹恃旧地以取


赀,不肖子偃然 自 高, 贩 鬻 松 槚, 不 解 人 间 何 为 贵 之。 齐 据 河 章
北,梁、陈在江南。虽有人物,偏 方 下国, 无 可 贵 者, 故 以 崔、  

卢、王、谢为重。今 谋 士 劳 臣 以 忠 孝 学 艺 从 我 定 天 下 者, 何 容 学

纳货旧门,向声背实,买昏为 荣 耶?太上有立 德, 其 次 有 立 功, 治

其次有立言,其次 有 爵 为 公、 卿、 大 夫, 世 世 不 绝, 此 谓 之 门 重
户。今皆反是,岂不惑耶?朕以今 日 冠冕为等级 高 下。” 遂 以 崔 建

干为第三姓,班其书天下。[
17]

唐太宗不只是 在 《氏 族 志》 中 贬 损 旧 士 族, 而 且 娶 王 妃、 嫁 公
主都选择新的勋 贵 名 臣 之 家, 而 不 与 山 东 旧 族 联 姻, 以 降 低 他 们 的
社会地位。[
18]

即便如此,残存的门阀士族仍门望 不 减。太宗朝名相如 房 玄 龄、
19]有 时, 这 些 世 族 子 弟 还 会 拒 绝 与
魏征、李  仍与世族 子 弟 通 婚。[
新贵子弟联姻。 这 便 激 起 了 后 者 的 嫉 恨。 武 则 天 统 治 时 期 ( 684—
705),权臣李 义 府 因 向 世 族 求 婚 遭 拒 绝, 又 耻 于 家 族 未 入 《氏 族
志》,上疏请求任命 12 大 臣 修 订 此 新 志。 结 果, 士 族 增 至 2 
287 家。
再以 这 些 士 族 的 品 位 高 低 分 为 9 等, 甚 至 当 时 军 功 入 五 品 者 皆 收 入
《氏族志》。这便使世族缙绅 感 到 耻 辱,称 新志为 “勋格”。李义府还
搜罗旧版 《氏族志》,加以焚 毁。除 此之 外,女皇武 则天又下 诏, 后
魏所立陇西李宝,太原王琼,荥 阳 郑 温,范阳 卢子迁、 卢 泽、 卢 辅,
清河崔宗伯、 崔 元 孙, 前 燕 所 立 博 陵 崔 懿, 晋 所 立 赵 郡 李 楷, 凡 7
姓 10 家,不得 实 行 世 族 的 内 部 通 婚。 那 些 将 与 世 族 女 子 联 姻 的 人
家,三品以上纳帛不 能 超 过 300 匹, 四 品、 五 品 200 匹, 六 品、 七
品 100 匹。所有这些 布 匹 都 由 新 娘 带 回 夫 家, 新 郎 不 得 接 受 新 娘 家


 3
的回礼。[
20]

所有这些举措,都 是 为 了 将 士 族 世 家 与 官 吏 阶 层 合 而 为 一。 如
我们在上一节所 说, 因 为 官 吏 阶 层 业 已 儒 化, 也 就 表 明, 这 种 合 而
为一就是世族和 儒 生 阶 层 的 合 而 为 一。 即 使 面 对 如 此 重 压, 世 族 也
绝不放弃为其幸 存 而 斗 争 的 最 后 机 会。 下 面 记 载 告 诉 我 们 世 族 对 上
述诏书是如何反应的。

其后,天下衰宗落谱、昭穆 所 不 齿者,皆称 “禁 昏 家”, 益


21]
自贵。凡男女皆潜相聘娶,天子不能禁。[

既然世族或旧士族成员 只 是 “衰 宗” 和 “落谱”,他们的子 女 也
只能私下里结亲, 我 们 不 难 看 出, 当 时 残 存 世 族 的 影 响 降 到 了 何 种


程度,它又多么无 所 作 为。 在 此 情 况 下, 它 自 然 无 法 像 在 晋 至 南 朝
的 时期那样随心所 欲 了。 它 之 所 以 还 被 容 忍, 也 许 只 是 因 为 它 已 不 再

学 对统治阶级的既得利益构成威胁。

治 713—756),新贵家族正在 形 成一个 新的世 袭 贵 族 阶
唐玄宗时 (
层。他们的子 孙 几 乎 占 据 了 朝 廷 所 有 的 要 职。 皇 帝 对 此 忧 心 忡 忡。
于是他一方面把 出 身 寒 门 或 新 士 族 中 的 子 弟 如 张 九 龄、 张 嘉 贞 擢 为
宰相;另一方面,他又 暗 示 出 身 世 族 的 宰 相 源 乾 曜 将 自 己 的 儿 子 派
往地方,给 其 他 官 员 树 立 榜 样。[
22]因 此, 源 乾 曜 在 给 皇 帝 的 奏 折

中说:

大臣子弟并求京 职, 俊 义 率 任 外 官, 非 平 施 之 道。 臣 三 息
俱任京师,请出二息补外,以示自近始。[
23]

此奏获得批准。紧接着皇帝颁旨道:

乾曜身率 庶 寮 以 让, 既 请 外 其 子, 又 复 下 迁。 《传》 不 云
24]让,其下皆让。晋国之人, 于是太和。
乎:“范宣子 [ ” 道之 或
行,仁 岂 远 哉。 其 令 文 武 父 子 昆 弟 三 人 在 京 师 者, 分 任
25]
于外。[
26]
自此以后,公卿子弟都有人离开京城,出任地方官吏。[
玄宗以后,几乎所有的唐统治者都 继 续警惕 着世 袭贵族的 出 现。
847—
无论 何 时, 只 要 一 出 现 这 种 苗 头, 就 将 其 扼 杀。 宣 宗 朝 (
859),有一次刘瑑

尝与崔慎由议帝前,慎 由 请 甄 别 流 品。 [刘]瑑 质 曰: “王
夷甫相晋,崇尚虚浮,以述流 品,卒 致沦夷。今日 不 循 名 责 实,


 4
使百吏各称其 职, 而 先 流 品, 未 知 所 以 致 治 也。” 慎 由 不 得 对,
27]
繇是罢宰相。[

宣宗后,唐统治家 族 日 益 衰 微, 皇 帝 对 士 阶 层 自 结 朋 党 无 能 为
860—874) 形 成 一 个 以 李 都 为 首 的 多 少 带 门 阀
力,因而在懿宗 朝 (
性质 的 士 阶 层。[
28] 懿 宗 后, 崔 氏 复 起, 取 代 李 都 成 为 士 族 的

领袖。[
29]

但是,此时 朝 廷 中 出 现 了 另 外 两 个 强 大 集 团———藩 镇 和 宦 官。
(对于他们,我们 将 在 下 章 中 予 以 简 要 讨 论。) 由 于 宦 官 擅 权, 士 族
便联合藩镇予以 镇 压。 然 而 始 料 不 及 的 是, 藩 镇 更 难 驾 驭。 由 于 朝
廷未能镇压藩镇,中国乃陷入藩镇割据的混乱之中,唐室以亡。



儒生反对佛 、 道及其他危及其既得利益的势力的斗争  



从上文我们知道, 为 了 铲 除 一 个 既 得 利 益 不 在 儒 学 的 阶 层, 唐 治

代一直在竭力抑 制 旧 士 族。 另 一 方 面, 又 建 立 科 举 制 和 学 校, 使 官 重

宦子弟和有志向、 有 作 为 的 平 民 从 儒 学 中 获 得 利 益。 由 于 儒 学 造 就
忠臣、孝子和顺民, 于 是 统 治 家 族 的 安 全 便 有 了 保 障。 所 有 这 些 努
力,恢复了统治阶 级 在 儒 学 中 的 既 得 利 益, 只 要 统 治 阶 级 中 这 两 个
利益集团———皇室和 儒 生 阶 层 大 权 在 握, 就 绝 不 会 允 许 任 何 严 重 危
及其在儒学中的既得利益的社会变革。
由于唐代离佛、道及风雅文学在知识 生 活中的统治时 期不 甚 远,
免不了受它们遗 留 下 来 的 影 响, 尤 其 是 在 门 阀 士 族 残 存 之 际。 除 此
之外,有些帝王一 旦 高 枕 无 忧, 就 会 对 儒 生 所 界 定 的 单 调 的 明 君 生
活不满。譬如,有些 人 沉 迷 于 女 色, 缱 绻 于 风 花 雪 月, 纵 情 于 诗 歌
音乐;有些人向往 长 生 不 老 或 死 后 进 天 国。 所 有 这 些, 在 两 个 方 面
危及儒生 阶 层 的 既 得 利 益。 一 方 面, 这 种 情 况 可 能 使 僧 侣、 道 士、
宦官、妇女、优伶 等 弄 权, 从 而 削 弱 儒 生 阶 层 的 权 势。 另 一 方 面,
这些穷奢 极 欲 的 帝 王 生 活, 可 能 耗 尽 帝 国 的 财 富, 引 发 平 民 叛 乱,
破坏维持着统治 阶 级 既 得 利 益 的 社 会 秩 序。 所 以 无 论 何 时, 只 要 那
种非儒生的冒险 家 一 在 朝 廷 得 宠, 儒 生 阶 层 就 会 发 起 反 对 他 们 的 斗
争,并试图将之 摧 毁。 唐 史 中, 这 些 斗 争 故 事 比 比 皆 是。 为 了 清 楚
地展示儒生阶层 在 这 些 斗 争 中 如 何 捍 卫 其 既 得 利 益, 我 们 在 此 将 援
引一些最重要的历史记载来加以说明。


 5
618—627) 武德七年,儒臣傅奕上疏。
唐高祖 (

西域之 法, 无 君 臣 父 子。 …… 吓 愚 欺 庸, 追 既 往 之 罪, 窥
将来之 福。 至 有 身 陷 恶 逆, 狱 中 礼 佛, 口 诵 梵 言, 以 图 偷 免。
且生死 寿 夭, 本 诸 自 然; 刑 德 威 福, 系 之 人 主。 今 其 徒 矫 托,
皆云由佛,攘天理,窃主权……西晋以上, 不许中国 髡发 [
30]事

胡。至石苻乱华 [
31],乃驰厥禁,主庸臣佞, 政虐祚短, 事佛致

然。梁武、齐襄 [
32]尤足为戒。[
33]

继这次上疏之后, 傅 奕 又 呈 上 另 一 份 更 为 痛 切 奏 章。 虽 然 遭 到
当朝宰相萧瑀的 反 对, 但 毕 竟 说 服 了 皇 帝。 两 年 之 后, 皇 帝 下 诏 废
弃佛、道之学。但结 果 由 于 他 禅 位 于 其 子 太 宗, 故 而 这 项 诏 令 未 能

国 施行。


太宗即位,有一次问及傅奕为何攻击佛法,傅说:

统 佛,西胡黠 人 尔, 欺  夷 狄 以 自 神。 至 入 中 国, 而 奸 儿 幻

夫摸象庄、老以文饰之,有害国家,而无补百姓也。[
34]

虽然太宗并未着 手 镇 压 佛 教, 但 史 载 他 是 赞 赏 傅 奕 上 疏 的。 实
650—684) 成 功 地 恢 复 了 统 治 阶 级
际上,由于他和 他 的 儿 子 高 宗 (
在儒学中的既得 利 益, 佛、 道 并 未 对 统 治 阶 级 的 既 得 利 益 构 成 充 分
的威胁。高宗殁后, 他 的 遗 孀 凭 着 自 己 的 美 貌 和 精 明, 从 她 的 儿 子
手中夺取了帝位。 由 于 她 同 一 个 和 尚 的 风 流 韵 事 及 其 他 的 原 因, 她
成了佛教的一个非常强有力的女 守 护 神,使得 嫉妒 的儒 生莫可如何。
她任命一个被疏 远 的 和 尚 担 任 政 府 要 职, 向 百 姓 征 收 额 外 赋 税, 广
饰佛寺与 佛 像, 激 怒 了 满 朝 文 武。 尽 管 她 并 未 屈 服 于 朝 臣 的 压 力,
却使她左 右 为 难。 最 后, 她 被 儒 生 阶 层 所 推 翻。 其 后 的 两 位 皇 帝:
705—710) 和 睿 宗 (
中宗 ( 710—713) 效 法 武 后。 下 面, 我 们 看 看
儒生辛替否是如何劝谏睿宗的。

中宗陛下 之 兄, 居 先 帝 之 业, 忽 先 帝 之 化。 …… 造 寺 蠹 财
35],度人免租、庸数 十 万 [
数百亿 [ 36], 是 故 国 家 所 出 日 加, 所

入日减,……夺百 姓 之 食 以 养 残 凶, 剥 万 人 之 衣 以 涂 土 木。 人
怨神 怒, 亲 忿 众 离 …… 享 国 不 永 …… 陛 下 所 见 也。…… 而 营 寺
37]百余万。…… 百姓何
造观,日继于时,道路流言,计用缗钱 [
38]
所活?三边何所输?民散兵乱,职此由也。[

睿宗没有采纳他 的 意 见。 在 儒 生 阶 层 的 襄 助 下, 能 干 而 风 流 的


 6
玄宗即位了。他任 命 能 干 的 儒 生 姚 崇 做 宰 相。 姚 在 接 受 任 命 前, 要
求玄宗清除朝中所有女皇及公主家 族 以 及 宦官,禁绝 营造寺庙 道观,
以便有可 能 儒 化 政 府。 玄 宗 应 允 了, 所 以 僧 侣 的 人 数 减 至 12 
000
人。[
39]这就使得玄宗开元统治的头
29 年可与贞观之治一样, 备受称
颂。但在他的晚年,他渐渐厌倦了 受 刻 板 的儒 生监督 的生活。 比 如,
儒生们请求他疏 远 美 女、 曲 意 奉 承 的 宦 官 与 优 伶 以 及 信 奉 左 道 邪 说
的和尚道士,他却 狂 热 地 爱 上 了 一 个 美 妾。 为 了 使 他 的 爱 情 生 活 更
加愉悦,他鼓励 当 时 所 有 的 高 雅 艺 术———音 乐、 诗 歌 和 舞 蹈。 为 了
取悦他的情人,他耗尽国库,还养虎为患,以至丧位。
在儒生阶层的 襄 助 下, 玄 宗 之 子 肃 宗 (756—763) 即 位。 这 个
皇帝兼信佛道,但 程 度 不 如 他 的 继 位 者———代 宗 (763—780) 那 样

深。后者被 两 个 倾 向 佛 教 的 宰 相 王 缙 和 元 载 说 服, 在 这 两 人 的 庇 六

护下:  

繇是禁中祀佛。……引内沙门日百余,馔供珍滋,出入乘厩 学

马,度支具禀给。或夷狄入寇,必合众沙门诵 《护国仁王经》 为 治

禳厌,幸其去,则 横 加 锡 与,不 知 纪 极。胡 人 官 至 卿 监[
40]……

势倾公 王,群 居 赖 宠,更 相 凌 夺,凡 京 畿 上 田 美 产,多 归 浮 屠。 建
[41]
虽藏奸宿乱踵相逮,而帝终不悟,诏天下官司不能箠辱僧尼。

佛教盛行之时,自 玄 宗 末 年 以 来 国 家 的 内 忧 外 患 暂 时 平 息。 王
缙告诉皇帝这是 信 佛 的 结 果, 皇 帝 对 他 深 信 不 疑。 结 果 满 朝 文 武 倾
心事佛,全然忘记了朝廷的职责。宋祁记载:

766—
群臣承风,皆言生死报 应,故 人 事置 而 不 修。 大 历 [
780] 政刑,日以堙陵。由 [王] 缙与元载、杜鸿渐倡之也。[ 42]

读完上面的记载, 我 们 也 许 可 以 看 出, 为 什 么 儒 生 阶 层 深 恐 梁
武帝的故事会在代宗身上重演。这是 对 统治阶级 的巨大威 胁。于 是,
这些佛教的拥护 者 最 终 被 逐 出 朝 廷, 而 且 由 于 猛 烈 攻 击 儒 生 阶 层 而
780—805) 即 位 后, 对 僧 尼、 道
受到严厉惩罚。下 一 个 皇 帝 德 宗 (
士深恶痛绝,激励 了 儒 生 阶 层 对 这 些 异 端 的 斗 志。 因 此, 当 李 叔 明
请求削减僧尼及 男 女 道 士 人 数 时, 彭 偃 便 请 求 对 这 些 与 儒 生 阶 层 和
皇室在剥削农工 上 竞 争 的 纯 消 费 者 们 下 达 更 彻 底 的 禁 令。 由 于 道 教
当时的影响锐减,彭偃更加妒忌僧尼。他上疏皇上:

今道士 有 名 亡 实, 俗 鲜 归 重, 于 乱 政 轻; 僧 尼 帑 秽, 皆 天
下不逞,苟避 征 役, 于 乱 人 甚。 …… 夫 天 生 蒸 人, 必 将 有 职;


 7
游闲浮食,王制 所 禁。 故 贤 者 受 爵 禄, 不 肖 者 出 租 税, 古 常 道
也。今僧、道士不耕而食,不织 而 衣,一僧衣 食, 岁 无 虑 三 万,
五夫所不能致。举一僧以计天下,其费不赀。[
43]

所以他提出所有 的 僧 尼 及 男 女 道 士 都 必 须 纳 税, 并 强 迫 他 们 劳
动。但与裴伯言相 比, 彭 偃 还 算 是 温 和 的, 裴 甚 至 要 毁 弃 所 有 的 寺
庙道观,令众僧 尼 和 男 女 道 士 还 俗, 生 产 粮 食 绢 布, 缴 纳 赋 税, 服
劳役和兵役。
也许由于佛教在 当 时 社 会 上 仍 具 有 一 定 的 影 响 力, 德 宗 并 未 实
施这项建议。但由 于 儒 生 阶 层 的 不 懈 努 力, 佛 教 衰 微 的 时 机 逐 渐 成
熟。至于使佛教声 威 一 落 千 丈、 至 少 是 大 为 降 低 的, 在 官 场 和 知 识
中 界中贡献最大的 人, 乃 是 杰 出 的 儒 家 韩 愈。 出 身 儒 生 的 政 治 家 李 德

的 裕,对于削弱佛教 在 社 会 上 的 影 响, 也 功 不 可 没。 我 们 将 在 下 一 节


中予以阐述。

韩愈和李德裕

在中国知识分子 的 生 活 史 中, 韩 愈 作 为 自 孟 子 以 来 孔 子 之 道 的
最大捍卫者而闻 名。 在 此 我 们 简 要 叙 述 一 下 他 的 利 益 即 儒 生 阶 层 的
既得利益是如 何 引 导 他 走 向 成 功 之 路 的。 他 出 身 寒 门, 生 于 代 宗 末
年佛教风靡的时 期。 天 资 聪 颖,7 岁 入 学,13 岁 能 文。 他 自 称 不 仅
遍览六经,而且广泛涉 猎 古 代 所 有 的 非 儒 典 籍。 德 宗 时,25 岁 的 他
为了养家和光耀 门 楣, 赴 京 考 中 进 士。 在 长 安 期 间, 虽 然 他 三 次 未
能通过吏部主持 的 文 官 考 试, 却 由 于 自 己 的 属 文 能 力, 获 得 全 国 尤
其是京兆士子的 高 度 仰 慕。 正 如 一 位 实 业 家 只 有 在 工 业 化 社 会 中 才
能实现繁花似锦 的 未 来 一 样, 韩 愈 也 只 有 在 一 个 高 度 儒 化 的 社 会 中
才能达到他事业 的 巅 峰。 他 在 给 友 人 崔 立 之 信 中 清 楚 地 表 明 了 这 种
观点,认为自己将来一定会成功,不是作 为朝 廷重 臣践履夫子之 道,
44]
就是作为一名作家高擎儒学的时代火炬。[
鉴于佛教在当时 的 巨 大 影 响,他 认 为 只 有 使 所 有 的 异 端 邪 说 衰
微乃至绝迹,儒学 统 治 才 会 绝 对 稳 固 而 充 分 强 大。 否 则, 作 为 一 个
博学的儒生,其个 性 就 不 可 能 充 分 发 展。 所 以, 他 一 方 面 撰 写 大 量
文章为六经 意 旨 声 辩; 另 一 方 面 又 锲 而 不 舍 地 猛 烈 攻 击 异 端 邪 说,
尤其是佛教和道教。正由于此,甚 至 年 仅 28 岁,他在反佛、 道 的 儒


 8
生斗士中的领袖 地 位, 便 得 到 儒 生 阶 层 的 承 认。 这 就 是 当 时 著 名 儒
生张籍两次致书 于 他, 要 求 他 为 了 对 社 会 施 加 更 大 的 影 响 而 著 书 立
说、不要流于高谈 阔 论 的 原 因。 在 给 张 籍 的 一 封 回 信 中, 韩 愈 告 诉
他:孔子著 《春秋》 之 所 以 不 让 其 在 他 生 前 问 世, 原 因 在 于 害 怕 迫
害。由于佛道当时 已 有 约 600 年 历 史, 且 有 帝 王 将 相 那 样 显 贵 的 信
徒,如果没有一大 群 追 随 者, 他 就 不 会 冒 生 命 危 险 著 这 样 的 书。 但
他说,当他 具 有 足 够 威 望 时, 他 会 撰 写 的。[
45]因 为 他 不 懈 地 努 力,

不到 10 年,他的声望之隆,使得当时的 士 子 以寄其门下为荣。 于 是
他写下了划时代的论著 《原道》。在 该 文 中,他明确 定义了他 那个时
代的孔子之道,并 论 述 它 与 释、 老 之 间 的 不 同。 鉴 于 此 文 对 后 世 儒
学统治的巨大贡 献, 我 们 将 在 此 援 引 文 中 的 重 要 部 分 来 说 明: 韩 愈

是怎样率先弘扬孔子之道并将它系统化的。 六

博爱之谓仁,行而宜 之 之 谓 义, 由 是 而 之 焉 之 谓 道, 足 乎  

己无待于外之谓德。仁与义为定名,道与德为虚位。…… 学

老子之 小 仁 义, 非 毁 之 也, 其 见 者 小 也。 坐 井 而 观 天, 曰 治

天小者,非天小也。彼以煦煦为仁,孑孑为义,其小之也则宜。 重

其所谓 道, 道 其 所 道, 非 吾 所 谓 道 也; 其 所 谓 德, 德 其 所
德,非吾所谓德 也。 凡 吾 所 谓 道 德 云 者, 合 仁 与 义 言 之 也, 天
下之公言也。老 子 之 所 谓 道 德 云 者, 去 仁 与 义 言 之 也, 一 人 之
私言也。
周道衰,孔子没,火于秦,黄老于汉,佛 于 魏 晋 梁 隋 之 间,
46], 不入于老, 则入于
其言道德仁义者,不入于杨,则入于墨 [
佛。……噫!后之人其欲闻仁义道德之说,孰从而听之。……
古之为民者四,今之 为 民 者 六; 古 之 教 者 处 其 一, 今 之 教
者处其三;农之 家 一, 而 食 粟 之 家 六; 工 之 家 一, 而 用 器 之 家
六;贾之家一,而资焉之家六;奈之何民不穷且盗也。
古之时,人之害多矣。 有 圣 人 者 立, 然 后 教 之 以 相 生 养 之
47]…… 如古之无圣人, 人
道。为之君,为之师;驱其虫蛇禽兽 [
之类灭久矣。……
是故君 者, 出 令 者 也。 臣 者, 行 君 之 令 而 致 之 民 者 也。 民
者,出粟 米 麻 丝、 作 器 皿、 通 货 财 以 事 其 上 者 也。 君 不 出 令,
则失其所以为 君。 臣 不 行 君 之 令 而 致 之 民, 则 失 其 所 以 为 臣。
民不出粟米麻丝、作器皿、通 货 财 以 事 其上,则 诛。 今 其 法 曰,
必弃而君臣,去 而 父 子, 禁 而 相 生 养 之 道, 以 求 其 所 谓 清 净 寂


 9
灭者……
今也举夷狄之 法, 而 加 之 先 王 之 道 之 上, 几 何 其 不 胥 而 为
夷也!夫所谓先 王 之 教 者, 何 也? 博 爱 之 谓 仁, 行 而 宜 之 之 谓
义,由是而之 焉 之 谓 道, 足 乎 己 无 待 于 外 之 谓 德。 其 文 《诗》、
《书》、《易》、 《春 秋》,其 法 礼 乐 刑 政, 其 民 士 农 工 贾, 其 位 君
臣父子师友宾 主 昆 弟 夫 妇, 其 服 麻 丝, 其 居 宫 室, 其 食 粟 米 果
蔬鱼肉。其为道 易 明, 而 其 为 教 易 行 也。 是 故 以 之 为 己, 则 顺
而祥;以之为人,则 爱 而 公; 以 之 为 心, 则 和 而 平; 以 之 为 天
下国家,无所处 而 不 当。 是 故 生 则 得 其 情, 死 则 尽 其 常, 郊 焉
而天神假,庙焉 而 人 鬼 饗。 曰 斯 道 也, 何 道 也? 曰 斯 吾 所 谓 道
也。非向 所 谓 老 与 佛 之 道 也。 尧 以 是 传 之 舜, 舜 以 是 传 之 禹,

国 禹以是传之汤, 汤 以 是 传 之 文 武 周 公, 文 武 周 公 传 之 孔 子, 孔

儒 子传之 孟 轲, 轲 之 死, 不 得 其 传 焉。 荀 与 扬 也, 择 焉 而 不 精,

统 语焉而不详。由周公而上,上 而为 君,故其事行; 由 周 公 而 下,

下而为臣,故其说长。
然则 如 之 何 而 可 也? 曰: 不 塞 不 流, 不 止 不 行, 人 其 人,
火其书,庐其居,明先王之道以道之,鳏寡 孤独废 疾 者 有 养 也,
其亦庶乎其可也。[
48]

在这篇文章中, 韩 愈 指 出 孟 子 死 后, 先 王 与 孔 子 之 道 不 传。[
49]

因此他暗示出自己作 为 孔 子 之 道 的 重 大 捍 卫 者 和 传 递 者 的 重 要 性 与
神圣性。此文一 经 问 世, 他 便 陷 入 困 境, 许 多 具 有 佛、 道 倾 向 的 人
806—821),
纷纷 讪 笑 他, 而 且 在 大 约 13 年 后, 即 宪 宗 在 位 时 期 (
他还因谏 迎 佛 骨 [
50]而 遭 贬 谪。 不 过, 由 于 这 次 贬 谪, 他 的 威 望 更

高,而且使他打击异端邪说捍卫儒学的 决心日 益坚强。贬谪一年 后,


当一位信佛的儒 生 朋 友 写 信 问 他、 谣 传 他 已 稍 改 初 衷 稍 信 佛 法 是 否
属实时,他在回信中再一次肯定了自己的观点。

释老之 害, 过 于 杨 墨。 韩 愈 之 贤, 不 及 孟 子。 孟 子 不 能 救
之于未亡之前, 而 韩 愈 乃 欲 全 之 于 已 坏 之 后。 呜 呼! 其 亦 不 量
其力。
且见其身之危,莫之救以死 也。虽 然,使其 道 由 愈 而 初 传,
虽灭死万万 无 恨。 天 地 鬼 神, 临 之 在 上, 质 之 在 旁, 又 安 得 因
一摧折,自毁其道,以从于邪也?[
51]

他的确没有停止过斗争。只要有 机 会,他便毫不气馁地 打 击 佛、


 0
道。据历史记载,他渐渐赢得了胜利。

自晋汔 隋, 老、 佛 显 行, 圣 道 不 断 如 带。 诸 儒 倚 天 下 之 正
议,助为怪神,愈 独 喟 然 引 圣 争 四 海 之 惑, 虽 蒙 讪 笑, 跲 而 复
奋。始若未之信,卒大显于时。……拨衰反正……
自愈没,其言大行,学者仰之如泰山 [
52]北斗云。[
53]

除成功打击佛、道 之 外, 韩 愈 还 被 公 认 为 唐 代 著 名 文 学 运 动 的
主将。如我们在 上 章 所 说, 曹 魏 以 来, 风 雅 文 学 一 直 盛 行。 一 般 而
言,此一时期所谓 风 雅 文 学, 指 的 是 主 要 描 写 山 光 水 色、 男 欢 女 爱
和崇尚辞藻和形式甚于 内 容 的 文 学。[
54]虽 然 北 周 和 隋 试 图 遏 制 这 一

趋势,但至唐代,却 为 士 族 所 承 继; 而 且 由 于 赋 诗 和 作 绮 丽 文 章 的

能力用作进士考试的重要标准,更 加强 了 这一 趋势。太宗 时期以 来, 六

许 多 儒 生 唯 恐 这 种 趋 势 可 能 发 展 到 陈 后 主 时 那 样 不 可 收 拾 的 程 度,
 
纷纷上疏请求遏 制。 但 是, 他 们 并 未 成 功, 因 为 遭 到 熟 谙 这 种 文 体 儒

写作技巧的士阶 层 的 强 烈 反 对。 韩 愈 是 从 另 一 个 角 度 试 图 解 决 这 一 统

问题的。他模仿经 书, 创 造 出 一 种 新 的 在 中 国 文 学 史 上 被 称 为 古 文 的

的一种散文体。他 用 此 文 体 阐 明 六 经 义 旨。 由 于 他 认 为 六 经 之 中 充 建
分阐明了先王孔子之道,他宣称 文 学 的 功 能 应 和 六 经 一 样,“文 以 载
道”,而不是供人娱乐的雕虫小 技。这样,他的所作所 为,实际 是 要
55]自
儒化风雅文学。他获 得 了 成 功。 他 的 文 章 被 公 认 为 六 经 辅 佐。[
他那时起,“文以载道” 的口号成 为士 阶 层 的 口头禅。[
56]他 极 大 地 影

响了有宋一代的 学 者。 我 们 可 以 十 分 确 信 地 说, 他 是 宋 代 新 儒 学 最
重要的先驱,下一章中我们将予以讨论。
现在让我们再谈 谈 佛 教 的 情 况。 韩 愈 之 前, 曾 有 过 多 次 镇 压
佛、道和其他 异 端 邪 说 的 企 图,但 由 于 佛、 道 受 到 统 治 阶 层 的 庇
护,并没有出 现 严 重 的 迫 害。韩 愈 成 功 后, 佛 教 的 威 望 在 统 治 阶
级、特别是执掌 社 会 舆 论 的 儒 生 中 式 微 了,严 酷 迫 害 的 时 机 渐 渐
成熟 。 基 于 这 种 社 会 力 量 , 出 现 了 一 位 能 干 的 儒 生 李 德 裕 。 他在韩
愈死后,始终致力 于 镇 压 危 及 统 治 阶 级 既 得 利 益 的 佛 教。 可 是, 缺
841—847) 他 获 得
少皇族的支 持, 他 是 不 能 大 获 全 胜 的。 武 宗 时 (
了这种支持。

帝 (指武宗) 自幼 稚, 不 喜 佛 教, 及 即 位 …… 时 宰 相 李 德
裕,亦辅 其 成 事。 帝 遂 下 敕, 破 坏 佛 寺, 凡 四 万 四 千 六 百 所,
僧尼二十六万五百人,并勒还 俗。诸废 寺 钟磬铜像 …… 使 铸 钱。


 1
其铁像…… 铸 为 农 具。 金 银 鍮 石 等 像, 销 …… 私 家 金 银 等 像,
敕出后,限一月送官。[
57]

