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teți pe pagina 1din 65

爱与性的生命意义

——生命教育视域的爱情学
何仁富 教授/博士
浙江传媒学院生命学与生命教育研究所 所长
中陶会生命教育专委会副理事长、大学生命教育联盟召集人
何仁富简介
• 何仁富,四川平昌人。四川大学哲学学士、哲学硕士,清华大学哲学博士。
• 浙江传媒学院社科部(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生命学与生命教育研究所
所长,浙江省教学名师,中陶会生命教育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大学生命
教育联盟召集人。
• 创建国内高校第一家生命教育研究机构——浙江传媒学院“生命学与生命
教育研究所”,创设并主办“海峡两岸大学生命教育高峰论坛”(已经先后
在杭州、台北、洛阳、绍兴举办六届),主持“华夏生命教育网”。
• 主要研究生命哲学、儒家生命学、生命教育。出版《生命教育引论》、
《生命教育的思与行》、《生命教育演讲录》、《爱与生死》、《道德与
生命》、《生命教育十五讲》等专著十余部,主编大陆简体字版现代新儒
家代表人物唐君毅先生的《唐君毅全集》(39卷)。
• herenfu@163.com
• 15869120388
• 《孟子·离娄下》第十九章 孟子曰:

• 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几希;庶民去之,君子存之。
• 舜明于庶物,察于人伦,由仁义行,非行仁义也。
• 性,是人类作为动物的天然本性,就此而言,人与禽兽无甚分别。
• 但是,人在自己的生命历程和生活实践中,进一步发展出超越于
本能的“性”的“爱情”,使得动物性意义上的“性关系”具有了“人伦”
的生命意义。
• 即使是在所谓“无爱之性”的纯粹性关系中,其创造性、艺术化和
神圣性发展,也已经超越了动物之性的生育意义而具有了主体之
间相互尊重的人伦生命意义。
• 此,便是人在“性”这一本能问题上“别于禽兽者”的“几希”所在。
• 所以,言性与爱的生命意义,更多的将是言“爱”的生命意义。
• 爱情是人类特有的情感形式,是男女双方在交往中形成的彼此倾
慕、相互爱悦、渴望对方成为自己终身伴侣的一种强烈、深沉、
持久专一的真挚感情。
• 爱情关系与爱情生活,是走向生命成熟的个体生命必然面对的独
特的人伦生命实践。
• 因此,从生命教育维度来讨论爱情生活中爱与生命的关系,是立
足于生命存在、生命成长、生命实现而言的,而不是心理学意义
上的恋爱技巧。
• 一首歌曲三个版本
• 一个爱情三个追求
• 同一爱情不同生命
• 一、经典版“因为爱情”
• 作为生活体验的爱情:爱情生活选择中的一些误区
• 以性为基础以爱为本质的爱情,既是一种涵盖身心灵的生活,是
一种强烈的精神信念,同时也是一种真实的情感体验。
• 当两个原本不相识的人,谈了恋爱以后,他们的生活是交织在一
起的,我的生活中有你,你的生活中有我,对生活的很多愿望,
对生活的很多理解就会渗透到里面去。
• 由此,爱情就具有了现实的生活意义。
• 爱情的决定,往往意味着生活的抉择。
• 爱情生活选择的误区之一:

• 误把友谊当爱情!
• 友谊和爱情之间的区别:友谊意味着两个人和世界,然而爱情意
味着两个人就是世界。
• 在友谊中一加一等于二;在爱情中一加一还是一。
• 爱情是异性友谊的深化与升华,具有排他性和忠贞性的特点。
• 它是相对封闭的,私密的,不希望第三者涉足的
• 爱情生活选择的误区之二:

• 措置爱情的地位!
• 因为爱情意味着“两个人就是世界”,这就隐藏着错置爱情地位的
可能,即以“爱情”遮蔽世界、遮蔽生活。
• 如果一个人找到了自己所爱的对象,在有了爱情生活之后,便忘
记了自己过去、未来的一切世界,并常常因此而妨碍自己的其它
工作与责任,这便是犯了“沉溺于爱情”的罪过。
• 爱情生活选择的误区之三:

• 片面地或功利地对待恋爱!
• 我们在爱情生活中到底应该如何看待身体之美呢?
• 爱情究竟是否是有条件的呢?
• 人的“身体之美”永远只是一个外面的“桥梁”,使他人能够经
由此“桥梁”到达其心灵自身之美。
• 实际上,从来没有一个人真正因为异性的身体美所吸引而发生过
任何一种爱;人所爱的,永远只是异性的心灵自身。
• 如果有人说他爱一异性,是爱她如远山之眉、如秋水之眼、如玫
瑰之颊,那么我们就可以这样问他:
• 你如真爱的是眉如远山,你何不去爱远山?
• 你如真爱的是眼如秋水,你何不去爱秋水?
• 你如真爱的是颊如玫瑰,你何不去爱玫瑰?
• 她之眉、眼、颊,只是像远山、秋水与玫瑰,远山、秋水、玫瑰,
不是更可爱吗?
• ——人们真正爱的,并不是呈现于外表的身体之美,而只是这身
体之美所透露出的心灵之美。
• 如果只有身体之美,而没有心灵之美作为内容,那么,身体自身
也不足以承载真正的美。
• 凡是可以指得出来的“身体”的具体之美,都是她的身体与其它
物可以共通的“形状”,不是特定属于她本身的。
• 你爱的是“她本身”,而不是那些可以具体说出来的身体的局部
“形状”;她本身,也不是这些具体形状的总和。
• 不仅“身体”如此,爱情中所谓的其他“条件”都如此。
• 根本上说来,爱情是无条件的,犹如人间一切的爱。
• 世间一切所谓爱情的条件,无论是学问、地位,以至可以指出的
道德、品性等等,都如同美貌一样,都只是心灵自身的外围,都
只是一种“引导”你去爱对方的心灵自身的工具,是使一个人经
验自身爱情生活的工具。
• 因为,对于所有列举出来的作为爱情的条件,我们都可以如前面
的反问一样进行追问:
• 如果你是爱对方的学问,你何不只去当他的学生?
• 如果你是爱对方的地位,你何不只去当他的部属?
• 如果你是只爱他的道德品性,你何不只去当他的朋友?
• 为什么你不只是去做对方的学生、或者部属、或者朋友,而一定
要做他的伴侣呢?
• 很显然,你自己很清楚,凡是你可以指出的对方的任何“可爱的
条件”,都不足以真正说明你爱你对方的原因。
• 因为,你爱的是“他本身”,而不是他的任何“条件”。
• 实际上,一切条件都只是桥梁,都只是引导你去爱他本身的工具。
• 所以,一切的外围“条件”,在爱情中的效用,根本上不在它积
极的被爱一面,而在它消极的作为桥梁的一面。
• 异性的“条件”拴住你的心,使你可以享受爱情生活;如同一根
绳子把牛拴在树下吃草。爱情生活是在“吃草”本身,而不在被
绳子“拴在树上”。
• 所以,“爱情生活本身”,既在一切条件中又是超越一切条件的。
因为,凡是说得出的条件,永远是可以比较的,是相对的。
• 爱情生活选择的误区之四:

• 只重过程不顾后果!
• 爱,是一种状态,也是一种行为,一个过程。
• 爱的“过程”,便是对爱的行为和状态的体验。
• 只要你在“爱”了,进入恋爱角色了,你就开始经历爱的过程。
• 所以,爱的过程是自然而然的。
• 但是,任何过程都不可能只是一样的过程的永恒持续,此“过程”
必然会产生相应的“结果”。
• 爱的“结果”会有哪些呢?
• 至少应该包括两个方面的“结果思维”:
• (1)我是需要步入婚姻殿堂的爱情还是只经历恋爱过程的爱情?
• (2)在爱情的甜蜜中我们要不要突破亲密关系的最后一步?
• 我们是否有承担相应结果的心理能力和现实能力?
• 爱情生活选择的误区之五:

• 因失恋而迷失人生方向!
• 爱情无外乎两种现实结果:
• “死于葬身之地”:实现自己最理想的结果,步入婚姻,在婚姻
中继续建设和经营爱情的新阶段。
• “死无葬身之地”:恋爱无果而终,不管是一方主动一方被迫,还
是双方和平面对,步入“失恋”。
• “失恋”是亲密关系的丧失,特别是经历了长时间的恋爱或者热恋
之后的失恋,会带给人巨大的痛苦。正因为如此,也确实出现不
少因为失恋而导致的生命困顿甚至人生悲剧。
• 一个人的生命犹如一颗树,生命之树花繁枝茂,爱情只是这颗生
命之树上开出的最耀眼的花朵,但并不是这颗树的全部。
• 即使这朵花凋谢了,并不在根本上影响和伤害这颗生命之树本身。
除非你自己愿意伤害这棵树本身。
• 二、父子版“因为爱情”
• 作为生命本质的爱情:爱情敞现的真实生命内涵
• 爱情是什么呢?
• ——是基于性本能的传种冲动吗?
• 子曰:

•食、色,性也。
• 到底该如何理解作为“性”之“食”、“色”?
唐君毅:《说饮食》(见:《人生之体验》)

• 假如你说:饮食是为的满足你的食欲,你错了,因为你不知道何
以有食欲。
• 假如你说:你有食欲为的保存生命,你也错了,因为你不知道何
以有保存生命之本能。
• 假如你说保存生命之本能,是生物所同具,生物要求存在,所以
有此本能,你也错了。因为你不知道,世界何必有赖很多饮食而
后存在的生物,自无生物的世界进化而来。矿物不需什么饮食,
岂不更存在得久吗?
• 人饮食为的什么?
• 我们说:人饮食,是为的使他生命的意义,贯注到食物里面。
• 当食物到口中时,身体外的物,流到身体内来了,身体与外物开
始沟通了。
• 这沟通,是要产生一种身体与食物之互相渗融。粗糙的食物,将
变成精致的细胞;低级简单的构造,将变为高级复杂之构造;高
级复杂的构造中,将呈现更完整的和谐。更完整的和谐,即是新
的价值之实现。
• 我们在饮食,我们是在新开始实现一种新的价值。
唐君毅:《说男女之爱》(见:《人生之体验》)
• 假如饮食不是为求生存,男女之爱生于性的要求,最后为传种的
学说,亦明显错了。
• 我们不要因看见两性间有形色的慕悦,身体的接触,以为真有所
谓生理要求。要知道,身体的接触,只是一外部之象征符号,这
符号所象征的真实意义,才是身体接触的内蕴,犹如诗意本身为
诗句之文字之内蕴。
• 这内蕴是一个生命精神,要与另一生命精神相贯通。两个生命精
神,要共同创造一种内在的和谐,而后每一生命,都具备一种内
在的和谐。
• 我们也不要看了两性的结合,以为真为的传种,儿子的身躯,也
只是一象征的符号。
• 所象征的是他父母曾有一种内在的和谐。这内在的和谐,宜有一
实际存在之儿子的完整的躯体,来作证明,而表现于客观宇宙。
• 儿子的躯体,是父母之内在和谐的象征,父母的躯体,是父母之
无穷代父母内在和谐之象征;而儿子又将与其他异性,共同创造
内在的和谐,而有无穷子孙。所以每一个男女的躯体,都是无穷
的内在和谐之系统相渗透之象征,他又将渗透入一无穷的内在和
谐之系统,而被象征。
• 和谐是宇宙之一种美。
• 男女之爱,依于和谐之价值之一种表现要求。他有宇宙之意义。
• 唐先生这里所说的男女之爱有“宇宙的意义”,本质上也就是男女
之爱的生命意义。对爱情的理解和解释,如果只是停留在生理学
和心理学的层面,无法理解爱情的本质。
• 只有立足于生命学来理解和阐释爱情中的各种“现象”,才真能触
碰到人类爱情生活的本质。
• 因为,男女之间的爱情,不是生理欲望的现象,而是精神的表现。