自此以后,佛教对 中 国 社 会 的 影 响 大 大 地 降 低 了, 它 自 身 也 江
河日下。除禅宗略有 流 行 外, 其 他 各 宗 俱 呈 窒 息 之 态。[
58]特 别 是 佛

教的威望,再也未 能 在 士 阶 层 中 卷 土 重 来。 这 是 由 于 我 们 将 在 下 一
章中讨论的、自宋代以后不断加强的儒学统治。

【注释】

1] 参见李延寿:《北史》(译者注:原书据上海同文 书 局 1885 年 版, 现 改
据上海古籍出版社 《二十五史》1986 年版,下同),卷 31。

2] 参见上书,卷 63,239 页。

国 [
3] 同上书,卷 10,41 页。
的 [
儒 5] 长孙无 忌 等: 《隋 书》 (译 者 注:原 书 据 上 海 同 文 书 局 1885 年 版,
4][
学 现改据上海古籍出版社 《二十五史》1986 年版,下同),卷 2,7 页。

治 6] 同上书,卷 2,9 页。

7] 参见 陈 东 原:《科 举 时 代 的 教 育》, 第 1 章,1~10 页, 上 海, 商 务 印

书馆,1934。

8] 唐代国子学 臻 于 极 盛, 包 括 留 学 生 在 内, 人 数 达 到 8 
000 多。 王 溥:
《唐会要》,第 2 卷,633 页,上海,商务印书馆,1935。

9][
10] 参见欧 阳 修: 《新 唐 书》 (译 者 注:原 书 据 上 海 同 文 书 局 1885 年
版,现改据上海古籍出版社 《二十五史》1986 年版,下同),卷 44,128 页。

11] 参见王溥:《唐会要》,第 2 卷,634 页。

12] 公元 736 年 以 前,这 些 最 后 的 考 试 都 由 吏 部 主 持。陈 东 原: 《科 举 时
代的教育》,第 1 章,12 页。

13] 宋祁:《新唐书》(由欧阳修和宋祁共同编撰。前 75 卷 由 欧 阳 修 编 撰,
以后各卷由宋祁编 撰), 卷 102,405 页。 在 传 统 的 中 国 文 学 中, 瀛 洲 是 仙 人 居
住的海中仙境。此处意指十八学士所居文学馆。

14] 王定保:《摭言》,第 1 卷,转 引 自 陈 东 原: 《科 举 时 代 的 教 育》, 第 1
章,13 页。

15] 山东本是中国东部北齐的疆土。唐皇族出自西部,虽为 贵 胄, 远 不 及
山东旧族德高望重。

16] 我们在上一节已经提及,这是北魏时期确立的第一等级的姓氏。

17] 宋祁:《新唐书》,卷 95,389 页。
[ 19][
18][ 20] 参见上书。

21] 同上书。

22] 由于交通不便,实际上大多士聚集在京都,当时的京都成 为 人 们 爬 上
社会的、政治的高位的胜地,因而留任京都远比外任风光。


 2

23] 宋祁:《新唐书》,卷 127,461 页。

24] 春秋时期晋国的相国。

25][
26] 宋祁:《新唐书》,卷 127,461 页。

27] 宋祁:《新唐书》,卷 182,570 页。
[ 29] 参见上书,卷 182,569、570 页。
28][

30] 一个人皈依佛门,必须剃去所有的头发。

31] 石苻是北方游牧部落的首领之一。西晋末年,他在中国北 方 建 立 一 个
规模小且短命的王朝,并被公认为庇护佛教的第一个统治者。

32] 另一个不走运的佛教庇护者。

33][
34] 宋祁:《新唐书》,卷 107,415 页。

35] 这里,辛替否指的是佛教徒的寺庙。

36] 所有的僧尼和男女道士均被免除赋税。


37] 缗钱即一串钱,汉代起为货币单位。 六
38] 宋祁:《新唐书》,卷 118,440 页。
[ 章
 

39] 同上书,卷 24,452~453 页。 儒
[ 学
40] 一般说来,卿、监是三品、四品和五品官员。 统

41] 宋祁:《新唐书》,卷 145,493 页。 治


42] 同上书,卷 145,493 页。 重

43] 同上书,卷 147,498 页。 建


44] 参见韩愈:《昌黎先生文集》,第 16 卷,7~8 页。

45] 参见上书,第 14 卷,19~21 页。

46] 杨子与墨子是战国时期的两位哲学家,他们的学说与孟子时 代 的 儒 学
相抗衡。

47] 在以下论述 中, 作 者 认 为 古 代 的 一 切 物 质 的 与 社 会 的 发 明 都 归 功 于
圣贤。

48] 韩愈:《昌黎先 生 文 集 》, 第 11 卷,1~3 页。 (此 段 引 文 据 北 京 中 华
书局 1959 年版 《古 文 观 止 》 进 行 了 核 校, 见 该 书 下 册,319~325 页。———译
者)

49] 我们在第 2 章中已指出,战国时期,孟子由于不懈地猛烈 攻 击 异 端 邪
说,特别是杨朱和墨子的学说以捍 卫 先 师 孔 子 的 学 说 而 声 名 卓 著。 但 从 汉 武 帝
时儒学统治开始以后,除扬雄曾大 力 颂 扬 了 他 之 外, 唐 以 前 的 大 多 数 儒 生 都 忘
记了他。也许是因为他的思想对于当时统治者来说太有民本气息了吧!

50] 在那个时代,佛教佛骨的作用相当于基督教十字架的作用。

51] 韩愈:《昌黎先生文集》,第 18 卷,18 页。

52] 古代,特别是周代,泰山被认为是最高的山。

53] 宋祁:《新唐书》,卷 176,558 页。

54] 参见郑振铎: 《中 国 文 学 史》, 第 1 编,245 页、269 页、302 页、353
页和 479 页,北平,朴社,1932。


 3

55] 参见宋祁:《新唐书》,卷 176,558 页。
56] 郑振铎:《中国文学史》,第 1 编,486 页。


57] 黄忏华:《中国佛教史》,第 3 章,195 页。

58] 参见上书,196 页。








 4
第七章
宋代儒学统治的加强及其影响

上章中我们曾谈及,唐朝的崩溃是 由 于宦 官和藩镇权势的 膨 胀。
唐末,藩镇在打倒 宦 官 后 自 己 擅 权, 不 仅 结 束 了 唐 朝 的 统 治, 而 且
建立一些小王朝, 使 得 国 家 四 分 五 裂。 由 于 其 中 有 5 个 王 朝 略 为 强
大,所以史家称这个时期为 五 代 ( 907—960)。最后,有一 位 藩 镇 成
960—
功地消灭了其 他 藩 镇, 国 家 得 以 重 新 统 一。 其 结 果 是 宋 朝 (
1279) 的建立。宋代头两位虔信儒学的 皇帝发 现,晚唐和五代 时 期,
藩镇的迅速发展 和 长 期 割 据, 很 大 程 度 上 是 由 于 唐 代 儒 生 阶 层 之 门
还敞开得不够,未 能 吸 收 平 民 中 所 有 有 才 干 和 胸 怀 大 志 的 人, 因 而
他们在聪明能干的领袖人物的领 导 下 形 成 了 强大的集团,进行叛乱。
这就是宋太祖、太宗 为 什 么 殚 精 竭 虑 改 善 科 举 制 以 使 儒 生 阶 层 尽 可
能开放,从而加强 儒 学 统 治 的 原 因。 其 结 果 是, 宋 代 儒 学 统 治 根 深
蒂固。除其他某些 强 有 力 的 利 益 集 团 昙 花 一 现 之 外, 一 般 说 来, 儒
生阶层垄断了官吏阶层,仅与皇族分享统治角色。
但是,由于体现其既得利益的社会 制度 的巨大扩展和深文 周 纳,
儒生阶层遇到了 除 非 进 行 改 革 就 难 以 克 服 的 困 难 和 障 碍。 面 临 这 种
要求改革的浪潮,大 政 治 家 王 安 石 和 著 名 哲 学 家 二 程 兄 弟 与 朱 熹 作
出了不同的反应。 王 安 石 的 失 败 和 朱 熹 的 成 功, 很 清 楚 地 表 明: 宋
代统治阶级,尤其 是 它 的 儒 生 阶 层, 一 方 面 是 如 何 阻 挠 危 及 其 既 得
利益的社会变迁,而 另 一 方 面 又 是 如 何 首 肯 那 些 为 其 既 得 利 益 辩 护
的社会变迁的。这就 导 致 了 朱 熹 学 说 作 为 儒 学 正 统 学 派 在 中 国 知 识
生活中的长期统治。下面,我们将分别予以探讨。

藩镇和宦官的兴衰

唐代之前已有 藩 镇, 可 在 唐 末 五 代 时 期, 他 们 发 展 至 极 点。 玄


 5
712—756) 初期, 节 度 使 均 由 熟 谙 军 事 的 儒 生 担 任。 他 们 在 这
宗 (
个职位上 干 得 十 分 出 色 后, 一 般 被 擢 升 为 宰 相, 如 薛 讷、 郭 元 振、
张嘉贞、王睃、张说、萧 嵩、 杜 暹 和 李 适 之。 当 皇 族 的 远 支、 一 位
知名的寒儒李林甫做了宰相后,他

疾儒臣以方略积 边 劳, 且 大 任, 欲 杜 其 本 以 久 己 权, 即 说
帝曰:“以陛下雄才,国家富强而夷狄未灭者,繇文吏为将, 惮
矢石,不 身 先。 不 如 用 蕃 将, 彼 生 而 雄, 养 马 上, 长 行 阵, 天
性然也。若陛下感 而 用 之, 使 必 死, 夷 狄 不 足 图 也。” 帝 然 之,
因以安思顺代 林 甫 领 节 度, 而 擢 安 禄 山、 高 仙 芝、 哥 舒 翰 等 专
为大将。林甫利 其 虏 也, 无 入 相 之 资, 故 禄 山 得 专 三 道 劲 兵 处
中 十四年不徙。[
1]



在一批政治失意 的 士 的 帮 助 下, 安 禄 山 最 终 背 叛 了 朝 廷, 篡 夺
学 了帝位。肃宗、代宗 朝, 整 个 帝 国 筋 疲 力 尽。 安 禄 山 和 其 大 将 史 思

治 明死后,这些叛乱 者 在 名 义 上 臣 服 于 朝 廷。 他 们 的 许 多 追 随 者 虽 然
向统治者家族纳贡,却依然拥兵自重。如宋祁记载:

安、史乱天下,至肃宗大难略平。君臣皆幸安,故瓜分河北
地付授叛将,护养孽萌,以成祸根。乱人乘之,遂擅署吏,以赋
税自私,不朝献于廷。效战国肱髀相依,以土地传子孙。…… 一
寇死,一贼生。迄唐亡百余年,卒不为王土。[
2]

随着时光前进,另 外 一 些 不 安 于 现 状 的 野 心 家 在 政 治 上 失 意 的
士的协助下,伺机自立山头,扩大了藩镇集团。

766—780]、贞元 [
大历 [ 785—805] 之 间, 有 城 数 十、 千
百卒夫,则朝廷 贷 以 法 故。 于 是 阔 视 大 言, 自 树 一 家, 破 制 削
法,角 为 尊 奢, 天 子 不 问, 有 司 不 呵。 …… 地 益 广, 兵 益 强,
僭拟 益 甚, 侈 心 益 昌, 土 田 名 器, 分 划 大 尽 …… 赵、 魏、 燕、
齐,同日而 起; 梁、 蔡、 吴、 蜀 [
3], 蹑 而 和 之。 其 余 混 澒 轩 嚣

欲相效者,往往而是。[
4]

极力遏制藩镇的 结 果, 导 致 宦 官 如 东 汉 末 年 重 新 得 势。 这 也 是
发端于玄宗朝。 肃 宗、 代 宗 时, 宦 官 李 辅 国、 程 元 振 权 倾 一 世。 德
宗时,由于受命镇压藩镇的儒生朱泚 自己 成 为藩镇,皇帝 开始 疑 虑,
将一支军队置于 任 何 一 个 大 臣 手 中 都 是 不 安 全 的。 于 是, 他 任 命 自
己亲信的仆人———宦 官 为 御 林 军 首 领。 可 是, 这 些 宦 官 得 势 后, 也


 6
难以驾驭。据宋祁记载:

是以威 柄 下 迁, 政 在 宦 人, 举 手 伸 缩, 便 有 轻 重。 至 慓 士
奇材,则养以为子 [
5], 巨 镇 强 藩, 则 争 出 我 门。 小 人 之 情, 猥

险无顾藉。[
6]

825—827) 先后死 于 宦 官 之 手。 文 宗 (
宪宗和敬宗 ( 827—841)
继位后,计划翦除 以 王 守 澄 为 首 的、 持 有 兵 权 的 宦 官。 在 另 一 宦 官
仇士良的帮助下, 他 取 得 了 成 功。 可 仇 士 良 掌 权 后, 发 现 皇 帝 的 儒
生宰相李 训 谋 害 自 己, 便 同 一 批 新 近 崛 起 的 宦 官 武 将, 发 动 叛 乱,
杀害了朝廷半数的大臣。在其擅权 的 20 多年中,为保持 自己 的权 势
和地位,他杀害了 2 位王子、1 位公主和 4 位宰相。

直至唐末,掌 握 御 林 军 的 宦 官 集 团 几 乎 完 全 控 制 了 中 央 政 府。 七

没有掌握军队的 儒 生 集 团, 即 使 由 于 传 统 的 关 系, 几 乎 所 有 的 宰 相  

都是它的成员,也 软 弱 无 能。 因 此, 它 通 常 总 是 被 迫 与 拥 兵 自 重 的 代

889—904),宰 相 崔 胤
藩镇合作,以镇压持有兵 权 的 宦 官。昭 宗 时 ( 学
征召当时最 强 大 的 藩 镇 之 一 朱 全 忠 入 都 消 灭 宦 官 集 团。 他 成 功 了, 统

700 多名有权有势的宦官被处死。但自此以后,野心勃勃的朱全忠不 的

再听命于崔胤,也 不 返 回 他 的 旧 镇。 在 一 群 原 来 政 治 失 意 的 儒 生 的 强

怂恿下,朱全忠杀 害 了 朝 廷 中 包 括 崔 胤 在 内 的 几 百 位 儒 生 官 吏, 篡 其

夺帝位,建立一新 的 王 朝, 自 封 为 皇 帝。 其 他 的 藩 镇 并 不 承 认 他 为 响
最高统治者,也纷 纷 称 帝。 连 朱 全 忠 建 立 的 最 强 大 的 后 梁 一 起, 中
国一时间分裂成 11 个王朝。这是一个变 动 的时代。儒家制度 和道 德
烟消云散。强者 为 王, 败 者 为 寇。 甚 至 于 臣 弑 君, 子 弑 父。 朱 全 忠
为其子所弑,而后 者 又 为 其 兄 弟 所 杀。 简 言 之, 中 国 由 一 群 为 争 夺
帝位而相互杀 伐 的 藩 镇 统 治 着。 这 一 时 期 由 公 元 907 年 持 续 到 960
年。后唐取代后梁,后晋取代后唐,后汉 取代后 晋,后周取 代 后 汉。
后周的第二位皇 帝 是 个 十 分 有 才 干 的 人, 成 功 地 建 立 了 一 支 强 大 的
军队,并试图利用这支军队恢复儒学的 统治。在统一中国 的征途 上,
他英年早逝。其后, 他 的 大 将 赵 匡 胤 从 他 儿 子 手 中 篡 夺 了 帝 位, 并
960—976)。
建立宋朝。这位将军就是以心怀恶意著称的宋太祖 (
基本统一国家 后, 这 位 皇 帝 想 到, 唐 代 的 崩 溃 和 五 代 的 纷 争,
主要应归咎于宦 官 和 藩 镇 的 得 势, 所 以 他 千 方 百 计 地 防 止 这 种 情 况
重现。如史书记载 表 明, 他 成 功 了。 首 先 让 我 们 看 一 看 宦 官 在 宋 代
所受的限制。

子居 16-11-27, 18:58

 7
宋世待 宦 者 甚 严。 太 祖 初 定 天 下, 掖 庭 给 事 不 过 五 十 人,
宦寺中年方许 养 子 为 后, 又 诏 臣 僚 家 毋 私 蓄 阉 人, 民 间 有 阉 童
孺为货鬻者,论死。…… 厥 后, 太 宗 却 宰 相 之 请, 不 授 王 继 恩
宣徽。真宗欲以刘承规为节度 使,宰 相持不可而止。 中 更 主 幼、
母后听政者,凡 三 朝。 在 于 前 代, 岂 非 宦 者 用 事 之 秋 乎? 祖 宗
之法严,宰相之权重,貂珰有怀奸慝,旋踵屏除。[
7]

太祖又是如何运 筹 剥 夺 那 些 辅 佐 自 己 统 一 国 家, 战 功 卓 著 的 将
领的兵权以阻止他们变成不可驾驭 的 藩镇 的呢?这个 故事 非常 有趣,
因为它揭示了人性和人的利害关系。让我们摘录如下。

太祖既得天下……召 [赵] 普问曰: “天下自唐季以来, 数



国 十年间,帝王凡易 十 姓。 兵 革 不 息, 苍 生 涂 地, 其 故 何 也? 吾


欲息天下之兵,为国 家 建 长 久 之 计, 其 道 何 如?” 普 曰: “……
学 唐季以来,战斗不 息, 国 家 不 安 者, 其 故 非 它, 节 镇 太 重, 君

治 弱臣强而已。今所以治之,无 它 奇 巧,惟稍夺其 权, 制 其 钱 糓,
收其精兵,则……!”
语未毕,上曰:“卿勿复 言,吾已 谕 矣。” 顷 之, 上 因 晚 朝,
与故人石守信、王审琦等饮酒酣。上屏左右谓曰: “我非尔曹之
力,不得至此。念汝 之 德, 无 有 穷 已。 然 为 天 子 亦 大 艰 难, 殊
不若为节度之 乐, 吾 今 终 夕 未 尝 敢 安 枕 而 卧 也。” 守 信 等 皆 曰:
“何故?” 上曰: “是 不 难 知。 居 此 位 者, 谁 不 欲 为 之?” 守 信 等
皆惶恐顿首曰: “陛下何为出此言?今天命已定,谁敢有异心?”
上曰:“不然。汝曹虽无心,其如汝麾下之人欲富贵者何?一旦
黄袍加汝身 [
8],汝虽欲不为, 不 可 得 也。” 皆 …… 曰: “臣 等 愚
不及此,惟陛下哀怜,指 示 可 生 之 途。” 上 曰: “人 生 如 白 马 过
隙,所为好富贵 者, 不 过 欲 多 积 金 钱, 厚 自 娱 乐, 使 子 孙 无 贫
乏尔。汝曹何不释去兵权,择便好田 宅市之为子 孙立永 久 之 业,
多置歌儿舞女日饮酒相欢,以 终 其 天 年。君臣之间, 两 无 猜 嫌,
上下相安,不亦善乎?”
皆再拜谢曰:“陛下念臣及此,所谓生死肉骨也。”
明日皆 称 疾, 请 解 军 权, 上 许 之。 皆 以 散 官 就 第, 所 以 慰
抚赐赉之甚厚,与结婚姻。[
9]

玩弄了这番权术 后, 太 祖 召 集 帝 国 全 部 精 锐 部 队 齐 聚 京 畿, 并
派遣他们轮流戍边。这些军队全由他 选 定 的那些易于 控制的人指挥。


 8
另一方面,他命令地 方 政 府 招 募 所 有 亡 命 之 徒 和 凶 残 的 市 井 无 赖 服
役,并制订出一套 十 分 行 之 有 效 的 体 制, 以 使 他 们 相 互 钳 制。 他 还
不时挑选经过地 方 政 府 正 规 训 练 的 年 轻 力 壮 的 士 兵 充 实 亲 军, 以 取
代那些年老体弱者。
除了这种治军方 法, 宋 代 还 使 科 举 制 度 更 加 完 善。 两 者 互 相 为
用的结果,它在很大 程 度 上 成 功 地 使 中 国 大 约 在 300 年 间 再 未 出 现
藩镇割据的局面。

进一步完善科举制


由于意识到唐代 科 举 制 未 能 将 总 人 口 中 所 有 有 才 干、 有 抱 负 的 七

成员吸收入儒生 阶 层, 因 而 暴 戾 之 徒 形 成 一 批 藩 镇 以 对 抗 由 皇 族 和  
儒生阶层统治的深度儒化的社会,宋 代 皇帝 乃竭尽全力改善 科举 制, 宋

以便它能实现这种功能。让我们看看他们是怎样做的。 儒

太祖登基伊始, 便 着 手 实 施 科 举 制。 而 且, 由 于 他 认 识 到 唐 代 统

士族曾阻止出身 寒 微 的 人 通 过 科 举 制 进 入 上 层 社 会, 他 还 试 图 使 科 的

举制度变得尽可能地公平。比如,在他统治的第六年: 强

陶榖子 邴 擢 上 第。 帝 曰: “榖 不 能 训 子, 安 得 登 科 第?” 乃 其

10]
诏食禄之家有登第者,礼部具姓名以闻,令覆试之。[ 响

其后,每次礼部举 行 的 考 试 完 毕 后, 皇 帝 便 任 命 一 批 儒 臣 在 中

11]
书省 对这些特殊考生再举行一次考试,并成为通例。 如果他们不
能通过这次考试,就会在礼部考试中名落孙山。
3 年后,有人抱怨主考官李昉主持考试不公,皇帝乃亲自审查了
未中第者名单,共 得 360 名, 并 在 接 见 他 们 后, 挑 选 了 195 人, 在
宫中与 11 位中第者一道进行复 试,其中 127 人中 第。李昉则因 其 不
公受到皇帝的斥责。从此,殿试成为通例。
976—998) 不仅想使 科 举 制 尽 可 能 地 公 平, 而 且 还 想 使
太宗 (
其充分公开,将所 有 才 能 出 众 的 人 吸 收 进 儒 生 阶 层, 以 使 他 们 效 忠
于统治家族。在 他 登 基 第 二 年, 他 亲 自 监 督 殿 试, 中 第 者 109 人。
两天后,他复试落 第 者, 又 有 200 人 中 第。 接 着, 他 审 查 了 以 前 从
10 至 15 次考试总落第者的名单,赐予其中 187 人享有与中第者同等
地位。这次考试,总共近 500 人被吸收 入 作为候 补官吏的儒 生 阶 层。
每人都由皇帝赐 予 象 征 其 特 殊 地 位 的 官 服 和 笏, 并 按 照 他 们 中 第 的


 9
等级,在政府中安排相应的职位。
998—1023),这 一 扩 大 儒 生 阶 层 的 政 策, 得 到 进 一
真宗时期 (
800 人通过了殿试。除通过
步发展。例如,真宗即位第三年,便使 1 
科举考试增加作 为 候 补 官 吏 的 儒 生 阶 层 人 数 外, 真 宗 还 试 图 增 加 该
阶层的既得利益。 他 颁 布 诏 书, 凡 有 资 格 参 加 礼 部 考 试 的 士 触 犯 公
法,可以缓期执行。 后 来 这 种 特 权 被 扩 展 至 触 犯 私 法 者。 这 是 统 治
阶级在儒学中的 既 得 利 益 的 巨 大 发 展。 一 方 面, 儒 生 阶 层 在 社 会 上
特权日益增多; 过 去, 它 仅 被 免 除 赋 税、 劳 役 和 兵 役, 享 有 极 高 的
社会声望。现在, 它 可 以 不 害 怕 因 触 犯 刑 律 而 遭 致 惩 罚。 这 样, 甚
至社会上最冒险 的 骚 乱 者 也 不 必 以 叛 乱 为 出 路, 他 们 可 以 或 多 或 少
满足于成为一名 儒 生。 另 一 方 面, 越 来 越 多 有 才 能、 有 野 心 的 平 民

国 被吸收进儒生阶 层, 被 驯 化 为 效 忠 于 皇 族 的 人, 这 使 统 治 家 族 更 为

儒 安全。据传,因此之故,宋真宗曾写过下面这首诗以鼓励经学研究:

统 书中自有千钟粟,

书中自有黄金屋。
书中自有颜如玉,
书中车马多如簇。[
12]

1023—1064) 继 续 推 行 这 一 政 策。 据 史 书
宋代第 四 位 皇 帝 仁 宗 (
记载:

1023—1032] 初, 宋 兴 六 十 有 二 载, 天 下 乂 安。 时
天圣 [
取才唯进士诸科为最广,名卿钜 公皆 繇此选,而仁宗亦 向 用 之。
登上第者,不数年辄赫然显贵矣。[
13]

仁宗之朝,十有三举。 进 士 四 千 五 百 七 十 人, 其 甲 第 之 三
14]
人,凡三十有九,其后不至于公卿者五人而已。[

后来的宋帝沿袭 祖 制, 竭 力 保 护 科 举 制 的 有 效 性。 除 改 变 考 试
内容的少数尝试外,不曾有人对科举 制 本 身的价值 和作用 提出疑问。
但如上所述,科举 制 是 用 来 儒 化 官 僚 阶 层 的; 换 言 之, 就 是 使 政 府
官员的候选人 研 习 经 书。 不 过, 在 仁 宗 时 期, 此 方 法 并 未 奏 效。 许
多在科举考试中 高 中 的 士, 结 果 却 是 些 蹩 脚 的 儒 生, 至 少 就 他 们 对
经学知识而言是 如 此。 于 是, 当 时 的 宰 相 范 仲 淹 请 求 皇 帝 在 全 国 建
立学校,使士在参加科举考试前,至少 能 在学 校接受 300 天的 教 育。
在这些学校里,只 讲 授 经 学。 不 过, 由 于 不 愿 意 在 学 校 耗 费 如 此 长
时间的士阶层的反对,此一政策 实行时 间 很短。大约 30 年后, 神 宗


 0
1068—1086) 王安石 和 他 的 同 僚 终 于 将 这 种 实 施 学 校 教 育 的 政
时 (
策付诸实践,并一再予以发展。如史家所云:

1068—1078] 以 来, 其 法 浸
自仁宗命郡 县 建 学, 而 熙 宁 [
备,学校之设遍天下,而海内文治彬彬矣。[
15]

虽然支持所有这 些 学 校 学 生 历 经 困 难, 但 直 至 宋 末, 政 府 并 未
关闭学校。同 他 们 前 朝 先 辈 一 样, 即 使 帝 国 始 终 在 遭 受 外 来 侵 略,
这些学生也被免 除 了 兵 役。 而 且, 因 为 他 们 是 未 来 的 进 士, 而 进 士
又是未来的政治 显 贵, 他 们 得 到 社 会 的 宽 容 并 享 有 社 会 赋 予 的 种 种
特权。他们成为不事生产的、靠社会养活的儒生阶层的基础。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了解儒生阶层 在 宋代是如 何扩大和增 强 的。
儒生阶层几乎完 全 吸 收 了 所 有 有 能 力、 有 才 华、 有 野 心 的 人。 这 就 第

是为什么整个宋代没有严重的内 部 叛 乱 的主要 原因。可是另一方 面, 章
 
尽管由于外族入 侵, 军 队 的 规 模 迅 速 扩 大, 而 因 为 有 才 能 的 人 很 少 宋

从戎,军队的力量 急 剧 削 弱。 由 于 儒 臣 不 懂 得 如 何 抵 御 外 侮, 并 且 儒
妒忌那些可能因 军 事 才 能 和 军 功 得 到 提 升 的 人, 他 们 乃 劝 说 皇 帝 向 学

中国东北、北部、西 北 三 个 日 益 强 大 的 部 落 交 纳 金 银、 牲 畜 和 布 帛 治

等,以使他们得到 暂 时 的 满 足, 停 止 侵 扰。 这 种 政 策 使 帝 国 日 益 民 加

穷财尽。再 者, 由 于 儒 生 阶 层 不 事 生 产, 又 享 有 最 高 的 社 会 声 望, 及
必须有足够钱财 保 持 其 生 活 标 准。 这 种 纯 消 费 者 的 儒 生 的 增 多 和 国 其

家财富的 相 对 减 少, 使 儒 生 从 政 府 职 位 所 得 合 法 收 入 下 降。 这 样, 响

他们就变得越来 越 腐 败, 并 加 重 剥 削。 因 此 之 故, 宋 代 的 统 治 阶 级
在维护和增加其 既 得 利 益 方 面 便 难 以 为 继。 有 些 眼 光 敏 锐 的 儒 生 和
皇帝认识到,为了 改 善 国 家 财 政, 加 强 武 备 和 抵 御 外 侮, 必 须 进 行
变革,而立于这种 要 求 改 革 的 社 会 浪 潮 的 浪 尖 上 的, 则 是 王 安 石 和
宋神宗。

王安石的新政

对王安石新政 的 全 面 探 讨, 超 出 了 本 书 的 范 围。 在 此, 我 们 将
只是指出:王安石的 失 败 主 要 是 由 于 作 为 社 会 变 革 障 碍 的 儒 生 阶 层
的既得利益。事实 上, 王 安 石 以 前 和 以 后, 有 不 少 卓 越 的 政 治 家 的
改革事业由于同样原因遭到 失败。他 们之 中,汉代 王莽、唐代 刘 晏、
明代张居正和清代李鸿章最为著名。王安石的事例则最为典型。


 1
如上所述,宋初儒 生 阶 层 迅 速 扩 大。 为 了 授 予 该 阶 层 新 成 员 以
职位,政府机构也 随 之 扩 大。 这 种 扩 大 导 致 帝 国 年 支 出 增 加, 而 这
种增加又使国家匮乏。王禹偁在上真宗疏中指出:

968—976] 中设官至少 …… 一 州 [
开宝 [ 16]止 有 刺 史 一 人,

司户一人, 当 时 未 尝 阙 事。 自 后 有 团 练 推 官 一 人。 太 平 兴 国
976—984] 中,增置通判、副使、判 官、 推 官。 而 监 酒 榷 税 算

又增四员。曹官 之 外, 更 益 司 理。 …… 一 州 既 尔, 天 下 可 知。
冗吏 耗 于 上, 冗 兵 耗 于 下, 此 所 以 尽 取 山 泽 之 利 而 不 能
足也。[
17]

所有这些新官 吏, 均 为 儒 生 阶 层 的 新 成 员。 因 此, 为 了 纠 正 这

国 一弊端,王禹偁建 议 尽 可 能 加 强 科 举 考 试 难 度, 以 减 少 儒 生 阶 层 新


成员。
学 宋初不仅国库 空 虚, 而 且 军 队 腐 败 羸 弱, 既 不 能 平 息 内 乱, 又

治 不能抵御外侮。王禹偁描述了这种无兵可用、武备废弛的情况。

太祖、太宗削平僭伪, 天 下 一 家, 当 时 议 者 乃 令 江 淮 诸 郡
毁城隍、收兵甲、 徹 武 备 者 二 十 余 年。 书 生 领 州, 大 郡 给 二 十
人,小郡减五人,以充常从,号曰 长 吏,实同 旅 人。 名 为 郡 城,
荡若平地。[
18]

998—1004)3 年,少 数 强 盗 趁 夜 进 入 濮 州 城, 掳
所以,咸平 (
走了知州王守信,监军王昭度。
王禹偁仅是那些 忧 虑 帝 国 武 备 废 弛 的 人 之 一, 而 且 他 的 上 疏 仅
仅指出了问题的 一 个 方 面。 现 在 让 我 们 来 考 察 一 下 当 时 国 防 军 的 情
况。也是在真宗时期,西北一部落———西夏侵扰边境,邵亢上疏说:

用兵在于择将。今天 下 久 不 知 战, 而 所 任 多 儒 臣, 未 必 能
应变,武人得长 一 军 又 已 老, 讵 能 身 先 矢 石 哉? 间 起 故 家 恩 悻
子弟,彼安识攻 守 之 计? 况 将 与 卒 素 不 相 附, 又 亡 坚 甲 利 兵 之
19]
御,此不待两军相当,而胜败之机固已形矣。[

真宗时期,由于武 备 废 弛, 无 休 止 的 绢 贡 成 为 宋 朝 与 侵 扰 中 国
东北、北部边 境 的 两 个 部 落———西 夏 和 契 丹 媾 和 的 唯 一 可 行 策 略。
这自然加剧 了 帝 国 的 匮 乏 程 度, 从 而 使 国 防 陷 入 极 其 险 恶 的 地 步,
形成一个 恶 性 循 环。 如 上 所 述, 当 时 有 些 眼 光 敏 锐 的 儒 生 认 识 到,
为了摆脱 这 一 恶 性 循 环, 防 止 王 朝 倾 覆, 变 革 已 势 在 必 行。 可 是,


 2
甚至像范仲淹那 样 稳 健 的 改 革 者 也 失 败 了。 所 以, 帝 国 的 这 种 恶 性
循环日益加剧。 在 这 种 形 势 下, 王 安 石 出 来 了。 据 史 书 记 载, 王 安
石是一个智力非 常 的 人, 读 书 过 目 不 忘, 遍 览 当 时 典 籍。 他 头 脑 异
常敏锐、聪颖而严 谨, 深 信 时 世 艰 难 源 于 政 府 的 治 理 不 善、 因 循 守
旧、贪污腐败和 昏 庸 无 能。 在 著 名 的 《上 仁 宗 皇 帝 言 事 书》 中, 他
明确地指出了这一点。他说:

陛下有恭俭之德,有 聪 明 睿 智 之 才, 夙 兴 夜 寐, 无 一 日 之
懈,声色狗马,观游玩好之事,无 纤介 之蔽,而仁 民 爱 物 之 意,
孚于天下,而又 公 选 天 下 之 所 愿 以 为 辅 相 者, 属 之 以 事, 而 不
贰于谗 邪 倾 巧 之 臣。 此 虽 二 帝、 三 王 之 用 心, 不 过 如 此 而 已,
宜其家给人足, 天 下 大 治。 而 效 不 至 于 此, 顾 内 不 能 无 以 社 稷 第

为忧,外则不能 无 惧 于 夷 狄, 天 下 之 财 力 日 以 困 穷, 而 风 俗 日 章
以衰坏,四方有志 之 士,   然 常 恐 天 下 之 久 不 安。 此 其 何 故  

也?患在不知法度故 也。 …… 而 臣 以 谓 无 法 度 者, 何 哉? 方 今 代

之法度多不合乎先王之政故也。[
20]


所以,他渴望着一 种 彻 底 的 改 革。 但 由 于 当 时 的 官 吏 或 士 阶 层 治

过于腐败、掠夺成 性、 目 无 法 纪, 加 之 在 社 会 上 拥 有 过 多 的 既 得 利 加

益,他意识到同士 阶 层 一 道 发 动 这 种 改 革 是 不 可 能 的。 对 于 士 阶 层 及
漠视法律,他认 为 原 因 有 二: 首 先, 士 的 俸 禄 微 薄, 不 足 以 赡 养 家 其

小;其次,朝廷视一般的士为至诚君子。在同一疏中,他说: 响

方今制 禄, 大 抵 皆 薄。 自 非 朝 廷 侍 从 之 列, 食 口 稍 众, 未
有不兼农商之 利 而 能 充 其 养 者 也。 其 下 州 县 之 吏, 一 月 所 得,
多者钱八九千,少 者 四 五 千, 以 守 选、 待 除、 守 阙 通 之, 盖 六
七年而后得三 年 之 禄, 计 一 月 所 得, 乃 实 不 能 四 五 千, 少 者 乃
实不能 及 三 四 千 而 已。 虽 厮 养 之 给, 亦 窘 于 此 矣, 而 其 养 生、
21]
丧死、婚姻、葬送之事,皆当于此。[

以如此微薄的俸 禄, 人 们 很 难 希 冀 所 有 的 士 都 成 为 君 子, 因 为
“生活的 必 需” 是 不 懂 得 法 律 和 道 德 的。 可 是, 那 时 朝 廷 却 如 此 期
望。所以王安石继续说:

夫出中人之上者,虽 穷 而 不 失 为 君 子; 出 中 人 之 下 者, 虽
泰而不失为小 人。 唯 中 人 不 然, 穷 则 为 小 人, 泰 则 为 君 子。 计
天下之士,出中 人 之 上 下 者, 千 百 而 无 十 一, 穷 而 为 小 人, 泰
而为君子者,则 天 下 皆 是 也。 先 王 以 为 众 不 可 以 力 胜 也, 故 制


 3
行不以已,而以 中 人 为 制, 所 以 因 其 欲 而 利 道 之, 以 为 中 人 之
所能守,则其志 可 以 行 乎 天 下, 而 推 之 后 世。 以 今 之 制 禄, 而
欲士之无毁廉 耻, 盖 中 人 之 所 不 能 也。 故 今 官 大 者, 往 往 交 赂
遗,营赀产,以 负 贪 污 之 毁; 官 小 者, 贩 鬻、 乞 丐 无 所 不 为。
夫士已尝毁廉耻 以 负 累 于 世 矣, 则 其 偷 堕 取 容 之 意 起, 而 矜 奋
自强之心息。[
22]

由于士阶层享有 最 高 的 社 会 地 位, 为 了 他 们 的 体 面, 士 不 得 不
保持与其声望相 当 的 生 活 标 准。 这 就 更 加 剧 了 他 们 的 腐 败 之 风。 王
安石继续说:

婚丧、奉 养、 服 食、 器 用 之 物, 皆 无 制 度 以 为 之 节, 而 天

国 下以奢 为 荣, 以 俭 为 耻。 苟 其 财 之 可 以 具, 则 无 所 为 而 不 得,


有司既不禁,而 人 又 以 此 为 荣。 苟 其 财 不 足, 而 不 能 自 称 于 流
学 俗,则其婚丧之 际, 往 往 得 罪 于 族 人 亲 姻, 而 人 以 为 耻 矣。 故

治 富者贪而不知止,贫者则强勉其不 足 以追之。此士之所 以 重 困,
23]
而廉耻之心毁也。[

为了革除儒生或 士 阶 层 的 腐 败 与 漠 视 法 纪, 以 使 平 民 少 受 该 阶
层的盘剥,注重实 际 和 通 情 达 理 的 王 安 石, 深 知 将 所 有 的 士 清 理 出
政府使其失业,是 不 可 能 的。 所 以 他 想 对 当 时 管 理 极 其 不 善 的 政 府
财政进行彻底的改革,以增加国家财富。在上疏中他又说:

然而世之识者,以为方今官冗,而县 官财用已 不 足 以 供 之,
其亦蔽于理矣。 今 之 入 官 诚 冗 矣, 然 而 前 世 置 员 盖 甚 少, 而 赋
禄又如此之薄,则财用之所不 足,盖亦 有说 矣。吏禄 岂 足 计 哉。
臣于财利固未尝 学, 然 窃 观 前 世 治 财 之 大 略 矣。 盖 因 天 下 之 力
以生天下之财, 取 天 下 之 财 以 供 天 下 之 费。 自 古 治 世, 未 尝 以
不足为天下之公 患 也。 患 在 治 财 无 其 道 耳。 今 天 下 不 见 兵 革 之
具,而元元安土 乐 业, 人 致 己 力, 以 生 天 下 之 财, 然 而 公 私 尝
以困穷为患者,殆 以 理 财 未 得 其 道, 而 有 司 不 能 度 世 之 宜 而 通
其变耳。诚能理 财 以 其 道 而 通 其 变, 臣 虽 愚, 固 知 增 吏 禄 不 足
24]
以伤经费也。[

除指出财政困难的原因之外,王安 石还指出了武备废弛的 原 因。
他继续说:

先王之 时, 士 之 所 学 者, 文 武 之 道 也。 …… 今 之 学 者, 以


 4
为文武异事,吾 知 治 文 事 而 已, 至 于 边 疆 宿 卫 之 任, 则 推 而 属
之于卒伍。往往天下奸悍无赖之人,苟其才行足自托于 乡 里 者,
亦未有肯去亲 戚 而 从 召 募 者 也。 边 疆 宿 卫, 此 乃 天 下 之 重 任,
而人主之所当慎 重 者 也。 …… 今 乃 以 夫 天 下 之 重 任, 人 主 所 当
至慎之选,推而 属 之 奸 悍 无 赖, 才 行 不 足 以 托 于 乡 里 之 人, 此
方今所以   然 常 抱 边 疆 之 忧, 而 虞 宿 卫 之 不 足 恃 以 为 安 也。
今孰不知边疆宿 卫 之 士 不 足 恃 以 为 安 哉?顾 以 为 天 下 学 士 以 执
兵为耻,而亦未 有 能 骑 射 行 阵 之 事 者, 则 非 召 募 之 卒 伍, 孰 能
任其事者乎?夫 不 严 其 教 高 其 选, 则 士 之 以 执 兵 为 耻, 而 未 尝
有能骑射行阵之事,固其理也。凡此皆教之非其道故也。[
25]

实施新的、有效 益 的 政 府 财 政 管 理 措 施, 加 强 武 备, 这 两 者 都 第

需要专门人才。可 那 时 士 阶 层 状 况 如 何 呢?是 否 能 如 王 安 石 所 希 冀 章
的那样,有能力、 任 劳 任 怨、 热 情 饱 满 地 投 入 这 种 彻 底 改 革 呢? 从  

以上所引可以看 出, 恰 恰 相 反。 下 面 我 们 看 一 看 他 在 上 疏 中 所 谈 到 代

的亲身体会。 学

臣以谓方今在 位 之 人 才 不 足 者, 以 臣 使 事 之 所 及, 则 可 知 治

矣。今以 一 路 数 千 里 之 间, 能 推 行 朝 廷 之 法 令, 知 其 所 缓 急, 加

而一切 能 使 民 以 修 其 职 事 者 甚 少, 而 不 才、 苟 简、 贪 鄙 之 人, 及

至不可胜数。其能 讲 先 王 之 意 以 合 当 时 之 变 者, 盖 阖 郡 之 间, 影

往往而绝也。朝 廷 每 一 令 下, 其 意 虽 善, 在 位 者 犹 不 能 推 行 使
膏泽加于民,而 吏 辄 缘 之 为 奸, 以 扰 百 姓。 臣 故 曰: 在 任 之 人
才不足,而草野 闾 巷 之 间, 亦 未 见 其 多 也。 夫 人 才 不 足, 则 陛
下虽欲改易更革 天 下 之 事, 以 合 先 王 之 意, 大 臣 虽 有 能 当 陛 下
之意欲领此者, 九 州 之 大, 四 海 之 远, 孰 能 称 陛 下 之 指, 以 一
二推行此,而人人蒙其施者乎?[
26]

由于士或官吏阶 层 在 朝 廷 和 平 民 之 间 具 有 桥 梁 作 用, 如 果 士 如
王安石所指出的那样无知无能而且腐 败,那 么他所梦寐以求的新政,
怎么可能成功呢? 这 就 是 王 安 石 为 什 么 要 在 教 育、 选 拔、 任 命 士 的
方法上进 行 彻 底 变 革, 以 使 政 府 获 得 正 直 的、 称 职 的 官 员 的 原 因。
但当时的学校不可能培养出这样的人才。他在同一疏中说:

方今州县虽有 学, 取 墙 壁 具 而 已, 非 有 教 导 之 官 长 育 人 才
之事也。唯太学 有 教 导 之 官, 亦 未 尝 严 其 选。 朝 廷 礼 乐 刑 政 之
事,未尝在于学。 学 者 亦 漠 然 自 以 礼 乐 刑 政 为 有 司 之 事, 而 非


 5
己所当知也。学者之所教,讲说 章 句 而 已。…… 夫 课 试 之 文 章,
非博诵强学,穷日之力则不能及。其能工也,大则不足以用天下
国家,小则不足以为天下国家之用。故虽白首于庠序,穷日之力
以师上之教,及使之从政,则茫然不知其方者,皆是也。…… 今
世之所宜学者,天下国家之用也。[
27]

为了士的选拔, 他 想 彻 底 改 革 科 举 制, 尤 其 是 科 举 考 试 内 容。
从方法上说,王安 石 时 代, 宋 代 通 行 的 科 举 选 官 制 与 唐 代 的 完 全 一
样。它要求大量记 诵 经 籍, 特 别 是 那 一 套 唐 儒 根 据 太 宗 饬 令 编 撰 而
成的巨著 《五 经 正 义》。 考 生 记 诵 得 越 多, 在 科 举 考 试 中 就 越 会 成
功。这样,学者变 成 了 书 蠹, 身 心 备 受 摧 残。 除 记 诵 经 书 和 注 疏 之
中 外,他们无 所 事 事。 所 以, 王 安 石 想 从 这 样 一 种 角 度 改 革 科 举 制:

的 优惠那些在考卷 中 运 用 六 经 原 理 议 论 当 世 事 务 的 考 生, 而 不 是 那 些

学 更能死记硬背经书的考生。
统 通过这种新方法 选 得 的 士, 王 安 石 还 要 在 任 命 他 们 为 官 之 前 予

以仔细地审查。他在上疏中说:

所谓察 之 者, 非 专 用 耳 目 之 聪 明, 而 听 私 于 一 人 之 口 也。
欲审知其德,问以 行; 欲 审 知 其 才, 问 以 言。 得 其 言 行, 则 试
之以事。所谓察之者,试之以事是也。[
28]

[29]
通过这种审查的每一个士,都按照他们真才实学被授予职位。
综合以上所述所 引, 我 们 可 以 看 到 王 安 石 的 改 革 方 案 是 怎 样 影
响了儒生或士阶 层 的 既 得 利 益。 这 种 影 响, 可 以 大 致 概 括 如 下: 第
一,他的新的教育和 考 试 制 度 使 得 所 有 死 记 硬 背 经 书 和 注 疏 的 士 一
无是处,他们无法在 新 学 中 教 书 或 利 用 他 们 陈 旧 的 儒 学 知 识 通 过 新
的考试;第二,儒生阶层失去了大 量 的 政 府职位,特别是军事 上 的,
如果没有机会接 受 并 完 成 这 种 新 教 育, 绝 大 多 数 的 士 就 会 被 新 的 文
官制度拒之门外; 第 三, 新 的 政 府 财 政 管 理 方 法 将 影 响 旧 体 制 中 士
阶层的投资,正如美 国 大 城 市 中 清 除 贫 民 窟 影 响 房 地 产 商 的 既 得 利
益一样。这一切对 士 阶 层 构 成 一 种 严 重 的 威 胁, 尤 其 是 其 中 立 足 较
稳的成员。目 睹 他 之 前 的 范 仲 淹 的 失 败, 作 为 一 个 思 想 敏 锐 的 人,
王安石深知他所 酝 酿 的 新 政 将 遭 到 儒 生 阶 层 的 疯 狂 攻 击。 同 时, 由
于当时儒学强有力的统治,他们攻 击 王安石最 有效、最可怕的方 法,
就是指责他的改 革 理 论 是 非 儒 学 的。 鉴 于 此, 他 必 须 在 上 皇 帝 疏 中
澄清自己的所作所为,正是试图遵循先王之道的普遍原则。他说:


 6
夫二帝,三王相去盖 千 有 余 载, 一 治 一 乱, 其 盛 衰 之 时 具
矣。其所 遭 之 变, 所 遇 之 势, 亦 各 不 同, 其 施 设 之 方 亦 皆 殊,
而其为天下国家之意,本末先后,未尝不同也。臣故曰: “当法
其意而已。”[
30]

他还向皇帝陈述, 他 之 所 以 如 是 说, 是 因 为 他 并 不 想 使 传 统 的
士阶层感到震惊, 并 给 它 一 个 攻 击 自 己 的 方 便 借 口。 尽 管 如 此, 想
象到儒生阶层的 反 对 意 见, 仁 宗 皇 帝 仍 不 敢 将 他 的 改 革 方 案 付 诸 实
1064—1068) 时, 王 安 石 认 为 仍 无 力 战 胜 整 个 士 阶 层,
行。英宗 (
为养威待时,乃 退 隐 田 园, 拒 绝 出 仕。 在 此 期 间, 国 势 日 益 严 峻,
似大厦之将倾,加 之 他 的 改 革 理 论 切 实 可 信, 王 安 石 声 誉 渐 隆, 最
后连士阶层也瞩 望 于 他。 当 宋 神 宗 还 是 太 子 时, 就 从 王 安 石 的 朋 友 第

韩维处听说了他 的 新 政 理 论, 十 分 服 膺。 他 登 基 一 年 后, 不 顾 统 治 章
集团的反对,任命 王 安 石 为 宰 相。 利 用 这 一 契 机, 王 安 石 根 据 上 述  

的 《上仁宗皇帝 言 事 书》 中 的 原 则, 实 施 了 一 系 列 的 彻 底 变 革。 这 代

就是王安石变法。 我 们 不 难 设 想, 这 一 系 列 变 革 是 如 何 影 响 统 治 阶 学

级特别是它的儒 生 阶 层 的 既 得 利 益 的。 熊 公 哲 从 经 济、 军 事、 教 育 治
三个方面对这些新法进 行 了 清 晰 的 图 解。[
31]在 最 直 接 影 响 统 治 阶 级 的

既得利益的经济 改 革 中, 财 政 新 法 招 致 儒 生 阶 层 和 皇 亲 国 戚 的 最 猛 强

烈的攻击。让我 们 来 看 看 这 究 竟 是 为 什 么。 H.R.威 廉 森 在 有 关 王 其

安石及其改革的 研 究 中 发 现 了 其 中 原 因, 尽 管 他 的 观 点 或 多 或 少 受 响
到中国传统史家的影响。他说:

涉及税收的众多 新 法 是 对 传 统 的 政 府 财 政 官 员 的 打 击, 而
将财政及其收入 控 制 于 王 室 的 整 个 方 案, 则 是 直 接 针 对 富 有 的
高利贷者和贸易 垄 断 人 员 的 活 动 的; 这 些 人 不 是 利 用 自 己 的 财
富创建可能有益 于 穷 人 的 企 业, 而 是 满 足 于 依 靠 非 法 谋 取 的 暴
利过着奢侈懒散 的 生 活。 他 们 的 这 些 收 益 来 源 于 使 穷 者 更 穷 的
高利率贷款,而穷 人 微 薄 的 收 入 则 完 全 消 耗 在 经 年 累 月 对 富 有
债主的还债之中。
这……促使王安 石 制 订 了 几 种 国 家 贷 款 的 计 划, 这 种 贷 款
利息较高利贷者 的 利 息 为 低。 由 于 这 一 切 将 阻 塞 这 种 富 裕 阶 层
的主要收入来源, 显 而 易 见, 他 们 将 在 这 一 如 此 激 进 的 财 政 改
革者的道路上形成一个主要障碍……
在许 多 情 形 下, 也 许 皇 帝 陛 下、 达 官 们 就 是 贷 款 阶 层
32]
成员。[


 7
如果我们记得王安 石 在 上 仁 宗 皇 帝 的 疏 中 谈 及 的 整 个 士 或 官 吏
阶层的奢侈,以及 该 阶 层 如 何 从 事 农 商 以 保 持 其 富 贵 气 派, 那 么 我
们说富裕阶层就 是 儒 生 阶 层, 就 不 会 离 真 实 情 况 太 远。 这 就 是 反 对
和攻击王安石的财政改革的是儒生官吏的原因。
除以上一般的论 述 之 外, 我 们 还 可 以 提 及 一 个 特 殊 的 例 证。 王
安石的经济新法 包 括 全 国 土 地 的 丈 量 和 分 类。 他 这 样 做 是 想 改 革 土
地税的管理,以便 按 照 人 民 拥 有 不 同 类 别 和 多 少 的 土 地 来 征 税。 可
是,当时 70% 的帝国土地 是 免 税 的, 它 们 的 所 有 者 是 一 批 贵 胄 和 官
33]这样,统治 阶 级 时 刻 准 备 着 攻 击 他 及 其 变 法 就 不 足 为 奇 了。
吏。[
甚至他的好友———儒生 集 团 的 领 袖 司 马 光 和 欧 阳 修, 对 他 也 产 生 了
怀疑,逐渐加入并 领 导 一 个 旨 在 将 他 驱 逐 出 政 府 的 运 动。 由 于 前 任

国 宰相韩琦的上疏, 皇 帝 的 决 心 动 摇 了。 王 安 石 打 算 辞 官 而 去, 他 对

儒 皇帝说:

统 陛下欲以先王之 正 道 胜 天 下 之 流 俗, …… 流 俗 权 重 则 天 下

之人归流俗,陛下 权 重 则 天 下 之 人 归 陛 下。 …… 今 奸 人 欲 败 先
王之正道,以沮陛 下 之 所 为 …… 而 天 下 之 权 已 归 于 流 俗 矣 . 此
34]
所以纷纷也。[

皇帝再一次被说 服, 并 增 强 了 对 王 安 石 的 信 任。 王 安 石 留 任 宰
相,继续实施新政。
当儒生阶层看到 无 法 从 王 安 石 那 里 赢 回 神 宗 的 信 任 时, 他 们 便
发起了一个 大 规 模 的 不 合 作 运 动。 其 中 约 有 30 多 位 最 重 要 的 领 袖
(包括 7 位前 任 宰 相), 不 是 辞 官 不 出, 就 是 加 入 地 方 政 府 阻 挠 新 政
的实施。内侍和外戚也参加了这个 运动。整 个统治 阶级 群起 而攻 之。
35]做 了 约
最后,皇帝也不能保持 对 他 的 信 任 了。[ 5 年 宰 相 后, 王 安
石被逐出政府。即便他的新政未完全遭废止,至少已大大被篡改。
神宗殁后,在所谓 正 人 君 子 的 儒 生 们 的 呼 吁 下, 司 马 光 做 了 宰
1086—1101) 初年, 王 安 石 的 新 政 渐 渐 湮 灭。 哲 宗 成 年
相。哲宗 (
后,认识到王 安 石 新 政 的 实 质 和 重 要 性 以 及 儒 生 阶 层 反 对 的 原 因,
毅然恢复了新 政。 由 此, 儒 生 阶 层 分 化 为 两 大 派 系———支 持 新 政 的
新党和反对新政 的 旧 党。 在 政 府 里, 他 们 不 是 为 了 政 治 理 想 和 政 策
而争辩,而是为了 权 位 钩 心 斗 角。 新 旧 党 之 争 最 终 导 致 国 力 更 加 贫
弱,武备更加废 弛。 另 一 方 面, 东 北 的 金 部 落 日 益 强 大。 在 王 安 石
被逐后的约半世 纪 时, 宋 王 朝 就 被 这 个 部 落 赶 到 长 江 以 南, 建 立 了
一个新王朝———南宋。 反 对 王 安 石 新 政 的 旧 党 在 南 宋 小 朝 廷 有 着 特


 8
别的影响,他们的 既 得 利 益 窒 息 了 每 一 次 改 革 的 萌 芽。 同 时, 西 北
的蒙古帝国崛起。1280 年,蒙古人灭南宋,儒生阶层暂时蒙难。

新儒学的兴起

差不多与王安石 倡 导 实 施 新 政 及 其 最 终 失 败 的 同 时, 中 国 的 知
识生活出现了显 著 的 变 化。 这 一 变 化 使 得 道 学, 即 现 代 学 者 称 之 为
新儒学的兴起。像 所 有 其 他 的 重 大 变 化 一 样, 这 一 变 化 酝 酿 了 一 个
很长时间。长王安 石 4 岁 的 周 敦 颐, 是 公 认 的 道 学 奠 基 人。 他 的 学
说主要由其两位 杰 出 的 弟 子———程 颢 和 程 颐 兄 弟 所 继 承。 同 时 与 他

们交往的还有邵雍、张载。这些人就 是 新 儒学或 宋学的 “五子”。 但 七

是,将此学派前代 学 者 的 思 想 集 大 成 并 建 立 一 个 完 整 哲 学 体 系, 从  
而极大地 影 响 后 来 中 国 人 生 活 的 最 著 名、 最 博 学 的 人, 则 是 朱 熹。 宋

他比周敦颐晚 生 113 年。 据 著 名 典 籍 《宋 元 学 案》 记 载, 宋、 元 两 儒

朝共出现 80 个宋学分支。但在学术成就上,没有学者超过朱熹。 统

现在,让我们看一看造成这一变 化 的社会 历史背景。如 上 所 述, 的

宋初士或儒生阶 层 不 断 扩 大, 政 府 难 以 全 部 任 用 他 们。 那 些 士, 无 强
力也无意于生产 劳 动, 但 必 须 有 所 作 为。 于 是 他 们 转 而 进 行 学 术 研 及

究。另一方面,五代时, 出 现 了 伟 大 的 技 术 发 明———印 刷 术。 宋 仁 影

宗时,这项技术迅 速 发 展, 发 明 了 活 字 印 刷。 这 自 然 极 大 地 促 进 了
学术研究。
可是,对于传统的知 识 活 动———因 循 正 统 的 经 学 学 派, 只 知 记
诵 《五经正义》 以及对经文章句 进 行 注 疏,这种研究 他们能满意吗?
显然他们是不满意的。程颐异常清楚地阐明了自己的观点。

今之治经者众矣;然 而 买 椟 还 珠 之 蔽, 人 人 皆 是! 经 所 以
载 道 也, 诵 其 言 辞, 解 其 训 诂, 而 不 及 道, 乃 无 用 之 糟
36]
粕耳。[

的确如此,一个真 正 知 识 分 子 的 心 智 绝 不 会 满 足 于 只 求 诵 记 而
没有思考的学术 研 究。 这 导 致 了 宋 初 名 为 书 院 的 新 制 度 的 产 生。 这
一制度出现于五代。当时由于官学 停 办,儒 生没有 适宜的地方学 习,
因此在一些能拥 有 较 多 信 息 并 交 换 著 述 的 地 方 聚 集 起 来, 这 种 地 方
就是书院。宋初, 当 儒 生 阶 层 的 成 员 不 断 增 多, 仕 途 阻 塞, 不 少 人
转而进行学术研 究 时, 他 们 发 现 书 院 是 个 可 资 利 用 的 胜 地。 在 书 院


 9
里,他们可以更加 自 由 地 思 考 问 题, 畅 所 欲 言, 因 为 他 们 不 为 科 举
考试而学 习, 而 是 为 了 “明 道 ”。[
37]现 在, 让 我 们 看 看 以 上 提 及 的

“五子” 的情况。他们中仅有一人 参 加 了 进 士考试,而这也是 违背他


自身意愿 的。 他 们 中 没 有 人 成 为 政 治 显 贵, 其 中 两 人 竟 终 身 不 仕。
相反,他们却不懈地探索 “道”。不过 因 此之 故,他们都 像东汉硕 儒
一样,拥有数以千计的弟子。
可是,他们真正有多少自由呢?能 越 雷池 几步呢?实 际 情 况 是,
他们从来不 敢 走 得 太 远, 以 致 非 议 承 载 统 治 阶 级 既 得 利 益 的 儒 学。
即使像王安石那 样 勇 敢 而 激 进, 也 不 得 不 为 自 己 的 新 政 理 论 披 上 先
王或经学普遍原则的外衣,其他的人就更不必说了。


早在宋太宗时,政 府 就 插 手 书 院。 出 于 同 东 汉 光 武 帝 鼓 励 布 衣
国 儒生研究学术的 同 一 目 的, 太 宗 促 进 了 书 院 的 设 立 和 扩 大。 在 他 统

儒 治时期,他向宋初 六 大 书 院 中 的 两 座 大 量 赐 书, 以 晓 谕 他 们 专 心 致

统 志研习经籍。真宗和仁宗则对另外四座书院表现了他们的慷慨。[
38]

且不说这些鼓励, 仅 仅 对 异 端 的 禁 令, 也 许 就 足 以 使 知 识 分 子
的心灵,不去思 考 与 五 经 内 容 有 别 的 问 题。 例 如, 太 祖 晚 年, 就 颁
发敕令禁止佛 教、 道 教、 天 文 和 地 理。 太 宗 即 位 第 二 年, 又 诏 令 对
私自研究天文、 占 卜、 相 法 书 籍 的 人 处 以 极 刑。 真 宗 统 治 中 期, 诏
令对研究非儒家典籍及其著述的不诚不仁的人予以严惩。
不仅统治者将这 些 禁 令 强 加 于 儒 生 阶 层, 儒 生 们 自 己 也 相 互 监
视。神宗初年,由于 王 安 石 暂 时 得 势, 前 宰 相 富 弼 致 仕, 闲 来 研 究
佛学。吕大临听说 后, 写 了 一 封 信 给 富 弼, 希 望 他 不 要 因 为 致 仕 和
年迈而改变自己 作 为 一 名 忠 实 儒 者 的 初 衷, 而 要 担 负 起 弘 扬 孔 子 之
道的重担。收到信 后, 富 弼 感 谢 吕 大 临 的 劝 告, 并 为 自 己 的 所 作 所
39]当时的儒 生 阶 层 里 有 一 种 强 大 的 公 论, 它 强 大 到 几
为深感内疚。[
乎无人可与之抗 衡。 尽 管 当 时 富 弼 极 富 声 名, 但 这 是 由 于 儒 生 阶 层
的支持;如果他不像上面那样回答吕大临,就很难保持自己的盛名。
在如此的社会—历 史 条 件 下, 我 们 怎 能 希 冀 儒 生 对 统 治 阶 级 既
得利益持有异 议 呢? 所 以, 正 如 史 书 所 载, 上 文 提 及 的 “五 子” 在
佛家、道家和其他 学 说 的 王 国 里 遨 游 日 久 之 后, 最 终 不 得 不 回 到 五
经中去,宣称在五经中找到了 “终 极 目 的”。因此,他们将佛家和 道
家融入儒学,建立了所谓的新儒学。
从这一历史—社会的 观 点 来 看 新 儒 学, 我 们 可 以 相 当 容 易 地 解
释困惑前代学者 的 宋 学 主 旨。 我 们 这 里 没 有 必 要 讨 论 宋 学 的 全 部 哲


 00
学成就,只是简要 论 述 一 下 新 儒 学 家 们 如 何 将 儒、 释、 道 三 个 思 想
体系合而为一建立起一个新的、完整的思想体系。
如第五章所述,道 家 的 道 是 一 个 既 与 万 物 同 一 同 时 又 超 越 万 物
的概念。这个概念 不 含 有 伦 理 的 内 涵。 如 我 们 在 上 章 所 指 出, 韩 愈
身后,除禅 宗 之 外 的 其 他 佛 学 相 继 衰 落。 五 代 时, 只 有 禅 宗 还 在。
一般来说,宋代也如 此。[
40]禅 宗 追 求 摆 脱 一 切 欲 望, 心 “如古井不
生波”。另一方面,自汉代直至王安 石 时 期,儒生们一 直为建立一 个
长幼有序、尊卑有 别 的 儒 家 社 会 或 文 化 而 斗 争 着。 除 了 从 阴 阳 家 那
里借用的理论之 外, 他 们 还 不 具 备 一 个 清 晰 的 宇 宙 观。 换 言 之, 他
们缺乏一个完整 的 哲 学 体 系。 所 以 在 韩 愈 之 前, 许 多 儒 生 无 力 为 儒
学的绝对统治辩 护。 但 在 他 之 后, 特 别 是 在 宋 初 的 统 治 者 之 后, 由 第
于统治阶级既得 利 益 生 生 不 息、 坚 韧 顽 强 的 催 眠 作 用, 儒 生 们 渐 渐 七

在儒学中认识到 一 种 绝 对 的 善。 将 这 种 儒 学 中 绝 对 的 善 强 加 于 道 家  

的道和佛家的心之上,就奠定了宋学或新儒学的基础。 代

正当王安石被迫为 自 己 的 改 革 理 论 披 上 经 学 普 遍 原 则 的 外 衣 之 学

时,这些新儒学 家 们 也 致 力 于 从 五 经 的 《易》 中 抽 绎 出 他 们 绝 大 多 治
数的哲学术语。从 《小戴 礼 记》 中 抽 出 两 章———《大学》 和 《中 庸》, 的

再加上 《论 语》 和 《孟 子》, 合 称 为 “四 书”。 他 们 的 方 法 论 和 许 多 强

概念均来源于此。 其

周敦颐的主要 贡 献 在 于 他 的 宇 宙 二 元 论。 他 运 用 《易》 中 的 一 响
个术语———太 极 来 表 示 道 家 的 道 超 越 万 物 的 一 面, 并 用 另 一 个 概
念———无极来表示道 与 万 物 合 一 的 另 一 面。 当 太 极 和 无 极 打 上 儒 家
理论里价值的 烙 印 后, 它 们 就 被 称 之 为 理 (或 天 理) 和 气, 从 理 中
生出以 气 为 本 根 的 万 物。 所 以 理 是 宇 宙 的 向 导, 而 气 是 它 的 物 质
实体。
虽然周敦颐称 “圣人 与 天 地 合 其 德, 日 月 合 其 明”[
41], 将 儒 学

的绝对的善与太极或理联系 起 来,但 对 儒、释、道三教合一的 贡 献,


远不及 他 的 弟 子 程 颐。 程 颐 认 为 人 之 本 心 与 宇 宙 之 心 合 一, 具 有
“仁、义、礼、智、信” 等五种基 本 美 德。这样的 心 宁 静、 持 中, 无
往而不 自 得。 当 外 界 的 引 诱 干 扰 这 种 宁 静 并 使 心 不 能 持 中 时, 七
情———喜、 怒、 哀、 乐、 爱、 恶、 欲 就 产 生 于 内, 最 终 使 人 之 本 心
不明。所以人类无止境的道德斗 争,正 是明此本 心,使其复归 中 庸。
恢复本心主要有赖于诚和敬。
程颐虽指出了恢 复 本 心 的 方 法, 但 恢 复 本 心 的 完 善 体 系 是 宋 代


 01
最杰出的哲 学 家 朱 熹 完 成 的。 他 以 《大 学》 的 一 段 文 字 作 为 自 己 方
法论之根源,认 为 澄 明 本 心 的 方 法 的 第 一 步 是 “格 物” 以 穷 理。 在
穷尽宇 宙 万 物 之 理 后, 有 朝 一 日 我 们 将 顿 悟 太 极、 天 理 或 宇 宙 之
心。[
42]由于宇宙万物无 穷 无 尽, 这 便 是 一 条 漫 长 的 道 路, 也 许 长 得

使任何人都不可能接近天理或 太 极。其后,宋学分为两 个主要学 派。


一派由朱熹领导; 另 一 派 则 由 陆 象 山 领 导。 陆 象 山 认 为, 如 朱 熹 所
教导的那样 转 那 么 个 大 弯 是 毫 无 意 义 的, 因 为 宇 宙 之 心 即 在 我 心,
而且由于宇宙万 物 无 穷 无 尽, 而 我 们 的 时 间 和 心 力 却 有 限; 如 果 我
们为外物所困扰,将永远迷失大 道。所 以他提 倡坐下来,摆脱 外 物,
以便在沉思默想中复归本心。
对新儒学作了这 一 概 述 后, 我 们 现 在 可 以 举 出 两 个 例 证 来 说 明

国 当时统治阶级的 既 得 利 益 是 如 何 制 约 宋 学 的。 在 儒 学 化 社 会 中 享 受

儒 既得利益已有 100 年 之 久, 宋 代 儒 生 阶 层 在 皇 族 的 支 持 下, 强 烈 反
学 对要求进行彻底 变 革 的 神 宗 皇 帝 和 王 安 石, 尽 管 儒 生 们 也 公 开 承 认

治 确实存在着需 要 实 施 新 政 的 条 件。[
43]目 睹 王 安 石 面 临 的 可 怕 阻 力,

知识分子阶层开 始 认 为, 王 安 石 的 新 政 一 定 是 错 了。 与 此 同 时, 他
们转而为统治 阶 级 的 既 得 利 益 辩 护。 在 此 情 况 下, 他 们 在 现 行 社 会
秩序之中发现了 绝 对 之 善, 而 现 行 社 会 秩 序 也 就 是 自 然 秩 序。 所 有
打破现行或自然 秩 序 的 企 图 都 为 天 理 所 不 容。 因 此 之 故, 在 王 安 石
担任宰相约 9 个月而且正在为他 的 社 会 改 革 努 力 工 作 之 时, “五 子”
之一,一直很沉寂的程颢终于说道:

智者若禹 [
44]之行水,行其所无事也。舍而之 险阻, 不足以

言智。自古兴治 立 事, 未 有 中 外 人 情 交 谓 不 可 而 能 有 成 者, 况
45]
于……用贱凌贵,以邪干正者乎?[

由于儒生阶层知 名 成 员 的 不 合 作, 王 安 石 像 西 汉 末 年 的 王 莽 一
样,吸引了一批尚 未 成 名 的 儒 生 进 入 政 府, 以 实 施 新 政。 程 颢 称 这
些人为卑贱之徒,信奉邪说,妄图反 对 统治 阶级 中声名卓著的成 员、
贵胄和正人君子。 他 认 为 他 们 改 革 的 企 图 是 一 定 会 失 败 的。 这 就 是
这些哲学家利用道家 道 的 理 论 来 论 证 现 行 社 会 秩 序 与 宇 宙 的 自 然 秩
序相一致的原因。 另 一 方 面, 他 们 认 为 一 个 人 一 旦 富 且 贵, 他 就 总
是富且贵,没有人 可 以 或 应 当 夺 走 他 的 名 位 和 财 富, 因 为 那 样 就 干
扰了现行的社 会 秩 序。 所 以, 贫 贱 者 应 当 自 足。 但 是, 任 何 一 个 人
如果不能除去一 切 欲 念, 是 不 可 能 安 贫 乐 贱 的。 这 就 是 他 们 利 用 佛
家心性的理论使贫贱之士安贫乐道并防止他们反抗统治阶级的原因。


 02
宋代哲学家这样为自然或现行 社会 秩序 辩护,也许是下意 识 的,
但却很有效地捍卫了统治阶级的既得利益,扼杀了所有改革的企图。
在为寄托于儒学 的 既 得 利 益 辩 护 的 历 史 中, 这 是 自 汉 代 以 来 的 一 次
大飞跃。
另一例证与他们 的 方 法 论 有 关。 由 于 大 部 分 宋 代 哲 学 家 试 图 全
面地、殚精竭虑地研究宇宙万物 之 理 去 发 现本 心、天理、太极 或 道,
他们是极有可能成为自然科学家的。如胡适在 他 《中 国 的 文 艺 复 兴》
一书中指出:

11 至 12 世纪的儒生或新儒学家的文艺复兴,使得一个新的
科学领域大有希 望。 程 朱 学 派 所 教 导 的 求 知 方 法 是 “即 物 而 穷
其理。” 当时 的 哲 学 口 号 就 是 “即 物 ”、 “穷 理 ” 和 “致 知 ”。 第

“物” 的范围 同 自 然 本 身 一 样 广 博。 “自 一 身 之 中, 至 万 物 之 章
 
理”,“一草一木皆有理,须是察。” 这里程颐定义的研究范围就 宋

是自然科学的范围。[
46]


利用这一调查方法,朱熹得出了下面的观察结果。 统


“尝见高山有螺蚌壳,或生石 中,此石即旧日 之 土, 螺 蚌 即 加
水中之物。下者欲变而为高,柔者欲变而为刚。……” 强

他还在观察到高 山 上 的 螺 蚌 壳 时, 从 那 些 波 涛 起 伏 的 山 脉 其

推论出这些山曾 处 于 水 下 的 结 论。 他 教 导 他 的 弟 子 们, 只 要 深 响
思就可以理解。
但是,缺少感性 知 识, 这 些 哲 学 家 想 要 实 现 探 究 事 物 之 理
的雄心勃勃的 计 划, 是 非 常 困 难 的。 在 每 一 次 努 力 中, 他 们 都
失败了。再者,究竟 化 石 和 山 脉 的 形 成, 与 个 人 的 心 安 理 得 有
什么关系呢?另 一 个 大 哲 学 家, 程 颐 之 兄 程 颢 不 是 说 过: 人 可
能玩物丧志吗? 因 此, 这 些 哲 学 家 开 始 缩 小 考 察 的 “物” 的 范
围,只从三个方面着手: “或读书讲明义理;或论古今 人物, 别
47]
其是非;或应接万物而处其当然。”[

这样,朱熹就仍然 回 到 并 求 助 于 儒 家 典 籍。 他 坦 率 地 说 明 了 这
一显著的变化。

48]、 道、 文 章、 楚 辞 [
熹, 旧 时 亦 要 无 所 不 学。 禅 [ 49]、

《诗经》、兵法,事事要学。一日忽思之曰: “且慢!我只有一个
浑身,如何兼得许多?” 自此逐时去之。


 03
学者须是主一 上 做 工 夫。 若 无 主 一 工 夫, 则 所 讲 底 义 理 无
安著处,都不是自家物事。[
50]

如果我们还记得 宋 初 统 治 阶 级 如 何 鼓 励 广 泛 而 深 入 地 研 究 儒 家
经典,禁止非儒家 的 一 切 书 籍; 王 安 石 的 改 革 理 论 又 怎 样 被 看 作 异
端而受到猜疑和攻击,就不难想 象 朱 熹 是如 何教导学者 “主一” 的,
无疑这 “一” 就 是 儒 学。 朱 熹 就 这 样 在 知 识 王 国 里 经 过 长 时 间 漫 游
后,最终还是回到 儒 学, 并 为 之 建 立 起 一 个 强 大 的 哲 学 和 心 理 学 背
景。此后,儒学几乎 完 全 禁 锢 了 中 国 知 识 分 子 的 心 智, 我 们 很 难 发
现即使在内心深处敢于向儒学的绝对价值提出疑问的学者。
如史书记载,在整 个 南 宋 时 期, 道 学 统 治 着 中 国 南 方 的 布 衣 儒
中 生。但是,如同汉代 今 文 经 学 压 制 古 文 经 学 那 样, 宋 代 的 官 僚 儒 生


一直企图压制道 学, 并 防 止 它 成 为 正 统 学 派。 在 这 种 总 趋 势 下, 朱
儒 熹学说在其身前 曾 两 度 遭 禁。 他 于 1200 年 76 岁 时 死 去。 此 后, 新

统 儒学家逐渐得势,他的学说也逐渐被官方承认为正统学派。

朱熹学说向北发展

1126—1127) 统 治 时 期, 宋 王 朝 被 金 人 驱
如上所 述, 宋 钦 宗 (
赶至长江以南。如 同 西 晋 末 年, 大 多 数 士 或 儒 生 随 皇 室 南 渡, 道 学
因此也由北向南。中国北部则落入由 金 人 所建立 的金朝的统治 之下,
直至 1234 年,为元 (
1206—1368) 所灭。元 朝是由北 方 游 牧 部 落 蒙
古建立的。像所有 其 他 前 后 征 服 并 统 治 中 国 的 游 牧 部 落 那 样, 元 朝
统治阶级起初主 要 是 由 武 士、 武 器 技 术 人 员 和 皇 亲 国 戚 组 成 的。 他
们在中原定居成 为 统 治 者 后, 为 了 获 取 和 维 护 他 们 的 利 益, 自 然 需
要和平而不再需 要 战 争。 但 是, 在 如 此 庞 大 的 帝 国 中, 元 统 治 者 原
有的文化太简单、太原始,无法用来 建立 一 种行 之有效的统治 制 度。
这就使得他 们 不 得 不 依 赖 儒 生 阶 层, 而 儒 生 阶 层 也 因 此 取 得 权 势。
随着时光 的 流 逝, 其 他 利 益 集 团 不 是 倾 覆, 就 是 转 化 为 儒 生 阶 层。
这就恢复了儒学 的 统 治。 因 此 之 故, 统 治 南 方 的 朱 熹 学 说 即 新 儒 学
进入了北方。现在,让我们引证一些史实。
1206—1229) 夺 取 金 的 燕 京 时, 得 到 著 名
元的开国之君太 祖 (
儒生耶律楚材的辅佐,从而引起朝廷其他利益集团的妒忌。

常八斤以善造弓见知于帝。因每自矜曰: “国家 方用武, 耶


 04
律儒者何用?” 楚材曰: “治 弓 尚 须 用 弓 匠, 为 天 下 者 岂 可 不 用
治天下匠耶?” 帝闻之甚善,日见亲用。[
51]

太祖灭金后,占有 中 国 北 方 大 部 分 土 地, 但 他 不 知 道 如 何 利 用
这些土地。一批大 臣 建 议 驱 逐 汉 人, 将 这 些 土 地 变 成 草 原, 以 资 放
牧。耶律楚材则 认 为, 最 好 是 向 汉 人 征 税, 获 取 军 需 补 给。 他 奉 命
试行之。

乃奏立 燕 京 等 十 路, 征 收 课 税, 使 凡 长、 贰 悉 用 士 人, 如
陈时可、赵昉等皆宽厚长者,极 天下 之选。参佐皆用 省 部 旧 人。
辛卯秋,帝至云 中, 十 路 咸 进 廪 籍 及 金 帛 陈 于 廷 中。 帝 笑 谓 楚
材曰:“汝不去朕左右而能使国用充足,南国之臣复有如 卿乎?”
对曰:“在彼者皆贤于臣,臣不才,故留燕。”[
52] 第


阶层意识使耶律 楚 材 作 出 了 这 样 一 个 回 答。 后 来 这 个 回 答 帮 助  
了南方的儒生。除 征 税 任 务 外, 耶 律 楚 材 还 在 元 太 宗 统 治 时 期 为 儒 宋

生做了两件事。第一,他说服皇帝: 儒


53], 进 讲 东 宫,
召名儒梁陟、 王 万 庆、 赵 著 等 使 直 译 九 经 [ 治
又率大臣子孙 执 经 解 义, 俾 知 圣 人 之 道, 置 编 修 所 于 燕 京, 经 的

籍所于平阳,由是文治兴焉。[
54] 强

第二,他在上给皇帝的疏中说: 其


“……守成者 必 用 儒 臣, …… 请 校 试 之!” 乃 命 …… 刘 中 随
郡考试。……儒人 被 俘 为 奴 者 亦 令 就 试; 其 主 匿 弗 遣 者 死。 得
55]
士凡四千三十人,免为奴者四之一。[

元定宗 ( 1246—1251) 统 治 时 期, 儒 生 阶 层 无 多 大 进 展。 可 到
1251—1260) 时,在名 儒 高 智 耀 的 请 求 下, 皇 帝 又 一 次 免
元宪宗 (
56]
除了整个儒生阶层的兵役和劳役。[
元 代 儒 生 阶 层 的 既 得 利 益 大 规 模 地 发 展, 出 现 在 元 世 祖
1260—1294) 统治时期。他登基伊始,高 智耀便劝他巩固 上 面 提 及

的宪宗诏令。由于 那 时 宋、 元 战 事 还 在 继 续, 而 元 军 像 奴 役 平 民 一
样,将儒生作为奴隶,高智耀对皇帝说:

“以儒为驱,古无有也。陛下方 以 古道为 治,宜 除 之 以 风 厉


天下。” 帝然之,……命循行郡县 区 别 之,得数 千 人。 贵 臣 或 言
其诡滥。帝诘之,对曰: “士譬则金也,金色有浅深, 谓之非金
57]
不可;才艺有浅深,谓之非士亦不可。” 帝悦,更宠赍之。[


 05
世祖统治之初,刘 秉 忠 和 赵 璧 是 两 位 有 影 响 的 儒 家。 前 者 是 儒
化政府行政管理 的 主 要 负 责 人, 后 者 是 征 募 民 间 有 声 望 的 儒 生 进 入
朝廷的主要负责 人。 由 于 他 们 的 努 力, 儒 生 阶 层 在 元 朝 政 府 中 日 益
得势。下面将举出一些例证。
世祖 12 年时,国子监扩大了;它的学 生从 蒙古和汉族大 臣 的 后
裔以及才智超人的平民中选拔。
890 个儒生家
又五年,南宋被征服,皇帝颁布诏令,免除南方 3 
庭的兵役和劳役,500 个贫寒儒生家庭得到政府的资助。[
58]

再过 12 年,南方剩余的学校资产 被 查 封,用以赐予较有 才 能 之
400 多 所 得 到 政 府 支 持 的 学
士。同年公布的统计资 料 表 明: 约 有 24 
校在进行教学。[
59]

国 虽然这位皇帝 是 儒 学 的 大 庇 护 者, 但 由 于 其 他 利 益 集 团, 特 别

儒 是有功武臣和他 们 的 后 裔 的 反 对, 在 恢 复 科 举 制 上, 儒 生 阶 层 一 再

统 1295—1308) 和 武 宗 (
失败。世祖 殁 后, 成 宗 ( 1308—1312) 统 治

时期,由于朝廷其 他 利 益 集 团 的 相 对 优 势, 并 没 有 赐 予 儒 生 们 很 多
优惠。
仁宗继位后,元代 儒 生 的 黄 金 时 代 来 临 了。 他 的 经 学 太 傅 李 孟
对此贡献最大。当仁宗还是太子时:

有暇,则就孟讲论古先帝王得失成败及君君、臣臣、父父、子
子之义,……深切明白。厥后仁宗……端拱以成太平之功。……尝
与群臣语,握拳 示 之 曰:“所 重 乎 儒 者, 为 其 握 持 纲 常 [
60]如 此

其固也。”[
61]

仁宗还向李孟垂 询 如 何 为 政 府 选 拔 合 格 的 官 吏, 李 孟 建 议 他 恢
复科举制,并对应 试 者 强 调 德 行 和 经 学 知 识, 而 不 是 写 作 风 雅 文 章
的能力。于是,仁宗 登 基 第 二 年, 便 诏 令 于 次 年 恢 复 科 举 制。 自 此
以后,至元末,选拔 儒 学 文 职 官 员 的 考 试 每 三 年 举 行 一 次, 其 间 只
停过两届。这是一个巨大的进展。
以上所叙述的这 些 事 件, 为 朱 熹 学 说 向 北 发 展 铺 平 了 道 路。 下
面让我们看看它的发展情况。
南宋儒生赵复为 元 军 所 俘, 但 被 世 祖 时 的 名 儒 姚 枢 解 除 了 战 俘
身份,防止了他的自杀企图,并被胁迫至北方。当他留在北方时:

[杨] 惟 中 [
62]闻 复 论 议, 始 嗜 其 学, 乃 与 枢 谋 建 太 极 书

院[
63],……请复讲授其中。复以周、程而后其书广博, 学者 未


 06
能贯 通, 乃 原 羲、 农、 尧、 舜 所 以 继 天 立 极, 孔 子、 颜、 孟 所
以垂世立教,作传 道 图 而 以 书 目 条 例 于 后。 …… 朱 子 门 人 散 在
四方,则以见诸登 载 与 得 诸 传 闻 者 共 五 十 有 三 人, 作 师 友 图,
以寓私淑之志。又取伊尹、颜 渊言行 作 《希圣录》。…… 枢 既 退
隐苏门,乃即复 传 其 学。 由 是 许 衡、 郝 经、 刘 因 皆 得 其 书 而 尊
信之。北方知有程朱之学自复始。[
64]

这样,如史书所 载, 朱 熹 学 说 开 始 了 它 在 整 个 中 国 的 统 治, 并
且直至民国前夕,一直是儒家经学的正统学派。

【注释】

1] 宋祁:《新唐书》,卷 223 (上),685 页。 第
2] 同上书,卷 210,633 页。
[ 七


3] 所有这些是由藩镇建立的小王朝的国号。  

4] 宋祁:《新唐书》,卷 210,634 页。 宋


5] 宦官收养这些人,嗣后并协助 他 们, 因 此 他 们 的 集 团 得 以 延 续。 有 的 儒

宦官有上百个养子。

6] 宋祁:《新唐书》,卷 207,625 页。
[ 治


7] 脱脱等:《宋史》(译者注:原书据上海同文书局 1885 年 版, 现 改 据 上 加
海古籍出版社 《二十五史》1986 年版,下同),卷 466,1539 页。 强


8] 皇袍为黄色。太祖密谋 篡 周 时, 总 是 将 自 己 打 扮 成 一 位 忠 心 耿 耿 的 大 其
臣。可他的部曲十分清楚这是一个公 开 的 秘 密。 一 日, 他 驻 兵 京 畿 陈 桥, 部 将 影

将一件黄袍披在他身上,他佯装 遭 胁 迫 登 基。 由 于 他 手 握 重 兵, 所 以 无 人 敢 反
对。可现在他却担心 像 他 那 样 兵 权 在 握 的 将 军 们 会 仿 效 他 当 年 强 大 时 的 榜 样,
故而如是说。
9] 朱熹:《五朝名臣言行录》,第 1 卷,1~3 页。上海,涵芬楼,1927。


10] 脱脱等:《宋史》,卷 155,467 页。

11] 政府主要的立法机构,负责制订和修改法律,审阅和颁布诏令。

12] 转引自陈东原:《科举时代的教育》,第 1 章,14 页。

13][
14] 脱脱等:《宋史》,卷 155,468 页。

15] 同上书,卷 155,467 页。

16] 州在宋代已不是最高地方政府,在它之上还有路。

17] 脱脱等:《宋史》,卷 293,1101 页。

18] 同上书,卷 293,1102 页。
19] 同上书,卷 317,1165 页。


20] 王安石:《王临川集》,第 4 册,第 39 卷,79 页,上海,商务印书馆,
1929。

21][
22] 同上书,85 页。


 07

23] 同上书,85~86 页。

24] 同上书,86 页。

25] 同上书,84~85 页。

26] 同上书,80 页。

27] 同上书,83~84 页。

28] 同上书,82 页。

29] 参见上书,82~83 页。

30] 同上书,79~80 页。

31] 参 见 熊 公 哲: 《王 安 石 的 政 策 》,295~296 页, 上 海, 商 务 印 书
馆,1937。

32] H.R.威廉森:《王安石》,第 1 卷,121~123 页, 伦 敦, 阿 瑟 · 普 罗
布斯塞恩,1937。

国 [
33] 参 见 王 志 瑞: 《宋 元 经 济 史 》, 第 8 章,127 页, 上 海, 商 务 印 书
的 馆,1934。

学 [
34] 脱脱等:《宋史》,卷 327,1189 页。
统 [
治 35] 参见上书,卷 327,1190 页。

36] 黄宗羲: 《宋 元 学 案》,130~131 页, 缪 天 绶 选 注, 上 海, 商 务 印 书
馆,1933。

37] 盛朗西:《中国书院制度》,第 2 章,59 页,上海,中华书局,1934。

38] 参见上书,第 1 章,20 页。

39] 参见脱脱等:《宋史》,卷 340,1224 页。

40] 参见黄忏华:《中国佛教史》,第 4 章,329~333 页。

41] 脱脱等:《宋史》,卷 427,1441 页。

42] 在此,我们可以 看 到 朱 熹 的 “理” 有 两 个 范 畴: 一 是 特 殊 事 物 之 理;
一是宇宙万物之理。但特殊事物之理的全体产生宇宙万物 之 理。 参 见 J.珀 西 ·
布鲁斯:《朱熹和他的先师们》,第 5 章,伦敦,普罗布斯塞恩公司,1923。

43] 参见脱脱等:《宋史》,卷 427,1441 页。

44] 禹是儒生们所颂赞的先王之一,被公认为具有治理上古中国 大 水 的 功
绩。他的治水之法被认 为 是 根 据 “趋 下”的 特 点, 开 凿 水 道, 最 终 就 可 以 将 洪
水疏导入海。

45] 脱脱等:《宋史》,卷 427,1441 页。

46] 胡适: 《中 国 的 文 艺 复 兴》, 第 4 章,66~67 页, 芝 加 哥, 芝 加 哥 大
学出版社,1933。

47] 同上书,67~68 页。

48] 由于那个时代禅学在佛学中的统治地位,当人们提及 “禅” 时, 就 意
指佛学。

49] 战国时期,中国南方兴起的一种特殊风格的散文,在中国 文 学 史 上 具
有深远的影响。


 08

50] 黄宗羲:《宋元学案》,278 页。
[ 52] 宋濂:《元史》(译者注:原书据上海 同 文 书 局 1885 年 版, 现 改
51][
据上海古籍出版社 《二十五史》1986 年版,下同),卷 146,403 页。

53] 唐初,五经的九派: 《毛 诗》、 《古 文 尚 书 》、 《周 易 》、 《仪 礼 》、 《礼
记》、《周礼》、《左氏春秋》、《榖梁春秋》 和 《公羊春秋》,合称九经。

54][
55] 宋濂:《元史》,卷 146,403 页。

56] 参见上书,卷 125,357 页。 元 初, 许 多 儒 生、 尤 其 是 作 为 战 俘 被 俘
获的,没有被免除兵役和劳役。

57] 同上书。
58] 参见上书,卷 9,27 页。


59] 参见上书,卷 15,45 页。

60] 纲常是儒家社会秩序最重要的原则。纲意为牵引网的绳。 在 儒 学 的 教

义中,君为臣纲,父为子 纲, 夫 为 妻 纲。 常 意 为 道 德 标 准。 在 儒 学 的 教 义 中, 七
仁、义、礼、智、信是五常。这种纲常,当然有利于维持封建社会秩序。 章
 

61] 宋濂:《元史》,卷 175,475 页。 宋
[ 代
62] 世祖登基前,另一位在其军中担任书记官的儒生。

63] 如上所述,太 极 是 宋 代 新 儒 学 中 最 重 要 的 概 念。 在 这 里 用 作 书 院 的
[ 学

名称。 治

64] 宋濂:《元史》,卷 189,502 页。 的






 09
第八章
儒学的专制统治

尽管儒生阶层为了在统治阶级中 享 受 既得利益而不 断地斗争 着,


尽管随着时间推 移, 它 不 断 获 得 进 展, 但 是, 元 代 儒 生 阶 层 却 从 未
取得压倒的优势, 甚 至 也 未 登 上 统 治 阶 级 的 顶 层。 实 际 上, 元 代 的
统治阶级是由贵胄、官吏、僧侣、地主和富商组成。[
1]由于学校的增

多,科举制的实施, 儒 生 阶 层 日 益 膨 胀, 而 政 府 又 无 力 为 所 有 那 些
新生的、不事生产 的 向 上 爬 者 提 供 就 业 机 会, 故 而 社 会 中 不 安 分 的
闹事者与日俱增。 这 种 情 况, 再 加 上 其 他 一 些 原 因, 导 致 了 元 王 朝
的覆灭。
1368—1644) 开 国 之 君 出 身 平 民, 对 此 耳 濡 目 染, 难 以
明朝 (
忘怀。自登基之 日 始, 他 便 不 断 完 善 科 举 制, 加 强 儒 学 的 统 治, 恢
复了统治 阶 级 在 儒 学 中 的 既 得 利 益。 其 结 果, 统 治 家 族 日 益 专 制,
儒生阶层特权日 益 增 多。 当 组 成 统 治 阶 级 的 皇 室 与 儒 生 阶 层 同 流 合
污,极尽剥削压迫 之 能 事, 平 民 百 姓 忍 无 可 忍 时, 张 居 正 不 顾 儒 生
阶层的猛烈反对, 效 法 王 安 石, 大 力 试 行 变 法。 但 他 的 逝 世 使 他 的
变法一道被埋葬。
1644—1911) 取 代 明 朝, 标 志 着 腐 朽、 堕 落 的 上 层 儒 生
清朝 (
阶层的崩溃和充 满 活 力、 心 怀 不 满 的 下 层 儒 生 阶 层 的 崛 起。 社 会 的
阶级结构一如既往。
另一方面,此时的 世 界 正 经 历 着 翻 天 覆 地 的 变 化, 东 西 方 交 往
日益频繁而密切。 时 势 逼 人, 要 求 中 国 统 治 阶 级 实 施 重 大 变 革 的 呼
声此起彼伏。但是, 统 治 阶 级 的 既 得 利 益 和 贪 得 无 厌, 并 不 允 许 任
何真正而彻底的 变 革。 相 反, 统 治 阶 级 用 以 镇 压 变 革 企 图 的 手 段 更
加残暴。明、清 两 代, 革 新 社 会 的 全 部 努 力 并 未 孕 育 出 非 儒 化 的
成果。
儒学的正式 统 治, 随 着 清 王 朝 和 儒 生 官 吏 阶 层 的 倾 覆 而 消 逝,


 10
但它的余孽犹存,严重地阻碍着中国现代化的进程。

从儒学获取的最大既得利益

元代法定的阶 级 制 度 以 种 族、 民 族 为 基 础, 从 上 至 下、 依 次 排
序为:蒙古人、色 目 人、 汉 人 和 南 人。 前 两 者 大 权 独 揽, 后 两 者 只
被授予副职。[
2]此外,与来自其他集团的候补者相比,进入政府任职

的儒生 阶 层 的 候 补 者 甚 少。 例 如, 迟 至 元 代 最 后 一 位 统 治 者 顺 帝
1333—1368)3 年,一年之中,政府仅任用了 30 余名儒生,而同年

4 月至 9 月,政府却吸收了 72 位来 自 非 儒 生 阶层的候补者。[
3]其 后,

在实权派蒙古大臣的阻挠下,科举停止了 7 年。 八

由于大多数儒生 难 以 进 入 政 府, 他 们 便 在 官 私 学 校 中 担 任 教 师  

或督学。即便如 此, 也 难 以 避 免 其 他 利 益 集 团 的 侵 扰。 例 如, 也 是 学

在顺帝统治之初, 一 位 非 汉 族 官 员 彻 里 贴 木 儿 建 议, 以 地 方 学 校 所 专
收之田租支付遍布全国、受理蒙古居民案件的法官的费用。 制

所有这一切,大大 削 弱 了 以 授 徒、 做 官 为 生 计 的 儒 生 阶 层 的 既 治

得利益。因此,当元 末 统 治 阶 级 对 平 民 和 奴 隶 剥 削 过 度, 加 之 自 然
灾害频繁,在全国 范 围 内 激 起 民 众 起 义 时, 儒 生 阶 层、 尤 其 是 布 衣
儒生,便站在民众 一 边。 义 军 首 领 之 一 的 朱 元 璋, 看 到 儒 生 阶 层 在
社会上富有声望, 以 及 他 们 对 元 朝 的 不 满, 从 起 义 之 初 就 有 意 识 地
招贤纳士。每攻克 一 地, 他 都 邀 请 当 地 德 高 望 重 的 儒 生 为 自 己 运 筹
帷幄,并与之共同 商 议 定 国 安 邦 大 计。 这 不 仅 加 速 了 他 夺 取 政 权 的
步伐, 而 且 坚 定 了 他 对 儒 学 的 信 念。 登 基 伊 始, 成 为 明 太 祖
1368—1398) 的他便颁诏云:

天下之治,天下之贤 共 理 之。 今 贤 士 多 隐 岩 穴, 岂 有 司 失
于敦劝欤?朝廷 疏 于 礼 待 欤? 抑 朕 寡 昧 不 足 致 贤, 将 在 位 者 壅
蔽使不 上 达 欤? 不 然, 贤 士 大 夫 幼 学 壮 行, 岂 甘 没 世 而 已 哉?
天 下 甫 定, 朕 愿 与 诸 儒 讲 明 治 道, 有 能 辅 朕 济 民 者, 有 司
礼遣。[
4]

两年后,他再次下诏说道:

自今年 八 月 始, 特 设 科 举, 务 取 经 明 行 修、 博 今 古、 名 实
相称者,朕将亲 策 于 廷, 第 其 高 下 而 任 之 以 官, 使 中 外 文 臣 皆


 11
由科举而进,非科举者,毋得与官。[
5]

同年,他下令儒士为武将讲 授经、史。次年,他两 次 举 行 会 试,
以便能拥有足够儒生候补者以充实全国官缺。
除将已受过训练 的 儒 生, 通 过 科 举 制 吸 收 进 官 场 外, 他 还 广 置
学校,提高读书人 的 社 会 地 位, 以 培 育 大 批 新 儒 生。 明 朝 在 京 城 设
有国子监,监生得 到 政 府 慷 慨 的 资 助, 不 时 还 可 得 到 赏 赐, 他 们 的
妻子儿女则受到 皇 后 的 直 接 眷 顾。 政 府 还 出 资 为 那 些 贫 寒 的 监 生 娶
妻成家。
关于地方学校,有记载如下:

郡县之学与太学 相 维 创 立 自 唐 始 [
6], 宋 置 诸 路 州 学 官, 元

国 颇因之,其法皆 未 具。 迄 明, 天 下 府 州 县 卫 所 皆 建 儒 学, 教 官

儒 四千二百余员, 弟 子 无 算。 教 养 之 法 备 矣。 …… 盖 无 地 而 不 设
学 之学,无 人 而 不 纳 之 教, 庠 声 序 音, 重 规 叠 矩, 无 间 于 下 邑、

治 荒郊、山陬、海涯,此明 代 学 校 之 盛, 唐 宋 以 来 所 不 及 也。 生
员虽定数于国初,未几即命增广,不拘额数。[
7]

所有这些生员,都得到政府的 资 助,全无衣食之忧。 除 此 之 外,
他们还有资格参 加 乡 试。 乡 试 取 中 的 称 举 人。 举 人 和 太 学 生 有 资 格
参加会试和殿试,在这些考试中取中的称进士。
生员生前总有机会参加乡 试。但是,他 们年过 50 也 可 退 休。 在
此情形下,他们就 无 须 承 担 任 何 公 民 的 义 务。 那 些 无 缘 进 入 这 些 学
校的读书人,可以通过一系列考试而 成 为他们中的正式成员。这 样,
他们也就具备了参加乡试的资格。
所有这些制度,一直延续至清末。
尽管通过科举 制, 儒 化 了 官 吏 阶 层 的 所 有 新 成 员, 使 之 接 受 了
忠君教育,可生性 多 疑 的 明 太 祖 并 未 因 此 高 枕 无 忧, 因 为 还 有 一 批
手握重兵的武将 存 在, 而 正 是 这 些 人 帮 助 他 从 一 个 穷 和 尚 走 上 了 中
国至尊的宝座。所以,他便利用种种借 口,逐渐 将这批人杀戮 殆 尽。
500 多 名 次 要 的 武 将 致 仕。[
在位的头 29 年,他迫 使 2  8]晚 年, 他 不

再设专任宰相,因 为 后 者 可 能 渐 渐 侵 夺 皇 帝 至 高 无 上 的 威 权, 并 开
始起用一 小 批 儒 生, 冠 以 “大 学 士 ” 之 名, 辅 佐 自 己, 决 定 军 国
大事。
借此,他逐渐但稳 步 地 实 现 了 建 立 极 度 中 央 集 权 政 府 和 全 面 儒
化知识阶层的意 图, 而 儒 生 阶 层 也 依 仗 帝 王 权 势, 从 政 治 和 社 会 上


 12
专制地统治着中国。
明太祖的策略,不 仅 为 明 朝 历 代 皇 帝 而 且 也 为 清 朝 皇 帝 所 紧 密
因袭和更加强化。其中,明 代 的 永 乐 皇帝 ( 1403—1425), 清 代 的 顺
1644—1662)、康熙 (
治 ( 1662—1723)、雍正 (1723—1736) 和乾
隆 (
1736—1796) 等帝,更是如此。
明、清两代的统治集团,利用儒化 富 有才干和雄心勃勃 的 平 民,
使其效忠于皇室 以 确 保 自 己 的 既 得 利 益, 是 非 常 成 功 的。 在 取 得 这
种成功的过程中,儒 生 阶 层 的 既 得 利 益 也 如 此 深 深 地 植 根 于 社 会 之
中,甚至皇帝也不能随心所欲地将之根除或者哪怕只是减弱。
一般来说,明、清 两 代 的 儒 生 阶 层 大 体 相 似, 因 此 我 们 可 以 对
这两个朝代的儒 生 阶 层 作 一 个 总 的 描 述, 看 看 他 们 的 既 得 利 益 是 如

何强大。 八

也许我们不难设 想, 一 般 而 言, 官 僚 儒 生 比 之 布 衣 儒 生 更 加 显  
赫,因为他们拥有 实 权, 尽 管 有 时 极 负 盛 名 的 布 衣 儒 生 拥 有 超 过 宰 儒

相的声望。所以,李伯元在他的 《官场现形记》 的序言中说: 的


官之位高 矣! 官 之 名 贵 矣! 官 之 权 大 矣!———五 尺 童 子 皆 统
能知之。 …… 盖 官 者, 有 士、 农、 工、 商 之 利, 而 无 士、 农、 治

工、商之劳也。[
9]

次于官吏的是科举考试中的进 士、举 人和生员。他们之 有 权 势,


主要是因为 他 们 是 潜 在 的 官 吏。 进 士 和 举 人 的 种 种 特 权 自 不 待 言,
任何人只要在科 举 考 试 这 种 特 殊 社 会 阶 梯 上 攀 上 一 级 成 为 生 员, 就
会大大与众不同,高人一等。所 以 《儒 林 外史》 中,范进得 中 生 员,
他的丈人便对他说:

你如今既中了相公 [
10],凡事要立起个体统来。…… 若是家

门口这些做田 的、 扒 粪 的, 不 过 是 平 头 百 姓, 你 若 同 他 拱 手 作
揖,平起平坐,这就是坏了学校的规矩,连我的脸上都无光了。
11]
你是个烂忠厚没用的人,所以这些话我不得不教导你。[

中了生员,不仅大 大 地 提 高 了 社 会 地 位, 而 且 还 享 有 其 他 众 多
的社会、政治和 经 济 特 权。 首 先, 一 旦 取 中 生 员, 便 可 以 不 受 统 治
阶级剥削。清初,顾亭林在他的 “生员论” 中说:

天下之生员,县以三百计,不下五十万人。……
一得为此,则 免 于 编 氓 之 役, 不 受 侵 于 里 胥。 齿 于 衣 冠,
得以礼见官长而无笞捶之辱。


 13
故今之愿为生员者,非必其慕功名也,保身家而已。[
12]

再者,由于只有 生 员 能 读 书 作 文, 所 以 他 们 垄 断 了 舆 论; 又 由
于他们知悉地方官府的隐私,并受到儒生衣冠的保护 [
13], 所以结党

营私,左右官府, 鱼 肉 百 姓, 官 府 却 不 敢 过 问, 因 为 他 们 这 一 阶 层
十分庞大,极有影响。顾亭林又说:

今天下之出入 公 门 以 挠 官 府 之 政 者, 生 员 也; 倚 势 以 武 断
于乡里者,生员也;与胥史 [
14]为缘,甚有身自为 胥史者, 生员

也;官府一拂其 意, 则 群 起 而 哄 者, 生 员 也; 把 持 官 府 之 阴 事
而与之为市者,生员也。
前者噪,后 者 和; 前 者 奔, 后 者 随。 上 之 人 欲 治 之 而 不 可
中 治也,欲锄 之 而 不 可 锄 也。 小 有 所 加 则 曰: “是 杀 士 也, 坑 儒

的 也。” 百年以来以此为大患。

学 而一二识治体 能 言 之 士, 又 皆 身 出 于 生 员, 而 不 敢 显 言 其


15]
弊,固不能旷然一举而除之也。[

随着生员在科举 考 试 中 层 层 得 中, 他 们 的 组 织 也 日 益 强 大, 他
们的权力、声望、 荣 耀 和 名 气 也 随 之 增 加。 对 此, 吴 敬 梓 在 他 的 讽
刺小说 《儒林 外 史》 中 作 了 淋 漓 尽 致 的 描 述。 顾 亭 林 的 描 述 也 是 十
分清晰的,只是有些一般化。他说:

生员之 在 天 下, 近 或 数 百 千 里, 远 或 万 里; 语 言 不 同, 姓
名不通,而一登 科 第, 则 有 所 谓 主 考 官 谓 之 座 师, 有 所 谓 同 考
官者谓之房师,同榜之士谓之 同年,同年之子 谓之 年 姪, 座 师、
房师之子谓之 世 兄, 座 师、 房 师 之 谓 我 谓 之 门 生, 而 门 生 之 所
取中者,谓之门孙,门孙之谓其师之师谓之太老师。
朋比胶固,牢不可解。书牍交于道路,请托遍于官曹。
其小者,足 以 蠹 政 害 民; 其 大 者, 至 于 立 党 倾 轧, 取 人 主
16]
太阿之柄。[

这样一个享有大量 特 权 而 且 极 富 影 响 力 的 浮 于 社 会 之 上 的 庞 大
而强有力的阶层, 主 要 靠 鱼 肉 百 姓, 横 行 乡 里, 过 着 大 大 优 越 于 平
民百姓的生活,究 其 缘 由, 他 们 不 过 是 从 朱 熹 学 说 中 获 得 了 一 些 非
常有限的儒学 知 识。 多 么 奇 妙 的 既 得 利 益! 所 以, 在 此 情 形 下, 任
何危及儒学、尤其 是 危 及 朱 熹 学 说 的 变 革, 都 会 这 样 那 样 地 对 这 个
不事生产 的 阶 层 意 味 着 贫 困、 无 力、 羞 辱 和 其 他 不 同 程 度 的 不 幸。
所以,顾亭林说,读书人为猎取功名,乃


 14
身家之情,先王所弗 能 禁, 故 以 今 日 之 法, 虽 尧 舜 复 生 能
去朝之四凶而不能息天下之关节也。[
17]

综上所述,我们 可 以 想 象, 在 明、 清 两 代, 人 民 想 要 发 动 反 儒
学变革是多么困 难。 实 际 上, 儒 学 统 治 中 国 一 直 到 清 末。 中 华 民 国
成立 5 年后,在胡适、陈独秀及其同 僚 和 追 随者于 1917 年发起 的 中
国文艺复兴运动中,以及李大钊、陈 独 秀 等 1919 年领导的五四 运 动
中,才出现一个真 正 的 反 儒 学 运 动。 就 是 这 一 运 动, 还 是 遭 到 抱 残
守缺的知识阶层强有力的反对,他们的 领 袖正是以儒学 闻名的林纾、
严复和章士钊。
所有这一切,使得 中 国 的 统 治 阶 级 在 长 达 五 个 半 世 纪 里, 一 方
面竭力摧毁现有 著 述 中 涉 嫌 反 儒 学 的 内 容, 另 一 方 面 全 力 抵 抗 西 方 第

文化的渗透。结果, 这 个 时 期 中 国 的 知 识 生 活 被 迫 在 儒 学 中 经 历 了 章
三个巨大的转折。  




文字狱 制

自秦始皇焚书坑 儒 以 来, 中 国 几 乎 历 朝 都 出 现 过 文 字 狱。 陈 登
原依据可考的史 料 指 出, 文 字 狱 与 历 代 统 治 阶 级 维 护 自 己 的 既 得 利
益密切相关。[
18]下面让我们看看明、清两代的情况。

如上所述,明太祖 生 性 多 疑, 他 特 别 忌 讳 自 己 在 起 兵 反 元 之 前
曾出家做过和尚 的 历 史。 由 于 害 怕 因 此 而 遭 到 出 身 儒 生 的 大 臣 们 的
蔑视,他曾 诬 陷 一 个 大 臣 在 上 疏 中 影 射 自 己 不 光 彩 的 过 去 而 杀 了
此人。
除此之外,他甚 至 认 为 《孟 子》 中 有 过 多 的 民 本 思 想, 加 以 修
订,删去其中的 85 句。像以往的朝 代 一样,他也禁止私人研究 天 文
学。1376 年,他下诏命令所 有 吏 民 将 前 代 术 数 之 书 悉 数 上 交, 一 并
焚毁。暗藏、私用者斩。
尽管如此,但与他的儿子永乐皇帝 成 祖相比,乃是小巫 见 大 巫。
这位永乐皇 帝 不 仅 禁 止 一 般 的 反 儒 学 著 述, 而 且 还 禁 止 不 符 合 程、
朱等宋儒学说的著述。陈鼎有记载如下:

太祖高皇 帝 即 位 之 初, …… 一 宗 朱 氏 之 学。 …… 成 祖……
19],
益张而大 之。 命 儒 臣 辑 《五 经 四 书 大 全》 及 《性 理 全 书 》[
颁布天下。


 15
饶州儒 士 朱 季 友, 诣 阙 上 书 专 诋 周、 程、 张、 朱 之 说。 上
览而怒曰:“此儒之贼也。” 命有司声罪杖遣,悉焚其所书, 曰:
“毋误后人。”
于是邪说屏息迨今二百余年。[
20]

明朝以文字狱著 称。 可 是 最 彻 底、 最 广 泛 的 文 字 狱 则 出 现 于 清
代的上半叶,尤其是乾隆朝。
由于清入关 取 代 明 朝 很 得 益 于 一 批 政 治 上 失 意 的 儒 生 的 协 作,
清初三位 皇 帝, 由 皇 太 极 至 康 熙, 作 了 许 多 努 力 以 笼 络 儒 生 阶 层。
当他们日益站稳 脚 跟 后, 便 开 始 改 变 自 己 的 策 略。 于 是, 顺 治 末 康
熙初,便出现了庄 廷  一 案。 一 个 卸 任 的 汉 族 知 县 控 告 他 私 自 编 印
中 具有反清言论的明史。此案共处 决 221 人,其中 包括 70 位涉嫌 的 学

的 者。书商和刻印者以及涉嫌者的妻子儿女也遭到株连。


此案才过 4 年, 又 有 沈 天 甫 案, 长 江 南 北 名 士 俱 被 卷 入, 但 仅
统 有 4 人被处决。此后 45 年没有出现 大 规 模 案件。接着 便是方 孝标 和

戴名 世 案, 死 者 戮 尸, 生 者 处 决、 下 狱、 流 放, 方、 戴 两 族 尽 遭
株连。
所有这些案子, 都 与 侮 慢 清 廷 有 关。 清 统 治 者 认 为, 是 非 儒 家
书籍将这些知识 分 子 引 向 了 歧 途。 于 是, 又 过 了 两 年, 便 发 生 了 以
下事件:

康熙五十三年,谕礼部 曰: “朕 维 治 天 下 以 人 心 风 俗 为 本,
欲正人心,厚风 俗, 必 崇 尚 经 学, 而 严 绝 非 圣 之 书, 此 不 易 之
理也。近见坊间 多 卖 小 说 淫 词, 荒 唐 俚 鄙, 殊 非 正 理, 不 但 诱
惑愚民,即缙绅士子,未免游目 而 蛊 心焉。所关于风 俗 者 非 细,
应即通行严禁。……” 旋九卿议奏: “凡坊肆一应小说淫词, 严
查绝禁,着将版 片 书 籍, 一 并 尽 令 销 毁, 违 者 治 罪。 印 刻 者 杖
21]
流,市卖者杖徙。”[

康熙时期,满族在 中 国 的 统 治 逐 渐 达 于 极 盛, 而 文 字 狱 也 随 之
日益严酷而 彻 底。 到 雍 正 在 位 12 年 间, 反 清 与 非 圣 的 案 件 不 断 发
生。例如,雍正 4 年, 由 于 他 臆 断 两 位 主 考 官 写 作 反 叛 文 章, 侮 辱
讽刺皇上而加以 杀 害。 为 方 便 计, 对 其 他 案 例, 让 我 们 援 引 傅 路 德

L.C.Good
rich) 的研究加以说明。

诗人钱名世仅 写 了 一 篇 韵 文, 颂 扬 年 羹 尧 平 藏 之 功, 并 主
张在康 熙 所 立 平 藏 碑 后 为 年 立 碑, 于 是 被 革 职, 并 迫 使 他 将


 16
“名教罪人” 匾额悬挂于正 门 之上,加 以凌辱;更有甚 者, 雍 正
还要求所有参加 科 举 考 试 得 中 的 吏 民 写 作 诗 文 讽 刺 攻 击 他, 使
他痛苦至极,感到生不如死。
另外还有一些气量狭窄的例子。 《东华录》 中的三个例子表
明,雍正对于那些 对 他 自 己 和 皇 室 表 示 真 实 的 或 假 想 的 不 敬 的
作家和诗人,很有些神经质。他对 他们和他们的家 族愤 怒 至 极。
不过,尽管这些人 的 著 述 遭 到 了 检 查, 但 没 有 说 明 对 这 些 著 述
如何处理。据推 测, 大 概 是 被 销 毁 了, 因 为 在 现 今 文 献 目 录 中
找不到……那些著述的名称。[
22]

吕留良案是雍正 年 间 的 最 大 案 件。 吕 留 良 死 于 康 熙 年 间, 可 他
的著述被 发 现 具 有 反 满 的、 叛 逆 的 思 想。 其 结 果, 对 于 他 的 族 人、 第

弟子和倾慕者,残 酷 的 处 罚 接 踵 而 至, 其 中 死 者 被 戮 尸, 所 有 子 孙 章
不是被逐,就是为 奴。 所 有 散 布 于 民 间 的 吕 留 良 著 述 被 勒 令 一 年 内  

予以彻底地焚毁。 学

雍正之子乾隆,完成了清王朝规 模 最 大、程度最深入的 文 字 狱。 专

在他统治期间,这类案件不胜 枚 举。萧 一 山在他的 《清代通史》 中, 统

23]傅路德在中国对此课题进行了两
叙述了他认为比较重要的 15 件。[
年研究后,写出 了 名 为 《乾 隆 时 期 文 字 狱》 的 专 著, 其 中, 他 依 照
时间顺序列举了最重要的四件大案:

1741—1742   谢济世案
1755 胡中藻案
1768 齐召南齐周华案
1769 24]
钱谦益案 [

在此,让我们简 要 地 谈 谈 其 中 两 案。 显 而 易 见, 谢 济 世 案 与 统
治阶级的既得 利 益 关 系 密 切。 早 在 雍 正 年 间, 他 因 所 注 《大 学》 非
议程、朱,充军西陲。 然 而 在 流 放 的 9 年 中, 他 仍 孜 孜 不 倦 地 著 书
立说,已完成 了 对 儒 家 其 余 经 典 的 注 疏。 假 使 他 的 注 疏 声 望 日 高,
超过朱熹,那么通 过 科 举 制 度 爬 到 社 会 上 层 的 儒 生 阶 层 的 声 望, 就
会由于他们所学程朱之学的地位相对下降而减弱。1735 年由于大赦,
谢济世得 以 返 回 原 籍, 并 连 续 两 次 入 官, 后 一 次 是 在 湖 南。 那 时,
他的著述声望日隆。当乾隆从其他儒生获悉此情况后,断然下旨:

伊 (湖广总督 孙 嘉 淦) 到 任 后, 将 谢 济 世 所 注 经 书 中 显 与
程、朱违悖、抵牾或标榜他人之处,令其查明具 奏, 即 行 销 毁,


 17
毋得存留。[
25]

这位总督圆满地 完 成 了 任 务, 乾 隆 在 他 的 奏 折 上 朱 批 “所 办 甚
妥,止可如此而已。”
上列第四案———钱谦益 案 表 明 了 文 字 狱 的 加 剧。1769 年, 乾 隆
下令在帝国之内, 对 认 定 为 钱 谦 益 著 述 的 每 一 页 和 刻 板, 进 行 一 次
全面而细致地搜查。以下为诏书的一部分。

钱谦益业已身死骨朽,姑免 追 究。但此等 书 籍, 悖 理 犯 义,
岂可听其流传,必当 早 为 销 毁。 著 各 该 督 抚 等 将 《初 学》、 《有
学》 二集所属 书 肆 及 藏 书 之 家, 谕 令 缴 出, 汇 齐 送 京。 至 于 村
塾乡愚僻处山 陬、 荒 谷 者, 并 著 广 为 出 示, 明 切 晓 谕, 定 限 二


年之内,俾令尽 行 缴 出, 毋 使 稍 有 存 留。 钱 谦 益 籍 隶 江 南, 其
的 书板必当尚存, 且 别 省 或 有 翻 刻、 印 售 者, 俱 著 该 督 抚 等 即 将

学 全板尽数查出, 一 并 送 京, 勿 令 留 遗 片 简。 朕 此 旨 实 为 世 道 人

治 心起见,……特此通谕中外知之。[
26]

所有这些案件,尤 其 是 钱 谦 益 案, 不 过 是 为 乾 隆 范 围 最 全 面 的
一次文字狱铺平了道路。
由于违禁书籍 屡 禁 不 止, 乾 隆 认 为 一 定 还 有 很 多 未 被 查 出。 所
以他决定收集中 国 现 存 的 所 有 书 籍, 以 便 消 灭 其 中 全 部 反 清、 非 儒
的著述,并从有利 于 统 治 阶 级 特 别 是 皇 族 的 既 得 利 益 出 发, 修 订 其
余的书籍。 为 达 此 目 的, 他 于 1772 年 即 他 登 基 的 第 37 年, 设 立
《四库全书》 馆。经两年努力,1774 年,乾隆宣称运抵京师的书籍已
逾万册。这些书 籍 均 交 付 《四 库 全 书》 馆 进 行 全 面 审 查, 以 便 及 时
发现并焚毁那些有危害的著述。另一方面,他诏令地方官府说:

……该督 抚 等 接 奉 前 旨, 自 应 将 可 备 采 择 之 书 开 单 送 馆。
其或字义触碍者,亦当分别查出,奏 明 或封固进呈, 请 旨 销 毁。
或在外 焚 弃, 将 书 名 奏 闻, 方 为 实 力 办 理。 乃 各 省 进 到 书 籍,
27], 并 不 见 奏 及 稍 有 忌 讳 之 书, 岂 有 裒 集 如 许 遗
不下万余 种 [
书,竟无一违碍 字 迹 之 理? 况 明 季 造 野 史 者 甚 多, 其 间 毁 誉 任
意,传闻异同,必 有 诋 触 本 朝 之 语, 正 当 及 此 一 番 查 办, 尽 行
销毁,杜遏邪言,以正人心而厚风俗。
……其各省缴 到 之 书, 督 抚 等 或 见 其 书 有 忌 讳 者, 撤 留 不
解,亦未可知。设或 竟 未 交 一 关 碍 之 书, 则 恐 其 仍 系 匿 而 不 献
者,传谕该督抚 等 于 已 缴 藏 书 之 家, 再 令 诚 妥 之 员 前 往, 明 白


 18
传 谕: “如 有 不 应 存 留 之 书, 即 速 交 出, 与 收 藏 之 人 并 无 关
碍。……”若此次传谕之后,复有隐 讳 存 留,则是 有 心 藏 匿 伪 妄
之 书, 日 后 别 经 发 觉, 其 罪 转 不 能 逭, 承 办 之 督 抚 亦 难 辞
其咎。[
28]

颁布以上 诏 令 两 年 后, 即 1776 年, 乾 隆 降 旨 褒 奖 江 西 巡 抚 海
000 多册,运送至京。可想而知,全国收
成,因其一省便收缴禁书 8 
缴并送抵京师的书该 有 多 少!1777 年, 湖 广 总 督 上 皇 帝 疏 中 为 我 们
提供了关于收缴禁书方法的信息。该疏云:

只要我们命令 地 方 官、 教 官 和 其 他 可 资 信 赖 的 代 理 人 去 指
示地保挨家挨 户 地 查 寻, 也 许 就 可 以 做 到 无 所 遗 漏。 可 是, 如
果有的家庭没 有 能 识 字 的 人, 或 者 仅 有 妇 女, 那 就 很 难 发 现 我 第

们所寻求的书 籍。 所 以 我 就 委 派 一 些 待 缺 的 教 职 人 员, 让 他 们 章
 
到自己的家乡 去, 以 亲 友 身 份, 到 涉 嫌 者 家 中 去 查 找。 这 样 就 儒

简化了搜查过 程。 作 为 鼓 励 的 手 段, 谁 查 获 的 禁 书 多, 就 把 他 的
的名字列在 补 缺 名 单 的 前 面; 反 之, 则 列 在 后 面。 所 以, 他 们 专

在搜查过程中, 相 互 竞 争, 十 分 卖 力。 我 还 严 令 官 方 代 理 人 和 统

府县官员付钱给 藏 书 之 家。 为 了 进 行 全 面 的 搜 查, 像 与 教 职 人
29]
员合作那样,我还号召太学生和乡绅们与官府合作。[

即便如 此 彻 底 的 搜 查, 仍 不 能 使 乾 隆 满 意。 第 2 年, 他 降 旨
敦促:

虽然已有大量应 予 谴 责 的 书 籍 呈 送 前 来, 我 想 这 并 不 就 是
全部,必然还有一 些 留 在 穷 乡 僻 壤 的 非 常 贫 穷 的 人 家, 那 里 的
30]
居民没有机会听到我的谕令。[

此一提示自然加 强 了 搜 查。 这 里 我 们 应 当 回 忆 一 下: 当 各 地 官
吏像我们以上描述的那样搜查禁书时, 《四库全书》 馆聘有 359 名博
学的儒生奉乾隆旨 意 审 查 所 有 运 抵 京 师 的 书 籍。1780 年, 《四 库 全
书》 馆编制了第 一 批 禁 书 书 目 以 供 乾 隆 裁 决。 其 他 书 目 随 后 也 编 制
完成。[
31]人 们 发 现 了 大 概 是
1780 年 和 1782 年 的 两 个 布 告, 是 给 江
苏、安徽两省居 民 看 的。 布 告 宣 称: 书 目 已 在 各 地 印 出, 并 发 给 地
方行政长官;所有 城 镇 与 乡 村 居 民 应 交 出 书 目 中 所 列 的 书 籍。 为 预
防书目可能有遗漏,官吏们附言曰: “要是有人持有书目未列的蛊惑
人心之书,也应上交。”
虽然 1778 年乾隆宣布 1780 年 为 搜 查 的 最 后 期 限, 但 是 到 1778


 19
年 5 月,乾隆又降谕曰:

今据陈用敷奏,伊到任后,各 属 呈缴 各书, 已 有 三 十 余 种。
安徽尚非大省,应禁之书,历 年 犹 未 能 收缴净 尽, 江 苏、 江 西、
浙江省份较大, 素 称 人 文 之 薮, 民 间 书 籍 繁 多, 何 以 近 年 总 未
据该抚等续行 查 缴? 岂 该 三 省 于 应 缴 之 书, 业 已 搜 查 净 尽? 抑
该督抚于此等 事 件, 视 为 无 关 紧 要, 竟 不 饬 属 认 真 查 办 耶? 著
传谕书麟、 闵 鹗 元、 何 裕 城、 琅 玕 等, 各 严 所 属, 细 心 查 察。
如应禁各书,该 省 尚 有 留 存 之 本, 即 行 解 京 销 燬, 务 宜 实 力 查
办,俾搜查净尽,毋得久而生懈,视为具文![
32]

此后,浙江巡抚曾 上 奏 皇 帝, 说 他 正 命 令 属 员 发 布 强 有 力 的 告


示,并领导所属地 方 官 员, 进 行 真 心 实 意 的 有 效 搜 查; 还 派 少 数 精
的 干官员不动声色 地 到 书 肆 中 搜 购 书 籍; 等 等。 总 之 他 将 使 搜 查 工 作

学 33]
进行得如此彻底,以便所有应搜剿之书无一遗漏。[

治 这次文字狱持续到 1799 年乾隆 死 亡、第二 部 《四库全书》 告 成
之时。
如上所述,文字 狱 全 过 程 的 发 展, 就 像 滚 雪 球 一 般。 随 着 追 查
禁书活动的进展, 乾 隆 自 己、 他 的 大 臣 和 地 方 官 吏 一 再 提 出 一 些 新
想法;只要这些新 想 法 有 一 定 价 值, 就 立 即 传 谕 各 省 巡 抚 和 各 地 总
督在整个帝国付诸实施。
其结果,大量书籍遭到焚毁;焚 毁 数 量究竟有多 少, 几 难 确 定。
根据当时发 现 的 有 关 书 目 和 其 他 参 考 资 料, 傅 路 德 得 出 下 列 统 计。
他认为,这些统计数字如果有误,就是有所漏列。

320 种
全部禁毁的书籍   2 
部分禁毁的书籍 342 种
仅删除少数悖逆
  字句的书籍 3种
合计 665 种 [
2  34]

尽管此表不完整, 但 所 列 书 籍 数 目 已 使 我 们 了 解 到, 乾 隆 与 儒
生是如何沆瀣一 气, 打 着 维 护 名 教, 匡 正 人 心 的 幌 子, 摧 残 中 国 文
献的。那部乾隆自诩为包括天下 所 有书 籍 的 《四库全书》,也只收 书
457 种 (另有存目书籍 6 
3  766 种), 而 焚 毁 或 部 分 焚 毁 等 书 籍 竟 达
665 种,思之令人发指!
2 
关于焚毁书籍的种类,傅路德作了如下记载:


 20
各种书籍无一幸免:短 篇 故事、 传 奇、 戏 剧、 诗 歌、 词 赋、
小品文、类书、经典 注 疏, 同 样 还 有 历 史 资 料、 传 记、 战 争 和
海防著作、地理 论 著、 舆 地 志、 编 年 史 集 和 科 举 试 卷 等。 甚 至
包括略经 《四库全书》 编辑们批评的书籍。[
35]

如上所述,即使 是 《四 库 全 书》 中 保 存 下 来 的 书 籍, 也 遭 到 仔
细审查。首先是那 359 个 在 儒 学 尤 其 是 朱 熹 学 说 中 具 有 深 刻 既 得 利
益的儒生的审查,其 次 是 只 关 心 儒 学 和 民 众 对 清 王 朝 忠 诚 的 乾 隆 的
审查。陈登原基于 大 量 的 证 据 指 出, 许 多 书 籍 由 于 带 有 侮 慢 清 廷 之
意,由于具有道教 或 性 爱 色 彩, 由 于 系 叛 逆 者 著 作, 或 由 于 有 损 皇
帝的威严,都遭到部分删削和篡改。[
36]