• 从生命学意义来说,爱情是个体生命超越自己的有限性而直通宇
宙生命真实的一条道路。
• 宇宙一切存在都来自于原始而无限的宇宙生命。
• 而一切现实的有限存在,又都想破除自己存在的限制,期求与其
他存在交感流通而互相渗融,并各自超越其有限的自己。
• 但是,在一切存在中,只有人类才能真正自觉地要求破除其存在
的限制、自觉地渴慕无限,才能真正实现无限的生命意义。
• 人类凭借什么可以还归于原始而无限的宇宙生命呢?
• 就是凭借人类自内心流出的,源源不断、生生不已的爱。
• 人的爱,破除人形成后的限制。它以无限者为其根源,使人的生
命日趋光大,精神日趋开阔,灵魂日益充实。
• 人的爱,是使人内心的世界、内心的宇宙与真实的世界、真实的
宇宙连接的门户。
• 宇宙间只有一种爱,即对作为生命之源的宇宙生命的爱。
• 但是,这爱又可以分成四个方面,即爱真、爱美、爱善和爱神圣
即爱宇宙生命本身。
• 人的现实生活,包括爱情生活,就是要不断地去爱真、爱美、爱
善、爱神圣。
• 一个人最初觉得一位异性吸引他的注目,往往多是由于对方的美,
不管是形体美、面貌美还是气质美、性格美,等等,这即是人之
“爱美心”的体现;
• 当一个人觉得异性是异性之时,便会对异性的身心有一种探问和
好奇之心生起,尤其是在产生了朦胧的恋爱之感后,这就是人之
求真心的表露;
• 当你爱一位异性时,你就会希望与之接近、共处,甚至与之共同
生活,这种求“共同”的意思就是一种善;
• 当你真爱上一位异性时,你就会觉得对方可以主宰你的灵魂与生
命,对方有一种自上至下控制你的力量,使你倾倒,这就是一种
神圣性的宗教情绪的透露。
• 从这个角度来理解男女之间的爱情,我们就会发现,在这种生命
之爱中,身体就只不过是精神之爱实现自己的工具。
• 男女间的生理要求,现象上看,好像只是求身体的结合;但实质
上,相爱中的男女,都是希望将自己的身体“赠送”与对方,向
对方抛掷,而忘了他自己的身体,去掉自己身体对于精神的负担。
• 在这一过程中,男女可以获得一种忘我的满足,觉得身体仿佛不
再存在。他们的人格精神生命暂时由身体中获得一种解放。
• 实际上,在情爱的每一具体身体动作中,都内涵着相关的精神意
义。比如:
• 接吻:只是由于双方共同感触精神实在(生命本身的神圣性)的
降临不可言说,因而互相闭住口,它是对形而上的精神实在的虔
敬与信仰而生的咸默的象征;
• 拥抱:是要求彼此的精神人格互相贯通、互相影响,以求实现彼
此精神人格的充实与和谐的象征;
• 赤身相见:则是彼此自觉地求人格之光明纯洁、无所掩饰、无所
遮蔽、无所隐瞒的象征。
• 身体的接触,只是外部的象征符号。
• 身体接触的真正生命内涵便是:一个生命精神,要与另一个生命
精神相贯通;两个生命精神要共同创造一种内在的和谐。
• 所有爱情的表示,都是相爱者成为真正的精神人格的相互结合的
象征。正因为此,人类才用了“恋爱”、“爱情”这样浪漫的字
眼来形容情爱的美妙,用“婚姻”、“伴侣”、“恩爱”等来表
达情爱所具有的伦理和社会意义。
• 三、董阿姨版“因为爱情”
• 作为生命功课的爱情:爱情与真实的生命实践
• 坚守专一的爱情道德
• 爱情是两性间美妙的感情。
• 但是,要维系爱情生活,不能够只是基于两性间的自然吸引,还
必须要双方人格上的努力和道德上的提升。
• 爱情生活的开始,是众多不同支流的异性被超化,而只是两个相
互吸引、相互喜欢和爱恋的异性汇聚在一起。
• 因此,爱情生活维系过程中,首先就必须面对一个问题:

• “爱情何以必须专一?”
• 客观上,每一个青年,在他还没有与他人确定爱情关系以前,我
们可以说,其它一切异性,都可以是他潜在的、可能的伴侣。
• 如果他感到爱的需要,他的爱可以向“任何异性”放射;因此,
理论上说,他的爱可以有“无数”的对象。
• 但是,从他与某一特定的异性“定情”(确定爱情关系)的那一
剎那起,他的爱便“集中”于这一特定对象了。
• 他原来“可以有”的无数对象,便为当下的“这一个”对象所完
全代替。
• 换言之,当一个人与特定对象确定爱情关系时,他便是从“无数”
中选择了“一”。
• 对于他来说,这个他选择了的“一”,就能够代替“无数”,
“一”便“等于”“无数”。
• 当他从“无数”中选择了“一”时,就意味着他对他选择的对方
做出了这样的宣誓与承诺:“从今以后,任凭弱水三千,我只取
一瓢饮。”
• 因为,当你“真正”饮一瓢时,“一瓢”即代替“三千”,“一
瓢”即是“三千”。
• 人类的爱情生活不是自然的性本能的简单升华,而是包含有心灵
的精神活动。心灵活动的加入,即必然会要求爱情对象的“专
一”。
• 因为,爱情生活中最重要的,不是“你爱她”或者“她爱你”的
“事实”,也不是“你爱她”及“她爱你”的“事实之和”。
• 而是:你爱她,她“知道”你爱她;她爱你,你“知道”她爱你。
• 爱情生活中存在于彼此心灵中的这一“知”才是真正重要的。
• 她爱你,你知道她爱你;你便不只是爱她,而是爱她对你的爱。
• 你爱她,她知道你爱她,她便不只是爱你,而是爱你对她的爱。
• 正是由于这一“知”的“自觉”,人类的异性之爱,完全超越了
动物的雌雄追逐。由此自觉,人与人之间的爱,不再只是自然的
本能欲望的实现,而是超化了自然的本能欲望,以“对方对我的
爱”为爱的对象。
• 男女之间的爱,便从“欲望之爱”升华成了精神性的“关系之
爱”,即爱“爱”本身。
• 因此,对于人类来说,爱情生活的核心,便是这对于对方之爱的
一种原始的感激而生的爱,即“爱之爱”。
• 这种“爱之爱”,只能在“用情专一”的两人之间存在。
• 如果你“爱她”的同时又“爱别人”,那么,作为“对方”的她,
是不可能对你有这种“原始的感激”的。
• 没有这种“原始的感激”,也就不可能激发出“爱之爱”的存在。
• 在两个恋人之间,这种“原始的感激”之所以产生,根本上是源
于彼此这样一种专一的选择:你本可以爱其它任何人而不爱。
• 你将你生命中原本可以四散到无数对象的“爱之光”,一齐“收
敛”而向她一人“集中”,以她一人代替了无数。
• 她本来只是“一人”,而因为你专一的选择,用“她”代替了
“无数”。所以,她才有此“原始的感激”。
• 如果你仍然把她当作“无数者之一”,她便回到了“原始的地
位”,她对你也就不可能也不应该有这份“原始的感激”,也不
会自觉到你对她的爱之可贵了。
• 创造恩爱的理想爱情
• 人类只有男人和女人。
• 男女之爱,是包含生理、心理和人格精神在内的情爱。
• 情爱的一般发展逻辑是从恋爱到结婚。
• 有人认为,恋爱是爱情的享用,而婚姻则是爱情的坟墓。
• 其实,这是对婚姻中情爱发展逻辑的误解。
• 婚姻中的爱情需要创造,也会成长与发展。只有在婚姻中创造和
发展了的情爱,才是真正成熟的情爱,也才是真正成熟而充满爱
的夫妇人伦关系的体现。
• 在恋爱中,彼此往往看到的,都是对方的优点;“情人眼里出西
施”,对方是最美最好最值得爱的。
• 但是,在婚后的日常生活中,便可能逐渐发现,对方也只是一个
平凡的人,一个现实但却很真实的人。
• 中国古代有句俗语:“文章是自己的好,妻子是人家的好。”就
是对这种现象的说明。
• “文章是自己的好”,因为“文章”总是自己“理想”的结晶,
而理想总是美好的。
• 妻子同自己每日生活在一起,离得太近,自己总是会以“现实”
的态度与她接触,而现实永远是不会使人满足的。
• 因为你不满足于现实,所以你不满足于自己的妻子。
• 所以,并不是你的妻子真的不好,而是人类“不满于现实”的心
理,使你总是去发现她的不好。你的妻子也并不是真的不好;只
是因为你总是以“现实的态度”与她接触,以现实的态度去审视
和要求她。
• 人类在根本上是想超脱现实奔赴理想的,因此,现实永远都不会
是完全的好、绝对的好。
• 所以,当你只是以现实的眼光、态度来看待你的婚姻伴侣时,你
就总会觉得她不好,或者说,不是你想象的(亦即理想的)好。
• 你之所以现在用现实的眼光和态度来看她,唯一的原因就是,你
觉得她现在是“属于”你的了,她不再是“她自己”,她只是你
的妻子,是“属于”你的“妻子”。
• 而“属于”你的东西,永远都只是现实的。
• 一个人永远都是不能“属于”另一个人的。
• 每一个人永远都是一个独立的生命个体,她独自存在,拥有自己
的独立人格和精神生命,并直接通达无尽渊深的精神实在。
• 所以,对于婚后爱情的维系,每个人必须继续保持“理想的态度”
去看待和审视对方。
• 只有“理想的态度”,才会将对方继续当做一个真正的生命个体
尊重,而不是将对方完全现实化、物化。
• 这是婚后爱情创造的至德要道。
• 男女之间从本能欲望出发的原始的爱,通过爱之爱,进而发展出
恩爱的道义关系,再发展出道义对本能欲的限制,这整个的历程,
乃是一个道德生活、和谐生命的发展历程。在常态的婚姻中,这
种婚姻中爱情生活的发展是无间隙而逐步上升的。
• 夫妇之道,由本能而升华为道德,并以道德生活统帅本能生活,
乃是夫妇之道的完成。
• 这表明,完满的夫妇关系,不只是出自欲望的互相占有,也不只
是有温情的互助,而且是有人格的崇敬。
• 此即中国古代所谓“夫妇相敬如宾”是也。
• 超越狭隘的爱情陷溺
• 爱只有一种,爱真、善、美、神圣。
• 爱是一种精神上的渴求,它包括超越自我有限而归回无限的渴求
和分化者要求合一的渴求。
• 男女之爱,以及人类一切的爱都是这种形而上的爱的不同模式。
• 男女之爱引生出的其他形式的爱,首先就是以家庭为基础的亲情
之爱:父母(对子女)之爱、子女(对父母)之爱以及兄弟姐妹
(之间)之爱。
• 所以,我们在爱情婚姻家庭生活中,除了爱我们的对象伴侣,还
要爱自己的父母,爱自己的子女,爱自己的兄弟姐妹。
• 这些爱都是爱真、爱善、爱美、爱神圣的体现。如果我们只有两
个人之间的爱而忽视了其他爱,便是“爱情的陷溺”。
• 当然,以家庭为基础的亲情爱,也还只是一种有限制的爱。
• 因为,父母之上有无穷的父母,子孙之下也有无穷的子孙,而且
兄弟姐妹也有他们的伴侣、他们的子孙。
• 由此,全人类直接或间接都以婚姻伦理的关系相连,全人类同为
婚姻伦理关系中所表现出的爱光所照射,为光光相网的爱光所弥
漫;而亲情之爱只不过是整个爱光之网中的一个结。
• 因此,最健全的人生理想是:
• 使个人对伴侣的爱与对亲人的爱相配合;
• 使个人对亲人的爱与对人类的爱相配合;
• 而理想的人格则是:
• 他的爱情之爱、亲情之爱与人类之爱配合到恰好的人格。
最后的话

• 爱情的态度就是人生的态度!!
• 爱情的理想彰显人生的理想!!
• 爱情的状态呈现生命的状态!!
• 祝福大家:

• 拥有美好的爱情与圆满的人生!

S-ar putea să vă placă și