所有这些,便是这位著名皇帝对于 中国 文献和知识 的所作 所 为。 第



但更令人惊异的 是, 在 其 大 兴 文 字 狱、 全 面 摧 残 文 献、 不 断 荼 毒 与 章
窒息知识分子心 智 之 后 的 一 个 世 纪 里, 儒 生 阶 层 却 迅 速 彻 底 地 将 乾  

隆实际上的所 作 所 为 抛 之 脑 后, 还 赞 颂 他 是 孔、 孟、 程、 朱 之 道 的 学

伟大捍卫者 和 中 国 文 化 的 伟 大 保 护 者, 至 少 是 这 种 伟 大 人 物 之 一。 专

只是从辛亥革命 以 来, 由 于 有 关 这 次 文 字 狱 的 书 籍 和 档 案 陆 续 被 发 统

现,我们才逐渐认 清 这 位 皇 帝 究 竟 干 了 些 什 么 事 情, 真 相 才 大 白 于
天下。
有了对上述历 次 文 字 狱 的 了 解, 我 们 就 不 难 想 象, 中 国 的 知 识
分子在明、清两朝, 是 如 何 思 考 问 题 和 著 书 立 说 的, 又 思 考 了 些 什
么问题和著述了些什么样的书籍。

抵制西方文化

虽然早在汉代,中 西 已 有 交 往, 但 直 至 元 朝 西 方 文 化 并 没 有 得
到较大规模的传 入。 如 我 们 前 面 所 说, 明 王 朝 的 兴 起, 标 志 着 统 治
阶级在儒学中的 既 得 利 益 得 到 有 力 的 恢 复, 从 而 又 结 束 了 这 一 传 入
过程。在此,我们只 简 要 回 顾 一 下 明、 清 两 代 统 治 阶 级 既 得 利 益 是
如何运作以抵制西方文化,尤其是基督教和科学传入中国的。
16 世纪后期和 17 世纪初期,东西方的接触是由于航海术的进步
和欧洲天主 教 的 东 渐 运 动。 这 一 切 又 起 因 于 西 班 牙 人 和 葡 萄 牙 人。
尽 管 天 主 教 的 传 教 活 动 紧 随 着 葡 萄 牙 人 在 东 方 的 发 现 和 移 殖 之 后,
但中国人不友好 的 态 度 却 阻 止 他 们 早 期 随 商 人 进 入 中 华 帝 国。 在 中


 21
国的真正传教活 动, 是 从 耶 稣 会 士 利 玛 窦 和 他 的 同 僚 们 开 始 的。 利
玛窦于 16 世纪 80 年代后期到达东方。
在研究先前传教 士 遇 到 的 困 难 并 更 多 地 了 解 了 中 国 以 后, 这 些
耶 稣 会 会 士 发 现 传 教 的 阻 碍 来 自 于 统 治 阶 级 在 儒 学 中 的 既 得 利 益。
于是,他们一方面 猛 烈 地 攻 击 佛 教, 另 一 方 面 积 极 地 同 儒 生 阶 层 交
往,他们将自己打 扮 成 儒 生, 并 自 称 西 儒, 还 力 陈 耶 稣 基 督 的 教 义
与 《四书》 和 《五经》 并行不悖。
即便是这些策略 也 难 以 赢 得 儒 生 阶 层 的 兴 趣 和 首 肯。 利 玛 窦 起
初到达陪都南京,却在一群儒生的 迫 害下 被迫离去。经过 近 20 年 的
不懈努力,到 1599 年,利玛窦和他的同 僚 才在澳门以外拥有了 7 名


成员和 3 个传教点。
国 最终他的机会来 了。 当 时, 明 王 朝 在 沿 海 倭 寇 侵 扰 和 日 益 强 大

儒 的清王朝的威 胁 下, 几 已 筋 疲 力 尽。 其 经 济 崩 溃, 军 力 衰 弱, 一 如

统 宋仁宗之时。儒生 阶 层 由 于 其 知 识 生 活 的 传 统 鄙 视 武 人, 耻 言 经 世

致用之学,对自 然 科 学 一 无 所 知, 一 旦 山 雨 欲 来, 便 束 手 无 策。 这
一切激起了布衣 儒 生 对 当 时 知 识 生 活 的 强 烈 反 响, 从 而 产 生 了 下 一
节我们将要提及 的 清 初 汉 学。 与 此 同 时, 以 徐 光 启、 李 之 藻 等 为 首
的一小批儒生,坚 信 耶 稣 会 士 的 科 学 技 术 可 以 安 邦 兴 国, 使 当 时 中
国的知识生活起死回生。
在他们的帮助和 建 议 下, 利 玛 窦 及 其 同 僚 于 1601 年 抵 达 北 京。
在那里,利玛窦使 用 了 他 在 其 他 几 座 城 市 取 得 成 功 的 办 法, 即 运 用
欧洲的科学知识 以 赢 得 学 者 们 的 好 感。 而 且, 为 了 在 言 谈 举 止 上 更
像儒生,他通过 勤 勉 地 学 习 和 运 用, 很 是 谙 熟 儒 家 经 典。 因 此, 他
得到朝廷的接纳, 而 西 方 科 学 特 别 是 数 学、 天 文 学、 地 理 学 等 和 基
督教首次相 当 大 规 模 地 进 入 中 国。 到 1605 年, 北 京 的 新 教 徒 超 过
200 人。潮州的传教活动深入到边远乡村。洗礼已公开举行,并具有
相当仪式。入教前, 新 信 徒 或 者 根 据 教 士 建 议 的 形 式, 或 者 用 自 己
的语言,进行公开忏悔。
所有这些,种下了我们随后将要提及 的著名的礼 仪之争的 种 子,
并导致了 1606 年传教活动的暂时倒退。1610 年,利玛窦去世,但第
2 年朝廷又进一步认可了传教活动。这是由于利玛窦的远见。某个时
间以前,他注意到 历 法 在 中 国 政 治、 农 事、 社 会 和 商 业 生 活 中 的 重
要地位。因此,他敦促耶 稣 会 选 派 一 名 天 文 学 家 来 华。1606 年, 熊
三拔来到中国。就 在 几 年 前, 钦 天 监 除 了 出 现 许 多 小 错 误 外, 还 误


 22
报了一次日食。1611 年,朝 廷 诏 令 传 教 士 改 制 历 法 并 翻 译 欧 洲 天 文
学著作。熊三拔在徐 光 启 和 其 他 中 国 基 督 教 学 者 的 监 督 和 协 作 下 承
担了这一任务。耶 稣 会 会 士 在 朝 廷 的 这 一 巨 大 进 展, 直 接 危 及 儒 生
天文学家的既得 利 益, 从 而 引 起 1616 及 1622 年 两 起 教 案。 据 赖 徳
烈记载:

1616 年发生 了 一 起 严 重 的 教 案。 案 件 起 因 多 少 有 些 模 糊,
37]有联系的一位官员。 他对当时居于
但主要的煽动者是与礼部 [
南京的王丰肃神 父 怀 有 特 殊 的 仇 恨, 也 可 能 嫉 妒 一 些 天 主 教 的
中国学者。无论 出 于 何 种 动 机, 南 京 礼 部 禀 呈 皇 帝, 指 责 他 们
蛊惑人心……并 与 澳 门 的 外 国 人 图 谋 不 轨。 神 宗 下 诏, 押 解 传
教士至广东,以待遣返。…… 第

显然是由于同一具有敌意的官员的指使,1622 年教案再起, 章
传教士又被迫逃 离 或 隐 藏 起 来。 提 出 的 理 由 又 是 基 督 教 徒 蛊 惑  

人心。[
38] 学

从既得利益的角度来看,导致教案 的 原因一目了然。从 一 开 始, 专

明朝钦天监中所 有 重 要 职 位 均 由 通 晓 天 文 的 儒 生 担 任。 加 之, 日 历 统

是用来决定婚丧 嫁 娶 等 生 活 事 务 的 吉 凶 日 期 的, 所 以 一 般 来 说, 这
些儒生天文学家 又 是 礼 仪 专 家。 如 果 我 们 记 得 如 前 所 说, 明 代、 特
别是明末儒生阶 层 是 怎 样 发 展 壮 大, 政 府 职 位 对 它 的 成 员 又 是 多 么
重要,儒生的特权 又 是 如 何 植 根 于 儒 学 和 儒 家 文 物 制 度, 我 们 就 不
难理解与礼部有 联 系 官 员 对 王 丰 肃 的 敌 视。 因 为 他 拥 有 更 精 深 的 天
文学知识,和熊三 拔 一 样 有 资 格 作 为 钦 天 监 的 适 宜 人 选, 成 为 儒 生
阶层的竞争者。所以,这种敌视毫不 “特殊”。
当这些儒生为其 既 得 利 益 而 战 斗 时, 明 朝 军 队 却 在 朝 鲜 遭 到 手
持火枪火炮的日 军 的 小 挫。 此 外, 阻 止 满 族 扩 张 的 军 事 行 动, 也 迫
切需要先进 的 武 器。 这 种 时 势 虽 仍 未 使 朝 廷 解 除 对 基 督 教 的 禁 令,
但中止了迫害传教 的 活 动。1622 年, 著 名 的 耶 稣 会 士 罗 如 望、 阳 玛
诺和龙华民从 澳 门 被 召 至 北 京 督 铸 大 炮。 第 2 年, 艾 儒 略、 毕 方 济
等人也加 入 其 中。 由 于 这 种 必 要, 西 方 科 学 技 术 在 中 国 日 益 成 长。
例如,1620 年,由 22 名 传 教 士 带 入 中 国 的 7 
000 多 册 有 关 天 文 学、
历法、数学和 其 他 方 面 的 科 学 著 作, 交 给 了 中 “西 ” 儒 生 进 行 翻
39]这样,基督教就在 儒 生 阶 层 的 不 断 抗 议 和 攻 击 下, 逐 渐 得 到
译。[
发展。
崇祯皇 帝 是 西 方 文 化 的 重 要 庇 护 者。 他 在 位 的 17 年 (
1627—


 23
1644) 中,为了建立 一 支 强 大 的 军 队, 挽 救 面 临 崩 溃 的 经 济 情 况,
先后撤换了 50 多位宰臣。继位伊始,他 便 召 回因 支持耶稣会士而 遭
儒生阶层攻击致 仕 的 徐 光 启。 对 他 陈 述 的 训 练 军 队、 改 善 政 府 财 政
管理以及修订历法的主张,崇祯帝深信不疑。4 年后,徐光启晋升宰
辅,但在第 2 年 像 王 安 石 晚 年 一 样, 郁 郁 而 终。 徐 光 启 死 后, 儒 生
阶层为了维护自 身 的 既 得 利 益, 极 力 反 对 传 教 士 和 崇 祯 皇 帝。 由 于
他们盘剥过 甚, 民 众 忍 无 可 忍, 乃 揭 竿 而 起。 据 记 载, 为 了 报 复,
起义军两位最强 大 领 袖 李 自 成 和 张 献 忠 嗜 杀 士 人。 张 献 忠 甚 至 曾 一
度在他所辖地区佯装举行科举考试,杀掉了所有应考的儒生。
1644 年,李自成攻占 北 京, 崇 祯 帝 在 孤 立 无 助 的 心 境 中 自 尽。
中 随后清入关,取代明朝,有如探囊 取 物。虽然自 1644 年起清 就 已 定
国 都北京,但直至 1662 年晚明余烬才在南方熄灭。

儒 在这些岁月里,传教士的处境如何呢?赖德烈的记载如下:


治 在这种兵荒马乱的年代里,传教 活动 蒙难是意料 之 中 的 事。
可说来奇怪,它们竟壮大起来。……
在此争夺的岁 月 里, 基 督 教 不 仅 在 敌 对 的 皇 室 宫 廷 中 有 所
进展,而且已遍及 许 多 省。 …… 可 以 肯 定 地 说 …… 教 堂 迅 速 增
多,而长江下 游 和 北 京 则 是 其 根 据 地。 有 一 种 估 计 认 为,1627
000,遍布江西、浙江、江南、山东、山西、
年基督教徒人数为 13 
000。另一估
陕西和直隶,并且说又过 10 年,教徒人数已增至 40 
000,1650 年 增 至 150 
计认 为,1617 年 教 徒 人 数 为 13  000, 到
980。还有一个估计说,除云南、贵州以外,明末
1664 年增至254 
[40]
传教活动遍及各省,1663 年,全国基督教徒为 109 
900 人。

在这些年代里, 不 光 是 基 督 教, 西 方 科 学 技 术 也 得 到 发 展。 顺
治 2 年,朝廷采 用 了 传 教 士 修 订 的 新 历。 康 熙 年 间, 钦 天 监 制 造 和
使用了各种新式的天文观测 仪 器。而且,中国 境内的平定,部 分 地、
也许大大地是由于耶稣会士南怀仁大规模地督铸大炮。
这都是些 巨 大 的 变 革。 这 些 变 革 的 一 个 非 常 重 要 的 原 因 就 是:
在那些动荡的年 代 里, 儒 生 阶 层 一 盘 散 沙, 孱 弱 无 能。 随 着 时 光 的
流逝,由于和平的 重 建, 科 举 制 的 实 施, 儒 生 阶 层 的 实 力 得 到 迅 速
地恢复。1691 年,儒生们通 过 浙 江 省 开 始 了 压 制 基 督 教 徒 活 动, 除
1 所外,关闭了所有该省教堂。
虽然皇帝


 24
康熙并非不友 好, 但 礼 部 的 那 些 人, 可 能 由 于 儒 家 学 者 的
保守特性,却积极 地 反 对 异 域 信 仰, 鼓 吹 更 大 的 限 制 而 不 是 更
大的自由。[
41]

不过,由于耶稣 会 会 士 在 修 订 历 法、 铸 造 大 炮、 协 办 外 交 上 的
贡献,仍然赢得了皇族的支持。直至 1706 年长期酝酿的礼仪之 争 爆
发以前,基督教一直在中国发展。
何谓礼仪之争 呢? 如 我 们 前 面 所 说, 从 利 玛 窦 时 起, 耶 稣 会 会
士就开始有意识地使 他 们 传 教 方 法 适 应 于 统 治 阶 级 在 儒 学 中 的 既 得
利益。结果,1615 年以前,除其他问题外,还出现了这样一个问题:
是否应该谴责敬 孔 祭 祖 的 仪 式, 并 禁 止 基 督 教 徒 参 加 此 类 仪 式? 或
者把这种仪式当 作 并 无 宗 教 意 义, 至 少 不 违 反 基 督 教 信 仰 而 加 以 容 第

忍?或者,传教士还 能 否 采 取 第 三 种 立 场, 即 一 方 面 谴 责 仪 式 中 的 章
某些部分,同时允 许 基 督 徒 参 加 某 些 经 过 修 改 的 仪 式, 并 让 他 们 凭  

良知最终放弃这 些 仪 式 或 对 其 作 出 进 一 步 的 修 正?经 过 长 时 期 的 研 学

究,利玛窦采取了 温 和 的 立 场, 认 为 敬 孔 祭 祖 仅 具 有 世 俗 意 义, 只 专

要帝国法律要求, 基 督 徒 可 以 参 加。 后 来 所 有 的 基 督 会 士 似 乎 均 沿 统

袭这种立场。
但 17 世纪早期和中期以后,西班 牙、法国其他 教派的传 教 士 开
始在中国站稳脚 跟。 主 要 由 于 他 们 对 耶 稣 会 士 的 敌 视, 他 们 对 仪 式
问题采取了大不相同的策略。他们攻 击 耶 稣会士不忠于信仰和教皇。
1645 年,教皇颁布禁令,禁 止 中 国 基 督 教 徒 参 加 儒 家 礼 仪, 他 们 和
耶稣会士之间便 出 现 公 开 冲 突。 经 过 长 期 的 对 抗, 耶 稣 会 会 士 逐 渐
失势,1645 年禁令一次 又 一 次 被 重 申。 到 1706 年, 不 仅 儒 生 阶 层,
甚至康熙也 忍 无 可 忍, 下 令 驱 逐 两 派 传 教 士 首 领 颜 珰 和 另 外 两 人。
这就为儒生阶层 清 除 异 端 带 来 了 良 机。 此 后, 全 国 性 和 地 方 性 的 禁
止措施一次次加强,规模也不 断扩 大。到 1836 年,政府彻底 禁 止 了
欧洲宗教。
与基督教的厄运一道,西方科学也在中国被扼杀于襁褓之中。
对基督教迫害的 原 因 何 在 呢? 许 多 学 者 认 为 应 归 因 于 基 督 教 和
中国文 化 之 间 的 差 异。 但 谁 是 中 国 文 化 的 卫 道 士 呢? 仍 是 统 治 阶
级———皇室和儒生。 如 我 们 在 第 二、 第 四 和 第 五 章 所 述, 儒 家 礼 仪
是被用来教化人 民 尽 忠 尽 孝 的; 儒 生 认 为, 只 有 忠 臣 才 是 孝 子。 据
此,忠凌驾于孝之 上。 只 要 人 民 群 众 通 过 长 期 实 践 这 些 礼 仪, 坚 信
不疑,皇帝至高无 上 的 威 权 就 不 会 受 到 威 胁。 现 在, 一 个 外 国 的 统


 25
治者教皇却来干 预 这 种 国 家 的 伦 理 秩 序, 妄 图 以 异 域 礼 仪 取 代 承 载
皇权的儒家礼仪,自然皇室尤其是皇帝们会改变直到 17 世纪末由于
传教士的可资利用而支持他们的初衷,并决定与之斗争。
再者,作为儒家礼 仪 的 最 终 权 威 的 儒 生 阶 层, 它 的 大 量 声 望 源
于只有它的成员 熟 谙 这 些 礼 仪; 只 要 群 众 相 信 并 遵 从 这 些 礼 仪, 儒
生阶层就能永葆 最 高 权 威 的 声 望。 如 今, 传 教 士 不 想 让 中 国 人 民 遵
从这些礼仪,我们 不 难 设 想, 这 对 儒 生 阶 层、 尤 其 是 礼 部 官 员 意 味
着什么。这便是 1637 年福建儒生巡抚施 邦耀发布下 面告示的动机 之
所在。现摘录于下:

自利玛特 [窦] 一 人 航 海 而 来, 阐 扬 其 说, 中 国 之 人, 转
中 相慕悦,莫觉其 非。 本 道 细 阅 其 书, 大 概 以 遵 从 天 主 [
42]为 见


道,以天堂地狱 为 指 归; 人 世 皆 其 唾 弃, 独 有 天 主 为 至 尊, 亲
儒 死不事哭泣之 哀, 亲 葬 不 修 追 远 之 节。 此 正 《孟 子 》 所 谓 无 父

统 无君,人道而禽兽者也。……

然其巧辞深辩,足新 好 异 之 所 闻。 细 小 技 能, 又 能 动 小 民
之嗜好。于是穷乡 僻 壤, 建 祠 立 馆。 青 衿 儒 生, 投 诚 礼 拜。 坚
信其所是而不 可 移 易。 如 生 员 吴 伯 溢, 以 缙 绅 之 后, 甘 作 化 外
之徒。
黄尚爱等,山 野 匹 夫, 妄 为 护 法 之 众。 本 道 廷 问 尚 爱 等,
所以入教之故,则云: “中国自仲尼之后,人不能学仲 尼; 天主
入中国,劝人为 善, 使 人 人 学 仲 尼 耳。” 夫 仲 尼 教 人 慎 终 追 远,
又曰生事之以 礼, 死 葬 之 以 礼。 宁 有 亲 死 不 哀, 亲 葬 不 奠, 而
可称为仲尼之教者乎?……
最可怪者,方具详闻,而生 员黄 大成、 郭 邦 雍, 忿 忿 不 平,
直赴本道,为夷 人 护 法。 极 口 称 人 间 追 远 祭 祀 为 虚 文, 惟 天 主
为真实。……
43]
此等情状,似不普天下而入夷教不已者![

这正是儒生们惊 惧 之 所 在。 如 果 中 国 人 都 成 了 基 督 徒 而 把 儒 家
礼仪看作虚伪的 形 式, 转 而 信 奉 天 主, 则 儒 生 阶 层 的 声 望、 权 威 以
及政治经济特权都将一去不复返。
所有这一切,造成了上述 1706 和 1836 年间的禁止 基 督 教 活 动。
但与此同时,以英帝国为首的西方列强和中国进行贸易往来的企图日
益加强。面临工业革命引发的欧洲扩张,清政府 “闭关锁国” 的外交
1839—1842)、 与 英 法 的 战 争
政 策, 再 也 不 能 维 持 了。 鸦 片 战 争 (


 26
(1856—1860)、 中 法 战 争 (
1884—1885)、 中 日 甲 午 战 争 ( 1894—
1895) 和八国联军 的 侵 华 战 争 ( 1900) 等 5 次 战 争, 以 不 断 加 剧 的
苦痛向中国人民证实了这一真理。少数 具 有远见卓识的儒 生认 识到,
必须深刻变革中 国 文 化 以 应 付 这 一 危 机, 但 整 个 儒 生 阶 层 却 不 肯 放
弃其既得利益。赖德烈简明扼要地指出了这一点。

多少年来,少数具有 远 见 卓 识 的 中 国 人 已 意 识 到: 经 过 19
世纪机器和工业 革 命 的 欧 美 列 强 是 不 可 抗 拒 的 力 量; 中 华 帝 国
不仅能从侵略者 那 儿 学 到 许 多 东 西, 而 且 要 遏 制 西 方 列 强, 就
得向他们学习。例如,容闳便曾说 服 政府派遣一批留学 生 赴 美,
杰出的总督李鸿 章 和 张 之 洞 曾 利 用 西 方 学 术 和 设 备, 还 有 少 数
西方学科被谨慎 地 引 入 中 国 文 官 考 试 科 目。 偶 尔 也 有 些 激 进 分 第

子鼓吹更广泛 的 改 革, 他 们 往 往 被 政 府 侧 目 而 视。 可 是, 就 整 章
个国家而言,仍然 走 着 一 条 由 积 习 难 改 的 读 书 人 阶 层 引 导 的 老  

路。有时,这个阶 层 也 受 到 外 国 人 刺 激, 但 仍 然 高 度 相 信 自 己 学

文化的优越性,漠视外面世界发生的事物的重要性。[
44]


在此,我们不想详 细 地 讨 论 统 治 阶 级 在 儒 学 中 的 既 得 利 益 如 何 统

抵制西方文化的全部情况,只举几个最重大的事例予以说明。
鸦片战争之后,在 中 国 的 传 教 活 动 得 到 很 大 的 恢 复, 再 一 次 引
起了统治阶级的恐 惧, 并 导 致 1845 年 和 1856 年 间 一 系 列 排 挤 基 督
教运动,从而引起 与 英 法 联 军 的 战 争, 即 第 二 次 鸦 片 战 争。 另 一 方
面,也爆发了太平 天 国 起 义。 如 柳 诒 征 指 出, 这 次 起 义 是 一 场 阶 级
冲突,对它的镇压是维护 儒 学 亦 即 儒 生 阶 层 的 既 得 利 益。[
45]现 在 让

我们看一看这是否真实。
太平天国运动的领袖是广东人 洪 秀 全,同本书 涉及的 这 2000 年
中大多数起义者一样 ,他出 身 卑 微, 在 科 举 考 试 中 不 利。 可 他 天 资
聪颖,16 岁以前即能 记诵 《四书》、 《五 经》 及其他 儒家著 作和 大量
的古典诗文。周围 的 人 对 他 寄 予 厚 望, 希 冀 他 能 通 过 科 举 考 试 一 举
成名,飞黄腾达,光宗耀祖,戚 友 也 能 得益。1836 年,24 岁 的 洪 秀
全科场失意后,两 次 遇 到 两 位 传 教 士: 一 位 年 老 的 英 国 教 士 和 一 位
中年的中国 教 士。 他 们 在 广 州 街 头 传 道, 送 了 他 一 本 称 为 《劝 世 良
言》 的小册子。 他 浏 览 一 遍, 并 未 太 在 意。 第 二 年, 他 又 在 考 场 失
意。他十分沮丧, 回 家 后 大 病 了 一 场。 由 于 用 《圣 经》 语 言 写 成 的
《劝世良言》 激起的新梦想的刺激,他 进入 一种精神恍惚 的状态;金
榜题名的美丽旧 梦 和 科 场 失 意 的 悲 愤, 在 他 内 心 深 处 滋 生 出 一 种 只


 27
有通过精神分析方能解释的经历:

初,秀全于三月初一 日 因 在 省 得 病, 乘 肩 舆 抵 家, 即 卧 床
不起。……
子夜间……忽 见 一 龙、 一 虎 并 一 雄 鸡 走 入 室 内, 又 有 多 人
奏乐近前,共舁 一 华 美 大 轿 来, 请 其 乘 坐。 秀 全 登 舆, 任 人 舁
至一光明而华丽之地。即有许 多 高 贵 男 女,敬礼欢 迎。 出 舆 后,
有一老妇,导其 至 一 河 边, 诟 其 污 秽 不 堪, 乃 为 洗 净 全 身。 既
毕,彼乃进一大 宫 与 年 高 德 劭 者 多 人 偕, 其 中 有 古 代 的 圣 贤。
于此,彼等剖其 腹, 取 出 心 肝 五 脏 而 易 以 鲜 红 簇 新 者, …… 彼
复与各老人相持 入 一 大 宫, 四 壁 均 刻 有 格 言 古 训。 继 进 一 极 美
中 丽之大殿,其中有 一 金 发 皂 袍 之 老 者, 巍 然 屹 立 于 最 高 宝 座。

的 一睹秀全,老者即双目 流 泪 云: “世 界 人 类 皆 我 所 生, 我 所 养;


人食我食,衣我 衣, 但 全 无 心 肝 来 记 念 我 和 尊 敬 我, 甚 至 有 将
统 我所赐之物去 拜 事 鬼 魔 的, 又 有 故 意 忤 逆 的, 至 令 我 恼 怒。 你

不要学效他们啊。” 辞毕,即授秀 全 以剑一柄,命其用 以 铲 除 魔
鬼,但慎 勿 妄 杀 兄 弟 姊 妹; 又 授 以 印 玺 一 方, 用 以 治 服 邪 神;
继复赐以金黄色美果一枚,其味甜而甘。
秀全一一拜受 毕, 即 开 始 苦 劝 同 在 之 各 人 敬 拜 老 者。 有 人
听其言而答曰:“我们对老者确不尽本分了。” 另有他人云: “为
什么要尊崇他呢?我们且同朋友们去饮酒作乐罢。”
秀全见各人心肠 冷 硬, 如 是 继 续 劝 导, 以 至 泪 下。 老 者 复
对彼言:“奋勇放胆去干这工作啊!如遇困难,我必助佑你的。”
未几……言毕,即亲引秀全出,命其由上俯视,并云: “看看 世
上的人啊!都 是 反 心?” 秀 全 俯 览 全 世, 芸 芸 众 生, 所 有 罪 过
苦难,一一在目,其形状之恶劣,眼不忍睹,口不忍言。
秀全既醒,中心大怒。……诣其父 处,…… 告曰: “天上至
尊的老人,已令 全 世 人 向 我 了, 世 间 万 宝 皆 归 我 的 了。” 言 毕,
复卧。
以后陆续得见 其 他 同 样 的 异 象 和 奇 梦。 彼 常 见 一 人, 年 约
四旬。秀全呼之曰 “阿哥”。其人 复 教其 如何 行动,并挈 其 环 游
各方以追寻妖魔鬼怪邪神,且力助其杀除之。
秀全 又 闻 老 者 斥 责 孔 子, 致 令 其 羞 惭 无 地, 默 默 不 能 置
辩。……谓:“推勘妖魔作怪之由,总追究孔丘教人之 书多 错。”
又谓上帝以旧 约、 新 约 与 儒 书 比 较, 痛 贬 后 者。 而 天 使 皆 罪 孔


 28
子,孔子欲逃,众 追 回 捆 缚 而 鞭 之, 至 孔 子 伏 地 哀 求, 卒 以 其
功可补过,乃准其仍在天享福,但不得再下凡间云云。[
46]

洪秀全处于这种梦幻状态约 40 日。病 愈后,他开始 过一 种 既 符


合孔子又符合耶 稣 基 督 道 德 教 诲 的 苦 行 而 高 尚 的 生 活, 似 乎 是 一 尊
活神。
这个故事的真实 性 一 直 受 到 怀 疑, 但 最 近 却 得 到 了 证 实。[
47]它

非常忠实地表达 了 当 时 中 国 知 识 分 子 生 活 的 矛 盾, 尤 其 是 那 些 已 和
基督教有所接触的不得意的儒生。他 们 认为 孔子 大概 是教人行 善的,
但一般说来,儒生 阶 层 却 作 为 一 个 剥 削 集 团 存 在 于 社 会 之 中, 并 未
遵循圣人的教 诲。 结 果 是, 儒 生 阶 层 愈 发 展, 其 剥 削 程 度 愈 深, 老
百姓处境愈苦。对此,一些具有人道心 肠 的 知识 分子岂能熟视无 睹? 第

可另一方面,为了 获 得 安 全 保 障, 那 些 有 能 力 且 雄 心 勃 勃 的 人 通 常 章
 
力图通过科 举 考 试 成 为 儒 生 阶 层 的 一 员, 从 而 与 古 圣 先 贤 相 联 系。 儒

然而,竞争是激烈 的, 而 失 败 则 意 味 着 莫 大 的 耻 辱。 像 洪 秀 全 这 种 的
被认为能够得中 却 也 许 是 因 为 受 歧 视 而 未 得 中 的 人, 心 中 往 往 引 起 专

强烈的愤恨和嫉妒。 统

一方面意识到老百姓的深深苦 难,另 一方 面又对 科举 彻底 失 望,
48]、宣称上帝和他们同在的
洪秀全同当时那些几乎只在穷人中布道 [
传教士取 得 了 联 系。 他 渐 渐 地 找 到 了 出 路, 认 识 到 了 自 己 的 使 命。
这就是为什么洪秀全在幻觉中看到 孔子 受 谴责却仍被允许 留在天堂;
他自己与年高德 劭 的 古 圣 先 贤 在 一 起 却 认 为 他 们 心 肠 冷 酷, 无 意 行
善;而他则顺天承命,救度众生,从而成为统治者。
可梦幻毕竟不是现实。6 年后,他最后一次参加科举考试,再度
落第而归。他

气愤填 膺, 怨 恨 谩 骂, 尽 将 书 籍 掷 弃 地 上, 悻 悻 然、 愤 愤
49]
然,破唇大叫曰:“等我自己来开科取天下士罢。”[

只有皇帝才能 开 科 取 士。 他 意 在 成 为 皇 帝, 并 统 治 统 治 阶 级。
正当此时,他在一位堂兄的激 励 下,重读 了 《劝世良言》。他将幻 梦
中见到的最可敬 的 老 人 当 成 上 帝, 称 中 年 人 为 其 兄 长 耶 稣 基 督, 而
中国即天堂。他自 信 肩 负 着 推 翻 清 朝, 统 治 中 国 并 将 之 变 为 天 堂 的
使命。于是他为自 己 及 亲 属 施 行 了 洗 礼, 捣 毁 了 家 中 孔 子 和 祖 宗 的
牌位。然而因此 之 故, 他 激 起 了 所 在 社 区 “正 直” 人 士 的 反 对, 被
迫远走他 乡, 和 表 弟 冯 云 山 一 起 前 往 广 西, 在 穷 人 中 活 动 和 传 教,


 29
创立 “拜上帝 会” 这 一 带 有 宗 教 和 革 命 双 重 性 质 的 地 下 组 织, 以 实
现他登基的计 划。 他 们 的 传 教 活 动 很 快 取 得 成 功。 从 1845 至 1850
年,他们已拥有以烧炭工人、饥民和被压迫的少数民族集团组成的 1
万会众。3 年之内,他们像滚雪球一样,不断壮大起来,几乎占领了
整个中国南部,并在南京建立一个朝廷,长达 12 年之久。
统治阶级自然不 能 容 忍 这 伙 信 奉 基 督 教 的 叛 逆。 可 是, 清 朝 廷
此时却发现自己 已 无 一 支 可 资 依 靠 的 正 规 军。 他 们 腐 败 不 堪, 无 法
与这支新生的革 命 力 量 相 抗 衡。 若 非 知 识 分 子 阶 层 的 既 得 利 益 存 在
于儒学之中,并随时准备为之战斗,清 王 朝恐怕当时就 寿终正寝 了。
然而即因此故

中 整个知识界对起 义 并 不 同 情; 对 他 们 来 说 起 义 领 袖 的 教 义

的 过于激进和神秘。这就终于导致了起义的失败。[
50]


学 在儒臣曾国藩 的 率 领 下, 由 学 者 和 山 区 “正 义” 农 民 组 成 的 一

治 支湘军在长沙兴 起。 这 支 军 队 的 宗 旨 在 曾 国 藩 的 檄 书 中 清 楚 地 表 达
出来,现摘录如下:

君臣父子,上下尊卑,秩然如冠履之不可倒置。
粤匪窃外夷之绪,崇 天 主 之 教, 自 其 伪 君 伪 相, 下 逮 兵 卒
贱役,皆以兄弟 称 之。 谓 惟 天 可 称 父, 此 外 凡 民 之 父, 皆 兄 弟
也。凡民之母,皆姊妹也。……
士不能诵孔子之 经, 而 别 有 所 谓 耶 稣 之 说, 新 约 之 书。 举
中国数千年礼义 人 伦 诗 书 典 则, 一 旦 扫 地 荡 尽, 此 岂 独 我 大 清
之变,乃开辟以来,名教之奇变。我 孔子孟子之 所痛 哭 于 九 泉,
凡读书识字者,又焉能袖手旁观,不思一为之所也。
……粤匪焚 郴 州 之 学 宫, 毁 宣 圣 之 木 主, 十 哲 两 庑, 狼 藉
满地……此又鬼神所共愤怒。[
51]

除了曾国藩的檄 书 外, 湘 军 另 一 位 著 名 领 袖 彭 玉 麟 的 故 事 更 明
确地表明了镇压 太 平 天 国 的 动 机。 他 在 给 清 廷 的 一 份 奏 折 中 说, 他
不要皇帝的高官 厚 禄, 因 为 他 从 军 只 是 作 为 一 个 志 愿 人 员, 为 了 维
52]
护纲常名教。[
1864 年,曾国藩攻陷南 京, 太 平 天 国 的 天 朝 覆 灭。 又 一 场 巨 大
的、雄心勃勃的变 革 企 图, 成 为 统 治 阶 级 在 儒 学 中 的 既 得 利 益 的 牺
牲品。
太平天国起义和 第 二 次 鸦 片 战 争 的 失 败 加 在 一 起, 极 大 地 激 励


 30
了曾国藩和他的 部 将 李 鸿 章、 左 宗 棠 发 动 变 革: 学 习 西 方 造 船 术 和
制造枪炮。在 19 世纪后半叶,他们 开始 在 沿海省份修造兵工 厂、 船
坞,建设铁路,兴办电报和现代矿业。
虽然他们是强 有 力 的 人 物, 但 为 数 太 少, 无 力 与 整 个 统 治 阶 级
对抗。在给晚 清 大 加 赞 扬 西 方 文 化 的 著 名 人 士 郭 嵩 焘 的 一 封 信 中,
李鸿章鲜明地表达了 他 在 努 力 使 中 国 实 现 现 代 化 的 那 些 年 代 里 是 多
么孤立无援。

西洋政教规模,弟虽未至其 地,留 心咨访 考 究, 几 二 十 年,


亦略闻梗概。
自同治十三年 海 防 议 起, 鸿 章 即 沥 陈 煤 铁 矿 必 须 开 挖, 电
线铁路必应仿设,各海口必应添设洋学格致书馆,以造就人才。 第

其时丈相目笑存之,廷臣会议皆不置可否。 章
“是年冬,晤恭邸,极陈铁路 利益,请先试 造 清 江 至 京, 以  

便南北转输,邸 意 亦 以 为 然, 谓 无 人 敢 主 持。 复 请 其 乘 间 为 两 学

宫言之,渠谓两宫亦不能定此大计。从此遂绝口不谈矣。”[
53]


他接着指出,统治 阶 级 之 所 以 反 对 洋 务 运 动, 是 因 为 当 时 所 有 统

的知识分子只知书法和作八股文 [
54],即在科举考试中取得成功的两

项主要条件。
另一个表明当时 统 治 阶 级 的 既 得 利 益 抵 制 变 革 的 恰 当 例 子, 是
召回曾国藩和李 鸿 章 支 持 的 派 往 美 国 的 教 育 使 团。 为 了 拥 有 不 断 增
多的修铁路、架 电 报 线、 造 军 舰、 生 产 大 炮 和 弹 药 的 工 程 师, 大 约
在 1870 年末,曾、李接受第一位受过完 全 美国教育的中国人 容 闳 的
建议,发起一个计划, 每 年 派 30 名 精 心 挑 选、 年 龄 在 12~16 岁 之
间的青年赴美留学 15 年。这就是赴美留学教育使团。
为确保这些青年不为 “西学所 蔽”,为 使 他们保持 儒家的忠君 思
想,一位以虔心儒学、坚持儒礼而知 名 的儒 生陈兰彬 被任命为监 督,
和容闳共同指导 这 些 年 轻 人; 另 外 还 有 一 批 中 国 教 师 随 团 教 授 中 文
和儒经。根据规 定, 这 些 学 生 还 得 时 常 聚 会, 聆 听 圣 旨, 并 朝 着 北
京皇帝所居方向举行朝拜。
但是,这些学生以 令 人 难 以 置 信 的 速 度 日 益 美 国 化。 容 闳 赞 同
这种与中国习俗 的 彻 底 决 裂, 而 陈 兰 彬 则 强 烈 反 对; 他 的 不 利 报 告
在国内引 起 对 使 团 的 猛 烈 批 评。 其 结 果, 清 朝 指 派 了 一 名 新 监 督,
容闳则被委任为 中 国 驻 美 公 使, 仍 协 理 教 育 使 团 事 务。 现 在, 让 我
们引述两段关于 这 位 新 监 督 的 记 载, 来 看 看 他 维 护 其 阶 层 既 得 利 益


 31
的用心,是如何导致教育使团被召回国的。其一是:

从他抵达之初…… 便 就 使 团 的 管 理 和 学 生 的 非 中 国 化 的 行
为向北京发送了 一 连 串 不 利 的 报 告。 …… 中 国 学 生 悠 哉 游 哉 的
举止使他大为震 惊。 他 深 感 他 们 已 经 丢 掉 了 构 成 中 国 官 吏 阶 层
的儒家学者所具 有 的 全 部 品 质。 …… 他 们 对 构 成 中 国 整 个 教 育
55]
基础的中国经典,所知甚少,也毫无兴趣。[

第二个记载则更为生动。

1875—1909] 六 年, 南 丰 吴 惠 善 为 监 督。 其 人 好 示
光绪 [
威。一如往日之 学 司, 接 任 之 后, 即 召 各 生 到 华 盛 顿 使 署 中 教


训。各生谒见时, 均 不 行 拜 跪 礼。 监 督 僚 友 金 某 大 怒, 谓 各 生
国 适异忘本,目无 师 长, 固 无 论 其 学 难 期 成 材, 即 成 亦 不 能 为 中

儒 国用。

统 具奏请将 留 学 生 裁 撤 …… 但 无 敢 言 者, 独 容 闳 力 争 无 效,
治 56]
卒至光绪七年,遂将留学生一律撤回。[

这些儒生的恐惧是有充分理由 的。这些 青年人 在美国逗留 越 久,


就会越不尊重他们。所以:

当留学生初回 国 时, 他 们 所 受 待 遇, 就 好 像 由 于 他 们 去 美
国的长期居留,已 使 他 们 不 适 于 为 祖 国 服 务。 组 成 官 吏 阶 层 的
儒生,认为他们不 过 稍 强 于 苦 力 而 已。 平 等 地 对 待 他 们 是 不 可
想象的。……他们 中 只 有 少 数 人 终 于 升 上 了 重 要 的 职 位; 以 官
阶而论,绝大多数人一直是官卑职小。……
对于这批所受教 育 和 形 成 观 念 与 儒 家 学 者 的 传 统 理 想 迥 异
的留学生,官吏 阶 层 一 直 抱 有 敌 意。 事 实 上, 赴 美 教 育 使 团 的
留学生回国时遭 遇 的 困 难, 反 映 了 中 国 对 西 方 文 明 的 冲 击 作 出
的首批反应。[
57]

这种说法是正确 的。 不 过, 尽 管 统 治 阶 级 可 以 抑 制 这 批 青 年 人
的上升,却难以抵御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1884 年至 1895 年间,中
国经历了中法战 争 和 中 日 甲 午 战 争, 两 次 俱 遭 败 北。 这 便 激 起 了 另
一次洋务运动的 浪 潮。 这 个 时 期 的 领 袖 人 物 是 张 之 洞, 他 已 认 识 到
变革势在必行。在 他 的 庇 护 和 鼓 励 下, 数 万 学 生 东 渡 日 本 求 学。 可
不幸的是,他在儒 学 中 的 既 得 利 益 过 于 根 深 蒂 固, 无 法 根 除。 这 就
是他为什么提 出 “中 学 为 体, 西 学 为 用” 这 一 著 名 口 号 的 原 因。 换


 32
句话说,他想利用西 方 科 学 技 术 来 延 续 他 在 其 中 具 有 大 量 既 得 利 益
的中国社会制度 的 寿 命, 这 是 可 以 理 解 的。 他 出 身 于 一 个 世 代 官 宦
之家,其父为贵州巡 抚, 其 堂 兄 高 中 状 元。1863 年, 张 之 洞 参 加 科
考,名列进士一甲,使其仕途一帆风顺。
所有这一切,使得 张 家 一 时 声 威 卓 著。 全 面 的 变 革 对 他 意 味 着
失去太多太多。所以 1898 年光绪皇 帝 在 康 有为、梁启超的帮助 下 立
宪维新时,尽管张 之 洞 希 望 实 现 现 代 化, 可 他 还 是 退 缩 了, 转 而 支
持保守的慈禧太 后, 又 一 次 重 大 的、 雄 心 勃 勃 的 变 革 努 力 在 百 日 之
内失败了。 两 年 后, 爆 发 了 义 和 团 运 动。 变 革 的 必 要 性 日 益 明 朗,
经过多次犹豫和无数争辩,古老的儒学 科举 制度 终于在 1905 年被 废
除,开始实行新的教育制度,但儒家经典仍是新式学堂的必读之书。

随着清朝覆灭和 辛 亥 革 命 的 胜 利, 统 治 阶 级 在 儒 学 中 的 既 得 利 八

益形式上宣告结束。但是,真正的反 儒学 运动,直到 肇始 于 1917 年  
胡适、陈独秀领导的中国文艺复兴运动之时才出现。 儒




儒学的三大转折 统

综上所述,我们 不 难 想 象 明、 清 知 识 生 活 的 真 实 图 景。 一 般 说
来,出现过三次变 化, 却 并 未 带 来 任 何 非 儒 的 成 果。 下 面 我 们 追 溯
一下这三次儒学的转折。
1370 年,明 太 祖 在 其 著 名 儒 臣 刘 基 的 协 助 下, 制 定 所 谓 八 股

58]
文 开科取士。除极其缜密和固定的格式外,八股文的题目几乎完
全出自 《四书》,文章内容不得与 朱 熹学说 相悖。所以换句话 说, 写
作八股文就是将朱熹和少数其 他 儒 者 对 《四 书》、 《五 经》 的 注 疏 填
在一种特定而精致的文字框架之中。
由于八股文之故, 朱 熹 学 说 完 全 统 治 着 明 代 上 半 叶 的 中 国 知 识
生活,据 《明史》 记载:

原夫明初诸儒,皆朱 子 门 人 之 友 流 余 裔, 师 承 有 自, 矩 矱
秩然。曹 端、 胡 居 仁 笃 践 履, 谨 绳 墨, 守 儒 先 之 正 传, 无 敢
59]
改错。[

不过,朱子学说从 南 宋 至 明 初 统 治 这 么 一 个 长 时 间, 其 过 分 演
绎和讲解是很可 能 耗 竭 它 的 生 命 力 的。 的 确 也 是 如 此。 大 约 在 明 朝
建立三个世纪之后,薛瑄说:


 33
自考亭 [或朱熹 ] 以 还, 斯 道 已 大 明, 无 烦 著 作, 直 须 躬
行耳。[
60]

可是,让知识分子 停 止 著 述 是 非 常 困 难 的。 随 着 时 光 的 流 逝,
儒生阶层日渐增 大, 出 现 了 越 来 越 多 的 布 衣 儒 生。 书 院 制 度 再 度 活
1487—1505) 和 武 宗 (
跃起来。明 孝 宗 ( 1505—1521) 时, 王 守 仁
在此总趋势下独树一帜,背离程朱之学,复宗陆象山。
如上章所说,朱、陆 分 歧 在 于 体 认 太 极、 理、 天 理 或 道 心、 本
心方法之不同。
朱熹学说一统中 国 知 识 分 子 心 灵 之 际, 学 者 们 一 直 是 力 图 借 助
儒家经典和朱熹的注疏 “格物”、 “穷理”,以复归和廓清本心。为了
中 将他们儒化 之 心 和 宇 宙 统 一 起 来, 他 们 赋 予 宇 宙 以 “儒 家 之 善” 的

的 意义。可是,宇宙本无善恶可言。像王 守仁这样一个 聪明睿智 的 人,

学 是难相信这种统 一 的 可 能 性 的。 数 年 之 内, 他 在 一 个 偏 僻 的 书 院 里
统 闭门不出,“遍读考亭之书,循序格物,顾物理吾心终判为二, 无所

得入。”[
61]其后,他长期出入于佛、老著述,长期徜徉 于知识 世界之

中,却百思不得其 解。 当 他 因 权 臣 构 陷 而 被 放 逐 至 蛮 荒 之 地, 又 从
同一权臣所遣刺 客 手 中 勉 强 脱 险 时, 奇 迹 发 生 了。 那 时, 他 身 边 未
带一本书,所以他 只 能 日 复 一 日 地 在 内 心 思 考 以 前 所 读 之 书。 一 天
夜里,他猛然醒悟,发 现 “圣 人 之 道, 吾 性 自 足, 不 假 外 求, 向 之
求理于事物者,误也”[
62]。这 样, 他 便 回 到 了 陆 象 山 的 理 论。 如 同

朱熹一样,当他在 知 识 世 界 里 徜 徉、 逐 一 格 物 时, 王 守 仁 是 有 可 能
选择另一条道路, 即 研 究 世 界 上 万 事 万 物 之 理 或 规 律, 从 而 掀 起 一
场巨大的知识革 命 的。 可 是, 如 果 我 们 还 记 得 明 代 统 治 阶 级 是 如 何
维护正道、排斥异端的,我们就很 难 期 盼 王守仁走那条路 了。 因 此,
王守仁最终只好向圣人之道顶礼膜拜,并发展 了 他 著 名 的 “致 良 知”
的理论。 这 种 “良 知” 也 是 一 种 本 心。 人 们 只 要 一 意 识 到 这 本 心,
其行为也就自然 而 然 受 它 指 引。 而 受 这 种 指 引 的 行 为 总 是 善 的; 否
则,这指 引 之 力 就 不 是 出 自 本 心。 由 于 这 一 理 论, 使 他 对 “格 物 ”
的解释,与朱熹的解释很不相同。黄宗羲指出:

先生之格物,谓 “致 吾 心 良 知 之 天 理 于 事 事 物 物, 则 事 事
物物皆得其理。以圣人教人只是一个行……”
63]
致字即是行字,以救空空穷理。[

这里,我们可以看 出 他 比 陆 象 山 更 进 了 一 步; 他 不 满 足 于 作 为


 34
知识的心与宇宙的 统 一, 而 是 要 求 以 “行” 来 实 现 这 种 统 一。[
64]这

就是他的哲学称之为 “知行合一” 说的缘由。


据 《明史》 记载, 王 守 仁 学 说 的 这 种 新 内 容, 使 得 儒 学 在 明 代
后半叶产生了一次大转折。

姚江 [即王守仁 ] 之 学, 别 立 宗 旨, 显 与 朱 子 背 驰。 门 徒
遍天下,流传逾百年,其教大 行,其 弊滋甚,嘉 [靖] 隆 [庆]
而后,笃信程、朱不迁异说者无复几人矣。[
65]

王守仁的学 说 又 是 如 何 进 一 步 为 统 治 阶 级 既 得 利 益 辩 护 的 呢?
这是很明显的,因为他不满足于人 们 只 知道儒家的善如忠、孝等 等,
而是教导人们去躬自履践。

现在让我们来看 一 看 王 守 仁 的 哲 学 又 是 怎 样 走 到 尽 头 的。 如 上 八

所述,王守仁强调 本 心, 认 为 心 即 是 理, 所 以 穷 理 的 圣 人 之 学 就 是
 
心学。[
66]基于此,知识生 活 的 唯 一 功 用 就 是 使 本 心 重 见 光 明。 他 的 儒

1573—1620) 年 间, 心 学
弟子们将这一学 说 一 再 加 以 发 展。 万 历 ( 的

逐渐统治了中国 的 知 识 生 活。 当 时 的 学 者 认 为, 既 然 本 心 是 理, 如 制

果我们体认到 本 心, 理 便 在 眼 前 了。 而 且, 如 陆、 王 所 指 出, 通 过 治
沉思默想便 能 体 认 本 心, 就 毫 无 必 要 再 去 从 事 任 何 其 他 知 识 活 动。
67]
这就是罗汝芳为什 么 “以 传 注 为 支 离, 以 经 书 为 糟 粕” 的 原 因。[
同时也 是 李 卓 吾 为 什 么 说 “个 个 人 都 是 现 现 成 成 的 圣 人 ” 的 原
因。[
68]这样心学就发展 到 了 尽 头, 因 为 在 这 一 理 论 面 前, 所 有 知 识

活动毫无价值。
因此之故,中国如 果 要 想 有 某 种 知 识 生 活 的 话, 就 必 须 实 行 某
种变革。对心学的 首 次 反 冲 约 在 明 末, 如 我 们 前 面 所 指 出, 当 时 知
识生活无法改变 统 治 阶 级 崩 溃 的 命 运。 明 亡 清 兴, 由 前 朝 儒 生 延 续
下来的这种反冲强烈抨击宋代以 来中国 知识 生活的空洞无物;同时,
在清朝统治者 的 重 压 下, 这 种 反 冲 造 成 清 初 儒 学 又 一 大 转 折, 即 汉
学的兴起。
如胡适、钱穆所 指 出, 清 初 有 三 群 幸 存 的 明 儒。 虽 然 指 引 他 们
知识生活的基本原则有所不同,可至 少 有 一点是一 致的,即反对 宋、
69]这 里, 让 我 们 援 引 这 些 群 体 的
明以来的道学、理学 和 心 性 之 学。[
最重要领袖人物的论述来反映这种总倾向。
顾亭林完全拒绝谈论无本的心性。他说:

窃叹夫百余年 以 来 之 为 学 者, 往 往 言 心 言 性, 而 茫 乎 不 得


 35
其解也。……
非好古 而 多 闻, 则 为 空 虚 之 学, 无 本 之 人 而 讲 空 虚 之 学,
70]
吾见其日事于圣人,而去之弥远也。[

黄宗羲和王船山认为理、道固 然 重 要,但不 像宋、明 诸 儒 所 言:


理与道先事物或外事物而存在。王船山说:

天下惟 器 而 已 矣。 道 者, 器 之 道。 …… 苟 有 其 器 矣, 奚 患
无道哉。……人鲜能言之,而固其诚然者也。……
未有弓 矢, 而 无 射 道; 未 有 车 马, 而 无 御 道。 …… 则 未 有
子,而无父道;未有弟,而无兄道。……
故古之圣人能治器而不能治道。[
71]

国 由于理或道不能 先 事 物 而 存 在, 所 以 心 的 发 展 有 赖 于 我 们 对 事

儒 物的熟识和理解。否则 理 或 道 便 空 空 如 也。 黄 宗 羲 说: “心 无 本 性,


72]
功夫所至。”[
治 当时最激进的学 人 是 颜 习 斋。 他 不 仅 反 对 宋 儒 理 学, 而 且 反 对
他们探求 “理” 的方法,认为这种方法坑害了知识分子。他说:

为主静空谈之学 久, 则 必 至 厌 事, 厌 事 必 至 废 事, 遇 事 则
茫然,贤豪且不 免, 况 常 人 乎? 故 误 人 才 败 天 下 事 者, 宋 人 之
73]
学也。[

书之病天下久矣!使生民被读 书 者之 祸,读书 人 自 受 其 祸,
而世之名为大儒 者, 方 且 要 读 尽 天 下 之 书, 方 且 要 每 篇 读 三 万
遍以为天下倡。[
74]

历代君相,方且 以 爵 禄 诱 天 下 于 章 句 浮 文 之 中, 此 局 非 得
大圣贤、大豪杰不能破也。[
75]

由于他鄙视书 本, 故 而 认 为 实 践 出 真 知。 他 认 为, 一 个 只 知 读
琴谱和医书的人,是不能操琴和治 病救 人 的;一个不 善于打仗的 人,
是不知韬略的。
对清初思想的 总 趋 向 作 了 如 上 简 要 概 括 后, 人 们 不 禁 要 问: 既
然他们都反对理 学, 主 张 从 研 究 具 体 的 事 物 中 发 现 道, 那 么 他 们 将
走向何方呢?他们 会 产 生 一 些 新 言 行 吗? 从 某 种 意 义 上 讲, 他 们 已
做到了。可是如果 我 们 记 得, 清 朝 皇 帝 们 如 何 同 明 朝 皇 帝 们 一 样 利
用八股文、科举制 度、 朱 熹 学 说 并 大 兴 文 字 狱; 知 识 阶 层 又 是 如 何
站在统治阶级一 边, 通 过 上 述 这 些 手 段, 制 造 和 维 护 其 阶 层 在 儒 学


 36
中的既得利益,消 除 异 端, 我 们 就 可 以 揣 测 到 他 们 能 够 在 多 大 程 度
上偏离统治阶级 维 护 的 正 统 学 说。 例 如, 如 钱 穆 所 指 出, 他 们 谈 论
过政治,也对政治提 出 了 某 些 新 的 基 本 思 想。[
76]下 面, 再 让 我 们 引

钱的话看看他们这样做的结果如何。

清儒自有明遗老 外, 即 少 谈 政 治, 何 者? 朝 廷 以 雷 霆 万 钧
之力,严压、横 摧 于 上, 出 口 差 分 寸, 即 得 奇 祸。 习 于 积 威,
遂莫敢谈;不徒 莫 之 谈, 盖 亦 莫 之 思。 精 神 意 义, 一 注 于 古 经
77]
籍,本非得已,而习焉忘之,即亦不悟其所以然。[

这就是顾亭林、黄 宗 羲、 王 船 山 和 颜 习 斋 领 导 下 的 这 三 个 儒 生
集团最终埋首故 纸 堆 的 原 因。 因 为 只 有 尊 崇 孔 子, 他 们 才 可 以 攻 击

和批评程、朱、陆、王。 他 们 宣 称: 理 在 经 中, 可 是, 由 于 长 期 的 八

曲解、支离和伪 造, 孔 子 经 书 原 本 已 不 复 存 在。 因 此, 任 何 想 明 理
 
的人,为了恢复孔子经书的原貌,必 须首先 找出现在经书 中的曲 解、 儒

支离、伪造之处。 这 自 然 需 要 渊 博 的 知 识, 因 而 “博 学” 成 为 他 们 的

的口号。 制

胡适指出,清初 儒 生 经 学 研 究 有 四 个 特 点: 第 一, 他 们 运 用 历 治
史的观点追溯历 朝 经 书 的 演 变; 第 二, 为 了 实 现 这 一 目 标, 他 们 运
用了音韵学、训 诂 学、 考 古 学 和 版 本 学 这 样 一 些 新 工 具; 第 三, 他
78]
们利用归纳法以获得结论;第四,他们注重搜集证据。[
汉代特别是东汉 儒 生, 曾 用 远 较 简 单 而 不 成 熟 的 方 法 和 工 具 进
行过类似的研究,所以清初的经学研究称为汉学。
随着时间的推移 和 文 字 狱 日 益 严 酷, 知 识 分 子 更 加 埋 首 于 故 纸
堆和幸存的文物之中,以便搜集越来 越 多的证据以证明六经的本 原。
在臭名昭著的乾 隆 文 字 狱 时, 汉 学 臻 于 极 盛, 绝 非 偶 然。 当 时 在 官
79]这 便 把 它 带
僚和布衣儒生之中, 汉 学 同 样 蔚 然 成 风, 无 人 敢 诋。[
入了绝境。为什 么 呢? 如 上 所 述, 清 初 学 者 过 于 强 调 博 学。 一 个 人
愈是通过音韵学、 训 诂 学 和 考 古 学 熟 谙 经 典、 经 典 注 疏、 与 经 典 有
关著作和古代文 化 遗 存, 就 愈 被 推 崇。 为 了 抬 高 国 故 的 价 值, 以 提
高精通国故者的 声 望, 这 些 博 学 的 儒 生 力 图 贬 低 和 藐 视 非 古 代 的 和
具有使用价值的 事 物。 因 此, 一 个 人 越 博 学, 也 就 越 食 古 不 化 而 迂
1796—1821) 年 间, 章 实 斋 就 发 现 这 些 博
腐。甚至在乾隆、嘉 庆 (
学的儒生走得太远了。他说:

夫道备 于 六 经, 义 蕴 之 匿 于 前 者, 章 句 训 诂 是 以 发 明 之。


 37
事变之出于后 者, 六 经 不 能 言, 固 贵 约 六 经 之 旨, 而 随 时 撰 述
以究大道也。

彼舍天下事物 人 伦 日 用, 而 守 六 籍 以 言 道, 则 固 不 可 与 言
夫道矣。[
80]

学者但诵先圣 遗 言, 而 不 达 时 王 之 制 度, 是 以 文 为 鞶 帨 
绣之玩,而学问 为 斗 奇 射 覆 之 资, 不 复 计 其 实 用 也。 故 道 隐 而
难知,士大夫之学问文章,未必足备国家之用也。

而学者 昧 于 知 时, 动 矜 博 古, 譬 如 考 西 陵 之 蚕 桑, 讲 神

81]
农 之树艺,以谓可御饥寒,而不须衣食也。[
82]

中 乾隆身后,清朝 江 河 日 下。 政 府 日 益 腐 败, 盘 剥 日 甚, 民 不 聊

的 生。由于知识生活 和 社 会 现 实 拉 开 极 大 的 距 离, 对 汉 学 的 反 冲 日 益

学 加剧,于是形成了晚清今文经学的研究。

治 如我们在第四章 中 所 述, 西 汉 儒 生 倡 导 的 今 文 经 学, 强 调 经 书
的微言大义和经 世 致 用, 而 东 汉 儒 生 所 倡 导 的 古 文 经 学, 则 致 力 于
“章句之学” 和经书的注疏,从而导致了学问和生活的脱节。
晚清儒生一方 面 反 对 汉 学, 另 一 方 面 又 害 怕 背 离 儒 学; 而 且 由
于他们尚未完全 摆 脱 对 理 学 的 怀 疑, 他 们 唯 一 的 出 路 只 能 是 向 西 汉
今文经学回归。在 中 国 处 于 内 忧 外 患 之 际, 他 们 想 以 今 文 经 学 的 微
言大义处理晚清的政治事务。
六经之中, 《春秋》 是 议 政 的。 西 汉时 期, 《春 秋》 的 正 统 学 派
是 《公羊春秋》。所以,章太炎在概括晚清今文经学时说道:

所谓今 文 经 学 就 是 《公 羊 春 秋 》、 《齐 诗》 和 《伏 生 书 》。
《周礼》、《左氏春秋》、《毛诗》、 《马书》、 《郑书》 不在其列。 但
83]
最终皆宗于 《公羊春秋》。[

今文经学繁荣于 鸦 片 战 争 前 后, 一 直 延 续 到 清 末。 康 有 为 及 其
弟子们正是从 《公羊春秋》 中引导出维新理论的。
即使清朝覆 灭, 经 学 研 究 也 未 结 束。 中 华 民 国 成 立 后 约 10 年
间,经学仍然是学 校 的 主 要 课 程。 新 利 益 集 团 的 兴 起, 和 中 国 统 治
阶级构成的逐渐 变 迁, 导 致 了 中 国 的 文 艺 复 兴。 而 这 又 反 过 来 最 后
正式结束 了 儒 学 在 中 国 知 识 生 活 中 的 统 治。 但 是, 它 的 余 孽 犹 存,
仍然强有力地阻碍着中国现代化的进程。


 38
【注释】

1]蒙 思 明: 《元 代 社 会 阶 级 制 度 》, 北 平: 哈 佛 燕 京 学 社 北 平 办 事 处,
1938,第 4 章。十分有趣的 是: 如 蒙 思 明 所 指 出, 元 代 统 治 阶 级 是 由 一 些 不 同
的利益集团组成 的, 而 据 陈 登 原 在 其 《中 国 文 化 史》 第 3 卷 第 8 章 中 所 指 出,
元代却恰恰是一个新文明的时期。他举 出 了 4 种 历 史 事 件 作 为 这 个 新 文 明 的 最
主要内容:大规模的海运,大量生产与使用棉花和糖,戏曲的兴 盛, 关 于 天 文、
地理、武器等西方新知识、新技术的传 入。 所 有 这 些, 正 可 以 作 为 支 持 本 书 主
要论点的绝好证据。尽管这次变迁 为 时 甚 短, 而 众 多 领 导 变 革 的 人 物 在 儒 生 阶
层的残酷迫害下遭致悲剧性的 结 局。 为 了 节 省 篇 幅, 我 们 在 此 将 不 讨 论 这 些 变
迁和元统治阶级构成之间的关系。

2]参见上书,第 2 章。

3]参见宋濂:《元史》,卷 142,397 页。


4]张廷玉等:《明史》 (译 者 注:原 书 据 上 海 同 文 书 局 1885 年 版,现 改 据 八
上海古籍出版社 《二十五史》1986 版,下同),卷 2,15 页。 章
 

5]黄崇兰:《明清贡举考略》,第 1 卷,1 页,金陵,文英堂,1879。 儒


6]唐以前,中国已有地方公学,可直至唐,才开始在全国设立地方公学。 的

7]张廷玉等:《明史》,卷 69,184 页。 专


8]参见上书,卷 3,19 页。 统
[ 治
9]李伯元:《官场现形记 》, 王 元 藩 校, “序 ”,1 页, 上 海, 亚 东 图 书 公
司,1927。这是一本作于晚 清 的, 描 述 那 个 时 代 官 吏 阶 层 腐 败 的 小 说。 但 作 者
书中描述的大多数内容,对于明代官吏阶层而言也是真实的。

10]生员的别称。

11]吴敬梓:《儒林 外 史》, 第 3 章,8 页, 王 元 藩 校, 上 海, 亚 东 图 书 公
司,1932。这本书成书于清初。

12]顾亭林:《亭林文集》,第 1 卷,17~18 页,上海,扫叶山房,1885。

13]如果 不 剥 下 那 据 说 是 皇 帝 赐 予 的 儒 服、 儒 冠, 就 不 能 对 生 员 处 以
刑罚。

14]由于里胥低下的社会地位,如果不能从 中 捞 到 什 么, 没 有 一 个 生 员 或
儒生会甘心成为他们中的一员。

15]顾亭林:《亭林文集》,第 1 卷,19 页。

16]同上书,20 页。

17]同上书,18 页。

18]详 见 陈 登 原: 《古 今 典 籍 聚 散 考 》, 第 1 编, 上 海, 商 务 印 书
馆,1936。

19]这是宋儒学说的大汇编,由 70 卷、120 家组成。

20]陈鼎:《东林列传》,第 2 卷,14 页, 寿 山, 寿 山 堂,1711。 (本 注 中
寿山及寿山堂均为音译。我们已据扬州广陵古籍刊印社 1983 年影印的 以 上 这 个
康熙刊本进行了核对。———译者注)


 39

21]萧一山:《清代通史》,第 1 卷,661 页,上海,商务印书馆,1935。

22]傅路德:《乾隆时 期 文 字 狱》, 第 1 篇,21~22 页, 美 国 巴 尔 的 摩 市,
韦弗利出版社,1935。

23]参见萧一山:《清代通史》,第 2 卷,第 1 章。
24]傅路德:《乾隆时期文字狱》,第 1 篇,24 页。


25]同上书,25 页。对上两段傅路德译文我们引用时做了 3 处改动。

26]同上书,26 页。我们这里译文引自乾隆原诏。

27]上谕中称 “万余种”,但傅路德的译文则称 “万余部 (
cop
ies)。”

28]王先谦:《东华续录·乾隆 80 年》,17~18 页,北京,1884。

29]此段引文基本根据傅路德的英文本译出,但中译本译者将之与乾隆 42
年 8 月三宝奏折及乾隆谕旨 (见 《清实录》,北京, 中 华 书 局,1986, 第 21 册,
921 页) 进行了核对。

国 [
30]傅路德:《乾隆时期文字狱》,第 1 篇,39 页。此段引文较 简 单, 只 据
的 傅的英文本译出,未核对中文原文。

学 31]陈登原认为与文字狱相关的 4 个档案 业 已 发 现。 见 所 著 《古 今 典 籍 聚


散考》,第 1 编,101~103 页。


32]此段引文 据 台 湾 台 北 市 华 文 书 局 1970 年 影 印 《大 清 高 宗 纯 (乾 隆 )
皇帝实录》 核对过。见该书第 26 册,19240 页。———译者注
33]参见傅路德:《乾隆时期文字狱》,第 1 篇,41 页。


34]同上书,61 页。

35]同上书,60 页。

36]参见陈登原:《古今典籍聚散考》,第 1 编,第 8 章。
37]明代原都南京,成祖迁都北 京 后,南 京 成 为 陪 都,也 设 有 政 府,这 里

指的是南京政府礼部。

38]赖德烈:《基 督 教 在 华 传 教 史 》,第 6 章,85 页, 纽 约, 麦 克 米 伦 公
司,1929。

39]参见方豪:《论中西交通》,20~21 页,重庆,独立出版社,1944。

40]赖德烈:《基督教在华传教史》,第 7 章,105~107 页。

41]同上书,126 页。

42]利玛窦通过长期研究后确定的对上帝的译名。

43]徐昌治:《圣朝破邪集》,第 2 卷,转 引 自 陈 登 原:《中 国 文 化 史》, 第
4 章,200~201 页。

44]赖德烈:《基督教在华传教史》,第 14 章,242~244 页。

45]参见 柳 诒 征: 《中 国 文 化 史 》, 下 册,402~406 页, 南 京, 钟 山 书
局,1935。

46]简又文:《太平天国广西首义史》,第 2 章,73~74 页,重 庆, 商 务 印
书馆,1944。

47]参见上书,77~80 页。


 40

48]参见赖德烈:《基督教在华传教史》,第 13 章,226 页。
49]简又文:《太平天国广西首义史》,第 2 章,86 页。


50]修中诚:《西 方 对 中 国 的 入 侵 》,第 1 章,21 页, 伦 敦, 亚 当 与 查 尔
斯·布莱克公司,1937。

51]同上书,405 页。

52]参见上书,406 页。

53]李鸿章:《复 郭 筠 仙 星 使 书 》, 引 自 柳 诒 征: 《中 国 文 化 史 》, 下 册,
416 页。

54]参考下文,最后 1 节第 2 段。

55]托马斯·E· 拉 法 尔 格:《中 国 的 首 批 百 人 留 学 生》, 第 3 章,44 页,
华盛顿州立大学出版社,1942。

56]柳诒征:《中国文化史》,下册,447 页。


57]拉法尔格:《中国的首批百人留学生》,第 1 章,14~15 页。 八

58]八股文通常 由 十 个 部 分 或 节 组 成, 每 一 节 有 固 定 的 名 称 和 固 定 的 句 章
 
数,并以固定的方式组成;第 5、第 7、第 8 和第 9 节是主要 部 分。 它 们 中 的 每 儒

一节包括数目相等、长短相同的两 组 句 子。 每 一 组 句 子 中 的 每 一 句 或 每 一 句 中

的每一词必须与另一组中的相对句 子 或 词 对 仗。 所 以 每 篇 文 章 的 这 8 组 句 子 就 专

像螃蟹的 8 条腿,故名为八股文。 统

59]张廷玉等:《明史》,卷 282,787 页。 治


60]同上书,卷 282,788 页。

61][
62]黄宗 羲: 《明 儒 学 案 》, 第 1 卷, 第 2 编, 第 10 章,55 页, 上
海,商务印书馆,1935。

63]同上书,53 页。

64]在此,他举出了 “好色” 的 例 子。 他 说, 我 们 一 见 美 女 就 会 爱 上 她。
这里 “知” 和 “行” 是没有间隔的。这种 “知行合一” 本于我们的天性。

65]张廷玉等:《明史》,卷 282,787 页。

66]参见黄宗羲:《明儒学案》,第 1 卷,第 2 编,第 10 章,56 页。

67]参见张廷玉:《明史》,卷 224,633 页。

68]参见黄宗羲:《明儒学案》,第 2 卷,第 6 编,第 9 章,6 页。

69]参见胡 适:《戴 东 原 哲 学 》, 第 1 章,1~11 页, 上 海, 商 务 印 书 馆,
1927;钱穆:《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前 5 章,上海,商务印书馆,1937。

70]顾亭林:《亭林文集》,第 3 卷,1~2 页。

71]王船山:《周易 外 传》, 第 5 卷,44~45 页, 引 自 钱 穆:《中 国 近 三 百
年学术史》,第 3 章,96 页。

72]黄宗羲:《明儒学案》 序,1 页。

73]钱穆:《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第 5 章,169 页。

74]此处指朱熹。

75]钱穆:《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第 5 章,163 页。


 41

76]同上书,第 2 章,33~35 页;第 3 章,116~120 页; 第 4 章,146~
150 页。

77]同上书,第 11 章,533 页。
78]参见胡适:《戴东原哲学》,第 1 章,13~17 页。

79]参见钱穆:《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第 9 章,381 页。


80]两段引文见章实斋:《文史通义》,卷 2,内篇 2,原道下、中。

81]相传黄帝娶西陵女嫘祖为正妃,教民植 桑 养 蚕; 神 农 乃 传 说 中 古 先 王
之一,是中国农业的始祖。

82]以上两段引文见章实斋:《文史通义》,卷 5,内篇 5,史释。
83]章太炎:《清儒和儒学》,见 林 清 炎 编:《学 术 选 集》,北 平,燕 京 大 学

出版社。(此注由英文译出,未核对中文原文。———译者注)








 42
第九章
结 论

本书描述的儒学 在 中 国 的 统 治 是 下 述 论 点 的 实 例。 一 个 社 会 的
统治阶级或上层 阶 级 的 诸 组 成 部 分 的 既 得 利 益 越 是 一 致 和 单 一, 越
是错综复杂地织 入 该 社 会, 这 些 既 得 利 益 对 社 会 变 革 的 抗 拒 就 越 强
烈。在统治阶级或上层阶级的各组成部 分 有着 不同或多种 既得利益,
或者分别从不同 的 社 会 制 度 中 获 取 既 得 利 益 的 社 会 里, 这 些 组 成 部
分中的每一部分就可 以 并 且 能 够 发 动 影 响 其 他 组 成 部 分 的 既 得 利 益
的变革。这些既得 利 益 越 是 差 异 大, 越 是 多 元 化, 这 种 可 能 性 就 越
大。如果他们的既 得 利 益 相 同 或 者 十 分 单 一, 而 且 这 些 利 益 非 常 错
综复杂地织入社 会 之 中, 那 么 任 何 变 革 都 会 使 他 们 全 体 受 到 这 样 或
那样的损失。所以 一 般 说 来, 这 就 使 他 们 不 仅 无 意 于 发 动 变 革, 而
且还要抵制变革。 有 的 时 候, 这 些 组 成 部 分 中 的 某 一 部 分 可 能 无 意
中走得太远,或者 以 损 害 其 他 组 成 部 分 的 利 益 为 代 价, 发 动 变 革 以
增强自己的既得 利 益, 但 很 快 就 会 被 统 治 阶 级 的 其 他 组 成 部 分 发 现
并加以制止。所有 这 一 切, 使 得 在 这 样 的 一 个 社 会 里 产 生 社 会 变 革
异常困难。
从汉武帝尤其 是 汉 元 帝 起, 道 家、 法 家、 名 家 等 其 他 各 家 学 说
遭到禁止,强有力 的 工 商 业 者 和 游 侠 势 力 也 被 打 倒 或 压 制。 中 国 的
统治或上层阶级 仅 由 两 个 集 团 组 成, 即 皇 室 贵 族 和 儒 生 阶 层; 两 者
都在儒学中享 有 既 得 利 益。 自 汉 武 帝 始, 由 于 政 治、 家 族、 经 济 和
教育这四种主要 社 会 制 度 的 逐 渐 儒 学 化, 这 些 既 得 利 益 就 随 着 时 间
的推移日益错综 复 杂 地 织 入 中 国 社 会。 与 此 同 时, 经 学 研 究 之 外 的
所有其他职业,尤 其 是 与 儒 生 所 禁 言 的 法 律、 技 术 与 战 争 相 联 系 的
职业,都逐渐为社会所鄙视。 结 果,所 有 才 智 之 士 与 雄 心 勃 勃 的 人,
都将全部时间和 精 力 耗 费 在 或 被 鼓 励 耗 费 在 读 经 上, 因 为 其 他 任 何
职业都不能带给人们幸运、荣耀、名誉和声望等等。


 43
发明和文化传播 是 社 会 变 迁 两 个 最 重 要 的 源 泉。 具 有 才 智 和 雄
心的人们的时间 和 精 力 不 一 定 就 会 创 造 出 发 明, 但 没 有 它 们, 发 明
创造几乎是不可 能 的。 这 就 是 汉 朝 社 会 分 层 本 身 成 为 社 会 变 革 积 极
阻力的原因。由于 两 汉 期 间 与 中 国 接 触 的 文 化 没 有 很 先 进 的, 这 就
使得通过文化传播在中国引起较重要社会变革成为不可能。
再者,由于既得利 益 的 诱 惑 和 对 它 的 积 极 追 求, 两 汉 期 间 曾 经
有过一些变革。但 是, 只 有 那 些 这 样 或 那 样 为 统 治 阶 级 既 得 利 益 进
一步辩护的变革才得到了允许。
自东汉末年起,由 于 儒 生 阶 层 的 封 闭 性, 一 个 依 仗 门 第 或 世 袭
获得声望、权威、 权 力、 名 声、 荣 耀 等 的 新 利 益 集 团 升 入 统 治 或 上


层阶级。这一集团 的 影 响 如 此 深 远, 直 至 唐 初, 皇 室 和 儒 生 联 合 起
国 来也难彻底加以 压 制。 这 就 是 由 魏 至 隋 道 家 复 兴、 佛 教 传 入 和 传 播

儒 以及风雅文学兴盛的原因。

统 隋、唐建立了科举 制 和 其 他 一 些 制 度 恢 复 了 儒 学 的 统 治。 统 治

阶级或上层 阶 级 的 既 得 利 益 重 新 得 以 统 一, 并 得 到 进 一 步 的 保 证。
这就导致了以后唐代对佛、道和其他 文 化 成分 的压制和它们的 衰微。
自宋朝起,由于皇 室 的 鼓 励 和 儒 生 的 努 力, 中 国 的 统 治 或 上 层 阶 级
在儒学中的既得利益日益强大,并且不 断 更 加贯穿到整个社会之 中。
这也意味着中国 统 治 阶 级 的 既 得 利 益 越 来 越 一 致 与 单 一。 在 此 情 形
下,统治或上层阶 级 的 大 多 数 自 己 既 不 愿 意 改 革, 也 不 断 努 力 地 抗
拒、压制由其他各 阶 层 或 者 文 化 传 播 导 致 的 变 革。 所 有 这 些, 就 是
造成自两汉以来中国社会的巨大惰性和多次抵制变革的原因。
两汉以来中国 的 社 会 改 革 或 者 创 新, 则 是 一 系 列 的 失 败。 仅 就
其较著者而言,就 有 王 莽 在 两 汉 之 间 的 失 败, 晚 唐 刘 晏 的 失 败, 北
宋王安石的失败, 明 代 张 居 正 的 失 败, 清 中 叶 太 平 天 国 起 义 的 失 败
等等,其他不成功的次要改革则更多。
在知识领域内,除 了 佛、 道 在 魏 至 隋 朝 间 曾 在 中 国 建 立 了 强 大
基础之外,再未出 现 过 其 他 任 何 值 得 注 意 的 非 儒 家 的 学 说。 明 朝 末
年,西方科学和基 督 教 思 想 曾 以 相 当 规 模 传 入 中 国, 但 在 清 代 却 被
铲除了。鸦片战争 之 后, 他 们 确 实 又 随 帝 国 主 义 一 道 回 到 中 国, 可
是直至今日,由于 儒 学 统 治 在 中 国 社 会 的 余 威 犹 在, 西 方 文 化 传 入
中国的进程仍然是十分缓慢的。
在第三章中,我们 从 技 术 的 角 度 描 述 了 西 汉 中 国 的 统 治 阶 级 是
如何力图压制工、 商 和 手 工 业 者, 从 而 阻 塞 了 中 国 传 统 的 新 技 术 和


 44
工业的发展。因为 在 那 之 后, 具 有 才 智 和 雄 心 的 人 们 再 也 不 愿 在 它
们上面花费时间 和 精 力 了。 在 第 八 章 中, 我 们 又 论 述 了 明 季 至 清 末
中国统治阶级不 断 抵 制 西 方 技 术 的 典 型 事 例。 由 于 篇 幅 关 系, 我 们
这里不准备讨 论 中 国 历 史 中 另 外 许 多 类 似 较 小 事 例, 只 引 用 R.H.
托尼下面一段话来作概括。他说:

在西方对于某些 基 本 生 活 技 艺 还 茫 然 无 知 的 时 候, 中 国 就
已经掌握了它 们。 比 如 中 国 农 民 在 欧 洲 使 用 木 犁 之 时, 已 使 用
铁犁,可当欧洲 使 用 钢 制 农 具 时, 他 们 却 仍 用 铁 犁。 她 将 一 种
经济体制和社会 组 织 发 展 到 具 有 很 高 成 就 的 水 平, 但 没 有 意 识
到需要改造它。[
1]

如我们在第三、 四 章 所 指 出, 这 种 “没 有 意 识 到” 是 儒 家 重 农 第

理论的结果,是统治 阶 级 的 两 个 组 成 部 分 都 在 儒 学 中 具 有 既 得 利 益 章
 
以及他们不断捍 卫 这 种 利 益 的 结 果。 由 于 西 方 文 化 的 传 入, 元 朝 有 结
 
所觉醒。但是,由于 明 朝 开 国 之 君 及 其 儒 生 大 臣 的 努 力, 这 种 觉 醒 论
又消失了。自明末 以 来, 中 国 一 些 有 识 之 士 曾 多 次 意 识 到 需 要 改 进
或取代儒学化的 经 济 体 制 和 社 会 组 织, 可 是 因 为 统 治 阶 级 总 是 力 图
维护他们在儒学中的既得利益,未能取得任何成功。
在中国以外的地 方, 统 治 或 上 层 阶 级 各 个 组 成 部 分 既 得 利 益 的
一致性也在很大程度上阻碍过社会变迁,欧洲 的黑暗时代就 是如此。
总的说来,欧洲中世 纪 统 治 阶 级 的 组 成 部 分 都 在 基 督 教 信 仰 中 具 有
不同程度的既得 利 益。 许 多 次 变 迁 的 企 图 和 尝 试 一 出 现 就 被 以 上 帝
的名义扑灭。
今日美国社会以 其 迅 速 变 迁 而 闻 名 于 世。 这 大 概 在 很 大 程 度 上
是由于美国的统治阶级或诸上层 阶 层 是 由 工商 业家、各种专业人员、
科学家以及 政 府 高 级 官 员 所 组 成 的。 他 们 的 既 得 利 益 不 是 单 一 的,
而是多元而复杂 的。 一 种 特 定 的 社 会 变 革 或 许 会 影 响 统 治 阶 级 中 某
一或某些组成部 分 的 既 得 利 益, 但 是 其 他 组 成 部 分 的 既 得 利 益 却 未
被波及。比如汽车 的 发 明, 无 疑 会 影 响 到 铁 路 所 有 者 这 样 一 些 运 输
和交通行业人员 的 既 得 利 益, 但 很 难 说 专 业 人 员、 科 学 家、 政 府 高
级官吏以及所有 工 商 业 家 的 既 得 利 益 都 会 受 到 损 害。 倘 若 美 国 统 治
阶级的所有组成 部 分 都 在 铁 路 业 中 有 着 很 强 的 既 得 利 益, 汽 车 的 发
明,或者至少是它的使用,如果不是不可能,也将非常困难。
所有这些都是由 于 人 性。 很 少 有 人 愿 意 为 某 种 不 能 给 他 们 带 来
安全、威望、财富、名 声 等 的 事 物 而 工 作, 更 不 用 说 为 之 战 斗 和 牺


 45
牲。假如在美 国, 由 于 在 某 种 意 识 形 态 中 的 既 得 利 益 的 深 文 罗 织,
统治阶级成功地 导 致 了 所 有 工 商 业 家、 各 种 专 业 人 员 以 及 科 学 家 的
没落,至少是他们 社 会 地 位 的 下 降, 而 且 社 会 现 实 也 转 而 将 所 有 的
幸运、权力、名声、威望等等全都赐予 那 些 熟悉 这种意识形态 的 人,
那么,谁还会再关心科 学 与 技 术 呢? 另 一 方 面,没 有 一 个 具 有 足 够
力量打退那些危 及 其 既 得 利 益 的 变 革 企 图 的 人, 会 不 去 这 样 做。 这
就是产生使儒学在中 国 维 持 如 此 一 个 长 时 间 统 治 的 各 种 动 机 和 事 件
的一些基本原因。
本书试图证明的 另 一 个 假 设 是: 即 使 在 一 个 统 治 阶 级 或 各 上 层
阶级的所有 组 成 部 分 有 着 同 样 既 得 利 益 的 社 会 里, 由 于 种 种 原 因,
变革仍然是可能 的; 但 只 要 统 治 阶 级 的 各 个 组 成 部 分 所 享 有 的 既 得

国 利益保持着一致, 那 么 就 只 有 那 些 为 统 治 阶 级 的 既 得 利 益 辩 护, 或

儒 至少不彻 底 威 胁 它 们 的 变 革, 才 会 得 到 允 许。 两 汉 的 师 传 与 家 法,


东汉古文经学的 兴 盛, 自 宋 至 明 新 儒 学 的 出 现 和 流 行, 明、 清 儒 学
治 中的三大转折,都是 例 子; 自 马 丁 · 路 德 以 来 产 生 的 各 种 新 基 督 教
派,亦是如此。

【注释】

1]R.H.托尼:《中国的土地和劳动》,1 页,伦敦, 乔 治 · 艾 伦 和 昂 温 公
司,1937。


 46
参考文献

(本书引用中文文献在各章注释中 均 有 详细介绍,为节省篇幅 起
见,这里不再列举。这里只列举本书引用和参考的外文著作)

e,J.
Bruc Per
cy,Chu 
Hsi 
and 
his 
Mas
ters( J· 珀 西 · 布 鲁 斯:
《朱熹及其先师们》,London:Pr obs
thai
n & co.,1923
Chu 
Hsi,The 
Phi
los
ophy  Human 
of  Nat
ure,t
rans
lat
ed 
and
no
ted 
by 
J.Pe
rc e (朱 熹: 《人 性 哲 学 》,J· 珀 西 · 布 鲁 斯 译
Bruc
y 
注),London:Probs
thai
n & co.,1932
an, A  Hi
Fung Yu-l s
tory of Chine
se Ph
ilo
sophy, Vo
l.1,

rans
lat
ed  rk Bodde (冯 友 兰: 《中 国 哲 学 史 》, 第 1 卷, 德
by De
克·博德译),Pe i
ping: Henr
i Ve
tch,1937。 (中译本据北京: 中华
书局 1984 年版本查正。———译者注)
Good
rich,L.G.,The 
Li
terary 
Inqu
isi
tion  Ch
of  i Lung (傅
an 
路德:《乾隆时期文字狱》),Ba
ltimo
re: Wave
rl Pr
y  e
ss,1935
s,E.R.,The 
Hughe Inva
sion  Ch
of  i
na 
by 
the 
Wes
tern 
Wor
ld
(修中诚:《西 方 世 界 对 中 国 的 入 侵 》),London:Adam 
and 
Cha
rle

Bl
ack,1937
Hu Sh
ih,The 
Chi
nes
e Rena
iss e (胡 适: 《中 国 的 文 艺 复
anc
兴》),Ch
icago:The 
Uni
ver
sit
y o
f Ch
icago 
Pre
ss,1933
La 
Fague, Thoma
r s E.,Ch
ina
s 
Fir
st  ed (托 马 斯 ·
Hundr
E·拉 法 尔 格: 《中 国 的 首 批 百 人 留 学 生 》),The S
tat
e Co
llege o

Wash
ing
ton 
Pre
ss,1942
La
tou
ete,K.
t S.,A  
His
tory  Ch
of  r
ist
ian 
Mis
sio
ns 
in 
Chna (赖德

烈:《基督教在华传教史》),New 
Yok:The 
r Macmi
ll
an 
co.,1929
Legge,J s,The 
ame Chi
nes
e Cl
ass
ics (詹姆斯· 莱 格:《中 国 经


 47
书》7 卷),Oxfrd:The 
o Cla
rendon 
Pre
ss,1893
Legge,J
ame s, The Li Ki, ed., F.Max Mu
llr, Sac
e red
Bo
oks 
of 
the 
Eat,Vo
s l I,XXVI
s.XXVI II (詹姆斯·莱格:《礼记》,
F·马克思·马勒主编:《东 方 圣 籍》, 第 27、28 卷),Oxf
ord:The
Cl
arendon Pr
ess,1926
Legge,James, The  ng,Sh
Shu Ki ih 
King, Hs
iao 
King,
ed.,F.Max 
Mul
ler,Sac
red 
Book
s of 
the 
Eat,Vo
s l.I
II (詹姆斯·
莱格:《书经》、《诗经》、 《孝 经》,F· 马 克 思 · 马 勒 主 编:《东 方 圣
籍》,第 3 卷),Ox
ford:The 
Cla
rendon 
Pre
ss,1899
Legge,James,The Yi King,ed., F.Max Mu llr,Sac
e red
Bo
oks 
of he 
t Ea s l.XVI (詹 姆 斯 · 莱 格: 《易 经 》,F· 马 克
t, Vo

国 思· 马 勒 主 编: 《东 方 圣 籍 》, 第 16 卷 ),London:The Cl
arendon

儒 Pr
ess,1899

统 Ogburn, W.
F.,So
cia
l Change (威 廉 ·F· 奥 格 本: 《社 会 变
治 迁》),New  rk:The 
Yo Vik
ing Pr
ess,1938
Re
iche
lt,K.L.,Trut
h and Tradi
tion  Ch
of  i
nes
e Buddh
ism
i:The 
K.L.赖克尔特:《中国佛教真谛及其传统》),Shangha
( Com-
me
rci
alPr
  e
ss,1929
r, W.G.,Fo
Sumne lkways (威 廉 · G· 萨 姆 纳: 《民 俗 论 》),
Bos
ton·New  rk·London·Ch
Yo icago:Ginn  co.,1946
and 
Tawney,R.H.,Land 
and 
Labor 
in 
China (R.H.托 尼: 《中
国的土地与劳力》),London:Geo r
ge Al
len & Unwin,1937
Tsu
i  i,A 
Ch Sho
rt 
His
tory 
of Ch
ines
e Ci
vil
izat
ion (崔齐:《中
国文明简史》),New  rk:G.
Yo P.Pu
tnam Sons,1943
s 
Veb
len 
Tho
rst
ein,Ves
ted 
Int
eres
ts (索尔斯坦·维布伦:《既得
利益》),New York:B.W.Huebsch Mcmxix,1919
Waley,Arhur,The 
t Way and t
Is Power (阿瑟·韦利:《道及
它的力量》),London:Geo
rge 
Allen  n,1943
& Unwi
Wi
lbur,C.M.,Sl
ave
ry 
in China 
dur
ing 
the 
Forme
r Han 
Dy-
nas
ty,An
thropo
log
i c
alSe
  r
ies,Vo l.XXXIV (C.M.威 尔 伯:《中 国
前汉时期 奴 役 制 度 》, 《人 类 学 丛 书 》, 第 34 卷 ),Ch
icago:F
iel

Mus
eum of 
Natur
al 
His
toy,1943

Wi
ll
iamson, H.R., Wang An-s
hih (H.R.威 廉 森: 《王 安
石》),London:Ar
thur 
Probs
tha
in,1937


 48
译后记

1991 年,时就读于武汉大 学 哲 学 系 社 会 学 专 业 的 好 友 王 进 告 诉
我,他正在翻译刘绪贻教授 的 英 文 著 作 The  Reign of Confucian
ism

n Ch
ina———Wi
th 
Empha
sis 
upon 
Ves
ted 
Int
e r
est as Res
ist
ance o

So
cia
l Change,并鼓励我也参与这项工作。
那时王进已经完 成 了 第 一 章 的 翻 译, 送 呈 刘 教 授 审 阅 时, 心 中
不禁惴惴不安,不 料 竟 得 到 肯 定, 这 无 疑 对 他 是 个 巨 大 的 鼓 舞。 那
时电脑是极为奢 侈 的 物 件, 拥 有 它, 对 于 一 个 普 通 的 大 学 生 和 一 名
小学教师来说是 遥 不 可 及 的 事。 记 得 他 是 在 练 习 簿 上 写 下 译 文, 而
我是在信 纸 上 写 下 的。 在 翻 译 工 作 的 进 程 中, 刘 教 授 不 断 问 我 们,
一本杀青于 50 年前的论著,对今天 还 有没有 现实意义?随着翻译 工
作的深入,我们发 现 至 少 有 两 点 促 使 我 们 早 日 翻 译 完 此 书, 以 便 于
它尽快出版:第 一, 该 书 提 倡 科 学 和 民 主, 反 对 封 建 主 义 余 孽, 在
今天仍具有现实 意 义; 第 二, 该 书 从 社 会 学 的 角 度, 引 入 既 得 利 益
概念证明:如果一个 社 会 的 统 治 阶 级 的 各 个 组 成 部 分 具 有 相 同 的 既
得利益,这个社会 就 很 难 实 行 变 革, 展 现 了 一 个 儒 学 批 判 的 崭 新 视
角,值得学术界关注。
1994 年,王进赴美留学 前 夕, 正 式 向 刘 教 授 引 荐 了 我, 嘱 我 完
成译事。那时候, 初 稿 已 基 本 形 成, 只 是 缺 乏 引 文 部 分, 有 些 文 句
需要斟酌,整整一 个 暑 假 我 是 在 努 力 工 作 中 度 过 的。 远 隔 重 洋 的 王
进,常常来信关切询问工作的进程,这给了我很大的鞭策,1995 年,
当最后一篇译稿 送 到 刘 教 授 书 案 上 审 校 时, 我 如 释 重 负, 心 里 有 一
种说不出的滋味。
光阴荏苒,译文定稿已经 10 年了,尽 管我们 深知在这个 汲 汲 于
利的当今社会里, 出 版 这 样 一 本 小 书 几 乎 是 不 可 能 的, 但 耄 耋 之 年
的刘绪贻先生,从来 没 放 弃 过。2004 年, 王 进 学 成 归 国, 执 教 于 武


 49
汉大学之初,就 积 极 奔 走, 多 方 联 系, 使 这 本 小 书 终 于 能 付 梓, 这
不能不说是他们的精诚所至吧。
在本书即将出 版 之 际, 我 们 首 先 要 感 谢 的 是 刘 绪 贻 教 授, 倘 若
当年没有他的信 任 和 惠 许, 没 有 他 的 鼓 励 和 教 导, 没 有 他 字 斟 句 酌
的校改,我们是绝 对 不 能 完 成 这 件 译 事 的; 其 次, 我 们 要 感 谢 王 进
的夫人唐汉蓉女 士, 倘 若 没 有 她 翻 译 了 部 分 章 节, 我 们 的 进 程 还 会
更缓慢;再次,我们 要 感 谢 的 是 同 学 尹 永 辉 先 生、 刘 明 先 生、 曹 磊
女士为我们誊 抄 了 其 他 章 节 的 译 文; 我 们 还 要 感 谢 刘 元 聪 (武 汉 大
学新闻学院研 究 生) 帮 助 我 们 制 作 了 本 书 出 版 说 明、 目 录 和 一 ~ 二
章的电子文本,感谢 武 汉 大 学 技 术 教 育 学 院 的 本 科 生 曹 麟 同 学 为 本
书制作了第三章 的 电 子 文 本, 感 谢 武 汉 大 学 社 会 学 本 科 生 阎 昊、 金

国 玲同学,为本书制 作 了 四 ~ 九 章 的 电 子 文 本, 感 谢 武 汉 大 学 人 文 学

儒 院 2002 级人文 班 的 陈 海 妮 同 学、 湖 北 省 武 昌 实 验 小 学 的 蒋 巧 莉 老


师,她们为我们解 决 了 一 些 文 字 输 入 方 面 的 问 题。 倘 若 没 有 他 们 的
治 辛勤劳动,本书的 出 版 工 作 不 会 如 此 顺 利。 我 们 还 要 特 别 感 谢 周 伟
先生及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的大力支持。
最后,为了更切 合 本 书 的 内 容, 经 原 著 者 同 意, 我 们 将 原 著 的
副标题作了改动,特此说明,译文 中 如 有 不当之处,应由译者 负 责,
也请读者不吝赐教。

译 者
2005 年 9 月 23 日

子居 16-11-27, 18:58

 50

S-ar putea să vă placă ș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